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事实践课程系列
综合实践活动《我来学农事》优秀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我来学农事》优秀教案一、活动背景和目的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背景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农事的兴趣和了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参与农事活动,学生将研究种植技巧、农业知识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二、活动内容和安排1. 组织时间:本次活动将持续4周,每周安排一次农事实践活动。
2. 农事实践:学生们将亲自参与农事活动,包括耕种、播种、浇水、施肥等各个环节。
3. 农业知识讲座:每周安排一次专业农业讲座,介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法、病虫害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
4. 团队合作项目:学生们将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个农作物种植项目,包括确定作物、制定种植计划、管理和维护等。
5. 实践总结: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将撰写实践总结报告,分享他们在农事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三、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1. 培养学生对农事的兴趣和了解。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学生的实践总结报告能够清晰地表达所学内容和体会。
四、教学资源和准备工作1. 农田或花圃:准备好足够的土地供学生实践。
2. 农具和耕种工具:提供适当的农具和耕种工具供学生使用。
3. 种子和肥料:准备各种作物的种子和适宜的肥料供学生种植使用。
4. 专业讲师:邀请专业农业讲师来讲解农业知识。
五、教学方法1. 实践导向:活动以实践为主,通过亲自实践来研究农事知识。
2. 讲座结合实践:每周安排农业知识讲座,并结合实际农事活动进行巩固研究。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农作物种植项目,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六、教学效果评价方法1. 实践反馈:观察学生在农事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讲座理解:评估学生对农业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问答或小测验形式进行。
3. 农作物成长情况:观察学生种植的农作物生长情况,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教学心得分享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我来学农事》的教案使学生积极参与农事活动,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体验农事教案-劳动教育--玉米收成
体验农事教案-劳动教育--玉米收成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体验农事活动,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玉米收成这一主题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农事劳动的过程,了解玉米的种植、收获和加工过程。
教学内容1. 玉米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介绍2. 玉米的种植和管理技巧3. 玉米的收获和加工方法4. 劳动的重要性和劳动精神的培养教学步骤步骤一:玉米生长和发育过程介绍(30分钟)- 介绍玉米的生长周期和发育过程,包括播种、出苗、抽穗、结实等阶段。
- 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
步骤二:玉米的种植和管理技巧(60分钟)- 介绍玉米的种植和管理技巧,包括土壤准备、播种时间、施肥、浇水、除草等。
- 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操作,如挖土、撒种子、施肥等,让他们亲身体验种植和管理的过程。
步骤三:玉米的收获和加工方法(60分钟)- 介绍玉米的收获时机和方法,包括收割、剥皮、晾晒等。
-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收割玉米、剥皮、晾晒等,让他们亲身体验收获和加工的过程。
步骤四:劳动的重要性和劳动精神的培养(30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劳动的重要性,如劳动可以创造财富、提高生活品质等。
- 通过玉米收成的实际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和乐趣,培养他们的劳动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 听取学生对劳动重要性的理解和体验的反馈。
补充材料- 玉米种子- 农具(锄头、铁锨等)- 图片或视频展示素材参考资料- 《农业科技学校教材》- 《农事技术指南》。
体验农事教案-劳动教育--玉米收成
体验农事教案-劳动教育--玉米收成1. 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让学生参与玉米收成的劳动实践活动,使他们亲身感受农业劳动的艰辛与乐趣,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将学习到玉米的生长过程、收割技巧以及农业知识,从而提高他们对农业劳动的认识和尊重。
2. 教学目标- 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和收割技巧。
- 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 增强学生对农业劳动的尊重和理解。
3. 教学内容3.1 玉米的生长过程- 玉米的种植和发芽- 玉米的生长和成熟- 玉米的收割和脱粒3.2 收割技巧- 手工收割玉米的方法- 使用农具收割玉米的技巧- 玉米收割的安全注意事项3.3 农业知识- 玉米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农业劳动的艰辛与价值- 农业科技的发展与应用4. 教学方法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身参与玉米收割的劳动实践,通过观察、实践和交流,提高他们对农业劳动的认识和尊重。
5. 教学步骤5.1 准备阶段- 安排合适的玉米田,确保收割条件良好。
- 准备收割工具,如镰刀、剪刀等。
- 组织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强调收割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5.2 实践阶段- 教师带领学生前往玉米田,介绍玉米的生长过程和收割技巧。
- 学生分组进行收割,每个小组负责一块区域的玉米。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收割过程中的疑问,纠正错误操作。
5.3 总结阶段- 学生将收割的玉米进行脱粒,体验农业劳动的艰辛与价值。
-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总结收割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 学生撰写劳动心得体会,加深对农业劳动的认识和尊重。
6.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收割过程中的表现、劳动心得体会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农业劳动的认识和尊重程度,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7. 教学资源- 玉米田- 收割工具- 安全防护用品- 教学课件和资料8. 教学时间根据实际情况,本教案建议安排一整天的时间进行。
9. 教学建议- 在活动前,教师应先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避免对身体不适的学生造成伤害。
与自然联结开发田园四季农事课程
与自然联结开发田园四季农事课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自然的追求与向往也越来越强烈。
农事活动作为一种与自然直接接触的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田园四季农事课程应运而生,旨在通过与自然的联结,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体验和参与农事活动,从而促进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一、春季农事春季是农事活动的重要时期,也是植物生长的旺季。
春季农事课程主要包括土地准备、播种与育苗、施肥与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学员们将亲自动手,学习如何挑选土地、改良土壤、选择合适的作物品种等技巧,同时也会了解到春季作物的生长习性和需求,以及如何合理施肥和防治病虫害。
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学员们不仅能感受到农事的乐趣,还能学到实用的农业知识。
二、夏季农事夏季是农作物生长最快的季节,也是农事活动的高峰期。
夏季农事课程主要涉及到农作物的浇水、除草、修剪与疏果等工作。
学员们将学习如何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合理浇水,如何进行除草和修剪,以及如何进行疏果来保证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夏季农事课程的特点是学员们要面对高温、湿度大等环境条件,通过实际操作锻炼自己的耐心、细致和毅力,同时也能切身感受到夏季农事的辛苦与快乐。
三、秋季农事秋季是农作物收获的季节,也是农事活动的尾声。
秋季农事课程主要包括收割、储存和处理等环节。
学员们将学习到如何判断作物的成熟度和合适的收割时机,掌握正确的收割技巧和方法,以及如何储存和处理作物以延长其保鲜期和营养价值。
秋季农事课程的特点是学员们能亲眼见证自己的劳动成果,感受到农业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
四、冬季农事冬季是农田休耕的季节,也是进行农田管理和准备的重要时期。
冬季农事课程主要包括农田整理、土壤改良、设备维护等内容。
学员们将学习到如何进行农田的整理和土壤的改良,了解冬季农田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同时也会学习到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农业设备。
冬季农事课程的特点是学员们能够体验农田休耕的宁静和农事管理的重要性,为来年的农作物生长做好准备。
通过与自然联结开发的田园四季农事课程,不仅让人们近距离接触和了解到农事活动的各个环节,还能够培养学员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耐心和毅力,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心。
体验农事教案-劳动教育--玉米收成
体验农事教案-劳动教育--玉米收成
一、教案目标:
1. 了解玉米生长周期及收割时机;
2. 研究玉米收割的基本操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
1. 玉米的生长周期:播种-生长-开花-结果-成熟;
2. 玉米的收割时机:成熟的玉米颖果变硬,米粒变硬、黄色;
3. 玉米收割的基本操作技巧:选择合适的工具,如锯子或镰刀;适当的高度割断玉米秸杆;用割断的秸杆将玉米棒打下。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向学生介绍玉米的生长周期和收割时机,激发学生的
研究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玉米收割的基本操作技巧,包括选择工具、
割断秸杆和打下玉米棒的方法;
3. 示范操作:老师进行示范,让学生观察和模仿;
4. 学生练:学生分成小组,互相配合进行练,师生互动指导;
5. 总结反思: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收获,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操作中的表现,包括正确使用工具、割断秸杆和打下玉米棒的技巧;
2. 听取学生的体验和收获,评价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参观农田,了解更多农作物的生长和收割过程;
2. 进行其他农事体验活动,如种植蔬菜、摘果实等。
六、教学资源:
1. 玉米生长和收割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玉米收割工具。
七、教学反思:
本次教案通过体验农事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合作精神,激发了他们对农业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操
作技巧逐渐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农事体验活动,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时间,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农事实践课程系(DOC)
农事实践课程系列一、课程思想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实施《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纲要》及《上海市校外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结合“二期课改”拓展型课程实践与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加强中小学生学农劳动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提高学农劳动社会实践的质量,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认识自然、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三农”培养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发扬勤俭节约和艰苦朴素的精神。
劳动实践教育活动是通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实践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的多种素质的教育活动。
劳动一词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然而要通过生动形象和切实可行的方式将热爱劳动的思想教育融入每一位学生头脑中,并使他们终生受益。
这是学校道德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劳动实践教育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确保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措施。
让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有助于学生逐步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次,劳动实践教育有利于磨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审视当代的学生,他们生活在新旧体制转换和社会生活急剧变化中的年代。
他们聪明活泼、见多识广,但对社会缺乏本质的认识和真实的了解;他们重视学业、考分,但忽视能力和个性的张扬;他们不愁吃穿,生活优裕,但缺少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立志高远、渴求进取,但并未真正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因此让学生参与劳动教育客观上有助于学生增强体质、心理健康素质和科技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提升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艰苦朴素的民族精神,学生思想感情得到熏陶。
《农事学实践教程》课件
提高农民素质是应对未来农事学挑战的重要措施,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
提高农民素质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采用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模式,推动农业的转型升级。
加强政策支持
感谢观看
THANKS
可持续农业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未来农事学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
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事学发展的核心方向,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信息化。
1
2
3
加强科技创新是应对未来农事学挑战的关键,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掌握农业机械的节能减排技术,降低作业成本和环境污染。
农事学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高效种植的案例,了解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的优势和应用。
总结词
介绍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如精准农业、智能灌溉等,以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高效种植技术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高效种植案例,如某农场采用智能灌溉系统实现节水增产的实践经验。
案例分析
农业害虫
阐述农业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
农业遗传育种
农事学实践技能
养殖品种选择
饲料与饲养管理
疫病防治
养殖环境控制
01
02
03
04
根据市场需求和养殖条件,选择适合的养殖品种。
掌握不同养殖品种的营养需求和饲养管理要点,合理配置饲料和饲养环境。
了解常见养殖疫病的发病症状和防治方法,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03
02
01
介绍植物的分类体系,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等。
《农具使用与农事体验》综合实践课教学方案
《农具使用与农事体验》综合实践课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传统农具的种类、功能及基本使用方法,认识农业生产的基本流程。
技能目标: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几种常用农具的使用方法,并参与简单的农事活动,如播种、除草、收割等,提升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珍惜粮食的情感,增强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传统农具认识:介绍犁、耙、锄头、镰刀等常见农具的历史、结构、用途。
农具使用教学:分组演示并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农具。
农事活动体验:选取适合的农事活动(如播种、除草、收割等),让学生亲身体验。
三、教学准备物资准备:准备足够的传统农具(如犁、耙、锄头、镰刀等),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有实践机会。
同时,准备种子、肥料、除草剂等农事活动所需物资。
场地准备:联系学校附近的农田或校园内的实践基地,确保有足够的土地用于农事活动。
安全准备: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确保农事活动中的安全。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农具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兴趣。
简要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2.农具认识(15分钟)教师逐一介绍传统农具的种类、功能及基本使用方法。
学生观察并讨论农具的特点和用途。
3.农具使用教学(30分钟)教师分组演示农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4.农事活动体验(60分钟)选择适合的农事活动,如播种、除草或收割(根据季节和实际情况调整)。
学生分组进行农事活动,教师在一旁指导并解答疑问。
鼓励学生体验不同农事活动,感受农业生产的艰辛与乐趣。
5.分享与交流(20分钟)学生分享自己在农事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
讨论农具使用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改进农事活动效率。
6.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总结本课学习成果,表扬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表现。
引导学生反思农事活动中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强调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环保意识。
农事教育教案-种植体验--栽培番茄
农事教育教案-种植体验--栽培番茄农事教育教案-种植体验-栽培番茄
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能够了解番茄的生长性、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学生的农事操作技能,增强学生对农业知识的认识。
教学内容
1. 番茄的生长性
- 了解番茄的生长周期
- 掌握番茄的根、茎、叶、花、果实的生长特点
2. 番茄的栽培技术
- 番茄的播种、移栽、定植等技术
- 掌握番茄的水分、养分、光照等管理要点
3. 番茄的病虫害防治
- 识别常见的番茄病虫害
- 合理的防治方法,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番茄的生长性和栽培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理论知识(15分钟)
教师讲解番茄的生长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知识,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3. 实践操作(20分钟)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番茄的播种、移栽、定植等操作,
掌握实际的栽培技术。
4. 小组讨论(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心得体会,分享种植
经验。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知识,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对栽培番茄的过程进行反思。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讨论发言、课堂笔记等方式,评价学生
对番茄栽培技术的掌握程度。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
合作意识等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农事操作技能和农业知识水平。
农事训练实践课程设计
农事训练实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农事知识,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种植技巧。
2. 学生能够识别并了解常见的农作物病虫害,并了解防治方法。
3. 学生能够了解农业机械化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基本的农事工具,进行实际的种植、施肥、浇水等农事操作。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病虫害防治知识,进行实际的农作物病虫害识别和防治。
3. 学生能够操作简单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参与农事实践活动,培养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良好品质。
2.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农事任务,培养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的精神。
3. 学生能够认识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增强对农业的尊重和支持。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课程,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年级,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实践活动,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农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农事技能和综合素养。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和实施,使学生在农事训练实践中获得丰富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农作物生长周期及种植技巧:- 了解粮食作物的生长周期,包括播种、发芽、生长、成熟等阶段。
- 学习种植技巧,如整地、播种、施肥、浇水等。
2.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识别常见的农作物病虫害,如稻瘟病、小麦锈病、棉铃虫等。
- 学习病虫害防治方法,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
3. 农业机械化及其应用:- 了解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 学习操作简单的农业机械设备,如播种机、收割机等。
4. 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农作物种植、施肥、浇水等实践活动。
- 安排学生进行病虫害防治的实际操作,提高防治技能。
- 体验农业机械化操作,了解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作用。
农事学实践教程讲义
小麦品种抗寒性鉴定
一、实践的目的
抗寒性是指作物对低温的抵抗能力。 在华北地区,冬季严寒,有些小麦品种常 因不能顺利越冬而造成大量死亡,直接影 响产量。所以,对小麦品种进行抗寒性鉴 定,在生产上有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鉴定的方法
• 直接法鉴定法:该方法是通过观察、调 查植株外部形态鉴定其抗寒性。
五、作业
1、将调查结果填入品种抗寒性统计表(教材346)。
调查日期: 品种名称
播种期(月/日) 幼苗生长习性 叶片冻害级别
小麦品种(系)的抗寒性调查表
品种
小麦品种(系)的抗寒性调查表
死株数调查
死茎数调查
播 种
期
1
总死 株株
2
总死 株株
3
总死 株株
1
总死 茎茎
2
总死 茎茎
3
总死 茎茎
死株 死茎 率% 率%
数 数 数 数 数数 数 数 数 数 数数
2、根据调查结果对小麦新品种的抗寒
性作一评价。
• 分为目测评定和田间记数二种方法。 • 在北方,一般分2次进行。
1、目测评定鉴定的标准
第一次鉴定
在小麦开始越冬时进行,即12月中旬左右。以幼苗生长 习性为标准,进行目测评定。 1级(匍匐型):叶片全部匍匐在地面,是抗寒性强的类型。 2级(半匍匐型):叶片的叶尖着地面而叶身还是离开地面者,
具有中等抗寒性。 3级(直立型):叶片全部直立,是抗寒性弱的类型。
3、抗寒性评价
根据目测结果,评价不同田块(品种)抗寒性: 1、2级适于当地种植; 3、4级抗寒性差,不适应种植。
根据计数调查结果,评定品种的抗寒性: 死苗率大于5%应慎重种植。若大于10%有很大
农事体验教案-劳动教育--收成玉米
农事体验教案-劳动教育--收成玉米农事体验教案 - 劳动教育 - 收成玉米1. 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农事体验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农业生产过程,体验农民劳动的艰辛,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珍惜粮食的思想。
通过收成玉米的活动,让学生亲手参与玉米的收割、脱粒等环节,感受丰收的喜悦,同时增强对农业科技的认识。
2. 教学目标- 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和收割技术。
- 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
-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环保意识。
- 提高学生对农业科技的认知。
3. 教学内容- 玉米的生长过程介绍- 收割工具的使用方法- 玉米的收割和脱粒技巧- 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应用4. 教学活动安排4.1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参观玉米地,观察玉米的生长状况。
- 邀请农业技术专家进行讲解,介绍玉米的生长过程、收割技术和农业科技的发展。
4.2 课堂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玉米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玉米从种植到成熟的过程。
- 教师演示收割工具的使用方法,讲解玉米收割和脱粒的技巧。
-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亲手收割玉米并完成脱粒。
4.3 课后总结- 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总结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
-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农业科技的认知。
5. 教学评价-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 学生对玉米生长过程和收割技术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后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 学生对劳动的认知和珍惜粮食的态度:通过学生的分享和总结来评估。
6. 教学资源- 玉米地:提供实地操作的环境。
- 收割工具:包括镰刀、脱粒机等。
- 专家讲解:邀请农业技术专家进行讲解。
7. 安全注意事项- 在活动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强调注意事项。
- 教师需全程监督,确保学生在活动中的安全。
8. 教学建议- 提前了解学生的年龄和体力情况,合理安排实践活动。
- 在活动中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劳动教育课程-农事体验--玉米采集
劳动教育课程-农事体验--玉米采集介绍本课程旨在通过农事体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参与农业生产的过程,培养劳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次体验将围绕玉米采集展开,让学生亲身参与玉米的种植、生长和采集过程。
目标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能够:- 了解玉米的生长特点和生命周期;- 研究如何种植和照料玉米;- 研究如何采集成熟的玉米;- 培养劳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内容1. 玉米生长特点和生命周期介绍- 学生将了解玉米的生长特点,如需求光照、温度和水分等;- 学生将研究玉米的生命周期,包括播种、生长、护理和收获等阶段。
2. 玉米种植和照料- 学生将亲自参与玉米的种植工作,包括选择适宜的种子、准备土壤、播种和浇水等;- 学生将研究如何照料玉米,包括除草、施肥和防治病虫害等。
3. 玉米采集- 学生将亲自采集成熟的玉米;- 学生将研究如何判断玉米是否成熟,并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采集。
实施方法- 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确保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农事体验;-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工具和材料,如种子、农具等;-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种植、照料和采集等任务;- 在实施过程中,老师应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监督,并及时解答他们的问题。
评估方法- 观察学生在农事体验中的参与程度和劳动态度;- 对学生进行简单的问答测试,考察他们对玉米生长和采集过程的理解;- 评估学生对团队合作的贡献和表现。
注意事项- 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提前做好相关安全措施的说明和准备;- 在体验之前,对玉米种植和采集过程进行简单的讲解,确保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 提醒学生在农事体验中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尊重农民劳动,珍惜粮食资源。
结束语通过本次劳动教育课程的农事体验,相信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农业生产的过程和劳动的重要性。
同时,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次体验,珍惜粮食资源,关注农民劳动,从而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4节气农事课程设计
24节气农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24节气的概念、名称及顺序。
2. 学生能够了解每个节气对应的农事活动及其科学原理。
3. 学生掌握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判断节气变化的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24节气知识,分析并制定合理的农事计划。
2. 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农业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调查等途径收集和整理节气与农事活动的相关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生形成关注农业、关心农村的情感,提高对农业生产的认识。
3. 学生养成观察自然、了解自然规律的好习惯,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4. 学生树立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关注生态农业。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地理、生物等学科知识,以实践性、探究性为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成长。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24节气的概念与来历:讲解节气的基本定义,引入中国古代农历的节气划分方法,介绍其历史背景及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
- 教材章节:历史与社会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气与农事”2. 24节气的具体内容:详细讲解24个节气的名称、时间点及其对应的自然现象。
- 教材章节:科学 第六章 自然界的规律与现象中的“四季与节气”3. 节气与农事活动:分析每个节气期间适宜的农事活动,介绍相关农业技术及科学原理。
- 教材章节:综合实践活动 农业技术与生活 “农事与节气”4. 实践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了解当地农事活动与24节气的关联。
- 教材章节:综合实践活动 农业技术与生活 “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5. 节气与农业发展:探讨节气知识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农事”课程实施方案11
农事”课程实施方案11农事"课程实施方案1.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农事"课程的实施方案,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获得农事技能和知识,培养对农业的兴趣和了解。
2.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如下:培养学生对农业的热爱和兴趣。
了解农业的基本原理和农事技术。
掌握农田管理和作物栽培的基本技能。
增强学生与自然环境的联系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3.课程内容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农业概论:介绍农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
农作物种植:包括作物选种、育苗、灌溉和施肥等。
农田管理:包括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和农药使用等。
农业机械和设备:介绍农业机械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农业生产管理:包括农业生产组织和管理、市场营销等。
4.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主动研究。
主要的教学方法包括:讲座和示范:教师通过讲座和示范向学生传授农事知识和技能。
实验和实地考察:学生参与实验和实地考察,亲自体验和实践农事技术。
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培养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5.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和研究态度。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
项目作业:学生完成分组合作项目并提交作业。
期末考试:对学生的农事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
6.资源和设施为了顺利实施本课程,需要以下资源和设施的支持:农田和作物种植设施。
农业机械和设备。
实验室和实验材料。
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
7.时间安排本课程的时间安排为每周三节课,每节课为90分钟,共计15周。
8.总结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获得农事技能和知识,增长对农业的兴趣和了解。
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实施,能够培养学生的农业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以上是"农事"课程的实施方案。
农事体验教案-劳动教育--收成玉米
农事体验教案-劳动教育--收成玉米目标- 通过农事体验教学,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过程和劳动的重要性。
- 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动手能力。
-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引入:通过图片、视频或实地参观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玉米的生长过程和收成时机。
2. 知识讲解:向学生讲解玉米的生长周期、栽培要点和收获技巧。
3. 实践操作:- 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指派一块玉米地。
- 准备: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农具和材料,并向他们解释如何正确使用。
- 播种: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方法将玉米种子种植在地里。
- 管理:指导学生研究如何浇水、除草、防虫等管理技巧。
- 收获:在玉米成熟后,组织学生一起收获,并讲解如何正确收割玉米。
4. 总结:组织学生分享他们的农事体验和感受,引导他们思考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时长本次农事体验教学预计需要2-3周的时间,每周安排2-3次实践操作,每次操作时间为1-2小时。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2. 通过学生的反馈和分享,评价他们对农事体验的理解和体会。
3.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记录,评价他们对玉米生长过程和收获技巧的掌握程度。
注意事项1. 组织好学生的安全保障工作,确保他们在实践操作中的安全。
2. 提前准备好必要的农具和材料,并确保其质量可靠。
3. 在实践操作中,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农具,并注意防范意外情况的发生。
4. 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
参考资料- 《农业科技教育实验教材》- 《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手册》- 玉米种植专家指导视频。
农事学实践教程
4、种子准备:
选择发芽率高、均匀一致的种子,播前 进行消毒处理。
5、装盆:
先将盆中排水设备放置好,在有排水孔 的一侧将石砾堆成三角形,上面放置一 块尼龙纱布。在一个干净的瓷盆里逐个 混拌每盆土壤和应加的肥料。取少量混 合好的土壤将盆内尼龙纱布压住,使其 周围紧贴盆壁。接着再向盆内分层装土, 使下层土壤稍实,上层稍松。
6、播种:
播种前,将盆内表土整平,放上带孔的 播种板播种。播深可用玻棒揷入的深度 来控制。播种后覆土,再覆上一层细砂。 栽插水稻秧苗时,装盆后立即灌水,等 土壤沉实后,保持3~4cm水层。
7、管理及观察记载
(1)浇水:作物生育前期可按容积浇水,每盆浇水量一 致。随着作物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要量逐渐增加,这 时应上下结合间苗与定苗。 定苗株数依作物种类和盆钵大小而定。 试验盆钵按随机区组排列。为了消除环境因素对同一重 复内盆钵的不同影响,在试验过程中必须依次调换其位 置。 (3)调查记载:按试验方案要求定期调查,并做详细记 录。
2、准备土壤:
供试土壤应根据试验目的、任务,选取有代表 性的耕层土壤。取回的土壤,去除石子及植物 根茎杂物,稍干后,通过孔径为2~3mm的筛 子,并妥善保存,防止风吹雨淋和日晒。装盆 时,取样测定土壤含水量和最大持水量。
3、肥料准备:
对有机肥料和难溶性化肥以固体状态施 入,对易溶或吸湿性强的化肥应配成1% 的浓度以液体状态施入。
农事学实践教程
( 3)
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系
第二十九讲
盆栽试验方法
一、实践目的
盆栽试验是采用特殊容器,在人工控制 水肥、光照、温度等条件下,进行作物 营养与施肥、作物的生长发育、或作物 生理学等方面研究的方法。
二、实践操作
实践教育教案-农事体验--照看鸡群
实践教育教案-农事体验--照看鸡群教案名称:照看鸡群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鸡的生活性和养殖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责任心。
2.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让学生了解农业劳动的辛苦,培养他们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思想意识。
教学准备:1. 农场鸡舍、鸡饲料、水、鸡舍清洁工具等。
2. 教学材料:鸡的相关知识介绍、养殖注意事项等。
3. 摄像机或照相机等记录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鸡的生活性和养殖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劳动的重要性。
二、实践活动(4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负责照看一定数量的鸡。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鸡的生活性,如饮食、活动规律等,并记录下来。
3. 学生动手给鸡喂食、换水,清理鸡舍,确保鸡的生活环境整洁。
4.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提醒注意事项。
三、总结与反思(15分钟)1. 学生分享照看鸡群的心得体会,讨论养殖过程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2. 教师总结学生的表现,强调养殖过程中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入(10分钟)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
二、实践活动(45分钟)1. 学生继续分组,按照上节课的安排照看鸡群。
2.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鸡的生长变化,记录下来。
3. 学生动手给鸡喂食、换水,清理鸡舍,确保鸡的生活环境整洁。
4.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提醒注意事项。
三、总结与反思(15分钟)1. 学生分享照看鸡群的心得体会,讨论养殖过程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2. 教师总结学生的表现,强调养殖过程中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农业劳动的价值,引导学生热爱劳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鸡的生活性和养殖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对农业劳动的态度和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事实践课程系列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月亮湾农事实践课程系列一、课程思想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实施《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纲要》及《上海市校外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结合“二期课改”拓展型课程实践与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加强中小学生学农劳动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提高学农劳动社会实践的质量,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认识自然、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三农”培养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发扬勤俭节约和艰苦朴素的精神。
劳动实践教育活动是通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实践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的多种素质的教育活动。
劳动一词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然而要通过生动形象和切实可行的方式将热爱劳动的思想教育融入每一位学生头脑中,并使他们终生受益。
这是学校道德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第一,劳动实践教育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确保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措施。
让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有助于学生逐步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劳动实践教育有利于磨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审视当代的学生,他们生活在新旧体制转换和社会生活急剧变化中的年代。
他们聪明活泼、见多识广,但对社会缺乏本质的认识和真实的了解;他们重视学业、考分,但忽视能力和个性的张扬;他们不愁吃穿,生活优裕,但缺少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立志高远、渴求进取,但并未真正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因此让学生参与劳动教育客观上有助于学生增强体质、心理健康素质和科技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提升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艰苦朴素的民族精神,学生思想感情得到熏陶。
第三,劳动实践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现阶段,社会强调个人作用,一切以我为中心,甚至相互倾轧,用非法手段掠夺他人财物和生命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在校园内,虽然不至于如此严重,但突出个人主义,漠视他人的现象确实存在。
那么,我们可以利用多种形式的劳动实践教育活动,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第四,劳动实践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尊重劳动的观念,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风尚。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有汗水、有老茧和疲乏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
现代中小学生之所以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没能深刻领会到“粒粒皆辛苦”的真谛。
因而也就不懂得什么叫尊重劳动和劳动者,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尤其是条件较优越的城镇中小学生,虽然他们也明白“大米”并非“从船上”来的,也知道那大片的“韭菜”是麦苗,但由于对农民劳作的艰辛缺乏应有的实际体验,有时甚至认为劳动是一种有趣的游戏,因此,他们无所谓热爱劳动,甚至轻视劳动及劳动者。
那么如何让学生转变这些观念呢课堂教学的同时,还是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在“身教”上再下功夫。
第五劳动实践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奉献精神。
学校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对于学生个体来说均重在参与,也是一种奉献的过程。
这是由学校教育核心——“以育人为本”这一宗旨来决定的。
因而,学校应经常组织学生参与有益的劳动实践活动。
这样做,对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奉献精神是很有帮助的。
第六我们在探索劳动教育的实践中设置了以下农事课程,加强对学生学农、爱农教育,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情感。
二、目标与要求:通过学农劳动社会实践,让学生获得直接劳动体验,促使学生主动认识并理解劳动,逐步树立正确的农业劳动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重视农业、关心农村,热爱农民的思想情感。
适时、适量、适度参加田间劳动,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敬业与创业精神。
认知常见的农作物和一定的基本农业知识,学会使用常见的小农具。
三、课程内容:锄草1、适合学段高年级学生2、资源配合劳动工具锄头,学农基地生产用地。
3、活动目标(1)通过锄草劳动,使学生了解锄头这种传统生产工具的结构、用途和作用;(2)能比较正确熟练地使用锄头,掌握锄草技术;(3)同时通过劳动使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激励学生努力读好书、学好本领,为农业的发展和改造落后耕作方式而努力学习。
4、活动过程(1)学生有序地领取农具——锄头;(2)田头讲解并进行示范;(3)学生分组劳动,随时进行巡视,及时纠正出现的各种不正确方法;(4)劳动总结。
劳动结束,小结学生劳动中的情况,收好工具,并有序归还。
5、注意事项(1)熟悉学生的情况,掌握学生对学农的思想和认识态度;(2)熟悉班干部和团干部,并分好劳动小组,在劳动过程中按组分散开展;(3)了解好劳动田块的现状,从而有目的安排劳动内容;(4)工具的准备(锄头、垫布、木块以及斧头等);(5)领取工具、行进到田间劳动的过程中以及劳动过程中注意安全。
翻地1、适合学段:高年级学生2、资源配合:劳动工具铁搭,学农基地生产用地。
3、活动目标:(1)通过铁搭翻地,使学生了解铁搭这种生产工具的结构、在传统农业耕中的用途及翻耕土地的意义;(2)能使学生较好的掌握铁搭的使用方法,掌握翻地技术;(3)同时通过劳动使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养成珍惜劳动成果和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4、活动过程:(1)指挥学生有序地领取农具——铁搭;(2)田头讲解:铁搭的用途:翻地、整地等;铁搭的结构和安装:使学生掌握并学会铁搭松脱后的自己安装;铁搭的使用方法(重点、难点);具体操作方法并示范;让少数同学进行实践操作。
(3)学生分组进行劳动。
注意不断进行巡视,及时纠正出现的各种不正确方法;(4)劳动总结:劳动结束,小结学生劳动中的情况,表扬和批评突出的学生;(5)收好劳动工具,并有序归还。
5、注意事项:(1)熟悉学生的情况,掌握学生对学农的思想和认识态度;(2)了解好劳动田块的现状,从而有目的安排劳动内容;(3)指导学生拿铁搭的方法,注意安全,防止发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访谈1、适合学段:高年级学生2、资源配合:利用营地周边农户实际情况,通过访谈,了解农村现实情况。
3、活动目标:(1)使学生了解农村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2)了解当地农民的生活、生产环境以及生活条件的变化,体验农村生活的气息;(3)同时通过访谈使学生体会到农民劳动的艰辛才能换来勤劳致富的成果,达到教育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和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4)初步了解农作物的播种季节和生长过程。
4、活动过程:(1)向学生讲明到农民家里访谈是我们学农过程中的一个很有意义的活动。
通过访问去感受一下农村生活,我们的学生应尊重自己的访谈对象,由于我们学生的文化层次高与访谈对象,他(她)们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妈妈、老爷爷,文化较低,特别上不能讲普通话,所以我们学生应耐心地听,而且要有记录,我们的学生大多生长在城市,对农村的一草一木感觉很新鲜,特别赶兴趣,学生应无所不问、无所不提,更多的了解到农村的生活变化,社会的进步;(2)分组进行活动。
每班分成三到四组,选好组长,每组到一户农家开展访谈。
5、注意事项:(1)随时调节访谈气氛,做好翻译,使整个访谈在亲切、热烈的氛围中进行;(2)访谈结束应要求学生有礼貌地与之到别。
土地平整1、适合学段:学生2、资源配合:劳动工具铁搭,学农基地生产用地。
3、活动目标:(1)使学生在通过铁搭翻地后,更好的掌握铁搭的用途和使用方法;(2)了解整地的作用和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整技术;(3)同时通过劳动使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养成珍惜劳动成果和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4、活动过程:(1)指挥学生有序地领取农具——铁搭和长绳;(2)田头讲解并示范。
整地的目的和要达到的要求;铁搭的结构和安装;整地时使用铁搭的方法和要领;(3)学生分组进行劳动。
注意不断进行巡视,及时纠正出现的各种不正确方法;(4)劳动结束,表扬和批评突出的学生。
收好劳动工具,并有序归还。
5、注意事项:(1)熟悉学生的情况,掌握学生对学农的思想和认识态度;(2)学生必须分组、分班次轮流进行劳动。
因为整地不能全部学生挤在一起,避免事故发生和影响劳动效果;(3)了解好劳动田块的现状,从而有目的安排劳动内容;(4)指挥学生有序地领取农具。
指导学生安全拿铁搭的方法。
到田间劳动的过程中以及劳动中注意安全。
种菜施肥1、适合学段:学生2、资源配合:劳动工具种菜刀、铁搭、粪桶、粪勺等,时令秧苗,学农基地生产用地。
3、活动目标:(1)通过劳动,使学生能尝试到精耕细作的重要、种菜的欢乐和施肥的特殊意义;(2)使学生体会到劳动是艰辛的。
同时也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而欢呼。
4、活动过程:(1)学生分组。
按分组领取相应的劳动工具;(2)教师讲解。
交代每一组学生劳动的任务,明确要求和劳动方法;(3)按组开展劳动。
种菜组单独进行拔菜苗,然后在种菜的田块等待种菜;让施肥组领好工具后,先进行休息准备。
老师带领整地组在田块上示范辅导他们按要求整地、挖菜沟。
整地组基本完成后,老师示范辅导种菜组学生按要求种菜。
种菜组基本结束后,老师再示范辅导施肥组学生怎样掏粪、加水及浇粪的动作方法;(4)劳动总结,点评整个劳动过程中学生的劳动表现;(5)收好劳动工具,特别要求施肥组学生把工具清洗干净。
5、注意事项:(1)熟悉学生的情况,掌握学生对学农的思想和认识态度;(2)熟悉班干部和团干部,并分好劳动小组,在劳动过程中按组开展;(3)了解好劳动田块的现状,从而有目的安排劳动内容;(4)动员学生克服怕脏、怕臭的思想,让学生知道臭和香的辨证关系。
粘桃袋一、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桃袋的相关知识,掌握粘桃袋的一般方法,了解桃袋在桃子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2、在探究桃袋的制作材料、形状、大小、制作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活动准备:1、桃袋样品、废报纸、浆糊、裁纸刀、废牙刷等制作材料和工具。
2、备有课桌的教室或有圆桌的食堂。
三、活动过程:(一)、劳动讲解:1、介绍桃袋在桃子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水果在接近成熟的时候都会受到鸟类的侵袭、病虫害的危害以及风雨阳光的损伤,因而造成减产或质量的差异。
而水果套袋则解决了这些困扰,使水果保持适当的湿度、温度,提高水果的甜度,改善水果的光泽,增加水果的产量,并缩短其成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