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案例汇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心声桥梁”学生沟通小组

一、小组基本情况

(一)小组名称:“心声桥梁”学生沟通小组

(二)活动对象: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城小学六年级学生

(三)参与人数:16人

(四)活动地点:第一、第五节在社工活动室,其余三节在中山公园草坪

(五)活动日期:10月27日至11月24日的每个星期六,共五次活动

(六)活动时间:15:00~16:30

二、小组目标

使组员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学到一些沟通的技巧,提高沟通能力:

1.认识表达与聆听的重要性及掌握相关的技巧;

2.提升组员自我表达的信心;

3.改善组员间的关系,增强组员间的联系。

三、理论与方法

六年级的学生年龄为11至13岁,根据沙利文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他们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少年期及前青春期。在少年期,儿童开始获得与家庭之外他人交往的经验,儿童与他人的互动关系,尤其是同伴关系对儿童的自我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而前青春期是真正的社会化的人际关系的开始,他们通过与同伴的交往在他人眼里发现自己、形成自我,在这一阶段,同伴儿童对他们的影响也至关重要。然而,他们处于身心发展的高速期,生理上的变化可能促使他们的行为产生一些负面的变化,如内向、偏激等,容易影响他们与朋辈的交往;同时现代城市家户之间相对隔离的生活方式、沟通方式的多元化等因素,又使得学生与他人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变少,难以得到足够的实际沟通的锻炼……学生迫切地需要学习表达、聆听、

处理与朋辈的冲突等方面的技巧,而又不知从何学起,同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又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在这方面的需求。

对此,本小组以经验学习法为指导,期望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并使他们学到表达、聆听等方面的一些沟通技巧。经验学习的定义为,“人们在以往的体验和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自己或对所观察事物所作之有意识或无意识内化后而获得之洞察”(Colin Bread & John P Willison)。根据经验学习法的理念,本小组活动以游戏为载体,让组员在一些有针对性的游戏当中得到亲身的体验;然后在工作员的引导下进行的分享环节中,组员回顾自己的经历、感受,进行总结、反省,并将所习得的经验应用于日后的学习、生活当中,得到转变。

四、活动内容

小组各次活动均主要以“体验游戏+经验分享”的方式进行,注重组员在游戏中的亲身体验,在亲身体验中得到锻炼与成长。各次活动的目的及程序如下表:

五、小组发展状况

台湾学者黄惠惠认为,小组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小组初始的定向探索阶段,转换阶段的冲突期,凝聚阶段的和谐期,工作生产阶段,及最后的巩固结束阶段。

小组成立初期,由于中国内地的小学生对社工及小组的概念都相当陌生,组员参与第一次活动时普遍很焦虑,对小组的内容及目标都相当不明确,各组员的行为也相当拘束。在这一阶段,工作员在设计活动程序的时候侧重挑选了一些难度较低、组员较容易投入、气氛较好的游戏,有效地让组员初步了解到了小组的目标及活动形式,尽快地投入到小组当中。同时,在制定小组契约时,工作员也注重让组员参与到契约订立的过程中,较好地订立了小组规范。

我们的小组有一个特殊性,就是小组成员都来自同一个班,他们之前已经相互认识。这一特点使得各组员很快就融入到了小组当中,在小组第二次活动开始就可以毫无拘束地参加小组活动。但同时,由于他们之前相互认识并在同一班,之前他们相互间就有了较为稳固的角色定位,在小组活动时,他们又要以另一身份投入,这使他们有一定的角色冲突。如有些组员在学习上的能力很强,在课室时处于较高的地位;而在小组当中,由于他们缺乏领导、组织方面的能力,反而让其他一些较活跃但是成绩不太优秀的组员充当了领导者的角色。也正由于小组的这一特性,以及工作员对小组契约执行力的不足,使得小组的冲突期与和谐期的一些特征交替地在小组第二、三、四次活动中出现。冲突、和谐的局面交替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组成效。同时,在第三次小组活动时,由于记者采访的原因,小组的原定程序被打乱,这也严重地影响了小组的成效。

从第二次小组活动开始,小组就出现了工作生产阶段的一些特征,如:组员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勇于在小组中自我表露,部分成员勇于承担责任、主动担任领导角色等。然而这些特征表现得都不算强烈,未能使小组出现一个显著的工作生产阶段。

在小组巩固结束阶段,工作员侧重小组活动内容及活动感受的回顾。最后一次小组活动通过观看活动相片的同时回顾内容、感受的方式,在巩固组员学习成果上有很好的作用;然而在协助组员整理学习成果并提升运用到实际生活这一点上,工作员做得十分欠缺。通过组员、工作员互相填写祝福卡的形式,既给了组员一些具体、明确的回馈,也有效地象征了小组的结束。部分组员于第四次活动时就显示了对小组结束的依恋,工作员针对这个现象建立了大家日后互相联系的网络途径;这虽然有利于安抚组员的情绪,有利于工作员后续工作的进行,但却可能与社工的一些伦理有所冲突。由于工作员在小组第四次活动就开始提醒组员小组即将结束,并且小组最后一次活动的程序也安排了象征小组结束的环节,这使得小组能够顺利且较完整地结束。

六、评估方法

1.小组活动的最后一节,运用评估问卷评估组员对小组活动的满意程度及学习成果;

2.各次小组活动组内分享时,组员分享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收获;

3.92.5%的出席率和组员极高的参与度;

4.工作员在小组中持续的观察。

七、目标达成状况及相关评估

问卷统计数据显示(问卷内容详见附录),在“认识表达与聆听的重要性及掌握相关的技巧”,100%的组员表示小组活动对自己“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有帮助;93.75%的组员认为通过小组“提高了自己在表达方面的能力”;93.75%的组员认为通过小组“学会了认真聆听他人”。数据显示通过小组活动,组员都了解到了沟通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参与小组活动,大多数组员在表达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提升,然而在聆听技能的习得则较少。这与工作员在小组活动中的观察有一定的偏差。从小组各次活动组员的表现来看,组员在游戏中相互沟通时,越来越主动,并且表达的方式也越来越恰当;然而在接受他人的信息、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