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初探摘要:成本的分析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建立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成本分析和管理方法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拓展领域。传统成本的分析是基于成本性态分析,有其不可弥补的缺陷,本文拟从企业信息化的条件下,对成本的可控性进行分析,进而提高成本管理的力度。

关键词:信息化;成本管理;分析

20世纪40年代电子计算机的出现,给整个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短短的几十年间,信息化浪潮席卷了全球。不少企业在感叹信息化为企业带来的革命性变化的同时,也看到企业中对信息化管理中产生的大量的数据信息缺乏有效的分析手段的问题。这就对现代的企业管理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信息化管理所提供的大量的数据信息,来实现其更精确的预测和更合理的决策。

一、如何理解建筑业成本管理

1.过程性

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的对象是每一个直接耗费及其关联过程。其控制内容包含成本计划,成本计划的执行、成本监督、成本核算和成本考核。由于成本管理每项活动都要纳入目标管理,遵循pdca 循环,这决定了成本管理的过程性。

2.实时性

没有反馈就没有管理。在实际工程中会有许多修改和变化,造成企业成本控制模型发生变化,所以要求成本管理要能够实时地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具体问题作出反馈。而反馈必须基于成本信息的实时收集,同时必须实时对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调整后作出响应,因此实时性是成本管理的最重要的特性。

二、成本管理是前提,信息化系统是辅助手段

大多数企业的成本管理观念还不够清晰,认为企业应该通过产量的不断扩大而增收,忽视成本和费用的消耗;还有部分企业虽然重视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但忽略了生产、质量、经营、技术全过程价值链的成本管理;对消费个性的重视不够,使企业未能获得全面的发展竞争战略,削弱了企业的竞争能力,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成本管理信息化方面,能够实现成本核算电子化的企业也屈指可数,主要是因为各个企业的核算模式有很大的差异,一般标准化软件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还需要二次开发才能完成,因其需要花费不菲的投资,往往被束之高阁。根据调查,大多数企业,成本的计算是由会计人员通过强大的excel表格加班加点完成的,并没有实现数据库管理。从企业的成本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来看,有效实施成本管理信息化,需要将构建成本管理体系和成本管理信息化系统同时考虑,先有管理后有信息化系统,信息化系统促进管理有效,两者相辅相成。

三、企业实施信息化后成本管控方法

在企业全面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后,以前由于受到条件限制的各种先进管理办法的应用成为可能,下面介绍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后成本管理的策略。

1.建立成本管理的标准流程

在实施信息化系统之前,企业要梳理清楚现有的成本管理流程,对成本管理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并制定出规范的成本管理流程;实施信息化系统后,企业监控涉及成本的各个环节,出现异常要及时予以调整和优化。一般情况下,信息化系统上线一年后,应重新梳理和优化系统中的各个业务内容和业务流程,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

2.建立产品的标准成本

在信息化条件下,企业应使用标准成本方法来核算产品的成本,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相比一个最大好处在于标准成本可以分析成

本差异变动的原因,如材料价格变动、材料用量变动、人工费用变动、资源费率变动等,通过差异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以促进企业成本控制。

3.材料消耗定额。可以依据产品物料清单(即bom)来制定产品的消耗定额,但要注意理论用量与实际用量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否需要调整物料清单,要由技术、生产、质检等部门共同分析判断;同时材料消耗定额中还应考虑产品废品率等因素。

4.人工消耗定额

指由企业平均熟练工人加工某个产品所花费的工时费用,包括工资、社保、保险等支出。在制定消耗定额时,可以将产品按工艺流程(工序)分解,也可以按班组分解,然后测算出每个工序或班组的人工消耗定额。在此应特别注意,如果产品质量检验、停工等是产品生产必不可少的程序,则应将质量检验、停工损失等作为工序予以考虑。所有工序或班组人工消耗定额的叠加,即为产品的人工消耗定额。

5.资源费用分配

在传统上资源费用经常被理解成制造费用,但在信息化条件下,资源费用与传统意义上的制造费用存在明显的区别,传统意义上制造费用是按某一标准将制造费用分配到所有产品的成本中;而信息化条件下,可以利用分析工具将资源费用进行层层分解,按类别甚至规格型号、按每道工序或班组分配计入产品的制造成本,通过分配,标准成本将更趋近于实际成本,避免了由于标准制定和分摊不合理而造成的成本差异。

6.标准成本的更新维护。

由于生产技术、工艺、价格等变化,构成产品的各种要素需随之调整,在信息化条件下,可以进行批量维护更新,标准成本的维护快捷方便。因此,在信息化条件下,通过分解分配各个成本要素,标准成本更趋近于实际成本,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生产营销活动提供决策准确的支持。

四、结论

在信息化管理条件下,成本管理应摆脱传统上意义上的成本管理理念和方法的约束,在成本管理过程中结合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和效率的优势,将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内容从事后分析补救,转到成本的过程分析和控制,通过建立各种成本数据分析模型来提供各种决策报告,为企业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效率,提升企业价值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希勇:加强信息管理降低生产成本[j].科学与管理,2006,05.

[2]曾平华:朱启明浅谈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改进[j].科技信息,2006,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