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课程复习提纲(答案)-2015
森林培育考试复习资料
![森林培育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9050968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75.png)
森林培育考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良种:是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2.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指生态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条件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能获得的高产水平。
3.实生苗:以种子作为材料培育出来的苗木。
4.苗木:具有根系和苗干的树苗。
6.发芽率:在规定条件和时期内,正常发芽粒数占供测定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7.千粒重:是指1000粒种子在气干状态下重量。
8.营养繁殖体:是利用乔灌木树种的营养器官(根、茎、干、叶、芽等)培育的苗木。
9.种子的休眠:具有生命力的种子,由于种皮障碍、种皮尚未成熟或种子内含抑制物质等原因,在适宜萌发条件下也不能萌发的现象。
10.低温:是指温度在0-5℃。
11.生态学特性:指树种对于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能力。
12.外来树种:从分布区以外引入的植物。
13.林学特性:指可以组成森林的密度和形成的结构,从而形成单位面积产量的性质。
14.林分密度: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15.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所组成的林分。
16.林木生长:指林木由于原生质的增加而引起的重量和体积的不可逆增加,以及新器官的形成和分化。
17.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在自然条件下,林木和器官的生长速率随昼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现象称林木生长的周期性。
18.森林潜在生长力: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森林植物群落通过光合作用所能达到的最高生产力。
20.种子催芽:通过机械、物理和化学的方法,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措施。
21.直播造林:把种子直接播种到造林地而培育的造林方法。
22.直苗造林: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方法。
23.分植造林: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立地:对林木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的物理和化学的环境因子总和。
立地条件:指在某一立地上,凡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的综合。
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指生态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条件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能获得的高产水平。
森林生态学 复习提纲(含答案)
![森林生态学 复习提纲(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2b10d2284ac850ac02425a.png)
森林生态学复习提纲一、名次解释1.生态梯度:生物群落沿一环境梯度的变化序列称为群落梯度,环境梯度与群落梯度的综合称为生态梯度。
2.生活型:生活型是指植物长期在一定环境综合影响下所呈现的适应形态特征。
或者,生活型是指植物地上部分的高度与其多年生组织(冬季或旱季休眠并可存活到下一个生长季节)之间的关系。
3.最小面积:包含群落中最大物种数的最小面积称为最小面积。
4.蒸发散:土壤水经植被蒸腾和地表水分蒸发进入大气,植被的蒸腾和蒸发作用称为蒸发散。
5.竞争排斥原理:又称为高斯(Gause)假说,指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物种不能同时同地生活在一起,一个物种必将取代另一个物种。
6.种群:在一定的空间内,能够相互杂交、具有一定结构和一定遗传特性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7.生物群落:在某一特定的空间和特定的生境下,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
8.温室效应:由于CO2、CH4、H2O等温室气体的存在,大气阻挡了地球表面的长波辐射,而使地球表面温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之内,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9.生态趋同: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受主导因子的长期作用,产生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
10.三向地带性:随着地球表面各地环境条件的规律性变化,植被类型呈现有规律的带状分布,这种规律表现在纬度、经度和垂直方向上,称为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
二、简答题1.举例说明生态因子间的补偿作用和不可替代性?答: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是指,当一种生态因子的数量不足时,有时可以通过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
如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增加CO2的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光照的不足;不可替代性是指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完全由另一因子来替代。
如光合作用中,CO2浓度的增加并不能完全替代光照的作用。
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及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答: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额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0375ad0242a8956bece486.png)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绪论1.森林培育: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
2.森林培育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①理论基础:a生命科学:植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群落学b环境科学:气象学、地质学、土壤学、森林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②技术体系:a前期规划阶段—决策设计阶段b更新营造阶段—施工阶段c抚育管理阶段—时间延续最长阶段d收获利用阶段—主伐利用第一篇林木种子生产第一章林木结实第二章种源与林木良种基地掌握:林木发育期与结实年龄、林木结实周期了解:林木种子、种子区、种子亚区、良种、良种基地1林木发育大周期:①幼年期:种子萌发→第一次开花结实,可塑性大,适于营养繁殖②青年期:第一次开花结实→结实3~5次,适于引种③壮年期:开始大量结实→结实开始衰退,采种最佳时期,生物学特性稳定④老年期:结实量大幅度下降→死亡,失去可塑性,生产上无应用价值2林木开始结实年龄的影响因素:树种;环境条件;林木起源;生长发育状况;遗传因素。
3林木结实周期:林木结实丰产年和歉收年交替出现的现象,两个丰年之间的间隔年数称为间隔期。
产生原因:1. 营养问题:花芽分化、果枝形成2. 内源激素影响3. 林地土壤养分与水分不足应对措施:适宜密度、光照问题、水肥管理、疏花疏果4林木种子:林业生产中播种材料的总称。
包括种子、果实、果实的一部分、种子的一部分、及无融合生殖形成的种子。
种子区: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种源单位。
种子亚区:在一个种子区内划分为更好的控制用种的次级单位,即在一个种子亚区内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更为类似。
5良种: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遗传品质是基础,播种品质是保证。
良种基地:按照国家营建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而建立的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场所。
第三章采种与种实调制1种子成熟过程及各自特点:受精卵细胞→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f92d983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f4.png)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森林立地:是按影响森林形成和生长发育的环境的异同所区分的有林地和宜林地地段。
2、立地质量: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它类型植被的生物生产潜力,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
3、立地条件:在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的综合。
在一定程度上立地质量和立地条件可以通用。
4、立地类型:是指地域不一定相连、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自然综合体的集合。
5、森林立地类型:是地域上不相连,但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立地生产潜力水平基本一致的森林地段的组合。
6、适地适树:就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使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产水平[2]。
通俗讲就是把树栽植到最适宜其生长的地方。
所谓适地就是要正确认识造林地的气候、土壤、地形、天文、植被等立地条件确定适宜的造林树种适树就是要正确认识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确定适宜的造林地[3]。
7、播种育苗:用种子播种繁殖所得的苗木称为播种育苗或实生苗。
8、抚育采伐:也称抚育间伐,是林分郁闭后直至主伐的期间,对未成熟的森林定期而重复的伐去部分林木,为保留的林木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条件,同时获取一部分木材的一种森林培育技术措施。
9、择伐:是森林主伐方式之一,是在预定的森林面积上定期地、重复地、有选择性地采伐成熟林的树木和树群。
10、渐伐:是指为了在老林的(上方或侧方)庇护下而形成新林,在近乎单层的成熟林中进行的任何更新法。
具体是指成熟林伐区内2-4次逐渐地伐除全部林木。
11、皆伐:将伐区上的林木一次全部伐除或几乎全部伐除的主伐方式。
二、填空题1.用材林树种选择的要求集中反映在速生、丰产、优质、稳定和可持续等目标上。
2.林分密度对林木生长的作用,其中对树高生长的作用不显著(不大),对直径生长的作用是很明显,密度越大胸径越小。
3.通常把林木个体发育分为四个时期。
(一)幼年期(二)青年期(三)壮年期,(四)老年期。
森林培育复习资料
![森林培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c51ae50a58da0116d17490d.png)
1.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它的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
2.森林培育工作在总体上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①森林多目标经营和定向培育的关系问题②森林培育的数量和质量的关系问题③森林的自然化培育和集约化培育的关系问题④森林培育与其他产业和工程的配合关系问题3.立地:有两层含义,一是它具有地理位置的含义,二是它是指存在于特定位置的环境条件(生物、土壤、气候)的综合。
4.立地质量:是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所以立地质量与树种相关联,并有高低之分。
它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及生物因素。
5.立地条件:是指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6.森林立地因子有:一、物理环境因子①气候②地形③土壤④水文;二、植被因子;三、人为活动因子;四、森林立地主导因子(主导因子就是起主导作用、决定性作用的因子,)。
7.造林地的种类:⑴荒山荒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造林地。
根据其上植被的不同可分为草坡、灌木坡、竹从地、荒地⑵农耕地、四旁地及撂荒地⑶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⑷需要改造的疏林地8.林种:根据造林的目的和它所产生的效益的不同将人工林划分的种类。
9.林种的划分种类: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
10.防护林是以发挥森林的防风固沙、护农护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防护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它在我国范围内面积最大。
按其防护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农田防护林、牧场防护林、海岸防护林、护路林、防风固沙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次级林种。
11.林业区划:就是根据林业的特点,在研究有关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与评价林业生产的特点,按照地域分异的原则进行分区划片,分别研究其区域范围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与林业生产现状、存在问题,探索其允许的或可能的林业生产规模、最佳布局和对现状进行调整的必要措施。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参考答案 (1)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参考答案 (1)](https://img.taocdn.com/s3/m/73a785eeaf1ffc4fff47ac20.png)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绪论1.森林培育: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
2.森林培育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①理论基础:a生命科学:植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群落学b环境科学:气象学、地质学、土壤学、森林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②技术体系:a前期规划阶段—决策设计阶段b更新营造阶段—施工阶段c抚育管理阶段—时间延续最长阶段d收获利用阶段—主伐利用第一篇林木种子生产第一章林木结实第二章种源与林木良种基地掌握:林木发育期与结实年龄、林木结实周期了解:林木种子、种子区、种子亚区、良种、良种基地1林木发育大周期:①幼年期:种子萌发→第一次开花结实,可塑性大,适于营养繁殖②青年期:第一次开花结实→结实3~5次,适于引种③壮年期:开始大量结实→结实开始衰退,采种最佳时期,生物学特性稳定④老年期:结实量大幅度下降→死亡,失去可塑性,生产上无应用价值2林木开始结实年龄的影响因素:树种;环境条件;林木起源;生长发育状况;遗传因素。
3林木结实周期:林木结实丰产年和歉收年交替出现的现象,两个丰年之间的间隔年数称为间隔期。
产生原因:1. 营养问题:花芽分化、果枝形成2. 内源激素影响3. 林地土壤养分与水分不足应对措施:适宜密度、光照问题、水肥管理、疏花疏果4林木种子:林业生产中播种材料的总称。
包括种子、果实、果实的一部分、种子的一部分、及无融合生殖形成的种子。
种子区: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种源单位。
种子亚区:在一个种子区内划分为更好的控制用种的次级单位,即在一个种子亚区内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更为类似。
5良种: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遗传品质是基础,播种品质是保证。
良种基地:按照国家营建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而建立的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场所。
第三章采种与种实调制1种子成熟过程及各自特点:受精卵细胞→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5d1ef18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b.png)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森林培育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立地:一般来讲,立地有两层含义,一是它具有地理位置的含义;二是指存在于特定位置的环境条件(生物、土壤、气候)的综合。
立地指数:该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目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
林种:森林的种类。
适地适树: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造林密度:人工林的初始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点数。
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
化感作用:是一种树种通过自身产生并释放于环境中的生化物质对另一树种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促进或抑制的作用。
种子调制:是采种后对果实和种子进行的干燥、脱粒、净种和种粒分级等技术措施的总称。
种子安全含水量:维持种子生命力所必须的最低限度的含水量,树种不同,种子安全含水量不同。
种子生理后熟:具有生理休眠习性的种子多在秋季成熟,散落后被树木凋落物覆盖越冬,该条件下,继续进行胚的生长发育和内部的生理生化变化,待春季发芽出土。
层积催芽:将种子与湿润物(河沙、泥炭、锯木等)混合或分层放置,在一定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一种催芽方法。
裸根苗:泛指在大田土壤中培育,出圃时根系裸露的苗木。
容器苗:用各种不同容器和营养基质培育的苗木。
苗木茎根比:是苗木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之比,反映出苗木根茎两部分的平衡状况,实际上就是苗木水分、营养收支平衡问题。
土壤追肥:将肥料追施于土壤中。
为了补充基肥和种肥的不足,该肥多为速效性无机肥和人粪尿等。
根外施肥:是将营养元素的溶液,喷洒在苗木茎叶上,营养液通过皮层,被叶肉细胞吸收利用。
根外追肥避免了土壤对肥料的固定,灌溉和降水的淋失,肥料用量少,吸收率高、吸收速度快,是一种很好的追肥方法。
抚育间伐:是指在未成熟的林分中,为了给保留木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而采伐部分林木的森林培育措施。
森林培育学__北京林业大学(9)--复习提纲
![森林培育学__北京林业大学(9)--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44994aadaeaad1f346933f88.png)
《森林培育学》课程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森林培育 森林生产力 立地条件 立地指数 森林立地类型
森林立地分类系统 适地适树 林种 用材林 防护林 薪炭林 经济林
林分结构 纯林 混交林 树种组成 混交类型 混交方法 种植点配置
林分密度 造林密度 抚育采伐 林木分化 自然稀疏 林木分级 透光伐 疏伐生长伐 卫生伐 林分改造
二、简答题
1. 请用10个左右关键词总结《森林培育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并简述其内涵。
2. 简述适地适树的概念及其途径。
3. 简述水源保护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树种选择基本原则。
4. 简述森林立地的构成因子
5. 简述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方法。
6. 简述森林立地类型的应用途径
7. 简述林分密度的作用。
8. 简述种植点配置的内容。
9. 简述混交林培育的意义。
10.简述树种混交的主要类型并各举出2~3例。
11.简述在营造混交林时如何调节树种种间矛盾。
12.简述林木群体生长发育6个阶段的特点及培育关键技术要点。
13.简述造林整地的作用特点。
14. 简述造林整地的主要方法。
15.简述造林的方法有哪些,各自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16.简述林地管理和林木管理有哪些主要工作环节。
17.简述森林抚育采伐的目的与意义。
18.简述森林抚育4种主要方法的使用范围及优缺点。
19.简述抚育采伐的技术要素。
20.简述林分改造的意义。
21.简述低效林形成的原因和改造措施
22.分别指出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南、西南五地区的各5个主要造林树种。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5e1ef3aef8941ea76e0567.png)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绪论1.森林培育: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
2.森林培育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①理论基础:a生命科学:植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群落学b环境科学:气象学、地质学、土壤学、森林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②技术体系:a前期规划阶段—决策设计阶段b更新营造阶段—施工阶段c抚育管理阶段—时间延续最长阶段d收获利用阶段—主伐利用第一篇林木种子生产第一章林木结实第二章种源与林木良种基地掌握:林木发育期与结实年龄、林木结实周期了解:林木种子、种子区、种子亚区、良种、良种基地1林木发育大周期:①幼年期:种子萌发→第一次开花结实,可塑性大,适于营养繁殖②青年期:第一次开花结实→结实3~5次,适于引种③壮年期:开始大量结实→结实开始衰退,采种最佳时期,生物学特性稳定④老年期:结实量大幅度下降→死亡,失去可塑性,生产上无应用价值2林木开始结实年龄的影响因素:树种;环境条件;林木起源;生长发育状况;遗传因素。
3林木结实周期:林木结实丰产年和歉收年交替出现的现象,两个丰年之间的间隔年数称为间隔期。
产生原因:1. 营养问题:花芽分化、果枝形成2. 内源激素影响 3. 林地土壤养分与水分不足应对措施:适宜密度、光照问题、水肥管理、疏花疏果4林木种子:林业生产中播种材料的总称。
包括种子、果实、果实的一部分、种子的一部分、及无融合生殖形成的种子。
种子区: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种源单位。
种子亚区:在一个种子区内划分为更好的控制用种的次级单位,即在一个种子亚区内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更为类似。
5良种: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遗传品质是基础,播种品质是保证。
良种基地:按照国家营建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而建立的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场所。
第三章采种与种实调制1种子成熟过程及各自特点:受精卵细胞→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1bfb0d50240c844768eaee27.png)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整理版第一章绪论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更新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活动。
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是林学的主要二级学科。
森林培育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前期阶段、更新营造阶段、抚育管理阶段和收获利用阶段。
森林培育工作的展望:1.多目标定向培育与多功能培育的结合2.森林培育要以提高森林质量和生产力为重点3.集约化培育和自然化培育的统一4.森林培育必须因地制宜,适当多样化5.处理好森林培育与其他森林经营措施及其他相邻行业的关系第二章森林立地生境:林木和其他活体生物生存和相互作用的空间场所。
立地质量: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能力。
立地条件:指在造林地上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所有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立地质量评价: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能力进行判断或预测。
立地指数:也称地位指数,即该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
立地分类:把生态学上相近的立地进行组合,组合成的单位称为立地条件类型,简称立地类型。
森林立地的基本构成:物理环境因子、森林植被因子和人为活动因子。
物理活动因子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文。
林型:反映林分的立地条件和生产能力指标,具有相同的立地条件、相同的起源、相似的林木组成,具有共同的森林学和生物学特性的林分总体。
森林立地分类的依据(1)系统区划单位的划分依据主要依据地貌、水热状况、岩性等的分异。
(2)系统分类单位的划分依据主要是地形、土壤、植被、水文等立地因子的差异。
立地质量评价的方法:直接评价法和间接评价法直接评价法:指直接利用林分的收获量和生长量的数据来评定立地质量,如地位指数法、树种间地位指数比较法。
间接评价法:指根据构成立地质量的因子特征或相关植被类型的生长潜力来评定立地质量的方法,如测树学方法、指示植物法。
森林立地类型:把立地条件相近、具有相同生产能力而不相邻的地段组合起来划为一类。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根据老师所给题目整理)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根据老师所给题目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ac57cfc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2f.png)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根据老师所给题目整理)名词解释21分判断题10分选择题15分问答题39分论述题15分某某某名词解释立地质量是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立地质量与树种相关联,并有高低之分。
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更新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其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
适地适树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改地适树就是通过整地、施肥、灌溉、树种混交、土壤管理等措施改变造林地的生长环境。
使之适合于原来不大适应的树种生长。
生态公益林生态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提供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农林复合经营又称混农林业、农用林业、农林业、林农间作等。
林农复合经营是将林业和农业或牧业或渔业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复合经营的一种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
森林立地主导因子主要包括三大类,即物理环境因子、森林植被因子和人为活动因子。
林木发育是林木个体构造和机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即林木器官、组织或细胞的质上的变化,也就是新增加的部分在形态结构以至生理机能上与原来部分均有明显区别。
林木分化在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中,同一树种邻近的相同年龄的植株在形态上和生活能力方面的差异,称为林木分化。
森林收获作业法是对成熟林分或林分中部分成熟的林木进行采伐,通常称作主伐,之后采取适宜的更新方式,使采伐迹地得以更新,森林生态环境能够维持与改善的一整套技术措施。
森林潜在生产力良种与良种基地良种是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所谓良种基地,是指按照国家营建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而建立的,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场所。
《森林培育学》重点复习资料与考题(全)(附答案)
![《森林培育学》重点复习资料与考题(全)(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2693d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6d.png)
《森林培育学》重点复习资料与考题(全)(附答案)名词解释(8个小题,每个3分,共24分)1立地条件:是指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一定程度与立地质量通用。
2立地类型: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气候、土壤、生物条件的各个地段的总称。
把立地条件及其生长效果相似的造林地归并成为类型即立地条件类型。
简称为立地类型,是立地分类中最基本的单位。
立地分类是指对林业用地的立地条件、宜林性质及其生产力的划分。
然后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确定造林营林措施,以期达到造林营林的生态、经济目的。
3分殖造林:又称分生造林,是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茎干、枝、根、地下茎等)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4插条造林:插条造林是截取树木或苗木的一段枝条或树干作插穗,直接插值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5植苗造林:是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又称植树造林、栽植造林。
6人工林:通过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形成的森林。
指人工起源的林分,包括造林地及其在其上生长的林木。
7混交林: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的人工林8混交比例:指造林时每一树种的株数占混交林总株数的百分比。
9造林密度:人工林的初始密度,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点(穴)数。
10林分密度:指单位面积林地上的林木数量。
11林种:指满足不同造林经营目的的森林种类。
12改树适地:通过对树木的改造,即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手段,提高林木的适应性,使树种最大程度地适应造林地的立地条件。
13相对生长速率:指单位时间内重量或体积的增加量占原有数量的百分率14极性:林木个体或其离体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生理特性的现象,是林木分化的基础。
15再生: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林木其他部分的能力,这是以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全信息性为基础。
16种植点配置:指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空间排列方式17造林整地:造林地的整地,又称造林整地,就是在造林之前,清除造林地上的植被、采伐剩余物或火烧剩余物,并以翻垦土壤为重要内容的一项生产技术措施。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f820756a76e58fafab003c7.png)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分殖造林:又叫分生造林,是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茎干、枝、根、地下茎等) 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2、造林密度:人工林的初始密度称为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点(穴)数。
3、改树适地:在地和树某些方面不太相适的情况下,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手段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之能够相适。
4、混交比例:树种在混交林中所占的比例.5、相对生长速率(RGR):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占原有数量的百分率。
6、用材林:是以生产木材,包括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7、种植点配置: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分布形式。
8、造林整地:在造林之前,清除造林地上的植被、采伐剩余物或火烧剩余物,并以翻垦土壤为重要内容的一项生产技术措施。
9、人工林:人工起源的林分,相对于天然林而言。
10、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其中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的80%(含)以下的森林称为混交林。
11、植苗造林:是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又称植树造林、栽植造林。
12、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指生态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条件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能获得的高产水平13、立地条件:指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14、防护林:是以发挥森林的防风固沙、护农护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防护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15、初植密度:即造林密度,造林时单位林地面积上的种植株数或丛数。
16、林种:就是森林的种类。
根据我国颁布的《森林法》的规定,森林按用其功能(经营目的和人工林所发挥的效益)可以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5大类。
17、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18、丰年:通常指结实多的年份。
19、歉年:结实少甚至不结实的年份。
20、生理后熟:生理成熟在形态成熟之后的现象。
森林培育学复习
![森林培育学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efe5c724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af.png)
森林培育学复习1、立地指数:某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
也称上层高。
2、立地条件:在造林地上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总和。
在一定程度上立地质量和立地条件是可以通用的。
3、生物学特性:指树种本身所具有的各种生理生化特性。
主要包括树种的形态学特性、解剖学特性和遗传特性等4、生态学特性:指树种对于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能力。
由于历史的长期适应性形成各个树种特有的生态学特性5、适地适树: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6、林分密度: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7、顶端优势:在林木生长过程中,主茎生长很快,抑制侧芽或侧枝生长的现象。
8、先端优势:指主茎顶芽不抑制侧枝生长,而是所有枝条的顶芽抑制本枝条下部芽生长的现象。
9、树种组成:指构成森林的树种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
10、纯林:由一种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为纯林。
11、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为混交林。
12、次生林:指在原始林经过采伐、开垦、火灾及其他自然灾害破坏后,经过天然更新,自然恢复形成的次生群落。
由于次生林是天然林,因而又称为天然次生林。
13、人工林:是采用人工播种、栽植或扦插等方法和技术措施营造培育而成的森林。
14、自然稀疏现象:随林木密度加大,部分林木因营养空间过小而枯竭死亡,林分株数减少的现象。
15、乔林:以种子或植苗方法形成的森林称乔林。
16、矮林:以无性更新方法(即营养繁殖)形成的森林称矮林。
17、林班:是调查统计和施工管理的单位,其面积一般控制在100~400hm2,林班界一般以山脊、沟谷、河流等明显的地形地物进行区划调绘,必要时也可以用等距直线网格区划的办法。
18、小班:是造林设计和施工的基本单位,宜林地按立地类型,有林地按林分类型,结合自然界线在现场区划界线的调绘,要求同一小班的地类、立地条件(类型)一致,因而可以使用同一个造林设计,组织一次施工来完成造林任务。
森林培育复习资料
![森林培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286b53f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a4.png)
森林培育复习资料绪论1.森林培育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
2.六大林木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3.我国森林覆盖率:21.634.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的五大转变: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采伐人工林为主进行转变由毁林开荒到退耕还林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到有偿使用由部门办林业到全社会办林业第一章1.人工造林范畴:人工造林;在无林或者原来不属于林业用地的土地上造林人工更新:在采伐迹地或火烧迹地上造林低产林改造:对某些低价值林分采用造林地方法进行改造2.人工林营造的目的:为了维持、改进和扩大林业资源,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木材和各种林产品,并发挥森林的多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3.林种;根据人工林的不同效益及不同造林意愿,为追求最大的有效生物产量而将森林划分成的不同种类。
用材林:在有限的土地上营造出速生、丰产的用材林,以获取更多的优质木材经济林:生产以外的林产品特点:经营比较集约、收益早且稳定、市场化明显防护林:利用森林的防风固沙、护农护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及其他的有利防护性能薪炭林特殊用途林4.定向培育:按最终用途确定的对木材原料的要求,生产出种类、质量、规格都大致相同的木材原料,加强工业与木材原料生产之间的联系,并采用集约经营等科学管理措施以缩短营林周期,从而在价格上有竞争力的大批木材原料。
5.人工林产量形成的4个生理基础:光合速率:内因:遗传特性阳性、阴性树种外因;光照强度、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分养料光合面积:叶面积指数(LAI)单位林地面积上叶面积的总和一般增长而增长,4-6最适,超过负增长生长期:调节措施:一、树种选择二、调整林分结构(不宜过密)三、适当的水肥及环境管理四、生理措施(激素处理、环境生理效益)老化过程:一、高光效阶段的维持时间二、速生期早,且维持时间长(高峰期维持时间长短决定)6.阳性树种:光补偿点和饱和点高,生长快,结实早,周期短,自然整枝强烈,要求林分透光度大。
森林培育学习题及答案
![森林培育学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7fe904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03.png)
森林培育学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森林培育的重要性?A.维持生态平衡B.保护野生动物C.木材生产D.气候调节正确答案:C.木材生产。
2、以下哪一种方法不属于森林培育的方法?A.种子园B.人工林C.天然林D.城市森林正确答案:C.天然林。
3、在进行森林培育时,下列哪一项措施是错误的?A.选择合适的种源B.使用化肥和农药C.定期进行修剪和清理D.采用基因工程方法进行改良正确答案:B.使用化肥和农药。
二、简答题4、简述森林培育的主要步骤。
答案:森林培育的主要步骤包括:选择合适的种源、进行种子处理、选择合适的种植地点、进行整地、合理密植、科学施肥、进行病虫害防治、定期进行修剪和清理以及必要的采伐管理等。
41、简述森林培育的主要目标。
答案:森林培育的主要目标是维护和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包括提供木材、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等。
同时,森林培育也是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手段之一。
货币金融学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个不是货币金融学的研究对象?A.货币制度B.金融市场C.金融机构D.宏观经济政策正确答案:D.宏观经济政策。
解释:货币金融学主要研究货币制度、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等主题,而宏观经济政策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2、以下哪个不是货币的定义?A.货币是一种交换媒介B.货币是一种价值储存手段C.货币是一种支付手段D.货币是一种生产手段正确答案:D.生产手段。
解释:货币的定义是它作为交换媒介、价值储存和支付手段的功能。
生产手段是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和设备,不属于货币的定义。
3、下列哪个国家实行金本位制?A.美国B.中国C.英国D.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以上都不是。
解释:目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实行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制度,历史上曾广泛实行,但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4、下列哪个机构不是中央银行的职能机构?A.管理银行间市场B.制定货币政策C.管理外汇储备D.发行货币正确答案:A.管理银行间市场。
森林培育学材料复习(参考)
![森林培育学材料复习(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dbe67934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b0.png)
森林培育学材料复习(参考)森林培育学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金山的)1.极性和再生:林木个体或其离体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生理特性的现象,称为极性。
再生是指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林木其他部分的能力,2.森林立地(立地条件):森林立地是指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
3.森林立地类型:是地域上不相连,但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立地生产潜力水平基本一致的森林地段的组合。
4.树种生态学特性: 是指树种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
每一树种在千万年的长期进化中,形成各自的生态学特性。
5.树种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包括树种的形态学、解剖学和遗传特性。
6.适地适树:适地适树就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7.四绿工程:绿色城区\绿色乡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8.林分结构:组成林分的林木群体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
包括组成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年龄结构,主要决定于树种组成、林分密度、林木配置和年龄结构。
9.林种组成:指该林分中树种组成的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
10.造林地整地:造林前进行的一系列土壤耕作措施的总称。
11.封山育林:是遵循森林演替规律,利用林木的天然更新能力,采取以封为主,封育结合,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措施,恢复森林.12.林木分级:13.植苗造林与分殖造林:植苗造林又称栽植造林或植树造林,是以苗木作材料进行的一种造林方法。
以树木的营养器官作为造林材料直接栽植的造林方法。
又称分生造林。
14.森林更新、人工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森林更新是森林持续发展与持续利用的基础。
天然林或人工林经过采伐、火烧或因其他自然灾害而消失后,在这些迹地上以自然力或人为的方法重新恢复森林的过程,叫做森林更新。
①人工更新:当年成活率>85%,3年保存率>80%②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补植补播后的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人工更新标准;天然下种整地的,达到规定的天然更新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培育学》课程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立地条件:在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的综合,包括气候、土壤、生物等环境。
发芽率:在规定条件和时期内,正常发芽粒数占供测定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种源:指取得种子或其它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或产地。
种子安全含水量:维持种子生命力所必须的最低含水率。
林分密度:是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森林主伐:是对成熟林分或林分中部分成熟的林木进行采伐的过程。
适地适树:使培育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或达到培育目标。
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点数。
纯林:把由一种树种组成的林分叫做纯林。
混交林: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为混交林。
生理成熟(physiological maturity):当种子内部贮藏的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具有发芽能力时称为生理成熟。
形态成熟(morphological maturity):当种子具有发芽能力,且果实、种子显示出成熟特征时,称为形态成熟。
生产上多以形态成熟做为确定采种期的标志。
生理后熟:还有少数树种,如银杏的种实,虽然在形态上已呈现出成熟的特征,但种胚还未发育完全,只有采收后经过层积处理,种胚才逐渐伸长至正常的大小而具有发芽能力,这种现象称为生理后熟。
防护林(protective forest):以发挥森林的防风固沙、护农护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防护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用材林(timber forest):以生产木材为目的的森林。
经济林(economic forest):以生产除木材之外的其他林产品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薪炭林(fuel forest):以生产木材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特种用途林(special utilization forest):以国防、科学实验、生产繁殖材料、风景游憩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工程造林:就是把植树造林纳入国家的基本建设计划,运用现代的科学管理方法和先进的造林技术,按照国家的基本建设进行。
母树林:母树林是在优良天然林或确知种源的优良人工林的基础上,按照母树林营建标准,经过留优去劣的疏伐,为生产遗传品质较好的林木种子而营建的采种林分。
种子园:种子园是指用优良无性系或家系按设计要求营建,实行集约经营,以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人工林。
采穗圃:采穗圃是以优树或优良无性系作材料,生产遗传品质优良的枝条、接穗和根段的良种基地。
有初级采穗圃和高级采穗圃之分。
千粒重:指1000粒纯净种子在气干状态下的重量,以克表示。
发芽势:在发芽过程中发芽种子数达到高峰时,正常发芽种子粒数占供检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它表示种子发芽的迅速和整齐程度。
营养繁殖育苗:是利用乔灌木树种的营养器官(根、茎、干、叶、芽等)培育苗木的一种方法。
播种育苗:播种育苗是把林木种子播种到苗圃土壤中,通过育苗技术措施为种子提供有利于发芽、生长的条件,培育成苗木的方法,即有性繁殖的办法。
容器育苗:用不同容器和营养基质培育苗木的方法。
立地指数:某一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
森林生产力:单位林地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产生的生物量。
森林更新:天然林或人工林经过采伐、火烧或其他自然灾害消失后,在迹地上以自然力或人为方法重新恢复森林的过程。
森林立地类型:是森林立地分类系统中的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就是把立地条件相近,具有相同生产力而不相连的地段组合起来,划为一类,按类型选用造林树种,设计营林措施。
林种:由于对不同森林主导功能的培育目的不同,可以把森林分为若干林种。
苗圃:培育造林绿化的树木幼苗为目的的园地二、简答题1. 请用10个左右关键词总结《森林培育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并简述其内涵。
分别是适地适树、种子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林分密度、树种组成、林地抚育、森林抚育、森林主伐和森林更新。
2. 简述适地适树的概念及其途径。
适地适树是使培育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或达到培育目标。
适地适树途径:第一是选择,包括选树适地与选地适树;第二是改树适地,即在地和树之间某些方面不太相适的情况下,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方法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其能适应造林地条件;第三是改地适树,即通过整地、施肥、灌溉、混交、土壤管理等措施改变造林地生长环境,使其适合于原来不适应的树种生长。
3. 简述防护林中水源保护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树种选择的基本原则。
农田防护林(抗风、生长迅速、根系、稳定、价值)水源涵养林(低耗水、无毒等)防风固沙林(耐旱、抗风沙埋、耐瘠薄)水土保持林(适应性、生长、根系、树冠)4. 简述林分密度的作用。
(1)初始密度在郁闭成林中的作用郁闭:林分中林木树冠彼此互相衔接的状态。
林冠的郁闭状态可分两种:水平郁闭和垂直郁闭。
较大密度可促进林分提前进入郁闭状态,促进快速成林,但同时也将个体之间竞争时间提前。
要考虑树种特性、林地条件及育林目标等。
(2)密度对林木生长的作用树高:主要结论为密度对于树高的影响较小。
一些较耐阴树种以及顶端优势不旺的树种,可能在一定密度范围内密度加大有促进高生长的作用。
干旱立地条件下有一些影响。
直径:从树木间开始有竞争作用的密度始,密度越大,直径生长越小。
单株材积:决定于树高、胸高断面积和树干形数。
与对直径生长的相同,林分密度越大,其平均单株材积越小,而且较平均胸径降低的幅度要大得多。
林分干材产量:林分干材产量:现存量、总产量;林分蓄积量=平均单株材积×密度。
最终产量恒定法则:在较稀的(立地未被充分利用)密度范围内,密度本身起主要作用,林分蓄积产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但当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密度的竞争效应增强,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达到平衡,蓄积量就保持在一定水平上,不再随密度增大而增大,这个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树种、立地及栽培集约度等非密度因素。
强阳性树种不符合最终产量恒定法则:如:欧美杨人工林(不间伐类型),每公顷栽250株的比栽400株的在20年生时蓄积量高出25.0%,25年生时高出34.7%。
植物种群合理密度:在植物种群的不同时期单位面积上生产力最高的密度,不同时期的合理密度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范围即合理密度范围(即存在上限合理密度和下限合理密度)。
合理密度曲线LnW=k/[1+exp(blnN-a)] 。
W为林木个体产量,N为密度,k为与生长平均相对应的平均个体产量的上限值,b、a为回归系数,exp为自然对数的底。
对林分总产量的影响:系统密度管理法:通过造林密度的选择、幼林抚育管理、疏伐、间伐等一系列调整密度的方法,使林分从第一次进入合理密度开始,使其密度始终保持在合理密度范围之内,即经多次密度调节最终达到主伐期。
系统密度管理法的意义就在于把竞争引起的能量消耗转化为生产,是提高林分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3)密度对生物量的作用合理的密度曲线:lnW=k/(1+exp(blnN-a))(4)密度对干材质量的作用侧枝数量、节疤数量、木材物理性质(5)密度对根系生长及林分稳定性的作用根系分布与量、养分平衡、水分平衡5. 简述混交林培育的意义及其优点的相对性。
(1)可以较为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树种适当混交,能够比较充分地利用空间。
耐荫性(喜光或耐荫);根型(深根型与浅根型、吸收根密集型和吸收根分散型);生长特点(速生与慢生、前期生长型与全期生长型);嗜肥型(喜氮、喜磷、喜钾,吸收利用的时间性)。
(2)可较好地改善林地的立地条件:形成复杂林分结构,有利于改善林地小气候(光、热、水、气等),使树木生长的环境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可增加营养物质的储备及提高养分循环速度,使林地土壤地力得到维持和改良。
(3)可较好地促进林木生长,增加林地生物产量,增加林产品种类,维持和提高林地生产力。
(4)可较好地发挥林地的多种效益: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大气、二氧化碳储存、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等方面的效益是更为显著的;维持和提高林地生物多样性;提高风景游憩林美景度和游憩价值。
(5)可有效地提高林木的抗性:控制病虫害的大量发生;抗风和抗雪能力较强;抗火灾能力较强。
(6)混交林优点的相对性:混交林的培育和采伐利用技术比较复杂,施工困难,目的树种产量有可能降低。
树种间相互关系较难调节。
6. 简述树种混交的主要类型并各举出2~3例。
树种的混交类型: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主要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主要树种、伴生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灌木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
7. 简述林木群体生长发育6个阶段的特点及培育关键技术要点。
(1)幼苗阶段(seedling stage):从种子形成幼苗(或萌蘖出苗)到1-3龄前,或植苗造林后1-3年。
特点:个体存在,抗性弱;地上慢地下快。
技术关键:围绕成活率和保存率采取措施。
(2)幼树阶段(sapling stage):幼苗成活后到郁闭前。
特点:个体存在,根系较发达,抗性增强。
技术关键:土壤管理(松土、除草、施肥、灌溉等);幼树抚育(平茬、间苗、除蘖等)(3)幼龄林阶段(young stand stage):林分郁闭后的一段时间。
特点:群体结构开始形成,抗性增强;个体间竞争小,生长迅速;后期林木开始分化,自然稀疏。
技术关键:前期采取措施保证林木的光热水养条件;后期需促进直径和树冠生长。
(4)中龄林阶段(half-mature or middle-aged stage):特点:林木先后由树高和直径生长速生期进入树干材积速生期;林分密度显著降低,林分稳定;枯落物使林地土壤培肥,林分防护功能增强。
技术关键:可以适量间伐,优化林分结构;控制发育、促进生长。
(5)成熟林阶段(mature stand stage):特点:高生长减缓甚至停滞,树冠有较大幅度扩展;下木层及活地被物层发育更好。
直径仍在增长,材积和生物量持续增长;大量结实,为更新创造条件。
技术关键:可以采伐利用,各种效益也达到最高。
(6)过熟林(衰老)阶段(over-mature stand stage)特点:林木生长趋缓且健康程度降低;维持很好生态功能,维持很高生物多样性;技术关键:用材林需尽早采伐,生态公益林需设法增强其公益性能。
8. 请问种子储藏有哪些方法,分别适合什么类型的种子?(1)干藏(dry storage):是把种子贮藏在干燥的环境中,使种子在贮藏期间始终保持干燥状态的贮藏方法,含水率低的种子适于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