1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绪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学习传统文化应与个人修养结合起来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道德修养,因此学习传
统文化必须与个人修养结合起来,这是一种修炼, 而不只是学问。
五、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
1、系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哲
学思想、法律制度、文学艺术、宗教传统、科 学技术、民间习俗,增强对国情的理解
“文”与“化”合并使用,最早出现在《易· 赉· 象
传》:“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颖达在《周 易正义》中解释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言圣 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 下也。”
“文化”一词有“以文教化”的内含。西汉刘向说: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晋代束晰说:“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文化” 也与自然(或天然)相对,与无教化的“质 朴”“野蛮”相对。
邪,其自我标榜从来都是有道德的。可见中国文化中道 德的力量大于一切。
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
1、抓住传统文化的本质特征——道德
传统文化的范围非常广博,只有抓住其本质特征,
才能尽快掌握其灵魂所在;
2、学习传统文化重在理解而不是批判
所谓“批判地吸收”或“批判地继承”的学风,暴
露出人性中的傲慢习气。对于传统文化重在理解其 本质内含,对于不理解的可以暂且搁置,不必去批 判;
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 其二,彩画、装饰,个人修养等。“文”与“质”“实” 相对。《论语· 雍也》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 质彬彬,然后君子”。
“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易· 系辞下》:
“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说文》:化,教行也。 从人从匕。甲骨文为 象二人一正一倒。“化”不仅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 改变,同时具有化生、教化的含义。
社会中道德的标准更加规范、更加全面,内含更加丰富。 有道则治,无道则乱,有德则平,无德则废,这是中国 文化总结的社会发展规律。
5、道德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
儒家认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道统是:尧、舜、禹、汤、文、
武、周公 、孔、孟,他们是道德的传承者。
历代统治者,不管统治时间的长短,不管被公认为正或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下列一些特征:
1、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天人合一之
学; 2、从人与社会群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中国传统文 化就是人际和谐之学; 3、从人的身与心(形与神)之间的关系看,中国传统文 化就身心(形神)平衡之学; 4、从人的道德修养与外在事功的关系看,中国传统文化 就是内圣外王之学; 5、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知行 合一之学; 6、从经典原著与思想体系的关系看,中国传统文化就是 经典诠释之学。
中国传统文化更加突出了对人的教化和教育!
4、文化与文明
“文化”与“文明”是既密切相关又有区别的一
对范畴。文明侧重于从整体上反映所表征的对象, 文化则从分化、差别、多样性意义上反映所表征 的对象。(参考:《“文化”与“文明”及其关 系》——潘维夫)。
5、文化的特性
共享性:文化具有普遍性、民族性、国度性,是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特征——道德 1、中国传统文化是治乱的学说
中国传统文化的“轴心”是春秋战国的乱世中立起的,
是诸子百家为拯救道德不古的乱世提出的各种解决社会 纷乱的药方。
2、道德是诸子百家论述的最主要题目
周公主张“明德慎罚”,提倡“德治” 。孔子梦寐以求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治国理念 ,老子著述《道德 经》为道家之祖经。墨家的“兼爱”、“尚贤”同样是 道德的反映。
中 国 传统文化概论
第一讲绪论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1、西方的“文化”(culture)概念,按剑桥
辞典的解释是:
特定时代的特定人群的生活方式,特别是生活习惯
及信仰。也有耕耘、耕作的说法,意为对自然之物 的改造,包含了变化的含义。
2、现代中国对于文化的定义: ①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 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 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②泛指文字能力和一 般知识:学习文化,文化水平。(引自《辞海》)
3、中国传统思想关于“文化”的理解 “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易· 系辞下》 载:“物相杂,故曰文。” 《说文》:文,交错画 也。 “文”的甲骨文:
“文”的本义是纹络、条理,又因相互交错而体现
“美”和“善”。 “文”引申出若干词义:
其一,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儒家文化、佛家文化、道家文化、法家文化、
兵家文化; 传统道德文化、传统教育、传统养生文化;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艺术、中国古代科学 技术、中国古代典章制度; 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 茶文化、瓷文化 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不应被称为“国学”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特征
3、学习传统文化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传统文化的产生有其历史背景,正确理解传统文化
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用今天的眼光看过 去是方法上的错误;
4、学习传统文化应“取大同”而“辨小异”
诸子百家的思想大体上是拯救世风回归道德,虽然
Hale Waihona Puke 从策略上有所不同,但目标基本上是一致的。智者 看“同”,俗者察“异”;
3、具有高尚的道德是中国文化推崇的理想目标
中国文化推崇的理想社会是道治德统;理想的统治者是
明察阴阳,德配天地的君王;理想的官员应是忠君报国, 爱民如子的贤才;理想的百姓应是遵纪守法、报效国家、 和善乡邻、助人为乐的臣民。
4、道德是中国社会衡量是非曲折的标准
虽然正义战胜邪恶是大多数社会共同的特征,但在中国
个社会群体普遍认同的生活方式、约定习俗、集体 信仰; 传递性:文化具有传承性(代代相传)、渗透性 (横向传播)——文化具有生命力; 变迁性:文化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 的; 加工性:文化体现在对自然存在物体的加工改造, 并产生新的价值; 后天性:文化不是先天遗传本能,而是后天学习得 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