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
化学工程与技术
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专业代码:0817 )(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的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先进的测试技术,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力。
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及设计院所、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设计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二、研究方向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硕士下设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和海洋化学与化工五个二级学位点,其研究方向如下:化学工程二级硕士点:(1)生物质能源化工;(2)超重力场技术;(3)离子液体与分离过程;(4)传质过程及分离设备;(5)膜材料制备及膜分离技术;(6)化工过程控制优化及系统工程;(7)生化分离工程及微化工技术;(8)新型干燥过程及设备(9)颗粒设计技术;(10)超临界流体技术及相平衡热力学;(11)生化反应工程及生物材料。
化学工艺二级硕士点:(1)石油化工;(2)功能材料;(3)有机化工;(4)催化材料;(5)污水处理。
应用化学二级硕士点:(1)绿色有机合成;(2)农药、医药及中间体开发;(3)绿色化学与绿色有机电化学合成;(4)纳米材料电化学;(5)能源电化学;(6)环境电化学;(7)绿色精细有机合成及产品开发;(8)氟化学;(9)新农药研制与工程开发;(10)色谱分析与光谱分析;(11)光谱电化学;(12)材料物理化学和量子化学研究。
工业催化二级硕士点:(1)能源与绿色化工催化;(2)C1化学催化;(3)资源与环境催化;(4)石油化工催化;(5)计算化学与分子催化;(6)催化新材料及应用;(7)纳米材料与纳米催化剂;(8)催化加氢;(9)不对称催化;(10)有机催化化学;(11)催化反应过程模拟及优化;(12)催化与过程耦合技术。
海洋化学与化工二级硕士点:(1)高分子膜材料、膜分离技术;(2)海洋生物化工及资源工程;(3)海水淡化及水处理技术;(4)水与废水处理及资源化综合利用;(5)环境化工、环境催化材料;(6)海洋原位监测技术;(7)海洋环境保护;(8)纳米功能新材料;(9)生物化工、组织工程及医用材料;(10)分子印迹技术;(11)高分子化工。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1700
(一级学科)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较好的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的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
系统学习化学工程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相关的专门知识、研究方法及实验技能;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与现代信息工具;具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毕业后可从事化学工程与技术相关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
二、培养方向
1. 石油与天然气加工
2. 分离工程
3. 反应工程
4. 石油化学
5. 过程模拟与优化
6. 化工材料
7. 生物材料与工程
8. 精细化工
9. 传递过程与设备
10.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5~3年。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四、学分要求:总学分最低30 学分,必修课不得低于17学分
五、课程设置
1、选修课至少选4 门以上。
本专业其它未选的必修课、校内其它专业的一些必修课及选修课均可作为本专业的选修课。
特殊需要时,可增设培养方向指导课( 1~2 学分),但应属于新型、交叉、边沿科学方向,并需经过学科审查、院学位分委员会批准。
2、对跨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历录取的研究生,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2门,最多不超过4学分。
补修课所取得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3、专业外语课程作为必修环节,由导师指导查阅一定数量的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在第三学期开题阶段提交一份外语文献阅读报告,交导师审查并评定成绩,通过后记1学分。
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点一级学科培养方案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名称/代码:化学工程与技术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技能、研究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熟悉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国际学术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独立从事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等方面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和其它实际应用能力;能承担高等院校、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方向本一级学科包括化学工程(081701)、化学工艺(081702)、生物化工(081703)、应用化学(081704)、工业催化(081705)等5个硕士授权二级学科,所有二级学科均为本一级学科的培养方向,各培养方向与研究范围如下:1.化学工程研究范围:煤基固废高值化利用;工业结晶新技术开发与应用;化工流体相平衡的研究;工业废水处理技术与应用。
2.化学工艺研究范围:西部地区化工矿产资源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和利用;低阶煤的分级、高效清洁利用;烟道气脱硫、脱碳、脱硝机理及技术研究;化工工艺及反应过程优化、模拟计算。
3.生物化工研究范围:生物质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环境生物技术;微生物资源与应用技术。
4.应用化学研究范围:新型功能分子材料的设计、开发与应用;中西部地区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纯化和超细化、微胶囊化应用研究;功能分子材料的构效关系及其理论模拟计算;XX古稀土资源在材料、生物工程领域中的应用;电化学燃料电2池、电极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5.工业催化研究范围:新型催化材料(催化剂)设计、开发与应用;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分析;能源与资源催化转化。
三、培养方式全日制培养。
实行导师负责制和学科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硕士培养方案学科、领域代码:0817一、培养目旳和规定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旳基本原理,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科坚实旳理论基础和系统旳专门知识,具有从事应用化学方面旳科学研究和肩负专门技术工作旳能力。
可以纯熟地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旳外文资料,撰写论文摘要,具有初步旳听说能力。
具有健康旳体魄。
二、研究方向1.分离工程与技术2.电化学工程3.催化材料与分子设计4.绿色化学工艺与清洁生产过程研究方向简介见附表1。
三、学习年限脱产硕士硕士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含学位论文答辩时间),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工作旳时间不少于一年(从通过开题汇报算起)。
少数品学兼优旳学生提前完毕学业,可申请提前毕业,但论文工作时间(从通过开题汇报算起)也不得少于一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规定课程教学实行学分制。
课程分为学位课(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和非学位课。
硕士在规定旳时间内至少应完毕总计31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6学分,教学实践、专业实践、学术活动与社会实践共3学分)旳学习任务。
学位选修课中旳《高等精细化学品化学》为必修课。
教学实践旳完毕可以通过带本科生试验、帮导师批改课程作业等方式完毕;专业实践通过带本科生毕业论文或做导师科研课题完毕;学术活动规定学生必须做不少于1个学术汇报、听取学术汇报或参与学术会议不少于6次;社会实践则规定学生做横向课题或在假期通过社会调查等方式完毕。
课程设置详细状况见附表2。
五、学位论文1.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独立完毕。
2.学位论文工作旳一般程序为:文献阅读和调研、开题汇报、理论分析、科学试验、论文撰写、论文送审和论文答辩。
3.学位论文应理论联络实际,内容一般包括:题目、中英文摘要、目录、正文、道谢、参照文献、附录等。
4.学位论文对所研究旳课题应在理论分析、科学试验、工程应用与指导实践等环节提出一定旳新见解。
5.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旳深度和先进性,应反应出作者对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旳掌握状况,反应出作者综合运用有关理论、措施和手段处理理论和实践问题旳能力。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查小组(3~5 人组成)对研究生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以及工作态度、精力投入等 方面进行考查。
5、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和他人合作或在前人基 础上继续进行的课题应写明本人所做的工作,共同工作的部分应加以说明。通过做学 位论文应使研究生受到科学与技术研究的全面训练,在论文工作中要注意培养研究生 查阅和综合文献的能力、理论分析和计算的能力、实验能力、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 等,以保证研究生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或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论文应立论正 确,资料详实、论证有据、逻辑严谨,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文句简练,图表清楚。
—2—
上海电力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00)
课程类别 学位 公共学位课 课程 专业学位课 非学位 专业选修课 课程 公共选修课
必修环节
开课学期 1、2 1、2 1、2 1、2 1、2
教学方式
考核方式 学分要求
上课
考试
≥10
上课
考试
≥10
上课
考查
≥7
上课
考查
≥3
讲座、综合指导 考查
—4—
上海电力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00)
计划”。
(三)必修环节(必修,计 3 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称
MB0070xxx 体育健身
学 学 开课 教学 考核 分 时 学期 方式 方式
0 36 1、2 上课 考查
MB0211197 教学(生产)实践
1 32 1、2 指导 考查
【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
【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硕士点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本学科发源专业为日用化工、油脂化工、工业发酵、精细化工等,精细化工专业1981年被国务院授权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1988年确定为部级重点学科。
2005年建立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硕士点。
2010建立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博士点。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为我国轻化工领域,特别是精细化工、日用化工、表面活性剂相关行业培养了数千名高级专业人才,被誉为我国该领域的人才摇篮。
二、培养目标
1.应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术修养和合作精神。
2.进一步掌握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须的实验技能,熟悉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分析、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文献,撰写论文摘要,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三、研究方向
1.表面活性剂与界面化学
2.精细化学品合成与应用
3.天然产物与香妆品化学
4.绿色化工新技术
5.化工分离工程
6.膜分离技术
四、学习年限
实行3年学制。
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最少为2年,最长不超过3.5年。
五、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
本专业研究生至少必须修满28学分,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5学分,其中学位课不低于10学分;学术报告2学分;教学实践1学分。
六、培养方式、考核方式及要求和学位论文要求
参见《江南大学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该方案从2014级研究生开始执行,解释权属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标准 - 北京工商大学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标准第一部分学科概况和发展趋势化学工程与技术是属于工学门类的一级学科,下设7个研究方向,分别是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生物化工、工业催化、材料化学工程、制药与精细化工。
7个研究方向之间是学科技术相互渗透、学科发展相互促进的关系。
化学工程与技术主要研究化学工业及其他相关过程工业中所进行的物质与能量转化、改变物质组成、性质和状态及其所用设备的设计、操作和优化的共同规律和关键技术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其核心内涵是研究物质的合成以及物质、能源的转化过程与技术,以提供技术最先进、经济最合理的方法、原理、设备与工艺为目标。
其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以能源和资源开发及高效利用为目标的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和制药过程中的化学工程与技术问题;以新材料开发和应用为目标的化学工程与技术;物质的合成与转化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减轻和消除环境污染的化学工程与技术等。
它涉及化学品(含精细化学品)、功能材料及器件等的制备原理和生产工艺,过程及装备的设计、放大和优化;它们各有侧重,互有交叉,与化学、环境、冶金、能源、材料、轻工、医药、食品等学科相互渗透。
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使得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服务的经济领域日益扩大,研究的范围不但覆盖了整个化学与石油化学工业,而且渗透到能源、环境、生物、材料、制药、冶金、轻工、公共卫生、信息等工业及技术领域,成为实现能源、资源、环境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资源的深度和精密加工、资源和能源的洁净与优化利用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并且支撑了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新兴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
北京工商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下设应用化学和生物工程两个二级学科。
应用化学专业的前身是精细化工专业,始建于1980年,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7年评为中国轻工总会部级重点学科,2002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拥有北京市食品风味化学重点实验室。
化学工程专业学位-江汉大学
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领域代码及名称:085216化学工程领域一、学科简介江汉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特色学科),拥有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工业催化、应用化学、生物化工、材料化学工程、化学生物技术与工程等7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及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拥有“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教育厅“柔性显示材料与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工业烟尘污染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化学环境工程研发推广中心”、“分析测试中心”武汉市重点实验室、“江汉大学华烁产学研一体化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等国家级、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及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是国家和湖北省化工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中试及产业化示范的重要依托基地。
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65人,“楚天学者”2人,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
近三年,本学科承担国家及省市级科研项目80余项,科研总经费4000余万元,SCI、EI收录论文60余篇。
二、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化学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能力,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人才。
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2.5年-3年,鼓励优秀学生提前答辩。
四、主要研究方向化学工程:化学工程的基础理论;运用化学工程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研究环境污染治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应用化学工程的基础理论对化学品在工程放大和实际工业生产中的技术难点进行研究。
化学工艺:精细化学品与绿色化学工艺;清洁生产与生态化工;化学工艺与生物工程、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资源利用及微电子技术等学科的交叉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一级学科)
华南农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在学校的总体培养目标要求基础上,结合广东珠三角地区对化工人才的需求特点和我校农科等优势学科对化工学科的科研需求,培养能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对硕士研究生提出如下要求:系统掌握坚实的化工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化学化工的实验技术和操作技能;具有从事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或技术管理的独立工作能力;了解本学科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所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动态。
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能够进行学术交流。
二、研究方向1. 药物设计、合成及应用2. 精细化工3. 纳米催化技术4. 天然产物开发与利用5. 生物质材料工程6. 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7. 功能材料三、学习年限1. 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2. 如已提前完成所规定的学业,且学位论文成果突出,可申请提前毕业,但提前时间不得超过一年。
提前毕业的科研成果要求:以第一作者和华南农业大学单位署名,公开发表1篇被SCI三区或以上收录的与本人学位论文密切相关的研究论文(不包括综述性论文)。
四、课程设置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所有课程成绩60分以上(含60分)为及格。
至少应修满26学分。
一般每18学时对应1学分,每门理论课一般不超过3学分,实验课不限。
(一)必修课1. 公共必修课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36学时)②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18学时)或自然辩证法(1学分,18学时)(二选一)③ 硕士生英语(4学分,72学时)2. 专业必修课①现代仪器分析方法与原理(3学分,54学时)②化学化工进展与专题讨论(1学分,18学时)③高等无机化学(3学分,54学时)④高等有机化学(3学分,54学时)⑤化学反应工程分析(3学分,54学时)注:①、②必选,根据研究方向在上述③、④、⑤课程中至少选修其中1门。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1.必修环节 (1)文献阅读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结合学位论文任务,阅读至少 40 篇研究领域内的国内外文献,了解、学
习本领域的新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不少于 5000 字的文献综述报告。 (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以文献综述报告为基础,主要介绍课题研究的来源、目的、意义及该课题在国内外的概
况、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和预期效果等内容,并在一定范围内答辩。普通硕士研究生 应于第三学期完成开题报告。
一般实践能力 ◎
◎ ◎
专业实践能力
◎ ◎ ◎
◎
综合实践能力
◎ ◎ ◎ ◎
以上部分要求见《合肥工业大学“能力导向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建设指南”》
10.课程设置方案: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研究生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根据《合肥工业大学“能力导向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建设指南”》为指导。 研究生专业课程的设置实行审查准入制,研究生专业课程要有相应的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和教案。 研究生课程中增加 “学科前沿专题”必修课程,该课程可由多位教授联合讲授。 其他专业课程参照课程设置方案进行。
管
、
助
实
教
践
课
高等分析化学 高等生物化学
文
公
工
学
学
学论 论
献
共
作
术
位
位文 文
综
实
技
交
论
论写 答
述
验
术
流
文
文作 辩
与 开 题 报 告
实 践
课 题 研 究
课指
题导
研 究
第 三
第 五 学 期
学
期
( (
) )
8.实践能力标准
实践能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产生及创 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综合性能力。本学科培养的研究生所具备的实践能力,须满足三个层次上的要 求: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工业催化方向)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名称: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代码:0817一、学科点简介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工业催化4个二级学科均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化学工艺学科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北省高校有突出贡献的创新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目前,该一级学科被湖北省评为本领域的唯一优势学科,2013年新增列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二、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工程技术和科研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化学工程与技术方面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原则上不超过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
四、主要研究方向1、化学工程(1)化学反应器与过程强化技术(2)分离过程与技术(3)资源化学工程与技术(4)化工过程装备及应用2、化学工艺(1)石油炼制与石油产品加工(2)绿色化学合成工艺(3)资源综合利用与加工(4)精细化学品合成与设计3、生物化工(1)生物质能源(2)微生物发酵与分离(3)微生物控制与资源开发4、工业催化(1)催化新材料与新技术(2)催化反应工程(3)环境催化五、培养方式硕士研究生应在入学后两周内制订出培养计划,一般情况下应在第一学年内按照培养计划完成所选全部学分,于第四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并完成教学实践环节。
六、学分要求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最低总学分要求为33学分,其中最低修课学分要求为28学分(学位课22学分,非学位课6学分)、开题报告2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中期考核1学分、教学实践环节1学分。
七、学位论文工作我院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方可申请答辩。
(1)以第一作者身份或导师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公开发表或有正式录用通知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或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北大2014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
0817化学⼯程与技术湘潭⼤学化学⼯程与技术⼀级学科硕⼠研究⽣培养⽅案⼀、培养⽬标1、掌握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科学理论和⾃然辩证法思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作事业⼼和钻研精神,品⾏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健康。
2、掌握化学⼯程与技术⼀级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作或担任专门技术研发⼯作、社会交往能⼒和⼯作开拓精神。
3、掌握⼀门外国语,能进⾏本专业的学习、研究和交流。
4、具有较⾼的计算机操作与科学计算⽔平和能⼒。
⼆、学制学制三年,学习年限为两⾄四年,最短不少于两年,最长不超过四年,少于三年为提前毕业,长于三年为推迟毕业。
三、研究⽅向1、化⼯过程强化运⽤化学⼯程反应与分离、过程模拟的新⽅法和新技术,对传统化⼯及其相关过程进⾏过程强化,以达到提⾼物质转化与利⽤率、节能减排的⽬的。
2.催化新材料及催化过程研发催化新材料,进⾏催化新材料的设计和制备,实现⾼效催化过程。
3、绿⾊化学⼯艺与清洁⽣产运⽤化学、催化、化学⼯艺与⼯程、系统⼯程新⽅法和新技术,实现从源头到过程的绿⾊化学⼯艺与清洁⽣产。
4、纳⽶与功能新材料运⽤⽆机、有机、⾼分⼦化学、材料物理、催化、化学⼯程新⽅法和新技术,制备⽆机、有机、⾼分⼦纳⽶与功能新材料。
5、分离⼯程与节能运⽤化⼯分离⼯程与系统⼯程技术新⽅法和新技术,对⼯业分离塔器进⾏系统设计与操作优化,达到提⾼分离效率与节能的⽬的。
6、资源与环境⼯程运⽤化学⼯程⽅法和技术,解决资源与环境⼯程的反应、分离和设备问题,提⾼资源的利⽤率,减少三费排放。
7、⽣物、制药与⾷品⼯程运⽤⽣物、制药与⾷品⼯程⽅法和技术,研发和解决涉及到⽣物、制药与⾷品的相关产品、过程与设备问题。
四、课程设置(化学⼯程与技术)五、学分要求⾄少修满34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6学分,专业基础课13.5学分,专业必修课6.5学分,其它必修课4学分,研究⽅向课2-4学分,选修课2-4学分。
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七、学分要求与分配一览表
总学分 ≥28 学分 修课学分 ≥24 学分
必修环节 ≥4 学分
学位公共课≥5 学分 学位基础课≥7 学分 学位专业课≥6 学分 选修课≥6 学分 补修课≥0 学分 文献阅读 1 学分 学术研讨和学术报告 1 学分 实践活动 2 学分 英语听说课程模块 18 学时 体育健身 0 学分
物细胞工程。 应用化学:食品添加剂及功能助剂的合成及应用;医药中间体的研制与开发;天然
产物研究与开发;基于光电检测的化学传感器;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表面与界面物理 化学;光电功能材料化学。
工业催化: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的研制与应用;气体脱硫净化剂的研制与应用;有 机催化氧化反应及其工业应用;催化材料合成与应用。
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 5 人,硕士生导师 47 人,其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 占 90%以上,“楚天学者”2 人,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 3 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专家 4 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5 人。近三年,本学科承担国家及省市级科 研项目 70 余项,科研总经费 4000 余万元,CSCD 收录论文 76 篇, SCI、EI 收录论 文 60 篇。
二、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化学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 进技术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独立担负工 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能力,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 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人才。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 2-3 年,鼓励优秀学生提前答辩。
英语听说课程模块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学术语境下用科研工作和学术交流能力,主要 采取倾听与速记, 参加国际会议英语交流或英语研讨与交流。英语听说课程模块要求达 到 18 学时,不计学分。
(学科代码0817)(2017年修订)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17)(2017年修订)一、培养目标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品行优良、身心健康。
2.能够适应科学进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及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
二、研究方向1.应用化学包括精细化学品合成、工业分析、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能源材料与技术等。
2.化学工艺包括有机化工工艺、无机化工工艺、功能高分子合成与工艺、氟化学工艺、重质油加工等。
3.工业催化包括催化技术与新型催化材料、催化过程与工艺、精细化学品催化合成等。
4.化学工程包括化学建材工程与技术、化工分离工程与技术、催化剂工程、石油化工节能技术等。
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3年。
研究生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毕业)最长不得超过6年。
四、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设置兼顾理论基础和前沿知识,突出科研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提高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
五、学分要求及课程设置1.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大类,实行学分制。
其中学位课程又分为公共学位课与专业学位课,非学位课程均为选修课。
专业课程每16学时计1学分。
研究生学位课程必须制订教学大纲,非学位课程应有课程简介。
2.学分(1)研究生在校获得的总学分数不得低于3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8学分,实践环节(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学术活动)4学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2级研究生开始使用)
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
一级学科名称:化学工程与技术(代码:0817)
二级学科名称:化学工艺(代码:081702)
二级学科名称:应用化学(代码:081703)
二级学科名称:工业催化(代码:081704)
二级学科名称:生物化工(代码:081705)
学制:三年学习方式:全日制
二、本学科情况介绍
1、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实力强。
本学科为广东省高校化学化工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现有教授11名,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16名,具博士学位教师14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省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名,南粤优秀教师2名。
其中本学科工业催化方向创始人林维明教授是我国著名化工专家、第三和四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团队多名成员兼任《化工学报》、《高校化学工程学报》等权威期刊编委,以及中国化工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化学化工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等重要学术团体职务。
近五年承担国家和省市科研项目236项,研究经费达2900万元,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8本,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62篇,其中SCI和EI等收录162篇。
2、学科平台完善,实验装备优良,学术交流频繁。
本学科拥有“珠江三角洲水质安全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化学工艺”重点扶持学科、广州市“化学工程与技术”重点学科、广州市氢能与绿色催化重点实验室等关键平台,拥有包括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变温扫描探针显微镜、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仪等大型精密仪器和近6000 m2的实验用房,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
五年来组织承办了6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先后有30多人次出国进修或进行学术交流。
3、主要研究方向稳定,特色鲜明,产业化成果显著。
本学科在工业催化与新能源开发、精细化学品研究与应用、新型功能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生物加工技术与应用等方面开展系列研究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水溶性涂料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2项,建成了年产2000吨的生产线;氯代甲氧基脂肪酸甲酯合成新技术已完成中试研究,并建成了年产10000吨的生产线。
承担的锌‐多肽配合物的制备及应用研究已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并已成功实现产业化,这些工作促进了广东化工和食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系统学习化学工程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相关的专门知识、研究方法及实验技能;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与现代信息工具,熟悉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发展方向,具有从事工业催化与新能源开发、精细化学品研究与应用、新型功能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生物加工技术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开发能力,能担负上述生产中的新工艺、新过程、新装备的研发,设计和操作的优化和技术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外语方面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能力,能熟练查阅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有较强的写、译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能力,能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
四、培养方式
研究生的培养实行专业学科组领导下的导师负责制,采取指导教师个人指导与教研室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提倡不同学科的专、兼职导师组成学科群体进行联合指导。
导师全面负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指导。
对研究生的培养要贯彻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或工程设计并重的原则,以使研究生既深入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又能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支持鼓励研究生从事探索性研究,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过程中,加强思想教育,培养诚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强化目标管理和过程控制,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具体实施措施参照《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执行。
五、专业内容介绍
六、课程设置与要求
研究生须修读30-32学分,其中学位课19学分,教学实践2学分,学位论文开题与中期报告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
16学时计1学分。
未获学士学位(学历)考取的研究生及跨学科考取的研究生,或在招生考试时被认为在基础理论或专业知识方面有缺陷、需要在入学后进行适当补课的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不少于二门),并通过相应的考核,方能申请参加论文答辩。
补修课程填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登记成绩,不计学分。
具体见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七、课程教学大纲
见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八、实践学习规划
教学实习:一般安排在三年级第一学期,担任一门本科主干课或专业课教学辅导工作。
研究生必须跟班听课,批改一定数量的作业,协助主讲教师答疑,并承担两周课堂讲授工作。
教学实践由研究生导师亲自指导或委托相关课程主讲教师负责指导。
研究生讲课时,主讲教师必须听课,便于指导并作出评价。
社会实践与学术活动是在校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性创造性思维,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研究生在校期间还要参加以下实践活动:
在学期间至少应参加6次以上学术活动,其中本人进行正规性的学术报告1次以上。
每次学术活动要有500字左右的总结报告,注明参加学术活动的时间、地点、报告人、学术报告题目,简述内容并阐明自己对相关问题的学术观点或看法。
协助指导教师指导本科毕业论文1人次以上,参加企业横向课题的部分研究工作1项或走访1家以上企业,了解化工生产实际。
九、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基础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具体体现,是硕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
(1)硕士生应首先在导师的指导下做好选题工作,选题应在本学科或交叉学科范围内,选择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问题,或在学术上有一定理论价值的课题。
(2)综述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国内外研究动态,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途径以及本人做出的贡献。
(3)学位论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有据、分析严谨、计算精确、数据可靠、言简意赅、图表清晰、层次分明、格式规范,能体现硕士生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优良的学风。
(4)说明采用的实验方法、试验装置和计算方法,并对整理和处理的数据进行理论分析与讨论。
(5)对所得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看法和建议。
(6)给出所有的公式、计算程序说明、列出必要的原始数据以及所引用的文献资料。
学位论文的开题在第四学期中段前完成。
开题报告通过后,中期检查在论文开始半年后进行,由研究生向检查小组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并获得指导与帮助。
学位论文开题与中期报告合格获得1学分。
其它相关规定参照《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执行。
十、答辩与学位授
1、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答辩必须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正式出版学术刊物上发表(含录用)与其所学专业有关的专业学术论文1篇以上。
硕士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以第一发明人或第二发明人(导师为第一发明人)身份所获得的每项授权发明专利或授权实用专利按1篇学术论文计。
以上所有成果均须以广州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2、凡通过课程学习、达到了规定的发表论文要求,完成了学位论文,经导师及导师组审核,认为论文已达到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可以组织论文评阅、答辩。
3、学位论文的评阅、答辩和学位申请与授予等工作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广州大学学位授予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
十一、必读、选读书目及重要学术期刊
1《绿色氧化与还原》,纪红兵,佘远斌,中国石化出版社,2005
2《精细化工生产技术》刘德峥、田铁牛主编
3《环境光化学》,邓南圣,吴峰,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4《材料分析方法》,周玉,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5《工业应用催化剂》金杏妹编著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6《微波化学与工程》召明望、张文敏著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2
7《催化剂的表征》(英)托马斯(Tomas,J.M.), (英)兰伯特(Lambert, R.M.)著;黄仲涛译
8《现代催化原理》吴越, 杨向光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9《低温等离子体化学及其应用》陈杰瑢著科学出版社 2001
10《催化动力学分析法》祝大昌等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
11《超声化学》李延盛、尹其光著科学出版社 1995
12《等离子体化学与工艺》赵化侨 1993
13《工业催化剂分析测试表征》刘希荛等编著北京烃工业出版社 1990
14《胶束催化与微乳催化》赵振国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15《精细化工新材料与技术》孙履厚编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4
16《化学工艺学》黄仲九、房鼎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17《电化学原理和应用》,[美]阿伦.J.巴德著,邵元华等译。
,2005
18《催化剂设计——活性组分在颗粒、反应器和膜中的最优分布》[瑞士]M.莫尔比代利著,王安杰等译,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9《化学工艺学》,崔恩选编;丁延桢译,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20 《化工分离工程》邓修科学出版社 2002
21、Chem. Reviews
22、J. Am. Chem. Soc.
23、Chem. Comm.
24、J. Mol. Sci.
25、化工学报
26、化学通报
27、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8、食品科学
29、高分子通报
30、催化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