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竹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八.《竹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2.理解、积累“幽暗、惬意、包罗、参差不齐”等词语,品味文章语言。

3.熟悉文章内容,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景物变化,抓住特点生动形象描写的方法。

5.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引导学生树立“生活中处处有美,但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的观点。

2.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激趣一感知一品读一欣赏一迁移”的教学模式。

3.诵读法。4.研讨法。5.问答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一些中国画的常识,提高艺术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从生活中感受艺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清思路,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体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教学难点

研读有关国画常识的语句,体会画竹的内涵。

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3、查找有关的丰子恺的资料。

教具准备

电脑多媒体及PPT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设计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沈复的一篇追忆童年趣事的散文,(学生抢答《童趣》)的确,一种平常的景物或事物,在天真烂漫的童年活动中也许是新奇而富有情趣的。今天我们学习的丰子恺的《竹影》,就记叙了从描竹影的游戏中对中国画特质的一次体验。亲切之中对艺术也许会有深层的体悟。(板书文题、作者)

2.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

本文作者丰子恺(1898~1975),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原名丰润(丰仁),浙江崇德县石门湾人。共有文学、美术、音乐等著作一百多种。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长于漫画与散文,有《子恺漫画全集》

六册,散文作品主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率真集》等。这些成就与他从小就爱在生活中去发现、思考分不开的。他的散文主要取材于自己亲自经历的生活和直接交往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文字明白如话,简洁老练,风格隽永,形象细腻生动,结构严谨缜密。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媒体显示:

(1)注音

恺(kǎi)惬意(qiâ)水门汀(tīng)口头禅(chán)参差不齐(cēn cī)蘸(zhàn)轴(zhóu)撇(piě)

(2)释义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口头禅:经常挂在口头的词语。

幽暗:昏暗。包罗:包括(指大范围)。

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引申为有差别,不一致。

依样画葫芦:比喻做事呆板,单纯模仿,不加改变。

2.学生先轻声朗读课文,再思考:课文题为“竹影”,它是以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然后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在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我们几个少年在水泥地上做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及爸爸给我们讲画画的知识,从中引出对中国

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3.文章除了写人物活动外,还涉及那一方面的内容?作者究竟要表现什么中心?

爸爸讲述中国画的艺术特征。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孩子们的游戏之中蕴藏着他们独特的“艺术”创造。

四、思考探究体验:

1.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研读有关国画常识的语段,体会画竹的内涵。思考:“西洋画与中国画有什么不同?

(1)中国画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

(2)颜色方面:中国画以墨和朱砂为颜料。西洋画则以事物的本来颜色为颜色。

归纳:中国画重神似、神韵;西洋画重形似、写实。

补充:中西方在画法方面的基点区别

(1)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而重用色块。

(2)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3)中国画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画人物画很重解剖学。

(4)中国画不注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5)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好,关于中西方绘画方面的区别,我们就讨论到这里,其余的要在美术课上学了,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是要学习这篇课文中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这又让我们想起了上学期我们学习过的一篇文言文《童趣》,能不能记住,好我们来齐背第二自然段。

(过渡)大家在童年时都做过哪些游戏?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跟同学们说一说。

2.“爸爸”从孩子的游戏引入艺术的教育,谈谈你对爸爸教育方法的看法。

文中“爸爸”的出现,给孩子们讲了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艺术入门课,把孩子们热爱绘画的热情进行正确的引导,“爸爸”这样做,保护了孩子们独特的艺术创造,有利于兴趣爱好的发展。

3.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一些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编花环等游戏,结合画竹影的文意,那么你认为游戏和艺术有什么关系?

游戏说是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一种学说,这种“游戏”指的是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自由的精神游戏”。游戏说的代表人物德国美学家席勒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自由”是艺术活动的精髓。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游戏可以说和这种精神的游戏很相似。如从堆雪娃娃、泥巴造城堡中有独特的艺术创造体验和发现,充满童趣。

4.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为什么用“竹影”作为本文的标题,而不是“谈画”或者“童年趣事”?

“竹影”实际是本文的叙事的缘由、源头;也是文章的线索,即:看竹影——画竹影——品竹影。父亲说画竹也是由画竹影所引起的。用“竹影”做标题,比用“谈画”或者“童年趣事”更具体、实在,更有诗意和情趣。

5.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

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平凡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不仅要善于用慧眼去发现美,欣赏美,而且更要善于创造美,这样,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拥有了自己的艺术人生。三.语言品味,互动释疑。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学生自由诵读课文充满童趣的前半部分,勾画出你觉得文中那些最生动地描写童趣的句子,并体会课文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再次浏览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美的语句,并试着说明理由。

①“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②“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

(总结)通过大家的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本文的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借助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把我们带入了孩子们的童稚活动中,也让我们进入了美的世界……

四.我发现:

五.我提问:……

六.课堂小结:

月光下的竹影牵动了无邪的心,孩子们在婆娑的竹影中,感美到美的创造;爸爸平实的语言,因势利导地讲述艺术入门——中国画的独特内涵,不知不觉中孩子们领悟到美的一种表现形式。真可谓“引入门墙无意中,寓教于乐见匠心”。

七.拓展延伸:

(1)课外搜集有关画竹的名家或关于竹的名句,名篇。

宋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郑板桥《题画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题竹石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竹之悟:有人说,竹,每前进一步都要做一个小结;也有人说,竹,外强内干。你认为呢?请你联系实际,说说你的感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