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地适树
园林植物配置
![园林植物配置](https://img.taocdn.com/s3/m/aa94746c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bc.png)
主体与从属 也就是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在植物造景中,必须
有主体或主体部分,而把其余置于一般或从属地 位。一般地,乔木是主体,灌木、草本是从属的。 在园林中,突出主景的方法主要有轴心或重心位 置法和对比法。
二、对比与调和
对比和调和,是事物存在的两种矛盾状态,它体现出
பைடு நூலகம்
事物存在的差异性,所不同的是,“调和”是在事物的差异性
具有向上感
比例与尺度
在大空间 里赏景会 有雄伟、 壮观之感
在习惯大小的空间里赏景会感到自然、舒适
在小于习惯尺度空间里有亲切、趣味感
雕塑体积与体育馆的规模相协调
小桥不足一米半,与小溪相称
五、均衡与稳定 这是植物配植时的一种布局方法。在平面上表示位置关系
适当就是均衡,在立面上表示轻重关系适宜就是稳定。 一般地,色彩浓重、体量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
中求“同”,“对比”是在事物的差异性中求“异”。“调和”
是把两个相当的东西并在一起,使人感到融合、协调,在变化
中求得一致;“对比”则是把两种极不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
使人感到鲜明、醒目,富于层次美。在园林构图中,任何两种
景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差异程度明显的,各自特点就
会显得突出,对比鲜明;差异程度小的,显得平缓、和谐,具
一、变化与统一
⒈形式的统一 ⒉材料的统一 ⒊线条的统一 ⒋花木的多样化的统一 ⒌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一、多样统一性 亦称变化与统一。在园林植物配置时,树形、色
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 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相似性,这样,显 得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 运用重复的手法最能体现植物景观的统一感。
四、经济要求
在重要的景点和建筑物的迎面处,可配置一些名贵的树种。 其次还可种植一些观果、观叶的经济林木,搞各种“果树上 街、进园、进小区”,
浅析园林绿化如何做到适地适树
![浅析园林绿化如何做到适地适树](https://img.taocdn.com/s3/m/8380d40a03d8ce2f00662314.png)
城市园林 绿化是一项 长期性具有改善 自然面貌 ,防止风沙 、涵养水 源、美
化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功能 。如果绿化树种和与其适应 的生 长地域选择不 当, 会使绿化树木 生长不 良,甚至死亡 , 就 这 样既达不到绿化 的 目的 , 且所造成 的损失是不 可弥补的 , 因
适地适树通俗地讲 就是把树木种 植在最合适 的地方 , 每 个树种都 具一定的生物学特 点 , 求一定的生态条件 , 要 只有 根据园林 绿化的立地条件 , 选择适宜 的树种 , 或选择 能满 足 某个树种生物特性 的立地条件 , 木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成 树 活、 成林 , 到绿化的 目的 ( 达 生态环境 、 景观效果 ) 。立地 条 件与树种特性相互适应 , 是选择 绿化树种 的一项基本原 则; 依据生物与其生态环境 的辩证统一 , 是生物界 的基 本法则。
干旱或盐渍化绿化地上生 长。
2 3 改地 适 树 .
( 称为阳性树种 ) 而石楠 、1 , 3 本冷 杉、白兰花 、 云杉等则较
耐阴 ( 为阴性 树种 ) 称 。 3 2 树种对 土壤 条件 的要 求 .
土壤与树种 生长 的关 系极 为密切 , 同的树种对土壤的 不 要 求不 同 , 在土壤条 件 中影响树种选择 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 养分 、 酸碱度及盐渍化程度。各树种对土壤条件 的要求不 同,
上海农业 科技
2 1一 0l 3
浅 析 园林绿化 如何做到适地适树
谢 建 明 钱亚 明 徐 燕 欧 阳瑞光
石 磊
( 苏省 宜兴 市兴城 绿 化有 限公 司 24 2 ) 江 122
周益 民 ( 苏省 宜兴 市植 保植 检 站 2 4 0 ) 江 126
摘 要 :为 提高 绿 化树 种 的成 活率 ,保 持其 良好 的生 长 势和 景观 效果 ,提 出 了适地 适 树 的原 则 ,阐述 了适地 适 树 的意 义及 途 径 ,树 种 的选 择 必 须与 立地 条 件相 适 应 , 同时还 受 气 候 、土壤 、地 形 等条 件 的 影响 。 关键 词 :适 地 适树 ;树 种 。立地 条 件
适地适树名词解释
![适地适树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626e66d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a.png)
适地适树名词解释适地适树是一种生态环保理念,它强调在规划和设计城市或农村建设时,要尽可能根据自然环境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植物种类,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地球生态系统。
适地是指选择适合特定建筑或工程项目的土地。
在城市规划中,适地意味着评估土壤质量、水资源、水土保持和地形等自然因素,并用合适的方式利用这些资源。
它可以避免在脆弱的生态环境中建设,减少环境破坏和自然灾害风险。
适树是指在特定环境条件下选择合适的树木种类。
每种植物在不同的气候、土壤和水资源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生长要求。
适地适树要考虑树木的生态功能,如防风固沙、改善空气质量、保持水源、提供栖息地等。
选择适当的树木种植可以帮助维护生态平衡、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提供美化环境的效果。
适地适树的目标是通过最大限度地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和农村的生态效益。
它要求社会各界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推动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合理规划,实施绿化工程,提高城市和农村的生态氛围。
适地适树需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与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和园艺等领域专家合作,共同研究解决方案。
适地适树的理念在今天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越来越重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问题日益凸显,适地适树可以帮助缓解城市面临的环境和气候变化挑战。
通过适地适树,城市可以改善水和空气质量,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适地适树也可以增加城市的美观度和吸引力,吸引游客和投资。
总之,适地适树是一种环保理念,要求在城市和农村建设中,根据自然环境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植物种类,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地球生态系统。
它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和农村的生态效益,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适地适树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浅谈适地适树
![浅谈适地适树](https://img.taocdn.com/s3/m/10154c2e59eef8c75fbfb3ac.png)
22/22
23/22
浅谈适地适树
森林培育学 赵明明
1/22
2/22
目前我国森林面积已达1.75亿公顷, 森林覆盖率为18.21%,只有全球平 均水平的2/3,排在世界第139 位。 人均森林面积0.145公顷,不足世界 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森林蓄积量 10.151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 的1/7。
3/22
树和地是矛盾统一体的两个对立 面。二者之间,不一定也不可能永 远绝对的融洽和保持长久的平衡, 只要求基本部分相适应,就能达到 一定的园林功能效果。
14/2 台田、挖掘排水沟以提高台面,降 低地下水位。
15/22
4.改树适地
如通过育种工作, 增强树种的耐寒性、 耐旱性或抗盐性, 以适应在寒冷、干 旱或盐碱化造林地上生长。
16/22
四、关于“ 适地适树”的几个问题
不少地方出现了造林不成林或成林不 成材的现象,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 没有贯彻适地适树的原则或者对适地 适树原则理解片面,总结以往的经验 教训,今后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9/22
是否成活 数量质量要求
生长稳定性 用成本和效益评估
10/22
三、适地适树的途径
11/22
1.选树适地
选择乡土树种 引进外来树种
12/22
在生态公益林造林中,提倡大 量栽植地带性乡土阔叶树种, 是一种保险度很高的行为,其 带来的造林效果也较好。
13/22
2.选地适树
南洋楹适宜发展区域多在北回归 线以南,且应选择山坡中下部土 层厚的地方。
7/22
通俗地说,就是把树木栽在适合的环 境条件下,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在选用 树种的具体化。也就是使树木生态习 性和园林栽植地生境条件相适应,达 到树和地的统一,使其生长健壮,充 分发挥其园林功能。
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
![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5e72a5bafab069dc50220158.png)
质
✓主干矮小、通直度差的树种,泡桐、槐树、苦楝等
性
✓木材性质好(物
✓家具用材、装潢用材、板材用材
理性质、化学性质、
力学性质等)
✓纤维用材、建筑用材、柱桩用材
我国几种主要速生丰产林树种产量标准
树种
栽培区类型 ①
年均生长量 (m3 / 亩② )
Ⅰ 杉木
Ⅱ
0.7 以上 0.6 以上
Ⅰ
马尾松
Ⅱ
0.7 以上 0.6 以上
本章授课内容
一、造林树种选择的意义 二、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 三、树种选择与林种 四、适地适树的基本内涵 五、适地适树的标准 六、适地适树的途径
一、造林树种选择的意义
栽什么树容易成活,生长快,利用率最高,效益最好, 不仅关系到造林的成败,而且也影响到新造幼林的速生丰 产和防护效益的发挥。因此,因地制宜地选好造林树种, 是造林工作成败的关键之一。
✓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选择途 径是前提和基础
✓整地 ✓遗传改良
✓在地树尽量适应的基 础上可行并达到预期效 果
复习思考题
1. 进行造林树种选择有什么意义? 2. 造林树种选择有哪些原则?最根本的原则是什么? 3. 造林树种选择与林种有什么关系?不同林种对树种选择 有什么要求? 4. 什么是适地适树?判断适地适树的标准是什么? 5. 适地适树的基本途径有哪些?最根本的途径是什么?
五、适地适树的标准
对不同林种来说,适地适树的标准不尽相同,对于用材林来说, 包括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两条。
定性标准 成活 成林 成材 抗逆性 林分稳定性
定量标准 立地指数 年平均材积生长量
六、适地适树的途径
途 径 造林实践
可行性
选择
✓选树适地 ✓选地适树
东北地区适地适树的具体途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东北地区适地适树的具体途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20c9c8e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db.png)
东北地区适地适树的具体途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拥有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生态恢复工程的展开,适地适树的理念逐渐被提出并得到广泛认可。
适地适树即将合适的树种种植在适宜的地方,充分利用东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基础设施条件,实现生态系统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而要实现东北地区的适地适树,首先需要深入了解该地区的气候与土壤条件。
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气温变化大。
土壤类型以黑土和黄土为主,具有肥沃、保水性好的特点。
这些气候和土壤条件对于树木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这些条件是确定适合生长的树种的基础。
其次,研究适合生长的树种也是实现适地适树的关键。
东北地区的主要树种包括松树、樟子松、云杉、桦树等,它们在适应东北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
除了选择适宜的树种外,还需要考虑树木的生长周期、生物学特性和经济价值等因素,以确保树木能够在东北地区良好地生长和发展。
最后,确定合适的种植方式也是适地适树的一项重要工作。
根据东北地区的地形和水资源状况,可以选择合理的种植模式,如山地修复、水土保持、园林绿化等。
合理的种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树木的生态效益,保护土地资源,提供社会和经济效益。
通过深入了解东北地区的气候与土壤条件,研究适合生长的树种,确定合适的种植方式,可以实现东北地区的适地适树。
适地适树不仅有助于优化生态系统,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因此,加强对东北地区适地适树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前和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本篇长文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整篇文章的主题和脉络。
以下是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示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展开:第一部分为引言,旨在引入本文的研究主题和背景。
什么是适地适树,适地适树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什么是适地适树,适地适树的主要途径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25acb3f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1a.png)
什么是适地适树,适地适树的主要途径是什么中国很早就认识到适地适树在植树造林中的重要性,这对现代植树造林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介绍适地适树的主要途径是什么,以及如何适时适树地植树造林。
一、什么是适地适树适地适树(matching site with trees)立地条件与树种特性相互适应,是选择造林树种的一项基本原则,简单的来说就是适应当地环境种适合环境生长的树木种类。
依据生物与其生态环境的辩证统一这一生物界的基本法则提出。
二、适地适树的主要途径是什么1、适地适树的主要途径是选树适地、选地适树,其他如改地适树、改树适地也是适地适树的实现途径。
选树适地与选地适树在性质上都是单纯的适应,是最简单也是最可靠的方法。
2、适地适树是选择造林树种的一项基本原则,指在树木栽植与管理中使树种的生态学特性与栽植地的环境条件相适应,达到以充分发挥所选树种在相应立地上的最大生长潜力、生态效应、观赏功能和经济利益。
3、一般来说,采用乡土树种造林比较容易实现适地适树,但有时引种外来树种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开展生产性引种前须经过周密的分析及一定时期的引种试验。
三、适地适树的方法1、选树适地在已经了解栽植地区环境条件和规划设计具体立地条件的情况下,从树种的生态学特性上出发,去选择最适于栽植地区的园林树种。
2、选地适树根据树种的生态学特性选择适宜栽培的生长环境。
在实际工作中,主要选择待植树种适宜的小环境和特定小生境,包括生长空间、光照水平、土壤质地、排水专科、场地使用功能等。
3、改地适树通过改变造林地的生长环境(可采取树种混交、整地、施肥、灌溉、人工栽培基质、人工气候设施等措施),使之适应树种的生态要求。
4、改树适地为使植物与生长环境与栽培目的相适应,通过调整树种或园艺技艺或育种方法来改变和改良植物的某些特性,譬如通过抗性育种增强树种的耐寒性、耐旱性或抗污染性等,以适应在寒冷、干旱和污染环境中的生长。
适地适树选用乡土植物的重要意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适地适树选用乡土植物的重要意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854f844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b.png)
适地适树选用乡土植物的重要意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写成以下形式:概述适地适树选用乡土植物已经成为当今绿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环境,而乡土植物的选择和利用正是生态绿化的一个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适地适树的概念及重要性,乡土植物的特点及价值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探讨选用乡土植物在绿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讨论。
首先,我们将介绍适地适树的概念及其在绿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其次,我们将探讨乡土植物的特点及其在生态绿化中的价值。
最后,我们将对选用乡土植物在绿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适地适树选用乡土植物的重要意义的探讨,使人们更加认识到乡土植物在城市绿化建设中的价值,并为今后的绿化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同时,本文也希望倡导大家更加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共同营造一个绿色、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适地适树选用乡土植物的重要意义:第一部分是引言,同时也是本文的开篇,主要概述了适地适树选用乡土植物的基本背景和重要性。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适地适树的概念进行简要介绍,并阐述其在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城市绿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此外,我们还将描述本文的整体结构,列出各部分的主要内容,为读者提供整体框架。
第二部分是正文,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主要分为两个小节进行论述。
首先,我们将详细讲解适地适树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这一小节将对适地适树的定义进行阐述,解释其为何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
其次,我们将介绍乡土植物的特点及其价值。
本小节将简要介绍乡土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稳定性以及独特的生长习性。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乡土植物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服务、改善土壤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第三部分是结论,是对全文进行总结的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对适地适树选用乡土植物的重要意义进行归纳总结,并强调其在未来发展中的潜力和前景。
谈适地适树的造林原则
![谈适地适树的造林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fd5082f8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20.png)
谈适地适树的造林原则2019-07-11摘要:⽴地条件与树种特性相互适应,是选择造林树种的⼀项基本原则。
依据⽣物与其⽣态环境的辩证统⼀这⼀⽣物界的基本法则提出。
造林⼯作的成败在很⼤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原则的贯彻。
关键词:适地适树造林原则⽴地条件与树种特性相互适应,是选择造林树种的⼀项基本原则。
依据⽣物与其⽣态环境的辩证统⼀这⼀⽣物界的基本法则提出。
造林⼯作的成败在很⼤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原则的贯彻。
⼀、适地适树的意义适地适树的概念与要求和林业⽣产的科技⽔平有密切关系,现代的“适地适树”概念中的“树”,已经不是停留在树种的⽔平上,还应做到与同⼀树种中的类型、品种、⽆性系相适应。
“地”和“树”是⽭盾统⼀体的两个对⽴⾯。
适地适树是相对的、变动的。
“地”“树”之间既不可能有绝对的融洽和适应,也不可能达到永久的平衡。
我们所说的地和的适应,是指它们之间的基本⽭盾⽅⾯在森林培育的过程中是⽐较协调的,能够产⽣⼈期望的经济要求,可以达到培育⽬的。
在这⼀前提下,并不排除在森林培育的某个阶段某些⽅⾯会产⽣相互⽭盾,这些⽭盾需要通过⼈为的措施加以调整。
当然这些⼈为的措⼜受⼀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适地适树的标准虽然适地适树是个相对的概念,但衡量是否达到适地适树应该有个客观的标准。
这衡量的标准是根据造林⽬的确定的。
对于⽤材林树种来说,起码要达到成活、成林、成材、还要有⼀定的稳定性,即对间歇性灾害有⼀定的抗御能⼒。
从成材的要求出发,还该有⼀个数量标准。
衡量适地适树的数量标准主要有3个:第⼀个是某个树种在各种⽴地条件下的⽴地指数,第⼆个是平均材积⽣长量,第三个是⽴地期望值。
1、⽴地指数与树种选择⽴地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地性能与树种⽣长之间的关系,如果能够通过调查计算,了解树种在各种⽴地条件下的⽴地指数,尤其是把不同树种在同⼀⽴地条件下的⽴地指数进⾏⽐较,就可以较客观地为根据适地适树原则选择树种提供依据。
⽤⽴地指数判断适地适树的指标也有缺陷,因为它还不能直接说明⼈⼯林的产量⽔平。
百科知识精选适地适树
![百科知识精选适地适树](https://img.taocdn.com/s3/m/28b582d5192e45361166f58f.png)
适地适树的途径适地适树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可以归纳为两条:第一条是选择,包括选地适树,和选树适地;第二条是改造,包括改地适树和改树适地。
选择1.1 选择树种选树适地植树造林必须选择合适的种源、品种,并采用科学的造林营林措施。
否则因树种、品种或种源选择不当,盲目引进推广杨树树种,不仅会造成人财物和时间上的浪费,甚至有可能造成重大生态损失,带来严重隐患。
在已确定造林地的前提下,根据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
首先选择乡土树种(在某一地区的天然分布中,其中有栽培经验、生长稳定的树种),其次引进外来树种。
外来树种必须是经过引种试验表明能很好地适应本地立地条件的树种。
目前,在生态公益林造林中,提倡大量栽植地带性乡土阔叶树种,是一种保险度很高的行为,其带来的造林效果也较好。
1.2 选地适树。
在已确定造林树种的前提下,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去选择适合该树种生长的造林地。
造林地选择不仅关系到造林的成败,而且关系到林木生长迅速、丰产、优质,只有当选择了能满足某个树种生物学特性的立地条件,才能使其正常生长发育而成材成林。
如果“地”选择不当,不仅苗木不易成活,即使成活也生长不良,最终成为“小老树”。
在速生用材林的培育上,这一点非常重要,如南洋楹适宜发展区域多在北回归线以南,且应选择山坡中下部土层厚的地方。
1.3 改地适树即通过一系列措施,包括整地、施肥、灌溉、混交、土壤管理等,改变造林地的立地条件,使之满足树木成活、生长的需要,达到适地适树的目的。
如通过排灌洗盐,能使一些不太抗盐的速生杨树品种在盐碱地上顺利生长。
又如通过与马尾松混交,使杉木有可能向较为干热的造林地区发展等等。
1.4 改树适地即在地和树之间某些方面不太相适的情况下,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方法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它们能够相适。
如通过育种工作,增强树种的耐寒性、耐旱性或抗盐性,以适应在寒冷、干旱或盐碱化造林地上生长。
在这三条途径当中,‘选择’是最关键的,后两条途径必须以第一条途径为基础,因为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改树和改地的程度都是很有限的,而且改树及改地措施也只是在地树尽量相适的基础上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什么叫适地适树?适地适树就是使造林树种特性(生态特性)
![什么叫适地适树?适地适树就是使造林树种特性(生态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bba3ae92b9d528ea81c779fb.png)
什么叫适地适树?适地适树就是使造林树种特性(生态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条件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产水平。
各树种对于外界环境条件都有一定的要求范围,这是由于树种长期生长在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生态特性,每一树种只有在其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生长良好,生产率高,如果造林地的环境条件(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地形条件)与造林树种的特性不相适应时,往往生长不良,成活不成林,不成材,生产率不高,甚至不能生存。
林木生长周期长,少则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收获,若树种选择不当,不能适地适树,就会造成巨大损失。
因此,在造林之前必须充分掌握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树种的特性,以便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树种,或根据树种的特性选择适宜的造林地,使符合适地适树的要求,只有这样造林后才能形成稳定的、生长迅速、生产率高的林分,才能成林、成材,才能使造林工作获得最大的经济效果。
适地适树及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途径和措施
![适地适树及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途径和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49142d027284b73f3425060.png)
的树种;而次要造林树种则是那些经济价值很高但要求条
件过于苛刻,或适应性很强但经济价值稍低的树种,或其
他能适应特殊立地条件的树种。
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途径与措施
▪ 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途径: ▪ ⑴选用适当的造林方法(植苗造林、播种造
林、分殖造林3种方法——“两大一深”栽植 法) ▪ ⑵改良树种遗传品质——重要途径 ▪ ⑶控制林分结构 ▪ ⑷选择和调控立地
适宜当地的优良种源。
适地适树的标准和途径
▪ 适地适树的标准: ▪ 1、一般标准(客观标准) ▪ 用材林:成活、成林、成材、具有一定的稳
定性(即对间歇性灾害因子有一定的抗衡 力); ▪ 防护林:防护效益能充分发挥出来。 ▪ 2、数量化标准 ▪ 立地指数; ▪ 平均材积生长量。
适地适树的标准和途径
适地适树的途径: (1)选择 (单纯适应) ①选地适树―― 根据气候土壤条件确定主栽树
种或拟发展的造林树种后,选择适合的造林地。 ②选树适地――在确定了造林地以后,根据其立
地条件选择适合的造林树种。 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
适地适树的途径
(2)改造 (相对适应) ①改地适树 通过整地,施肥、灌溉、混交、土壤管理等措施
改变造林地的生长环境,使其适合于原来不适应的树 种生长。
②改树适地 如通过选种、育种、引种驯化等措施改变树种的某 些特性,增强树种耐寒、耐旱、耐盐等特性。
使树木的生产潜力发挥出来。
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途径与措施
▪ 6项造林基本技术措施:适地适树、细致整地、 良种壮苗、合理结构、科学种植、抚育保护。 (我国提出)
▪ 从3方面着手提高人工林生产力: ▪ ⑴从树木个体的遗传特性开始,选育良种,培育
壮苗。 ▪ ⑵从调控林分群体结构着手,使之形成合理的群
“适地适树”是植树的基本原则
![“适地适树”是植树的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75968dd1aaea998fcd220e38.png)
“适地适树”是植树的基本原则乞得种树术,得以疗国贫。
——胡先为什么要种树?“为什么要种树?”这听起来简直是一个“小儿科”的问题,谁不知道种树好,该种树。
我们的老祖宗几千年以前就在种树了。
今天人们可以说出诸如绿化祖国、改善环境、美化生活、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为人类提供生物资源等许多“种树”的好处。
但细想想,其实人们通常说的都是树木和森林本身的价值。
要知道,地球上的树原本不是人种出来的,相反,要是没有人类的出现,地球上的树会更多,长得也更好。
实际上,“种树”是人类对自身发展过程中,过度消耗和无谓扼杀树木行为的一种补偿,而这种补偿往往多数出于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达需要。
因此“种树”又是一种完全受人思想和认识水平制约的行为。
种什么树谁说了算?人们往往认为,不论我们出于何种目的,种树都是好事。
其实不然,由于我们人类的“私心”和“无知”,种树引起的悲剧和灾难时有发生。
远的不说,我们身边所见、所闻的许多事实都足以证明我没有说“胡话”。
前几年,我在辽东半岛的一个滨海开发区目睹了上百棵树木群体死亡的惨烈景象。
这是一座离海滩只有几百米的新建城市广场,广场上树着高高的水泥塑像,周围种植了上百棵云杉等原本生长在较高海拔山地上的裸子植物“幼树”。
如果它们都能健康地活下来,数年后,这里将是一座气度非凡的“绿荫广场”,但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已经枯死,剩下的也形容憔悴,没有了生气。
让我感到不理解的并不是树木群体死亡的现实,而是指导种树的人竟然连“适地适树”这个植树的基本原则都不懂。
当我带着几分气询问当地林业部门的有关人员,为什么要种云杉时,得到的是比我气更粗的回答:“问领导去!”北京西山的鹫峰到阳台山顶,是我以往常去“练腿”和看植物的“乐土”。
后来由于移情别恋,有几年没走鹫峰后面的山路了。
2007年4月下旬,当我再走这条老路时,令我大吃一惊的是,原本在海拔700多米的半阴坡上生长的迎红杜鹃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致密的火炬树。
众所周知,迎红杜鹃是北京山区原生的两种杜鹃花属植物之一,春季先叶开花,花红似火,景色十分壮美。
06造林树种的选择与适地适树
![06造林树种的选择与适地适树](https://img.taocdn.com/s3/m/9e427fe3524de518964b7d9c.png)
第六章造林树种的选择与适地适树一、造林树种选择的意义中国面积大,条件复杂,树种资源丰富;对自然资源研究不透彻,科学营林历史短;历史上有树种选择不当造成大面积损失的教训;树种选择不当,不易很快显示出来,几年或几十年后才显示,后果严重。
二、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造林树种的各项性状(经济与效益性状)必须定向地符合既定的培育目标要求,即定向的原则;树种的生态习性必须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即适地适树的原则; 树种形成的林分应长期稳定,即稳定性的原则;经济有利,现实可行,即可行性原则。
三、树种选择的方法1.按培育目标定向选择树种;2.按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树种;3.对比分析选择树种;4.现有人工林的调查;5.树种选择方案的统筹解决;6.树种选择的程序。
在立地条件划分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判断不同立地上的适生树种;在第一步的基础之上,比较培育目标,确定主要造林树种;根据种苗来源,栽培技术等因素,最后确定造林树种;同一地区,在选出主要造林树种的同时,还要选出次要造林树种。
四、水土保持用材林树种选择1、速生性(轮伐期短);华南沿海:桉树、木麻黄南方丘陵:马尾松、杉木、松、桉树、毛竹华北平原:杨树、泡桐东北山地:落叶松黄土地区:刺槐、杨树2、丰产性;3、优质;4、其他(稳定、副产品等)。
五、水土保持防护林树种选择1、水土保持防护林树种选择原则*生物学持续稳定(成活率、结构);具有较高的效益;优先选择乡土树种;选择耐贫瘠的肥料树种(刺槐、胡枝子、锦鸡儿、沙棘、柠条等);注意选择优良灌木树种。
2、水土保持防护林的树种特征(1)根系发达;(2)枝叶量大,枯落物多;(3)生长较快;(4)生物量高;(5)改良土壤能力强;(6)适应性强。
六、水土保持经济林树种选择早实、丰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强。
七、适地适树适地适树的定义*:使林木生长的造林地环境条件同林木具有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相一致,以发挥土地和树木的生产潜力,取得最好的生长量的营林、育林技术。
浅谈适地适树
![浅谈适地适树](https://img.taocdn.com/s3/m/c97813cf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c3.png)
2018 年第 9 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 Nong Min Zhi Fu Zhi You94科研◎林业科学“适地适树”就是造林时要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在这种立地条件下生长的树种。
首先要掌握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特点;再根据立地条件与树种生态学特性正确选择造林树种。
造林一定要做到“适地适树”。
“适地适树”就是造林时要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在这种立地条件下生长的树种。
所以说“适地适树”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在选择造林树种方面的具体应用。
但“适地适树”是相对的,“地”和“树”是矛盾对立的统一。
因此,“适地适树”并不是仅仅把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与立地条件的特性相适应就完结了,有些地区,由于立地条件差,不能完全适应树种的要求时,也可采取一些改地或改树技术措施以达到“地”与“树”的统一。
所以,“适地适树”实际上包含了选树适地、改树适地与改地适树三项内容。
“适地适树”是关系到造林苗木能否成活的重要环节。
造林都有一定的目的,主要是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要求而进行的。
营造用材林,可以满足对木材的需要;营造木本粮油林,可以满足国家和人民对粮油的需要;营造防护林,可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美化环境,直接或间接地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等。
但是,由于造林地的自然条件很差,林木生长较慢,生产周期又长,造林面积又大,发挥经济与防护效益时间又迟,如果造林不贯彻“适地适树”的原则,即使都活了,但成活率低,再想补植或重造,不仅不能形成同样的立地环境条件,生产统一标准的木材和近似的林分,而且给造林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和浪费。
所以说,造林是林业建设的百年大计,而“适地适树”又是百年大计的根本。
怎样才算达到了“适地适树”?不同的林中有不同的指标。
对用材林来说,最重要的是成材指标;防护林最重要的是防护效益。
但是,不管什么林种,首要是保证成活,只要能达到成活、成林、成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就算达到了“适地适树”的要求。
适地适树在造林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适地适树在造林工作中的应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f980a4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23.png)
适地适树在造林工作中的应用分析【摘要】适地适树是一种在造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原则,通过合理选择树种种植在适宜的土壤和环境条件下,可以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本文从适地适树的概念及原理、在造林规划中的应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造林效益的实践经验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适地适树不仅可以改善林地生态环境,还可以提高造林效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适地适树将在造林工作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适地适树、造林、应用分析、重要性、意义、概念、原理、规划、生态环境、影响、效益、实践经验、前景、发展、作用、应用前景。
1. 引言1.1 介绍适地适树在造林工作中的重要性适地适树在造林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指的是根据地理环境、土壤条件、气候气温等因素,选择适合生长的树种种植在合适的地块上,以实现最佳的生长效果。
适地适树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适地适树可以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树种和种植地点,可以有效避免树木生长受到环境限制而导致的生长缓慢或死亡的情况,从而提高造林的成功率和效益。
适地适树可以保护生态环境。
选择适合生长的树种进行造林,可以有效促进土壤固碳、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功能,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适地适树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选用适合当地环境的树种进行造林,可以保证木材的品质和产量,提高木材的市场竞争力,增加经济收益。
适地适树在造林工作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科学合理地选择树种和种植地点,才能实现最佳的造林效果,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
1.2 阐述研究该主题的意义适地适树在造林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提高造林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深入研究适地适树的意义远不止这些表面上的好处。
适地适树的实践可以有效减少造林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适地适树的实现途径与方案确定
![适地适树的实现途径与方案确定](https://img.taocdn.com/s3/m/423a6ecf7f1922791688e832.png)
适地适树的实现途径与方案确定摘要对适地适树的实现途径作了介绍,并对适地适树方案确定问题进行了重点阐述,在指导和促进当前造林绿化工作健康发展上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适地适树;实现途径;方案确定适地适树是指在树木栽植与管理中使树种的生态学特性和栽植地的环境条件相适应,达到在当前树木栽植与养护技术、经济条件下生长发育的较高水平,以充分发挥所选树种在相应立地上的最大生长潜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适地适树是选择造林树种的一项基本原则。
现将适地适树的实现途径与方案确定阐述如下。
1 适地适树的实现途径适地适树的实现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选树适地、选地适树、改地适树和改树适地等[1]。
所谓选树适地是在确定了造林地以后,根据其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
而选地适树,就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确定了主栽树种或拟发展的造林树种后,选择合适的造林地[2]。
所谓改地适树,就是通过改变造林地的生长环境(可采取树种混交、整地、土壤管理、施肥、灌溉等措施),使之适合于原来不大适合的树种生长[3]。
如通过与马尾松混交,使杉木有可能向较为干热的造林地区发展等;通过高台整地减少积水,或排除土壤中过多的水分,使一些不太耐水湿的树种可以在水湿地上顺利生长;通过种植刺槐等固氮改土树种增加土壤肥力,使一些不耐贫瘠的速生杨树品种能在贫瘠沙地上正常生长[4]。
所谓改树适地,就是在地和树某些方面不太相适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之能够相适(可采取引种驯化、育种、选种等手段)[5]。
一般情况下,影响立地条件的因子有多个,多变量的分析方法用于立地评价和生长预测,为适地适树提供依据,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计算数学的发展,配合大量样地的调查,为此种方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6]。
树种选择是建立在深刻认识“树”和“地”特性基础之上的[7]。
2 适地适树的方案确定在一个经营单位内,同一个树种可能适用于几种立地条件,同一种立地条件也可能有几个适宜的树种,主要造林树种应选用经济价值最大、最高产、最适生的树种;而将其他树种列为次要造林树种[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地适树摘要:阐述了适地适树的概念、途径,及近年来我国在适地适树的决策方法、判断标准方面的研究进展关键词:适地适树;立地类型近十几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作为生态环境建设主体的林业建设,通过封山育林、飞播造林、人工造林、全民义务植树、部门造林绿化,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一位[1]。
但我国的林地利用率仅50%,而日本为96%,瑞典为8%;以上现象与传统林业中的粗放经营,特别是没有适地适树有直接关系。
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人工林产量,我们应大力提倡适地适树。
1 适地适树的概念适地适树就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使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产水平[2]。
通俗讲就是把树栽植到最适宜其生长的地方。
所谓适地就是要正确认识造林地的气候、土壤、地形、天文、植被等立地条件,确定适宜的造林树种;适树就是要正确认识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确定适宜的造林地[3]。
适地适树是造林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造林树种的林学特征与造林地环境条件的相适应是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辨证统一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做不到这一点,则直接影响造林的质量。
造林过程中出现的小老头树、生长停滞林、成活不成材、成材不成林现象,就是没有贯彻适地适树原则,或者对适地适树原则理解片面而导致的。
2 适地适树的途径适地适树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可以归纳为两条:第一条是选择,包括选地适树,和选树适地;第二条是改造,包括改地适树和改树适地[4]。
具体可表述为以下四种途径。
2.1 选树适地植树造林必须选择合适的种源、品种,并采用科学的造林营林措施。
否则因树种、品种或种源选择不当,盲目引进推广杨树树种,不仅会造成人财物和时间上的浪费,甚至有可能造成重大生态损失,带来严重隐患[5]。
在已确定造林地的前提下,根据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
首先选择乡土树种(在某一地区的天然分布中,其中有栽培经验、生长稳定的树种),其次引进外来树种。
外来树种必须是经过引种试验表明能很好地适应本地立地条件的树种。
目前,在生态公益林造林中,提倡大量栽植地带性乡土阔叶树种,是一种保险度很高的行为,其带来的造林效果也较好。
2.2 选地适树在已确定造林树种的前提下,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去选择适合该树种生长的造林地。
造林地选择不仅关系到造林的成败,而且关系到林木生长迅速、丰产、优质,只有当选择了能满足某个树种生物学特性的立地条件,才能使其正常生长发育而成材成林。
如果“地”选择不当,不仅苗木不易成活,即使成活也生长不良,最终成为“小老树”[6]。
在速生用材林的培育上,这一点非常重要,如南洋楹适宜发展区域多在北回归线以南,且应选择山坡中下部土层厚的地方。
2.3 改地适树即通过一系列措施,包括整地、施肥、灌溉、混交、土壤管理等,改变造林地的立地条件,使之满足树木成活、生长的需要,达到适地适树的目的。
如通过排灌洗盐,能使一些不太抗盐的速生杨树品种在盐碱地上顺利生长。
又如通过与马尾松混交,使杉木有可能向较为干热的造林地区发展等等[7]。
2.4 改树适地即在地和树之间某些方面不太相适的情况下,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方法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它们能够相适。
如通过育种工作,增强树种的耐寒性、耐旱性或抗盐性,以适应在寒冷、干旱或盐碱化造林地上生长[8]。
在这三条途径当中,‘选择’是最关键的,后两条途径必须以第一条途径为基础,因为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改树和改地的程度都是很有限的,而且改树及改地措施也只是在地树尽量相适的基础上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3 适地适树的决策方法3.1 立地类型划分决策法植物对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依赖关系。
环境条件如何,直接决定着植物的种类分布及其存活、发育、生长和生物量的多少。
于是就有必要对宜林荒山荒坡布点取样进行全面调查和综合分析后,对森林立地进行评价,探讨地域分布规律,划分立地类型,并按其立地质量及适生树种进行适地适树布局[9]。
森林立地分类研究在林业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进展直接影响林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从初期的感性分类阶段,即单因素定性分类阶段,到多因子定性分类及综合多因子的定量化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阶段,立地分类研究成果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随着数学的渗透、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生长预测模型的广泛应用,立地分类和评价正向定量化快速发展。
汪炳根[10]在广西大青山实验基地森林立地评价与适地适树研究中,以大青山实验基地的地貌、土层厚度和林木生长状况为依据,把实验基地范围内的土壤划分为34个立地类型,并把所调查200个标准地的土壤养分、水分分级,结合基地20年生马尾松、杉木相应地位指数的平均值作为评价立地类型质量的指标。
据此将基地的森林立地质量分为5个等级。
基地范围造林树种的选择则以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立地质量优劣来确定,从而实现‘树适其地,地尽其力’。
3.2 模糊决策法科学的适地适树决策方法应以生态因子作用规律和树木生态学特性为基础,从每一生态因子与林木生长关系入手,对某一具体立地条件下的各种林木未来的生长情况做出定量预测,然后通过定量比较,确定出最佳适地适树方案。
但由于环境因子作用的复杂性以及林木对环境适应性的不同,使定量预测极其困难,在这种复杂并伴有模糊性的事物面前,通过模糊数学才可提供较为满意的结果。
在适地适树研究中通过特尔菲法(Delphi)模糊评定各生态因子对林木生长的限制程度,从而获得决策信息,然后通过模糊决策得出各种立地条件下的最佳适地适树方案[11]。
适地适树模糊决策是一种多目标、多限制决策。
从系统工程角度而言,它是一个受立地条件、林木生长预测系统、效益评价系统等综合影响的开放式规划系统。
李福双[12]等人采用模糊决策的原理,以小兴安岭的带岭林区为背景,进行了适地适树科学决策方法的研究。
其决策过程包括确定带岭林区适地适树系统流程图,根据自然植被状况和造林实践确定带岭林区主要造林树种,根据自然条件和已有的研究确定立地条件类型,用例证法结合特尔菲征询法确定隶属度,最后用特尔菲法和模糊数学的有关原理得到带岭林区主要造林树种的较适立地类型和不适立地类型子集。
4 适地适树的标准关于适地适树的具体标准,要根据造林目的的要求来确定。
并且要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立地条件(土地生产力水平)、不同树种和林种。
通常从以下各方面予以检验。
4.1 是否成活用成活率和保存率检验,如第一年成活率高,连续三年保存率也高,这是成功的第一步(这种成活率应排除造林前因苗木保护不好而死亡的因素)[2]。
4.2 数量质量要求用材林采用是否成活、成材并达到一定标准,也可用年平均蓄积增长或平均材积衡量,把密度规定在能够达到高产的范围内,针对一定的经营水平,调查研究不同立地条件下人工林的产量变化,能够鲜明地反映出立地条件的影响,这种指标就可以用来作为判断适地适树的标准[6]。
经济林和其他林种要通过目的产品的产量、质量进行评估。
4.3 生长稳定性林木对自然灾害(如风、温度、湿度、雪压、病虫害和其他灾害)适应能力强,能在当地正常生长。
4.4 用成本和效益评估对使用的树种,用产投比来衡量是否适合在本地种植,如经济效益高即可采用。
通过一些措施可在当地生长,但成本太高、产投比太小的则不宜种植。
适地适树是客观自然规律的要求。
把生态习性不同的树种混栽在同一块造林地上,或不顾自然条件的巨大差异,盲目引进外地树种,将造成造林失败。
对于目前在造林生产中存在的不适地适树的现象应予以纠正。
适地适树是相对的、发展的,要求地和树之间绝对相适应是不可能的,只能要求相对地、基本地适应。
地树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其它措施调节,这一点可结合造林、营林措施进行。
大量开展对现有林的调查研究工作,用科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以此不断提高对适地适树规律的认识。
适地适树应该与经济因素相结合,选择经济价值高的珍贵用材树种或特殊用途的树种造林。
当我们把某个地方确定为林业用地后,就要研究如何造林,即如何选择树种、林种及造林、营林方式等,经济因素及其它目标效益参与下的适地适树选择是比较科学和全面的。
参考文献:[1] 陈志蹇,张沐春,汪峰,等.林业需“精确”——对植树不成林问题的思考[J].辽宁林业科技,2002(1):26-28.[2] 孙时轩.造林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3] 徐中平.退耕还林一定要坚持适地适树甘肃科技.2004,6,20(6).[4] 沈国舫.森林培育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10.[5] 程鹏.造林必须适地适树适种源适品种适措施.安徽林业,2007,6.[6] 刘峰,鲁文化,宝力格.浅谈适地适树[J].内蒙古林业,2001,16(12):27.[7] 杨继镐.广西南部林地土壤与适生树种[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8] 张万儒.中国主要造林树种土壤条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9] 贺文明.关于“适地适树”的几个问题[J].内蒙古林业,1995,14(8):27-28.[10] 汪炳根,卢立华.广西大青山实验基地森林立地评价与适地适树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5,12(10):5-9.[11] 陈彦斌.适地适树的再认识[J].中国林业,1995(2):30.[12] 李福双,鲁少波,魏洪杰.模糊数学在适地适树决策方法中的应用.河北林果研究.2006,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