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编译器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编译器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7e7f94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bb.png)
编译原理编译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编译器各阶段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2. 学会使用一种编程语言(如C、Java等)编写简单的编译器程序;3. 掌握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及目标代码生成的基本技术和策略;4. 了解优化技术在编译器中的应用,提高程序运行效率。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编译器;2. 培养学生运用编译原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编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总结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编译原理和编译器开发工作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精神,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毅力;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编程习惯,遵循职业道德,为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课程旨在通过编译原理编译器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编译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提高编程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课程内容将逐步深入,从基本概念到实际应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编译器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独立设计和实现简单编译器的能力,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编译原理概述:介绍编译器的基本概念、发展阶段和组成部分,使学生了解编译器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2. 词法分析:讲解词法分析器的功能、设计方法,以及正则表达式和有限自动机等基本概念。
教材章节:第二章3. 语法分析:介绍语法分析器的作用、设计方法,以及上下文无关文法、LL(1)、LR(1)等分析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4. 语义分析:讲解语义分析器的任务、属性文法、语法制导翻译等概念,以及类型检查和符号表管理方法。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教案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a0b36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b7.png)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教案第一章:编译原理概述1.1 编译器的作用与重要性解释编译器将高级语言程序转换为机器语言程序的过程强调编译器在软件开发中的关键角色1.2 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介绍编译程序的基本组成部分,如词法分析器、语法分析器、语义分析器、中间代码器、目标代码器和代码优化器等解释源程序、目标程序和中间代码的概念1.3 编译过程的阶段详细介绍编译过程的各个阶段,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强调每个阶段的目标和重要性第二章:词法分析2.1 词法分析的基本概念解释词法分析器的任务和作用介绍词法单位的概念,如标识符、关键字、常量和符号等2.2 词法分析的技术和方法介绍词法分析常用的技术和方法,如有限自动机、正则表达式和词法规则等解释词法分析过程中的扫描线和词法单元的产生过程2.3 词法分析器的实现介绍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词法分析器,包括词法规则的定义和词法分析器的构造提供相关的编程练习,让学生通过编写代码实现基本的词法分析功能第三章:语法分析3.1 语法分析的基本概念解释语法分析器的任务和作用介绍语法规则和语法树的概念3.2 语法分析的技术和方法介绍语法分析常用的技术和方法,如递归下降分析法、LL分析法、LR分析法等解释语法分析过程中的分析表和状态机的概念3.3 语法分析器的实现介绍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语法分析器,包括语法规则的定义和语法分析器的构造提供相关的编程练习,让学生通过编写代码实现基本的语法分析功能第四章:语义分析4.1 语义分析的基本概念解释语义分析器的任务和作用介绍语义规则和语义错误的概念4.2 语义分析的技术和方法介绍语义分析常用的技术和方法,如类型检查、上下文无关文法分析、语义规则等解释语义分析过程中的语义规则和语义冲突的解决方法4.3 语义分析器的实现介绍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语义分析器,包括语义规则的定义和语义分析器的构造提供相关的编程练习,让学生通过编写代码实现基本的语义分析功能第五章:中间代码5.1 中间代码的基本概念解释中间代码器的任务和作用介绍中间代码的概念和中间代码的原则5.2 中间代码的技术和方法介绍中间代码的常用技术和方法,如三地址代码、静态单赋值代码等解释中间代码过程中的基本规则和操作符的转换5.3 中间代码器的实现介绍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中间代码器,包括中间代码的定义和中间代码器的构造提供相关的编程练习,让学生通过编写代码实现基本的中间代码功能第六章:代码优化6.1 代码优化的基本概念解释代码优化器的任务和作用介绍代码优化的目标和常见的优化技术6.2 常见代码优化技术详细介绍各种代码优化技术,如常量折叠、死代码消除、循环优化、表达式简化等强调优化技术对提高程序性能的重要性6.3 代码优化器的实现介绍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代码优化器,包括优化规则的定义和代码优化器的构造提供相关的编程练习,让学生通过编写代码实现基本的代码优化功能第七章:目标代码7.1 目标代码的基本概念解释目标代码器的任务和作用介绍目标代码的概念和目标代码的原则7.2 目标代码的技术和方法介绍目标代码的常用技术和方法,如寄存器分配、指令调度等解释目标代码过程中的基本规则和操作符的转换7.3 目标代码器的实现介绍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目标代码器,包括目标代码的定义和目标代码器的构造提供相关的编程练习,让学生通过编写代码实现基本的目标代码功能第八章:调试技术8.1 调试技术的基本概念解释调试器的作用和重要性介绍调试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调试技术8.2 调试器的结构和原理详细介绍调试器的结构和原理,如断点、单步执行、查看变量等功能强调调试技术对发现和修复程序错误的重要性8.3 调试器的实现介绍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调试器,包括断点的设置、单步执行、变量查看等功能提供相关的编程练习,让学生通过编写代码实现基本的调试功能第九章:编译器性能评价9.1 编译器性能评价的基本概念解释编译器性能评价的目的和方法介绍编译器性能评价的指标和评价方法9.2 编译器性能评价的指标和评价方法详细介绍编译器性能评价的指标,如执行速度、内存占用、编译时间等介绍常用的编译器性能评价方法和工具9.3 编译器性能评价的实践介绍如何进行编译器性能评价的实践,包括评价指标的选取和评价方法的实施提供相关的实践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评价编译器的性能第十章:编译原理应用与发展趋势10.1 编译原理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介绍编译原理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领域,如解释器设计、即时编译、程序分析等强调编译原理在提高程序性能和开发效率方面的重要性10.2 编译原理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介绍编译原理研究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最新研究成果探讨编译原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10.3 编译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分析编译原理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案例,如开源编译器项目、商业编译器产品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编译原理应用于实际工程实践中的问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编译器的作用与重要性编译器作为程序设计语言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桥梁,其作用不可忽视。
编译原理_教学设计方案
![编译原理_教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66ef8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81.png)
一、课程概述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如何将高级语言程序转换为机器语言或中间代码的过程。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编译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编译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 掌握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代码生成和优化等编译器核心组件的工作原理。
- 了解编译器在软件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2.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和设计简单的编译器。
- 能够运用编译原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算法设计能力。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学术态度。
-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引言:编译器的概念、发展历史和作用。
2. 词法分析:正规表达式、有限自动机、词法分析器设计。
3. 语法分析:上下文无关文法、递归下降分析、LL(1)分析、LR分析。
4. 语义分析:类型检查、作用域分析、语义规则。
5. 中间代码生成:三地址码、四元式、逆波兰表示法。
6. 代码优化:数据流分析、代码优化策略。
7. 目标代码生成:机器代码、汇编语言、目标代码生成技术。
8. 编译器构造工具:编译器生成器、代码优化工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的编译器案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 实验法:设计实验,让学生动手实现编译器的基本组件。
4. 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 项目法:设计编译器开发项目,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编译原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系统讲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的编译器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4. 实验:设计实验,让学生动手实现编译器的基本组件。
5. 讨论:组织课堂讨论,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南邮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南邮编译原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a0e9c95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18.png)
南邮编译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编译器的各个阶段及其功能;2. 学习并掌握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的基本方法;3. 了解目标代码生成和代码优化的一般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形式语言和自动机理论分析编程语言;2. 学会使用编译器构造工具,如lex和yacc,进行简单的编译器编写;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程序进行编译过程的调试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编译原理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深入研究的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协作能力;3. 使学生认识到编译技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涉及编译原理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对编译过程的理解和编译器的构造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南邮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和计算机科学理论知识,对编译原理有一定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和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编译原理的基础知识;2. 强化实践环节,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编译器构造的基本方法;3. 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编译原理概述:介绍编译器的定义、编译过程及其各个阶段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编译器的整体框架。
教材章节:第一章2. 词法分析:讲解词法分析的基本概念、词法分析器的功能及其实现方法,包括正则表达式和有限自动机理论。
教材章节:第二章3. 语法分析:介绍语法分析的基本概念、语法分析器的功能及其实现方法,包括上下文无关文法、递归下降分析和LL(1)分析法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4. 语义分析:讲解语义分析的作用、类型检查和符号表等基本概念,探讨语义分析的方法和实现。
教材章节:第四章5. 中间代码生成与优化:介绍中间代码的特点、生成方法以及常见的优化技术。
编译原理视频教学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视频教学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68ebd68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b1.png)
编译原理视频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包括编译器的功能、编译过程的主要阶段;2. 使学生了解编程语言中的语法、语义及中间代码生成;3. 帮助学生理解优化方法在编译过程中的作用及常见优化策略。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编译原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编程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阅读、编写和理解复杂程序的能力;3. 培养学生使用编译工具进行程序调试和优化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编译原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其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3. 增强学生的编程自信心,使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编程过程中的挑战。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能够解释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编译过程的主要阶段;2. 能够分析编程语言中的语法、语义问题,并能生成相应的中间代码;3. 能够运用优化方法对程序进行调试和优化,提高程序性能;4. 能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共同解决编程问题;5. 培养学生对编译原理的热爱,为其未来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制定以下教学大纲:1. 编译原理概述- 编译器的功能与作用- 编译过程的主要阶段2. 编程语言基础知识- 语法分析- 语义分析- 中间代码生成3. 编译器实现技术- 语法分析器设计- 语义分析器设计- 中间代码生成器设计4. 代码优化与生成- 常见优化方法- 目标代码生成- 汇编代码生成5. 实践环节- 编译器构造实例分析- 编程语言特性与编译器实现- 编译器优化与调试技巧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周:编译原理概述第2-3周:编程语言基础知识第4-5周:编译器实现技术第6周:代码优化与生成第7周:实践环节(1)第8周:实践环节(2)本教学内容旨在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编译原理知识,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编译技术。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步骤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3ac4f057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9e.png)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步骤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编译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2)掌握源程序的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目标代码生成等基本过程;(3)熟悉编译器的优化技术和实现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使用编译原理相关工具和框架进行程序设计;(2)具备阅读和理解编译器源代码的能力;(3)具备编写简单编译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2)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编程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编译原理概述:编译器的定义、功能、分类和组成部分;2.词法分析:词法规则、词法分析器的设计与实现;3.语法分析:语法规则、语法分析树、分析算法(递归下降分析、LL分析、LR分析等);4.语义分析:类型检查、 symbol table、语义错误处理;5.中间代码生成:三地址码、静态单赋值代码等;6.目标代码生成:机器码生成、优化技术;7.编译器实现:编译器框架、代码调试与优化。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用于讲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2.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编译原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编译器案例,让学生了解编译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4.实验法:让学生动手编写代码,体验编译原理的实际操作过程。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编译原理》(作者: Alfred V. Aho et al.);2.参考书:《现代编译原理》(作者:Andrew W. Appel);3.多媒体资料:课件、教学视频;4.实验设备:计算机、编程环境。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2f38650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35.png)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编译器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流程;2. 学会使用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对简单程序进行编译过程分析;3. 掌握程序语言中的类型系统、作用域规则和中间代码生成等关键知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编译原理知识,编写简单的词法分析器和语法分析器;2. 具备分析并优化程序代码的能力,提高程序运行效率;3. 能够运用调试工具对编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定位和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探索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3. 增强学生的学术自信,培养他们勇于挑战困难、持续学习的优良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过程,掌握编译原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熟悉至少一种程序设计语言,但可能对编译原理的理论知识掌握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案例教学,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编程中。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上所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和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编译原理概述:介绍编译器的基本概念、编译过程及编译器的结构;- 教材章节:第1章 编译原理概述2. 词法分析:讲解词法分析的基本任务、词法分析器的实现方法及相关算法;- 教材章节:第2章 词法分析3. 语法分析:介绍语法分析的基本概念、语法分析器的构造方法及递归下降分析法等;- 教材章节:第3章 语法分析4. 语义分析:讲述语义分析的任务、类型检查、符号表管理及语义分析器的实现;- 教材章节:第4章 语义分析5. 中间代码生成:解析中间代码的概念、中间代码表示形式及中间代码生成方法;- 教材章节:第5章 中间代码生成6. 代码优化与生成:介绍代码优化的目的、方法及目标代码生成的基本过程;- 教材章节:第6章 代码优化与生成7.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词法分析器、语法分析器的编写和调试,分析并优化给定程序;- 教材章节:实践环节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共1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0学时,实践环节6学时。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87d6dc7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92.png)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一、设计目的和依据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编译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编译器设计和实现能力。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编译器,对学生掌握的编译原理知识进行实践应用,加深对编译原理的理解。
设计依据主要包括编译原理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参考教材。
二、设计内容和要求1.设计一个简单的编译器,要求实现从源程序到目标汇编语言的完整编译过程。
2.编译器要支持基本的语法解析、语义分析和代码生成功能。
3.编译器要求能够把源程序编译成可执行的目标程序,能够在特定的计算机系统上运行。
三、设计步骤和方法1.确定语言和文法:选择一种简单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作为源语言,设计对应的文法。
例如,可以选择类C语言作为源语言,设计相应的文法规则。
2.构建词法分析器:根据语言的词法规则,设计并实现词法分析器,将源程序分割成一系列的单词符号。
3.设计语法解析器:根据文法规则,设计并实现语法解析器,将词法分析器输出的单词流转化为语法树。
4.进行语义分析:根据语义规则,对语法树进行语义分析,并生成中间代码。
5.进行代码生成:根据目标机器的特点,设计并实现代码生成器,将中间代码翻译成目标机器的汇编语言。
6.进行代码优化:对生成的目标代码进行优化,提高代码的运行效率。
7.进行目标代码的装配:将生成的目标代码和运行库函数进行链接,生成可执行的目标程序。
四、实施过程和方案1.使用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工具进行实现:可以选择使用C/C++等传统的编程语言进行实现,也可以使用较新的编程语言如Python等。
同时,可以借助工具如LEX/YACC等进行词法分析和语法解析器的实现。
2.设计合适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合理的数据结构和算法,提高编译器的效率和性能。
如采用符号表、语法树、中间代码等数据结构来辅助编译器的实现。
3.进行测试和调试:在实现过程中,要进行充分的测试和调试,保证编译器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编译原理》设计方案报告
![《编译原理》设计方案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b13a37c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f3.png)
《编译原理》设计方案报告一、项目概述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编译器的设计与实现原理,理解编译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及掌握常见的编译器构建工具和技术。
具体目标如下:1.理解编译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2.掌握常见的编译器构建工具和技术;3.能够独立设计和实现简单的编译器;4.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编译器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词法分析器和语法分析器的设计与实现;3.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4.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5.编译器构建工具和技术。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教学手段:1.模块化教学:将课程内容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进行独立的教学和实践;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课、实验课等形式,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3.项目驱动教学:引入编译器设计与实现的实际项目,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知识;4.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协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评价方式为了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本课程采用以下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实验成绩等;2.项目成果:针对编译器设计与实现的项目,评价学生的项目成果和实现质量;3.期末考试:以闭卷考试形式对学生的总体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六、项目进度安排本课程的项目进度安排如下:1.第1-2周:介绍编译器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第3-6周:词法分析器和语法分析器的设计与实现;3.第7-9周: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4.第10-12周: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5.第13-14周:编译器构建工具和技术;6.第15-16周:项目演示和总结。
七、教学资源支持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提供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经典的编译原理教材,如《编译原理》(龙书)等;2.课件:编写详细的课件,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3.实验指导:编写实验指导书,引导学生进行编译器设计与实现的实践;4. 实验环境:提供编译器构建工具和开发环境,如Lex/Flex、Yacc/Bison等。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5d7a41a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78.png)
2010年3月
目 设 遵 明 设 一 法 培 掌 现 “ 通
的 计 循 确 立 次 ; 养 握 技 编 过
、基 分 开 真
大 ;术译实
编本 工 发 正
型
”程际
码的 、 小 的
软
更序设
、软 协 组 实
件
进的计
集件 作 ; 践
的
一设和
成开 ;
机
程
步计开
和发
会
序
的方发
测过
;
设
了法,
试程
计
解和对
:
方
和实
SNL Pascal
语 语 法语 词 四 言
言设 总 内
义 法 )法 法 个
分分
分分模
析析
析析块
模模
模模:
块块
块块
(
(
LL(1)
递
归
方 法 )
下 降 方
语
语 言 , 即 嵌 套 式 语
言 是 自 定 义 的 一 种 类
的计 编并 译实 程现 序 ;程
序 设 计 语
SNL
体 目 标
代码,自己设计并实现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模块; (C语言)
高级
在掌握已有的编译原理方法和实现技术基础上,自己设计并 实现,特别是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思想;(Java)
时间安排
01 下午1:00-4:00,请牢记,勿迟 到!
02 上机时间:第3周至第10周
(共8周,3月29日~5月21日)
(P7)
字母:{a..zA..Z} 数字:{0..9} 运算符:{+,-,*,/,<,=} 格式符:{(,),[,],{,},.,EOF,;,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2f17a8a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7f.png)
编译原理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编译过程中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及目标代码生成等核心环节。
2. 学会使用一种编程语言(如C、Java等)编写简单的编译程序,实现对简单程序语言的编译功能。
3. 了解编译器优化和代码生成的基本策略,能够对编译程序进行初步优化。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编译原理知识分析程序语言、设计编译器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调试工具(如GDB、JDB等)调试编译程序,找出并修复程序错误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编程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编译器的编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待编译原理学科的严谨态度,激发对编译技术的研究兴趣。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项目实践中与他人有效沟通、协作。
3. 培养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编程挑战时,能够保持积极、自信的心态。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编译原理的基本知识,培养其编程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熟悉至少一种编程语言,对编译原理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实际编译器开发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项目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编译原理知识,提高编程实践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分解课程目标,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编译原理概述:介绍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编译过程、编译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1章 编译原理概述内容安排:1课时2. 词法分析:讲解词法分析的基本概念、词法分析器的功能及实现方法。
教材章节:第2章 词法分析内容安排:2课时3. 语法分析:介绍语法分析的基本概念、语法分析器的构造方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语法分析方法。
教材章节:第3章 语法分析内容安排:3课时4. 语义分析:讲解语义分析的基本任务、语义分析器的实现方法、类型检查等内容。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c语言编译器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c语言编译器](https://img.taocdn.com/s3/m/701357b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d.png)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c语言编译器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C语言编译器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编译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如词法分析器、语法分析器、中间代码生成器、优化器和目标代码生成器等;掌握编译器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技巧,如有限自动机、递归下降分析和代码优化等;能够独立设计和实现一个小型的C语言编译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C语言编译器的基本原理、编译器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技巧。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C语言编译器的概述:介绍编译器的作用、编译过程和编译器的种类等。
2.词法分析:介绍词法分析器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包括正则表达式、有限自动机等。
3.语法分析:介绍语法分析器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包括递归下降分析、LL分析、LR分析等。
4.中间代码生成:介绍中间代码生成器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包括三地址码、静态单赋值码等。
5.代码优化:介绍代码优化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包括常数折叠、死代码消除等。
6.目标代码生成:介绍目标代码生成器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包括机器码生成、寄存器分配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式。
在讲授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通过实验环节,让学生亲手设计和实现C语言编译器的基本模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主要包括《编译原理》、《C语言编译器》等;参考书包括《编译原理学习指导》、《编译器设计实践》等;多媒体资料包括教学PPT、视频讲座等;实验设备包括计算机、编程环境等。
教学资源将全程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主要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作业分为课后练习和实验报告,用以巩固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考试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教案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5313de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8c.png)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教案第一章:编译原理概述1.1 编译器的作用与重要性解释编译器将高级语言程序转换为机器语言程序的过程强调编译器在软件开发中的关键角色1.2 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介绍源程序、目标程序、抽象语法树等基本概念解释编译过程中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等阶段1.3 编译器的设计与实现概述编译器的设计原则与实现方法介绍编译器的架构和各个阶段的功能划分第二章:词法分析2.1 词法分析的基本任务解释词法分析器的作用和重要性介绍词法分析过程中的词法规则识别和词素提取等任务2.2 词法分析器的实现讲解实现词法分析器的方法和技巧介绍词法分析器的常见实现方式,如状态机和正则表达式等2.3 词法分析器的测试与优化介绍词法分析器的测试方法和评估指标讲解词法分析器的优化技巧和策略第三章:语法分析3.1 语法分析的基本任务解释语法分析器的作用和重要性介绍语法分析过程中的语法规则识别和句子构建等任务3.2 语法分析器的实现讲解实现语法分析器的方法和技巧介绍语法分析器的常见实现方式,如递归下降分析和LL/LR分析等3.3 语法分析器的测试与优化介绍语法分析器的测试方法和评估指标讲解语法分析器的优化技巧和策略第四章:语义分析4.1 语义分析的基本任务解释语义分析器的作用和重要性介绍语义分析过程中的类型检查、变量作用域处理等任务4.2 语义分析器的实现讲解实现语义分析器的方法和技巧介绍语义分析器的常见实现方式,如类型系统、符号表等4.3 语义分析器的测试与优化介绍语义分析器的测试方法和评估指标讲解语义分析器的优化技巧和策略第五章:中间代码与优化5.1 中间代码的基本任务解释中间代码器的作用和重要性介绍中间代码的过程和目标5.2 中间代码器的实现讲解实现中间代码器的方法和技巧介绍中间代码器的常见实现方式,如三地址码、四地址码等5.3 代码优化解释代码优化的目的和重要性介绍常见的代码优化技术和方法,如常数折叠、循环展开等第六章:目标代码6.1 目标代码的基本任务解释目标代码器的作用和重要性介绍目标代码的过程和目标6.2 目标代码器的实现讲解实现目标代码器的方法和技巧介绍目标代码器的常见实现方式,如指令选择、寄存器分配等6.3 目标代码的优化解释目标代码优化的重要性介绍目标代码优化的技术和方法,如指令重排、代码压缩等第七章:符号表管理7.1 符号表的作用和管理解释符号表在编译过程中的作用和管理方法介绍符号表的存储结构和相关操作,如插入、查找和删除等7.2 符号表的实现讲解实现符号表的方法和技巧介绍常见的符号表实现方式,如哈希表、有序表等7.3 符号表的优化和策略解释符号表优化的重要性介绍符号表优化的技术和方法,如名称替换、变量提升等第八章:错误处理与调试8.1 错误处理的基本任务解释错误处理在编译过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介绍错误处理的流程和策略,如错误报告、错误恢复等8.2 错误处理的实现讲解实现错误处理的方法和技巧介绍常见的错误处理实现方式,如错误码、错误栈等8.3 调试与测试解释调试和测试在编译器开发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介绍调试和测试的方法和技巧,如断点调试、测试用例设计等第九章:编译器性能评估9.1 编译器性能评估的基本概念解释编译器性能评估的目的和重要性介绍编译器性能评估的指标和方法,如执行时间、代码大小等9.2 编译器性能评估的实现讲解实现编译器性能评估的方法和技巧介绍常见的编译器性能评估工具和技术,如性能分析器、性能模型等9.3 编译器性能优化解释编译器性能优化的重要性介绍编译器性能优化的技术和方法,如并行计算、指令调度等第十章:案例分析与实践10.1 编译器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编译器设计案例,如C编译器、Java编译器等讲解编译器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10.2 编译器实践项目介绍编译器实践项目的设计和实现过程指导学生完成编译器实践项目,提高编译原理应用能力10.3 编译器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编译器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如动态编译、云编译等激发学生对编译器设计研究的兴趣和热情重点和难点解析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与优化、目标代码:这些章节涵盖了编译器设计的核心部分,即编译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对于理解编译器的工作原理至关重要。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12e990e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3d.png)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一、引言。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软件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是对编译原理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编译器,来加深学生对编译原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
二、课程设计目标。
1. 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等内容;2. 掌握编译器设计与实现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包括词法分析器、语法分析器、语义分析器、中间代码生成器、代码优化器和目标代码生成器的设计与实现;3. 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
1. 词法分析器的设计与实现。
词法分析器是编译器的第一个组成部分,它负责将源程序中的字符流转换为单词流。
词法分析器的设计与实现是编译原理课程设计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需要掌握正规文法、有限自动机等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践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词法分析器。
2. 语法分析器的设计与实现。
语法分析器是编译器的第二个组成部分,它负责将词法分析器输出的单词流转换为语法树。
语法分析器的设计与实现是编译原理课程设计的另一个重点内容,学生需要掌握文法、自顶向下分析、自底向上分析等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践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语法分析器。
3. 语义分析器的设计与实现。
语义分析器是编译器的第三个组成部分,它负责对语法树进行语义分析,并生成中间代码。
语义分析器的设计与实现是编译原理课程设计的又一个重点内容,学生需要掌握语义动作、类型检查、中间代码生成等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践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语义分析器。
4. 中间代码生成器的设计与实现。
中间代码生成器是编译器的第四个组成部分,它负责将语义分析器生成的中间代码转换为目标代码。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教案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875970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b6.png)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教案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编译器设计和实现的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编译器的基本原理、构造方法和实现技巧。
1.2 课程目标(1)理解编译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分类;(2)熟悉源程序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目标代码和优化等基本过程;(3)掌握常用的编译器构造方法和技术;(4)能够设计和实现简单的编译器。
二、教学内容2.1 词法分析(1)词法规则的定义和描述;(2)词法分析器的实现方法;(3)词法分析在编译器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2 语法分析(1)语法规则的定义和描述;(2)语法分析树的构建方法;(3)常用的语法分析算法及其特点。
2.3 语义分析(1)语义规则的定义和描述;(2)语义分析的方法和技巧;(3)语义分析在编译器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4 中间代码(1)中间代码的定义和表示;(2)中间代码的方法和策略;(3)中间代码在编译器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5 目标代码和优化(1)目标代码的方法和技巧;(2)代码优化的方法和策略;(3)目标代码和优化在编译器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编译器的设计和实现技巧。
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编译器的设计和实现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编译原理的应用。
3.3 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设计和实现简单的编译器组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成绩,占总评的30%。
4.2 实验成绩包括实验报告和实验演示,占总评的30%。
4.3 期末考试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占总评的40%。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推荐使用《编译原理》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
5.2 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编译原理课设
![编译原理课设](https://img.taocdn.com/s3/m/06029bdf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0a.png)
编译原理课设一、概述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研究的是程序语言的设计和实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编译器。
编译器是将高级语言转换成机器语言的程序,它可以分为前端和后端两个部分。
前端主要负责对源代码进行分析和转换,生成中间代码;后端则负责将中间代码转换成目标代码。
本文将介绍编译原理中常用的算法和数据结构,以及编译器的实现原理。
二、词法分析1. 什么是词法分析?词法分析是将源代码中的字符序列转换成有意义的单词序列(Token Sequence)的过程。
单词序列包括关键字、标识符、运算符、界符等。
2. 如何进行词法分析?通常采用有限自动机(DFA)来实现词法分析。
DFA 是一个五元组 (Q, Σ, δ, q0, F),其中 Q 是状态集合,Σ 是输入字符集合,δ 是状态转移函数,q0 是初始状态,F 是接受状态集合。
3. 举例说明以 C 语言为例:源代码:int a = 1;Token Sequence:int identifier = integer constant ;其中 int 为关键字,a 为标识符,= 为运算符,1 为整型常量。
三、语法分析1. 什么是语法分析?语法分析是将 Token Sequence 转换成抽象语法树(AST)的过程。
AST 是一种树状结构,它描述了程序的语法结构。
2. 如何进行语法分析?通常采用上下文无关文法(CFG)和 LL(1) 分析方法来实现语法分析。
CFG 是一个四元组(V, Σ, R, S),其中 V 是非终结符集合,Σ 是终结符集合,R 是产生式集合,S 是起始符号。
3. 举例说明以 C 语言为例:源代码:int a = 1;AST:Program -> Declaration -> TypeSpecifier -> int-> Identifier -> a-> AssignmentExpression -> =-> IntegerLiteral -> 1四、中间代码生成1. 什么是中间代码?中间代码是一种介于源代码和目标代码之间的代码表示形式。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4d5cb2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7f.png)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编译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了解编译器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掌握词法分析、语法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的基本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使用编译原理的相关工具和框架进行简单的编译器设计和实现,具备分析和调试编译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编译原理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编译器概述:介绍编译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以及编译器的基本组成部分。
2.词法分析:讲解词法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正则表达式、有限自动机和词法分析器的实现。
3.语法分析:介绍语法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递归下降分析法、LL分析法和LR分析法。
4.中间代码生成:讲解中间代码生成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实现抽象语法树到中间代码的转换。
5.代码优化:介绍代码优化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包括常量折叠、 deadcode elimination 和循环优化等。
6.目标代码生成:讲解目标代码生成的基本方法,包括指令选择、寄存器分配和代码生成。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编译器的设计和实现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验法:学生通过动手实现简单的编译器组件,加深对编译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编译原理》(第四版)作为主要教材,辅助以相关参考书籍。
编译原理实验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实验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fc93565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32.png)
编译原理实验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对编译器设计和实现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对程序设计语言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理解。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如源程序、目标程序、编译器等。
2.掌握编译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目标代码生成和优化等。
3.了解编译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如有限自动机、抽象语法树、中间代码表示等。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使用编译器开发工具,如lex、yacc等,编写简单的编译器组件。
2.能够设计和实现简单的编译器,完成基本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功能。
3.能够对编译器进行性能优化,提高编译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编程语言和计算机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编译原理的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编译器设计和实现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团队项目中有效合作,共同完成编译器的开发和优化。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编译过程的各个阶段、编译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的安排如下:1.第一章:编译原理概述,介绍编译器的基本概念和编译过程的阶段。
2.第二章:词法分析,讲解词法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有限自动机的构建。
3.第三章:语法分析,介绍语法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抽象语法树的处理。
4.第四章:语义分析,讲解语义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5.第五章:中间代码生成,介绍中间代码的表示和生成方法。
6.第六章:目标代码生成和优化,讲解目标代码的生成和优化技巧。
教材选用《编译原理》(作者:Alfred V. Aho et al.),该教材是编译原理领域的经典著作,内容系统全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式。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4dac6a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8c.png)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1. 引言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门核心课程,它主要研究如何将高级语言程序转换为机器语言程序,从而实现程序的执行。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是这门课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完成一个小型编译器的设计与实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提高编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一个基于编译原理的课程设计的要求、流程和一些实现细节,提供实践指导和参考。
2. 课程设计要求2.1 设计目标编译原理课程设计的设计目标是实现一个基于简单语言的编译器,能够将该语言的源代码转换为目标代码,并能正确运行。
2.2 设计任务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设计并实现一个编译器,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和目标代码生成等模块。
具体任务包括:•设计并实现词法分析模块,将源代码转换为词法单元序列。
•设计并实现语法分析模块,根据语法规则将词法单元序列转换为语法树。
•设计并实现语义分析模块,对语法树进行语义检查,并生成中间代码。
•设计并实现中间代码生成模块,将语法树转换为中间代码。
•设计并实现目标代码生成模块,将中间代码转换为目标代码。
2.3 设计要求•设计的编译器语言可以是一种简单的面向过程语言,或是自行设计的一种简化语言,语法规则和语义规则要符合编译原理的基本原理。
•要求设计的编译器能处理基本的数据类型、变量定义、运算符和控制语句等。
•要求课程设计过程中进行充分的测试和调试,确保编译器能正确识别语法错误、类型错误等,并能生成正确的目标代码。
•要求课程设计实现过程中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如Lex和Yacc等。
3. 设计流程3.1 概述设计一个编译器是一个复杂的任务,需要进行多个步骤的设计与实现。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设计流程:1.确定设计目标,确定设计任务。
2.设计词法分析器。
3.设计语法分析器。
4.设计语义分析器。
5.设计中间代码生成器。
6.设计目标代码生成器。
7.测试、调试和优化。
3.2 设计步骤详解3.2.1 确定设计目标,确定设计任务在这一步骤中,需要明确设计的目标和任务,确定设计的编译器语言和功能要求。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c9f064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13.png)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掌握源程序转换为目标程序的基本过程,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并应用编译原理的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任务。
(2)掌握源程序转换为目标程序的基本过程,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
(3)熟悉各种编译器设计和实现技术。
2.技能目标:(1)能够使用编译原理的基本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2)具备编写简单编译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编译原理的兴趣,认识到编译原理在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创新和持续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任务。
2.源程序转换为目标程序的基本过程,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
3.各种编译器设计和实现技术。
4.编译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5.编译原理相关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教师讲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要点。
2.讨论法:学生针对编译原理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编译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编译原理的应用价值。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编译器设计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编译原理》,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供学生拓展阅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编译原理/Compiler Principles周数/学分:1周/1学分先修课程: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汇编语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开课学院,系或教研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一、课程设计的目的课程设计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综合训练,是与课堂听讲、自学和练习相辅相成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
通常,设计题中的问题比平时的练习题要复杂,也更接近实际。
编译原理这门课程安排的课程设计的目的是旨在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化理解和灵活掌握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数据逻辑结构表示问题,然后编制算法和程序完成设计要求,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要求学生在上机前应认真做好各种准备工作,熟悉机器的操作系统和语言的集成环境,独立完成算法编制和程序代码的编写。
设计时间:开发工具:(1) DOS环境下使用Turbo C;(2) Windows环境下使用Visual C++ 。
(3) 其它熟悉语言。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设计题一:算术表达式的语法分析及语义分析程序设计。
1.目的通过设计、编制、调试一个算术表达式的语法及语义分析程序,加深对语法及语义分析原理的理解,并实现词法分析程序对单词序列的词法检查和分析。
2.设计内容及要求:算术表达式的文法:〈无符号整数〉∷= 〈数字〉{〈数字〉}〈标志符〉∷= 〈字母〉{〈字母〉|〈数字〉}〈表达式〉∷= [+|-]〈项〉{〈加法运算符〉〈项〉}〈项〉∷= 〈因子〉{〈乘法运算符〉〈因子〉}〈因子〉∷= 〈标志符〉|〈无符号整数〉|‘(’〈表达式〉‘)’〈加法运算符〉∷= +|-〈乘法运算符〉∷= *|/(1) 分别选择递归下降法、算符优先分析法(或简单优先法)完成以上任务,中间代码选用逆波兰式。
(2) 分别选择LL(1)、LR法完成以上任务,中间代码选用四元式。
(3) 写出算术表达式的符合分析方法要求的文法,给出分析方法的思想,完成分析程序设计。
(4) 编制好分析程序后,设计若干用例,上机测试并通过所设计的分析程序。
设计题二:简单计算器的设计1.目的通过设计、编制、调试一个简单计算器程序,加深对语法及语义分析原理的理解,并实现词法分析程序对单词序列的词法检查和分析。
2.设计内容及要求算术表达式的文法:〈无符号整数〉∷= 〈数字〉{〈数字〉}〈标志符〉∷= 〈字母〉{〈字母〉|〈数字〉}〈表达式〉∷= [+|-]〈项〉{〈加法运算符〉〈项〉}〈项〉∷= 〈因子〉{〈乘法运算符〉〈因子〉}〈因子〉∷= 〈标志符〉|〈无符号整数〉|‘(’〈表达式〉‘)’〈加法运算符〉∷= +|-〈乘法运算符〉∷= *|/(1) 分别选择递归下降法、算符优先分析法(或简单优先法)完成以上任务,最终输出计算器计算的结果。
(2) 写出算术表达式的符合分析方法要求的文法,给出分析方法的思想,完成分析程序设计。
(3) 编制好分析程序后,设计若干用例,上机测试并通过所设计的分析程序。
设计题三:24点速算游戏1.目的通过设计、编制、调试一个24点速算程序,加深对语法及语义分析原理的理解,并实现词法分析程序对单词序列的词法检查和分析。
2.设计内容及要求程序输入:1-12中的4个数字;程序输出:由上述4个数字及“+,-,*,/”组成的计算结果为24的算术表达式;(1) 分别选择递归下降法、算符优先分析法(或简单优先法)完成以上任务,最终输出正确的算术表达式。
(2) 写出算术表达式的符合分析方法要求的文法,给出分析方法的思想,完成分析程序设计。
(3) 编制好分析程序后,设计若干用例,上机测试并通过所设计的分析程序。
设计题四:中文(英文)网页分词1.目的通过设计、编制、调试一个中文网页分词程序,加深对词法分析原理得以应用的理解。
2.设计内容及要求程序输入:中文(英文)网页程序输出:有意义的中文词组,并标注其词性,如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数字、日期等,输出到文本文档中;(1)分别针对中文、英文网页完成以上任务。
(2)自己设计出多种中文、英文词组的符号表和对应的TOKEN代码,给出分析方法的思想,完成分析程序设计。
(3)编制好分析程序后,设计若干用例,上机测试并通过所设计的分析程序。
设计题五:布尔表达式的语法分析及语义分析程序设计。
1.目的通过设计、编制、调试一个布尔表达式的语法及语义分析程序,加深对语法及语义分析原理的理解,并实现词法分析程序对单词序列的词法检查和分析。
2.设计内容及要求(1)分别选择递归下降法、LL(1)法完成以上任务,中间代码选用逆波兰式。
(2)分别选择算符优先分析法(或简单优先法)、LR法完成以上任务,中间代码选用四元式。
(3)如1题写出符合分析方法要求的文法,给出分析方法的思想,完成分析程序设计。
(4)编制好分析程序后,设计若干用例,上机测试并通过所设计的分析程序。
设计题六:二---十进制的语法分析及语义分析程序设计。
1.目的通过设计、编制、调试语法及语义分析程序,加深对语法及语义分析原理的理解。
2.设计内容及要求(1)分别选择递归下降法、LL(1)、算符优先分析法(或算符优先分析法(或简单优先法))、LR法完成以上任务。
(2)如1题写出符合分析方法要求的文法,给出分析方法的思想,完成分析程序设计。
(3)编制好分析程序后,设计若干用例,上机测试并通过所设计的分析程序。
设计题七:十---二进制的语法分析及语义分析程序设计。
1.目的通过设计、编制、调试语法及语义分析程序,加深对语法及语义分析原理的理解。
2.设计内容及要求(1)分别选择递归下降法、LL(1)、算符优先分析法(或简单优先法)、LR法完成以上任务。
(2)如1题写出符合分析方法要求的文法,给出分析方法的思想,完成分析程序设计。
(3)编制好分析程序后,设计若干用例,上机测试并通过所设计的分析程序。
设计题八:十六---二进制的语法分析及语义分析程序设计。
1.目的通过设计、编制、调试语法及语义分析程序,加深对语法及语义分析原理的理解。
2.设计内容及要求(1)分别选择递归下降法、LL(1)法完成以上任务。
(2)如1题写出符合分析方法要求的文法,给出分析方法的思想,完成分析程序设计。
(3)编制好分析程序后,设计若干用例,上机测试并通过所设计的分析程序。
设计题九:条件语句的语法分析及语义分析程序设计。
1.目的通过设计、编制、调试一个语法及语义分析程序,加深对语法及语义分析原理的理解。
2.设计内容及要求IF 〈布尔表达式〉 THEN 〈赋值语句〉 ELSE 〈赋值语句〉或IF 〈布尔表达式〉 THEN 〈赋值语句〉其中(1)分别选择递归下降法、LL(1)、算符优先分析法(或简单优先法)、LR法完成以上任务,中间代码选用四元式。
(2)如1题写出符合分析方法要求的文法,给出分析方法的思想,完成分析程序设计。
(3)编制好分析程序后,设计若干用例,上机测试并通过所设计的分析程序。
设计题十:循环语句的语法分析及语义分析程序设计。
1.目的通过设计、编制、调试一个语法及语义分析程序,加深对语法及语义分析原理的理解。
2.设计内容及要求WHILE〈布尔表达式〉DO〈赋值语句〉其中(1)分别选择递归下降法、LL(1)、算符优先分析法(或简单优先法)、LR法完成以上任务,中间代码选用四元式。
(2)如1题写出符合分析方法要求的文法,给出分析方法的思想,完成分析程序设计。
(3)编制好分析程序后,设计若干用例,上机测试并通过所设计的分析程序。
设计题十一:词法分析程序设计。
1.目的通过设计、编制、调试一个词法分析程序,加深对词法分析原理的理解。
2.设计内容及要求通过设计、编制、调试一个对于C语言词法的词法分析程序,加深对词法分析原理的理解,并实现输出单词序列的词法检查和分析。
其中(2)自己设计出五种单词的符号表和对应的TOKEN代码,给出分析方法的思想,完成分析程序设计。
(3)编制好分析程序后,设计若干用例,上机测试并通过所设计的分析程序。
三、课程设计进度安排序号阶段内容所需用时间1给出语法分析方法及中间代码形式的描述、文法和1天属性文法的设计;或者词法分析方法及符号表和TOKEN代码的设计。
2简要的分析与概要设计、算法设计与程序设计3天3撰写课程设计报告书1天合计5天四、课程设计说明书与图纸要求课程设计报告书的内容应包括:1. 设计题目、班级、学号、姓名、完成日期;2. 给出语法分析方法及中间代码形式的描述、文法和属性文法的设计;或者词法分析方法及符号表和TOKEN代码的设计。
3. 简要的分析与概要设计;4. 详细的算法描述;5. 源程序清单;6. 给出软件的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7. 设计的评价、收获与体会。
五、课程设计评分标准序号评分项目满分实得分1学习态度认真、遵守纪律102设计分析合理性103设计方案正确性、可行性、创造性204设计结果正确性405设计报告的规范性106设计验收10总得分/等级注:最终成绩以五级分制记。
优(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六、课程设计参考资料《编译原理》(第二版) 主 编:吕映芝、张素琴、蒋维杜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年11月参考书:《编译原理》 主 编:何炎祥出版社: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0年10月《程序设计语言编译原理》(第3版) 主 编:陈火旺、刘春林等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年2月《编译原理》 主 编:张幸儿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99年4月《Compilers:Principles,Techniques,and Tools》 主编:Alfred V A,Ravi S, Ullman J D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年2月《编译原理与技术》(第二版) 主 编:陈意云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