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困生的问题研究 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小学学困生的问题研究__开题报告

小学学困生的问题研究__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时间:2014年9月26日
地点:东谷刘小学会议室
主持人:刘孝端
评议专家:刘国顺姬合根卫东
参加人员:秦显锋李书炎秦思华岳战强刘玉申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3000字左右(可加页)。
该阶段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课题研究学校进行实验研究,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和实践,并逐步完善提高,为扩大实验范围,推广研究成果,形成校本特色的教学做准备,同时做课题中期汇报及调整的资料准备。时间从2015年3月――2015年4月,第二部分,阶段性成果展示,完善课题的研究和实验资料的收集,时间从2015年5月――2015年6月.
预期成果: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学困生坚定“你行,我也能行”的信心,走出笼罩在学困生头上自卑的阴影,促使他们尽快转化,尽快脱困,取得新的进步。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教师在对待学困生问题上的观念,以“六个心”来转化学困生:一、了解学生,赋予爱心;二、创造机会,给予信心;三、奉献真诚,主动关心;四、平等相等,成为知心;五、改变厌学,形成热心;六、正面教育,投入耐心。
研究人员的分工:
(1)、刘孝端:课题的组织者,负责撰写研究方案、阶段性报告、专题性总结、结题报告等总结和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2)、秦显锋、秦思华:负责课题理论的研究、现状分析、问卷调查设计。(3)、李书炎:负责实施方案制定及相关论文、教学反思撰写。(4)刘玉申、岳战强:负责实施方案制定及相关论文、教学反思撰写。
(2)行动研究法。针对当前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现状以及教师的引导情况,提出可行有效的引导方案与策略,不断调整、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第一篇: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提高国民素质已显得愈来愈重要。

而国民素质的提高,教育是关键,占全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村教育问题就更为重要。

数学学科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其学习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如果不加强对这部分学习困难生的教育,势必将影响到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发展。

对于农村孩子而言,还有着与城里孩子所不同的地方,比如有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根本谈不上对子女学习的检查和督促;还有的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对子女的教育只是偶尔落实在口头上,没有一个长期的、完整的、持之以恒的培养计划等等。

因此,我提出了《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的个案研究》的课题,试图找到农村小学学困生的致差原因,并对症下药,一一加以解决。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在教育词典中对“学困生”是这样定义的: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

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

新课程理论认为:每一位学生都是金子,他们的潜力是巨大的,小学数学教师要观察、分析和研究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心理特点和生存现状,做到因材施教,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有效转化数学学困生,真正做到关心、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和谐发展,健康成长。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最早研究“学困生”这一问题的专家是摩根。

赞科夫从情感、意志等特点分析差等生;布德威克、韦纳等人研究“学困生”的失败归因特征;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布鲁姆信为“学困生”学业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及不恰当的教学方法造成的等等。

在国内,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开始重视对“学困生”的研究。

戴湘华,吴祥帧,王铁军,徐仁德等。

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的重点已从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及原因,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况,以便大面积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上来,同时也在更加深入地探讨如何指导帮助学习困难儿童成功地迈入社会。

小学阶段“学困生”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小学阶段“学困生”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小学阶段“学困生”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北杜中心小学:尹小舟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孩子的教育无疑是重中之重。

关乎每个家庭,关乎民生,关乎社会平稳。

小学是人一生的起点,更是基础之年,因此根据以人为本,教育平等的教育思想,小学的教育更是基础的基础。

是孩子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所以小学阶段存在的“学困生”的改变及提高,势在必行。

我们必须更加关心“学困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成长,有义务关注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呵护学困生心灵,使学困生能愉快地上课,学习,学好基础的课程,进而爱上学习,并由学困生成为合格生及优等生,从而健康成长。

我校虽是一所农村学校,但学生来源复杂,外来打工子女、留守学生多,现有480名学生,其中流动人口子女约占22%。

部分学生家长文化水平偏低,缺乏对孩子有效的教育和辅导。

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不同,两级分化现象比较严重,若教师不对症下药,不注意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方法,势必造成学生间差距越来越大,整个班级的学困生一定会呈上升趋势。

学困生的大量存在,成为制约学校教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一)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要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全面地、主动活泼的发展。

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学科知识的要求、能力的不断提高,在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学困生”。

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的特点、心里问题、成因、转化策略进行研究。

农村小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全面地、主动活泼地发展。

但在我们常见的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中,同样的教师授课,同样的教学内容,要求与方法,而年龄大致相同的学生却呈现出不同的学习效果。

以学习效果或学习成绩划分,往往出现“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种情况。

但素质教育却要求对这些“学困生”进行有效的转化,提高教育整体质量。

2.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学科知识的要求、能力不断提高,在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对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学困生”。

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特点、成因、转化对策进行研究。

3.学校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需要我校是一所刚刚成立的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生源素质相对较弱,留守儿童比较多。

要提高我校的办学质量,必须研究学困现象,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状。

要有效的解决这些“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就必须对“学困生”的成因及教学对策进行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1.本课题限定在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的研究上。

农村小学有其时代的背景,如农民工进城务工增多,网吧、有线电视已经架设,人民的法律意识比以前增强,教育方面实行了新课程改革等。

2.本课题预定研究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的学困生,找出原因,实践转化对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本课题将重点研究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转化学困生,充分利用学生的在校时间,及时联系家长,加强“学困生”的转化,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题主要概念的含义及分解农村小学:指有一定的经济作保障,学生家长有着一定现代意识,能实行新课程改革的小学。

它的背景有如下要素:农民工进城务工增多,网吧、有线电视已经架设,人民的法律意识有所增强,经济基础有一定好转等。

新时期中小学学困生发展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新时期中小学学困生发展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新时期中小学学困生发展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新时期中小学学困生发展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明确提出的背景和意义社会越向前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就越高。

只有人的素质不断提高,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

一方面多数孩子处于一种安逸的生活状态,不思进取、追求享乐情况比较严重;另一方面,在学习中更是表现出漫不经心、厌倦等状态,当其他同学正在潜心学习、积极探讨、研究时,部分孩子却东张西望,盼望早点下课。

一节课下来,他们的收效甚微。

看着他们一脸的迷茫,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也身感困惑:为什么他们就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和思索呢?此类情况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业进步,而且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家长应及时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多关注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从小就有一个健全的学习心态。

所以,必须并使我们培育的新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够在那个“多元、多样、多险、多彩”的新世纪里存活立足、求出发展――新世纪的教育就必须充分认识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和发展的可能性,环顾未来,更加注重人的发展,特别就是必须注重每一个人的发展,不断谋求使得他们向上发展的良策。

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就可以给学生的思想发展以恰当的鼓励,就可以并使新时期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处在主动地位。

针对这种现状,我们课题组就“新时期中小学学困生转变策略的研究”进行研究。

找到并分析目前孩子们身上存有的种种问题和心理趋向,通过探索,不断寻求解决的方法与思路。

希望能给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带来便利和启发。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素质教育理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使每个班每个学生得到全面而健康地发展。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小学升入初中学习后,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特征与管理对策的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特征与管理对策的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特征与管理对策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小学数学是小学生学习中的重要学科,也是建立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基础。

但是,在小学阶段,许多学生对数学感到困难,成为数学学困生。

数学学困生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能影响其对数学的兴趣和态度。

因此,对小学数学学困生进行研究和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特征,并提出管理对策。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点:1. 分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表现和原因;2. 探讨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心理因素;3. 提出针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管理对策。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收集有关小学数学学困生方面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

其次,设计问卷,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小学生进行调查,获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相关信息。

四、研究内容1.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表现和原因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学基础薄弱,容易出现概念模糊、计算错误等问题;(2)缺乏自学能力,无法自主解决问题;(3)数学兴趣不高,缺乏对数学的热爱;(4)数学思维能力不强,习惯性依赖记忆。

小学数学学困生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方法单一、效果不佳;(2)家庭环境差,缺乏对数学的重视和关注;(3)学习习惯不佳,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心理因素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焦虑:由于数学学习困难,容易产生学习上的不安和压力;(2)自卑:觉得自己的数学水平不如其他同学,影响自信心;(3)厌恶:由于数学学习枯燥无味,缺乏兴趣。

3. 管理对策(1)改善教学质量,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2)家长要重视孩子的数学学习,定期进行数学辅导,增加数学学习的兴趣。

(3)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学能力,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五、研究结论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存在是普遍的,主要表现为数学基础薄弱,缺乏自学能力,数学兴趣不高,思维能力不强等问题。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大家好!非常高兴到这里,就“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这个课题,来和大家做一下交流,请各位专家、各位校长和各位代表提出修改意见。

我们这个课题,主要取材于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课题研究的选题目的和价值】1、教育实际问题:我校位于殷都区最西部,是一所典型的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来源单一,主要来自西梁村、东梁村和史车村。

许多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生活、学习重视程度不足,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家长外出打工,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学生”,家庭教育、辅导成为空白。

我校某班内“学困生”几乎达到了20%左右。

这种现状严重制约了我校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影响了义务教育的整体水平,也有悖于素质教育的精神,有悖于新课标提出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获得基本的学科素养”等要求。

因此,教学中,加强对“学困生”转化,是我校亟待解决的课题。

2、素质教育问题:我国教育部公布的《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规定:教育要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全面、主动活泼的发展。

但是在我们的常规课堂上,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学习内容,同样的学习形式,同样的学习要求,应用于年龄大致相同的学生身上,却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尤其是地处农村的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

3、课程改革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但是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学科知识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我们的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学习态度消极,学习兴趣淡薄,学习自主性差,缺乏自信心导致学习成绩等各方面跟不上的“学困生”。

尤其是地处农村的小学,这种问题尤其突出。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课题组成员认为,本课题的研究对改变学困生的现状、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都具有较高的价值。

学困生转化的开题报告

学困生转化的开题报告

学困生转化的开题报告“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而深入落实本组课题《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研究实践,研究学习成绩后30%学生与有个别学习障碍学生的成因和因材施教的策略,使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整体教学成绩,促进学生整体全面进步与发展。

二、研究思路、内容于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原因,小学学困生队伍比例急剧加大,这给研究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与活力。

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就必须对学困生的自然现象与个体心理进行深入的了解、分析和研究。

在诸多小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中,学习方式与习惯、心理障碍是重要因素。

要促使他们的转化,就要排除其自卑心理,发扬闪光点;排除其戒备心理,弥合融洽点;排除其惰性心理,强化勤奋点;排除其厌学心理,激活乐学点。

结合本班学困生实际情况,我的基本研究思路是:针对学困生的不同心理,察言观色,讲究方法;针对学困生的不同成因,追要溯源,对症下药;取得家长的有力配合,提高家长素质,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体验成功。

尽一切可能,用一切力量转化学困生,逐步缩小学困生的差距与比例。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在探索学困生成因的基础上,分清学困生的类型及特点,寻求转化他们的不同的方法策略,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教育工作,是本学期研究的核心内容。

我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细致研究:1 、新增学困生的成因及心理分析的研究;原研究对象转化的持续性研究。

2、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3、学习兴趣与自信心培养的研究。

4、学校、社会和家长如何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方面的研究。

5、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

三、推荐的研究方法在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中,主要方法有:文献研究法: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更新教师观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关注学困;密切关注国内外学困生研究的发展动态,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调整我们的研究方案。

《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

《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
对策,是指解决某种问题所使用的策略,这里指针对成因,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策略实行转化学困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途径等。
五、研究的目的及要解决的问题
1.通过对学困生的现实理解,把握学困生的认知特点及规律,寻求有效的教学对策,丰富当前教学理论。
2.针对学困生的认知特点,转化已存在的学困生,减少新的学困生的出现,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低分率,从而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揭示农村小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探索农村小学转化学困生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研究的内容包括学困生的内外原因的调查和分析,转化工作中学校、家庭和教师应尽的责任。本课题的主要观点是农村小学学生存在学困生产生,其表现较为复杂、多方向、多层次的特点,但是究其主要原因不外乎是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外因包括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环境、生活条件。转化学困生的方法主要策略是加大校外的教育力度,加大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作用。农村学校本身的教育教学力度要加大,转化教育教学思想的力度要加大,要不断树立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新理念。
3.从对学习困难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分类,主要有:
缺乏学习的动机。缺乏动机,学习没有干劲是学习不良学生最突出的心理特征。研究发现,大约一半的学习不良学生学习意愿弱。
情感上存在障碍。学习不良学生遇到挫折容易焦虑、抑郁,有时面对小小的冒犯就情绪失控,顶撞老师,违反校规。
意志薄弱。学习不良学生容易受外界干扰,缺乏自制力和坚韧性。研究发现,41.26%的学习不良学生遇到困难爱打退堂鼓。
3、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虽然并非每一个方面都能达到最高水平,但有一方面是最佳的,并且每个人的最佳智能单元是平等的。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的智力是一种潜能,每个人都具备多元的潜能,都具有可挖掘的创造潜力。

农村小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的研究 开题报告.doc

农村小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的研究  开题报告.doc

《农村小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全面地、主动活泼地发展。

但在我们常见的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中,同样的教师授课,同样的教学内容,要求与方法,而年龄大致相同的学生却呈现出不同的学习效果。

以学习效果或学习成绩划分,往往出现“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种情况。

但素质教育却要求对这些“学困生”进行有效的转化,提高教育整体质量。

2.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学科知识的要求、能力不断提高,在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对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学困生”。

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特点、成因、转化对策进行研究。

3.学校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需要我校是一所刚刚成立的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生源素质相对较弱,留守儿童比较多。

要提高我校的办学质量,必须研究学困现象,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状。

要有效的解决这些“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就必须对“学困生”的成因及教学对策进行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1.本课题限定在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的研究上。

农村小学有其时代的背景,如农民工进城务工增多,网吧、有线电视已经架设,人民的法律意识比以前增强,教育方面实行了新课程改革等。

2.本课题预定研究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的学困生,找出原因,实践转化对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本课题将重点研究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转化学困生,充分利用学生的在校时间,及时联系家长,加强“学困生”的转化,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题主要概念的含义及分解农村小学:指有一定的经济作保障,学生家长有着一定现代意识,能实行新课程改革的小学。

它的背景有如下要素:农民工进城务工增多,网吧、有线电视已经架设,人民的法律意识有所增强,经济基础有一定好转等。

学困生开题报告范文大全

学困生开题报告范文大全

学困生开题报告范文大全一、选题背景和意义近年来,学困生问题日益突出,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学困生指的是那些在学习上存在较大困难,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

这些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学习环境等方面存在各种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因此,研究学困生问题并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研究旨在全面调查学困生问题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探索可行的解决方法,以期提供对学困生支持和帮助的有效策略。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对学困生的定义和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学困生的范围和标准;2. 调查学困生问题的现状,了解学困生的数量、分布和主要表现;3. 分析学困生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因素;4. 探索解决学困生问题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包括个体辅导、家庭支持、学校教育等方面的措施;5. 提出针对学困生问题的政策建议,为学校和教育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调查问卷、实地观察、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具体步骤如下:1. 收集学困生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学困生问题的研究进展和成果;2. 设计调查问卷,包括学困生的个人信息、学习情况、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内容;3. 选择若干所学校作为研究样本,对学困生进行抽样调查;4. 结合实地观察和访谈,收集学困生的学习环境、家庭背景等相关信息;5.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得出结论。

四、预期成果和创新点预期成果包括:1. 对学困生问题的现状和特征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2. 发现学困生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策略;3. 提供针对学困生问题的政策建议,为学校和教育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创新点:1. 结合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全面了解学困生问题;2. 提出多元化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包括个体辅导、家庭支持和学校教育等方面;3. 提供针对学困生问题的具体政策建议,为教育改革和学生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关于学困生课题的开题报告(通用3篇)

关于学困生课题的开题报告(通用3篇)

关于学困生课题的开题报告(通用3篇)关于学困生课题的篇1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学习知识的要求、能力不断提高,学困生课题开题报告。

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信心缺乏,导致了"学困生"的产生。

但是,"学困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相对性、暂时性、可变性。

"学困生"面对学习问题,当现有知识的水平与问题解决所需要的水平距离比较大,在一定时间内不能解决,需要他人的帮助而解决,在问题解决之后,"学困生"解决问题的水平也会相应地提高。

面对这种情况,小学教师在教学中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转化已有的"学困生",使"学困生"和普通生公平地学习,这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数学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关于"学困生",国内外有很多相关研究。

国外最早研究"学困生"这一问题的专家是摩根,他是英国的一位眼科医生,源于他在工作中发现了"词盲现象";赞科夫从情感、意志等特点分析差等生,布德威克、韦纳等人研究"学困生"的失败归因特征;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布鲁姆信为"学困生"学业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及不恰当的教学方法造成的等等。

在国内,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开始重视对"学困生"的研究,真正引起重视是在1978年以后。

戴湘华,吴祥帧,王铁军,徐仁德等人对差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经验型或分析型研究。

钟启泉从国外差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依据,从原因诊断的角度、治疗的角度、教学论和性格学分析的角度以及预防教育的角度,综合地考察差生问题,揭示现代差生概念的内涵,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略。

学困生课题开题报告

学困生课题开题报告

学困生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学困生是指在学习方面遇到困难或面临学业问题的学生,他们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着各种问题。

解决学困生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然而,当前学困生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和解决。

二、问题分析学困生问题的出现可能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差、学习自信心不足等。

这些问题对学困生造成困扰,并限制了他们学习的发展。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学困生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主要症结,以便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三、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学困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和解决方法,以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帮助学困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能力,实现个人发展。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分析学困生问题的现状和主要原因,了解相关研究的发展和成果。

2. 实地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等方法,深入了解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掌握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原因。

3. 数据分析: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统计方法,从中发现问题的共性和症结所在,为问题解决提供科学依据。

五、研究内容1. 学困生问题的现状分析:通过对学困生现状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学困生问题的普遍性和主要表现形式。

2. 学困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探究:通过对学困生问题的分析,找出其主要原因,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3. 学困生问题的解决方法研究:结合学困生问题的主要原因,研究有效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包括激发学习动力、培养科学学习方法、改善学习环境等方面的方法。

4. 解决学困生问题的措施建议:根据研究结果和分析,提出对学困生问题解决的措施和建议,包括学校、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参与和努力。

六、预期成果本研究将对学困生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分析其原因和解决方法,为学困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预计将得出一系列有关学困生的研究成果,并提出解决学困生问题的措施和建议,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个案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个案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个案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一)研究的目的、意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而跟据200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称,在我国大约3.4亿的18岁以下青少年中,大约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

这些学生很多都被老师和家长列为学困生行列,他们在学业上不再被认为有什么希望,而成为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孩子”。

因为是学困生,他们无法得到老师的青睐,成了班级可有可无的人;因为是学困生,他们很少见到父母的笑颜,成了家长的“心病”。

他们无法与父母沟通,自暴自弃,不思进取,有浓重的厌学情绪,做事冲动,不考虑后果……因此研究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困生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自觉地实现自我转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困生在学校教育中大量存在,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个考验。

如果处理不当,总会在这些学校闹出爆炸性的社会新闻;而有的学校则发生学生和学校闹纠纷,最后发生学生家长刺死校长的可悲事情的;更多的则是学生未走出校门就走进了牢门的这样惨痛的事。

这些让人揪心的事不禁会让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怎样才能化解校园暴力从而构建和谐的校园,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我们南街小学作为普通小学,学校也有部分后进学生,这些学生在发展上总的来说是处于暂时落后状态的。

这些学困生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厌学情绪较重,学习成绩提高难度较大。

所以我们必须探寻出一条学困生转化的道路,这样才能师生和谐、校园和谐,才能找回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本课题《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研究》于2021年1月向高于铺镇小学总校申报立项,请总校领导评审,准予立项,现开始实施研究。

一、提出问题数学学科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数学技能在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其抽象性、准确性等特征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惧心理,此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数学成绩差,产生了大量的学困生。

学困生的存在不仅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很多问题,更多的是对学困生本身产生的心里伤害。

作为小学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数学特困生的产生不是某个原因单独造成的,而是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体本身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本课题旨在找出小学数学特困生的形成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转化对策,以期帮助他们重拾对学习的信心,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定义本课题所说的学困生在智力方面不存在任何缺陷,都是由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的不利因素造成的。

此外,学困生仅限于在数学学业方面存在学习困难,其不能学会基本的数学算法和技巧,从而导致其学业成绩较低。

在教育领域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学生被比作种子,教育被比作施肥。

只要肥料充足,无论什么种子都会茁壮成长。

换句话说,即使学生之间的智力存在一些差异,只要教育方法和手段得当,所有学生都会同样优秀。

这也符合新课程理论,即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力。

因此,在了解不同学习困难和心理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后,我们可以因材施教,通过相应的教育手段和措施,帮助学习困难学生重新获得数学学习的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全面地发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外研究现状国外有很多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的研究。

早在1896年,摩根就从神经学的角度研究了学习困难的学生。

后来,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和义务教育的普及,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研究从神经模型转向心理模型。

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研究者主要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社会背景。

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微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微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微课题开题报告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大家好!我们向中心校申报了《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微课题,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

我代表课题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敬请提出宝贵意见。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向全体,尊重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倍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实现教育平等和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教育肩负着全面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重担。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应尽的职责,实现整体优化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

鉴于上述背景,我们将借鉴优秀的研究成果,更新教育观念,突破常规的教育教学策略,探索、实验、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决定开展《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1、本课题限定在我校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上。

2、对学困生定义的界定。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学生,指的是智商在正常水平,由于非智力因素学习成绩不合格而影响或无法进入下一阶段学习的学生。

3、对非智力型学困生定义的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主要为非智力型学困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因社会、家庭、学校、心理障碍等非智力因素造成学习成绩低于智力潜能的期望水平、远未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学生。

4、本课题预定研究小学语文、数学两学科的学困生,找出成因,实践转化对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研究对象:一至六年级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学困生问题是基础教育的一个大问题,如果能成功找到转化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成功地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既针对目前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又将日常工作和科研工作相结合。

在研究实践中寻找一种新的、有价值的、有实效的、可操作性强的转化学困生模式,既满足于当前新课程的需要,又能丰富基础教育的教学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时间:2014年9月26日
地点:东谷刘小学会议室
主持人:刘孝端
评议专家:刘国顺姬合根赵卫东
参加人员:秦显锋李书炎秦思华岳战强刘玉申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3000字左右(可加页)。
4、加强教学反思,调整教育观念和行为的研究(1)学困生学习档案的建立:个人情况、家庭情况、表现情况。(2)学困生的学习评价与学校对教师的考核问题(3)对学困生教育帮助行为与效果的反思。(4)制定奖励学困生制度
2、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了解前人研究的状况,包括前人做过了哪些研究,获得了哪些成果,提出了什么观点,建立了何种理论,应用情况如何,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或者有哪些新问题产生,目前又有何新进展等。
评议专家签名
年月日
五、所在单位意见
学校盖章
年月日
注:请将该申请纸质材料报送各县(市、区)教科所(教研室),局属学校报送学校。
该阶段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课题研究学校进行实验研究,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和实践,并逐步完善提高,为扩大实验范围,推广研究成果,形成校本特色的教学做准备,同时做课题中期汇报及调整的资料准备。时间从2015年3月――2015年4月,第二部分,阶段性成果展示,完善课题的研究和实验资料的收集,时间从2015年5月――2015年6月.
题目:小学学困生问题研究
研究内容:
1、本课题以我校所有教师为研究对象,以数学、语文、英语三大学科为主,兼顾其它学科,共同参与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应该拥有的特点及基本表现
形式,探索推广的措施。
3、探讨满足学困生特殊需要的策略。(1)认知领域、(2)情感领域、(3)动作技能领域
本课题的组织进度:
本课题将分为四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1月――2015年2月
完成课题可行性论证,召开调研会,确定实验班级,成立课题机构,明确分工、责任,准备开题论证报告,撰写课题实施方案,确定各校子课题并完成各子课题的开题工作,做好全面实施工作的准备。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5年3月――2015年6月
(2)行动研究法。针对当前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现状以及教师的引导情况,提出可行有效的引导方案与策略,不断调整、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
(3)个案研究法。调查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状况以及教师引导情况,搜集典型的案例实录,进行研究分析或进行案例反思。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及要说明的本质问题,摒弃无关的和相关不大的因素,说明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必要性、方法和途径以及影响小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外在因素,从而使经验更具有普遍意义。
二、参加本课题成员中,有省、市、县骨干教师。其中高级教师4人,小学一级教师2人。本课题组成人员分布在小学各学片各年级段,所教学科包括语文、数学、思品、自然、社会、音乐、美术、英语。这样有利于各年级段和不同学科的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研究,使本课题研究更系统化。
三、参加本课题组的成员学历层次较高,其中大专4人,中师2人。材料准备方面,我们在借鉴国内外教育工作者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多渠道全方位地搜集资料,从本地实际出发,多方面对学生展开调查研究,使用多种实验方法和科研手段,加大科研力度。总之,我们试图通过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研究,力争在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方面转化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科学方法和艺术途径上,做些有益的尝试,力争在这些方面走出条通向成功之路。为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预期成果: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学困生坚定“你行,我也能行”的信心,走出笼罩在学困生头上自卑的阴影,促使他们尽快转化,尽快脱困,取得新的进步。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教师在对待学困生问题上的观念,以“六个心”来转化学困生:一、了解学生,赋予爱心;二、创造机会,给予信心;三、奉献真诚,主动关心;四、平等相等,成为知心;五、改变厌学,形成热心;六、正面教育,投入耐心。
课题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1000字左右。
课题组成员能按实施方案组织开题工作。
针对课题的研究负责者高度重视,参与国内外专家对学困生问题研究的成功经验,对参加课题组的成员进行了精心组合。
一、参加本课题组的成员,热爱教育事业,业务精,工作踏实肯干,在教学工作中勇于参与教学改革,有善于积累经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能力。特别是本课题组成员中老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曾做过一定探讨和尝试。所写的多篇关于转化学习困难学生的论文分别在省市县有一定的经验。
第三阶段(完善阶段)2015年7月――2015年8月
该阶段主要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整理成果,分析研究,扩大影响,做区域性的推广工作。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15年9月
撰写研究报告并申请进行课题结题鉴定。
研究人员的分工:(1)、刘孝端:课题的组织者,负责撰写研究方案、阶段性报告、专题性总结、结题报告等总结和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2)、秦显锋、秦思华:负责课题理论的研究、现状分析、问卷调查设计。(3)、李书炎:负责实施方案制定及相关论文、教学反思撰写。(4)刘玉申、岳战强:负责实施方案制定及相关论文、教学反思撰写。
研究人员的分工:
(1)、刘孝端:课题的组织者,负责撰写研究方案、阶段性报告、专题性总结、结题报告等总结和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2)、秦显锋、秦思华:负责课题理论的研究、现状分析、问卷调查设计。(3)、李书炎:负责实施方案制定及相关论文、教学反思撰写。(4)刘玉申、岳战强:负责实施方案制定及相关论文、教学反思撰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