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编译器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编译器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7e7f94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bb.png)
编译原理编译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编译器各阶段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2. 学会使用一种编程语言(如C、Java等)编写简单的编译器程序;3. 掌握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及目标代码生成的基本技术和策略;4. 了解优化技术在编译器中的应用,提高程序运行效率。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编译器;2. 培养学生运用编译原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编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总结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编译原理和编译器开发工作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精神,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毅力;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编程习惯,遵循职业道德,为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课程旨在通过编译原理编译器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编译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提高编程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课程内容将逐步深入,从基本概念到实际应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编译器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独立设计和实现简单编译器的能力,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编译原理概述:介绍编译器的基本概念、发展阶段和组成部分,使学生了解编译器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2. 词法分析:讲解词法分析器的功能、设计方法,以及正则表达式和有限自动机等基本概念。
教材章节:第二章3. 语法分析:介绍语法分析器的作用、设计方法,以及上下文无关文法、LL(1)、LR(1)等分析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4. 语义分析:讲解语义分析器的任务、属性文法、语法制导翻译等概念,以及类型检查和符号表管理方法。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教案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a0b36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b7.png)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教案第一章:编译原理概述1.1 编译器的作用与重要性解释编译器将高级语言程序转换为机器语言程序的过程强调编译器在软件开发中的关键角色1.2 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介绍编译程序的基本组成部分,如词法分析器、语法分析器、语义分析器、中间代码器、目标代码器和代码优化器等解释源程序、目标程序和中间代码的概念1.3 编译过程的阶段详细介绍编译过程的各个阶段,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强调每个阶段的目标和重要性第二章:词法分析2.1 词法分析的基本概念解释词法分析器的任务和作用介绍词法单位的概念,如标识符、关键字、常量和符号等2.2 词法分析的技术和方法介绍词法分析常用的技术和方法,如有限自动机、正则表达式和词法规则等解释词法分析过程中的扫描线和词法单元的产生过程2.3 词法分析器的实现介绍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词法分析器,包括词法规则的定义和词法分析器的构造提供相关的编程练习,让学生通过编写代码实现基本的词法分析功能第三章:语法分析3.1 语法分析的基本概念解释语法分析器的任务和作用介绍语法规则和语法树的概念3.2 语法分析的技术和方法介绍语法分析常用的技术和方法,如递归下降分析法、LL分析法、LR分析法等解释语法分析过程中的分析表和状态机的概念3.3 语法分析器的实现介绍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语法分析器,包括语法规则的定义和语法分析器的构造提供相关的编程练习,让学生通过编写代码实现基本的语法分析功能第四章:语义分析4.1 语义分析的基本概念解释语义分析器的任务和作用介绍语义规则和语义错误的概念4.2 语义分析的技术和方法介绍语义分析常用的技术和方法,如类型检查、上下文无关文法分析、语义规则等解释语义分析过程中的语义规则和语义冲突的解决方法4.3 语义分析器的实现介绍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语义分析器,包括语义规则的定义和语义分析器的构造提供相关的编程练习,让学生通过编写代码实现基本的语义分析功能第五章:中间代码5.1 中间代码的基本概念解释中间代码器的任务和作用介绍中间代码的概念和中间代码的原则5.2 中间代码的技术和方法介绍中间代码的常用技术和方法,如三地址代码、静态单赋值代码等解释中间代码过程中的基本规则和操作符的转换5.3 中间代码器的实现介绍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中间代码器,包括中间代码的定义和中间代码器的构造提供相关的编程练习,让学生通过编写代码实现基本的中间代码功能第六章:代码优化6.1 代码优化的基本概念解释代码优化器的任务和作用介绍代码优化的目标和常见的优化技术6.2 常见代码优化技术详细介绍各种代码优化技术,如常量折叠、死代码消除、循环优化、表达式简化等强调优化技术对提高程序性能的重要性6.3 代码优化器的实现介绍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代码优化器,包括优化规则的定义和代码优化器的构造提供相关的编程练习,让学生通过编写代码实现基本的代码优化功能第七章:目标代码7.1 目标代码的基本概念解释目标代码器的任务和作用介绍目标代码的概念和目标代码的原则7.2 目标代码的技术和方法介绍目标代码的常用技术和方法,如寄存器分配、指令调度等解释目标代码过程中的基本规则和操作符的转换7.3 目标代码器的实现介绍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目标代码器,包括目标代码的定义和目标代码器的构造提供相关的编程练习,让学生通过编写代码实现基本的目标代码功能第八章:调试技术8.1 调试技术的基本概念解释调试器的作用和重要性介绍调试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调试技术8.2 调试器的结构和原理详细介绍调试器的结构和原理,如断点、单步执行、查看变量等功能强调调试技术对发现和修复程序错误的重要性8.3 调试器的实现介绍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调试器,包括断点的设置、单步执行、变量查看等功能提供相关的编程练习,让学生通过编写代码实现基本的调试功能第九章:编译器性能评价9.1 编译器性能评价的基本概念解释编译器性能评价的目的和方法介绍编译器性能评价的指标和评价方法9.2 编译器性能评价的指标和评价方法详细介绍编译器性能评价的指标,如执行速度、内存占用、编译时间等介绍常用的编译器性能评价方法和工具9.3 编译器性能评价的实践介绍如何进行编译器性能评价的实践,包括评价指标的选取和评价方法的实施提供相关的实践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评价编译器的性能第十章:编译原理应用与发展趋势10.1 编译原理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介绍编译原理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领域,如解释器设计、即时编译、程序分析等强调编译原理在提高程序性能和开发效率方面的重要性10.2 编译原理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介绍编译原理研究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最新研究成果探讨编译原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10.3 编译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分析编译原理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案例,如开源编译器项目、商业编译器产品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编译原理应用于实际工程实践中的问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编译器的作用与重要性编译器作为程序设计语言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桥梁,其作用不可忽视。
南邮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南邮编译原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a0e9c95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18.png)
南邮编译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编译器的各个阶段及其功能;2. 学习并掌握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的基本方法;3. 了解目标代码生成和代码优化的一般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形式语言和自动机理论分析编程语言;2. 学会使用编译器构造工具,如lex和yacc,进行简单的编译器编写;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程序进行编译过程的调试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编译原理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深入研究的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协作能力;3. 使学生认识到编译技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涉及编译原理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对编译过程的理解和编译器的构造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南邮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和计算机科学理论知识,对编译原理有一定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和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编译原理的基础知识;2. 强化实践环节,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编译器构造的基本方法;3. 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编译原理概述:介绍编译器的定义、编译过程及其各个阶段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编译器的整体框架。
教材章节:第一章2. 词法分析:讲解词法分析的基本概念、词法分析器的功能及其实现方法,包括正则表达式和有限自动机理论。
教材章节:第二章3. 语法分析:介绍语法分析的基本概念、语法分析器的功能及其实现方法,包括上下文无关文法、递归下降分析和LL(1)分析法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4. 语义分析:讲解语义分析的作用、类型检查和符号表等基本概念,探讨语义分析的方法和实现。
教材章节:第四章5. 中间代码生成与优化:介绍中间代码的特点、生成方法以及常见的优化技术。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内容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f1a2a51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f2.png)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内容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能够理解源程序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等过程,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对简单的程序进行编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编译过程和编译器的基本结构;掌握源程序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的基本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编译原理的基本知识对简单的程序进行编译;能够使用至少一种编译器进行程序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和编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编译过程;2.源程序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的基本方法;3.编译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4.简单程序的编译实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编译过程和编译器的基本结构,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程序的编译过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的方法。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使用编译器进行程序设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编译原理》;2.参考书:相关编译原理的专著和论文;3.多媒体资料:关于编译原理的PPT、视频等;4.实验设备:计算机和编译器。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公正地评估学生在编译原理课程中的学习成果,将采用以下几种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编程作业,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考试:进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全面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学期的编译原理课程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编译原理》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确保每个章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讲解和讨论;2.教学时间:每周两节课,每节课45分钟,共计18周;3.教学地点:计算机实验室,以便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
编译原理c语言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c语言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0c5159f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31.png)
编译原理c语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C语言编译过程的关键步骤;2. 学会运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掌握基本语法、数据类型、运算符和控制结构;3. 了解编译器如何将C语言代码转换为机器语言,理解编译器优化和错误处理机制;4. 掌握使用调试工具对C程序进行调试和优化,提高程序性能。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编写简单的C程序,解决实际问题;2. 学会使用编译器和调试工具对C程序进行编译、链接和调试,具备基本的程序调试能力;3. 能够分析C程序中的错误,并进行修正,提高编程能力;4. 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编写规范、易读、高质量的C代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编译原理和C语言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自信心;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沟通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敢于尝试新方法,勇于克服困难,追求卓越;4. 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术态度,遵循学术道德,尊重他人成果。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和编程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已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编译原理和C语言的核心知识,具备实际编程和调试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编译原理基本概念:介绍编译过程、编译器的组成、编译器的优化和错误处理;- 教材章节:第1章 编译原理概述2. C语言基础知识:回顾C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和控制结构;- 教材章节:第2章 C语言基础3. C程序设计:学习函数、数组和指针的运用,编写简单的C程序;- 教材章节:第3章 函数、第4章 数组与指针4. 编译器与调试工具的使用:学习如何使用编译器、链接器和调试器对C程序进行编译、链接和调试;- 教材章节:第5章 编译器与调试器5. C程序调试与优化:分析C程序中的错误,学习调试技巧和性能优化方法;- 教材章节:第6章 程序调试与优化6. 综合案例分析与实战: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编译原理和C语言的实战训练;- 教材章节:第7章 综合案例分析与实战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1. 第1周:编译原理基本概念;2. 第2周:C语言基础知识回顾;3. 第3-4周:C程序设计;4. 第5周:编译器与调试工具的使用;5. 第6周:C程序调试与优化;6. 第7-8周:综合案例分析与实战。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2f38650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35.png)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编译器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流程;2. 学会使用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对简单程序进行编译过程分析;3. 掌握程序语言中的类型系统、作用域规则和中间代码生成等关键知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编译原理知识,编写简单的词法分析器和语法分析器;2. 具备分析并优化程序代码的能力,提高程序运行效率;3. 能够运用调试工具对编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定位和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探索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3. 增强学生的学术自信,培养他们勇于挑战困难、持续学习的优良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过程,掌握编译原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熟悉至少一种程序设计语言,但可能对编译原理的理论知识掌握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案例教学,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编程中。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上所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和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编译原理概述:介绍编译器的基本概念、编译过程及编译器的结构;- 教材章节:第1章 编译原理概述2. 词法分析:讲解词法分析的基本任务、词法分析器的实现方法及相关算法;- 教材章节:第2章 词法分析3. 语法分析:介绍语法分析的基本概念、语法分析器的构造方法及递归下降分析法等;- 教材章节:第3章 语法分析4. 语义分析:讲述语义分析的任务、类型检查、符号表管理及语义分析器的实现;- 教材章节:第4章 语义分析5. 中间代码生成:解析中间代码的概念、中间代码表示形式及中间代码生成方法;- 教材章节:第5章 中间代码生成6. 代码优化与生成:介绍代码优化的目的、方法及目标代码生成的基本过程;- 教材章节:第6章 代码优化与生成7.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词法分析器、语法分析器的编写和调试,分析并优化给定程序;- 教材章节:实践环节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共1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0学时,实践环节6学时。
哈工程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哈工程编译原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d7c05b1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04.png)
哈工程编译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流程和组成部分,理解编译器在软件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2. 使学生熟悉编译过程中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和目标代码生成等关键环节。
3. 帮助学生掌握常用的编译技术、算法和数据结构,提高编程实践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形式语言和自动机理论对程序语言进行分析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设计和实现简单编译器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编译器优化技巧。
3. 提高学生运用编译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编写解释器、静态分析工具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编译原理和技术产生浓厚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使学生认识到编译技术在国家战略、信息技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专业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专业核心课程。
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课程目标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编译原理知识,提高编程实践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和实现简单的编译器,具备进一步深入研究编译技术的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编译原理概述:介绍编译器的作用、编译过程的基本概念,以及编译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相关教材章节:第1章 编译原理概述2. 词法分析:讲解词法分析的任务、词法分析器的设计,以及正则表达式和有限自动机等基本概念。
相关教材章节:第2章 词法分析3. 语法分析:介绍语法分析的任务、语法分析器的设计,以及LL(1)、LR(1)等语法分析方法。
相关教材章节:第3章 语法分析4. 语义分析:讲解语义分析的任务、语义分析器的设计,以及类型检查、符号表等关键技术。
相关教材章节:第4章 语义分析5. 中间代码生成和目标代码生成:介绍中间代码的表示、目标代码生成方法,以及代码优化技术。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速成教案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速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aac328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66.png)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速成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编译原理,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目标:1. 理解编译器的基本结构和编译过程;2. 掌握词法分析、语法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使用至少一种编程语言实现简单的编译器;2. 能够分析简单的程序,并对其进行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和编程的兴趣;2.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编译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 词法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术;3. 语法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术;4. 中间代码生成和代码优化的基本方法和技术;5. 目标代码生成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三、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程序案例,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的方法;3. 实验法:通过编程实验,使学生亲手实现简单的编译器,加深对编译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使用以下教学资源:1. 教材:《编译原理》,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和参考;2. 多媒体资料:包括PPT、视频等,用于辅助讲解和演示;3. 实验设备:计算机、编程环境等,用于实验和实践。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2. 作业:通过布置相关的编程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3. 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编译原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如下:1. 课时:共4课时,每课时45分钟;2. 教学时间:安排在每周三下午;3. 教学地点:计算机实验室。
教学安排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确保教学效果最大化。
编译原理的课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的课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6195289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79.png)
编译原理的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编译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包括编译器的基本结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目标代码生成和优化等。
2.技能目标:学生需要具备使用编译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能够使用编译器开发工具,进行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等操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编译原理在软件工程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编译器的基本结构:包括前端和后端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关系。
2.词法分析:包括词法规则的定义、词法分析器的实现和词法分析的过程。
3.语法分析:包括语法规则的定义、语法分析树的构建和语法分析的方法。
4.语义分析:包括语义规则的定义、语义分析的方法和语义分析的实现。
5.中间代码生成:包括中间代码的定义、中间代码生成的方法和中间代码优化的方法。
6.目标代码生成:包括目标代码的定义、目标代码生成的方法和目标代码优化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实际的编译器案例,使学生了解编译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3.实验法:学生通过动手实现编译器的基本功能,加深对编译原理的理解。
4.讨论法: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教材:选用《编译原理》作为主要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课堂教学。
4.实验设备:提供计算机实验室,让学生能够实际操作编译器。
北邮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北邮编译原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18b217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c1.png)
北邮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如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和目标代码生成等;2. 使学生了解编译器各阶段的工作原理及其相互关系;3. 帮助学生掌握编译过程中涉及的数据结构和算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形式语言和自动机理论对程序语言进行词法分析的能力;2. 培养学生利用语法分析技术对程序结构进行分析的能力;3. 提高学生运用编译原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编写简单的编译器或解释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编译原理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2.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术态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学生特点:北邮学生具备较好的计算机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编译原理有一定了解,但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案例驱动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词法分析:介绍词法分析的基本概念,包括词法单位、词法规则、词法分析器的功能;讲解正则表达式和有限自动机理论,并结合案例使学生掌握词法分析器的设计方法。
教材章节:第一章 词法分析2. 语法分析:讲解语法分析的基本原理,如上下文无关文法、推导树、语法分析器的类型;介绍LL(1)、LR(1)等语法分析算法,并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构建语法分析器。
教材章节:第二章 语法分析3. 语义分析:阐述语义分析的作用和任务,讲解语义规则、语义动作、符号表等概念;介绍类型检查、过程声明等语义分析技术,使学生掌握语义分析的基本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 语义分析4. 中间代码生成:讲解中间代码的作用、特点及常见形式,如三地址代码、四元式代码;分析中间代码生成的策略,并通过案例让学生学会设计中间代码生成器。
编译原理分析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分析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8fa66e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a3.png)
编译原理分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编译过程的主要阶段及其功能;2. 学会使用形式语言和自动机的基本理论分析编程语言的结构;3. 掌握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编译器设计中;4. 了解代码生成和优化的一般方法,并能分析其效率。
技能目标:1. 能运用所学编译原理知识,对简单的编程语言进行词法、语法、语义分析;2. 掌握使用编译器生成工具,如lex、yacc等,实现一个小型编程语言的编译器;3.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编程实践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交流、协作、分享;3. 增强学生对我国计算机事业的自豪感,激发其为我国信息技术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编译原理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编译器设计和实现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大学三年级本科生,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和离散数学知识,对编译原理有一定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识的应用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编程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编译原理概述:介绍编译器的作用、编译过程及各阶段功能;- 教材章节:第1章 编译原理概述2. 编程语言与文法:分析编程语言的结构,引入文法、语法树等概念;- 教材章节:第2章 编程语言与文法3. 词法分析:讲解词法分析的基本概念,介绍词法分析器的实现方法;- 教材章节:第3章 词法分析4. 语法分析:介绍语法分析的方法,如LL(1)、LR(1)分析法;- 教材章节:第4章 语法分析5. 语义分析:讲解语义分析的作用和基本方法,如类型检查、符号表管理等;- 教材章节:第5章 语义分析6. 中间代码生成与优化:介绍中间代码生成和优化的基本方法;- 教材章节:第6章 中间代码生成与优化7. 代码生成与目标代码优化:讲解目标代码生成和优化的一般方法;- 教材章节:第7章 代码生成与目标代码优化8. 实践环节:设计并实现一个小型编程语言的编译器,涵盖词法、语法、语义分析及代码生成;- 教材章节:附录 实践环节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共16周,每周2课时。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2f17a8a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7f.png)
编译原理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编译过程中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及目标代码生成等核心环节。
2. 学会使用一种编程语言(如C、Java等)编写简单的编译程序,实现对简单程序语言的编译功能。
3. 了解编译器优化和代码生成的基本策略,能够对编译程序进行初步优化。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编译原理知识分析程序语言、设计编译器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调试工具(如GDB、JDB等)调试编译程序,找出并修复程序错误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编程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编译器的编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待编译原理学科的严谨态度,激发对编译技术的研究兴趣。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项目实践中与他人有效沟通、协作。
3. 培养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编程挑战时,能够保持积极、自信的心态。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编译原理的基本知识,培养其编程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熟悉至少一种编程语言,对编译原理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实际编译器开发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项目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编译原理知识,提高编程实践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分解课程目标,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编译原理概述:介绍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编译过程、编译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1章 编译原理概述内容安排:1课时2. 词法分析:讲解词法分析的基本概念、词法分析器的功能及实现方法。
教材章节:第2章 词法分析内容安排:2课时3. 语法分析:介绍语法分析的基本概念、语法分析器的构造方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语法分析方法。
教材章节:第3章 语法分析内容安排:3课时4. 语义分析:讲解语义分析的基本任务、语义分析器的实现方法、类型检查等内容。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29deb28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ce.png)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对编译器设计和实现的理解和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知识目标:–理解编译器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掌握源程序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的基本方法;–熟悉各种编译器构造技术,如递归下降编译器、LL(k)分析器、LR分析器等;–了解编译器性能评价指标,掌握编译器性能优化技术。
2.技能目标:–能够使用编译原理相关工具和框架进行简单的编译器设计和实现;–能够分析程序源代码,编写词法分析器、语法分析器和语义分析器;–能够编写简单的代码优化器和目标代码生成器;–能够对编译器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编译原理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研究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编译器概述:编译器的基本概念、编译器的重要性、编译器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2.词法分析:词法分析的基本概念、词法分析器的实现方法、词法分析器的测试与优化;3.语法分析:语法分析的基本概念、语法分析器的实现方法、语法分析器的测试与优化;4.语义分析:语义分析的基本概念、语义分析器的实现方法、语义分析器的测试与优化;5.中间代码生成:中间代码生成的基本概念、中间代码生成器的实现方法、中间代码生成器的测试与优化;6.代码优化:代码优化的基本概念、代码优化器的实现方法、代码优化器的测试与优化;7.目标代码生成:目标代码生成的基本概念、目标代码生成器的实现方法、目标代码生成器的测试与优化;8.编译器性能评价与优化:编译器性能评价指标、编译器性能优化技术。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12e990e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3d.png)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一、引言。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软件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是对编译原理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编译器,来加深学生对编译原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
二、课程设计目标。
1. 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等内容;2. 掌握编译器设计与实现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包括词法分析器、语法分析器、语义分析器、中间代码生成器、代码优化器和目标代码生成器的设计与实现;3. 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
1. 词法分析器的设计与实现。
词法分析器是编译器的第一个组成部分,它负责将源程序中的字符流转换为单词流。
词法分析器的设计与实现是编译原理课程设计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需要掌握正规文法、有限自动机等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践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词法分析器。
2. 语法分析器的设计与实现。
语法分析器是编译器的第二个组成部分,它负责将词法分析器输出的单词流转换为语法树。
语法分析器的设计与实现是编译原理课程设计的另一个重点内容,学生需要掌握文法、自顶向下分析、自底向上分析等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践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语法分析器。
3. 语义分析器的设计与实现。
语义分析器是编译器的第三个组成部分,它负责对语法树进行语义分析,并生成中间代码。
语义分析器的设计与实现是编译原理课程设计的又一个重点内容,学生需要掌握语义动作、类型检查、中间代码生成等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践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语义分析器。
4. 中间代码生成器的设计与实现。
中间代码生成器是编译器的第四个组成部分,它负责将语义分析器生成的中间代码转换为目标代码。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教案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875970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b6.png)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教案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编译器设计和实现的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编译器的基本原理、构造方法和实现技巧。
1.2 课程目标(1)理解编译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分类;(2)熟悉源程序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目标代码和优化等基本过程;(3)掌握常用的编译器构造方法和技术;(4)能够设计和实现简单的编译器。
二、教学内容2.1 词法分析(1)词法规则的定义和描述;(2)词法分析器的实现方法;(3)词法分析在编译器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2 语法分析(1)语法规则的定义和描述;(2)语法分析树的构建方法;(3)常用的语法分析算法及其特点。
2.3 语义分析(1)语义规则的定义和描述;(2)语义分析的方法和技巧;(3)语义分析在编译器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4 中间代码(1)中间代码的定义和表示;(2)中间代码的方法和策略;(3)中间代码在编译器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5 目标代码和优化(1)目标代码的方法和技巧;(2)代码优化的方法和策略;(3)目标代码和优化在编译器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编译器的设计和实现技巧。
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编译器的设计和实现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编译原理的应用。
3.3 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设计和实现简单的编译器组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成绩,占总评的30%。
4.2 实验成绩包括实验报告和实验演示,占总评的30%。
4.3 期末考试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占总评的40%。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推荐使用《编译原理》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
5.2 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c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c编译原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c11e406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ad.png)
c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C编译原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理解和使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和编译。
具体目标如下:1.理解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结构。
2.掌握编译器的基本原理和编译过程。
3.了解编译器的各个阶段,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目标代码生成和优化。
4.能够使用C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
5.能够使用编译器对C语言程序进行编译和调试。
6.能够理解和使用编译器的一些基本优化技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编程兴趣和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C语言的基本语法、编译器的基本原理和编译过程、编译器的各个阶段以及编译器的一些基本优化技术。
具体安排如下:1.C语言的基本语法:介绍C语言的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语句等基本语法知识。
2.编译器的基本原理和编译过程:讲解编译器的工作原理和编译过程,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目标代码生成和优化。
3.编译器的各个阶段:详细讲解每个阶段的任务和实现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4.编译器的基本优化技术:介绍一些常见的编译器优化技术,如常量折叠、死代码消除、循环优化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具体使用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向学生传授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编译器的基本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一些实际的编译器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编译器的各个阶段和优化技术。
3.实验法:通过让学生动手编写C语言程序和使用编译器进行编译和调试,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选择如下:1.教材:选择一本适合本课程的教材,如《C编译原理》。
2.参考书:推荐一些相关的参考书,如《编译原理》和《C程序设计语言》。
编译原理实验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实验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fc93565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32.png)
编译原理实验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对编译器设计和实现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对程序设计语言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理解。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如源程序、目标程序、编译器等。
2.掌握编译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目标代码生成和优化等。
3.了解编译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如有限自动机、抽象语法树、中间代码表示等。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使用编译器开发工具,如lex、yacc等,编写简单的编译器组件。
2.能够设计和实现简单的编译器,完成基本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功能。
3.能够对编译器进行性能优化,提高编译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编程语言和计算机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编译原理的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编译器设计和实现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团队项目中有效合作,共同完成编译器的开发和优化。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编译过程的各个阶段、编译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的安排如下:1.第一章:编译原理概述,介绍编译器的基本概念和编译过程的阶段。
2.第二章:词法分析,讲解词法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有限自动机的构建。
3.第三章:语法分析,介绍语法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抽象语法树的处理。
4.第四章:语义分析,讲解语义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5.第五章:中间代码生成,介绍中间代码的表示和生成方法。
6.第六章:目标代码生成和优化,讲解目标代码的生成和优化技巧。
教材选用《编译原理》(作者:Alfred V. Aho et al.),该教材是编译原理领域的经典著作,内容系统全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式。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4dac6a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8c.png)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1. 引言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门核心课程,它主要研究如何将高级语言程序转换为机器语言程序,从而实现程序的执行。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是这门课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完成一个小型编译器的设计与实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提高编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一个基于编译原理的课程设计的要求、流程和一些实现细节,提供实践指导和参考。
2. 课程设计要求2.1 设计目标编译原理课程设计的设计目标是实现一个基于简单语言的编译器,能够将该语言的源代码转换为目标代码,并能正确运行。
2.2 设计任务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设计并实现一个编译器,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和目标代码生成等模块。
具体任务包括:•设计并实现词法分析模块,将源代码转换为词法单元序列。
•设计并实现语法分析模块,根据语法规则将词法单元序列转换为语法树。
•设计并实现语义分析模块,对语法树进行语义检查,并生成中间代码。
•设计并实现中间代码生成模块,将语法树转换为中间代码。
•设计并实现目标代码生成模块,将中间代码转换为目标代码。
2.3 设计要求•设计的编译器语言可以是一种简单的面向过程语言,或是自行设计的一种简化语言,语法规则和语义规则要符合编译原理的基本原理。
•要求设计的编译器能处理基本的数据类型、变量定义、运算符和控制语句等。
•要求课程设计过程中进行充分的测试和调试,确保编译器能正确识别语法错误、类型错误等,并能生成正确的目标代码。
•要求课程设计实现过程中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如Lex和Yacc等。
3. 设计流程3.1 概述设计一个编译器是一个复杂的任务,需要进行多个步骤的设计与实现。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设计流程:1.确定设计目标,确定设计任务。
2.设计词法分析器。
3.设计语法分析器。
4.设计语义分析器。
5.设计中间代码生成器。
6.设计目标代码生成器。
7.测试、调试和优化。
3.2 设计步骤详解3.2.1 确定设计目标,确定设计任务在这一步骤中,需要明确设计的目标和任务,确定设计的编译器语言和功能要求。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c9f064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13.png)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掌握源程序转换为目标程序的基本过程,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并应用编译原理的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任务。
(2)掌握源程序转换为目标程序的基本过程,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
(3)熟悉各种编译器设计和实现技术。
2.技能目标:(1)能够使用编译原理的基本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2)具备编写简单编译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编译原理的兴趣,认识到编译原理在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创新和持续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任务。
2.源程序转换为目标程序的基本过程,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
3.各种编译器设计和实现技术。
4.编译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5.编译原理相关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教师讲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要点。
2.讨论法:学生针对编译原理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编译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编译原理的应用价值。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编译器设计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编译原理》,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供学生拓展阅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译原理是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使用GJC (一种出色的开源Java编译器)作为编译教学的基本平台。
通过分析一个实际可行的现代编译系统,将编译理论应用于实际工程实践中。
该书不仅包括对编译器源代码的分析和示例说明,而且在最后给出了三个具体的课程设计实验,介绍了如何在书中使用编译理论来实现真正的编译器。
《汇编原理》课程设计适用于指导高校《汇编原理》课程的设计,相关的从业人员和研究人员也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参考。
价钱
执行摘要
本书着重于编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着重于SPL(简单编程语言)编译器的设计和实现,并结合各种基本模块(如词汇)对原理和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错误处理。
编译器可以接受SPL程序并将其翻译为汇编语言程序,最终实现从汇编语言到8086/8088机器语言的转换。
本书为编译技术实验及其他相关课程提供参考。
附件中还提供了三种类型和难度不同的实验问题,可以选择进行课程实验。
本书附带的CD包含SPL编译器的所有代码。
该教科书可作为编译技术课程的配套实验教科书,也可作为编译研究的参考。
本书着重于编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着重介绍SPL(简单编程语
言)编译器的设计和实现,并结合各种基本模块(如词法分析)详细分析了原理和实现方法。
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错误处理。
编译器可以接受SPL程序并将其翻译为汇编语言程序,最终实现从汇编语言到8086/8088机器语言的转换。
本书为编译技术实验及其他相关课程提供参考。
附件中还提供了三种类型和难度不同的实验问题,可以选择进行课程实验。
本书附带的CD包含SPL编译器的所有代码。
该教科书可作为编译技术课程的配套实验教科书,也可作为编译研究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