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工品第八章 传爆药和导引传爆药

合集下载

火工品资料二 胡世裕

火工品资料二  胡世裕

火工品资料二胡世裕第二章火帽2.1概述火帽:是点火和起爆序列中的首发元件。

火帽是第一个作用的火工品,(1)在点火序列中它是由枪机(或炮闩)上的撞针撞击而发火,发火后产生的火焰点燃发射药或发射药的点火药。

(2)在传爆序列中它是由击针刺入而发火,发火后产生的火焰点燃雷管或延期药,因此火帽是受机械作用而发出火焰,即火帽的作用就是把机械能转变成热能—火焰,发出火焰这是火帽的共性。

传爆序列中,火帽由击针刺入而发火,产生的火焰点燃雷管或延期药。

火帽:受机械能作用而发出火焰,即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火焰发出火焰石火帽的共性。

分类:(1)按激发能方式分:撞击火帽,针刺火帽。

摩擦火帽,压空火帽。

(2)按用途分:药筒火帽(底火火帽,用于各种枪弹,炮弹药筒上)引信火帽(用于各种炮弹引信中)结构与作用:火帽都是结构简单的炸药元件,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帽壳,药剂和盖片(或加强帽)。

(1)引信火帽是由击针发火的,而且耐震性要好,故采用加强帽或收口结构;(2)底火火帽是有撞针撞击发火,因此必须有火台,火台可以装在底火中,枪弹壳上或和火帽结合在一起,它的盖片是用纸或锡箔做成的,(3)摩擦火帽安放摩擦簧,所以中间有孔。

击发药击发药(针刺药):是火帽与底火或针刺雷管中接收击针提供的激发能量而发火。

击发药是由氧化剂+可燃剂+敏感剂组成。

敏感剂为起爆药,保证产品感度和猛度,可燃剂保证点火能力。

几种起爆药的火焰感度次序:THPC>Hg(ONC)2>DDNP>四氮烯>PbN6针刺和撞击感度:四氮烯>Hg(ONC)2>PbN6>THPC>DDNP一、含雷汞击发药:1.典型雷汞击发药的组成和配比:敏感剂:Hg(ONC)2 25% (26%)可燃剂:Sb2S3 37.5% (38%)氧化剂:KClO3 37.5% (36%)Hg(ONC)2决定感度,含量<15%时感度不足,>40%感度变化不大,一般采用25%含量。

火工品 第二章 火帽(王茜)解读

火工品 第二章 火帽(王茜)解读
2 火帽
西南科技大学
火工品设计原理 第二章 火帽
1
2.1概述
火帽通常是点火和起爆序列中的首发元件。
火帽是受机械能作用发出火焰,也就是把机械能转换 为热能(火焰)。
发出火焰是火帽的共性。
击发方式
针刺火帽——击针刺击发火 撞击火帽——撞击发火
西南科技大学
火工品设计原理 第二章 火帽
2
2.2 针刺火帽
3
2.2.1 战术技术要求
1.有足够的点火能力。 2.合适的感度。 3.对发射震动的安全性。 4.具有一些对火工品共同的要求。 火帽还应长期贮存性能安定,相容性好,同时还应考
虑成本低,原料来源广泛无毒。
西南科技大学
火工品设计原理 第二章 火帽
4
2.2.2 针刺火帽的结构
5
2
31
2
3
52 4 3
重要工序介绍:压药、滚光、收口
西南科技大学
火工品设计原理 第二章 火帽
18
2.5 火帽的检验
检验有以下内容:(1)尺寸和外观检验;(2)感度试验; (3)点火能力试验;(4)发射安全性试验;(5)运输震动 安全性试验;(6)对温、湿度变化的安定性试验。
西南科技大学
火工品设计原理 第二章 火帽
19
(1)
(2)
西南科技大学
火工品设计原理 第二章 火帽
10
击针头部形状对火帽感度的影响
落高/cm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90°击针发火率/%
0 11.3 48.6 75.3 86.6 98.0 98.0 98.6 99.3
φ0.25mm 平头击针发火率/% 0 9.3 48.0 82.6 98.6 99.3 99.3 100 100

火工品使用与爆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3篇)

火工品使用与爆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3篇)

火工品使用与爆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一、总则火工品使用与爆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是为了保障火工品使用和爆破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制定的。

以下是对火工品使用与爆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的规定。

二、基本要求1. 所有从事火工品使用与爆破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关证书方可从事相关工作。

2. 所有火工品使用与爆破作业必须在专门指定的场所进行,严禁在临近居民区、工厂或者其他人员密集的地方进行。

3. 进入作业现场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和设备设施的检查,确保一切设备设施完好并符合使用要求。

4. 所有作业人员必须穿着符合安全要求的工作服和个人防护装备,并正确佩戴防护眼镜、口罩和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确保个人安全。

5. 所有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禁止违规操作。

三、火工品使用操作规程1. 在使用火工品之前,必须对火工品进行检查,确保包装完好无损,如果发现有破损或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主管人员。

2. 使用火工品时必须保持清醒,禁止酒后作业。

3. 在使用火工品时,必须按照规定的数量使用,禁止超量使用或乱用。

4. 在使用火工品时,必须远离易燃物和可燃气体,确保无明火环境。

5. 在使用火工品时,必须使用专用工具进行操作,并保持双手及工具干燥。

6. 在使用火工品时,必须保持安全距离,并确保无人员靠近作业区域。

7. 火工品使用完毕后,必须及时清理作业现场,清除残留的火工品、工具和垃圾等。

8. 火工品使用完毕后,必须关闭所有相关设备和设施,并及时进行设备设施的维护和检修。

四、爆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1. 在进行爆破作业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作业方案编制,确保爆破作业的安全。

2. 在进行爆破作业之前,必须对作业现场进行周边环境检查,确保无居民和其他人员在附近。

3. 在进行爆破作业之前,必须进行严格的火工品存放和运输,确保不发生泄露和损坏。

4. 在进行爆破作业之前,必须对相关设备设施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完好并符合使用要求。

《军用火工品技术K》课程教学大纲

《军用火工品技术K》课程教学大纲

《军用火工品技术K》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10041129课程英文名称: Technology of Military Initiating Explosive Device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6 实验:4 上机:适用专业: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其它兵器类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10月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军用火工品技术K是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也是其它兵器类专业的跨专业选修课程,涉及各种弹药、航天飞行器等行业中的点火、传火、引爆、传爆的相关理论及其产品的设计方法,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具有重要的课程地位。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掌握军用火工品的结构特征、作用原理、设计方法等,培养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正确地运用到火工品设计与影响性能因素分析中,增强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燃火工品、雷管、电火工品、传爆药等的设计是本课程的重点。

1、了解火工品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2、熟悉各类军用火工品的典型结构特点及应用。

3、掌握火工品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4、具有分析影响火工品性能因素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1、本课程安排在第六学期学习,共40学时,其中讲课36学时,实验课4学时。

2、如开设《火工品工艺学》课程,则“大纲内容”中标注※符号的装配工艺内容可以不讲授。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学习本课程要有工程制图、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化学、燃烧爆炸理论、含能材料、炸药装药技术等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不设专门的习题课,重点习题随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安排讲授。

实践环节设有相关实验内容、火工品技术课程设计、火工品生产实习等。

(六)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

考核成绩各部分的比例:平时成绩(出勤、作业、学习表现等)占20%,实验成绩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考核成绩以百分制计算。

(七)主要参考书目:《火工品技术》.叶迎华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年3月《火工品设计原理》.蔡瑞娇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二、中文摘要本课程主要学习军用火工品的结构特征、作用原理、设计方法和影响性能因素分析,包括引燃类火工品:火帽、底火、点火具等;引爆类火工品:炮弹雷管、电雷管、传爆药等;并介绍了导弹用火工品和先进火工技术以及延期药和延期元件等。

《火药、炸药、弹药、引信及火工品工厂设计安全规范》

《火药、炸药、弹药、引信及火工品工厂设计安全规范》

2—4 小量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危险性建筑设计安全规范WJ 2470-19971 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从事火药、炸药、弹药、引信、火工品研究与应用的研究所、院校、试验场及工厂,在新建、扩建、改建小量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危险性建(构)筑物时,应遵循的安全技术要求。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研究所、院校、试验场及工厂新建、扩建及改建的小量火药、炸药及其制品的各种危险性建(构)筑物的设计。

2 引用文件GB50154—92 地下及覆土火药炸药仓库设计安全规范GBJ87—85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JB2—82 常规兵器发射或爆炸时压力波对人体作用的安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七号《火药、炸药、弹药、引信及火工品工厂设计安全规范》1990年3月26日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3 定义3.1 危险品研制、加工、试验、拆分、销毁和存放的各种火药、炸药、弹药、引信、火工品、氧化剂的成品和半成品及其有燃烧和爆炸危险性的原材料。

3.2 危险性建筑研制、加工、试验、拆分、销毁和存放危险品的场所,包括危险品研制实验室、研制工房、试验工房、生产工房、拆分工房、理化性能实验室、试验和销毁用构筑物及存放间(库)等。

3.3 小量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危险性建筑物内(抗爆和抑爆间室除外)炸药及其制品的存药量不超过50kg(下述炸药质量均指TNT当量),火药及其制品的存药量不超过100kg。

抗爆和抑爆间室内炸药最大存药量不超过50kg。

3.4 整体爆炸全部危险品同时发生爆炸。

3.5 总药量危险性建筑内研制、加工、试验、拆分、销毁、运输和存放过程中危险品实际的存药量之和。

3.6 计算药量危险性建筑内研制、加工、试验、拆分、销毁、运输和存放过程中使用的,能一次同时爆炸或燃烧的危险品的最大药量。

用于计算危险性建筑的内部距离和外部距离。

3.7 设计药量危险品一次可能同时爆炸的最大药量。

8.引燃火工品要点

8.引燃火工品要点

设计的基本要求Basic requirements
for design
1. 适当的感度(输入性能): 适当的感度(输入性能) 感度上限,Higher sensitivity: 感度上限 ,Higher threshold of sensitivity: 受 弹药提供的控制信息( 初始能量) 能可靠发火。 弹药提供的控制信息 ( 初始能量 ) 能可靠发火 。 如 引信击针的针刺能、 枪机或炮闩的撞击能、 引信击针的针刺能 、 枪机或炮闩的撞击能 、 导弹或 火箭弹内部能源供给的电能或热能等, 火箭弹内部能源供给的电能或热能等 , 确保在有限 的能量供给下可靠地发火。 的能量供给下可靠地发火。 感度下限, 感度下限, Lower threshold of sensitivity :在 制造、勤务处理、运输和作用前的各种环境中, 制造、勤务处理、运输和作用前的各种环境中,在可 能碰到的各种危险刺激下不会意外发火。 能碰到的各种危险刺激下不会意外发火。常见的危险 刺激的能量形式有静电、射频、雷电、跌落、振动、 刺激的能量形式有静电、射频、雷电、跌落、振动、 作用前撞击目标、高温环境、高气压环境等。 作用前撞击目标、高温环境、高气压环境等。 感度特征量, character: 感度特征量, Sensitivity parameter character: 针刺能、撞击能以一定落锤下的落高( cm)表示, 针刺能、撞击能以一定落锤下的落高(g.cm)表示, 电能一般以发火电压( 或发火电流( 表示。 电能一般以发火电压(V)或发火电流(A)表示。
0.015-0.04 23°30′ °30′
图1
要求钢发火击针的形状和尺寸
90° °
设计要求举例
(3) 感度曲线试验 sensitivity curve test 每10批火帽应做 10批火帽应做 次感度曲线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下表曲线波动范围要求。 1次感度曲线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下表曲线波动范围要求。

火工品第八章传爆药和导引传爆药资料

火工品第八章传爆药和导引传爆药资料
• 第二,在保证爆轰可靠传递的前提下,尽量使用小型雷管和保险 型引信的结构,以提高引信的安全性;
名称
钝黑 -5c
聚黑 -6c
聚黑 -14 c 聚奥 -9c Ⅰ,Ⅱ型 聚奥 -10 c
表 8-1 常用传爆药及性能
主要成分
黑索今:硬脂酸( 95:5) 黑索今:聚异丁烯:硬脂酸:石墨(97.5 :
0.5:1.5:0.5) 黑索今:氟橡胶:石墨( 96.5:3.0:0.5)
奥克托金:氟橡胶( 95:5)
左右。
• 8.4 传爆药 • 8.4.1 炸药的性质
• (1)要其爆速大于被起爆装药的临界爆速;(2)爆速 大,起爆能力大。
• 密度大时,爆速大。 • 8.4.2 药量和形状
• 设计时除参照相似弹药中传爆药的质量比外,传爆药药 量最终还需要用实验的方法确定。
图8-4 传爆药起爆能力测试装置 1-雷管 2-传爆药柱 3-炸药柱 4-铜板 5-铜板上印痕
• 8.3 导引传爆药
• 双重地位:对雷管来说是受主装药,被雷管引爆,而对 于传爆药来说是施主装药,用它来起爆传爆药。因此, 它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既有较好的起爆感度又要有较大 的起爆能力。
• 临界爆速要小(感度大) • 爆轰速度要大(起爆能力大)
• 8.3.1 导引传爆药的结构
图8-2 导引传爆药构造示意图 1-隔板 2-导引传爆药 3-导引传爆药壳
• 8 传爆药和导引传爆药 • 8.1 概述
• 引信中典型的传爆序列为:雷管→导引传爆药(管)→ 传爆药(管)→主装药。
图8-1 导引传爆药位置示意图 1-雷管;2-导引传爆药;3-隔板;4-传爆药;5-滑块
• 导爆药和传爆药 • 相同点:均由猛炸药加工而成,输入和输出都是爆炸作

火工品的规章制度

火工品的规章制度

火工品的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火工品的生产、存储、运输和使用,确保人身、财产安全,保护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火工品是指易燃、易爆炸或具有火灾危险性的物品,包括烟花爆竹、烟火药品、化学危险品等。

第三条火工品的生产、销售、储存、运输和使用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遵循安全生产原则,加强安全管理,落实责任,确保安全生产。

第四条各级政府消防机构应当加强火工品安全监管,建立健全火工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火工品安全隐患。

第五条火工品从生产到销售、储存、运输和使用环节,应当进行全程管理,确保安全可控,防止事故发生。

第二章火工品生产管理第六条火工品生产单位应当具有完善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严格执行生产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可靠。

第七条火工品生产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生产许可证,设立专门生产车间,配备专业人员,定期进行安全生产培训。

第八条火工品生产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原材料、生产工艺、成品产品进行全程监控,确保产品质量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第九条火工品生产单位应当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测维护,并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避免事故发生。

第十条火工品生产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产品追溯制度,能够及时查明产品来源,追踪产品去向,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第三章火工品存储管理第十一条火工品存储单位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设立专门火工品存储库房,保持通风干燥,防潮防火。

第十二条火工品存储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存储火工品,分类存放,定期清点盘查,定期检查库房安全设施。

第十三条火工品存储单位应当做好防火措施,严禁在库房内吸烟、使用明火,保持库房通道畅通,不得堆放杂物。

第十四条火工品存储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定期组织消防演习,确保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五条火工品存储单位应当定期检查库房周围环境,消除火灾隐患,保证库房安全。

《火药、炸药、弹药、引信及火工品工厂设计安全规范》

《火药、炸药、弹药、引信及火工品工厂设计安全规范》

2—4 小量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危险性建筑设计安全规范WJ 2470-19971 范围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从事火药、炸药、弹药、引信、火工品研究与应用的研究所、院校、试验场及工厂,在新建、扩建、改建小量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危险性建(构)筑物时,应遵循的安全技术要求。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研究所、院校、试验场及工厂新建、扩建及改建的小量火药、炸药及其制品的各种危险性建(构)筑物的设计。

2 引用文件GB50154—92 地下及覆土火药炸药仓库设计安全规范GBJ87—85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JB2—82 常规兵器发射或爆炸时压力波对人体作用的安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七号《火药、炸药、弹药、引信及火工品工厂设计安全规范》1990年3月26日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3 定义危险品研制、加工、试验、拆分、销毁和存放的各种火药、炸药、弹药、引信、火工品、氧化剂的成品和半成品及其有燃烧和爆炸危险性的原材料。

危险性建筑研制、加工、试验、拆分、销毁和存放危险品的场所,包括危险品研制实验室、研制工房、试验工房、生产工房、拆分工房、理化性能实验室、试验和销毁用构筑物及存放间(库)等。

小量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危险性建筑物内(抗爆和抑爆间室除外)炸药及其制品的存药量不超过50kg(下述炸药质量均指TNT当量),火药及其制品的存药量不超过100kg。

抗爆和抑爆间室内炸药最大存药量不超过50kg。

整体爆炸全部危险品同时发生爆炸。

总药量危险性建筑内研制、加工、试验、拆分、销毁、运输和存放过程中危险品实际的存药量之和。

计算药量危险性建筑内研制、加工、试验、拆分、销毁、运输和存放过程中使用的,能一次同时爆炸或燃烧的危险品的最大药量。

用于计算危险性建筑的内部距离和外部距离。

设计药量危险品一次可能同时爆炸的最大药量。

用于设计抗爆间室、抗爆屏院、抑爆间室和防护墙(板)。

危险等级依据建筑内研制、加工、试验、拆分、销毁和存放的危险品,发生爆炸或燃烧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和危害程度,将建筑划分成不同的危险等级。

D-58《火工药剂学》

D-58《火工药剂学》

课程代号D-58火工药剂学进修考核大纲刘红梅编兵器工程师进修大学2012年8月《火工药剂学》进修考核大纲第一章绪论要求:1、重点掌握火工药剂的概念、作用、特征、分类;2、掌握火工品的组成及各部分作用3、了解火工药剂发展历史主要内容:1.1 火工药剂基本概念及作用1、火工药剂:火工品专用的特种含能材料,它的作用是接受火工品换能元件给出的微弱刺激能量,发生快速化学反应,释放燃烧、燃爆或爆炸能量。

使火工品实现点火、传火、起爆、传爆、延期、作功以及烟火效应.2、火工品的组成火工品是由换能元、火工药剂和火工序列构成的一次性使用的元器件、装置和系统的总称。

3、火工药剂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涉及:①化合物结构、组成与火工药剂性能关系研究;②起爆药分子设计与合成研究;③混合药剂配方设计与制备研究1.2 火工药剂的发展历史1.2。

1 火工药剂发展历史1、古代火工药剂:黑火药→火药2、现代火工药剂:雷汞→二硝基重氮酚(DDNP)→叠氮化铅(PbN3)→斯蒂芬酸铅→四氮烯3、新型火工药剂与先进火工品:安全钝感型的新一代火工药剂1。

2。

2 火工药剂对火工品及军事的作用1.3 火工药剂的特征与分类1.3.1 火工药剂的特征火工品是武器装备的首发元件和最敏感部件,其特征主要是由其装填的火工药剂决定的,火工药剂特点:①最敏感;②易燃、易爆;③用量少;④作用广。

1.3。

2 火工药剂的分类①按化学组成分:单一化合物、多组分混合物。

前者主要是指单质起爆药,但绝大多数火工药剂是混合药剂。

②按输出功能角度分:爆轰型、燃烧型、气体压力作功型。

③按作用功能分:起爆药、传爆药、击发药、针刺药、点火药、延期药、产气药、烟火药。

④按组成与配方设计特点分:单质起爆药(或添加少量功能添加剂);两种以上单质起爆药混合;一种以上单质起爆药和氧化剂、还原剂、少量感度、能量调节剂混合;氧化剂、还原剂和少量各种功能添加剂混合.1.3.3 火工药剂的基本要求火工药剂在军民火工品中获得应用,必须满足以下要求:⑴物理、化学性能稳定⑵良好的装药工艺性能⑶合适的感度性能⑷可靠地输出性能第二章火攻药剂的性能基础要求:1、重点掌握火工药剂感度的概念、作用、特征、分类;2、了解火工药剂燃烧性能参数计算;主要内容:2.1 火工药剂的感度基础2。

火工品概述

火工品概述

火工品概述火工品是装有火炸药的较敏感的小型起爆/传爆元件或装置,能在外界较小的初始冲能(如机械能、热能或电能)作用下,发生燃烧、爆炸等化学反应,并以其所释放的能量去获得某种化学、物理或机械效应,如点燃火药、起爆炸药或作某种特定的动力能源等。

火工品的特点是能量密度大,可靠性高,尺寸小,瞬时释放能量大。

在军事上,它是各种常规弹药、核武器、导弹及其他航天器的点火或起爆元件。

在航天器中的很多系统(如控制、应急、级间分离、整流罩释放、回收和着陆、安全保险和自毁等系统)还用它去完成特定的作用。

在民用方面,火工品是矿山开采、毫秒爆破、爆炸成型、石油勘探、深井采油、钢炉射孔、航空救生、捕捉和驯服野兽等方面非常有用的器件。

在医疗上,还可用以排除膀胱结石。

火工品应满足一定的技术要求:适当的感度,一定的输出能量,使用安全性,长贮安定性,生产经济性。

火工品的种类较多。

按其用途分主要有:引燃火工品(包括火帽、底火、导火索、点火具等),起爆火工品(包括雷管、导爆索、传爆管等),动力源火工品(包括很多完成某种特定动作的小型启动器,如切割器、爆炸螺栓、抛射管、推力器、爆炸阀门等)。

按激发能源的形式分主要有:机械作用、火焰作用和电能作用的火工品等。

此外,还有军用和民用火工品之分。

根据实际需要往往要将以上多种不同作用的火工品,按其感度递减的次序组合成一定的序列,序列的最后元件完成起爆作用的为传爆序列,完成点火作用的为传火序列,总称为爆炸序列。

各类火工品的装配工艺因品种而异。

工业雷管是最简单的一种,它采用分层压装的工艺装填:先将一定量猛炸药装压在雷管壳内,使其底部装药具有较高的密度,然后在该药柱上装一层起爆药,再扣上加强帽,在一定压力下压合成形。

常用的火工品:火帽、底火、雷管、导爆导火索和启动器等。

火帽常用作爆炸序列中相当小而灵敏的起始元件,由金属壳内装击发药构成,可借针刺、撞击或摩擦等方式发火,以爆燃形式将能量传递给序列中的下一个元件。

火工品基础

火工品基础

火工品的基本要求
长贮安定性 火工品在一定条件下长期贮存不发生变化 与失效的功能称火工品的长贮安定性。安定 性决定于火工品中所用药剂本身、药剂相互 之间、药剂与相接触的金属与非金属之间, 在一定温度和湿度影响下是否发生变化(包括 物理的和化学的)。我国军用火工品规定贮存 期为10年至15年,民用火工品为2年至3年, 要求火工品在贮存期内应性能安定。
炸药的起爆理论---热起爆理论
炸药在一定的条件(温度、压力及其它条件)下,若反 应放出的热量大于热传导所散失的热量,就能使反应自动加 速,最后导致爆炸。炸药虽然在常温、常压及不受外界任何 作用下,也会发生分解反应,但是缓慢的反应不会导致爆炸。 炸药爆炸的两个临界条件是:①炸药反应单位时间放出的热 量Q1必须大于或等于散失给环境的能量Q2,即Q1≥Q2。② 放热温度的变化率必须大于等于散热量随温度的变化率,即 (d1/dT)≥(dQ2/dT)。只有满足以上两个临界条件,在 炸药反应的过程中才能发生热积累,加速反应并导致爆炸。 对炸药加热就是促进反应加速并导致爆炸的最低环境温度。 从开始自行加速到爆炸需要一定的时间,称为爆发延滞期。 但对每种炸药而言爆发点并非固定值,它不仅和炸药性能有 关,也和加热传热条件、散热和通风条件以及炸药的数量有 关。
炸药的机械起爆原理——热点学说
机械能起爆主要是摩擦、撞击和针刺三种方式。三 种起爆方式所涉及的起爆理论为热点起爆理论。炸 药在机械撞击作用下,产生的热集中在个别点上形 成热点,使这些热点的温度高于爆发点,从这些热 点开始爆炸并扩散到整个炸药。 热点产生的原因很多,如炸药中的空气隙或气泡的 绝热压缩;炸药颗粒后杂质之间的磨擦加热;炸药 中的内应力缺陷造成的应力集中等。
雷管


针刺雷管 针刺雷管是靠击针刺入雷管中的击发药引爆的,它是 常规武器引信里大量使用的火工元件,它由管壳、加强帽 (不带孔)和药剂组成。

露天煤矿爆破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露天煤矿爆破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露天煤矿爆破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火工品(炸药、雷管、导爆管、导爆索、导火索等以下同)在运输、保管、领用、试验、销毁、加工和使用等作业中,必须轻拿轻放,不得撞击、坠落、推拉、掷滚或敲打。

第二条在炮区内及距放火工品20m以内(上风头50m以内)和操作过程中不得有明火,严禁烟火,10m 以内不得有与工作无关人员逗留。

加工起爆药包的地点必须距放置炸药的地点5m 以外;加工好的起爆药包应放置在距炸药2m 以外。

雷管不充许裸露在起爆药包外。

第三条爆破炸药为铵油炸药、乳化炸药、水胶炸药,如改变炸药品种时,必须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使用。

第四条禁止使用硬化及过期炸药。

第五条所有管理和使用火工品人员,必须掌握火工品性能及危险性和预防危险的办法。

第六条爆破工作必须在本矿指定范围进行,如需超出指定范围进行爆破时,必须按规定格式提出书面报告,报请驻矿安监处审核后,报当地公安部门批准。

第七条在大风、雷雨、大雪、浓雾等恶劣气候时禁止爆破。

第八条雾天和夜间爆破时要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并请主管部门和总工程师批准。

第九条在重要设备、建筑物、构筑物附近进行爆破时,应事先报告有关单位,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报矿安监处和总工程师批准。

第十条放炮工作必须在组长或指定炮区负责人指挥下进行。

第十一条影响放炮的障碍物,在放炮前1-2天提出处理计划,并报矿有关部门、领导和安监处。

第十二条每次放炮必须填写爆破日志,日志要清晰工整。

日志应包括下列内容:1、时间、地点、气候、岩种、孔数、分几次点炮,每组数量、爆破量及爆率。

2、爆破参数、每孔装药量、孔深及装药长度。

3、绘制炮区平面图、每孔都必须进行编号,标明炮孔连线方式。

4、火工品的品种、规格、数量。

5、人员分工。

6、爆破施工安全情况。

7、爆破日志于次日交段备查。

第十三条在矿采场内爆破时,严禁使用电雷管起爆。

第二章火工品的运输及保管第一节汽车运输第十四条运送爆破材料的汽车要专用,不得同其它物品、货物同时载运。

火工品与烟火安全技术(知识要点)

火工品与烟火安全技术(知识要点)

1.火工品:装有火药或炸药,受外界能量刺激后产生燃烧或爆炸,用引燃药、引爆药做机械功或产生特种效应,一次性使用的元器件或装置的总称。

作用:点火(引爆)、传火(传爆)、延期、解除保险、做功、特种效应。

特点:体积小、刺激能量小、反应速度快、足够威力。

2.火冒是一种比较小的激发后产生爆燃、起点燃作用的圆柱形爆炸元件,性能参数:适量的感度,火焰长度,点火距离。

组成:起爆药,氧化剂,可燃剂,激发药。

3.雷管是接受某种形式激发能量而发火,并转化为爆轰输出的火工品。

4.烟火药的分类:发光剂,发火剂,发烟剂,燃烧剂;工艺工程:粉碎→筛选→烘干→钝化→混合→造粒→压药。

5.安全技术的研究对象:防止爆炸及燃烧灾害的产生;防止构筑物,机械装置的破坏;防止人机伤亡事故的发生;防止工业中毒及职业病;防止环境污染。

6.物质燃烧过程:可燃气体受热后,开始氧化分解,当反应放出热量和外界供给热量使可燃气体的温度达到燃点时,就开始着火、燃烧。

可燃液体的燃烧一般不是液体与空气直接发生反应而燃烧,而是先受热蒸发为蒸汽,蒸汽再与空气混合发生氧化分解反映,着火和燃烧。

可燃固体的燃烧过程有如下情况:一种情况时可燃固体物质的燃烧是先受热熔化,再蒸发为蒸汽,蒸汽再与空气混合发生氧化分解反应、着火、燃烧。

另一种情况是有些可燃固体是先受热分解放出可燃气体产物,然后与空气混合而燃烧,并留下一些固残渣;或微气态产物的灼热燃烧,如焦炭、金属的燃烧。

7.火焰感度用定量黑火药燃烧的火焰作为热冲能使烟火药发火的最大距离来表示;使烟火药100%发火的最大距离称为感度上限,它表征烟火药的发火性能;使烟火药100%不发火的最小距离称为感度下限,它表征烟火药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实验测定:小型烤燃弹试验、热可爆炸试验;防止形成燃爆介质的措施:用不然或阻燃材料代替可燃或易燃材料,提高耐火极限;加强通风,使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浓度降低到爆炸下限;防止跑冒漏滴;在清洗、置换盛装易燃物时,防止空气与易燃物形成燃爆性混合物;对空气、水或受热自燃物质,必须隔里空气贮存;用惰性介质保护有易燃、易爆危险的生产过程;隔离贮存混触危险的物质。

火工品 第二章 火帽(王茜)解读

火工品 第二章 火帽(王茜)解读

1
西南科技大学
52
3
1
火工品设计原理 第二章 火帽
52
3
1
2
3
15
52
3
1
52
3
1
4 4
2
3
1
5
6
3
1
6
3
1
西南科技大学
火工品设计原理 第二章 火帽
6
2.2.3针刺火帽的发火机理
N
F T
当击针刺入药剂时,击针给药剂的压力F ,可以分解为 垂直于接触面的力N ,和平行于接触面的力T 两分力, N 的作用是对药剂的压力,而T 则是使击针在药面上滑 动和摩擦。
感度试验
火帽针刺感度落锤仪 1-卡环 2-落锤 3-结合器
西南科技大学
火工品设计原理 第二章 火帽
20
火帽感度曲线
西南科技大学
火工品设计原理 第二章 火帽
21
震动安全性试验
锤击试验机
西南科技大学
火工品设计原理 第二章 火帽
22
运输勤务安全性
震动试验机
西南科技大学
火工品设计原理 第二章 火帽
23
引信中的典型序列:
1.击针—引信火帽—延期药—扩焰药—火焰雷管—导引传爆 药—传爆药—爆炸装药。
2.击针—引信火帽—时间药盘—扩焰药—传火药—抛射装药。 3.击针—引信火帽—保险药。 4.击针—引信火帽—延期药—自炸药盘—爆炸装药。 序列:感度递减、能量递增。
西南科技大学
火工品设计原理 第二章 火帽
影响火帽点火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什么是上限、下限以及50%发火率?
西南科技大学
火工品设计原理 第二章 火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因此,直径:一般略大于雷管直径
• 长度:在一定范围内随药柱长度增加,有效作用也增大。 • 无外壳时,当装药长度为直径的两倍时,起爆能力不再增大。 • 8.3.4 导引传爆药的药量问题 • 在引信中实际采用的导引传爆药量一般相当于传爆药的三十分之一
左右。
• 8.4 传爆药
• 8.4.1 炸药的性质
中间介质 空气 纸垫 钢片 70 100 76 100 44 35 53 22 15 25 未起爆
表中数据表明,隔不同介质时,起爆能力有不同的影响。 直接接触时传爆药的起爆能力最大,因为这时爆轰波没有 衰减作用;隔纸垫时起爆能力次之;隔空气时又次之;隔 钢片时最差。

• 8.4.5 传爆管的外壳
• 外壳影响到爆速,因此就影响到传爆药的
• 8 传爆药和导引传爆药 • 8.1 概述 • 引信中典型的传爆序列为:雷管→导引传爆药(管)→ 传爆药(管)→主装药。
图8-1 导引传爆药位置示意图
1-雷管;2-导引传爆药;3-隔板;4-传爆药;5-滑块
• 导爆药和传爆药 • 相同点:均由猛炸药加工而成,输入和输出都是爆炸作 用。 • 不同点:爆炸作用的来源不同,爆炸作用的对象不同;
传爆药直径一定时,在一定范围内药量增加,药高增加,起爆能力 增加。但是,当高度近似为直径的两倍时,炸药的爆炸熄灭长度不 再增加,亦即起爆能力不再增加。
表 8.4.2.2 传爆药形状与起爆能力的关系 重量/g 2 2 2 直径/mm 15 19 25 在铜板上的熄灭长度/mm 65 80 100
当传爆药量一定时,随传爆药直径增大, 其熄灭长度增大,即起爆能力增大。
• (1)要其爆速大于被起爆装药的临界爆速;(2)爆速
大,起爆能力大。 • 密度大时,爆速大。
• 8.4.2 药量和形状
• 设计时除参照相似弹药中传爆药的质量比外,传爆药药 量最终还需要用实验的方法确定。
图8-4 传爆药起爆能力测试装置
1-雷管 2-传爆药柱 3-炸药柱 4-铜板 5-铜板上印痕
表 8.4.2.1 传爆药量与起爆能力的关系 药量/g 8 12 16 20 25 35 直径/mm 24 24 24 24 24 24 高度/mm 11.8 17.1 21.5 27.8 34.5 48.0 在铜板上熄灭长度/mm 54 60 69 74 78 81
杆状传爆药的起爆能力不受h/d小于2的限制,而当h大 时起爆能力大。
把传爆药沿整个装药放置,使沿整个装药利用它的径 向起爆,这样就提高了传爆药的起爆能力,在某些情 况下,还能提高杀伤弹及杀伤爆破弹的作用效应。
• 8.4.4 传爆药与主装药间的介质
表 8.4.4.1 传爆药与装药间有不同介质时的起爆能力 厚度/mm 熄爆长度/mm 0 0.5 1 2 5
黑索今:硬脂酸( 95 : 5) 97.5 : 黑索今:聚异丁烯:硬脂酸:石墨( 0.5 : 1.5 : 0.5 ) 黑索今:氟橡胶:石墨( 96.5 :3.0 :0.5 ) 奥克托金:氟橡胶( 95 : 5) 奥克托金:氟橡胶:石墨( 94 : 5: 1 )
8.079
8296(1.706)
• 8.3 导引传爆药
性能,研究它们的引爆、引燃条件;
• 第四,研究各爆炸元件界面爆轰传递的概率,从而进一步研究传 爆序列的可靠性。
课后思考题
• 传爆序列设计的内容和要求有哪些?
• 密度增加起爆能力增加,同时爆轰感度下降。
• 导引传爆药的密度:
• 钝化黑索今为 1.6~1.67 g· cm
-3 ,聚黑 -6c 和聚黑 -14c 为
1.2~1.70 g· cm -3,聚奥-9c为1.70~1.80 g· cm -3。
• 8.3.3 导引传爆药的直径和长度
• 作为受主:等于或稍大于雷管直径 • 作为施主:直径大,能量利用率大,起爆能力大
• 双重地位:对雷管来说是受主装药,被雷管引爆,而对
于传爆药来说是施主装药,用它来起爆传爆药。因此, 它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既有较好的起爆感度又要有较大 的起爆能力。 • 临界爆速要小(感度大) • 爆轰速度要大(起爆能力大)
• 8.3.1 导引传爆药的结构
图8-2 导引传爆药构造示意图 1-隔板 2-导引传爆药 3-导引传爆药壳
表 8-1 名称 钝黑 -5c 聚黑 -6c 聚黑 -14c 聚奥 -9c Ⅰ,Ⅱ型 聚奥 -10c 主要成分
常用传爆药及性能 冲击波感度 爆速 (密度 )
X50 隔板厚 /mm
11.210 10.997 10.470 10.270 (Ⅰ) 10.076 (Ⅱ)
/ms -1( g· cm -3)
8245(1.667) 8308(1.680) 8463(1.745) 8082(1.700) 8333(1.709)
• 8.4.3 传爆药的位置
表 8.4.3.1 传爆药位置与起爆能力的关系 传爆药 埋入深度/mm 表面接触 10 23 药量/g 38 38 38 直径/mm 25 25 25 87 97 110 在铜板上的熄灭长度/mm
表 8.4.3.2 杆状传爆药起爆能力试验 药量/g 埋入炸药中的相对位置 熄爆长度/mm 21 埋入装药 120 9 埋入 1/3 105 埋入 1/3 90 6 表面接触 0
尺寸、药量、结构都有不同。
• 8.2 传爆药的战术技术要求
• 1.合适的感度。 • 2.足够的起爆能力。
• 3.足够的安全性。
• 国军标GJB2178《传爆药安全性试验方法》规定了传爆药必须通过 下列八项安全性试验:(1)小隔板试验;(2)撞击感度试验; (3)撞击易损性试验;(4)真空热安定性试验;(5)灼热丝点 火试验;(6)热可爆试验;(7)静电感度试验;(8)摩擦感度 试验。 • 4.和引信的关系。
表 8.3.1.1 径向间隙对起爆概率的影响 间隙尺寸/mm 起爆概率/% 试验数量/发 0 100 10 0.102 40 10 0.203 0 10
图8-3 导引传爆药轴向间隙 1-导引传爆药 2-传爆药 e=0.6~1毫米,Δ=0.75~3.1毫米(带管壳)
• 8.3.2 装药密度的确定
起爆能力。
• 外壳可以阻止侧向疏波的干扰,提高能量 的利用率。
评定传爆药的起爆能力的方法
• 评定传爆药的起爆能力的方法有两 种:
• (1)传爆药量与爆炸装药量的比; • (2)被起爆的爆炸装药单位面积上所需 传爆药量。
• 要合理地设计引信中的传爆序列,从火工技术的角度出发应注意
以下几点: • 第一,要在引信中采用雷管作为传爆序列的起始元件,以提高引 信的瞬发性和简化序列等; • 第二,在保证爆轰可靠传递的前提下,尽量使用小型雷管和保险 型引信的结构,以提高引信的安全性; • 第三,根据弹药、引信的要求,确定传爆序列中最后元件的能量 输出形式,确定序列中的其它元件,研究这些元件的输入、输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