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概论课复习题整理4舍1018版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考试要点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仅供参考作者: 收集于网络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一)城市形成的动因城市与人类文明史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农业和牧业/原始社会/固定居民点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奴隶社会/城市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引力城市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二)城市发展的规律1、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基本经济部类和从属经济部类:循环积累过程和乘数效应2、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城市进化理论"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始期)"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成熟期)"澜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初始期)"绝对分数"时期(后工业化成熟期)3、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集聚与扩散4、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经济全球化的城市和区域影响二、城市的物质、社会和经济构成及其演化趋势(一)城市的物质构成及其演化趋势l、城市物质构成公共领城和非公共领域、城市物质构成的空间属性(可达性和外部效应)2、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趋势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方式:内外扩展和内部重组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建筑物的经济寿命与再开发的时机经济结构重组与物质环境演化(二)城市的社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1、城市社会构成:异质性和社会空间2、城市社会的演化趋势: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三)城市的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1.城市产业构成:三大产业和两大部类2、城市产业演化趋势从第二产业主导到第三产业主导从传统制造业主导到高科技产业主导从水平空间经济结构到垂直空间经济结构三、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一)城市化的含义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的理解(二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三)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的特点中国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四)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五)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四、城市与区域发展(一)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影响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l、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2、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区域分析城市发展规模的区域论证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二)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发展城镇体系的概念l、城镇体系的发展条件分析(1)城镇体系区域发展条件(2)城镇发展建设条件分析2、城镇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机制《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该部分内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完整版
1、( )设计的美国纽约中央公园为代表的公园和公共绿地的建设实现了城市美化的理论。
A.伯汉姆(D·Burnham)B.西谛(Sitte)C.奥姆斯特(F·L·Olmsted)D.豪斯曼(George E·Haassman)2、下列关于交通和运输之间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运输活动都会产生交通B.所有的交通行为都有运输活动的产生C.交通与运输是同时发生的活动行为D.运输是在交通行为之后发生的3、构成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中心区B.城市道路C.绿化D.居住区4、下面关于综合规划的论述正确的有( )。
A.综合规划是市政立法机构的官方陈述,它确立了与未来想要的物质空间发展相关的主要政策B.综合规划的理论基础是信息论和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
C.现代城市总体规划是从综合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D.综合规划要求从结构上对社会进行全面的改革,强调的是社会的变革5、下列四项中,( )属于城市规划的相关法。
A.《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B.《城市规划编制办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D.《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资格管理办法》6、主干法的主要内容是以下( )方面的法律条款。
A.规划行政、建设标准、开发控制B.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开发控制C.规划编制、建设标准、开发控制D.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建设标准7、城市规划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但不包括( )。
A.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B.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C.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保证D.未来城市空间和土地使用的建构8、以下( )符合城市用地选择的基本要求。
A.城市用地选择应当尊重现状条件B.城市用地选择范围尽可能选择跨越行政区界限C.城市用地应尽量选择自然条件非常好的地区,特别是沿江、沿海地区D.城市用地选择首先考虑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人口容量9.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经济分成(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B.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D.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10、城市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 )递增,而在( )逐渐减弱。
《城市规划概论》复习题课件
《城市规划概论》复习题课件第一篇:《城市规划概论》复习题课件《城市规划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城市2、极化效应3、城市规划实施4、区域规划5、城市规划法律体系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7、土地价格8、城市交通9、城市规划编制10、城镇体系11、城市对外交通运输12、城乡发展13、修建性详细规划14、城市环境保护15、城市绿化系统二、单项选择题1、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或实践活动是()。
A 西谛的工业城市B 柯布西埃和他分别在1922年发表的“明天城市”和1931后发表的光辉城市C 欧文、傅立叶和他们的空想社会主义D 奥斯曼所进行的巴黎改建2、《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础是()。
A 以人为本,功能分区 B 物质空间决定论 C 综合多功能 D 大众参与3、下列不属于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A 从城市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有序的配置城市空间资源B 通过空间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的运作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C 深化城市规划体制改革,加强队伍建设D 通过信息提供,促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和健康运作4、城乡在发展中有何关系()。
A 向心与离心、聚合和扩散 B 向心与离心、集聚与辐射 C 向心与离心、吸引与离背 D 吸引与离背、聚合和扩散5、下列不属于我国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A 深入开展城市规划的研究工作B 加强立法工作,完善城市规划法规体系C 严格依法行政,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D 合理、有序的配置城市空间资源6、可以作为城市主要水源的是()类用水 A 上层滞水和承压水 B 潜水和承压水 C 潜水和地表水D 上层滞水和地表水7、(),是城市土地最基本的自然属性。
A 承载性B 区位的极端重要性C 地租D 地价8、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应确定()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的标高。
A 城市主干道B 城市次干道C 各级道路D 各级支路9、城市规划行政行为与其他公共行政行为的关系中,地方人民政府的行政权限和责任要()部门行政的主体。
(完整word版)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1.城市化: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包括:①人口职业的转变②产业结构的转变③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
2.逆城市化:即由于人口在城市大量聚集,环境品质变差,城市问题突出,中高层收入的人群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的现象。
3.过渡城市化:又称超前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
4.诺萨姆曲线: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70%或以上(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5.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城镇化的总体历程-四个阶段●城镇化启动阶段(1949-1957):这一阶段是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顺利实施的时期,重点是建设工业城市,形成了以工业化为基本内容和动力的城镇化。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剧增,工人新村迅速崛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生了许多新型工矿城市。
●城镇化的波动发展阶段(1958-1965):该阶段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城镇化大起大落时期。
1958年在大跃进的号召下,为了追求高速度,各地盲目扩大基本建设摊子,导致农村人口大规模涌入城市。
但由于宏观政策的失误,加上天灾人祸造成国民经济萎缩,此时国家又采取了调整政策,通过行政手段精简职工,动员城镇人口回乡,并同时调整了市镇设置。
●城镇化的停滞阶段(1966-1978):由于十年动乱,国民经济面临崩溃,粮食生产停滞不前,当时的城市甚至无法容纳因自然增长而形成的城市人口,再加上大批知青和干部下方到农村,城市人口下降,大量工业配置到“三线”,分散的工业布局难以形成聚集优势来发展城镇。
城市规划考试复习完整版
经济开展对城市影响?经济制度影响城市的开展形态:封建社会-经济根底:小农经济。
中国:城市是政治、经济生活中心;欧洲:政治中心——城堡;经济中心-城市商品经济的开展是促进城市开展的主要因素:城市最初由剩余商品交换的商市而产生的。
城市化的含义:一般简单释义:农业人口及土地想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转变;城市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的水平也从一个方面表现社会开展的水品,表示工业化程度。
中国城市化道路:开展进程比西方慢,19世纪后半期开始,速度慢,开展部平衡,东南部沿海较快,内地打局部地区仍处于农业社会;解放后城市化速度加快,由于经济开展及政策上的波动,几起几伏,比同期国家开展慢,20世纪70年代末达14%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速度加快,至1986年26%实际高于此数字,1999年29.5%,2000年36%。
两点共识:1、不能走一些国家曾经出现的一些状况:大量〔或是去土地,或弃农进城〕的农村人口,盲目流进大城市,在大城市外围形成圈层式的大量地环境恶劣的贫民区,如墨西哥城、印度的加尔各大等城市。
2、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城镇道路:可比作要在河流的支流修建小水库,拦洪蓄水,以免直接冲向大江河,形成灾害。
苏南模式: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南一些地区的农村终于打破种种阻力,创办了乡镇工业,改革开放后,乡镇工业受到支持和鼓励,政策优惠,乡镇工业在苏南地区迅速开展,大量农民“进厂不进城,离突不离乡〞,小城镇得到迅速开展。
温州模式:温州地区地少人多,历史上就有经商打工的传统,以开展家庭工业民间市场为主要模式,以私营家庭工业为主的小城镇,也成市场推动型。
外资促进型:珠江三角洲地区临近港澳,以外资的“三来一补〞劳动密集型为主,乡镇工业也有很大开展,不仅是本地区农村人口大量转移,而且吸收大量外地打工人口。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相关著作散见于【周礼】【商君书】【管子】【墨子】【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城市规规划概论期末复习整理
城市规规划概论期末复习整理考试题型选择题15×2’=30’填空题10×2’=20’名词解释4×4’=16’简答题4×6’=24’分析题1×10’=10’附加题内容复习(第⼀章)1古今中外关于城市的定义和说明古:城:是⼀种防御性构筑物,最早是⼀种⼤规模、永久性的防御设施,主要⽤于防治野兽侵袭,后来逐渐演变成为防御敌⽅侵略市——交易场所,⼈⼝集聚之地。
西⽅:⼩村---- 村庄--- 镇----城市---⼤城市,⼤都市现代城市:城市发展到了现在,早已不是简单的城、市结合,它的职能和组成部分都发⽣了巨⼤的变化,城市的概念也因⽽变得复杂,这就是城市定义的多样性和城市标准的多样性产⽣的原因。
现代城市的理解是基于以下三个前提:1、城市是相对农村⽽⾔的;2、城市的定义是⼀个综合的概念, 从任何⼀个⽚⾯的⾓度或特征出发对城市下定义都是不完整的;(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3、城市的概念是随着时间发展的。
(古代城市、现代城市)共同点:(各有侧重,亦有共同点)1、城市集聚了⼀定的数量的⼈⼝2、城市产业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式有别于农村3、城市是⼀定地域范围内的中⼼4、城市必须提供充分的物质设施并保持良好的⽣态环境5、城市内部各组成部分紧密联系,是⼀个完整的系统城市定义:依据⼀定的⽣活⽅式和⽣产⽅式,把⼀定地域组织起来的居民点,是该地域或更⼤腹地上的政治、经济、⽂化的中⼼。
近代城市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绝对集中发展、相对分散发展、区域协同发展城市发展的⼀般规律:城乡不分、城乡对⽴、城乡融合;城市随产业⾼层次化呈螺旋式上升发展及两者互动;农业⽂明、⼯业⽂明、⽣态⽂明城市产⽣的前提条件:农业⽣产⼒的发展、剩余粮⾷的出现;城市产⽣的基础条件:剩余劳动⼒的出现,导致了社会分⼯城市的发展,⽬前⼤致上可以分为三个⼤的社会发展阶段:早期城市:农业⾰命,出现剩余产品。
现代城市:⼯业⾰命,⼤规模的⼯⼚化⽣产;⼯⼚规模不断扩⼤(规模经济效应);农业⽣产率的提⾼;资本主义制度的建⽴。
城规划概论课复习资料整理
城市规划概论课复习题整理——男寝1018版第一次课:(赵万民院长课)1.城市的物质空间构成包含什么?土地周边环境(山体河流) 建筑绿地环境2.“三位一体”是什么?建筑—园林—城市三者的再统一,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
”这既是对建筑本原的回归,又将现代建筑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举例说明中外城市建设的特点。
(摘自刘廷婷版)这个自己论述吧~主要写一下我自己那天记的,中国城市讲究人建筑的和谐,注重环境.中国的城市是方城,讲究严格的对称,轴线尽端讲究对景(就是风水),层层递进,建筑与园林的和谐(人工与自然的平衡),有完整的水系 (举北京的例子最贴切).国外的,那天上课讲例子的是希腊雅典卫城还有法国巴黎,反正自己找个代表城市呗西方城市巴黎(梁艳供稿)(1)开敞丰富的城市轴线。
主轴线是东西走向,平行于塞纳河。
以其开敞和丰富多彩的面貌显示了法兰西王朝的财富和文化,这和北京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尊严和封闭性完全不同。
它的特点是:①城市主轴线与塞纳河平行,充分利用宽阔的水面和绿地,使城市空间开朗明快。
而北京城的皇家园林、水面在封建时代对公众是封闭的。
②除主轴线外,还有许多副轴线,这些副轴线通向市内许多广场和建筑群,形成了许多对景和借景。
③轴线上串连着很多名胜古迹、花园、广场、林荫道,它们各具特色,丰富多彩。
(2)星罗棋布的城市绿地。
巴黎旧城区除东西两端各有一个大面积的森林公园外,还有不少有名的公园和花园。
在许多古建筑前、广场上又有不少绿地相陪衬。
这些绿地面积不大,但却都经过精心布置。
从一张巴黎绿化分布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巴黎旧区绿地星罗棋布,真不愧为著名的花都。
至今巴黎每人平均绿地面积已达24平方米,比北京大 4~5倍。
(3)精心规划和建造的广场建筑群。
巴黎旧城在几百年的建设过程中,留下了大量宫殿、府邸、寺庙、教堂和其它公共建筑,并由这些建筑形成了广场建筑群。
这些公共建筑和古迹质量都很好,并且在城市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城市规划概论要考的-完善
城市规划概论复习题一、填空题:1.(原始聚落)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2.(人类社会劳动大分工)是城市产生的根本动因。
3.从汉字字义看城是( 城墙 )市是( 市场 )。
4.目前历史上所知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公元前4000左右)的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地区)5.(湖南澧县城头山城址)为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史前城址。
(带状布局城市)、(星座状布局城市)、6.城市按布局形式分为(块状布局城市)、(组团状布局城市)、(大城市绵延区)。
7.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布伦特兰夫人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 )。
8.城市化过程分为(初期阶段)、(中(加)期阶段)、(后期阶段)三个阶段。
9.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由(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农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组成。
10.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11.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龙头),是引导和管理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据。
12.城市(乡)规划法规体系的核心,因此又被称作(主干法)。
其主要内容是(有关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和开发控制的法律条款)。
13.中国的城市规划行政体系体现了(中央集权)、(地方自治)的结合。
根据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的编制的审批实行(分级体制)。
14.中国空间规划的层次一次是(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
15.城市规划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长期发展计划的落实做(空间)上的部署。
16.(城市化)可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17.城市发展战略是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
18.城市总体规划的实质就是(城市建设发展战略在地域和空间的落实)。
19.城市性质是指(在一定的地区国家以及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担负的主要职能)。
城市规划概论复习总结
城市规划概论第一章.城市产生于城市发展。
1、(1)城市地理学:强调城市的空间特征,认为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聚集地,是相对于农村而言的一种相对永久性的大型聚落,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2)城市经济学:强调城市经济活动的特征,认为城市是各种经济活动因素在地理上大规模集中的结果,即城市是坐落在有限地域空间内的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相互交织在一起并与城外相互联系的网络系统。
(3)城市社会学:城市是特定区域内从事各种非农业劳动的密集型人口所组成的具有共同文化维系力的社会,是人类生存的特殊社区。
(4)社会政治学:城市不仅是市场中心的所在地和有法律规范的地域,更是不同团体间确定政治关系的制度化共同体。
以上表述岁角度不同但有三个共同前提:①城市是相对于农村而言的②城市的定义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从任何一个片面的角度或特征出发对城市下定义都是不完整的③城市的概念是随着时间发展变化的2、城市的定义(我国《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3、城市的界定:人口密度、人口规模、行政区划、职业构成4、我国的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我国一般按行政建制设立中央直辖(省级)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县级市。
5、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城市与所在的区域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区域产生城市,城市反作用于区域。
城市是一定区域范围的核心,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根据其职能、作用辐射影响范围大小,中心城市有不同的等级;区域是城市发展的腹地和基础,区域的资源条件、经济条件和交通条件等制约着城市的发展方向和规模。
城市与区域关系密切,是点与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6、世界第一批城市大约出现在5000年前,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两河流域,以后在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中美洲等地先后也诞生了城市。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大题.docx
1 •结合实例论述你认为影响城市发展的一种规划理论(卫星城、田园城市)卫星城理论20世纪初,如何控制及疏散大城市人口成突出问题。
恩维在田园城市理论基础上提岀最人城市周F同建立卫星城市,以疏散人城市人口,控制其规模,在1922年提出一种理论方案。
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乂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帀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因具围绕屮心城市想卫星-•样,故名之。
卫星城市的建设是防止人城市摊人饼状无序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引导城市形成虚实相当的有机集中空间的有效途径。
案例:西安在西安周边分布有四条国道,同时还有七条省道以西安为屮心向外辐射,构成了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型高等级公路网。
这样在西安周边就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以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以关中公路环线为次骨架的“一环加八放射”的干线公路交通网。
便捷的交通系统进一步增强了西安作为中心城市的聚集、辐射和带动作用,也方便了西安与周边城市Z间的联系。
3 •选取熟悉或感兴趣的城市讨论它的形态和特色人连是由若干列强割据的租界发展而成。
城市形态存在俄口时期两种不同风格、特色鲜明的城市格局并存的特征。
沙俄时代的大连市总体规划:是典型的巴洛克形式。
在交通枢纽和中心形成圆形或半圆形广场;广场向四周放射出多条干道,连结各个屮心,形成主要的交通视廊;各屮心向外分别冇多圈环路与放射路相连,形成蛛网式道路骨架,在城市形态上属巴洛克轴线系统。
日踞时期大连城市发展规划:向西发展开辟新区,新区规划在道路骨架、街丿郭划分、街道尺度上受欧美近代规划的影响,在城市形态上呈棋盘式系统。
棋盘式城市形态充分适应机动车交通方式的发展,弱化土地区位的差异性,便于细分地块的出售与转让。
道路结构特征——半网络形:无论是巴洛克、还是棋盘风格,人连的街廓尺度在长向上大都不超过120m,由于每块用地与周边街道都有良好的直接联系。
除了在街廓的1/2或1/3处统一规划服务性道路外,内部无须添加支路,形成清晰的半网络结构。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一、城市的形成第一次劳动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农业从畜牧业分出第二次劳动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二、城镇化1、城镇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也人口和城市农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2、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或以上(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一、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二、各朝都城1、秦:相天法地,强调方位,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布局灵活具体。
规模宏大。
2、汉长安:宫殿与市民居住生活区在空间上分隔,强调皇权,周礼制的规划思想理念得到全面的体现。
3、三国(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继承战国时期以宫城为中心的规划思想4、唐(长安):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
里坊制在唐长安进一步发展,布局符合周礼考工记。
(唐长安由宇文恺负责制定规划)5、宋:里坊制逐渐被废除,出现开放的街巷制度。
三、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1、希波丹姆模式:古希腊城邦时期出现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2、城市以广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
《城市规划》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城市规划》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第1章城市的起源与发展1. 人类聚居的主要原因?答:人类聚居的主要原因是满足“生活需要”与“生产需求”。
2. 人类聚居的主要形式有哪些?答:人类聚居的主要形式为“城市”与“乡村”。
3. 人类社会的第一、二次劳动大分工?答:“采集”和“狩猎”向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的演进,称作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
“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分离出来,称作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4. 原始聚落一般的选址要求?答:原始聚落一般选址在近水的阶地或向阳坡地上,便于取水,利于卫生。
5. 农村与城市的主要区别?以及二者相互关系?答:农村与城市具有产业、人口聚集、行政管理三方面的主要区别。
二者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农业文明的发达与发展是城市出现的经济基础。
6. 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布局的特点?P28答:我国古代的城市建设自始至终都体现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布局,城市规划与建设始终围绕宫殿、官府衙署等单一中心展开,普通市民及其生活被置于从属的地位,有时甚至被作为防范的对象。
因此,城市中基本上不存在广场、公共绿地等可作为公共活动的场所,而高墙、重地、禁区却处处设置。
7. 古希腊的城市规划布局的特点?P10答:古希腊的城市多数是濒临地中海的山地地理条件,牧业、手工业以及伴随掠夺行为的海上贸易占据其经济的主导地位,大量由自然地形环抱的地区各自形成了以防御、宗教活动为核心的城邦国家。
每个城市控制着一片或大或小的地区和一个港口,形成一个完整的城邦国家。
形成具有防御功能并建有神庙的“上城”(卫城)和商业、行政机构所在的“下城”;在城市形态上,整个城市围绕市政厅、贵族议会或居民代表大会等公共建筑或公共活动空间与宗教建筑等展开,城市大致由公共活动区、宗教区以及居民区组成。
城市中的建筑物布局和造型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形成各自城市的特点;大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应对人口进一步增加的办法不是继续扩大现有城市的规模,而是另行建造一个新的城市。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一章考试复习题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知识点复习题第一章名词解释城市(定义和形成):全球化理论(定义):增长极理论:城镇化(定义、表现特征);逆城市化:再城市化:过城市化:选择填空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和分离。
根据经济基础理论,城市产业可分为和。
进化理论认为城市发展包括、、、四个时期。
工业化初期发展典型形态是。
中世纪欧洲往往政治中心在,经济中心在。
城市化的根本动力是。
城市化的后续动力是。
第一个城市化水平超过50%以上的国家是。
中国城市化初级阶段是从年到年。
简答题/论述题一、城镇与乡村的区别;二、城市发展规律相关的理论;三、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布局变化;四、农业发展作为城市化的初始动力,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五、结合图例介绍诺瑟姆曲线所反映的城市化发展各阶段特点。
六、简述世界城镇化历史过程并总结其特点。
七、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延伸题对中国未来/新时代中城市发展的特点/趋势进行预测。
(只答粗体字即可,答出5到6点即可。
)【延伸题答案】1、外延增长:城市发展继续加速。
中国的内需比重扩大,服务业比重增加。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中国已经实现全面小康。
中国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和城市化的加速期,以消费为主体的内需增长持续释放,国内巨大的需求为全国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2、内涵发展:未来城市发展趋向高级化。
中国城市化质量目前并不高,因为常住人口的城市化居民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市民,未来,伴随着城市化领域的制度创新步伐的加快,这些居民逐步成为城市居民,并通过教育、就业、营商等方式增强自身在城市的生产生活能力和发展素质,从而不断推动城市的高级化发展。
3、地域结构:未来中国的城市发展趋向集约化,土地利用更加节约,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升。
中国未来不可能再进行粗放式的发展。
从1978年大2008年中国的人口翻了一番,但是城区的面积增加了7倍,那么在未来的20多年里,或者说25年里,中国的人口还要增加将近翻一番,他么建城区的面积不可能再翻一番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概论课复习题整理——男寝1018版第一次课:(赵万民院长课)1.城市的物质空间构成包含什么?土地周边环境(山体河流) 建筑绿地环境2.“三位一体”是什么?建筑—园林—城市三者的再统一,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
”这既是对建筑本原的回归,又将现代建筑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举例说明中外城市建设的特点。
(摘自刘廷婷版)这个自己论述吧~主要写一下我自己那天记的,中国城市讲究人建筑的和谐,注重环境.中国的城市是方城,讲究严格的对称,轴线尽端讲究对景(就是风水),层层递进,建筑与园林的和谐(人工与自然的平衡),有完整的水系 (举北京的例子最贴切).国外的,那天上课讲例子的是希腊雅典卫城还有法国巴黎,反正自己找个代表城市呗西方城市巴黎(梁艳供稿)(1)开敞丰富的城市轴线。
主轴线是东西走向,平行于塞纳河。
以其开敞和丰富多彩的面貌显示了法兰西王朝的财富和文化,这和北京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尊严和封闭性完全不同。
它的特点是:①城市主轴线与塞纳河平行,充分利用宽阔的水面和绿地,使城市空间开朗明快。
而北京城的皇家园林、水面在封建时代对公众是封闭的。
②除主轴线外,还有许多副轴线,这些副轴线通向市内许多广场和建筑群,形成了许多对景和借景。
③轴线上串连着很多名胜古迹、花园、广场、林荫道,它们各具特色,丰富多彩。
(2)星罗棋布的城市绿地。
巴黎旧城区除东西两端各有一个大面积的森林公园外,还有不少有名的公园和花园。
在许多古建筑前、广场上又有不少绿地相陪衬。
这些绿地面积不大,但却都经过精心布置。
从一张巴黎绿化分布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巴黎旧区绿地星罗棋布,真不愧为著名的花都。
至今巴黎每人平均绿地面积已达24平方米,比北京大 4~5倍。
(3)精心规划和建造的广场建筑群。
巴黎旧城在几百年的建设过程中,留下了大量宫殿、府邸、寺庙、教堂和其它公共建筑,并由这些建筑形成了广场建筑群。
这些公共建筑和古迹质量都很好,并且在城市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特别是1977年3月通过的“巴黎市区整顿和建设方针”,确定要保护好18~19世纪形成的旧城的传统风貌,并要求维持其传统的职能活动。
和北京建筑限高一样,巴黎规定市内新建楼房限高37米,历史性建筑附近的新建筑则限高25米。
新的副中心如德方斯,远离旧区,但对高层建筑也加以限制,这在城市保护上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次课:城市化与区域发展1.概论:城市化、城镇体系、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和框架城市化:城市化是一个经济、社会、生态、文化诸方面全面转型的动态过程,是人类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居住方式全面转变的过程,它包括了社会的、经济的、人口的和空间等诸多方面的含义。
城镇体系规划框架:(手写)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框架:1.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和开发建设条件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3.确定本区域的城镇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4.提出城镇体系的功能结构和城镇分工5.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6.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结构7.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社会设施8.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措施9.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10.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空间上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群组成的有机整体。
2.了解:区域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互为支撑的;区域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是区域分析,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核心是明确区域城镇群在规划期内分工、协作的结构关系(空间结构又是三大结构的重中之重,是指导区域经济要素布局和人口迁移的重要指南)。
第三次课:城市空间规划1.我国主要都市圈都有哪些?长三角都市圈(上海南京苏州杭州无锡常州宁波等)珠三角都市圈(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环渤海都市圈(北京天津唐山大连青岛等)成渝都市圈(成都重庆绵阳遂宁等)东北都市圈(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关中都市圈(西安咸阳宝鸡等)武汉都市圈(武汉孝感黄冈等)长株潭都市圈(长沙株洲湘潭等)海西都市圈(厦门漳州泉州等)2.我国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块状(合肥西安)带状(深圳宜昌)环状串联状(苏锡常都)组团状(重庆武汉)星座状(北京成都)3.城市设计的空间层次包括哪些?其主要设计内容有何区别?宏观层次的城市设计着眼于整体城市空间形态结构设计。
中观层次的城市设计关注城市局部地区的空间结构,对空间构成要素的描述更加具体,但较微观层次又相对抽象,属于城市设计中的一个过渡层次,中观层次的城市设计除关注建筑群体及其空间外,还需考虑和处理建筑群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空间群体中各个空间之间的联系和过度。
微观层次的城市设计的对象范围更为狭小和具体,可能是一至数个街区,也可能是一个广场或一个建筑组群。
微观城市设计着眼于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建筑与外部空间的关系以及外部空间的具体设计。
4.描述我国住宅——居住区——城市的空间关系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中提出了城市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的用地配置参考数据,表明了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内各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
右图反映了住宅—居住小区—居住区—城市的空间关系。
第四次课:城市生态和环境规划1.城市化的生态环境效应有哪些?1.城市区域的建设活动中,缺少与自然地貌相适应的规划设计理念与方法建设中大填大挖,破坏了自然地貌的平衡与稳定,加速地面侵蚀,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貌灾害在某些地区频繁发生。
2.城市建设改变了地表水循环过程,加剧了对地表物质的冲刷、剥蚀、迁移,加速河湖淤积,同时由于地表水稳过程的改变,形成洪流时间缩短,加大了洪涝灾害的危险性。
3.城市建设改变了气候形成的地表因子,以及影响气候与人类健康的有害气体的大量排放,城市产生了热岛、干岛、湿岛、雨岛、浑浊岛等效应,形成热导环流,影响区域气候和气候变化,使各种洪涝、干旱、暴雨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
4.城市改变了自然生境条件,原来的自然生态网络系统被分割,破碎化,绿色空间被挤压,缩小,生物发展受到限制,生物物种发生变异,动物的迁徙廊道受阻,物种减小,生物多样性消失,使自然环境的缓冲能力减弱,造成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城市本身由于与人类活动强度过大,非持续的生产模式过度强化,土地资源被大量占用,使人——地矛盾进一步突出,资源承载力负荷过重,人工生态环境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大大减弱,(。
)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面临极大的困难。
6.高速发展的城市与地区,由于人口和工业的高度集中,出现重复建设、无序竞争,资源、能源消耗巨大,浪费严重,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致使城市生态系统失衡,产生诸如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和电磁辐射污染等,促使了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频繁发生。
2.城市可以通过哪些规划途径实现生态文明?(1)规划什么:1、提出符合生态原则的发展模式2、规划生态要素(2)如何规划:1、分析生态要素2、认识生态要素3、确定城市空间发展4、规划绿地、水系、山体等要素。
第五次课:历史传统街区1.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1)历史遗产的历史价值A 人类的发展需要历史的见证 B历史遗产的情感和价值认同作用(2)历史遗产的艺术价值与科学价值A 人类的艺术作品B 科学发展的基础和研究对象(3)历史遗产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A 作为旅游发展的对象B 继续作为物质环境使用2.城市历史遗产保护的对象(1)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建筑遗址或遗迹(2)历史地段或历史街区——历史传统街区、文物古迹地段(3)城市的风貌特色——空间格局、建筑风格(4)历史传统文化——文学艺术、地方风俗及传统活动3历史街区保护的主要内容和方法(1)历史街区建筑环境的保护(2)历史街区人文环境的保护(3) 历史街区生活改善与发展第六次课:规划概论--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1.规划管理的工作内容:(1)城市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管理(决策系统)。
对规划设计单位进行资质管理。
(2)城市规划的实施管理。
包括选址、建设用地、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执行系统)。
建设工程又分为建筑工程、市政管线工程和市政交通工程。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是一项相对独立的管理工作,它包含了对遗产的保护和对空间环境的控制。
(3)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管理。
包括建设工程批后管理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工作(反馈系统)。
规划管理运行的保障条件,诸如组织、人员、体制、机制、法制、法律法规的制定为(保障系统)。
2.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法定依据(1)城市规划依据。
包括:按照法定程序批准的各种城市规划图纸、文本。
(2)法律规范依据。
依法行政,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其配套法规规范;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规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依法制定的城市规划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其他规范性管理文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制定的行政制度和工作程序。
(3)技术规范、标准依据。
包括:国家制定的城市规划技术规范、标准;城市规划行业制定技术规范、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其他城市根据国家技术规范编制的地方性技术规范、标准。
政策依据。
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需要依法制定的各项政策,也是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依据。
第七次课:居住区规划1.城市住宅、城市居住区、社区概念的理解。
城市住区——是城市住宅和住宅区建设的总称,是人类聚居在城市化地区的居住地,是城市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基地。
城市居住区——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社区——是指一定区域内人们相互间的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即人际关系)。
2.用居住区规划和社区理念,图文结合评析你所生活过或熟悉的一个住区。
(略)第八次课:城市工程系统规划1.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总体任务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总体任务是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结合本城市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规划期内各项工程系统的设施规模、容量,科学布局各项设施,制定相应的建设策略和措施。
各项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在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总目标的前提下,根据本系统的实况和特性,明确各自的规划任务。
2.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作用(1)通过各项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所做的调查研究对各项城市基础设施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有深刻的剖析,抓住主要矛盾和问题症结,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和策略。
(2)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明确工程系统的发展目标与规模,统筹本系统建设,制定分期建设计划,有利于建设项目的落实与筹建。
(3)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合理布局各项工程设施和管网,提供各项设施实施的指导依据,便于有计划地改造,完善现有的工程设施,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设施,及早预留控制发展项目的建设用地和空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