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统计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一、概念题1、什么是社会统计学?请简要描述其定义和应用领域。

2、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在社会统计学中的角色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何区别?3、什么是总体和样本?它们在社会统计学中的重要性是什么?4、解释下列名词:变量、数据、数据类型、定类变量、定距变量、定比变量。

5、描述下列统计方法的用途和优缺点:描述性统计、推论性统计、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二、论述题1、请阐述在社会统计学中,如何进行数据收集?并举例说明几种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

2、请描述在社会统计学中,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各自的特点及分析方法。

3、试述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并举例说明其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

4、描述方差分析(ANOVA)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5、请阐述协方差分析的概念和用途,并说明它与相关分析的区别。

6、什么是结构方程模型(SEM)?它如何应用于社会研究?请举例说明其应用过程。

7、试述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社会预测中的应用。

8、请说明如何运用社会统计学中的统计方法解决实际社会问题,举例说明并评价其优劣。

9、在社会统计学中,如何处理缺失数据和异常值?请分别说明其处理方法和原因。

10、试述在社会统计学中,如何进行模型的拟合度和显著性检验?它们在模型构建中的重要性是什么?1、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统计学的研究范畴?A.研究对象的数量特征B.研究对象的分类特征C.研究对象的分布特征D.研究对象的因果关系2、下列哪个统计量是用来衡量数据集中趋势的?A.平均数B.标准差C.方差D.众数3、如果一组数据的分布呈现出“钟形曲线”,那么这组数据是?A.离散型随机变量B.连续型随机变量C.自变量D.因变量二、填空题1、统计学是研究____的科学。

2、数据的基本收集方法有____和____。

3、参数估计分为____和____。

4、方差分析是一种____方法,用于检验两个或多个样本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5、回归分析是研究____之间的关系。

社会统计学 复习资料

社会统计学 复习资料

1、参数:是一个变量。

我们在研究当前问题的时候,关心某几个变量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用自变量和因变量来表示。

如果我们引入一个或一些另外的变量来描述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变化,引入的变量本来并不是当前问题必须研究的变量,我们把这样的变量叫做参变量或参数。

?2、列联表:又称交互列表,是一种专门用来测量两个变量关系的方法,将研究所得的数据按两个变量进行交叉分类的频次分配表。

?3、备择假设:又称研究假设,是我们在社会学研究中事先安排的假设。

通过抽样调查有充分根据否定原假设,是与原假设相反的假设,用H1表示,是当原假设被推翻时需要接受的假设。

备择假设有三种形式,以H0为=Z0为例,当H0被否定,可能被采用的H1为>Z0,?<Z0或≠Z04、非参数检验:也称自由检定法,指对分布类型已知总体进行参数检验之外,所有检验方法的总称,这类方法的使用不需要对总体分布作任何事先的假定,例如:正态分布等,同时从检验内容来说,也不是检验总体分布的某些参数,例如均值等,而是检验总体某些有关的性质。

5、非参数检验与参数检验的区别?①非参数检验的限制比参数检验少,无需任何假定,无需限制变量类型,且计算量小,简单易行?②但非参数检验与参数检验相比,效率较差,不精确,检验相同的问题,需要比参数检验更大的样本量?③非参数检验显着,参数检验不一定显着,但参数检验显着,非参数检验必定显着?6、选择相关系数的标准1看两个变量的变量层次2看两个变量是否对称?7、假设检验与区间估计的逻辑有哪些不同不同?①假设检验从总体到样本,即事先对总体参数值或分布形式作出某种假设,然后利用样本来判断这个原假设是否成立?②区间估计从样本到总体,即根据样本计算出一个范围来对未知参数进行估计?相同: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的统计处理时相通的,实际上假设检验的接受域也正是区间估计的置信区间?8、相关关系的特点:①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着数量上的依存关系。

就是说,一个现象发生数量上的变化,另一个现象也会相应地发生数量上的变化。

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提纲

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提纲

《社会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提纲·考试题型:一、填空题(10×1分=10分)二、判断题(10×1分=10分)三、单项选择题(20×1分=20分)四、简答题(2×6分=12分)五、计算题(4题共48分)·各章复习要点第一章总论P.2 统计的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其中: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活动过程和成果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统计”一词包含三种涵义,并且具有密切的联系。

其中: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之间是工作与成果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之间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y )P.11—P.13 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结合课件相关内容)量化尺度特征功能举例1、定类尺度确定类别分类民族的测量2、定序尺度确定类别排列顺序分类排序考试成绩等级的测量3、定距尺度确定类别排列顺序测数量差别和间隔距离无绝对零点分类排序加减智商的测量4、定比尺度确定类别有序排序测数量差别和间隔距离有绝对零点分类排序加减乘除体重的测量何谓定类尺度和定序尺度?两者有何区别?1定类尺度是确定事物类别的计量尺度---高一个层次2定类只能区分不同性质的现象并予以归类---可将所区分的类别按高低,大小,好坏,强弱,优劣等顺序做有序排列。

3定类不能进行数的比较和数学运算--能进行大小比较。

何谓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两者区别定距尺度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某些数值相差的距离的尺度---最高的数据计量尺度缺乏绝对零点---有,0 2. 0只表示一个值,即0值---0是绝对零点,表示没有3.只能加减,不能乘除---加减乘除,高层次的各种统计分析。

P.13—P.14 总体和总体单位一、总体和总体单位(一)总体1、概念总体(也称为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同质个体的集团)。

2、特点·客观性·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1、总体单位除了必须具备同质性外,还必须具备1、差异性(或变异性)性,否则就没有必要对总体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即该性质是对总体进行统计研究的前提条件。

自考 社会工作00278社会统计学 复习资料

自考 社会工作00278社会统计学 复习资料

00278社会统计学复习资料狭义的社会统计学的四环结构:社会统计、经济统计、科技统计和环境统计。

狭义的社会统计学的三环结构是指社会统计、经济统计和科技统计。

犯罪统计学属于社会秩序与公共安全统计领域的学科劳动力统计的主要更新的是非正规就业;社会时间构成统计领域的主要更新是时间利用调查。

社会生活统计的主要更新体现在贫困统计。

人口流量在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来看分别属于时期指标、状态转移;人口存量在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来看分别属于时点指标、当前状态年平均人口=[(年初人口)/2+第一季度末人口+第二季度末人口+第三季度末人口+(年末人口)/2]/4复合家庭的形式、直系家庭的形式;家庭划分的标准一夫一妻制家庭属于按家庭传袭规则来划分聘用新劳动力属于劳动力机械增减;劳动力生老病死属于劳动力自然增减极大值与极小值的比率分析是相对差异分析法;绝对差额分析法是指极大值与极小值的差额分析变量分为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

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数医疗社会保险统计指标、公安机关统计指标、检察院统计指标、衡量工作与生活平衡指标(如雇员工时过长比例)、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社会指标体系衡量消除贫困的指标、衡量健康状况指标、社会发展水平指标(如人口总负担系数属于逆指标)弹性就业是不限时间、不限收入、不限场所的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新生儿死亡率计算中的新生儿是指某地区一年内出生未满28天失业社会保险基金属于社会失业保险统计指标各级法院数、法院工作人员数、审判人员数属于法院统计指标根据贫困的程度,贫困可以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新生儿死亡率属于衡量医疗卫生保健程度的指标因自然规律获某些不确定因素使劳动力总量发生增减变化的是自然增减学生巩固率是某一学年内自始至终读完一个学年的学生数与学年初开始时在校学生数的比率社会统计学新领域诞生的主要标志是非市场服务统计时间的划分:个人生活必须时间、自由支配时间等、家务劳动时间等。

社会统计学重点归纳

社会统计学重点归纳

社会统计学重点归纳
社会统计学是研究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统计数据的科学。

以下是社会统计学的重点归纳:
1. 人口统计学:主要研究人口的数量、分布、组成和变动等方面的统计数据,包括人口普查、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指标。

2. 经济统计学:主要研究经济活动的统计数据,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劳动力参与率、失业率、消费指数、投资指数等指标。

3. 社会统计学:主要研究社会现象的统计数据,包括教育水平、就业率、犯罪率、健康状况、贫困率等指标。

4. 文化统计学:主要研究文化领域的统计数据,包括文化产业的规模、文化消费的情况、文化活动的参与度等指标。

5. 社会调查方法:研究如何设计和实施社会调查,包括问卷设计、样本选择、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方法和技巧。

6. 数据分析方法:研究如何对收集到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包括描述统计分析、推断统计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

7. 统计模型和预测:研究如何建立和应用统计模型来预测社会现象的变化趋势,包括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

8. 社会统计学的应用:研究如何将社会统计学的方法和理论应用到
实际问题中,包括政策制定、社会规划、市场调研等领域。

这些是社会统计学的重点内容,通过对社会现象的统计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揭示社会规律和趋势,为社会发展和政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社会统计学复习整理

社会统计学复习整理

社会统计学复习整理一、变量的测量层次二、判断变量层次的技巧1.首先所有的变量都是定类变量。

2.其次看变量的取值能否比拟大小,不能这个变量只能是定类变量。

3.最后如果这个变量能够比拟大小,那么就看变量取值加减乘除是否有意义,如果有意义就是定距变量,如果没有意义就只能是定序变量。

三、变量层次的比拟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和定比变量的数层次是从低到高排列的,高层次的变量同时具有低层次变量的功能。

四、相关分析方法第二节简化一个变项的分布一、定类变量1.统计表:用表格的形式来表示变量频次〔或频率〕分布的一种工具。

2.统计表必备的容:(1)表号、标题(2)标识行:变量名、对应数据说明〔频次、频率〕(3)主题行:变量取值的统计数据(4)表尾:如果是引用必须说明资料来源二、定序变量1.适合定序变量的简化资料的方法(1)累加次数:把次数逐渐相加起来,分为向上累加次数〔cf↑〕和向下累加次数(cf↓)。

(2)累加频率:把各级的百分率逐渐相加。

也分为向下累加百分率和向下累加百分率。

2.cf↑的计算方法就是按照变量取值的等级从低往高逐层相加。

3.cf↓计算方法就是按照变量取值的等级从高往低逐层相加。

➢cf↑表示低于某个等级的频数有多少➢cf↓表示高于某个等级的频数有多少三、定距变量1.定距变量的简化工具是:分组、直方图和折线图。

2.连续型定距变量的分组统计(1)组数:分组的数量,一般5到7组适宜,分为等距分组和非等距分组。

(2)组限:包括上限〔up〕和下限〔low〕(3)标识下限和标识上限,例500—699(4)真实下限:标识下限—0.5;真实上限:标识上限+0.5.(5)组距:真实上限与真实下限之差。

(6)组中值:真实上限与真实下限的平均值。

第三节集中趋势测量法1.集中趋势:用一个典型的变量值或特征值来代表全体变量的问题,用这个数值来代表变项的资料分布,以反映资料的集结情况。

2.集中趋势测量的意义就是可以根据这个代表值来估计或预测每个研究对象的数值。

社会统计学复习大纲 .doc

社会统计学复习大纲 .doc

社会统计学复习大纲
一、量度层次
1、定类尺度
2、定序测度
3、定距测度
4、定比测度
二、单变量描述性统计学
1、基本技术
2、集中趋势测量法
3、离散趋势测量法
4、正态分布
三、简化两个变项的分布
1、统计相关的性质
2、交互分类与百分表
3、简化相关与消减误差
四、关测量法与测量层次
1、两个定类变项相关测量
2、两个定序变量相关测量
3、两个定距变量的分析
4、定类变项与定距变项
五、抽样与统计推论
1、抽样调查简介
2、抽样分布
3、二项抽样分布
六、参数估计
1、参数的点值估计
2、正态总体的区间估计
3、大样本区间估计
4、必要抽样数目的确定
七、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
1、统计假设
2、两类误差和假设检验的步骤
八、单总体假设检验
1、大样本假设检验
2、小样本假设检验
九、二总体假设检验
1、大样本二总体假设检验
2、小样本二总体假设检验
3、配对样本的比较
十、假设的检定:两个变项的相关
1、两个定类变项
2、两个定序变量
3、两个定距变量
4、定类与定距变量。

社会统计学复习整理

社会统计学复习整理

社会统计学复习整理一、变量的测量层次 二判断变量层次的技巧1.首先所有的变量都是定类变量。

2.其次看变量的取值能否比较大小,不能这个变量只能是定类变量。

3.最后如果这个定距变量,如果没有意义就只能是定序变量。

三、变量层次的比较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和定比变量的数层次是从低到高排列的,高层次的变量同时具有低层次变量的功能。

四、相关分析方法第二节简化一个变项的分布一、定类变量1.统计表:用表格的形式来表示变量频次(或频率)分布的一种工具。

2.统计表必备的内容:(1)表号、标题(2)标识行:变量名、对应数据说明(频次、频率)(3)主题行:变量取值的统计数据(4)表尾:如果是引用必须说明资料来源二、定序变量1.适合定序变量的简化资料的方法(1)累加次数:把次数逐渐相加起来,分为向上累加次数(cf↑)和向下累加次数(cf↓)。

(2)累加频率:把各级的百分率逐渐相加。

也分为向下累加百分率和向下累加百分率。

2.cf↑的计算方法就是按照变量取值的等级从低往高逐层相加。

3.cf↓计算方法就是按照变量取值的等级从高往低逐层相加。

cf↑表示低于某个等级的频数有多少cf↓表示高于某个等级的频数有多少三、定距变量1.定距变量的简化工具是:分组、直方图和折线图。

2.连续型定距变量的分组统计(1)组数:分组的数量,一般5到7组合适,分为等距分组和非等距分组。

(2)组限:包括上限(up)和下限(low)(3)标识下限和标识上限,例500—699(4)真实下限:标识下限—0.5;真实上限:标识上限+0.5.(5)组距:真实上限与真实下限之差。

(6)组中值:真实上限与真实下限的平均值。

第三节集中趋势测量法1.集中趋势:用一个典型的变量值或特征值来代表全体变量的问题,用这个数值来代表变项的资料分布,以反映资料的集结情况。

2.集中趋势测量的意义就是可以根据这个代表值来估计或预测每个研究对象的数值。

一、定类变量1.众值(Mode)Mo:用具有频数最多的变量的取值来表示变量的集中值。

社会统计学复习资料

社会统计学复习资料

微体谬误:分析单位指的是研究对象的个体,也就是研究所观察的单位,它可以是个人、群体、组织或者社会事件。

在研究中,针对不同分析单位的结论,不可以在不同分析单位的研究对象间推论,否则就会产生两种谬误:区群谬误(ecological fallacy)和微体谬误(atomistic fallacy)。

前者是指以群体或其他整体为分析单位的研究结论推广到个体单位时犯的错误;后者是指以个体为分析单位的研究结论推广到较大分析单位时犯的错误。

描述计统:是通过图表或数学方法,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对数据的分布状态、数字特征和随机变量之间关系进行估计和描述的方法。

描述统计分为集中趋势分析和离中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三大部分。

推论统计:是统计学乃至于心理统计学中较为年轻的一部分内容。

它以统计结果为依据,来证明或推翻某个命题。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分析样本与样本分布的差异,来估算样本与总体、同一样本的前后测成绩差异,样本与样本的成绩差距、总体与总体的成绩差距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

怎么样设计抽样?方案一:一、调查设计和初步计划在这一阶段,我们必须确定研究的目的和如何在时间和资源有限的前提下达成这一目的。

1、确定研究的目的1)检验某一假设?2)检验一系列相关假设组成的因果模型?例如,a.具有传统价值观的人使用安非他命的可能性较小;b.有吸毒朋友的人更有可能使用安非他命;c.具有传统价值观的人有吸毒朋友的可能性较小。

3)估计具有某种信仰或具有某种特定行为的人的比例?例如,总体中花在专业学习上的时间每周为40个小时的人的比例是多少?4)是为了研究某些特定的问题或人口中某一群体的态度或行为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还是为了解我们是否能找到一些干预手段来纠正人们的某些行为?在上述各种不同的调查目的中,有许多是典型地需要对成年人口总体的常规调查研究,而有些则可能与一般人口的调查研究无关,只是与某些特定的子群体有关。

例如,大学教员对加入工会组织持什么态度?外来移民工花费在看病上的钱占其收入的比例是多少?我们的研究目的也可能与个人完全不相干,但却与组织、群体、企业或政府机构有关。

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题

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题

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题社会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社会统计学:社会统计学就是运用统计的一般原理,对社会各种静态结构与动态趋势进行定量描述或推断的一种专门方法与技术。

也就是对社会现象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以便对社会学的假设、理论进行求证的一门方法论学科。

4、点估计:所谓点估计,就是根据样本数据算出一个单一的估计值,用它来估计总体的参数值。

5、区间估计:所谓区间估计,就是计算抽样平均误差,指出估计的可信程度,进而在点估计的基础上,确定总体参数的所在范围或区间。

6、置信区间:置信区间就是我们为了增加参数被估计到的信心而在点估计两边设置的估计区间。

7、消减误差比例:变量间的相关程度,可以用不知Y与X有关系时预测Y的误差E,减去知道Y与X有关系时预测Y的误差1E,再将其化为比例来度量。

将削减误差比例记为PRE。

8、因果关系:变量之间的关系满足三个条件,才能断定是因果关系。

1)连个变量有共变关系,即一个变量的变化会伴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2)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由其他因素形成的,即因变量的变化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3)两个变量的产生和变化有明确的时间顺序,即一个在前,另一个在后,前者称为自变量,后者称为因变量。

9、正相关与负相关:正相关是指一个变量的值增加时,另一变量的值也增加;负相关是指一个变量的值增加时,另一变量的值却减少。

13、大数定理:当我们的观察次数n趋向无限时,随机事件可能转换为不可能事件或必然事件。

即,在大量观察的前提下,观察结果具有稳定性。

多次重复试验,随机变量的平均值接近数学期望(即总体均值)。

7.描述性统计就是讨论范围仅以搜索的资料本身为限,而不予以扩大。

早期的统计都是描述统计。

8.推论性统计,主要是依据概率论,研究如何依据有限资料对总体性质作推断,从而使统计的功能大为扩充。

是在树立统计学派之后发展起来的,属于比较现代的统计分析方法。

9.样本或样本总体,是通过抽样得到的用以推断总体特征的那个“部分”。

社会统计学复习重点

社会统计学复习重点

社会统计学第一章社会统计学的研究范围内容社会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描述和分析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状况数量方面的科学。

从社会统计的学科性质可以看出,社会统计学学科体系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研究客体的独立性。

2,研究方法的特有性。

3,内容结构的系统性与层次性。

4,与专业统计的相互渗透性。

5,学科体系的发展性。

社会统计指标的种类分为;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定类指标,定序指标,定距指标与定比指标。

问题:为什么要开展主观指标的搜集工作呢?1,主观指标调查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

2,补充客观指标的不足。

在实际运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同一现象,可以用不同类型的指标反映。

2,在采用指标体系法对统计客体进行统计描述时,应尽量采用同一层次统计指标,当较低层次的统计指标引人指标体系时,就会降低其测量层次。

3,对于定序指标或定类指标不能不加分析地直接将其转化成高层次统计指标。

第二章人口总量统计人口总量既可以从存量角度理解,也可以从流量角度理解,也可以从平均量的角度理解。

人口存量与人口流量的一般定义:人口存量指一定时点上具有某种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的人口总体。

人口结构又称人口构成,人口结构统计在于通过相应的计算方法揭示了人口结构的内在联系及其与社会经济因素的相互关系。

根据人口结构的性质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人口的自然结构,人口的地域结构和人口的社会结构。

人口年龄金子塔的横轴表示人口数或者人口构成,其中左侧表示男性人口,右侧表示女性人口,纵轴表示年龄。

研究人口再生产过程时应该注意的几点:1,不仅要注意人口群体数量的再生产,也要注意人口群体质量的再生产。

2,由于人口再生产有很强的惯性作用,所以在限制人口政策时要有长远观点。

3,应该注意人口群体的年龄结构。

反应人口增长率的指标有两个,一是人口增长率,一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率是指人口增量与平均人口之比,反映一定时期内总人口的增长程度。

人口增长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之差为迁移增长率。

社会统计学复习大纲

社会统计学复习大纲

社会统计学一、名词解释1,人口数:所谓人口数,是指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

这个人口数亦称为总人口数。

2,国内迁移:国内迁移是指人口从本国某一地区向另一地区移动,这一地区的迁出构成另一地区的迁入,迁入和迁出两者对应发生。

3,统计规律性:所谓统计规律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就其个别一次的结果来说都具有偶然性,但大量重复的试验或观察,则其结果无不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称作统计规律性。

4,随机现象:事前不可预言的现象,即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试验,每次结果未必相同,或知道事物过去的状况,但未来的发展却不能完全肯定。

(在一定的条件下,例如某一天,事物的出现只具有可能性而不具有必然性的现象,所谓可能又不必然,则意味着在一定的条件下事物的出现不止一种,因此,对其中任一种结果的出现,都只能对事物的事先了解程度。

说具有一定的可能性、偶然性,也称随即性,而这种非确定性的存在,并不取决于)5,随机事件:随机现象的结果以及这些结果的集合就称作随机事件,或简称事件,是并非一定会发生而只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会发生的非确定性事件。

6,假设检验:对总体ξ的分布律或分布参数作某种假设,根据抽取的样本观测值,运用数理统计的分析方法,检验这种假设是否正确,从而决定接受假设或拒绝假设,这一统计推断过程就是所谓的假设检验。

7,回置抽样:所谓回置抽样,就是抽取的单位登记后又被放回总体中去,然后再进行下一次抽取。

使用回置抽样法,先后两次抽取是彼此独立的。

因为每一次抽取后抽取到的单位都得返还,总体保持不变,前一次的结果不可能影响到后一次。

8,非概率抽样:又称为不等概率抽样或非随机抽样,就是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方便或主观判断抽取样本的方法.(它不是严格按随机抽样原则来抽取样本,所以失去了大数定律的存在基础,也就无法确定抽样误差,无法正确地说明样本的统计值在多大程度上适合于总体.虽然根据样本调查的结果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的性质,特征,但不能从数量上推断总体.非概率抽样)主要有典型调查,偶遇抽样,主观抽样,定额抽样, y9,置信区间: P200置信区间,也就是对于一个参数的估计值,一个参数的区间估计。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有答案)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有答案)

社会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题一、填空题(计算结果一般保留两位小数)1、第五次人口普查南京市和上海市的人口总数之比为 比较 相对指标;某企业男女职工人数之比为 比例 相对指标;某产品的废品率为 结构 相对指标;某地区福利机构网点密度为 强度 相对指标。

2、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之和为 零 ;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的平方和为 最小值 。

3、在回归分析中,各实际观测值y 与估计值y ˆ的离差平方和称为 剩余 变差。

4、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 —1(或100%)。

5、 正J 形 反J 形 曲线的特征是变量值分布的次数随变量值的增大而逐步增多; 曲线的特征是变量值分布的次数随变量值的增大而逐步减少。

6、调查宝钢、鞍钢等几家主要钢铁企业来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重点 调查。

7、要了解某市大学多媒体教学设备情况,则总体是 该市大学中的全部多媒体教学设备 ;总体单位是 该市大学中的每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 。

8、若某厂计划规定A 产品单位成本较上年降低6%,实际降低了7%,则A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100%7%A 100% 1.06%100%6%-=-=-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 ;若某厂计划规定B产品产量较上年增长5%,实际增长了10%,则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100%10%100% 4.76%100%5%+=-=+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 。

9、按照标志表现划分,学生的民族、性别、籍贯属于 品质 标志;学生的体重、年龄、成绩属于 数量 标志。

10、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由 主词 和 宾词 两个部分组成;从格式上看,统计表由总标题 、 横行标题 、 纵栏标题 和 指标数值(或统计数值);四个部分组成。

11、从变量间的变化方向来看,企业广告费支出与销售额的相关关系,单位产品成本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的相关关系属于 正 相关;而市场价格与消费者需求数量的相关关系,单位产品成本与产品产量的相关关系属于 负 相关。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

社会统计学名词解释:原假设:又称“0假设”、“虚无假设”、“解消假设”。

研究者想收集证据予以反对的假设。

它常常是根据已有资料或根据周密考虑后确定的。

表示为H0。

备择假设:也称“研究假设”。

研究者想收集证据予以支持的假设。

表示为H1。

区间估计:计算抽样平均误差,指出估计的可信程度,进而在点估计的基础上,确定总体参数的所在范围或区间。

即根据样本,合理地猜一猜总体的参数大概在什么范围。

点估计:根据样本数据算出一个单一的估计值,用来估计总体的参数值。

即根据样本,合理地猜一猜总体的参数大概是什么。

中心极限定理:研究在什么条件下,随机变量之和的分布可以近似为正态分布,称中心极限定理。

大数定律(大数定理):研究在什么条件下,随机事件可以转化为不可能事件或必然事件,即有关阐明大量随机现象平均结果的稳定性的一系列定理。

正相关:指现象之间存在着同一方向变动的相关关系,即当一个现象的变量数值增加(或减少)时,另一现象的变量数值也同向增加(或减少),两现象的变量值基本表现为同增同减的关系。

负相关:指现象之间存在着不同方向变动的相关关系,即当一个现象的变量数值增加时,另一现象的变量数值却相应地减少,两现象的变量值表现为一增一减的关系。

简答题:1.标志变异指标有什么作用?标志变异指标,也称标志变动度指标。

是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之间差异程度大小的综合指标。

标志变异指标说明的是变量的离中趋势。

测量标志变异的主要指标有极差、平均差、方差、标准差和标志变异系数等。

作用:1.衡量平均指标代表性的尺度;2.研究现象的稳定性和均衡性。

3.是计算抽样误差和确定样本量的依据。

2.标志指标之间有何区别?有何联系?区别:首先,指标和标志的概念明显不同,标志是说明单位属性的,一般不具有综合的特征。

指标是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的。

具有综合的性质。

其次,统计指标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它们都是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

标志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它们不是都可以用数量来表示,品质标志只能用文字表示。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复习要点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复习要点

一、统计的涵义:一是指统计活动(统计工作);二是指统计资料;三是指统计科学。

二、社会经济统计:它是从数量方面入手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现状及发展规律的一种手段.社会经济统计的性质:它是社会认识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

三、社会经济统计认识社会的特点:A、数量性是它的基本特点;B、总体性是统计的另一重要特点。

四、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统计活动的过程。

1、统计总体:是指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2、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叫总体单位。

3、标志: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的名称。

4、标志按其表现形式不同,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

数量标志表现为数量上不同的标志,如职工的年龄、工资、工龄等;品质标志是指不能用数量表现的标志,如性别、隶属关系等。

5、变量:统计中的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6、变量的数值叫变量值,即可变数量标志的数值,也称标志值。

7、变量值按其数值是否连续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离散变量是指变量的值只能是整数而不出现小数;如职工人数、机器设备台数.连续变量是指其数值在整数之间可以有无限的数值;如人的身高、体重。

8、统计指标:表明总体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标志: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的名称。

9、简答统计指标的设置的要求。

A、指标所反映的总体特征,概念要有理论依据;B、指标要有明确的计算口径范围;C、指标要有科学的计算方法。

10、指标的分类:A、按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有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特征在某一时点上的数量表现,常用的是期末数字;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特征在某一时期的数量表现。

B、按其计量单位的特点,有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实物指标是以实物单位计量的指标;价值指标是以货币单位计量,反映情况事物价值量的指标C、按其反映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数量指标反映情况总体某一特征的绝对数量,这类指标主要说明总体的规模、工作总量和小平,一般用绝对数表示;质量指标反映总体的强度、密度、效果、工作量等.这类指标用平均数、相对数表示。

综合 社会统计学复习

综合 社会统计学复习
一、测量层次
1.定类层次 (nominal level) 2.定序层次 (ordinal level) 3.定距层次 (interval level) 4.定比层次 (ratio level)
4 3 2 1
关于测量层次的总结
数学特征
测量层次 =、 ≠ 定类 √ > 、< +、 * 、/
定序 定距 定比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基于小概 率原理的反证法。两个特点:
采用反证法
依据的是小概率原理——小概率事件
在一次观察中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原则。
假设检验的步骤
1
建立总体假设 H0, H 1
2
3
4
抽样得到样 本观察值
6
选择统计量 确定H0为真 时的抽样分布
根据具体决策 要求确定α
5
计算检验统
确定分布上的临
7
计量的数值
比较并作出检验判断
界点C和检验规则
总体均值、比例和方差的假设检验
1、总体方差已知时对正态总体均值或均值差的检 验——Z检验法 2、总体方差未知时对正态总体均值或均值差的检 验——t检验法 3、大样本总体均值或均值差的检验—Z检验法 4、大样本总体比例或比例差的假设检验——采用 Z检验法 5、小样本总体方差的假设检验——采用卡方检验 法
中位数
四分位差
等级相关
均值
标准差
相关回归
F 、t检验
归纳:
定类-定类 定类-定序 X2检定 定序-定序 ——Z、T检定 定类-定距 定序-定距 F检定 定距-定距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中相关回归分析的差别 描述统计: 不需要对随机误差项作出各种假定,各种 参数估计值是具体数值,是对总体存在的 相关关系的描述,不存在显著性检验. 推断统计: 需要对随机误差项作出各种假定,各种参 数估计量是随机变量,抽取的样本不同时, 得到的估计值也不同.可以用来推断总体. 需要进行各种检验.

社会统计学复习资料

社会统计学复习资料

《社会统计学》复习资料一、概念辨析(3×8') 1.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参数估计是通过样本对总体的未知参数进行估计,假设检验指通过样本对总体的某种假设进行检验。

参数估计是先看样本的情况,再看总体的情况。

假设检验是先假设总体的情况,再以一个随机样本的统计值来检验这个假设是否正确。

换言之,要先构思总体情况,才进行抽样和分析样本的资料。

2.点估计与区间估计点估计指根据样本资料以一个最适当的样本统计值来代表总体的参数值,简单明确,但不能说明估计结果的抽样误差和把握程度;区间估计指以两个数值之间的间距来估计参数值。

点估计是区间估计的基础。

3.置信度和置信度水平置信度又称置信概率或置信系数,表示用置信区间估计的可靠性,即置信区间包含参数Q 的概率。

置信度水平表示用置信区间估计不可靠的概率。

置信度与置信度水平之和为1。

4.虚无假设与研究假设虚无假设0H 又称原假设、零假设。

是一种无差别假设,是一种已有的,具有稳定性的经验看法,没有充分根据,是不会被轻易否定的。

研究假设1H 又称备择假设,是研究者所需证实的假设。

否定0H 后可以认为1H 是对的。

5.甲种误差与乙种误差甲种误差又称第一类错误,是指0H 为真,但小概率事件发生了,拒绝了0H ,即把真的当成假的,它是在拒绝原假设时出现的错误。

犯甲种误差的概率是显著性水平α。

乙种误差即纳伪的错误,又称第二类错误,是指0H 为假,但小概率事件没有发生,接受即把假的当成真的,它是在接受原假设时出现的错误。

犯乙种误差的概率为β,β的值随着真值μ与原假设中0μ的偏离程度而变化,0μμμ-=∆越小,β的数值就越大。

α大β就小,α小β就大。

6.独立样本和配对样本独立样本指从二个总体中,分别独立地各抽取一个随机样本进行比较和研究。

配对样本指它只有一个样本,但样本中每个个体要先后观测两次,这样所有个体先观测的值看作是来自第一个总体的样本值,所有个体后观测的值,看作是来自另一个个体的样本值,以此来比较两总体之间的不同。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有答案)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有答案)

社会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题一、填空题(计算结果一般保留两位小数)1、第五次人口普查南京市和上海市的人口总数之比为 比较 相对指标;某企业男女职工人数之比为 比例 相对指标;某产品的废品率为 结构 相对指标;某地区福利机构网点密度为 强度 相对指标。

2、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之和为 零 ;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的平方和为 最小值 。

3、在回归分析中,各实际观测值y 与估计值y ˆ的离差平方和称为 剩余 变差。

4、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 —1(或100%)。

5、 正J 形 反J 形 曲线的特征是变量值分布的次数随变量值的增大而逐步增多; 曲线的特征是变量值分布的次数随变量值的增大而逐步减少。

6、调查宝钢、鞍钢等几家主要钢铁企业来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重点 调查。

7、要了解某市大学多媒体教学设备情况,则总体是 该市大学中的全部多媒体教学设备 ;总体单位是 该市大学中的每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 。

8、若某厂计划规定A 产品单位成本较上年降低6%,实际降低了7%,则A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100%7%A 100%1.06%100%6%-=-=-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 ;若某厂计划规定B产品产量较上年增长5%,实际增长了10%,则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100%10%100%4.76%100%5%+=-=+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 。

9、按照标志表现划分,学生的民族、性别、籍贯属于 品质 标志;学生的体重、年龄、成绩属于 数量 标志。

10、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由 主词 和 宾词 两个部分组成;从格式上看,统计表由总标题 、 横行标题 、 纵栏标题 和 指标数值(或统计数值);四个部分组成。

11、从变量间的变化方向来看,企业广告费支出与销售额的相关关系,单位产品成本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的相关关系属于 正 相关;而市场价格与消费者需求数量的相关关系,单位产品成本与产品产量的相关关系属于 负 相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统计学第一章导论一.社会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1.国势学派:(又称记录学派或历史学派)对国家显著事迹的记录和比较。

“有名无实”代表人物:阿享瓦尔(1719—1772)“统计学之父”、康令(1606—1681)2.政治算术学派:对国家事项首创数字对比、分析。

“有实无名”代表人物:威廉 配第(1623—1687)“政治经济学之父”、格朗特(1620—1674)3.数理统计学派:将法国古典概率论引入统计学,用纯数学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

代表人物:凯特勒(1796—1874)“现代统计学之父”4.社会统计学派:研究社会现象代表人物:克尼斯(1821—1898)、梅尔(1841—1925)、恩格尔(1821—1896)二.社会统计学的对象和特点社会统计学:用于统计的一般原理,对社会各种静态结构和动态趋势进行定量描述或推断的一种方法与技术。

研究对象概括而言是指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

社会统计学特点:就研究对象而言,社会统计学主要是从研究和反映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方面去认识社会;就研究内容而言,社会统计需要对人们的态度、观念、行为进行度量,测量这些社会现象目前还没有一个精确而统一的尺度,只能以近似估算或词语表达等方式来代替;就调查方法而言,社会统计中,由于其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征,抽样调查更为常用。

三.社会统计学的方法1.大量观察法:就总体中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调查和综合分析,用以反映社会总体的数量特征。

2.大数定理:是随机现象出现的基本规律,一般意义为:观察过程中每次取得的结果可能不同(因为具有偶然性),但大量重复观察结果的平均值却几乎接近某个确定的数值。

3.综合指标法4.统计推断法四.社会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1.总体与单位总体:作为统计研究对象的,由许多具有共性的单位构成的整体。

单位:构成整体的每一个个体。

2.标志与变量,标志:总体的每个单位都具有许多属性和特性,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数量特征的名称在统计上称为标志。

数量标志:凡能用数量的多少来表示的标志,称为数量标志,如年龄,它们用以说明事物量的规定性。

品质标志:凡不能用数量的多少来表示而只能文字表述的标志称为品质标志,如性别,它们用以说明事物质的规定性。

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能够用数值表示,我们称之为变量。

3.指标与指标体系指标: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或范畴。

数量指标:说明总体在外延上的数量特征,如人口总数、居民收入、产品产量等,一般都以总量指标的形式出现。

质量指标:说明总体在内涵上的数量特征,如人口密度、劳动生产率、产品价格等,一般都以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的形式出现。

!数量指标数值的大小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变动,而质量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总体范围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

第二章社会统计资料的搜集一.统计调查的方法1.普查:即全面调查,就是对研究对象的全体作无一遗漏的逐个调查2.重点调查就是在研究现象的总体中,选取其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所谓重点单位,就是在总体中虽然所占数目不多,但这些单位的被研究的标志总量在总体的标志总量中却占有很大比重。

3.典型调查就是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在对所研究对象进行初步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从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做周密细致的调查。

4.抽样调查: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从若干单位组成的事物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单位来进行调查、观察,然后用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

简单随机抽样,首先它对总体中所有单位不进行分组只进行编号;然后为组成样本,它赋予总体中每一个单位以相同的被抽中的机会。

!重点区分重点调查、典型调查、与抽样调查二.概念的操作化与测量测量水平:1. 定类尺度:将调查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以确定其类别。

具有对称性和传递性,常见的定类尺度有性别、血型、宗教信仰等。

2.定序尺度: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调查对象排列出高低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

具有反对称性和传递性,也具有方向性。

无法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只能进行大于和小于的运算。

3.定距尺度:不仅能够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它们相互之间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

可进行减法运算,无法进行除法运算。

4.定比尺度:可以确定一个绝对的或非任意性的零点,特征是两个数可以组成一个有意义的比率。

常见的定比尺度有身高、体重、人数、收入等。

三.统计误差登记性误差:是指在调查和统计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而引起的技术性、操作性误差以及由于责任心缘故造成的误差等。

代表性误差:是指由调查方式本身所决定的统计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存在的差数。

全面调查只产生登记性误差没有代表性误差,而进行非全面调查时两种误差都可能发生。

第三章社会统计资料的整理一.统计分组的原则:1.分组应使各类别构成之和等于总体。

首先,分组应当穷尽总体的全部单位,即“穷举”;其次,分组界限的选择应使划分后每一数据只归属一组,不能造成各组的重叠和混淆,即“互斥”。

2.分组设计应能反映统计总体的分布规律性。

二.频数分布数列:在统计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按分组原则,将总体中所有单位依一定顺序归类整理,即可得到能够表明总体单位总数在各组分配情况的频数(或次数)分布数列,简称数列。

频数分布数列是统计分组工作的产物。

1.品质数列:按品质标志进行分组;与定类尺度与定序尺度相联系;2.数量数列:按数量标志进行分组。

与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相联系;三.统计总体的性质:同质性、大量性、变异性四.变量数列的两个构成要素:1.变量值――用来分组并按大小顺序排列的数量标志的具体数值,用符号X i表示;2.频数――总体单位在各组中出现的次数,用符号f i表示;将各组频数除以总体单位总数N就得到相对频数,简称频率,用符号P i表示。

变量数列分为离散型变量数列和连续性变量数列。

1.离散变量数列所描述的对象的数量特征,可以按一定次序列出它的整数值,相邻两变量值不会出现小数。

离散变量的整数值如果变动幅度较小,可以将每一个变量值列为一组,编制单项数列;整数值如果变动幅度较大,而且总体单位数N 又很大,则要编制组距数列。

2.连续变量数列因在一个区间可以有无限多数值,无法按顺序一一列举,只能编制组距数列,相邻两组交界处的组限重合。

至于恰等于某一组限的数据,应按照“上限不包括在内”的原则处理。

五.累计频数一般用大写字母F来表示,累计又分为向上累计和向下累计。

1.所谓向上累计,是以变量数列首组的频数为始点,逐个累计各组的频数,每组累计频数展示了小于该组上限的频数合计有多少。

2.所谓向下累积,则是以变量数列末组的频数为始点,逐个累计各组的频数,每组累计频数展示了大于该组下限的频数合计有多少。

六.直方图是用矩形(或长条)的高度来表示数列各组的频数或频率。

七.偏态分布:按偏离方向不同,分为右偏(正偏)和左偏(负偏)。

右偏,曲线向右拖较长尾巴;左偏,曲线向左拖较长尾巴。

第四章集中趋势测量法一.算术平均数:表示某一总体之总体单位平均所得的标志值的水平。

算数平均数的性质:1.各变量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为0.即∑(x−x)=02.各变量值对算术平均数的离差的平方和小于它们对任何其他数偏差的平方和3.受抽样变动的影响较小4.受极端值影响较大5.分组资料如果有开放组距时,不经特殊处理不能进行计算二.中位数:(1)性质:1.各变量与中位数之差的绝对值总和小于他们对任何他数之差的绝对值总和;2.中位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3.对于分组资料有开放组距可以求出中位数;4.中位数受抽样变动的影响与算术平均数相比较大。

(2).按中位数所在组的下限求中位数:组距数列M d=L+N2−F n−1f n×ℎ其中:L为中位数所在组的下限;f n为中位数所在组的频数;F n−1为小于中位数所在组的各组频数之和(向上累计);N为总体单位数;ℎ为中位数所在组组距;(3).按中位数所在组的上限求中位数:组距数列:M d=U−F n−N/2f n×ℎ其中:u为中位数所在组的上限;f n为中位数所在组的频数;F n为包括中位数所在组的各组频数之和(向上累计);N为总体单位;h为中位数所在组的组距;三.四分位数第一四分位数:Q1=l1+N/4−F1f1×ℎ1第三四分位数:Q3=l3+3N/4−F3f3×ℎ3其中:F1为小于第一四分位数所在组的各组累计频数(向上累计);l1为第一四分位数所在组的下限;f1为第一四分位数所在组的频数;ℎ1为第一四分位数组所在组的组距;N为总体单位数第三四分位数各符号以此类推!四.众数:频数出现的峰值组距数列求众数:M0=L0+∆1∆1+∆2×ℎ0其中:L0为众数所在组的下限;∆1为众数所在组频数与前一组频数之差;∆2为众数所在组频数于后一组频数之差;ℎ0为众数所在组组距;第五章离散趋势测量一.全距:最大变量值与最小变量值之差,用R表示。

极差越大,表明变量值之间的差异越大。

极差适用于定序变量和定比变量。

全距最大的优点是:计算简单,便于理解。

缺点是:1.受极端值影响大,遇含开口组的资料时将无法计算;2.由于没有量度中间各个单位间的差异性,所以数据利用率很低,信息丧失严重;3.受抽样变动影响很大。

二.四分位差:第三四分位数和第一四分位数的半距。

用Q D表示Q D=Q3−Q12四分位差的意义是去掉数列中四分之一最小的部分和四分之一最大的部分,再根据中间50%部分测定四分之一的全距为多少,四分位差的优点是避免了极端值变动的影响。

三.平均差:各变量值对其算术平均数(或中位数)离差绝对值的算术平均数。

用A D表示A D=∑|X−X|N对于分组资料。

计算平均差需要加权式:A D=∑f|X−X|∑f四.标准差:各变量值对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算术平方根,标准差是测定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离散状况和差异程度的最佳指标。

对于未分组资料,求标准差公式:(总体标准差可用σ表示)s(σ)=√∑(X−X)2N =√∑X2N−(∑XN)2对于分组资料,要用加权式处理:σ(s)=√∑f(X−X)2N五.异众比率:指非众数出现的次数占总数的比率。

用V R来表示V R=N−f m0N其中:f m为众数的频数,N为总体单位异众比率的意义在于能够表明众数不能代表的那一部分变量值在总体中的比重,异众比率越大,各变量值相对于众数越离散;异众比率越小,各变量值相对于众数越集中六.变异系数:用离势的绝对指标除以其平均指标来求离势的相对指标,就可以在计量单位或平均水平不一的对象之间进行直接比较,这种由绝对离势转化而来的相对离势称为变异系数,用符号V表示。

变异系数越大表明离散程度越大。

1.全距系数:是众数据的全距与其算术平均数之比。

计算公式为:V R=X2.平均差系数:众数据的平均差与其算术平均数之比。

计算公式:V A D=X3.标准差系数:众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算术平均数之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