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精品课件】 物质代谢调节与整合
生化第十二章物质代谢的整合与调节

第九章物质代谢的整合与调节本章要点一、物质代谢的特点1.体内各种物质代谢过程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整体2.机体物质代谢不断受到精细调节3.各组织、器官物质代谢各具特色4.体内各种代谢物都具有共同的代谢池5.ATP是机体储存能量和消耗能量的共同形式6.NADPH提供合成代谢所需的还原当量二、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1.各种能量物质的代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2.糖、脂和蛋白质代谢通过中间代谢物而相互联系①葡萄糖可转变为脂肪酸②葡萄糖与大部分氨基酸可以相互转变③氨基酸可转变为多种脂质但脂质几乎不能转变为氨基酸④一些氨基酸、磷酸戊糖是合成核苷酸的原料三、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1.肝是维持血糖水平相对稳定的重要器官①肝内生成的葡糖-6-磷酸是糖代谢的枢纽②肝是糖异生的主要场所2.肝在脂质代谢中占据中心地位①肝在脂质消化吸收中具有重要功能②肝是甘油三酯和脂肪酸代谢的中枢器官③肝是维持机体胆固醇平衡的主要器官④肝是血浆磷脂的主要来源3.肝的蛋白质合成及分解代谢均非常活跃①肝合成多数血浆蛋白②肝内氨基酸代谢十分活跃③肝是机体解“氨毒”的主要器官4.肝参与多种维生素和辅酶的代谢①肝在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和血液运输中具有重要作用②肝储存多种维生素③肝参与多数维生素的转化5.肝参与多种激素的灭活四、肝外重要组织器官的物质代谢特点及联系1.心肌优先利用脂肪酸氧化分解供能①心肌可利用多种营养物质及其代谢中间产物为能源②心肌细胞分解营养物质供能方式以有氧氧化为主2.脑主要利用葡萄糖供能且耗氧量大①葡萄糖和酮体是脑的主要能量物质②脑耗氧量高达全身耗氧总量的四分之一③脑具有特异的氨基酸及其代谢调节机制3.骨骼肌主要氧化脂肪酸,强烈运动产生大量乳酸①不同类型骨骼肌产能方式不同②骨骼肌适应不同耗能状态选择不同能源4.糖酵解是成熟红细胞的主要供能途径5.脂肪组织是储存和释放能量的重要场所①机体将从膳食中摄取的能量主要储存于脂肪组织②饥饿时主要靠分解储存于脂肪组织的脂肪供能6.肾能进行糖异生和酮体生成五、物质代谢调节的主要方式(一)、细胞水平的物质代谢调节主要调节关键酶活性②别构效应通过改变酶分子构象改变酶活性③别构调节使一种物质的代谢与相应的代谢需求和相关物质的代谢协调4.化学修饰调节通过酶促共价修饰调节酶活性②酶的化学修饰调节具有级联放大效应▲化学修饰调节的特点:a.绝大多数受化学修饰调节的关键酶都具无活性(或低活性)和有活性(或高活性)两种形式,它们可分别在两种不同酶的催化下发生共价修饰,互相转变。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第十章-代谢的整合与调解

第九章核苷酸代谢教学要求(一)掌握内容1. 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在能量代谢、物质代谢间的相互影响及互相联系。
2. 代谢调节的三级水平。
3. 细胞水平代谢调节概念、关键酶及隔离分布特点。
4. 酶的变构调节与化学修饰调节的概念、特点和生理意义。
(二)熟悉内容1. 体内物质代谢的特点。
2. 饥饿整体调节。
3. 酶量调节、激素水平调节的概念。
(三)了解内容1. 主要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
2. 应激整体调节。
教学内容(一)物质代谢的特点(二)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1. 在能量上的相互联系2. 糖、脂、蛋白质及核苷酸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1)糖代谢与脂代谢的相互联系;(2)糖代谢与氨基酸代谢的相互关系;(3)脂类代谢与氨基酸担心的相互联系;(4)核苷酸与氨基酸代谢的相互联系。
(三)某些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自学)(四)代谢调节1. 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1)细胞内酶的隔离分布;(2)变构调节;(3)化学修饰调节;(4)酶量的调节。
2. 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3. 整体调节重点总结一.物质代谢的特点:1.各种物质代谢(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过程互相联系。
2.精细调节:机体有精细的调节机制,调节代谢的强度、方向和速度,以适应机体内外环境变化。
3.各组织、器官物质代谢各具特色。
4.各种代谢物均具有各自共同的代谢池。
(例如血糖中包括糖异生、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5.A TP是机体储存能量和消耗能量的共同形式。
6.NADPH(磷酸戊糖途径)提供合成代谢所需的还原当量。
(乙酰CoA转变为脂酸、胆固醇)二.枢纽性中间产物可以沟通不同的代谢通路:1.糖酵解、异生、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及糖原代谢的交汇点:6磷酸葡萄糖(6C水平)。
2.糖、核苷酸代谢:5磷酸核糖(5C);3.糖、甘油代谢:磷酸二羟丙酮(3C);4.糖、脂、氨基酸分解代谢:乙酰辅酶A(2C);5.氨基酸、核苷酸代谢:一碳单位(1C);6. 3个重要氨基酸与糖代谢:Asp-草酰乙酸(4C);Glu-酮戊二酸(5C);Ala-丙酮酸(3C);7.奇数碳原子脂肪酸代谢与糖代谢的交汇点:琥珀酰辅酶A(4C)、乙酰辅酶A(2C)。
第二篇 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精选版演示课件.ppt

共70多吨
• 代谢的含义: “变化” , (化学)
合成 包括 分解
转变 调节
yyty
3
物质代谢的过程
• 三个阶段
开始(序曲)——消化吸收(生理)
中间(高潮)——中间代谢(生化)
终末(尾声)——废物排泄(生理)
yyty
4
糖
(开始)
消化
脂类
简单物质
吸收
Pr.
合
(中间) 成
H2O
维生素
复杂物质
无机盐 …
第二篇 物质代谢 及其调节
李凌
yyty
1
新陈代谢
• 提问:什么是新陈代谢? • 新的来,旧的去 • 花开花落、四季轮回、“长江后浪推前浪,一
代新人换旧人” • 生化定义——泛指生物体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
与能量交换的过程。 • 是生物体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有机统一。
yyty
2
物质代谢
• 物质:糖 10 吨 Pr. 1.6吨 脂类 1.0吨 H2O 60吨
NADH + H+
(可逆) ⑥氧化磷酸化
1,3-二磷酸甘油酸
(可逆)
ADP
⑦ 产能 1
2
⑦磷酸甘油酸激酶
(可逆)
ATP
3-磷酸甘油酸
⑧异构
⑨脱水
(可逆)
2
⑧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可逆)
2-磷酸甘油酸
H20 磷酸 ADP
2
烯醇式丙酮酸
ATP 2 丙酮酸
⑨烯醇化酶
⑩丙酮酸激酶 ⑩产能 2
yyty
(不可逆) 31
yyty
(分解代谢)
(贮存与利用) (转化) (运输)
13
第一节 概 述
生物化学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ppt课件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概述
(一)物质代谢调节的概念
正常情况下,为适应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机体 能够及时调节物质代谢的强度、速率和方向,以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及代谢的顺利进行,在整 体上保持动态平衡。机体 对物质代谢的精细调 节过程称做代谢调节。
(二)代谢途 径
代谢途径是指生物 体内物质在代谢过 程中,由许多酶促 反应组成的、有秩 序的、依次连接的、 连续的化学反应。
某些代谢途径的变构酶及其变构效应剂
代谢途径 变构酶
变构激活剂
变构抑制剂
糖酵解
己糖激酶
AMP、ADP、FDP、Pi G-6-P
三羧酸循环
磷酸果糖激酶-1 丙酮酸激酶 柠檬酸合酶
FDP FDP AMP
柠檬酸 ATP、乙酰CoA ATP、长链脂酰CoA
糖异生
糖原分解 糖原合成 脂酸合成 胆固醇合成 氨基酸代谢
线粒体
胆固醇合成 细胞液和内质网
磷酸戊糖途径 细胞液
尿素合成 细胞液和线粒体
糖异生
细胞液
蛋白质合成 细胞液和内质网
糖原合成与分解 细胞液
DNA合成 细胞核
氧化磷酸化
线粒体
mRNA合成 细胞核
磷脂合成
内质网
tRNA合成 核质
脂肪酸合成
细胞液
rRNA合成 核仁
脂肪动员
细胞液
血红素合成 细胞液和线粒体
脂酸β氧化
草酰乙酸
丙酮酸
丙酮酸羧化酶
3. 级联调节
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受体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受体
G蛋白(无活性) G蛋白(有活性)
腺苷酸环化酶 腺苷酸环化酶
(无活性)
(有活性)
ATP
《物质代谢的调节》PPT课件

1.2.5 营养物质之间的相互影响
糖、脂类和蛋白质代谢之间的相互影响主要表现在能量供应上。 动物所需要的能量约70%以上是由糖供应的。当饲料中糖类供 应充足时,机体以糖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而脂肪和蛋白质的分 解供能较少。糖的供应量超过机体的需要时,则可以转变成脂肪 作为能量储备。糖类供应不足或饥饿时,一方面动员脂肪分解供 能,另一方面动用机体蛋白分解异生成糖。持续饥饿,体内脂肪 分解大大加快,甚至会出现酮血症。 一般情况下,饲料蛋白质的主要营养作用是满足动物生长、修补 和更新组织的需要。合成蛋白质需要的能量,主要依靠糖,其次 是脂肪。蛋白质合成代谢增强时,首先是糖的分解代谢必然增强, 除了提供其所需要的能量外,还可合成非必需氨基酸作为蛋白质 合成的原料。可见,饲料中能源物质不足时,会影响蛋白质的合 成。
胞外——结合配体部分 胞内——与G蛋白作用部分 过膜——七段螺旋
3.3.2 由G蛋白介导可激活一些信号传导途径
蛋白激酶A(PKA)途径 IP3-钙离子/钙调蛋白激酶途径 蛋白激酶C途径
蛋白激酶A(PKA)途径(cAMP-PKA途径)
配体与受体结合 G蛋白活化(交换GTP/GDP) 结合并激活AC(腺苷酸环化酶) 生成cAMP(第二信使)
激活蛋白激酶A(PKA) 发挥生理调节作用
第二信使cAMP激活蛋白激酶A的机制 ——PKA的变构激活
R表示调节亚基,C表示催化亚基
由激活的蛋白激酶A引发的一系列酶的级联放大效应促进糖原快速分解
注意: 一系列酶通过磷酸化被化学修饰从而改变了活性
IP3-钙离子/钙调蛋白激酶途径 蛋白激酶C途径
第二信使 IP3 和DG的产生
1.1.3 产生生物合成的前体小分子
1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1.2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生化课件12物质代谢的整合与调节

其他α-酮酸
—— 但不能说,脂类可转变为氨基酸
(四)核酸与糖、蛋白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1. 氨基酸是体内合成核酸的重要原料
天冬氨酸 甘氨酸
谷氨酰胺
一碳单位
合成嘌呤
合成嘧啶
2. 磷酸核糖由磷酸戊糖途径提供
Ala Trp Ser Gly Thr Cys
Asp
Tyr Pro
葡萄糖、糖原
甘油
脂肪
丙酮酸 乙酰CoA
分布 内质网、胞液
溶酶体 线粒体、胞液 线粒体、胞液
• 酶的隔离分布的意义 —— 避免了各种代谢途径互相干扰
(二)关键酶活性的调节 代谢途径是一系列酶促反应组成的,其速度及
方向由其中一个或几个具有调节作用的关键酶决 定 •关键酶催化的反应具有以下特点:
① 速度慢,它的速度决定整个代谢途径的总速度,速 度最慢的称为限速酶(limiting velocity enzymes)
高等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出现了专司调节功能的内 分泌细胞及内分泌器官,其分泌的激素可对其他细胞发 挥代谢调节作用
• 整体水平代谢调节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或通过神经纤维及神经 递质对靶细胞直接发生影响,或通过某些激素的分泌来 调节某些细胞的代谢及功能,并通过各种激素的互相协 调而对机体代谢进行综合调节
(三)酶的化学修饰调节
1. 化学修饰的概念
酶蛋白肽链上某些残基在酶的催化下发生可逆的共价修饰(covalent modification),从而引起酶活性改变,这种调节称为酶的化学修饰
2. 化学修饰的主要方式 磷酸化 - - - 去磷酸化 乙酰化 - - - 去乙酰化 甲基化 - - - 去甲基化 腺苷化 - - - 去腺苷化 SH 与 – S — S – 互变
代谢的整合与调节PPT课件

13
肝在脂类代谢各过程中的作用
消化吸收 分泌胆汁、 胆固醇 、磷脂,并以VLDL形式分泌 入血,供其他组织器官摄取与利用
• 合成酮体的唯一器官:“肝内生酮肝外用” • 合成胆固醇最主要器官, 合成量占全身总合成量的3/4以上
14
肝在脂类代谢各过程中的作用
脂蛋白脂肪酶
泵出血液
供 能
骨骼肌
葡萄糖、脂肪酸、
糖酵解、有氧氧化
酮体
乳酸、CO2、H2O
脂蛋白脂肪酶
肌肉收缩
代
酯化脂肪酸、脂肪动
游离脂肪酸、甘 脂蛋白脂肪酶、激素敏
谢
脂肪组织
员、合成脂肪
VLDL、CM
油
感性脂肪酶
储存脂肪
特 点
脂肪酸、葡萄糖、
甘油激酶、磷酸烯醇式
肾
糖异生、糖酵解
葡萄糖
泌尿
乳酸、甘油
丙酮酸羧激酶
3. 饥饿状态 以糖异生为主 ※ 脂肪动员↑→酮体合成↑ →节省葡萄糖
9
10
11
(二)肝在脂质代谢中占据中心地位
作用: 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合成、分解与运输均具有重要作用。
肝内进行的脂类代谢途径主要有哪些?
• 脂肪酸的氧化 • 脂肪酸的合成及酯化 • 酮体的生成 • 胆固醇的合成与转变 • 脂蛋白与载脂蛋白的合成 ( VLDL、HDL、apo CⅡ ) • 脂蛋白的降解 ( LDL )
4
肝是人体代谢的中枢器官,在
糖、脂质、蛋白质代谢中均具有 重要的特殊作用。脂肪组织的重 要功能是将能量以脂肪形式储存, 所以脂肪组织含有脂蛋白脂肪酶 及特有的激素敏感甘油三酯脂肪 酶。既能将血液循环中的脂肪水 解,用于合成脂肪细胞内的脂肪 而储存:也能在机体需要时进行 脂肪动员,释放脂肪酸供其他组 织利用。
物质代谢的联系及调节ppt课件

丙酮酸
乙酰 CoA
植物或微 生物
三羧酸 循环
乙醛酸 循环
糖原(或淀粉) 1,6-二磷酸果糖
磷酸二羟丙酮 磷酸烯醇丙酮酸
草酰乙酸 苹果酸 延胡索酸 琥珀酸
糖的分解代谢和 糖异生的关系
天冬氨酸
(PEP) 丙酮酸
(胞液) (线粒体)
(转氨基作用) 谷氨酸
蛋白质 核酸
淀粉、糖原
脂肪
糖
类
氨基酸
核苷酸
1-磷酸葡萄糖
ATP 腺苷酸 抑制 环化酶
cAMP
磷酸二酯
5'-AMP
酶 激活
葡萄糖
分解代 谢产物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五个水平
DNA水平调节 转录水平调节 转录后加工的调节 翻译水平调节 翻译后加工的调节
• 真核基因调控主要是正调控 • 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 • 转录因子的相互作用控制转录
是通过酶的变构效应来实现的。
(1)限速步骤和标兵酶
(2)反馈抑制
(3)前馈和反馈激活
(4)前馈和反馈调节中酶活性调节的机制
共价修饰
酶分子中的某些基团,在其它酶的催化下, 可以共价结合或脱去,引起酶分子构象的改变, 使其活性得到调节,这种方式称为酶的共价修饰 (Covalent moldification )。目前已知有六种修饰方 式:磷酸化/去磷酸化,乙酰化/去乙酰化,腺苷酰 化/去腺苷酰化,尿苷酰化/去尿苷酰化,甲基化/ 去甲基化,氧化(S-S)/还原(2SH)。
谷氨酸
联
谷氨酰氨
系
组氨酸 脯氨酸
丙酮酸 乙酰乙酰CoA
丙二单酰CoA
乙酰CoA
胆固醇
草酰乙酸 苹果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肝是糖代谢转换和糖异生的主要器官 肝是维持血糖正常水平的重要器官 作用:维持血糖浓度恒定,保障全身各组织,
尤其是大脑和红细胞的能量供应
肝内进行那些糖代谢途径?
肝细胞膜有葡糖转运蛋白2,可使肝细胞内的葡 萄糖浓度与血糖浓度保持一致。
葡萄糖激酶对葡萄糖的亲和力低,且不被产物葡 萄糖-6-磷酸所抑制。
本节内容结束
第十一章
物质代谢调节与整合
REGUL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第一节
代谢的稳态和整体性 Homeostasis and Integration
of Metabolism
一、代谢调节维持稳态
生物体对抗外环境变化,维持内环境恒定, 即稳态(homeostasis)。
柠檬酸及ATP可变构激活乙酰辅酶A羧化酶,使由糖 代谢源源而来的大量乙酰辅酶A得以羧化成丙二酰 辅酶A,进而合成脂酸及脂肪在脂肪组织中储存, 即糖可以转变为脂肪。
脂肪绝大部分不能在体内转变为糖。
甘油激酶 甘油
磷酸-甘油
葡 萄
肝、肾、肠
脂
糖
肪
脂酸
乙酰CoA
葡萄糖
(2)糖代谢与氨基酸代谢的相互联系
除生酮氨基酸亮氨酸和赖氨酸外,体 内氨基酸都可通过脱氨基作用,生成相应 的a-酮酸。 这些a-酮酸可彻底氧化分解并释放ATP;
糖 葡萄糖或糖原
甘油三酯
脂肪
磷酸丙糖
α-磷酸甘油
脂肪酸
氨
PEP
基 酸
丙氨酸 半胱氨酸
丙酮酸
、 丝氨酸 糖 苏氨酸
异亮氨酸 乙酰CoA 亮氨酸
乙酰乙酰CoA
酮体
及 色氨酸
色氨酸
脂
苏氨酸
亮氨酸 赖氨酸
肪 代
草酰乙酸
柠檬酸
酪氨酸 色氨酸 苯丙氨酸
谢 的 联
天冬氨酸 天冬酰胺
TAC
延胡索酸
CO2 α-酮戊二酸
三、肝是内源性脂类和酮体合成的场所 (一)肝是内源性甘油三酯合成的主要场所 (二)饥饿时肝合成酮体供应肝外组织/器官 (三)血浆胆固醇及磷脂主要来源于肝
肝内进行的脂类代谢主要有哪些?
脂肪酸的氧化 脂肪酸的合成及酯化 酮体的生成 胆固醇的合成与转变及排泄 脂蛋白与载脂蛋白的合成 脂蛋白的降解
四、肝有合成尿素及调整氨基酸代谢池的功能
例如: 脂肪分解增强
ATP 增多 ATP/ADP 比值增高
糖分解被抑制
6-磷酸果糖激酶-1被抑制 (糖分解代谢限速酶之一)
2.各类物质代谢通过共同中间产物相互联系、相互 转化
体内糖、脂、蛋白质和核酸等的代谢不是彼此独立, 而是相互关联的。
它们通过共同的中间代谢物,即两种代谢途径汇合 时的中间产物,经三羧酸循环和生物氧化等联成 整体。
氨基酸
乙酰CoA
脂肪
• 氨基酸也可作为合成磷脂的原料 。
丝氨酸 胆胺 胆碱
磷脂酰丝氨 酸 脑磷脂
卵磷脂
• 脂肪的甘油部分可转变为非必需氨基酸。
脂肪
甘油
某些非必需氨基酸
磷酸甘油醛
糖酵解途径
丙酮酸
其他α-酮酸
(4)氨基酸是合成核酸的重要 原料
天冬氨酸 甘氨酸
谷氨酰胺
一碳单位
合成嘌呤
合成嘧啶
• 合成核苷酸所需的磷酸核糖由磷酸戊糖途径提供。
当量 4.分解/合成代谢途径具有共同的中间代谢物 5.线粒体是代谢途径和代谢调节信号的整合点
(二)各种代谢途径相互联系形成统一 的整体
1.各种物质代谢途径在能量代谢方面相互补充、 相互制约
三大营养素 糖
脂肪
共同中 间产物
乙酰CoA
共同最终 代谢通路
2H
TAC
蛋白质
CO 2 ATP+H2O
来源
1. 糖的有氧氧化
从生物化学角度认识稳态,就是生物体通过 调节机制,补偿外环境变化而维持的代谢动 力 学 稳 定 状 态 —— 代 谢 稳 态 ( metabolic homeostasis)。
二、各种物质代谢途径整合为统一的整体
(一)各种代谢途径的共同特性是代谢整合的基础
1.各种物质代谢途径“汇聚”共同的代谢池
2.ATP是能量“流通”的共同形式 3.分解代谢途径产生的NADPH为合成代谢提供还原
1 在血浆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 合成与分泌血浆蛋白质,γ球蛋白除外,几乎所有的
血浆蛋白质都来自肝。
肝还是清除血浆蛋白质(清蛋白除外)的重要器官。 大多数血浆蛋白质是糖蛋白,可被肝细胞膜唾液酸酶
催化,脱去糖基末端唾液酸。并被肝细胞膜上特异 的受体识别,经内吞作用进入肝细胞,并在溶酶体 中降解。
2 在氨基酸代谢中的作用
饱食状态:饱食状态血糖浓度高时,仍可不停 将摄取的葡萄糖磷酸化为葡萄糖-6-磷酸。
用于氧化供能,合成糖元储存,还可将过多糖 则转化为脂肪,以VLDL形式输出肝。
空腹状态: 肝中葡萄糖-6-磷酸酶使肝糖原分解↑,补充
血糖。 同时肝中有一系列糖异生的关键酶。
饥饿状态: 以糖异生为主 脂肪动员↑→酮体合成↑
三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变,当一种物质代谢障碍时可 引起其他物质代谢的紊乱。
(1)糖代谢与脂代谢的相互联系
糖可以转变为脂肪。当摄入的糖量超过体内能量消 耗时,除合成少量糖原储存在肝及肌肉外,糖经 有氧氧化生成大量乙酰CoA。
乙酰CoA是合成脂肪酸和胆固醇的主要原料。另一个 糖代谢中间产物磷酸二羟丙酮又是生成甘油的材 料。
也可经糖异生中间产物经糖异生过程转变 成糖。
糖代谢中间代谢物仅能在体内转变成12种非
必需氨基酸。所以,不能用糖完全来代替
食物中蛋白质的供应。相反,蛋白质在一
定程度上可以代替糖。
丙氨酸
天冬氨酸
糖
丙酮酸
草酰乙酸
乙酰CoA
α-酮戊二酸 谷氨酸
柠檬酸
(3)氨基酸可转变为脂肪而脂类不 能转变为氨基酸
蛋白质可转变为脂肪。生酮氨基酸
谷氨酸
系
苯丙氨酸
琥珀酰CoA CO2
精氨酸 谷氨酰胺
酪氨酸
异亮氨酸 甲硫氨酸
组氨酸 缬氨酸
丝氨酸 苏氨酸 缬氨酸
目录
第二节
肝在代谢调节与整合中的作用
Roles of the Liver in Metabolic Regulation and Integration
一、肝是物质代谢的核心器官
(一)肝的组织结构和化学组成决定其在 代谢中的核心作用
2. 脂肪酸氧化分解 3. 酮体氧化分解
乙酰CoA
去路
1. 进入三羧酸循环 2. 合成脂肪酸 3. 合成酮体 4. 合成胆固醇
4. 氨基酸分解代谢
从能量供应的角度看,三ຫໍສະໝຸດ 营养素可以互相 代替,并互相制约。
一般情况下,供能以糖、脂为主,并尽量节 约蛋白质的消耗。
任一供能物质的代谢占优势,常能抑制和节约其他 物质的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