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通识课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浅谈苏轼豁达平和的人生态度

【摘要】苏轼一生坎坷多难,但他始终没有沉沦,而是一直保持着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其豁达平和的人生态度堪为世人典范。文章先从苏轼的《永遇乐·明月如霜》一诗入手,浅析苏轼借“梦”所表达的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再由苏轼过度到当前的大学生,浅谈苏轼精神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苏轼豁达人生态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人,大多是抱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抱负而踏入社会生活的。然而,当我们具体去审视一个个古代文人的时候,却发现他们最初的抱负和日后的遭遇经常处于一种尴尬的对立状态,就连“怀瑾握瑜﹑独善其身”的退身之路也在强大的社会异己力量的冲击下而荆棘丛生。从屈原到阮籍,从陶渊明到范仲淹,无不徘徊在理想与现实、甚至生命与信仰之间。身处乱世,胸怀大志却饱受报国无门的痛苦,狂放却又拘谨,进取而又淡泊,由此在他们身上显示出矛盾而又统一的人格特征。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便是封建文人“穷者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典型代表。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一、梦中的东坡&如梦的人生

永遇乐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这是一首清丽脱俗的词,这首词写于公元1078年(宋神宗元丰元年)苏轼任徐州知州时。苏轼至徐州前已转职杭州、密州等地,政治上对王安石变法的孤愤,仕途上因频繁迁调而带来的孤寂之感,都时时向他袭来。那天夜晚,一个旖

旎缠绵的梦境,让他顿悟人生的真谛。“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行香子》)他的灵魂从梦境中得到了净化和升华。因作此词,抒发对人生宇宙的思考与感慨。词中状燕子楼小园清幽夜景,抒燕子楼惊梦后萦绕于怀的惆怅之情,言词人由人去楼空而悟得的“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之理。上阕写清幽梦境及梦醒后的怅然若失之感,下阕乃醒后述怀,语意沉郁而超然独悟。

这首词可以说是东坡人生哲学的集中体现,尤其“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一句,它源于《庄子·齐物论》:“……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人生如梦,惟醒者知其为梦。可惜自以为醒者,其实仍是在做梦,自视为智者的人仍不免为愚者。因而古今之间,并不是梦者与醒者的不同,而只是所梦内容在旧欢新怨上的差异,古今同此一梦而已。这让我想到了哲学的终极思考:梦可以是另一个现实?根据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梦是欲望的满足。梦也许来源于我们的潜意识,而梦境可以看成是我们自己塑造的另一个世界。如果一个人12小时做梦,12小时醒着,那他如何区分梦境与现实,或许就连我们也无法分清究竟哪个12小时他是在做梦。东坡的仕途充满坎坷,经历“乌台诗案”,又几次遭贬,理想的人生在现实的无奈下显得极为渺小,现实不眷顾他,但梦境不会折磨他,在梦中他找到真实的自我,灵魂得到了升华,或许在梦中他塑造了另一个满足自己理想与抱负的世界。梦醒后,发出“人生如梦”的感叹,但这“人生如梦”的“梦”,一方面固然是苏轼在感叹人生有限、生命短暂、命途虚幻易变,但另一方面却是在借“梦”表现自己对世俗人生的深层次的哲理思考,是借“梦”来表达他对人生的旷达通脱态度。世人被名利所扰,营营终日,犹如睡中梦里,人生之梦未醒,实是因为对人世欢怨之情未断,而自己却能逃脱世事纷扰,以旷达情怀看世事、看世人,这样就使得对情、事的感叹超越了自我,挣脱了由“乌台诗案”等政治波折带来的感情镣铐,放弃了喜怒哀乐乃至荣辱毁誉。词人通过深入思考人生哲理,而使精神获得了解放,有了超类脱俗的旷达情怀。古往今来,多少悲欢离合的无常世事,就像一场梦幻;可是又有谁曾经从这梦幻中觉醒过呢?只有那旧欢伴着新怨,不停地在流转罢了。感叹明知人生如梦,却没有觉醒的时候。人生有太多的无奈与矛盾,但人类却往往跳脱不出这层束缚,怎不令人扼腕叹息呢?

梦,给人太多遐想,梦中的东坡可以豪放不羁而不会惶然不安,可以毅然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而不会遭排挤,人生如梦,何惧今日仕途不顺,且行且吟,且任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二、东坡精神的现实意义

我们从小学就开始接触苏东坡,他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告诉我们看待问题要客观全面,切不可主观盲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流露出作者洞察人生的情怀,宇宙、人生,遵从自身的发展规律,矛盾之中存在统一,人类无法改变,只能尊重这种客观规律,找寻生活的平衡。“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即便别人不在意你是否走过,更不会在乎你是否留下什么,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心安处,即是故乡。

在科学技术高度进步、信息集中爆炸的时代,大学生每天接受的外界信息量十分大,难免有消极反动的思想给部分大学生洗脑,“知识无用论”、“90后缺德论”等影响许多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在,回想东坡的精神,对我们来说具有积极的作用。浅析东坡精神:深刻的人生思考使苏轼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这是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这种乐观旷达的核心是坚毅的人生信念和不向厄运屈服的斗争精神。正因为苏轼在逆境中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才使他无论处在何时何地,照样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登高览胜,临渊赋诗,寄意山水,在逆境中仍是笔势飞腾、辞采壮丽,毫无衰疲颓唐之病。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在面对挫折和磨难时,我们也可以从中吸取积极的处世态度,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消极厌世,而应主动调整自己的心态,相信困难是暂时的,从而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大学生肩上担负的是建设祖国的重任,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豁达的人生态度是健全人格的保证,有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大学生才能担此重任。而且,我们有足够的自信当代大学生将在历史中留下不可磨灭的一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