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均数》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信息窗一《平均数》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信息窗一《平均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数的概念,能够简单地计算平均数;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分析数据、计算平均数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什么是平均数;
2.如何计算平均数;
3.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平均数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问答方式,引入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 引入新知
通过实例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例如:用桶子打水的例子,计算每次打的水的平均数。
3. 练习
带着学生一起完成以下练习。
例1:小明上午跑10圈,下午跑12圈,求小明一天中跑的平均圈数;例2:班级同学期末考试成绩如下,请问班级同学平均分是多少?(成绩表略)。
4. 拓展
通过与学生一起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人口平均寿命、学生平均物理成绩等。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分析数据、计算平均数,并初步了解了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六、作业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并找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计算出相应的平均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平均数|青岛版(五年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平均数|青岛版(五年制)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均数的概念;2.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平均数。
二、教学重点1.平均数的概念;2.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平均数。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识在课堂上展示一些图片,例如:5只苹果,1只苹果,3只苹果,7只苹果和4只苹果,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些苹果的数量的平均值。
2.讲解平均数的概念1.平均数指的是一组数中所有数值的加和再除以数量的值,即总和平均分配到每一个数;2.平均数是一种衡量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
3.实例演示计算平均数通过几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例如:例1:小明家的3节铅笔盒重量分别为300克、500克、400克,求平均重量。
解:平均重量=(300+500+400)÷3=400(克)。
例2:小李身高分别是140厘米、150厘米、160厘米,求平均身高。
解:平均身高=(140+150+160)÷3=150(厘米)。
4.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例如:练习一:小华家的钓鱼比赛分别获得成绩25分、30分和35分,求小华的平均成绩。
练习二:小杨家种了3株向日葵花的高度分别是70厘米、85厘米、90厘米,求这3株向日葵花的平均高度。
练习三:小丽家甲、乙、丙、丁,4个人的身高分别是163厘米、166厘米、170厘米、173厘米,求这4个人的平均身高。
5.实际应用让学生思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1.求班级同学的平均成绩;2.计算某个商品的平均价格;3.计算园区上个月的平均日访问量等。
五、教学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加深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同时也启发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平均数。
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提升数学运算能力和实际生活中的计算技巧。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均数教学设计青岛版五四制
《平均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探索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意识和能力,体会统计的作用及其价值。
3.在统计过程中,发展数据分析观念、运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形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前小研究《平均数》课前小研究一队三位同学的拍球成绩统计你能借助统计图用移一移、画一画或者算一算的方法求出每队平均每人拍球的个数吗?我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引入孩子们,喜欢拍球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视频,这两队同学正在进行拍球比赛。
(播放视频)比赛结束,想知道哪一队获胜了吗?这是他们的比赛成绩,你认为那组获胜了?(二队,人数多,不公平。
)(用求和,也不公平。
)有没有公平的办法比较出两组的水平?二、交流1、课前的时候老师已经让大家都这部分知识进行了预习,现在拿出你的课前小研究,把你的收获跟你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你知道两个队平均每人的拍球个数是怎样算出来的吗?这样算的道理是什么?同学们可以借助统计图画一画、移一移,也可以算一算得出一队平均每人拍球的个数。
)2、哪个小组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方法?(我们用图统计图的方法来求出一队平均每人拍球的个数,我们把3号同学的拍球个数拿出来2个补给1号同学,这样每个同学的拍球个数就一样多了。
)你们为什么要3号同学的拍球个数拿出来2个补给1号同学?因为3号同学拍球个数最多,1号同学得分最少,把多的移动出来,不给少的才能让每个同学的拍球个数一样多。
小结:像这样,我们把多的匀给少的,使得一组的个数变得相等,这个匀出来的数,就叫平均数。
把多的部分移给少的,就求出了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这种求平均数的方法就是移多补少。
四年级数学上册 九 信息窗一(平均数)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
《平均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我锻炼我健康――统计”单元信息窗一。
【教材分析】《平均数》一课安排在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我锻炼我健康――统计”单元信息窗一中。
该部分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中“简单数据统计过程”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学生统计学习过程中接触的第一个统计量。
教材创设了一个根据篮球比赛小组赛成绩来确定选谁上场的问题情境,并给出了相应的得分情况统计表。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用平均数来解决遇到的因人数不等而不能用总数解决的问题,但这样就要求学生知识储备中应该已经有了平均数的认识。
所以在利用平均数解决问题之前,我创设“一分钟投篮比赛的情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让学生认识平均数并体会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然后再接着运用教材信息窗教学,利用平均数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平均数的概念,没有数据分析的基础。
在学习平均数之前,学生所接触的数都对应着物品,具有实在性,而平均数它反映的不是物的多少,而是一组数的整体水平,在学生的数感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解释平均数的意义,感受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在比较分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质疑的理性精神。
2.在移一移、画一画、算一算的过程中,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在观察、操作、提问、说理的过程中,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训练有条理、有逻辑的思维习惯与表达能力。
3. 能用平均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习惯,并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形成全面分析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提出概念理解意义上个星期户老师班里的三名同学进行了一场“1分钟投篮挑战赛”.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每个人给几次机会能赛出他们的真实水平?师小结:一次成绩不能代表他们的真实水平。
《平均数》优质课教学设计
《平均数》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平均数》。
前置基础:加减乘除的计算,计算器的简单应用。
学生的生活经验。
后继地位:为学习中位数、众数打下基础。
平均数意义特征的学习有利于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选择合适的统计数据。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体会用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四、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五、媒体与技术:Forclass、PPT、交互电子白板、学生终端教学步骤媒体类型媒体内容媒体作用六、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 四年级三班的同学正在举行投篮比赛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谁的投篮水平高?(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引起冲突,学生发现问题提问:(1)7号得分最高的是第几场?8号呢?我能不能用最高分代表这两位同学的投篮水平?(2)7号得分最少的是第几场?8号呢?我能不能用最低分代表这两位同学的投篮水平?(3)比较两人投中的总分可以吗?为什么? 那你认为7号、8号的投篮水平在几分到几分之间?(4)你认为怎样比较才合理?2.小组合作,学生自主尝试解决问题3.交流汇报,理解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 方法一:移多补少谈话导入 图片 学生打篮球 激趣,发现问题 出示例题 图片 例题情境图 创设情境找平均数PPT 统计图 体会“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突破教学难点算平均数文本例题的解题方法(算式)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课堂测试 Forclass 课堂交互平台学生课前上传数据 终端计算器的使用一对一教学即时反馈 平均数相关习题真实统计反映学生的正确率,错误学生姓名实现评价矫正的及时到位。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平均数|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平均数|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知道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3. 通过对平均数的探究,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平均数的概念2.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 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同学们的平均身高,引出平均数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一组数据,如某小组同学的身高数据,提问:这组数据有什么特点?(2)引导学生发现,这组数据有的大于平均数,有的小于平均数,有的等于平均数。
(3)让学生尝试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并解释计算过程。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计算一些简单数据的平均数,如一组同学的成绩、体重等。
(2)让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班级同学的平均年龄、平均成绩等。
4.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平均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1. 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2. 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平均数的概念2.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 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巩固练习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特别是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和运用平均数。
在“探究新知”部分,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数据,让学生从直观上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青岛版平均数教案
青岛版平均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活动,经历平均数的产生过程,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虚拟性和敏感性。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计数器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展示学校篮球队比赛的图片,介绍球队成员的身高情况。
队员 1:175 厘米队员 2:170 厘米队员 3:168 厘米队员 4:172 厘米队员 5:165 厘米2、提问:如果要从这 5 名队员中挑选一名代表球队参加比赛,你认为应该选谁呢?(二)探究新知1、认识平均数小组讨论:如何确定代表队员?学生可能会提出计算平均身高的方法。
教师引导:把 5 名队员的身高加起来,再除以 5,得到的就是平均身高。
列式计算:(175 + 170 + 168 + 172 + 165)÷ 5 = 170(厘米)讲解:170 厘米就是这 5 名队员身高的平均数。
2、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提问:平均数 170 厘米代表什么?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总结: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举例说明:比如平均身高 170 厘米,并不是说每个队员的身高都是170 厘米,有的队员身高高于 170 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低于 170 厘米,但整体的平均水平是 170 厘米。
3、探究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出示另一组数据:小明 1 分钟跳绳的次数分别为 120 次、135 次、125 次,求小明平均 1 分钟跳绳的次数。
平均数教学设计
《平均数》教学设计刘军芳一、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信息窗1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活动单1张、运动员得分统计表1张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平均数作为统计知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常用的一种“特征数”。
教材中所介绍的是一堂求算术平均数的课,从基础知识来看,一是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二是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前者属于数学思想,后者属于数学方法。
对于本课我从统计的角度出发,在考虑这节课“教什么”的问题时,根据教材特点,把教学目标定位为:重点教学平均数的意义,其次才是求平均数的方法。
在考虑“怎么教”的问题时,首先从学生方面考虑,因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
再根据教材特点,我主要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深刻感悟平均数的意义,从而更好地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如下:(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思考、交流等数学过程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掌握平均数的特征,并且会运用平均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让学生探索平均数的求得方法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法进行解答,感受计算方法与策略的巧妙,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构建平均数的概念,2、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四)教学关键: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师:(一)情景创设,提出问题1、创设情景师:同学们,你们看过篮球比赛吗?师:你们知道怎样看出一个人打得到底好不好?(预设)生:得的分多师:怎样算分(预设)生:投篮得分师:投篮水平高,得分就多2、根据情景提出问题老师也看了一场篮球比赛,在这里7号和8号运动员表现比较出色:出示情景图让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九 平均数 青岛版(五年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九平均数青岛版(五年制)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概念,能够应用平均数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难点•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的求法;•平均数的应用。
教学内容知识点一: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是指一组数据值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值的个数所得到的值,它代表了这组数据的一个中间位置。
知识点二:平均数的求法•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先将这组数据的所有数相加,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即可得到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如果一组数据中有多个相同的数,则求平均数时只需将这些相同的数算一次即可。
知识点三:平均数的应用•平均数可以用来表示一组数据的中间值,例如一个班级的平均分可以反映这个班级的总体水平;•平均数可以用来判断一个数据是否偏离了这个数据的集中趋势,例如如果一个人的身高明显高于这个群体的平均身高,则这个人的身高显得比较突出。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平均数的概念通过示例询问学生“一到五的和是多少”,然后问学生“除以五是多少”,引出平均数的概念。
步骤二: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教师出示一组数据,例如1,2,3,4,5,让学生计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并要求学生模仿这个例子,计算出其他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步骤三:应用平均数教师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例如班级平均分、车速等,让学生了解平均数的应用,并且让学生思考平均数不能代表一组数据的全部情况,例如一组数据中有一个极端值,此时平均数就不能反映这组数据的基本情况。
步骤四: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小组内的学生通过讨论,找出班级中平均分与众数之间的异同,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其他能代表中间值的概念。
步骤五: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自己找一些数据,计算出这些数据的平均数,并写一篇小作文,描述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短暂的引入,讲解平均数的相关概念、公式和应用,然后通过实例演示和展示,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知识点。
•组合讲授法: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让学生理解平均数对数据的作用和影响。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平均数 青岛版(五四制)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平均数 - 青岛版(五四制)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2. 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据分析和判断。
3. 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平均数的定义和性质。
2.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3. 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4. 平均数与其他统计量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平均数的计算和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2. 对平均数意义的深入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新课1. 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实例,如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成绩等,引发学生对平均数的思考。
2. 提问学生:什么是平均数?平均数有什么作用?第二阶段:讲解新课1. 详细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和性质。
2. 通过例题,展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 分析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三阶段: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 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平均数的实际应用。
第四阶段:总结提升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均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2. 强调平均数在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
3. 提醒学生注意平均数的计算和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板书设计1. 平均数2. 定义和性质3. 计算方法4. 实际应用5. 练习题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数据的平均数。
2. 提升题: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3. 思考题:探讨平均数与其他统计量的关系。
课后反思1. 学生对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情况。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平均数的能力。
3.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九单元《平均数》 教案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平均数》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2.能够应用平均数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应用平均数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组数据,例如:15,23,18,20,22,26,17,21。
让学生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2.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要计算平均数,有什么作用。
2. 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每个数值的总和除以数据个数得出的值。
2.教师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将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3.教师让学生在笔记本上记下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解释。
3. 巩固(10分钟)1.教师出示一题,让学生自己计算平均数。
例如:某班级12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如下:85,87,90,92,93,95,96,98,98,99,99,100。
求这12名同学的数学平均成绩。
2.学生完成后,教师让学生交流分享方法。
4. 应用(10分钟)1.教师出示一道应用题。
例如,某班级包括男生30人,女生25人,男生平均年龄10岁,女生平均年龄9岁,全班平均年龄是多少岁?2.学生自己完成后,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答案和解题方法。
5. 拓展(10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表格,让学生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计算平均数。
2.学生做完后,教师让学生思考,如果有数据很大,会不会对平均数产生影响,产生什么影响,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影响。
6. 小结(5分钟)1.教师询问学生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下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展示一些正确率较高的学生答案和解题方法。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在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独立计算平均数,并且能够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课堂效果较好。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平均数|青岛版(五年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平均数|青岛版(五年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均数的概念2. 求平均数的方法3. 平均数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概念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平均数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平均数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定义: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等于这组数据之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2)求平均数的方法引导学生总结求平均数的方法:先将数据相加,然后除以数据的个数。
(3)平均数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平均成绩、平均身高等。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求平均数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提升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均数的概念、求法及应用。
五、作业布置1. 课后练习题2. 结合实际生活,找出两个含有平均数的例子,与同学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平均数的概念2. 求平均数的方法3. 平均数的应用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再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本教案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概念、求法及应用。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展示与平均数相关的图片、数据等,引导学生思考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均数》教学设计
《平均数》教学设计李淑君《平均数》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上册课本94、95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从生活实际中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建立平均数的概念。
②在理解平均数意义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③初步感受求平均数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联系学生实际,培养学生选择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运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实际生活问题。
(四)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答题纸。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主题图:喜羊羊与灰太狼。
师:今天谁跟我们一起上课啊?(喜羊羊)你们喜欢吗?2、(课件出示懒羊羊图)师:这是谁啊(懒羊羊)它在干什么啊(睡觉)懒羊羊错过了一场精彩的比赛,大家想知道是什么比赛吗?体育课上四年级四班各小组的男、女生进行投篮比赛,每人投15次。
下面的统计图表示他们每人投中的个数。
1.出示第一小组投篮成绩统计图:男生3人,每人都投中4个;女生3人,每人都投中6个。
提问:男生投得准一些还是女生投得准一些?你是怎么比的?方法一:男生每人投中的个数同样多,女生每人投中的个数也同样多,只要比一个男生的和一个女生投中的个数。
方法二:男、女生人数相等,也可以比男、女生投中的总数。
2.出示第二小组投篮成绩统计图:男生3人,每人都投中6个;女生4人,每人都投中5个。
提问:男生投得准一些还是女生投得准一些?现在你又是怎么比的?(男生每人投中的个数同样多,女生每人投中的个数也同样多,还是比一个男生的和一个女生投中的个数。
)追问:为什么不比男、女生投中的总数?(因为男、女生人数不相等,比总数不公平。
)3.出示第三组投篮成绩统计图:男生3人,分别投中7、9、5个;女生4人,分别投中10、4、7、3个。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平均数|青岛版(五年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平均数|青岛版(五年制)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平均数|青岛版(五年制)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四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章节为9.1平均数。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青岛版(五年制)四年级上册的数学课本。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章节是9.1平均数。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平均数的含义、求法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难点是理解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多媒体教具和一些实际问题场景的图片,以及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的物品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呢?2. 概念讲解:我通过PPT展示平均数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3. 例题讲解:我出示一些例题,如:一组数:3,5,7,求这组数的平均数。
我引导学生运用平均数的定义来求解。
4. 随堂练习:我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解析。
5. 实际问题解决:我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华有3个苹果,请问他们一共有几个苹果?我引导学生运用平均数的方法来解决。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步骤,包括平均数的定义、求法以及应用。
七、作业设计答案:62. 小明有7个橙子,小华有5个橙子,请问他们一共有几个橙子?答案:1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平均数的理解和应用还有待提高。
在课后,我将继续巩固他们的知识,同时引导他们思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我还可以让学生们进行一些拓展延伸活动,如调查生活中的平均数现象,增强他们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选择了图片作为实践情景的载体。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信息窗一《平均数》教案
教案:《平均数》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知道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并解释其意义。
3. 引导学生运用平均数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平均数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 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准备纸笔,用于记录和计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一组数据,如:小明一周的气温记录(周一:20℃,周二:22℃,周三:18℃,周四:19℃,周五:21℃),提问:如何表示这一周的平均气温?2.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总结出平均数的概念。
二、讲解平均数的概念(10分钟)1. 教师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2.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如:计算小明一周气温的平均数。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计算,并理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三、练习计算平均数(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数据,如:一组同学的成绩(90,85,78,92,88),要求学生计算平均分。
2.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四、应用平均数(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男生平均身高为1.6米,女生平均身高为1.5米,求全班学生的平均身高。
2.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计算平均数时的经验和体会。
六、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与平均数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作业,巩固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平均数的知识。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信息窗一《平均数》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信息窗一《平均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听懂并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和用法;2.能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3.能灵活运用“平均数”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让学生理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展示一组数据:25、32、28、30,然后问同学们:这几个数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可能会说这是几个不同的数字,但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发现这几个数都比较接近一起,然后引出“平均数”的概念。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向同学们解释“平均数”的概念,比如“平均数”指的是一组数据之和除以数据个数所得的结果,它有什么意义等等。
最好能够给同学们提供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如果我们一共有9个苹果,你有3个,我有6个,那么每个人平均拥有几个苹果呢?”3. 计算平均数(15分钟)教师让同学们自己计算一下组内的平均数,提供一个数据组:14、13、15、12、11。
如果有同学不会计算,可以提供简单的计算方法,并鼓励他们自己算出结果。
4. 讨论与实际运用(15分钟)教师提出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同学们有10元钱,他们想买10个糖果,但每个糖果的价格都不一样,怎么才能让每个人都平均拥有1个糖果呢?教师引导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让他们讨论,看看有没有别的解决方法。
然后教师让同学们尝试使用计算平均数的方法,给出一种较简单的计算方法。
5. 练习题与小结(1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们对于“平均数”概念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然后教师跟同学们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知识,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简单地描述出来,顺便再梳理一下每个知识点的核心要求。
四、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让同学回家继续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这节课是在平时认真备课的情况下展开的,教师思考了很多如何让同学们理解并掌握平均数这个概念的方法,最终决定让同学们使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感悟它的实际意义,这样同学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平均数教案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平均数》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通过操作和思考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统计的意义,学会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在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统计观,渗透初步的统计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增强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已经学过的统计知识即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谈话法、观察法、活动法。
课前准备卡片、木棒、课件、电脑、投影仪,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引入:师:同学们喜欢体育运动吗?你能告诉大家你都喜欢那些体育运动吗?(学生可能说出多种体育运动)师:老师和你一样,也喜欢体育运动。
奥运会结束了,你能告诉大家你心目中的体育明星是谁吗?(课件出示姚明照片)师生交流。
师:一支出色的球队里除了要有优秀的运动员,还要有一名什么优秀的角色?师:你想不想当回小教练?二、新课学习老师很喜欢打篮球,发现同学们也很喜欢打篮球,下面有学校组织了一场比赛大家来看一下。
多媒体课件展示篮球比赛片段:蓝、红两队比赛异常激烈,比分在交替上升,正打到关键的时候,蓝方的一名中锋受伤了,急需换人。
蓝队中只有两名替补中锋:7号和8号,换谁上场呢,作为小教练的你会怎么样去选呢?(学生讨论的基本要点)学生可能会做出下面的一些回答:1.选身材高的能得分的队员上场。
2.选一个投篮准的。
3.选一个状态好的。
4.换一个得分多的。
师:看来换谁上场,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今天,我们就从“运动员的得分”角度上考虑该换谁上场的问题,好吗?(课件出示7号、8号运动员在小组赛中得分情况统计表)第一场第二场第三场第四场第五场7号9 ——11 13 ——8号7 13 ——12 8 师:仔细分析7号和8号的得分情况,思考一下应该换谁上场呢?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青岛版四年级平均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青岛版四年级平均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一篇:青岛版四年级平均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平均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数学思考: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解决问题:用数据分析、比较、等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4、情感与态度: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的积累。
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通过直观的方式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平均数,再利用平均分的意义,使学生理解。
同时感受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是总结出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一、创设情境谈话:同学们,喜欢看篮球比赛吗?你们都了解关于篮球比赛的什么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借助学生最感兴趣的篮球比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本课的教学创设良好的开端。
】二、探索新知1.(多媒体展示课本信息窗中的情景图。
)谈话:看,蓝队和红队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突然,蓝队的5号队员腿抽筋了,跑不动了,他还是本队的主力得分队员,怎么办?篮队还有7号和8号两名替补队员,换谁上场呢?根据什么?学生会说出很多理由。
谈话:同学们考虑的这些因素,都很有道理。
但是5号队员是主力得分队员,替换他的队员的主要任务是得分,所以我们应该主要从得分能力方面来考虑,对吗?以下是这两名替补队员在小组赛中的得分情况。
(大屏幕展示得分统计表)2.谈话:根据这些得分情况,请你动脑想办法比较出谁的得分能力高?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再在小组中选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想法有:(1)换8号队员上场,因为8号队员在小组赛中一共得了40分,7号队员在小组赛中才得了33分,8号队员得分多,所以应该换8号队员上场。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均数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四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均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平均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定义,明确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2. 求平均数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步骤,即先将数据相加,然后除以数据的个数。
3. 平均数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概念、求平均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够灵活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发现数据之间的差异。
(2)提出问题:如何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3)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得出平均数的概念。
(4)教师讲解求平均数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5)学生动手操作,求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3.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
5. 布置作业:布置与平均数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和求法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通过测试,评估学生对平均数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让学生掌握了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均数》
师:同学们喜不喜欢运动会呀?
生:喜欢。
师:嗯,看来同学们都是喜欢运动的小朋友。
那你最喜欢哪项运动呢? 生:我喜欢跑步;我喜欢跳绳;我喜欢打篮球
师:我听到有很多同学喜欢打篮球,光明小学的篮球比赛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同学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仔细观察,体育老师遇到了什么问题?谁来给大家读一下。
生:我们队比分落后,下一个应该派谁上场呢?
师:嗯,这位同学读得真响亮。
比分落后了,如果你是体育老师,你会派怎样的队员上场呢?
生:应该派水平高的同学上场;应该派投篮投得准的上场;应该拍比分高的同学上场
师:对于让谁上场,大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下面老师总结一下同学们的意见,体育老师是不是应该拍一个整体水平高的队员上场呀。
生:对。
师:下面是七号和八号球员的几场比赛的得分,你来判断一下,到底谁的整体水平较高一些呢?同学们同桌之间讨论一下,提出一个方案来帮助体育老师。
生:(互相讨论)
师:嗯,这位同学已经想出了一个方案,你来说一下。
生:我认为应该吧七号和八号的得分分别加起来比较他们的和。
师:(根据这位学生说的在黑板上板书),同学们看一下这位同学给出的方案,你来评价一下,这种方案公平吗?哦,这位同学你来说一下。
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呢?
生:因为七号队员上场的次数是三次,而八号球员上场的次数是四次。
师:嗯,这位同学分析的很对,八号球员上场比起好多一次,加起来肯定会超过七号球员的。
这种方案行不通了,谁还能提出别的方案来?这位同学你来说一下。
生:我们可以用他们的平均分数来比较。
师:嗯,真不错。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 平均数,下面和老师一起板书一下课题。
(师生齐读平均数)
师:那怎么来计算这两位队员的平均得分呢?同学们思考一下。
老师为了让大家更清晰的看出七号和八号球员的得分,做了一个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分,先看一下七号球员的得分情况统计图。
生:(仔细观察)
师:通过这个图形你能得出七号球员的平均得分吗?有的同学会说,要是七号球员每场的得分都是一样的就非常好比较了。
你看在这个统计图上能不能实现?
生:(仔细观察并思考)
师:看来同学们有点小疑问,无从下手。
老师给大家一些提示。
大家请看大屏幕,四个用木板挡开的水槽,水的高度并不一样,但是如果我将木板拿开,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生:水会持平。
师:(用多媒体演示)对,水会持平。
那么,得到的这个新的高度是什么呢?你来想一下。
生:是这是个水槽的平均高度。
师:同学们的反应很迅速,对,就是水的平均高度。
(多媒体呈现答案)大家继续看大屏幕,怎么通过移一移来得出这三组小球的平均数呢?
生:将第一组的一个小球移到第三组,将第二组的两个小球移到第三组。
师:同学们说他说得对不对?
生:对
师:嗯,观察的很仔细,移的也非常对。
那我们再次回到七号球员的平均得分,现在这个统计图,是不是好移一些啦?来,谁来说一下。
生:将第四场的两分移到第一场。
师:嗯,是的,移动的非常正确。
所以它的平均数应该是几?
生:是十一分。
师:通过图形的移动我们得出了平均数,那这样的移动你有没有想到可以用哪个式子来表示一下,好让我们算的更快一些,不用每次
都移来移去的。
大家思考一下,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生:(思考并互相讨论)
师:大家想一下,在移动的过程中,什么是没变的?
生:总得分数。
师:非常正确,这样的移动只是将不变的总分平均分成了三分,对吗?
那么,你想一下,应该怎么列式表示一下。
生:将第一场第三场第四场的分数加起来,然后除以三,就得到七号球员的平均数。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同学们看他说的和我们前面移动图形得到的结果是不是一样的?
生:是的。
师:所以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正确。
下面再看一下八号球员的统计图形。
想一想应该怎样移动得出平均数,再列式表示一下。
生:将第二场的三分移到第一组,再将第四场的二分移到第五组,就得到八号球员的平均分数是十。
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正确,那谁将他说的列式表达一下。
生:将第一场第二场第四场第五场的得分相加,然后除以四。
最后得出,八号球员的平均分是十分。
师:(根据同学所说在黑板上板书)回答的真不错。
这就是我们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第一种:在条形统计图上移动一下;第二种:列式计算。
谁来给大家总结一下,怎样列式求出平均数,在列式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生:首先求出各个部分的总分,然后除以他的分数。
师:这位同学表述的非常正确。
老师再来重复一下刚才这位同学说的话。
大家请看大屏幕(展示课件内容)。
下面老师的问题来了,十分是八号球员的那场得分?
生:十分是八号球员的平均分。
师:这位同学说了,十分并不是八号球员的哪一场的得分,它是八号球员的平均得分,反映的是八号球员的整体水平,对吗?(多媒体出示答案)
生:对。
师:十一分反映七号队员在小组赛中的整体得分情况。
这句话对不对?
生:对。
师:为什么?
生:因为十一是七号球员的平均数。
师:对,平均数能反映一组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出示多媒体)大家一起来读一下这句话,并翻开课本第九十六页画出这句话。
生:(齐读并画出这句话)
师:下面是运动会上男女套圈比赛的结果,大家一起来练习一下。
生:(完成练习并回答自己的答案)
师:下面我们进入智慧城堡,继续锻炼一下吧。
生:(练习并回答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呀?
生:平均数;怎样求出平均数;平均数的意义
师:同学们说的真全面,相信大家都学习的不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