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主疏泄论其对脏腑功能的调节-陈利平

合集下载

【推荐】略谈肝主疏泄的整体调节功能

【推荐】略谈肝主疏泄的整体调节功能

【推荐】略谈肝主疏泄的整体调节功能疏泄词始见于《素问五常政论》:发生之纪,是谓启陈,土疏泄,苍气达里的土疏泄指木气条达,土得木制化而疏通。

朱丹溪首倡肝司疏泄,《格致余论。

阳有余阴不足论》有云: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

明。

薛立斋《内科摘要卷下》正式提出肝主疏泄。

自此以后,历代医家引述其肝主疏泄的功能。

古代医家以自然界树木生发特性来类比肝的疏泄作用,肝象春天的树木,条达疏畅,充满生机。

疏,即疏通;泄,即发越。

疏泄,即疏通畅达宣泄之意。

所谓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肝主疏泄的功能,反映了肝脏主升、主动、主散的生理特点为,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的一重要环节。

兹从以下方面略谈肝主疏泄对人体的整体调节功能。

1 肝主疏泄与气、血、水1.1 对气机影响肝主疏泄,肝的生理特性是升、动、散。

其疏可使气的运行通而不滞;其泄,可使气散而不郁,这对于气机的疏通,畅达,升发是一重要的因素。

调畅气机是肝主疏泄的重要功能,也是肝主疏泄其他功能的基础。

如果肝失疏泄,则气的升发不足,气机的疏通和发散不力,因而气行郁滞,气机不畅,出现胸胁、少腹等胀痛不适,常称作肝气郁结。

此临证中颇为常见,治当疏肝解郁,可予四逆散、柴胡疏肝散。

1.2 对血液运行的影响气为血之帅,气能行血、摄血、生血。

肝之疏泄如常,气机调畅,肝血得藏,故能枢调全身血液。

《血证论》曰:肝主藏血,血生于心。

下行胞中是为血海。

凡周身之血,总视血海为治乱,血海不扰,则周身之血,无不随之而安。

肝经主其部分,故肝主藏血焉。

至其所能藏之故,则以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

若肝失疏泄,则影响血液运行。

疏泄太过,肝气冲乱,则血横决,吐衄,错经,血病诸症作焉;疏泄不及,肝气郁结,血行滞涩,则可形成血瘀,而出现胸胁刺痛,或为症积。

唐容川主张:里者,和其肝气。

并用小柴胡加当归、赤芍、丹皮、桃仁等,治疗瘀血在经络脏腑间,周身上下疼痛。

肝主“疏泄”机理临床运用体会

肝主“疏泄”机理临床运用体会

肝主“疏泄”机理临床运用体会
赵益民
【期刊名称】《湖北医学院咸宁分院学报》
【年(卷),期】1992(006)001
【摘要】肝主疏泄是指肝脏具有疏通、畅达气机的生理功能。

肝主疏泄机理,是肝体阴而用阳的正常生理功能之一.在生理情况下,肝主疏泄主要赖于肝气条达、肝阳不亢来完成疏泄功能,对人体气血、经络、脏腑器官的气机起调畅作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

肝脏不同于其它脏腑的特点是“肝阴肝血常不足,肝阳常有余”。

因此,肝脏疏泄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肝的生理功能。

【总页数】1页(P35)
【作者】赵益民
【作者单位】湖北医学院咸宁分院附属医院中医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4
【相关文献】
1.肝胃百合汤临床运用体会点滴 [J], 舒锡均;舒鸿飞
2.从"肝藏血主疏泄"功能失调角度探讨肝硬化的发生机理 [J], 薛晓琳;王天芳;李昕;张琳;吴秀艳
3.论肝的疏泄功能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 [J], 芦德银;杨芒;余宇
4.浅析肝之疏泄失常及其临床意义 [J], 韩军
5.从“脑-肝-血管”轴初步探讨肝藏血、主疏泄的机制 [J], 寇冠军;郑偕扣;徐强;王保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肝主疏泄对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论肝主疏泄对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论肝主疏泄对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马月香;乔明琦;张惠云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07(022)001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整理,明确提出了"肝主疏泄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这一新概念,并对其源流、发展和现状进行了探讨,找出了肝主调节的物质基础、现代医学基础等.
【总页数】3页(P11-13)
【作者】马月香;乔明琦;张惠云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250014;山东中医药大学,250014;山东中医药大学,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肝主疏泄理论的应用及其整体调节作用探析 [J], 王宪龄;崔姗姗;张影;宋宁
2.基于泛雅平台《人体生理功能》课程的教学研究 [J], 张福敏
3.应用框架图概述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理论 [J], 常燕
4.做好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心得——以中职护理专业“人体生理功能”课堂教学为例 [J], 郭晶
5.CO_2气腹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J], 文雯;兰志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肝主疏泄理论探析卒中后抑郁

从肝主疏泄理论探析卒中后抑郁
-52-
病兼滞者,行而和之。张介宾结合朱丹溪“凡郁皆在中 焦”之说,对于气机失调引起内生痰浊、瘀血等,喜从中焦 入手,并结合脾胃与其他脏腑关系,常投陈皮、枳壳、厚朴 等。陈皮性辛温,擅理中焦之气,《本草备要》记载能“调中 快膈、导滞消痰”,广泛用于脾胃气滞之皖腹胀满、消化不良 等,现代研究表明,陈皮所含有右旋柠檬烯等挥发油可促进 消化液分泌,促进消化道蠕动,同时可疏肝理气;因肺主一身 之气,故枳壳上可开肺气之郁闭,中可理脾胃气滞,为合适 之药;胃肠之间存在“食下,则肠实而胃虚”的关系,厚朴 苦温而通肠,有利于斡旋中焦气机。三药合用,以中焦为主, 兼顾上焦及下焦,气行血畅,则诸病自愈。
调畅情志 《景岳全书•郁证》:“凡五气之郁则诸病皆有,此为因病
而郁也。”提出了 “因病致郁”理论。《素问•举痛论篇》提
出:"百病生于气也。”情志活动与脏腑功能相关,脏腑功能正 常与否有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肝主疏泄,畅达全身气机,保 持气的运行平衡协调,因而使人心情舒畅。卒中发生后,气 机“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升,当降者不降,当变化 者不得变化”,以致气郁。《王孟英医案》:"肝主身之气,七情 之病必由肝起。”说明肝与思维情绪活动联系密切。叶天士也 提及情志不畅与肝失疏泄的关系,“恼怒肝郁” “悒郁动肝致 病……疏泄失职”"气郁不舒,木不条达”等均为肝气郁结, 疏泄失职的表现。PSD患者出现情绪低落,兴趣缺失,郁郁 寡欢等情志异常表现,缘由肝失疏泄,气机郁结所致。情志 活动,是精神活动的重要部分,是指人的情感、情绪变化, 分属五脏,由心所主。但心主神志,缘由心主血脉,血脉正 常运行,有赖气机调畅,气机得以调畅,有赖肝主疏泄功能 正常。《明医杂著•医论》认为:“肝为心之母,肝气通,贝!J心 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阐释了肝调畅气机,调畅情志的 重要性。肝主疏泄,气机调畅,气血和调,情志活动正常;肝 失疏泄,气机郁结,气血失调,则情志异常。卒中日久,脑 络受损,元神失主,致肝气不达,疏泄不足,弓I起多疑易惊、 低落怅然、悲忧善哭、抑郁不乐之七情郁症。 2.2肝主疏泄,主促进血液输布

肝主疏泄的功能最主要的关系作文

肝主疏泄的功能最主要的关系作文

肝主疏泄的功能最主要的关系作文
①调理冲任:妇女经、带、胎、产等特殊的生理活动,关系到许多脏腑的功能,其中肝脏的作用甚为重要,向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

妇女一生以血为重,由于行经耗血,妊娠血聚养胎、分娩出血等,无不涉及于血,以致女子有余于气而不足于血。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二脉与女性生理机能休戚相关。

肝为血海,冲任二脉与足厥阴肝经相通,而隶属于肝。

肝主疏泄可调节冲任二脉的生理活动。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足厥阴经之气调畅,冲任二脉得其所助,则任脉通利,太冲脉盛,月经应时而下,带下分泌正常,妊娠孕育,分娩顺利。

若肝失疏泄而致冲任失调,气血不和,从而形成月经、带下、胎产之疾,以及性功能异常和不孕等。

②调节精室:精室为男子藏精之处。

男子随肾气充盛而天癸至(促进性成熟并维持生殖功能的物质),则精气溢泻,具备了生殖能力。

男性精室的开合、精液的藏泄,与肝肾的功能有关。

“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

肝之疏泄与肾之闭藏协调平衡,则精室开合适度,精液排泄有节,使男子的性与生殖机能正常。

若肝之疏泄失常,必致开合疏泄失度。

其不及,可见性欲低下、阳痿、精少、不孕等;其太过,则性欲亢奋、阳强、梦遗等。

故曰:“肝为阴中之阳,其脉绕阴器,强则好色,虚则妒阴,时憎女子”(《类经·藏象类》)。

肝主疏泄理论的应用及其整体调节作用探析

肝主疏泄理论的应用及其整体调节作用探析

王 宪 龄 等 对 酒 精 性 肝 损 伤 大 鼠 进 行 了 实 验
研究, 比较 了各组 动物 的免疫 器官胸 腺 、 脏指 数和 脾
内 分 泌 器 官 肾 上 腺 指 数 , 实 模 型 对 照 组 上 述 指 标 证 皆 低 于 空 白组 , 明 酒 毒 湿 热 内蕴 , 致 肝 失 疏 泄 状 表 导
胞 转化率 降低 , 明 肝郁 证 大 鼠免疫 功 能 呈低 下 状 说
态。主 动 的生 理 主 特性 。肝 的疏泄 功能 失常 , 以疏 泄不 利 、 机失 调为 气 其 基本 病理 机制 , 其形 式有 太过 或不及 , 病机 有虚 其
l 疏 肝 理 气 乃 治 肝 总 则
肝 郁气滞 证及 相关 症 候 进 行 了 现代 病 理 、 理学 基 生
础 的 研 究 , 为 肝 脏 功 能 与 大 脑 皮 层 的兴 奋 、 制 以 认 抑
及植 物神 经功 能等 多种 因素有 关 。严 灿 等 发 现 , 肝 郁证 大 鼠 的胸 腺 、 脏 重 量 减 轻 、 血 T淋 巴细 脾 全
泄 、 条达 的生理 特性 , 喜 故疏 肝理 气乃是 治疗 肝病之
大法 。
中 图 分 类 号 : 2 . R2 3 1
文 献 标 志 码 : A
疏泄是 肝 的 主要 生 理 功 能 之 一 , 疏 ” 通 也 , “ 者 乃疏 通 、 达之 意 , 泄 ” 排 泄 、 泄 之 意 , 疏 泄 ” 畅 “ 乃 宣 “
失 职为各 种 病 机 转 变 之 根 由 , 如周 学 海 在 《 医 随 读 笔》 日 : 凡 病 之 气 结 , 中 “ 血凝 , 饮 , 痰 浮肿 , 胀 , 臌 痉
厥 , 狂 , 聚 , 满 , 晕 , 吐 … … 皆 肝 气 之 不 能 癫 积 痞 眩 呕

“肝主疏泄”的现代生物学阐释

“肝主疏泄”的现代生物学阐释

“肝主疏泄”的现代生物学阐释
肖开慧;任翼;徐帅;李丽;马惠芳;赵静洁
【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
【年(卷),期】2022(17)24
【摘要】在历代各家学说的基础上,“肝主疏泄”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与扩展:从单纯的疏通、排泄逐步拓展为多系统、多方面的生理功能,如调畅情志、调节气血、调理脾胃、排泄胆汁、通利水道、疏泄生殖等。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肝与脑的关系
尤为密切,主要体现在生命活动、精神活动和感觉运动3个方面。

现综合近年来相
关研究和最新进展,将“肝主疏泄”的现代生物学调控机制具体阐述为:肝主疏泄的
控制系统是大脑边缘系统;其作用途径是以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微生物-肠-脑轴为代表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其效应器为以内脏、血管平滑肌及骨骼肌为代表
的肌肉组织。

“肝主疏泄”科学内涵的进一步阐释,有利于拓宽研究思路,为临床应
用提供理论依据。

【总页数】5页(P3519-3523)
【作者】肖开慧;任翼;徐帅;李丽;马惠芳;赵静洁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3;R360;R180
【相关文献】
1.从神经内分泌角度探讨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的现代理论内涵
2.从高血压肝火亢盛证的应激变化探讨肝主疏泄的生物学基础
3.肝主疏泄的源流追溯及现代研究
4.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功能的中枢神经生物学机制探讨
5.基于Wilson病模型论肝主疏泄对铜稳态昼夜节律调控的现代研究构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哲学基础(九八)肝的生理功能肝主疏泄通调水道

中医哲学基础(九八)肝的生理功能肝主疏泄通调水道

中医哲学基础(九八)肝的生理功能肝主疏泄通调水道中医学中,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脏器,不仅在身体的生理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还与情绪、情绪和思维等方面紧密相关。

在中医哲学中,肝被认为是疏泄通调水道的主要器官。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肝的生理功能。

在中医学中,肝主疏泄通调水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疏泄功能:肝是人体内最大的解毒器官之一。

它能够帮助排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保持我们的身体健康。

另外,肝脏还参与新陈代谢过程,将我们身体产生的废物和代谢产物进行排除。

2. 调节水道功能:肝脏可以调节体内的水液代谢。

它能够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防止水液潴留和水肿的发生。

在中医学中,肝与胆相表里,调节胆汁的分泌和排出,从而保证我们的消化系统正常运作。

3. 通达功能:肝脏的经络系统与全身的经络相连,起到了“疏而不聚”的作用。

它可以促进经络的通畅,防止血液和气血的滞留。

这也是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通调水道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这些生理功能外,肝还与情绪和思维等方面密切相关。

在中医学中,情绪被称为“七情”,包括喜、怒、忧、思、悲、恐和惊。

其中,怒为肝火上升;喜为气和缓;忧为肝气郁结;思为脾气虚弱;悲为肺气受伤;恐为肾气失调;惊为心气失调。

这显示肝脏在情绪方面的重要作用。

当肝脏功能受损或失衡时,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和疾病。

例如,肝阴虚可能导致口干、咽干、眼干等症状;肝郁气滞可能导致口苦、胃脘疼痛等症状;肝阳上亢可能导致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

为了保持肝脏的健康,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注意饮食调理,保持饮食的均衡和多样化。

其次,保持情绪的稳定,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

另外,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促进肝脏的健康。

最后,避免滥用药物和酒精,有损肝脏的健康。

总而言之,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脏器,在中医哲学中被认为是疏泄通调水道的主要器官。

它不仅担负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如疏泄、通达和调节水道,还与情绪和思维等方面紧密相关。

保持肝脏的健康对于维持整个身体的健康非常重要,我们应该注意保护肝脏,避免肝脏功能的失衡和损伤。

脾升胃降、肝木疏泄论治脂肪肝(精)

脾升胃降、肝木疏泄论治脂肪肝(精)

脾升胃降、肝木疏泄论治脂肪肝【摘要】“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以往脂肪肝的治疗多从方药上进行探讨,忽略了对其本质的中医研究。

从中医基础理论“脾升胃降、肝木疏泄”入手,探求脂肪肝的临床治疗,着重从脾升之不足与胃降之有余等方面进行论述,试图阐述脾升胃降在脂肪肝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脂肪肝脾升胃降肝木疏泄脂肪肝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态势,而其中又以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最为常见,主要由于嗜酒嗜食肥甘厚味,脾被湿困,痰湿内生,阻滞气机,痰阻血瘀,结于胁下而为痞块。

脾胃主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输布,而脾升胃降则是脾胃协调升清降浊的过程。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胃失其升降,肝木失其疏泄,清浊不分,痰湿壅盛贯彻其全过程,因此,临证时须察脾升、胃降之不足与有余。

权衡二者何主何从,辨证施以方药,以复其升降润燥,运化水谷、分别清浊之功,乃是脂肪肝治疗的着眼点。

1 脾升胃降,肝木疏泄的生理特点脾为阴土,胃为阳土;脾恶湿,宜升宜燥;胃恶燥,宜降宜润,其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如环无端,运化万物。

脾胃相互协调,一升一降,为一身升降之气的枢纽。

脾升胃降,燥湿相济,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与输布,脂质是水谷精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化输布自然也离不开脾胃。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脾胃与脂质代谢关系极为密切,它参与脂质代谢中包括消化、吸收、合成、转运、代谢、分解、清除、排泄的全过程,这与脾升胃降消化饮食主要是脾胃协调升清降浊的过程相一致[1]。

肝主疏泄,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主升主动,其疏泄功能表现为调畅气机,既包括对生命活动所需要物质的合成供给,又包括对多余物质和有毒物质的分解、排泄,以保持机体旺盛的活力。

胆与肝相表里,为“中精之府”内藏精汁(胆汁),胆汁乳化脂肪的作用至关重要,而胆汁的排泄又赖于肝的疏泄功能所掌控和调节。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有助于胆汁的正常排泄,脾胃的运化功能则健旺,反之,脾胃的运化功能失常,亦将影响肝胆的疏泄功能。

从“肝藏血主疏泄”功能失调角度探讨肝硬化的发生机理

从“肝藏血主疏泄”功能失调角度探讨肝硬化的发生机理

( F a c u l t y o fC h i n e s e Me d i c a l D i a g n o s  ̄, S c h o o l fP o r e c l i n i c a l Me d i c i e, n B e i i f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fC o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B e i j i n g 1 0 0 0 2 9 ,C h i n a )
体 阴而用 阳 , 既藏 有 形 之血 , 又疏 无 形 之 气 , 对 全 身 气
血的运行 、 津液的输 布代谢 、 饮食 物的消化吸收 、 情志
的 调畅及 生 殖 机 能 的 正 常 发 挥 均 具 有 重 要 的 调 节 作
[ 2 ] 钱铭 怡 , 武 国城 , 朱荣春, 等. 艾 森克 人 格 问 卷 简式 量 表 中国 版 ( E P Q —R s c ) 的修订[ J ] . 心理学报 , 2 0 0 0 , 3 2 ( 3 ) : 3 1 7 — 3 2 3 . [ 3 ] 汪 向东 , 王希林 , 马 弘. 心理 卫生 评定 量表手 册 ( 增 订版 ) [ M] . 北
世界 中医药
2 0 1 3年 2月第 8卷第 2期
・1 2 1பைடு நூலகம்
独 春分节 气 不 显 著 , 这 可 能 与 中 医学 所 谓 “ 肝应 春” , 肝 调节及 舒 畅全 身气 机 , 从 而 使 得 机 体 能 够较 好 的适
应外 界环 境 的变 化 有关 系 。正 如 有 的学 者 认 为 , 肝 脏
[ 6 ] 袁卫玲 , 杨云霜 , 秦子舒 , 等. “ 肝应 春” 适应性调控机 制的理论探讨 [ J ]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 0 1 2 , 1 9 ( 2 ) : 5—6 .

肝主疏泄琐谈

肝主疏泄琐谈

肝主疏泄琐谈
张安玲
【期刊名称】《中华中医药学刊》
【年(卷),期】1996(0)6
【摘要】疏世是肝的主要功能,它主要表现为肝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推动和鼓舞,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 鼓舞脏腑气化气化是脏腑功能的高度概括。

肝为风木之脏,内舍少阳春生之气,肝气舒达,犹春气之降临,可以发生万物,在人体则主要体现为对名脏腑功能的推动和鼓舞作用。

《塘医话》曰:“不知肝木属春,生生之气,如无此气,人何以生?”知肝气疏泄,则脾气能升,而胃气始降,纳化正常;肝主气,心主血,肝为心母,【总页数】2页(P9-10)
【关键词】肝(中医)
【作者】张安玲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3
【相关文献】
1.从肝主疏泄谈调畅情志和女子亚健康 [J], 李湘海;胡国恒
2.草业琐谈之三十九越南琐忆--使我内疚的两件事 [J], 任继周
3.附文六:琐忆琐谈 [J], 石建邦
4.从肝主疏泄谈肝脾相关 [J], 康秋华;张沁园;胡春雨;杨建
5.钟琦及其两部随笔琐谈——影印《皇朝琐屑录》《凭花馆琐笔》前言 [J], 南江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述“肝主疏泄”的临床意义

浅述“肝主疏泄”的临床意义

浅述“肝主疏泄”的临床意义摘要】从中医基础理论着手,浅析了“肝主疏泄”的内涵,物质基础以及其与脏腑的关系。

研究“肝主疏泄的理论,目的在于指导临床实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肝主疏泄临床意义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是肝腑,主体是五脏,而肝是这个主体中的重要脏器,有主疏泄,藏血、主筋、开窍于目的重要生理功能。

其疏泄功能尤为突出,在生理上关系到精神情志活动,饮食消化和气血、水液运行;病理上涉及范围更广。

滋就肝主疏泄的生理和病理的临床意义作下试述。

1 情志经云:“心藏神”,“肝藏魂”、“主谋虑”。

人的精神情志活动由心主管,与肝紧密相关。

蔬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精神愉悦,如肝气不调,疏泄失常,则情志病变而抑郁或亢奋,出现郁闷不乐,多疑多虑,愁哭太息,或暴躁易怒,失眠,眩晕等。

导致肝失疏泄的原因主要是情志刺激,。

“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均言忧思,悲恐等精神刺激,易致肝蔬泄不及而生抑郁。

“暴怒伤肝”,“怒则气上”,等激奋恼怒易使蔬泄太过而亢奋。

抑郁与亢奋为多见之症。

笔者据肝主蔬泄而辨证施治,临床疗效较好,现举验案报告如下。

张某某,女性,46岁,停经3月,自疑有孕,失眠多梦,不欲饮食,急躁不安,至诊排除孕身,仍疑病缠身,月余后出现时哭时笑,心悸易惊,诊时舌红脉细数,此疑虑致肝气抑郁、蔬泄失常而损及心脾,仿《金匾要略》百合地黄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味:炙甘草10克、小麦20克、大枣15克、百合30克、生地15 克、酸枣仁15克、茯神10克,每日一剂,水煎口服,治疗半月余而康复。

李某某,女,44岁,禀性喜怒无常,沉郁寡欢,一日因与邻居口角乃至斗殴,遂起恶寒不适,纳差、夜不安眠,数日后精神失常,游走街市,歌哭频作、打人骂人,其夫强架求诊,其面目红赤,脉弦细、胎薄黄。

此肝气郁滞而气逆神乱,立解邪镇惊之法,予仲景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

药用:柴胡15克、姜半夏、黄芩、党参、桂枝、大黄、大枣各10克,龙骨、牡蛎、茯神、酸枣仁各30克,连服15剂后狂躁得安,续以越鞠丸(香附12克、苍术、川芎、神曲、栀子各10克)加白术15克、郁金10克,疏肝健脾月余而收效。

浅论肝主疏泄

浅论肝主疏泄

浅论肝主疏泄
李满容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创新》
【年(卷),期】2008(5)35
【摘要】肝属木,喜条达而恶抑郁,其主要功能之一为“主疏泄”。

《素问·藏气法时论》日:“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喻其为“将军”,智勇兼备,主深谋远虑,运筹帷幄。

人体脏腑功能的正常活动,均有赖于肝主疏泄功能的正常和调节。

在生理上,肝气条达有利于脏腑的生理活动,对于运行气血、调节情志、协助运化、通利水道、排泄胆汁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肝脏失于疏泄,则会出现多变、复杂之病理,不但本经有病,且旁涉诸多脏腑,致气机紊乱。

【总页数】2页(P115-116)
【作者】李满容
【作者单位】614000,四川省乐山市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浅论肝主疏泄与肝郁气滞的关系 [J], 李有田;李冰;赵莉
2.基于心理应激探讨肝主疏泄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相关性 [J], 徐唱;张启明;徐茂青
3.基于"肝主疏泄"理论对女性甲状腺结节危险因素探讨 [J], 丁婉丽;王兆卒;林燕
4.中风与肝主疏泄关系的探析 [J], 姜喜艳;殷晓莉
5.熊焰运用“肝主疏泄”理论辨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经验 [J], 杨亮;张涛;熊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主疏泄——精选推荐

肝主疏泄——精选推荐

肝主疏泄肝主疏泄 1.肝的⽣理病理特点:肝为风⽊之脏,主疏泄⽽藏⾎,其⽓升发,喜条达⽽恶抑郁,主筋,开窍于⽬,与胆相表⾥,肝以⾎为体,以⽓为⽤,体阴⽽⽤阳,集阴阳⽓⾎于⼀⾝,成为阴阳统⼀之体。

故其病理变化复杂多端,每易形成肝⽓抑郁,郁久化⽕,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肝⽓、肝⽕、肝阳、肝风之变,且肝之阴⾎⼜易于亏损。

因此,肝⽓、肝阳常有余,肝⾎、肝阴常不⾜就成为肝的重要病理特点。

肝为五脏之贼,故除本⾝病变外,且易牵涉和影响其他脏腑,形成⽐较复杂的病理变化。

2.肝的基本病理变化:肝病的病理变化有虚实两类,⽽⼜以实为多。

(1)肝⽓、肝阳失调:肝⽓、肝阳失调;,以肝⽓、肝⽕、肝阳的亢盛有余为多见。

肝阳上亢多为肝阴不⾜,阴虚阳亢所致,故放在肝阴、肝⾎失调之中阐述。

因此,肝⽓、肝阳失调的病机,主要表现在肝⽓郁结和肝⽕上炎等⽅⾯。

①肝⽓郁结:肝⽓郁结简称肝郁、肝⽓郁,是肝脏病理中最常见的病理变化。

精神刺激,情志抑郁不畅,或病久不愈⽽因病致郁,或他脏之病理影响于肝等,均可使肝失疏泄,⽓机不畅,形成肝⽓郁结之候,其轻者称为肝⽓不舒或肝⽓郁滞。

肝⽓郁结之病理特点是肝之疏泄功能受到抑制,⽓机不得条达舒畅,其滞或在形躯,或在脏腑。

因此,临床上以情绪抑郁、悒悒不乐,以及胁肋胀痛等⽓机郁滞之候为特征,且每当太息、嗳⽓之后略觉舒缓。

肝⽓郁结的病理发展趋势为:其⼀,⽓滞⾎瘀。

⽓有⼀息之不⾏,则⾎有⼀息之不⾏。

肝⽓郁结,⽓机阻滞,则⾎⾏不畅,必然导致⾎瘀,表现为胁肋刺痛、症积肿块、⾆青紫或瘀点瘀斑等。

影响冲任⼆脉,则冲任失调,可见妇⼥⽉经不调、痛经、闭经或经⾎有块等。

其⼆,痰⽓郁结。

⽓郁⽣痰,痰与⽓结,阻于咽喉,则为梅核⽓;积聚于颈部则为瘿瘤等。

其三,⽓郁化⽕。

⽓有余便是⽕,肝⽓郁结,久⽽化⽕,形成⽓⽕逆于上的肝⽕上炎之候。

其四,犯脾克胃。

肝⽓郁⽽不达,或⽓滞转化为横逆,均可影响脾胃之纳运,形成兼有呕吐、嗳⽓、脘胁胀痛等肝⽓犯胃和兼有腹胀肠鸣、腹痛泄泻、⼤便不爽等肝⽓犯脾之候。

第16节肝主疏泄-调畅气机

第16节肝主疏泄-调畅气机

第16节肝主疏泄-调畅⽓机藏象⼗六节:肝主疏泻课程总结:肝的位置:右胁下,横膈之别称:将军之官,刚脏,罢极之本特性:喜条达恶抑郁,主升属性:阴中之阳,属⽊肝的⽣理功能:主疏泄含义:疏通调畅全⾝⽓机体现:1.调畅⼈体⽓⾎机理:①疏通调畅全⾝⽓机②⽓为⾎之帅意义:①疏泄太过:肝⽓上逆,轻则头痛头胀,眼睛发胀,重则肝⽕上炎②疏泄不及:肝⽓郁结-会阴,少腹部,两胁,乳房等胀满不适。

思考题:1.肝主疏泄有⼏个⽅⾯的作⽤?1.调畅⽓⾎2.调畅情志3.促进消化4.通调⽔道:5.调理⽣殖2.肝主疏泄的含义?及其意义。

疏泄,即疏通,宣泄,畅达之义。

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调畅全⾝⽓机的作⽤。

⽓机的调畅与否,⼜影响着⾎液和津液的运⾏,脾胃的运化,情志的变化,以及⽣殖功能诸多⽅⾯,所以肝主疏泄是保证机体多种⽣理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

3..如何理解“肝调畅⼈体⽓⾎”肝对全⾝⽓机的疏通调畅,促使全⾝之⽓通⽽不滞,散⽽不郁⽽⼈体⽓⾎相依,循环不息,⽓为⾎之帅,⽓⾏则⾎⾏。

⽓⾎为全⾝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肝主疏泄功能,则⽓机调畅,⽓⾎和调,经络通利,脏腑器官功能旺盛和谐。

知识点梳理:1.肝的别称?将军之官,刚脏,罢极之本(罢:免除极:疲劳)2.肝的五⾏归类?五⾏属⽊,通于春⽓3.肝的五液?五体?五官?五华?分别是什么肝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开窍于⽬,其华为⽖4.肝的阴阳属性?阴中之阳。

5.肝的⽣理特性?1.肝⽓主升,肝⽓以升发为顺2.肝喜条达恶抑郁3.肝体阴⽤阳6.如何理解“肝喜条达恶抑郁”?⾃然界凡属⽊之性,其⽣长之势⽆不喜枝条舒展顺畅。

肝属⽊,其性亦喜舒展顺达⽽⾏其疏泄功能,抑郁可阻遏肝⽓,使之不舒⽽失疏泄条达。

7.如何理解“肝体阴⽤阳”?体:肝脏之本体。

⽤:指肝脏的功能活动肝属五脏之⼀,且肝主藏⾎,⾎属阴,故肝体为阴。

肝的功能主疏泻,以⽓为⽤,性喜条达⽽主升,故说肝⽤阳。

8.肝调畅⼈体⽓⾎的机理?①疏通调畅全⾝⽓机②⽓为⾎之帅9.肝疏泄功能失常的两种病理表现?疏泄不及:肝⽓郁结-会阴,少腹部,两胁,乳房等胀满不适疏泄太过:肝⽓上逆,轻则头痛头胀,眼睛发胀,重则肝⽕上炎10.肝经循⾏路线?肝经循⾏路线:会阴-绕阴器-经少腹-布胁部-去乳中-夹咽喉-抵⾆本-连⽬系-结巅顶。

说肝论肝于疏泄,升清降浊

说肝论肝于疏泄,升清降浊

说肝论肝于疏泄,升清降浊
说肝论肺。

生命哲学认为,气是构成和维护生命之本。

五脏六腑机能活动动力物质基础、源泉来于气血的功能转化、气化。

以肝肺两脏,在气与血关系功能上,探索两者在生命哲学上的生理,病理变化规律。

肝藏血,主疏泄。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而主治节,以辅佐心脏调节气血的运行。

生命气血津液气机气化,升降出入循环,分清别浊,化生、转化,新陈代谢…等生命功能作用,以气血为支持营养,以心脑为控制中心,以肾温煦为蒸化,
以肝为疏泄,以肺为输布,以脾为纳精运化…三焦经络等协调运作。

生命活力动力、源泉的基础,正气,阳气及气血津液的循环,运化、运作,气机的调畅,以肝气、肝精为枢纽疏泄全身条达。

化肝风、化肝火、化肝热、化肝气、解毒、解郁、解滞、解瘀、解虚、解实、化阴、化阳、化苦、化燥,万般功能,罢极之官。

缓急于一身,故肝,又称将军之官。

七情失调、饮食不节、感受外邪、劳倦暗伤…等与肝相关、相应。

此肝为谋虑、决断出焉。

肝柔而易升动冲激怒,亢逆为害。

调气分、血分于分布、分配。

藏血宁血又止血。

气机出入有赖于肝,郁而疏,结而泄,横逆而调,助脾胃运化,又肝肾同源,又肝胆相照,主一身情志,欲望。

肝者官官相护,肝者官官相连。

肝主枢作用探析

肝主枢作用探析

肝主枢作用探析
陈树平;钱林超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09(024)001
【摘要】脏腑气机升降之枢纽从古至今言于脾胃,即脾升胃降。

然肝胆居中焦,
并列于脾胃之右,其气主乎疏泄,上通下达,内外出入,旁调中州,故肝对脏腑气机以及全身气血津液乃至神志活动的疏调作用诚不容置否。

本文试就肝在气血运行、神志、情志活动以及水液代谢方面的“枢纽”作用,略做探析。

【总页数】2页(P3-4)
【作者】陈树平;钱林超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医学院中医系,361005;厦门大学医学院中医系,361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肝主枢”理论探析及临证发挥 [J], 张扬;扈晓宇;杨芳
2.“少阳主枢”临证意义发挥 [J], 龙正寅;朱慧志
3.基于\"少阳主枢\"谈小柴胡汤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应用 [J], 黄培龙;叶彬华;林莉
4.基于“少阳主枢”谈小柴胡汤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应用 [J], 黄培龙;叶彬华;林莉;
5.贾英杰从“少阳主枢”辨治肿瘤相关性失眠经验 [J], 李家合;王晓群;思志强;郭
姗琦;张瑶;贾英杰(指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肝之疏泄在五脏中的作用

浅谈肝之疏泄在五脏中的作用

浅谈肝之疏泄在五脏中的作用
王玉芳
【期刊名称】《中医药信息》
【年(卷),期】2010(027)003
【摘要】五脏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为气机的升降出入,肝主疏泄,能够调畅全身的气机,调节气机的升降出入,因此肝之疏泄对于协调五脏功能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总页数】2页(P10-11)
【作者】王玉芳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山东,济南,2505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09
【相关文献】
1.从五脏相关浅谈治肝法在五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J], 曹利民
2.新肝疏对移植肝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 [J], 刘昌;史源;杨勤玲;陈变玲;仵正;于良;吕毅;潘承恩
3.肝主疏泄在五脏整体功能活动中的作用 [J], 穆俊霞
4.略论《唐律疏议》中“疏议”的作用 [J], 王立民
5.肝主升发在五脏中的作用探微 [J], 王竹风;陈家旭;赵歆;岳广欣;汪宝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肝主疏泄论水肿论治

从肝主疏泄论水肿论治

从肝主疏泄论水肿论治江宏革【摘要】目的探讨肝主疏泄在水肿的病机、病症形成中的重要性和从肝主疏泄辨证治疗水肿.方法对肝主疏泄理论和相关典籍的回顾总结.结果证实肝主疏泄在水肿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结论肝主疏泄与水液代谢关系密切在水肿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肝失疏泄证候和辨证特点不相同,故辨证论治尚须视症情的殊别,细分标本缓急,审因论治,辨证求因,灵活配.伍,对症制方.【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0(025)009【总页数】2页(P1548-1549)【关键词】水肿;肝主疏泄;中医论治;中医药疗法;中医学【作者】江宏革【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南阳,47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为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症,在水肿发病过程中多个脏器功能对本病的发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探讨肝主疏泄在水肿的病机、病症形成中的重要性和从肝主疏泄辨证治疗水肿,现汇报如下。

1 水肿的主要病机《景岳全书》所说:“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1];《素问》:“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故其本在。

肾,其末在肺”。

肺主治节,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发为水肿;脾主运化,布散水精,脾阳被困或脾失转输,水湿内停,发为水肿;肾主水,水液的输化有赖于肾阳的蒸化、开阖作用,肾失蒸化、开阖不利,水液泛滥,发为水肿。

我们都知道肺、脾、肾三脏与水液的代谢有着直接的关系,水液的代谢与气有着重要的联系,气化运动以元气为动力。

元气根源于肾,借三焦经脉而循行于全身,激发和推动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实现津液的正常代谢活动。

“水不自行,赖气以动”,故水肿一证,是气化功能障碍的表现。

2 肝主疏泄与水肿的关系2.1 肝主疏泄功能肝主疏泄是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

关于疏泄二字,后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疏,通也。

”“泄,水受九江博安洵波而入。

中医硕士中医基础理论-3

中医硕士中医基础理论-3

中医硕士中医基础理论-3(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0,分数:0.00)二、A型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瘀血崩漏应采用的治疗方法为:A.虚则补之B.通因通用C.塞因塞用D.寒因寒用E.热因热用(分数:1.00)A.B. √C.D.E.解析:2.能使血液不逸出于脉外的气的作用是: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分数:1.00)A.B.C.D. √E.解析:3.虚人感冒应采用的治疗方法为:A.实则泻之B.汗而发之C.急则治标D.标本兼治E.益气固本(分数:1.00)A.B.C.D. √E.解析:4.“结、聚、散、络”于筋肉的是:A.经B.奇经C.经别D.经筋E.别络(分数:1.00)A.B.C.D. √E.解析:5.阳偏衰的病机,主要是指:A.阳气虚损,热量不足,机能减退B.阴损及阳C.阴邪侵袭,伤及阳气,阴盛则阳病D.阴寒直中脏腑,导致阳气受损E.脏腑阴阳互根互用失常(分数:1.00)A. √B.C.D.E.解析:6.“气之主”指的是:A.肝B.心C.脾D.肺E.肾(分数:1.00)A.B.C.D. √E.解析:7.《金匮真言论》指出“善病风疟”的季节是:A.春B.夏C.长夏D.秋E.冬(分数:1.00)A.B.C.D. √E.解析:8.虚人感冒应采用的治疗方法为:A.实则泻之B.汗而发之C.急则治标D.标本兼治E.益气固本(分数:1.00)A.B.C.D. √E.解析:9.停于胸膈的是:A.痰饮B.悬饮C.溢饮D.支饮E.积饮(分数:1.00)A.B.C.D. √E.解析:10.主调畅情志是哪个脏的功能:A.肝B.心C.脾E.肾(分数:1.00)A. √B.C.D.解析:11.木是金的:A.母行B.子行C.所胜之行D.所不胜之行E.以上均非(分数:1.00)A.B.C. √D.E.解析:12.七情内伤致病影响脏腑气机,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喜则气缓B.怒则气上C.悲则气消D.恐则气乱E.思则气结(分数:1.00)A.B.C.D. √E.解析:13.清气和水谷精气结合而生成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分数:1.00)B. √C.D.E.解析:14.“水火既济”的关系是指:A.心与肾关系B.肝和肾关系C.脾与肾关系D.肺与肾关系E.脾与肺关系(分数:1.00)A. √B.C.D.E.解析:15.阳偏衰的病机,主要是指:A.阳气虚损,热量不足,机能减退B.阴损及阳C.阴邪侵袭,伤及阳气,阴盛则阳病D.阴寒直中脏腑,导致阳气受损E.脏腑阴阳互根互用失常(分数:1.00)A. √B.C.D.E.解析:16.脾虚腹胀应采用的治疗方法为:A.实则泻之B.通因通用C.塞因塞用D.寒因寒用E.热因热用(分数:1.00)A.B.C. √D.解析:17.“气之主”指的是:A.肝B.心C.脾D.肺E.肾(分数:1.00)A.B.C.D. √E.解析:18.清气和水谷精气结合而生成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分数:1.00)A.B. √C.D.E.解析:19.“熏于肓膜”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清气(分数:1.00)A.B.C.D. √E.解析:20.“水火既济”的关系是指:A.心与肾关系B.肝和肾关系C.脾与肾关系D.肺与肾关系E.脾与肺关系(分数:1.00)A. √B.C.D.E.解析:三、词语解释(总题数:5,分数:10.00)21.风性善行(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第18卷 第4期 2016 年 4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8 No. 4 Apr .,2016从肝主疏泄论其对脏腑功能的调节陈利平,林明雄,臧倩(解放军总医院,北京 100853)摘 要:中医学以脏腑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系,将人体构成有机整体。

中医认为肝脏有两大生理功能:主藏血、主疏泄;肝主疏泄是中医藏象理论中对于肝的疏通、畅达、宣泄功能的描述,这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调畅全身气机,推动机体的气、血和津液在人体正常运行的作用。

肝作为主疏泄、调畅人体气机的脏器,在五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肝通过对气机的疏导、畅达与调节作用来调畅血液运行,进而影响情志的变化,促进胆汁的分泌,维持脾胃的升降功能,助三焦疏利水道、调畅月经等,来发挥诸多的作用。

该文试从肝主疏泄的角度,来论述肝对其他脏腑功能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肝藏血;肝主疏泄;生理功能;调节中图分类号:R25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6) 04- 0007- 03收稿日期:2015-10-01基金项目:军队十二五后勤科研计划项目(CWS12J129);海南省医学科研课题(YX130A106);解放军总医院百病秘诀项目(MJ201455)作者简介:陈利平(1964-),男,湖北仙桃人,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Analysis of Liver Governing Smooth Flow of Qi and Regulating Organs ActivitiesCHEN Liping,LIN Mingxiong,ZANG Qian (PLA General Hospital,Beijing 100853,China)Abstract:TCM zang-fu organs as the center,through the meridians of the contact,will form a unified organic whole human body. The liver has two physiological functions:the storing blood and governing the smooth flow of qi. The theory of “liver governing the smooth flow of qi”first found in Internal Canon was an essential concept in Zangxiang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 highly summarized the 两组比较,各访视点除治疗前外,均P <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4讨论慢性湿疹皮损呈对称分布,表现为多形损害(浸润、增厚、干燥或色素沉着等),边缘较清。

而对于皮损范围小及全身无其他严重不适症状的慢性湿疹患者,涂擦法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目前西医主要运用糖皮质激素软膏、针对继发感染的抗生素外用制剂、外用润肤及保湿剂或局部治疗的免疫调节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具有明显疗效[5],遗憾的是,其长期使用带来的不良反应不容小觑,所以急需寻求疗效良好、更为安全的替代药物。

而中医外用药物治疗慢性湿疹已有悠久历史,较西医外用药有着无依赖性、副作用小、可以长期应用、疗效持久、价格低廉等优势。

中医认为慢性湿疹因外感风、湿、热兼素体脾虚、血燥、阴虚而生。

根据其病因病证,外用药主要以除湿杀虫、润肤止痒为治疗思路。

因此我院制剂大枫子膏以大枫子、土荆皮、苦参、硫磺等药,混和麻油、凡士林等品熬制而成。

方中取大枫子辛、热之性能祛风燥湿,使药力透达病所,其毒性强,能攻毒杀虫止痒,为君药;苦参以其味苦性寒,能燥湿杀虫,与大枫子同用,寒热并施,增强燥湿杀虫之力而能止痒,为臣药;土荆皮辛、温,有毒,能杀虫、止痒,取其与君药相似之性,增强杀虫止痒的功效;硫磺性温而燥,味酸能敛,毒能杀虫,进而疗疮止痒,硫磺与土荆皮皆与大枫子功效相似,性味相近,能起到增效作用,而多药合用,减少君药的用量,使三药能起到增效减毒的协同作用,为佐药。

凡士林与麻油为使药,融合诸药之性,共起润肤止痒、杀虫疗疮之功,且麻油还可带领药物通过玄府而进入气血,对皮损不愈下的肌肉受损之气进行充养,促进皮损恢复[6]。

试验中可见大枫子膏疗效肯定,且其方中除了苦参以外其它药物均有毒性,内服则会引起各种毒副反应,但本品为局部外用药物,用量少,经皮吸收量小,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传统的中医外科外用制剂,与现代临床研究相结合,可越发凸显中医涂擦法在皮肤疾病的优势。

◆参考文献 [ 1 ] 杨雪松,叶建州,李钦,等.健脾养血祛风法治疗特应性皮炎临床疗效及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 J ]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32 ( 3 ):46-48.[ 2 ]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 M ]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726.[ 3 ] 赵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法[ J ]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 ( 1 ):3-4.[ 4 ] 孙晓冬.健脾渗湿颗粒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评价及其对复发的影响[ J ]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8 ( 6 ):335-337.[ 5 ] 刘玲玲,窦侠.特应性皮炎/湿疹治疗新策略[ J ] .继续医学教育,2006,20 ( 23 ):33-35.[ 6 ] 徐强,张朝晖.油膏制作中的麻油中医作用机制探讨[ J ] .中医外治杂志,2011,21 ( 2 ):62-63.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6.04.002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18卷人体脏腑、经络、器官活动全赖气血的滋养,只有气血调和、经脉通利,才能百病不生。

中医学中的肝脏有两大生理功能:主藏血、主疏泄;由于肝的生理特点是主升、主动,这对于气机的疏通、畅达、升发及气机的升降出入起着平衡与协调作用。

疏的本义为“疏导、畅达、开通”,泄的本义为“发泄、发散、升发”。

肝主疏泄是指肝脏具有调畅气机,推动机体的气、血和津液在人体内正常运行,进而通过对气机的疏导、畅达与调节作用来调畅血液的运行;另外,肝脏之藏血、藏魂、主筋等生理功能也与肝的疏泄功能息息相关。

肝主疏泄,具有广泛的生理效应,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①调节精神情志;②促进消化吸收,包括协调脾胃的气机升降和胆汁的分泌;③维持气血运行,肝主藏血、摄血;④调节水液代谢;⑤调节生殖功能,调理冲任和调节精室。

以上是肝主疏泄生理上的功能;另外,病理上肝失疏泄,致病范围广泛,气机郁滞是其主要病理基础,疏泄不利是其发病根本。

中医肝病涉及到临床各科,多达几十种病,在临床内科杂病中素有“五脏之病,肝气居多”“内伤杂病,肝病十居六七”“肝病贼五脏”之说。

因此,了解肝的主要生理功能,进一步认识肝主疏泄的具体作用,以及肝对其他脏腑功能的调节作用与影响,有助于认识脏腑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临床的辨证论治。

本文试从肝主疏泄的角度来论述肝与其他脏腑的关系,及对其他脏腑功能的调节作用,诚望同道祈正。

1 肝主疏泄,助心调节情志情志泛指人的情绪、情感活动。

喜为心志、怒为肝志、悲为肺志、思为脾志、恐为肾志。

五脏之中,以心与情志的关系最为密切,心主血脉,藏神志;情志是属于心主神明的范畴,但调节情志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人的情志、思维活动是以气血为物质基础的。

五脏中除心主神明,对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具有统率作用外,肝主疏泄对各种精神活动,尤其是对情感过程的影响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肝的疏泄功能影响着气血的运行;肝具有贮藏血液和调畅气机、调节血量的功能,进而间接的起着调节情志的作用,《明医杂著医论》曰:“肝为心之母,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

肝主疏泄,为将军之官,谋虑所出,若肝的升发条达之性不及,必致疏泄无能,气血运行不畅、血不养心、神失所养、精神失养,初期临床出现以气郁为主的病理变化,反映在情志上以精神抑郁为主,可见郁郁不乐、多疑善虑、喜叹息、悲伤欲哭等症状。

若肝气疏泄太过、升发无制,肝气升腾失常,则出现气机逆乱,临床可见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烦失眠的症状,甚则出现咳血、呕血、昏厥等情况。

因此,肝的疏泄功能与情志变化间是一种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

许多情志的异常变化可以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其中尤以大怒为甚,故有气多伤身、暴怒伤肝之说。

不良情志变化也是通过对脏腑气机的影响、对气血运行的影响而导致肝的疏泄功能失常。

在生理过程中肝脏通过其疏泄功能对气机的调畅作用调节情志,肝气疏泄调达,则气机调畅,血运通达,情志如常,气和志达。

2调畅气机,协助脾胃运化脾的运化依赖肝的疏泄,脾的升清依赖肝气畅达;肝胆与脾胃同居膈下中焦,因此,肝胆与脾胃在组织结构上相互毗邻,在经络循行上密切联系,在功能活动上相互配合,形成了木土生克、促进饮食运化、气血生化的相互作用。

脾主升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指脾脏将水谷精微和水液上输心肺、头目以充养全身;另一方面是指脾具有维持内脏位置稳定的作用;肝主升发,肝气以升为顺,具有向上升举的特性,其动性最强,可助脾升举诸脏。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水谷饮食在中焦脾胃的不断升降过程中被受纳腐熟、消化吸收,这些特性的正常发挥与气机的升降运动密切相关,肝为气机升降枢纽,具有调节气机升降的作用。

食物的消化吸收除了脾胃的升降过程外,还需要胆汁的协助;胆汁是肝之余气积聚而成,胆汁的分泌与排泄也依赖于肝主疏泄的作用。

肝脏与胆腑在组织结构上直接相连通,经脉上互为络属,为表里相合之脏腑。

胆为“中精之腑”,胆汁为肝木气化阴血而成之精汁,胆汁的排泄依赖于肝的疏泄功能;肝气疏泄调达,则胆汁排泄正常,同奏化饮食、别精粗之功效;若肝失疏泄,则胆汁排泄障碍,造成饮食精粗不分、食物不化。

生理过程中脾胃升降依赖于肝气疏泄,病理情况下脾胃疾患常以升降失常为主要表现,且多与肝气不疏有关。

若肝失疏泄,影响脾之升清,可表现为胁肋胀痛、脘腹胀满、肠鸣、腹泻等,称为“肝脾不和”;若影响到胃之和降,症见嗳气、食欲不振、脘痞腹胀,或攻窜作痛、吞酸嘈杂或呕吐等,称为“肝胃不和”。

脾病多由肝病起,肝脾在病理方面的关系极其密切,张仲景乃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说。

3 肝主藏血摄血,调节血量肝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血具有濡养脏腑、经络、器官的作用;《素问·调经论》云:“肝藏血”,由于肝具有藏血功能,故称“肝为血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