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儒家思想教育启发【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儒家思想教育启发
1引言
2500多年前“,万代师表”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人学校,开了儒家修身教育之先河,培养了无数为民请命的志士仁人.随着时代的变革,大学诞生了,发展到如今,大学教学的目的、功能、手段和方法都与过去大有不同,在现代知识经济体制下,大学教育究竟应该何去何从?我国古老的儒家教育哲学思想,又能否适应新时代的背景,为今日之大学教育点亮明灯?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2早期儒家教育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
早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他们的教育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它开创了道德方面的人格塑造、品德培养、毅力锤炼、情操追求等的先河,构建了一套系统的教育理论,对教育的目标、内容、作用、原则和方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了中国古代教育哲学的中流砥柱,促成了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儒家教育哲学思想主要有以下特点.
2.1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儒家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定胜天”说的都是人对自然规律能动的适应和控制“;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概括了我国古代教育的基本脉络.天人关系以伦理为内容,孔子把人性与天道联系起来,提出了“仁”的思想;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认为仁义和理智都是人性,每个人都有向善的天性和能力,教育就是要通过不断的修炼发挥出人固有的善性“,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
2.2政教统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为政治服务,这是儒家教育哲学思想的一大特征.儒家重视“仁政”和“德治”,要施仁政,行德治,就必须“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使天下之民都能够达到“明人伦”,自觉地约束自己.通过以“仁”为道德价值标准,政治上实行“仁政”,从孝悌出发,对个体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3知行一致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教育并不是在言传上传授知识,实践也是个好老师,一个正确的理解必须要经过一系列的实践,实践经历得越多,人就越有智慧.所以孔子往往只是
给出弟子一个简单的论述,启发弟子去思考、理解和消化,让弟子通过自己单独的实践去提升自己.在以伦理为本位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践行是主要特点之一.
3现代大学教育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大学教育模式的界定
大学教育模式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界定,首先是大学教育的目标,一般认为,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老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各大学也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社会的发展,使培养的人才具有本校特色;二是大学教育模式的功能在于培养人才,不同的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规格、类型和特色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三是培养方式和手段,这主要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课程体系、实践性教学环节等;四是各环节操作具体规程.四者缺一不可.大学教育模式本身是开放的,模式中的大学生又具有极大的弹性,在同一模式下,我们既要要求这些大学生在某些方面拥有相同的特征,又要避免千人一面,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3.2现代大学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建国以来,我们沿袭前苏联教育模式,本科教育中一直将专业教
育放在首位,形成了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性的“三段式”培养模式.一是在大学教育模式目标上重德智体;第二,在大学教育模式的功能上重视知识而轻能力;第三,在人才培养的实现手段上,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越分越多,造成学生知识面也越来越狭窄;第四,在模式操作上重教轻学,灌输多启发少,导致学生创新能力低.
4传统的儒家教育哲学思想对现代大学教育模式的启发
4.1推行“成人之教”,加强大学生的道德品质
4.1.1“成人之教“的理论基础
子曰:“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孔子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在于使人“成人”,所谓“成人之教”,就是要教会人如何做人、如何形成健全的道德人格,主要的方法是“修身”,最终目的是“治国”“、平天下”.孔子还说:“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他认为,礼乐的约束作用是做人应拥有的最起码品质,离开了礼乐,不但不能成人,反而会丧失一些原有的品质;人具有了某种技能,仅仅是解决了“治学”的问题,并不能解决“成人”的问题.
4.1.2推行“成人之教”的现实意义
当前大学生道德品质确实的现象令人堪忧.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报道:许多大学生因为一点点小事发生口角,竟至于大动干戈,闹出人命来;还有一些大学生承受不住来自学业、感情等的挫折和压力,率性自杀.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弊病,一些有识之士认为,是因为传统文化精神的遗失,孔孟之道的不行.的确,现在的大学教育一味地偏重于对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重视教给学生一定的谋生手段,使学生学会“如何生”,却不知“为何生”,忽视了对学生道德的培养,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弊端.再加上大学重理轻文现象严重,许多对学生的人文意识淡薄,导致了许多高科技犯罪.建国以来,尽管开设了思想政治课,也只是流于形式,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决不能急功近利,而要向着“成人之教”,要改变和完善我们的办学理念,调整大学专业的结构,实行人文与科学的并重,使学生既能掌握生存本领,又领悟生存的价值.要切实培养“四有”新人,建立其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体现大学以人为本的特点和终身教育的目标,在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起对未来崇高事业的信心和勇气,使学生“成人”.
4.2实施“通人之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4.2.1“通人之教”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
《史记》上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儒家所希望培养“通人”是能够广博通达、博古通今,又有所专的人“.六艺”的教育精神要先“博学之”,进而有所专《.周礼•保氏》上记载的“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日五礼,二日六乐,三日五射,四日五驭,五日六书,六日九数”,可算是我国最古老的“通人教育”.发展到现代,“六艺”教育的形式几经变迁,但其教育的精神在不断传承.钱穆先生发扬了儒家“通人”教育的精神,认为现代大学教育“内容狭,为时暂,即获最高学位亦仅为一专家,不为一通人.故其所教育……皆把人生意义地位约束了”“大师者,仍是通方之学,超乎各部专门之上而会通其全部之大义是也”,通人教育之“通”,并不是要追求无所不能,而是要融会贯通,能够用开阔的、跨学科的视角思考问题,既具有博雅的精神,又是某一领域的专精人才,才能立足社会,有所作为,有所创新.儒家的“通人”教育精神到今天仍然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只有实施通识教育,才能使学生综合全面地认知到人类社会发展的状况,通过融会贯通的学习,促进智力、身心、品格方面的协调发展,理性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形成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宽厚的专业基础,厚积而薄发.儒家的“通人”教育为现代大学教育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思路和精神力量,我们应从先哲的教育思想中汲取营养,形成办学智慧,与时俱进,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