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试题答案完整版
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 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1.A [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2.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张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2.C[解析]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提出的,范例教学理论是瓦,根舍因提出的。
所以,答案选C项。
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3.A[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
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 。
A.阶级性B. 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4.D[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题干所述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5.C [解析]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科目代码:302)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A.发现学习理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有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
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些特征?A.阶级性B.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在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
这里的“双轨”A.衔接并且对应B.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D.不衔接但对应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
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D.社会课程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实践活动课程为主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B.长善救失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D.因材施教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A.说服教育法B.品德评价法C.榜样示范法D.品德陶冶法12.学生课前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思想品德试题及答案指导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思想品德试题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1. 我国现阶段,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A. 教育B. 科学技术C. 可持续发展D. 基础教育【答案】D【解析】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2. 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
A.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B. 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C.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下列哪种教学方法符合启发性原则()。
A. 讲解法B. 情境教学法C. 题海战术D. 满堂灌【答案】B【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题海战术和满堂灌都不符合启发性原则。
4. 下列哪种教学方法符合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
A. 讲解法B. 情境教学法C. 社会实践法D. 满堂灌【答案】C【解析】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社会实践法是指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
社会实践法符合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
5. 下列哪种德育方法符合因材施教原则()。
A. 说服教育法B. 品德评价法C. 实际锻炼法D. 品德修养指导法【解析】品德修养指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德育方法。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1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右图是《鲁迅小说插图集》中的一幅,与这一插图相关的小说是( )。
A)《故乡》B)《社戏》C)《孔乙已》D)《祝福》答案:C解析:《孔乙己》第2部分:问答题,共4题,请在空白处填写正确答案。
2.[问答题]下面是李老师的教学笔记中的一篇。
上学期,在我任教的初三(2)班上,有一位男生特别聪明,但对我所教的物理不感兴趣,成绩较差,他特别喜欢操作计算机。
有时装载一些新软件,有时诊断一下计算机运行中的问题,还时不时编写一些小程序如果我能对这位学生加以引导,应该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恰好我也正在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于是我利用课间特意跑到班级,向他请教计算机方面的问题。
一次又一次,时间长了,他被我这样努力学习的精神所感动,我借机开导他:“计算机方面你是老师,我是学生,在问你之前我对计算机方面的这些问题一窍不通,觉得很难,无从入手,但我觉得只要我多问多学,就一定能掌握计算机知识,同样的,如果你能把学习计算机的那股劲放在学习的物理上,你的成绩会像我的计算机水平一样突飞猛进,”经过多次谈心,他终于有所触动,不仅学习积极主动,而且经常与我探讨物理知识,期末时他的物理竟考了95 分。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
答案:(1)教师要扮演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角色。
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调整学生的不良情绪和心态。
材料中的李老师针对男生对物理不感兴趣,而喜欢并擅长计算机的现状,鼓励男生将学习计算机的热情与兴趣也放在物理上,最终提高了男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这说明李老师扮演好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一角色。
(2)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应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2019 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试时间 120 分钟满分1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 小题,每题 2 分,共 58 分)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讲堂中心B.小孩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课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课中心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议的是()A.发现学习理论B.教课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课与发展理论D.典范教课理论3.18 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以为,“小孩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类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属于()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4.教育拥有自己发展的规律,在有些方面不必定会跟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
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色()A.阶级性B.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表现出量的累积,又表现出质的飞腾。
当某些代表新质因素的量累积到必定程度时,就会致使质的飞腾,出现新的年纪特色,这表示人的发展拥有()A.次序性B.不均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别性6.在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西欧19 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
这里的“双轨”()A.连接而且对应B.连接但不对应C.不连接也不对应D.不连接但对应7.有人以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
这类看法主要反响了教育的哪一种功能()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8.目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纲A.以综合课程为主C.经验课程D.社会课程(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实践活动课程为主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联合的课程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表现的德育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质B.长善救失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D.因材施教11.学校德育工作中常常采纳的夸奖与责备、奖赏与处罚的德育方法属于(A.说服教育法B.道德评论法)C.楷模示范法D.道德陶冶法12.学生课前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去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5557)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二、简答题(共2题,每题12分)31.参考答案①校园欺凌是一一种非正义行为。
非正义行为会损害别人的正当权利,,进而危害整个社会。
(4分)②面对这种现象我们不能旁观,这是对非正义行为的漠视,这无疑会助长校园欺凌等非正义行为的扩散.最终损害的将不仅是某一个人的利益。
(4分)③作为未成年人也有责任维护正义,要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我们既不要做伤害他人的行为,遇到欺凌行为也不要漠视,要敢于向老师或有关部门反映,也可以通过拨打110向公安机关求助等途径匡扶正义。
(4分)32.参考答案①能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能够是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4分)②使学生们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能够辩证的看待当前初中阶段所面对的困惑和误区,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分)③有助于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能够突出本节课重点、解决难点,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知识,树立正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分)三、材料分析题(共2题,每题20分)33.参考答案(1)优点:①该老师的教学能够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性,也符合课程的基本理念。
(5分)②该教师的教学能积极开发和利用学生这种课程资源,以学生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展开讨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体现转变了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5分)(2)不足:①该教师的教学中只有学生的讨论,缺少教师必要的总结和引导,同样没有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没有体现教师在授课中的的主导地位,也没有重视并运用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5分)②该教师的教学只有学生的讨论,却没有形成相应的结论,不符合重结果与重过程统一的课程特点。
2019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答案(不完整版)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单项选择题】某教师在讲授“合理利用网络”时,为了帮助学生形成网络交往的正确观念和行为习惯,设计了“微信红包抢不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
这体现思想品德课程的根本特点是()。
A.活动性B.实践性C.人文性D.思想性答案:B参考解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包括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四个特征。
题干中强调教师设计了“微信红包抢不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即教师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所以,题干体现的是课程的实践性。
2.【单项选择题】现行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的表述采用的是行为目标的表达方式,如“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这种表述方式体现了课程目标的设计和实施取向是()。
A.学生主体B.教师主体C.知识中心D.活动中心答案:A参考解析:思想品德课程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3.【单项选择题】某教师在进行“守护生命”教学时,通过展示实物、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火灾、水灾等灾害,感受自护、自救的重要性。
这里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B.讨论法C.演示法D.谈话法答案:C参考解析: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运用示范性实验或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题干中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图片让学生了解火灾、水灾等灾害,展示实物、图片属于演示教学方法。
4.【单项选择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
2019上半年初中思想品德(道德法制)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题及答案(2)
2019上半年初中思想品德(道德法制)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题(2)一、初中道德与法治《生命的追问》题目来源5月1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面试考题1.题目:生命的追问2.内容:人为什么活着?为了学习,为了养育后代,为了帮助他人……人们的回答也许各不相同。
对于有些人来说,生活本身的丰富多彩和生命无穷的奥秘已经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了。
但是,对有些人而言,是为了让生命有意义,他们认为探索这个问题是有必要的。
怎样得一生是值得过的?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3.基本要求:(1)讲解如何实现生命的意义;(2)要有适当的板书设计;(3)要有师生互动。
(4)试讲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
答辩题目1.在本节课中人生的意义是什么?2.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什么?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课堂导入展示诗歌《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人死了,但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已经死了,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一起今天的课程:《生命的追问》。
环节二:新课讲授1.人为什么活着活动一:自由探究学生针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自由发言。
回答后教师总结:经过大家的回答可以发现,有的人活着是为了学习,有的人为了养育后代,为了帮助他人……大家的回答也许各不相同。
当然大家的回答都对,但是对于有些人而言,是为了让生命有意义,这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
2.怎样的人生是值得过的活动二:案例分析1.江苏省灌云县唯一一个海上哨所——开山岛民兵哨所,是军事要塞连云港的右翼前哨阵地,也是当年日军侵占连云港时的一个跳板。
2019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参考答案
2019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 【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2.C【解析】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提出的,范例教学理论是瓦,根舍因提出的。
所以,答案选C项。
3.A【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
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4.D【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题干所述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5.C 【解析】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6.C【解析】西欧双轨制以英国的双轨制为典型代表,法国、联邦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于这种学制。
这种学制的学校系统分为两轨:一轨是学术教育,另一轨是职业教育。
两轨之间互不相通、互不衔接。
7.B【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的是教育的经济功能。
8.A【解析】略。
9.B【解析】我国新课改规定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10.D【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
11.B【解析】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
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
12.A 【解析】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听课,这种注意方式属于有意注意。
13.C 【解析】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且到一定的程度就几乎不再遗忘了。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1解析本题考查赫尔巴特的理论观点。
赫尔巴特是德国教育学家,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是传统教育代表人。
其在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他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除此之外,他还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A项正确。
B项:儿童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是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教育“新三中心”论的观点。
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管理中心、活动中心、教学中心、服务中心均为干扰项。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2解析本题考查赞可夫的理论观点。
赞可夫是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
他一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教学与发展问题”的实验研究。
从1957年至1977年他以“教育与发展”为课题,进行长达20年的教育科研与教改实验。
他指出,在前苏联占据统治地位几十年之久的传统教学体系,偏重于死记硬背,学生的思想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远远落后于时代要求,必须进行改革。
他倡导教学与发展理论,即发展性教学理论。
其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是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后进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C项正确。
A项:发现学习理论又称结构学习论,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由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该理论运用现代系统论的原则和方法,对教学理论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探索,这一理论极大地影响了苏联70年代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进程。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范例教学理论由德国教育心理学家瓦·根舍因提出,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的方法。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参考答案3月9日笔试
2019年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专用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科笔试2019年上半年笔试真题汇编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参考答案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在3月9日举行,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为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能力(中学教师)。
每个科目考试时长为2小时,采取纸笔化考试。
面试时间预计为4月中旬。
现将19年上半年笔试真题整理如下。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中学综合素质(完整版)考试时间:2019年3月9日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 小题,每小题2 分,共58 分)。
1.某中学校长对素质教育检查组说:“我们学校对素质教育十分重视,课外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有科技小组,美术小组,音乐小组。
但现在学生正在上课,下午课外活动时,请你们指导。
该校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
A.不正确,素质教育不等于课外活动B.不正确,素质教育不包括兴趣小组C.正确,素质教育要开展课外活动D.正确,素质教育要组建兴趣小组2.陈涛成绩不太好,但上课时总是爱举手回答问题。
有时候老师问题还没说完,他便把手高高举了起来,让他回答时他又不会,不时被其他同学识笑。
老师课下向陈涛问明原因后给予鼓励。
老师的做法( )。
A.正确,不得罪每一个学生B.正确,不放弃每一个学生C.不正确,挫伤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D.不正确,伤害了其他同学的正义感3.“孟母三迁”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故事,它说明了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学校优化育人环境,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促进了人的认识的发展B.促进了人的气质的发展C.促进了人的精神的发展D.促进了人的实践的发展4.张老师在教学中经常考虑的问题是:“对班上不同层次的学生,我用哪些办法教学更有效呢?“这些材料适不适合所有学生?张老师所处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是( )。
A.关注发展阶段B.关注生存阶段C.关注情景阶段D.关注学生阶段5.《中华人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笔试《综合素质(中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笔试《综合素质(中学)》真题及答案解析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笔试《综合素质(中学)》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某中学校长对素质教育检查组说:“我们学校对素质教育十分重视,课外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有科技小组,美术小组,音乐小组。
但现在学生正在上课,下午课外活动时,请你们指导。
该校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
A.不正确,素质教育不等于课外活动B.不正确,素质教育不包括兴趣小组C.正确,素质教育要开展课外活动D.正确,素质教育要组建兴趣小组2.XXX成绩不太好,但上课时总是爱举手回答问题。
有时候老师问题还没说完,他便把手高高举了起来,让他回答时他又不会,不时被其他同学识笑。
老师课下向XXX问明原因后给予鼓励。
老师的做法( )。
A.精确,不开罪每一个学生B.正确,不放弃每一个学生C.不正确,挫伤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D.不精确,损伤了其他同学的正义感3.“孟母三迁”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故事,它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黉舍优化育人环境,下列说法不得当的是( )。
A.促进了人的认识的展开B.促进了人的气质的发展C.促进了人的精神的展开D.促进了人的实践的发展4.XXX在教学中经常斟酌的问题是:“对班上分歧层次的学生,我用哪些办法教学更有用呢?“这些资料适不适合所有学生?XXX所处的教师专业展开阶段是( )。
A.关注展开阶段B.关注生存阶段C.关注情景阶段D.关注学生阶段5.《中华人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
A.人民民主协商制度B.民主专政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社会主义制度6.某初中校向学生收取练本费用,未向社会公开收费项目,该校做法( )。
A.不合法,义务教育学校不能收费B.不合法,学校必须公开收费项目C.合法,黉舍有自主管理权D.合法,黉舍是按划定收费7.某中学老师XXX认为本人学历和能力都已达标,拒绝参加教育行政部分利用假期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XXX的做法( )。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9 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照答案及分析一、单项选择题【分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讲堂中心。
【分析】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提出的,教课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提出的,典范教课理论是瓦·根舍因提出的。
所以,答案选 C 项。
【分析】个人本位论以为,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人的天性,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天性,发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公司或阶级服务。
卢梭以为“小孩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的表现。
【分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此刻教育自己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教育与其余社会心识形式的平行性。
题干所述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分析】人的发展既表现出量的累积,又表现出质的飞腾。
当某些代表新质因素的量累积到必定程度时,就会致使质的飞腾,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分析】西欧双轨制以英国的双轨制为典型代表,法国、联邦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于这类学制。
这类学制的学校系统分为两轨:一轨是学术教育,另一轨是职业教育。
两轨之间互不相通、互不连接。
【分析】题干的描绘表现的是教育的经济功能。
【分析】略。
【分析】我国新课改规定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联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分析】题干的描绘表现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
【分析】道德评论法是经过对学生道德进行必定或否认的评论而予以激励或克制,促进其道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
它包含奖赏、处罚、评选和操行评定等。
【分析】存心注意也称任意注意,是有早先目的、必需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必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听课,这类注意方式属于存心注意。
【分析】忘记的进度是不均衡的,其趋向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快,且到必定的程度就几乎不再忘记了。
【分析】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脑筋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进而增添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试
题答案完整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满分为150 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与评分。
第二部分
二、简答题(共2题,每题12分)
31.参考答案
①校园欺凌是一一种非正义行为。
非正义行为会损害别人的正当权利,,进而危害整个社会。
(4分)
②面对这种现象我们不能旁观,这是对非正义行为的漠视,这无疑会助长校园欺凌等非正义行为的扩散.最终损害的将不仅是某一个人的利益。
(4分)
③作为未成年人也有责任维护正义,要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我们既不要做伤害他人的行为,遇到欺凌行为也不要漠视,要敢于向老师或有关部门反映,也可以通过拨打110向公安机关求助等途径匡扶正义。
(4分)
32.参考答案
①能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能够是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4分)
②使学生们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能够辩证的看待当前初中阶段所面对的困惑和误区,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分)
③有助于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能够突出本节课重点、解决难点,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知识,树立正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分)
三、材料分析题(共2题,每题20分)
33.参考答案
(1)优点:
①该老师的教学能够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性,也符合课程的基本理念。
(5分)
②该教师的教学能积极开发和利用学生这种课程资源,以学生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展开讨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体现转变了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5分)
(2)不足:
①该教师的教学中只有学生的讨论,缺少教师必要的总结和引导,同样没有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没有体现教师在授课中的的主导地位,也没有重视并运用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5分)
②该教师的教学只有学生的讨论,却没有形成相应的结论,不符合重结果与重过程统一的课程特点。
同样也不符合讨论教学法对于教师需要最后进行总结的要求。
(5分)
34.参考答案
(1)对试题的评述:
①优点:该试题在立意方面能够实现考试目的,旨在让学生认识到在自己权利受侵害时该如何依法维护;(2分)同时该题具有一定的情境性,能够根据考生的生活经验和理解程度设置情境,也符合当下的实际情况;(2分)且该题的设问有一定的层次性,能层层推进展开设问。
(2分)
②不足:题目中公安人员对小刚的评价部分情境直接呈现结论,不利于学生的思考,限定的学生的思维,不具有开放型;(2分)题目的部分语言表达不够科学严谨,短信内容和微信朋友圈的结合不符合常识。
(2分)
(2)对答案的评述:
①优点:答案的制定能够针对设问进行,同时也能尊重教材,答案比较完整;(2分)答案语言组织比较精炼,言简意赅。
(2分)
②不足:答案缺少详细的赋分,可操作性不强,不易于控制评分误差;(2分)对于其他回答没有给出相应的参考,开放性太强,毫无参考,无法有效依据参考答案评判学生的回答;(2分)答案缺少条理,所有的答案组织成一整段,思路不够清晰。
(2分)
四、教学设计题(26分)
35.参考答案
(1)围绕这一教材内容,可在课内组织一次以“畅想青春”为主题的演讲活动。
(2分)
①教师在讲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后,用多媒体播放《恰同学少年》的视频片段,请学生结合少年毛泽东和蔡和森等人的青春事例,以“畅想青春”为主题进行3-5分钟的即兴演讲,给学生5分钟的准备时间,自主完成讲稿思路的撰写。
(4分)
②学生准备期间,教师在教室内巡视指导,给出针对性建议,并维持课堂纪律。
(2分)
③先选出为演讲者进行打分评价的学生评委及计时员,之后请学生轮流上台进行演讲。
(2分)
④学生评委为演讲者宣布分数,并适当点评。
(2分)
⑤教师对演讲者和学生评委的表现进行鼓励性评价,并总结:面对青春,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憧憬,形成不同的理想,规划青春路径,思考自己如何走过青春之路,青春的探索不会停止。
(4分)
(其他形式的课堂活动,能突出青春主题,活动步骤合理有序,皆可酌情给分)
(2)根据本部分内容,可以安排一次小组合作式的课外调查实践作业,以达到巩固知识、学以致用、锻炼能力的目的。
(2分)
①以政治小组为单位,共分为4组,分别完成不同的课外调查实践作业: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参观本市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调查某个英雄人物的青春事例;第三组和第四组分别阅读关于青春的中外名著、观看中外影片,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人的青春故事。
(4分)
②各小组需要思考并解答:他们的青春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之处?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在此基础上,完成调查报告,下节课进行分享交流。
(4分) (其他实践性作业,只要与此课内容有关,并能达到巩固知识、锻炼学生能力的,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