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浙教版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81f9ec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7f.png)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浙教版生物是一个涉及广泛的学科,从细胞到生态系统都是其研究范围。
而必修三作为高中生物的核心部分,涵盖了人体生物学、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等内容,对于高中生学习生物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综合总结浙教版生物必修三的核心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知识。
一、人体生物学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之分。
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
细胞的功能则涵盖了细胞的营养、代谢、信息传递、生长和繁殖等。
2. 常见器官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人体是由多个器官组成的,每个器官都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例如,心脏是一个由心肌组成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心脏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之一,其主要功能是排放废物和分解药物。
各种器官在人体中相互协作,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系统。
3. 遗传和基因的表达遗传是指生物在繁殖过程中将自身的一些特征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基因则是生物质遗传的基本单位,它决定了生物的性状和表现方式。
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基因的转录、翻译和调控等,这些过程决定了生物的性状和表现方式。
4. 免疫和疾病的防治人体天然具有免疫功能,可以抵御大多数外来病原体的入侵。
但是,有一些细菌、病毒和真菌等病原体可以克服人体的免疫力,引发各种疾病。
对于这些疾病,我们可以采取药物治疗、免疫注射等手段进行防治。
二、生物多样性1. 生物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生物分类是根据生物的共性和差异将生物分为不同的类别,这些类别依次为门、纲、目、科、属和种。
系统发育则是根据生物的进化关系建立起来的分类系统,通过分析生物的比较形态学、生理学、生态学和分子遗传学等数据来确定生物的分类关系。
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多样性,包括不同物种之间的遗传差异、物种间的功能多样性以及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等。
浙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
![浙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358c3db581b6bd97e19ea80.png)
浙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生物必修三是高二教师教学的重要课程,有哪些知识点需要教授?下面是WTT给大家带来的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一)1、内分泌腺结构特点:没有导管,分泌物是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毛细血管。
2、下丘脑激素功能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分泌促甲状腺激素⑵、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分泌促性腺激素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⑷、生长激素释放激素(CRH):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分泌生长激素⑸、抗利尿激素(ADH):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促进其对水分重吸收。
3、垂体激素功能:⑴、生长激素(GH):促进机体生长⑵、促甲状腺素(TSH):促进甲状腺激素合成及释放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及释放⑷、抗利尿激素(ADH):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促进其对水分重吸收。
⑸、催乳素(PRL):刺激乳房发育及泌乳。
⑹、生长激素释放激素(CRH)分泌异常:①、成年前分泌不足:人患侏儒症②、成年前分泌过多:人患巨人症③、成年后分泌过多:人患肢端肥大症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二)肾上腺激素功能:⑴、肾上腺雄激素:能帮助人的身体快速生长,使肌肉发达,皮肤下面积存脂肪,对体毛的长出和声音的改变都有一定的作用,这种激素男孩女孩都有,但对女孩来说更重要。
⑵、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其兴奋性,使机体处于警觉状态,反应灵敏;②、呼吸加强加快,肺通气量增加;③、心跳加快,心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
血压升高,血液循环加快,内脏血管收缩,骨骼肌血管舒张同时血流量增多,全身血液重新分配,以利于应急时重要器官得到更多的血液供应;④、肝糖原分解增加,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加强,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多,葡萄糖与脂肪酸氧化过程增强,以适应在应急情况下对能量的需要。
浙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浙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b130128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2a.png)
浙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浙教版生物必修三是高中生物学习的重点,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一一介绍这些知识点,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做出总结。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构造与能量转换本章主要介绍细胞的结构、代谢、能量和基因等方面的知识。
其中,细胞的结构是整个生物学习中的基础,生物学家必须深入了解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等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此外,本章还介绍了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及其能量转换的原理。
学生成绩优异的关键是要深刻理解这些知识点,掌握好细胞的结构、物质膜的渗透和浓度梯度、酶的催化作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过程,能够解释通过物质转化过程中发生的方程式,并掌握ATP能量储存的机理。
第二章生物体内物质运动及其调节这一章节主要涉及到细胞的内外环境、物质的吸收、体液的循环和调节等知识点。
此外,还介绍了人体各个器官的工作原理,以及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对生物体的作用。
学生需要了解物质通过被动和主动的方式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运动以及从细胞外向细胞内运动,同时需要了解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对人体的影响。
此外,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需要掌握与这些系统相关的生物学专业术语,同时要注意阅读和理解相关的科学论文、图表和实验结果。
第三章遗传物质的自我复制和表达这章篇目主要是关于生命的遗传学的基本概念,涉及到DNA、RNA、基因等重要生物学知识。
其中包含了DNA结构、DNA复制、转录、翻译、基因表达、遗传与发育中等知识点。
学生需要将这些知识点联系起来,从而能够全面理解遗传物质复制和表达的相关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注重阅读和理解学术论文、科学实验结果,并掌握与遗传学相关的专业术语。
同时,在独立进行实验和研究时,学生应当遵循相关的实验守则和安全规范。
总之,浙教版生物必修三是高中生物学习中的重点。
学生需要仔细理解每一个章节的知识点,并将其联系起来,形成整体的知识图谱。
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掌握与生命科学相关的专业术语、实验守则和安全规范。
高级中学生物必修三会考知识点.doc
![高级中学生物必修三会考知识点.doc](https://img.taocdn.com/s3/m/f27a90114028915f814dc216.png)
高中生物必修三会考知识点高中生物必修三会考知识点(一)什么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能量流动的特点⑴、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动的。
⑵、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
⑶、输入到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只有10%~20%能够流到下一营养级。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怎样?⑴、太阳能进入第一营养级:生产者光合作用将太阳光能固定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⑵、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中:①、一部分:生产者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生命活动,继续储存在有机物中。
③、一部分:随残枝败叶被分解者分解④、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取,流入第二营养级。
⑶、能量在第二、三、四营养级中的变化,与第一营养级大致相同。
研究能量流动有什么实践意义?⑴、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⑵、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高中生物必修三会考知识点(二)1、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 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⑴、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⑵、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⑶、物质是能量的载体。
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
⑷、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3、碳循环与温室效应有关4、硫循环与酸雨有关。
5、生产者和分解者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6、生产者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重要作用。
7、二氧化碳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8、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应用?⑴、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⑵、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高中生物必修三会考知识点(三)1、生态系统中有哪些种类的信息?⑴、物理信息:指生态系统中的声、光、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重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9084bd9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d.png)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重点总结【必备】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重点总结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
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重点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重点总结1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3)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4)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拓展:①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特点是速度快(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拓展:①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分支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突触前膜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突触后膜是神经元胞体或树突。
②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③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与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速度不一样,神经纤维上快。
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单向的特点3.人脑的高级功能(6)人的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7)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言语区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重点总结2一、细胞核的结构1、染色质:指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故叫染色质。
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质呈细长丝状且交织成网状,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染色质细丝高度螺旋、缩短变粗成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不同的形态。
浙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9ee26c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23.png)
浙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浙教版生物必修三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同时也是考生备战高考的重点课程之一。
作为一名学生,全面掌握生物必修三中的知识点至关重要,不仅有利于提高成绩,还有利于拓宽视野,掌握生活中的重要科学知识。
本文将对浙教版生物必修三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第一章细胞的形成与多样性1. 细胞基本结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个基本部分。
细胞膜是由脂质、蛋白质、糖质等物质组成的薄膜,其主要作用是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性和对外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质包括胞浆和细胞器,其中胞浆是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场所,细胞器则是分担细胞功能的重要器官。
细胞核包括核膜、核仁和染色质,其主要作用是控制细胞的生长、分裂和维持基因信息。
2. 细胞的多样性:细胞在功能上和形态上有着很大的多样性,不同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结构,同时也具有不同的功能。
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决定了其功能。
细胞在功能上可以分为结缔组织细胞、上皮细胞、神经元、肌细胞和血细胞等。
同时,不同生物体内的细胞形态和结构也有所区别,如植物和动物细胞在细胞结构上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第二章遗传与变异1. 遗传信息:遗传信息是指在细胞内储存的遗传物质,也就是DNA和RNA。
DNA负责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RNA则起到催化反应和参与蛋白质合成等作用。
遗传信息是通过基因传递的,每个基因对应着一个蛋白质,而蛋白质则决定了生物体的性状和功能。
2. 遗传规律:遗传规律是指遗传现象具有的一定的规律性,如孟德尔遗传定律、连锁遗传定律、染色体遗传定律等。
孟德尔遗传定律认为,每个性状由两个因素决定,地位相同,且分离并随机组合。
连锁遗传定律认为,某些基因位点紧密贴在同一条染色体上,位点之间的距离影响着基因的连锁程度。
染色体遗传定律则认为,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携带者,在遗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章生命活动与环境适应1. 生命活动:生命活动主要包括新陈代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等。
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必背知识点(必修三)
![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必背知识点(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0b4d7b56312b3169a451a4a0.png)
必修3 稳态与环境一、植物的激素调节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1)发现过程①达尔文实验结论:生长和弯曲与胚芽鞘的尖端有关;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以下的部位。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使背光侧生长快,出现向光弯曲。
②拜尔实验结论:尖端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
③温特实验结论: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的尖端;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尖端下部;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生长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下部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为植物激素。
(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①产生: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②运输:极性运输,即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单向。
③分布:植物体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多数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又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又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生长素作用两重性表现的具体实例:①根的向地性;②顶端优势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原因: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这里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
解除方法为:摘掉顶芽。
顶端优势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是棉花摘心。
补充:①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引起的生理作用功能不同,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②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能不同,原因: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芽〉茎4.生长素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①促进果实发育(例如无籽番茄(黄瓜、辣椒等),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②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枝条);③防止落花落果。
备注:生长素类似物是人工合成的物质,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a477f1a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8.png)
浙科版⾼中⽣物必修三知识点 在⽣物必修三学科中,有很多知识点需要⾼中同学们认真记忆,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浙科版⾼中⽣物必修三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浙科版⾼中⽣物必修三知识点(⼀) 1、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 ⑴、体温的变化(正常情况下): ①、不同⼈的体温不同 ②、不同年龄的⼈体温不同 ③、不同性别的⼈体温不同 ④、同⼀⼈24⼩时内体温不同。
2—4时较低,14—20时最⾼(差幅不超过 1OC) ⑵、变化原因:新陈代谢 2、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3、⼈体各个器官、系统协调⼀致地正常运⾏,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4、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5、功能上与内环境稳态相联系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
6、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正常⽣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内环境需要维持稳态的根本原因: ⑴、细胞代谢离不开酶的催化作⽤,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影响。
⑵、细胞代谢正常进⾏要求细胞形态结构正常,渗透压的变化影响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浙科版⾼中⽣物必修三知识点(⼆) 1、⽔⽣单细胞⽣物直接与⽔进⾏物质交换。
从⽔中获得氧和养料,向⽔中排放代谢废物。
如草履⾍。
2、体液:指多细胞⽣物体内以⽔为基础的液体。
也是⼈体内液体的总称。
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3、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
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核基质、细胞器基质。
4、细胞外液:指存体内在于细胞外的液体。
包括⾎浆、组织液、淋巴。
5、⾎浆:指⾎液中的液体部分。
是⾎细胞⽣活的内环境。
主要含有⽔、⽆机盐、⾎浆蛋⽩、⾎糖、抗体、各种代谢废物。
6、组织液:指体内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
成分与⾎浆相近。
是组织细胞⽣活的内环境。
7、淋巴:指存在于淋巴管内的液体。
是淋巴细胞的⽣活的内环境。
浙科版⾼中⽣物必修三知识点(三) 1、蛋⽩质的基本单位_氨基酸, 其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 2、氨基酸的结构通式:R 肽键:—NH—CO— | NH2—C—COOH | H 3、肽键数=脱去的⽔分⼦数=_氨基酸数—肽链数 4、多肽分⼦量=氨基酸分⼦量 x氨基酸数—x⽔分⼦数18 5 、核酸种类DNA:和RNA;基本组成元素:C、H、O、N、P 6、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核糖核苷酸 7、核苷酸的组成包括:1分⼦磷酸、1分⼦五碳糖、1分⼦含氮碱基。
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见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见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508853a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b.png)
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见知识点归纳1. 遗传与进化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指生物个体在繁殖过程中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现象。
•基因:DNA分子中控制特定性状的功能单位。
•染色体:基因在细胞有丝分裂中可见的有形结构。
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定律:包括个体的性状由两个相对独立的隐性和显性因子构成、性状的分离与重新组合两个基本规律。
•显性遗传与隐性遗传:显性遗传是指一个基因的表现会掩盖另一个基因的表现,而隐性遗传是指一个基因的表现被掩盖,直到存在两个相同的隐性基因。
进化的基本概念•进化:生物种类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
进化主要通过突变、遗传漂变、基因流动、选择等方式进行。
•适应与适应度:适应是指生物对于环境的适应程度,而适应度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环境中生存和繁殖的相对能力。
进化的证据•同源性与类似性: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在不同种类中有相似性,这表明它们可能具有共同的祖先。
•比较解剖学: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解剖结构,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生化对比: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生化反应和分子结构,可以揭示它们的进化关系。
•可比性的胚胎发育:不同物种的胚胎在早期发育过程中具有相似的特征。
2. 生物的分子基础DNA与RNA•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内存储遗传信息的分子。
•RNA:核糖核酸,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转录DNA、翻译蛋白质等。
蛋白质合成•转录:在细胞核中,DNA的信息被转录成为mRNA。
•翻译:在细胞质中,mRNA的信息被翻译成为蛋白质。
酶的作用•酶是生物体内催化化学反应的蛋白质。
•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速反应速率。
能量代谢•呼吸作用:生物体通过分解有机物来释放能量,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光合作用: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3. 生物多样性物种与分类•物种:具有相同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殖特征,并能够繁殖后代的生物群体。
•分类:将不同物种进行分类和命名的科学方法。
生物分类系统•生物五界分类法:包括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细菌界。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fe90bab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bc.png)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1.生命的特征:生命的复杂度、活动、生命的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继承与变异等。
2.生物的组织结构:细胞是生物组成和活动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
3.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的功能和作用等。
4.生物的物质组成: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差异,生物的主要有机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核酸等。
第二单元:植物的结构和功能1.植物的组织结构:表皮组织、维管束组织、根、茎、叶等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2.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光合作用的途径、光合产物的利用等。
3.植物的物质的运输和代谢:植物的物质的运输方式、根的吸水与运输、叶片的气孔和气体交换、植物的代谢过程等。
4.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殖:植物对光、温度、水分和土壤等环境因素的适应,植物的生殖方式。
第三单元:动物的结构和功能1.動物基本身體结构:雙體構造、器官系統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适应生境的特征: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行为特征等适应不同生境的特点。
3.动物的运动与调节:动物的运动方式、各种感觉器官和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等内容。
4.动物的营养和消化:动物的营养方式和途径、消化吸收的过程、呼吸和排泄等内容。
5.动物的繁殖和发育:动物的繁殖方式、发育的过程、内节肢动物的变态等内容。
第四单元:生物的遗传变异1.遗传的基本单位:基因的概念、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结构、基因的表现形式、基因的多态性等内容。
2.遗传的规律: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正交配和连锁互换等遗传规律。
3.DNA与遗传信息传递:DNA的结构和复制、RNA的合成与功能、蛋白质合成过程等。
4.进化与自然选择:物种的起源和发展、自然选择的概念和作用等。
5.动物和植物的生物技术应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组织培养、农业和医学的应用等。
第五单元:生命系统的稳态平衡1.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生态系统的层次、物种组成和种群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等。
浙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0a36ecc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07.png)
浙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浙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浙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8、组成细胞的元素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③主要元素:C、H、O、N、P、S④基本元素:C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 液,再加B液)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结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尸体或粪便为食的生物(细菌、真菌、腐生生物)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起点:生产者植物(第一营养级: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2、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3、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能量来源:上一营养级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4、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必修三知识点填空2016浙科版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
![必修三知识点填空2016浙科版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https://img.taocdn.com/s3/m/d656e183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9c.png)
必修三知识点填空2016浙科版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学考复(三)一、植物激素调节——生长素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XXX父子的实验结论是苗尖端是部位。
波森·詹森的实验证明,的确有一种由苗尖端向下传递的化学物质。
XXX的实验进一步说明苗尖中确实存在一种能够促进植物生长的化学物质。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也在此过程中被揭示。
二)向光性的原因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既有外因,也有内因。
三)生长素的运输方向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看是从上端到下端。
四)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对植物有促进生长、促进果实和促进扦插枝条的作用。
此外,生长素的作用还具有性、低浓度和高浓度等特点。
植物生长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
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可以通过合成得到,例如2,4-D等。
二、内环境与稳态A)单细胞动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多细胞动物的细胞则通过与外界环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
内环境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稳态主要通过调节网络来维持。
三、神经系统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着不同的作用途径、反应速度、作用范围和作用时间等方面的区别。
2、神经元神经元的结构一般包含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其基本特性是可以接收和传递神经冲动。
3、膜电位神经元的膜电位包括静息电位和刺激后动作电位。
兴奋的传导方向是从轴突末端到树突。
4、反射神经系统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系统的基本方式是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四、体温调节恒温动物在低温环境中要及时减少散热,增加代谢产热,而在高温环境中要减少代谢产热,增加散热,这样才能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1、人在安静时主要通过肝脏、肌肉等组织的代谢过程释放热量。
2、在寒冷环境中,寒冷刺激皮肤感受器会引起骨骼肌不由自主地收缩,从而释放热量,保持体温不变。
3、汗腺是主要的散热器官。
4、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是下丘脑。
五、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和体液调节1、激素和内分泌的概念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直接到达靶细胞或通过血液传递到达靶细胞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必修三学考知识点一、植物激素调节—生长素(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父子实验结论:苗尖端是感光部位推测: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面2、波森∙詹森实验证明:的确有一种化学物质由苗尖端向下传递3、温特实验说明:苗尖中确实存在一种能够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生长素4、生长素的化学本质—吲哚乙酸(二)向光性的原因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三)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四)生长素的合成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五)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促进植物生长,促果实发育、促扦插枝条生根。
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根< 芽< 茎)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例子:顶端优势、根的向地生长植物生长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结果。
植物生长调节剂由人工合成,如2,4—D。
二、内环境与稳态血浆(A)组织液(C) 淋巴(B)1、单细胞动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多细胞动物的细胞则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稳态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稳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三、神经系统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2、神经系统的作用人和动物的神经系统能感受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相应地调节人和动物多方面的活动,对内能协调各器官、各系统的活动,使它们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整体,对外使人和动物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
3、神经元种类: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结构:一般包含树突,胞体和轴突特性: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其基本特性是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并沿着轴突传送出去。
4、动作电位(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神经冲动的传导就是动作电位的传播膜电位静息:外正内负刺激:外负内正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5、反射神经系统的基本方式度是反射。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四、体温调节寒冷:正常体温→低于正常体温→下丘脑感受到变化→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体温回升←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肌肉和肝脏等产热增多减少散热减少散热炎热:正常体温→高于正常体温→下丘脑感受到变化→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体温下降←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肌肉和肝脏等产热减少增加散热减少散热恒温动物在低温环境中要及时减少散热,增加产热,而在高温环境中要减少产热,增加散热,这样才能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1、人在安静时主要由内脏、肌肉、脑等组织的代谢过程释放热量。
2、在寒冷环境中,寒冷刺激皮肤冷感受器引起骨骼肌不由自主地反射性收缩(战栗)。
温度越低,战栗越强,释放的热量越多,因而保持体温不变。
同时,全身脂肪代谢的酶系统也被激活起来,脂肪被分解、氧化,释放热量。
3、人体通过传导、辐射、对流、蒸发等物理方式散热。
当气温和周围物体温度接近体温时,辐射和对流都失去散热的作用,只能靠蒸发散热。
4、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
5、当环境温度在35℃以上后,出汗成了唯一有效的散热机制。
6、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五、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和体液调节1、激素和内分泌的概念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包括分散在体内的一些无管腺和细胞。
这些腺体或细胞在一定刺激下分泌某种特异性物质到体液中,这些物质叫做激素。
激素由内分泌腺或细胞、直接分泌到体液中,不同于外分泌腺,它们通过导管将分泌物排到腺体或细胞外,因而称为内分泌腺。
2、体液调节含义: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的传送而发挥调节。
特点:速度比较缓慢,作用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作用范围比较广泛。
3、下丘脑与垂体的关系及有关激素的作用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分泌多种下丘脑调节激素,这些激素通过门脉作用于腺垂体,调节控制腺垂体的激素分泌。
这些腺垂体激素又调节、控制有关内分泌腺体的激素分泌。
下丘脑与垂体功能上的联系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联系的重要环节。
垂体位于脑的下部,由腺垂体和神经垂体组成。
分泌部位激素名称分泌部位激素名称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胰岛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垂体生长激素卵巢雌性激素等促甲状腺激素等睾丸雄性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4、甲状腺激素种类:甲状腺素和三碘甲腺原氨酸作用:(1)促进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促进生长发育(2)促进骨骼成熟(3)促进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发育分泌异常:不足,发生在婴幼儿时期易患呆小症过量,发生在成年时期易患甲亢5、雄激素和雌激素的主要作用雄激素:促进精子的产生,促进全部附属生殖器官的生长,刺激并维持男性的第二性征,增强代谢率,并影响人的行为。
雌激素:促进卵巢中的卵子成熟与卵泡生长,支持青春期的突发性快速增长,引发并维持女性的第二性征。
此外,雌激素与孕激素一起,建立并调节月经周期。
六、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一)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体表屏障(1)物理屏障皮肤和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管道的黏膜能阻挡病原体的入侵;病原体无法在皮肤表面的一层死细胞中生存。
(2)化学屏障皮肤中的油脂腺分泌的油脂能抑制真菌和某些细菌。
2、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1)组成: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等(2)特点:对任何侵犯人体的病原体都会发生反应,不是专门针对某种特定病原体的,被称为非特异性反应。
(二)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1、特异性免疫(1)免疫应答:若入侵者突破了身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就会发挥作用。
这道防线是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特异性反应,即免疫应答。
(2)类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3)抗原和抗体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
抗体:由成熟的B淋巴细胞合成能够与特定抗原结合的受体分子,也就是专门抗击相应抗原的蛋白质。
(4)淋巴细胞起源与分化的图示淋巴干细胞(骨髓)B淋巴细胞(骨髓) T淋巴细胞(胸腺)记忆B细胞效应B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记忆T细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5)淋巴细胞对入侵者的识别①每个人特有的身份标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②病原体侵入人体内发生感染时,巨噬细胞便会将其吞噬。
③病原体被消化,其上的抗原分子被降解。
④被降解的抗原与巨噬细胞的MHC蛋白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
⑤巨噬细胞细胞膜上的抗原—MHC复合体与淋巴细胞上相应的受体结合,促使淋巴细胞分裂,启动免疫应答。
2、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非特异性免疫对任何侵犯人体的病原体都会发生反应,特异性免疫是针对某种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应答。
(三)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1、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1)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功能过强造成的,能引发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致敏源。
(2)功能减退:分为先天性的免疫缺乏病和后天获得的免疫缺乏病(如艾滋病)两种类型。
2、艾滋病(1)艾滋病是由感染HIV所引起的,通过体液传播的免疫缺乏病。
(2)HIV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HIV的遗传物质是RNA。
HIV进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辅助性T淋巴细胞。
大量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被HIV破环,是的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严重衰退。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4)艾滋病的防御措施注意洁身自爱,避免不正当的性关系,使用避孕套;输血要严格检查,严格消毒;远离毒品;对已感染HIV的孕妇应用药物控制,实施剖腹产,并对婴儿采用人工哺乳。
七、种群(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
2、种群的特征(1)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出生率:单位时间内出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年龄结构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
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意义:预测种群密度的大小及发展趋势。
(3)性比率指种群中两性个体数目的比例(4)种群密度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特征。
4、标志重捕法对象: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
计算公式:N=M*n/mN=种群个体数,M=标志个体数,n=重捕个体数,m=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意义:决定生物的益或害、狩猎或禁猎、防治或不防治的依据;检查保护效果和防治效果、进行害虫预测预报及研究种群动态的基础。
(二)种群的增长方式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①条件: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②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连续增长;增长率不变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①)条件:有限的环境中,种群密度上升,种内个体间的竞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②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种群增长率变化,K/2时增速最快,K时为增速0K值(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
八、群落1、概念:在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群落是由一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
2、生物群落的结构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
(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植物因群落中的生态因子—光的分布不均,由高到低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的食物和生活环境不同。
(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影响因素:地形、光照、湿度、人与动物影响等。
(3)时间结构: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如生物的昼夜活动和群落的季节变化。
3、主要的陆地生物群落类型森林:物种多,群落结构复杂草原:植物多为草本,生长期短荒漠:水分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苔原:植被结构简单,种类稀少,生长缓慢4、生物群落的演替某一地域随时间推移,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类型取代另一个群落类型,直到出现一个稳定的群落才会中止。
群落的这种依次取代现象就叫做演替。
九、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
组成成分: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2、营养结构(1)食物链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不断传递着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这种单方向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链。
类型:捕食食物链:以活的动植物为起点的食物链腐食食物链:以死亡生物或现成有机物为起点的食物链(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