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地适树的造林原则

合集下载

造林树种选择如何做到适地适树

造林树种选择如何做到适地适树


02 00 . 、 .  ̄方米。兴安落 叶松为速生树种 ,按一般速生的标准,每亩每 9 6
年材积生长量为0 立方米 ( . 7 即每公 顷约 1立方米 )计算 ,在前两种立地 0 条件上 营造兴安落叶松是 “ 适地适树 ”的 ,在后一种立地条件上则不够 “ 适地适树” , 应考虑更换树种 。
3 标 准
怎样 鉴定 营造 的人工林是否达到了 “ 适地适树 ”呢? 目前大体上有
两个方法可供试用。
3 1对人工林进行调查和观察 。判 断其在 该立地条件下的适宜性 . 具体条件有如下 四点 : 1 顺 利成活 :就是造林树种在该立地 条件下 ,造林技术得 当,苗 ) 木可以顺利成 活,无冻害或高温危害 , 或幼树虽有冻害 , 随着林龄的 但 增大 ,可以好转。 2 )生长正常 :在一定年龄 阶段 , 树高 、胸径 的生长量能够达到一 般标准 , 尤其是容易被人看到的生长指标 ( 如树高 ) 速生期不缩短 。 3 稳定 性强 :对不 良环境条件 ,特别是 突变的条件 ,不出现很大 ) 异常 , 生长量不会锐减 ,林木不会死亡。 4) 不早 衰 :早 衰是树 木过早 地结 束其 正常 的生长发育 ,寿命 缩 短 ,趋于衰老的象征 。早衰的树木有生长缓慢 ,枝条节问变短,色泽变 暗 ,顶梢枯死 , 大量结实等特征。林木显现早衰大多是没有做到 “ 适地 适树”。从林木成活及生长发育特征 等外观进行分析 ,可以了解树种和 造林地 的相互关 系,作为落实 “ 适地适树”的重要依据 。
害蟊 袁
自然 科 学

造林树 种选择 如何做到 适地 适树
张淑慧 ,张彦 波 ( 沾河林业 局 ,黑龙江黑 河 1 4 3 ) 6 13

要 在造 林绿化 中我们把 “ 地” 与 “ 树”的有 机结合称 为适地适树 。本文结合 实际从途 径 、方 法 ,标准 阐述适地适 树。

浅析造林树种的选择及配置

浅析造林树种的选择及配置

浅析造林树种的选择及配置作者:牟宗林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6期近年来,国家对林业资源的重视程度比较高,加强了对林业资源的建设,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增加森林资料的覆盖面积。

营林造林是林业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想要提升营林造林效果,树种的科学选择和合理配置是非常重要的,其关系到造林工作的质量。

在进行造林树种的选择和配置时,需要结合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在该区域生长的树木,以此保证树木的健康生长,促进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

一、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1、顺应市场发展需求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建设也是造林工作的一个目的。

那么在选择造林树种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地区经济的发展要求和人们的生活需求,结合市场的发展形势来选择合适的树种,这样才能保证造林工作的有序开展。

2、确保可以满足造林目的选择的造林树种一定要可以满足造林工程开展需求。

不同地区的造林目的是不同的,选择的造林树种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需要结合造林目的进行选择,营造用材林就一定要选择生长速度快、质量高的树种。

生态林、公益林、经济林建设在选择树种的过程中也需要结合具体的造林目的进行选择。

3、遵循适地适树原则每种树木在生长的过程中对生长环境和立地条件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只有保证在适宜的环境下生长,才能提高质量和产量,将林木的效益充分发挥出来。

所以,选择造林树种时,也需要做到适地适树,选择可以造林区域健康生长的树种。

这就需要在造林之前掌握造林区域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

另外,一定要保证树种的来源和应用的营林技术符合要求。

二、造林树种选择和配置应考虑的因素1、树种的适应性造林树种的选择所考虑的因素有很多,首先要考虑到树种的适应性,确定其是否适合生长在造林区域。

要根据树种的生长特性来进行造林规划。

乡土树种是造林工程首要考虑的对象,因为乡土树种可以更好的适应该地区的生长环境,而且经济性比较高,所以在目前的造林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环境的协调性人工造林是通过人为干预的方式,进行生态系统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促进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水土保持林造林设计

水土保持林造林设计

水土保持林造林设计5.5.1造林设计原则与标准(1)设计原则①适地适树,因地制宜,以获得稳定持续的林分环境,改善实地土地质量为目标。

②选择适宜的乡土树种,提高造林成活率。

③营建复层林相,充分利用营养空间,建立稳定的生态体系。

④充分发挥各种实地条件的土地生产力,以获得最大的水土保持三大效益[8]。

(2)造林标准设计立地类型:阳向缓坡地、阳向陡坡、阴向缓坡地、阴向陡坡、梁峁顶。

整地时间:前一年雨季穴状整地。

造林季节:雨季植苗造林,全部采用营养袋植苗,植苗时将营养袋去掉,保持营养土完整。

幼林抚育:造林后三年内对幼林进行抚育。

5.5.2分水岭防护林分水岭是土壤侵蚀严重地段,又是产生径流的发源地。

所以要严肃对待分水岭的水土保持。

通常分水岭的水土保持措施以营造防护林为主根据分水岭的地形、土壤、土壤利用状况营造不同的防护林。

地形起着决定作用,例如,浑圆而开阔的分水岭可以在坡度陡段设置防护林,而尖削的分水岭,其林带最好设在分水岭的附近。

带宽一般不小于6m o由于条件恶劣,林带设计的树种选择、造林技术都要保证林带自身保护要求。

为了使林带正常生长,可以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造林。

条件最恶劣的分水岭,可以只采用灌草或纯灌木形式,分水岭常有道路通过,分水岭下部又有农田分布。

所以分水岭防护林布置与道路、农田防护林三者相结合。

乔、灌、草;田、林、路、全面考虑,综合安排。

并不是所有的分水岭都要造防护林,根据侵蚀状况分段布置。

分水岭防护林示意图见图5.9 o1.5图5.9分水岭防护林示意图表5.3分水岭防护林配置表5.5.3侵蚀沟防护林(1)沟头防护林:大的荒溪沟头防护林也叫进水洼地造林[9]。

造林 的目的是减少进入沟头的径流和降低流速,以阻止沟头的溯源侵蚀。

其作用是使近水洼地形成局部拦蓄径流的地形。

在侵蚀发展到一、二 阶段时,或者是较大的侵蚀沟时,沟头以上进水洼地面积较大,往往 分水路和洼地两部分,水路可用灌木密植。

径向与水路流线垂直,便 于挂淤行距(*0.25〜0.35)洼地的水路两侧,林带与流水线平行,树 种可采用乔木、灌乔结合。

谈适地适树的造林原则

谈适地适树的造林原则
二、 适 地 适 树 的 标 准
虽然适地 适树是个相对 的概 念,但衡量是否达 到适地适树应该有 个 客观 的标准 。这衡量 的标 准是根据造林 目的确定的 。对于用材林 树种来 说, 起码要 达到成活 、 成林 、 成材 、 还要 有一定 的稳 定性 , 即对间歇性 灾害
有一定的抗御 能力 。 从成材的要求 出发 , 还该有~个数量 标准 衡量适地 适树 的数量 标准主 要有3 个 :第一个是某 个树种在各 种立地 条件下 的立 地指数 , 第 二个 是平均材积生 长量, 第三个是立 地期望值 。 1 、 立地指数与 树种选择 立地指数能够较 好地反映立地性 能与树种生长之 间的关系,如果能
择方案 既能发挥多种 立地条件 的综合生 产潜力 , 又能满足 国 民经 济 多方 面的要求 。
人工林 的产量水平 不同 的树种 , 由于其树 高与胸径和 形数的关系不 同, 单位 面积 上可容 纳的株 数不 同, 因此 , 其 立地 指数 与产量 之 间的关系 也
对 林木生 长的作用程 度和各 因子 之间 的相 互关系 , 又可配制 各 因子综合 作 用于林 木生 长的数 学模型 , 用于 立地评 价和 生长预 测 , 为适 地适 树提
目的。在这一前 提下 , 并不排除在 森林培育 的某个阶段 某些方面 会产 生 相互 矛盾 , 这些 矛盾需要通 过人为 的措施加 以调整 。当然这些人 为 的措 又受 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 的制约 。
立地条件 与树种特性 相互适 应,是选择 造林树 种的一 项基本 原则 。
依据生物 与其生态环境 的辩证统一这一生物 界的基本法则提 出。造林工
作 的成 败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这个原则 的贯彻 。

包括选地适 树和 选树适地 ; 第二 条是改造 , 包括 改地适树和改树适合 地 。 选择 的途径和 改造 的途径是互相补 充,相辅相成 的。改造 的途径 会 随着 经济 的发展和 技术 的进 步逐 步扩 大 , 但是, 在 当前 的技 术经 济条 件

适地适树原则

适地适树原则

适地适树原则
适地适树原则是指在进行植树造林时,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因素,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使其能够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达到最佳的生长效果。

这一原则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建设的重要措施。

在实践中,适地适树原则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城市绿化中,应该选择适合城市环境的树种,如耐污染、耐干旱、耐寒等树种,以保证城市绿化的质量和效果。

在农村生态建设中,应该根据当地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如果树、桑树、茶树等,以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的质量和效益。

适地适树原则的应用还可以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

例如,在旅游业中,应该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景观树种,如樱花、枫树等,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在林业经济中,应该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经济林种,如松树、桉树等,以提高林业经济的效益。

适地适树原则的应用还可以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例如,在教育中,应该加强对适地适树原则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一原则的重要性,以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

在社会管理中,应该加强对适地适树原则的监管和管理,以保障生态环境的质量和稳定性。

适地适树原则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建设的重要措施,应该在
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只有坚持适地适树原则,才能够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适地适树及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途径和措施

适地适树及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途径和措施

的树种;而次要造林树种则是那些经济价值很高但要求条
件过于苛刻,或适应性很强但经济价值稍低的树种,或其
他能适应特殊立地条件的树种。
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途径与措施
▪ 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途径: ▪ ⑴选用适当的造林方法(植苗造林、播种造
林、分殖造林3种方法——“两大一深”栽植 法) ▪ ⑵改良树种遗传品质——重要途径 ▪ ⑶控制林分结构 ▪ ⑷选择和调控立地
适宜当地的优良种源。
适地适树的标准和途径
▪ 适地适树的标准: ▪ 1、一般标准(客观标准) ▪ 用材林:成活、成林、成材、具有一定的稳
定性(即对间歇性灾害因子有一定的抗衡 力); ▪ 防护林:防护效益能充分发挥出来。 ▪ 2、数量化标准 ▪ 立地指数; ▪ 平均材积生长量。
适地适树的标准和途径
适地适树的途径: (1)选择 (单纯适应) ①选地适树―― 根据气候土壤条件确定主栽树
种或拟发展的造林树种后,选择适合的造林地。 ②选树适地――在确定了造林地以后,根据其立
地条件选择适合的造林树种。 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
适地适树的途径
(2)改造 (相对适应) ①改地适树 通过整地,施肥、灌溉、混交、土壤管理等措施
改变造林地的生长环境,使其适合于原来不适应的树 种生长。
②改树适地 如通过选种、育种、引种驯化等措施改变树种的某 些特性,增强树种耐寒、耐旱、耐盐等特性。
使树木的生产潜力发挥出来。
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途径与措施
▪ 6项造林基本技术措施:适地适树、细致整地、 良种壮苗、合理结构、科学种植、抚育保护。 (我国提出)
▪ 从3方面着手提高人工林生产力: ▪ ⑴从树木个体的遗传特性开始,选育良种,培育
壮苗。 ▪ ⑵从调控林分群体结构着手,使之形成合理的群

探讨造林树种的选择与适地适树原则

探讨造林树种的选择与适地适树原则

种树 除了可以改善环境状况之外 ,还可 以成为一种获取经 济利益 的手段 。利 用植树造林 获取经济效益主要通过 以下几个 方面 。 1 . 2 . 1 种植经济林 就是多种一些果树 、能制作工业原料等 的树种 。通过这些 树可 以获得一定 的经济效益。经济林 的种植需要充分考虑地质 条件 ,选择适合 的地理环境 。比如种植香蕉树 、橘子树等需要 南方那样湿热 的环境 ,而种植苹 果树 、梨树则需要在温带这样 温暖湿润 的环境 。 1 . 2 . 2 种植薪炭林 薪炭林 可以为人们提供必要的燃料 ,解决能源供应 紧张 问 题 。可以做燃料的树种必须具有生长周期短 、树干高大 、易燃 、 无臭 、无毒等特点 。这样 的树种才有利于砍伐 ,而且不会影 响 到生态环境 ,不会造成 环境 破坏。如松类 、桉类等树种就 比较 适合做薪炭林 的树种 。 1 . 2 . 3 种植用材林 所谓用材林就 是指将 大量的树木用来做建筑 、家居 、工业 生产等 的原料 。这些树木需要具 备以下特点 :生长速度快 、质 量优 良、产量丰 富。主要是 乔木林 、竹林 、疏林等 。这些树种 大部分生长于高 山或深 山区,多为原始林或次生林 。
识到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 植树造林是一项利 国利 民的大事 , 不仅可以改善环境 , 还 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植树造 林必须要有科 学性 , 对树 种的选择是造林成 败的关键 因素 。根据 地质选择合适 的树 种可 以防止 资源的浪 费,提 高成 林后的稳定率 。如 果没有选择合适 的 树种 , 那么树木就不容 易存 活, 这样就造成 大量 的人力 、 物 力、 财力的浪 费。因此 , 选择正确 的造林树种 , 进行适地种问题。
1 . 2 . 4种 植 风 景 林
1 . 2针 对 经 济 效 益 选 择 合 适 的 树 种

浅议造林树种的选择与适地适树原则

浅议造林树种的选择与适地适树原则

1 引 言
近 年来 , 政 府 不断 加 大 植 树 造 林 力 度 , 其 中 福 建 省 在 这 方 面 作 出 了重 要 努 力 与 贡 献 , 持 续 处 于全 国植 树 造
3 造 林 树 种选 择 存 在 的 问题
3 . 1 造 林 的 立 地 条 件 差
植树造林 时 , 应 遵 循 先 易 后 难 原 则 。所 以 , 后 期 造 林 立 地 条 件 往 往是 相对 较 差 , 特 别 是 在 城镇 周 边 地 区进 行 植 树 造 林 相 当困 难 。这 些 地 方 由 于 垃 圾 堆 放 已 经 造
林 的 领 先 地 位 。其 中仅 2 0 1 1年 , 福 建 省 人 工 造 林 合 格
积面就 达到 了 4 2 7 . 7 1万 亩 , 2 0 0 6 ~2 0 1 1年 问 , 福 建 省
植树造林累积达到 1 7 2 6万 亩 , 有 效 提 高 了 林 地 生 产 力 与 林 分 质 量 。福建 省正 在 实 现 造 林 方 式 转 变 , 其植 树 造 林 面 积 也 将 持 续 快 速 上 升 。植 树 造 林 获 得 的 如 此 丰 硕
2 0 1 3 年1 1 月
J o u r n a l o f G r e e n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绿 色科 技
第 1 1 期
浅议造林树种 的选择 与适地适树原则
吴淑玲
( 福 建 省 南 靖 国有 林 场 , 福 建 南靖 3 6 3 6 0 0 )
摘要 : 指 出 了随 着社 会 经 济 的 快速 发 展 , 各 地 也 加 快 了植 树 造 林 的 步 伐 , 植 树 造 林 工 作 的 成 败 关 键 在 于 造 林 树 种 的 选择 是 否合 适 , 是 否 能够 根 据 当地 的 情 况适 时 种 树 。造 林 树 种 的 选 择 既 是 自然 条 件 需 要 , 也 是 经 济发 展 的要 求 。 只有 处 理 好 造 林 地 的 特 点 与 造 林 目的 两 者 间 关 系 , 才 能 够 实现 造 林 的 目的 和 经济 价 值 , 也 才 能 更好 的造 福 子 孙 后 代 。造 林 的树 种 种 类很 多, 很 多的 树 种 都 具 有 极 高的 观 赏价 值 与 经 济 价 值 , 在 选 择 的 时候 不仅 要 考 虑 到 树 种 的适 生特 性 , 还 要 考 虑 到 树 种 对 于 改善 生 态环 境 和 社 会 经 济 的 需要 。 主要 阐述

“适地适树”是植树的基本原则

“适地适树”是植树的基本原则

“适地适树”是植树的基本原则乞得种树术,得以疗国贫。

——胡先为什么要种树?“为什么要种树?”这听起来简直是一个“小儿科”的问题,谁不知道种树好,该种树。

我们的老祖宗几千年以前就在种树了。

今天人们可以说出诸如绿化祖国、改善环境、美化生活、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为人类提供生物资源等许多“种树”的好处。

但细想想,其实人们通常说的都是树木和森林本身的价值。

要知道,地球上的树原本不是人种出来的,相反,要是没有人类的出现,地球上的树会更多,长得也更好。

实际上,“种树”是人类对自身发展过程中,过度消耗和无谓扼杀树木行为的一种补偿,而这种补偿往往多数出于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达需要。

因此“种树”又是一种完全受人思想和认识水平制约的行为。

种什么树谁说了算?人们往往认为,不论我们出于何种目的,种树都是好事。

其实不然,由于我们人类的“私心”和“无知”,种树引起的悲剧和灾难时有发生。

远的不说,我们身边所见、所闻的许多事实都足以证明我没有说“胡话”。

前几年,我在辽东半岛的一个滨海开发区目睹了上百棵树木群体死亡的惨烈景象。

这是一座离海滩只有几百米的新建城市广场,广场上树着高高的水泥塑像,周围种植了上百棵云杉等原本生长在较高海拔山地上的裸子植物“幼树”。

如果它们都能健康地活下来,数年后,这里将是一座气度非凡的“绿荫广场”,但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已经枯死,剩下的也形容憔悴,没有了生气。

让我感到不理解的并不是树木群体死亡的现实,而是指导种树的人竟然连“适地适树”这个植树的基本原则都不懂。

当我带着几分气询问当地林业部门的有关人员,为什么要种云杉时,得到的是比我气更粗的回答:“问领导去!”北京西山的鹫峰到阳台山顶,是我以往常去“练腿”和看植物的“乐土”。

后来由于移情别恋,有几年没走鹫峰后面的山路了。

2007年4月下旬,当我再走这条老路时,令我大吃一惊的是,原本在海拔700多米的半阴坡上生长的迎红杜鹃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致密的火炬树。

众所周知,迎红杜鹃是北京山区原生的两种杜鹃花属植物之一,春季先叶开花,花红似火,景色十分壮美。

荒山造林绿化技术要点

荒山造林绿化技术要点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年第10期1荒山造林绿化原则1.1适地适树在荒山造林绿化过程中,需综合考虑荒山地理条件和树种生长条件,在树种选择时应对荒山周边区域地理环境和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当地荒山立地条件和自然环境特征,选择成活率和保存率较高的树种。

同时尽量选择适宜成活和生长的乡土树种,保证造林树种快速适应荒山土质和气候条件。

1.2保护原有植被荒山小范围内会有原生植被,在造林绿化时,应保证原生植物不被破坏。

由于荒山原生植物生长时间较长,已经适应了当地环境,对于荒山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改变能力较强,可以更好调节荒山气候条件,保护荒山生态环境。

1.3增强荒山蓄水能力荒山造林主要目的是增强荒山植被覆盖面积,调节荒山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增强荒山蓄水能力。

荒山造林时要充分考虑荒山蓄水条件,通过扩大植被种植面积,改善环境气候条件,从而提高荒山蓄水能力。

2荒山苗木种植技术要点2.1科学选择苗木种植时间需根据树种种类、生长条件及荒山环境确定苗木栽植时间。

北方地区选择在春、夏、秋季造林。

春季是荒山造林最佳季节,针叶、阔叶树种均可栽植,此时苗木处于休眠期或刚刚萌芽生长,苗木栽植后水分蒸发量小,缓苗快,易成活。

油松、樟子松等针叶树种适宜在夏季栽植,待苗木充分木质化后即可栽植,此时进入雨季,降水增多,土壤含水量高,苗木极易成活。

华北落叶松和桦树、蒙古栎等部分树种多在秋季栽植,此时苗木全部落叶并进入休眠期,不易失水,栽植后很快进入冬季土壤封冻,积雪覆盖,土壤水分蒸发量小,次年春季苗木随着气温升高开始吸收水分,造林成活率较高。

2.2选择合理的栽植方法合理的栽植方法有助于苗木生长,保证其成活率。

一般情况下,不同种类苗木栽植方法不同,在栽植过程中可适当修剪苗木枝叶,以降低苗木水分蒸发速度。

在中国北部地区,荒山造林大多使用容器苗,容器苗不受时间限制,全年可以造林;容器苗根部有容器包裹,根系完整,起苗和运输过程中水分散失少,苗木栽植后易成活;由于容器苗本身带有土坨,特别适合立地条件较差的荒山造林;在立地条件较好的造林地中使用容器苗,可以采用机械造林技术,提高苗木使用率,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大面积造林。

浅谈造林中的适地适树原则

浅谈造林中的适地适树原则

浅谈造林中的适地适树原则作者:子文俊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07期为了保证造林质量和后期效果,在造林实践中,必须遵循适地适树原则,充分考虑造林地立地因子,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水文和人类活动。

树木与环境的关系上,环境起决定性作用,造林工作就是要顺应这种关系,了解“地”和“树”关系,使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与立地条件之间达到和谐统一。

因为一个地方的立地因子是客观存在的,只有顺应这种关系,采取因地制宜选择树种进行造林,可以提高造林质量,并且提高林木成活率和林木生长量。

现在我们具体分析立地因子对树木生长、发育的影响。

逐于分析影响树木生长发育的立地因子:气候因子(光因子、温度因子、水分因子、大气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等立地因子。

人们常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即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有些植物在长期缺少阳光照射的环境中,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根据植物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的不同,分为3种不同的树种,喜光树种、中性树种、耐荫树种,又根据植物对光周期的不同反应,可以将植物归纳为4类: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中间型植物。

在阳坡多种植喜光植物,在阴坡多种植耐荫植物,根据林地的年日照情况来选择栽种树种,树木适宜则茁壮成长。

温度通过对植物生理活动的影响而影响植物代谢过程。

在一定范围内,反应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呈现指数式增加。

一年中季节性变温和一天中昼夜性变温,植物内部生命活动和发育形态与之相适应,称为生物钟。

与温度的季节性变化相伴随的植物内部的生理和外部形态的节律性变化被称为树木的年生长周期,而树木在形态上发生有节奏地进行萌芽、抽枝、展叶、开花、结果、落叶、休眠等规律性的周年变化称为物候。

非节律性变温条件下树木往往不能及时形成相应的适应性,有极端温度的高低、持续时间、发生的突然性、温度变幅较大、树木自身的抗性不同,造成不同伤害。

造林地常年平均气温的高低,直接影响选择栽种的树种。

试析造林树种的选择与适地适树原则

试析造林树种的选择与适地适树原则

试析造林树种的选择与适地适树原则近几年,森林管理工作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了避免森林资源遭受破坏,植树造林工作成为了常规化管控机制。

本文集中阐释了造林良种选择机制,并且对适地适种原则予以分析,仅供参考。

标签:造林树种;选择机制;适地适种原则一、造林良种选择在树种选择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想保证良种选择管理水平符合要求,就要从造林目的出发,切实提高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确保水土流失和放风固沙效果的有效性,保证造林管理项目更加贴合实际。

1.生态效益较好的树种第一,要选择对农田进行防护的树种,因为农作物本身的防风沙能力较差,加之多数种植粮食的地区都是平原地区,土地十分平坦,这就使得农作物容易受到风沙的侵袭。

基于此,在良种选择的过程中,要选择能有效减缓风力的树种,主要是树冠小、生长快的树种,并且,树木不能和庄稼作物形成养料供给不足的情况,要从根本上保证养分充足,且能合理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因此,多数地区都会种植杨树、松树等乔木,在田间路上则会种植枸杞等树木。

第二,要选择能防止水土流失的树种,在种植工作开展进程中,水土流失的问题较为严重,要想从根本上保证资源管理水平,就要合理性管控水土流失的问题,强化干旱管理工作水平。

尤其是对水土流失淤积的河床,更要积极建立有效的处理机制,确保树种选择过程能满足实际要求。

因此,相关种植人员要选择根系较为发达且枝体生命力较强的树种,一般而言,就是刺槐、落叶松等乔木。

第三,要选择防风固沙的树种,为了从根本上提高造林树种管理水平,相关种植人员要充分考量环境情况,目前,土地沙漠化问题较为严重,这就会造成沙尘天气,不仅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也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制约,基于此,种植人员要合理性选择植树的树种,要保证其本身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充分发挥其实际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要想保证防风固沙的功效,就要确保树种本身能抗高温、抗风沙以及抗严寒等,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

另外,要结合环境气候选择适宜树种,保证树种成活率和稳定性,也为后续种植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基础。

荒山造林树种的选择与造林技术措施

荒山造林树种的选择与造林技术措施

L i n y e y u a n y i荒山造林工作的开展,应立足于荒山的具体情况,综合荒山的自然环境因素以及自然资源分布状况,遵循适时适树、生态优先、混交与稳定等原则,合理进行树种的选择,科学应用造林技术以此保障造林树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进而提高森林资源的覆盖率。

一、荒山造林树种选择的基本原则1、适地适树原则根据造林地区的具体情况,对树种的种间关系进行分析,了解树种的生态特征,合理进行造林树种的选择,选择与造林地环境相符、生产速度较快、具备较强的疾病抵御能力的树种进行栽种,以此提高荒山造林的成活率。

同时,荒山造林时也可引入一定量的外来树种,以生态功能佳、民众喜爱度高为选择依据,并将之纳入到荒山造林树种的设计规划当中,以此构建出种类丰富、功能多样的荒山生态体系。

2、生态优先原则保持生态环境平衡,推动生态林业建设是荒山造林的根本目标。

然而荒山的水土流失情况较为严重,造林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荒山造林树种选择时,必须将树种的生存环境以及生态功能进行综合考量,选择根系较为发达且具有良好生态效益的树种进行栽种,确保荒山生态环境改造的有效性,减少水土流失问题的出现,提升生态环境的优化效果。

3、混交原则营造混交林有利于构建荒山造林的新模式,树种选择时应结合树种的生长习性及其分布特点,对树种的自然功能进行深入分析与了解,确保其生态价值得以有效发挥,建立起多树种混合栽种的混交林,实现对自然生态的全面效仿,进而保障荒山造林目标的有效实现。

4、稳定原则荒山造林树种选择时,要对极端天气环境下树种的稳定性进行分析,选择生长稳定性高、对极端天气适应性强的树种进行栽种,同时还要确保树种对病虫害具备较强的抵御能力,进而提高荒山造林树种选择的合理性。

二、荒山造林的技术措施分析1、明确造林方式造林技术的合理应用是荒山造林的根本,因此应以造林地的立地条件为依据选择适合的造林方式,根据荒山造林树种的繁育要求进行造林技术的优化与调整,可供选择的造林技术有播种造林技术、植苗造林技术以及扦插造林技术等等。

造林树种选择与适地适树原则的探究

造林树种选择与适地适树原则的探究

造林树种选择与适地适树原则的探究刘鹏(山西省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林业调查设计队,山西忻州034300)摘要:植树造林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根据造林地管理要求选择适宜树种。

为促进林地经济与生态效益均衡发展,定要坚持适地适树原则。

本文首先介绍造林在地质灾害减少、空气净化等方面的作用,然后总结造林树种选择环节遇到的问题,接下来分析经济林、风景林、用材林、薪炭林、生态林的树种选择依据,最后重点探究适地适树原则的具体应用。

旨在为造林工作者提供参考,全面提高林地综合效益。

关键词:造林;树种选择;适地适树中图分类号:S7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1)04-0216-020引言造林工作十分系统且复杂性,要想提高造林有效性,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效贯彻,各地区林业部门应重视树种的科学化选择,将适地适树工作具体落实,进而推动人地自然关系和谐发展。

以山西省忻州市植树造林为例,当地林业部门结合自然条件以及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在林地、树种间权衡,取得适地适树的良好效果,实现森林生态系统良性运作,并大大提高林木综合价值。

1造林的作用1.1减少地质灾害造林面积扩大的同时,能够提高地表绿植覆盖率,并起到水土保持、水分涵养等作用。

例如,我国山西省忻州市水土流失问题严峻化,当植树造林工作具体落实,能够改善水土流失现状,确保当地生态系统平衡。

此外,植树造林活动在斜坡、河床地带开展,还能减少泥石流灾害,一定程度上降低山体滑坡灾害,促进人地关系和谐化[1]。

1.2净化城市空气森林培育活动常态推进,能够对所在地区的空气起到净化作用,即森林吸入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使地区人们在天然氧吧中生产、生活,让人们保持愉悦心情和健康身心[2]。

当城市温室效应得到缓解,会加快城市化进程,并且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随之提高。

久而久之,城市居民会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实现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的良性循环建设。

2造林树种选择环节遇到的问题2.1选种缺乏合理性森林生态系统良性运作的重要条件,即树种多样性、种植层次化,同时,这是生物多样性维持的基本要求。

适地适树在造林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适地适树在造林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适地适树在造林工作中的应用分析【摘要】适地适树是一种在造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原则,通过合理选择树种种植在适宜的土壤和环境条件下,可以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本文从适地适树的概念及原理、在造林规划中的应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造林效益的实践经验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适地适树不仅可以改善林地生态环境,还可以提高造林效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适地适树将在造林工作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适地适树、造林、应用分析、重要性、意义、概念、原理、规划、生态环境、影响、效益、实践经验、前景、发展、作用、应用前景。

1. 引言1.1 介绍适地适树在造林工作中的重要性适地适树在造林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指的是根据地理环境、土壤条件、气候气温等因素,选择适合生长的树种种植在合适的地块上,以实现最佳的生长效果。

适地适树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适地适树可以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树种和种植地点,可以有效避免树木生长受到环境限制而导致的生长缓慢或死亡的情况,从而提高造林的成功率和效益。

适地适树可以保护生态环境。

选择适合生长的树种进行造林,可以有效促进土壤固碳、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功能,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适地适树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选用适合当地环境的树种进行造林,可以保证木材的品质和产量,提高木材的市场竞争力,增加经济收益。

适地适树在造林工作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科学合理地选择树种和种植地点,才能实现最佳的造林效果,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

1.2 阐述研究该主题的意义适地适树在造林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提高造林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深入研究适地适树的意义远不止这些表面上的好处。

适地适树的实践可以有效减少造林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

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
油料
利用部位
果实
淀粉及干果
果实
橡胶 生漆 栲胶
虫胶(紫胶)
药材 调料 软木 编条 其它
树液 树液 树皮、果壳 寄虫生分泌
物 皮、果、材
果实 栓皮、材
枝条 叶、树皮
主要树种
核桃、油茶、油桐、千年桐、油橄榄、文冠果、乌桕、油 棕、椰子
板栗、枣树、柿树、沙枣、阿月浑子、巴旦杏、香榧、 薄壳山桃桃、腰果、榛子 巴西橡胶 漆树 黑荆树(落叶松及橡栎类的副产品)
各林种树种选择的具体原则
用材林
✓速生性 ✓丰产性 ✓优质性
经济林
✓收获早 ✓高产性 ✓稳产性 ✓收获期长 ✓优质性
防护林
✓生长快 ✓郁闭早 ✓寿命长 ✓防护期长 ✓适应性强 ✓易繁殖
薪碳林
✓速生性 ✓产量高 ✓可劈性 ✓易燃烧 ✓火力强 ✓环保性 ✓耐平茬 ✓易繁殖 ✓萌力强
特用林
✓军用林 ✓实验林和母树林 ✓名胜古迹和革命圣地绿化 ✓疗养区绿化 ✓厂矿绿化 ✓城市l绿化 ✓森林公园
中径材 中、小径材
中径材 中、小径材
中径材 中径材 中径材 中、小径材 中径材 中、小径材 中径材 中、小径材
大径材
中径材 中径材
轮伐期 (年)
20~30 20~25
20~30 20~30
20~30 20~25
15~20 20~25
65 70
30 4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6~20
16 20
我国主要经济林树种分类
类别

湿地松

0.7 以上 0.6 5 以上
Ⅰ 水杉

0.7 8 以上 0.70 以上
Ⅰ 红松

适地适树原则在林木种植中的应用

适地适树原则在林木种植中的应用

适地适树原则在林木种植中的应用适地适树是在将立地条件与树种特性相互结合,是选择造林植树的一项基本原则。

依据生物与其生态环境的辩证统一这一生物界的基本法则提出。

造成工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原则的贯彻。

树木生长与自然条件的密切相关,适地适树包括不同树种对光照、气候、土壤的不同要求等,"树"主要指的是一个物种,现代的适地适树概念中的"树"应理解为不同层次的,包括适地适种源、适地适类型、适地适品种等。

在经过各方面的适应条件选择后,选择的造林树种能达到该立地条件下,在当前技术经济的支持下,使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得最大的效益。

二、适地适树的原则1、选地适树的原则在适地适树原则中,首先要遵循选地适树的原则,简单来说就是要按照地域地质条件以及气候环境等来选择合适的树木进行种植。

在林木种植的过程中,土壤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是我国地域分布较广,在不同的区域内土壤的质地、含水等都有着一定的差异,因此,适合的林木种植种类也都不同,所以,要根据种植区域的土壤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林木种类。

另外,我国地大物博,经纬度的不同也给地势以及气候环境带来不同的影响,气候条件是决定林木生长的又一关键,在林木种植中也必须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来选择合适的林木种类种植,这样才能达到植树造林等目的。

2、改地适树的原则适地适树原则中,改地适树的原则简单来说就是在开展造林工作时,发现造林区域的地质条件影响林木的生长,人为对其进行干预,将地质条件进行改善,从而符合林木生长的条件。

造成该种情况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社会活动等对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例如建筑施工废弃材料的乱堆乱放,给土壤的土质带来破坏、工业生产过程中污水等污染物的随意排放给水资源带来的危害等,都会直接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所以在林木种植过程中要遵循改地适树的原则,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将土质等情况进行改善,保证林木的健康生长。

3、改树适地的原则对于改树适地原则来说,就是通过对林木的选种、育种等方法,将林木的属性进行改变,从而适合该区域的种植条件,另外,很多人员为了林木种植工作,会大量种树,然而这些树木可能并不符合当地的地势环境,所以,遵循改树适地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林木种类进行种植,才能使其更好的生长,种植人员务必要遵循相关的种植原则,改树适地的原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需要对林木品种进行不断试验,经过历年经验的积累,从而提高林木的生存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适地适树的造林原则
摘要:立地条件与树种特性相互适应,是选择造林树种的一项基本原则。

依据生物与其生态环境的辩证统一这一生物界的基本法则提出。

造林工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原则的贯彻。

关键词:适地适树造林原则
立地条件与树种特性相互适应,是选择造林树种的一项基本原则。

依据生物与其生态环境的辩证统一这一生物界的基本法则提出。

造林工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原则的贯彻。

一、适地适树的意义
适地适树的概念与要求和林业生产的科技水平有密切关系,现代的“适地适树”概念中的“树”,已经不是停留在树种的水平上,还应做到与同一树种中的类型、品种、无性系相适应。

“地”和“树”是矛盾统一体的两个对立面。

适地适树是相对的、变动的。

“地”“树”之间既不可能有绝对的融洽和适应,也不可能达到永久的平衡。

我们所说的地和的适应,是指它们之间的基本矛盾方面在森林培育的过程中是比较协调的,能够产生人期望的经济要求,可以达到培育目的。

在这一前提下,并不排除在森林培育的某个阶段某些方面会产生相互矛盾,这些矛盾需要通过人为的措施加以调整。

当然这些人为的措又受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二、适地适树的标准
虽然适地适树是个相对的概念,但衡量是否达到适地适树应该
有个客观的标准。

这衡量的标准是根据造林目的确定的。

对于用材林树种来说,起码要达到成活、成林、成材、还要有一定的稳定性,即对间歇性灾害有一定的抗御能力。

从成材的要求出发,还该有一个数量标准。

衡量适地适树的数量标准主要有3个:第一个是某个树种在各种立地条件下的立地指数,第二个是平均材积生长量,第三个是立地期望值。

1、立地指数与树种选择
立地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立地性能与树种生长之间的关系,如果能够通过调查计算,了解树种在各种立地条件下的立地指数,尤其是把不同树种在同一立地条件下的立地指数进行比较,就可以较客观地为根据适地适树原则选择树种提供依据。

用立地指数判断适地适树的指标也有缺陷,因为它还不能直接说明人工林的产量水平。

不同的树种,由于其树高与胸径和形数的关系不同,单位面积上可容纳的株数不同,因此,其立地指数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也是不同的。

2、材积生长量与树种选择
平均材积生长量也是衡量适地适树的指标。

一个树种在达到成熟收获时的平均材积生长量,不仅决定于立地条件,也决定于密度范围与经营技术水平,因此用它来作为衡釐指标就比较复杂。

但如果把寧度规定在能够达到高产的范围内,针对一定的经营水平(或分成几个经营集约度等级,,调查研究不同立地条件的人工林产量变化,也能够鲜明地反映出立地条件的影响,从而为制定适地适树
方案提供依据。

这实际上就是要求分地区按立地类型及经营强度编制林分收获表。

这方面的工.作至今还做得不多。

3、立地期望值与树种选择
由于不同树种采伐年龄、培育费用、成材价格等方面的不同,树种的地位指数或蓄积指标还难于从经济效益方面反映林地立地的产出高低,有人在立地经济评价指标中设计了立地期望值,用以评价立地经济效益水平。

立地期望值实际上相当于在一定的使用期内立地的价值。

三、适地适树的途径和方法
适地适树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可以归纳为两条:第一条是选择,包括选地适树和选树适地;第二条是改造,包括改地适树和改树适合地。

选择的途径和改造的途径是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

改造的途径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逐步扩大,但是,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改造的程度是有限的,只是在某些情况下使用,而选择造林树种,使之达到更适地适树的要求,仍然是最基本的途径。

树种选择是建立在深刻认识“树”和“地”特性基础之上的,而这个认识的来源是调查研究。

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认识:一是通过对树种分布区的调查,天然林和人工林的调查;二是开展专门的生理生化和解剖学的研究与测定,例如,通过树种的水分生理生态的研究,将大大有助于对干旱地区树种的选择。

调查研究不同立地条件下的人工林生长情况,是探索适地适树
的主要方法。

单因子对比法,就是在其他因子相同而只有一个立地因子不同的情况下,对比调查相同树种人工林生长效应的方法。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是适应面比较狭窄,只可用于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对比研究,或按照类型的对比调查,这样的试验条件往往会受到很大的局限。

一般情况下,影响立地条件的因子是多个,运用多变量的分析方法,既可了解各因子对林木生长的作用程度和各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又可配制各因子综合作用于林木生长的数学模型,用于立地评价和生长预测,为适地适树提供依据。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计算数学的发展,配合大量样地的调查,为这种方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四、适地适树方案的确定
在全面调查研究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需要把造林目的和适地适树的要求结合起来统筹安排。

在一个经营单位内,同一种立地条件可能有几个适宜的树种,同一个树种也可能适用于几种立地条件,要经过比较,将其中最适生、最高产、经济价值又最大的树种列为这个单位的主要造林树种;而将其他树种,如经济价值很高但要求条件过于苛刻,或适应性很强但经济价值较低的树种列为次要造林树种。

每个经营单位根据经营方针、林种比例及立地条件特点,选定为主要造林树种的只是少数几个最适合的树种,但是还要注意,在一个单位内,树种也不能太单调,要把速生树种和珍贵树种、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对立地条件要求严格的树种和广域性树种适当地搭配起来,确定各树种适宜的发展比例,使树种选择方案既能
发挥多种立地条件的综合生产潜力,又能满足国民经济多方面的要求。

对于一个经营单位来说,造林树种选定之后,要进一步把这些树种落实到一定立地条件的造林地上。

在落实中,应本着这样的原则:把立地条件较好的造林地优先留给经济价值较高而且对立地条件要求严格的树种;生态适应性比较广泛的树种安排在立地条件比较差的造林地。

对同一树种有不同要求时,应分配给不同的造林地,例如,山区发展剌槐,以培育速生矿柱林为目的,就要提供比较好的立地;经营水土保持林或薪炭林可以安排在一般的造林地上。

同样,同一树种,以培育大径材为目的时,要安排比较好的造林地;以培养中小径级为目的时,可选较差的造林地。

适地适树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适地适树是因地制宜原则在造林树种选择上的体现,是造林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