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安全消毒技术概述

合集下载

生活饮用水常用消毒的方法

生活饮用水常用消毒的方法

生活饮用水常用消毒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因为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

而要保证水的安全和卫生,消毒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消毒可以有效地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保障饮用水的质量。

下面我们将介绍生活中常用的饮用水消毒方法。

一、煮沸消毒煮沸消毒是最为简单、常见、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消毒方法。

通过将水煮沸,可以将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杀灭。

一般来说,将水煮沸5分钟就可以达到消毒的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家庭日常饮用水的消毒,也适用于户外活动时饮用水的消毒。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煮沸消毒后,要等待水温降至适宜的饮用温度再进行饮用,以免烫伤口腔。

二、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是一种物理性的消毒方法,通过紫外线的照射来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范围的饮用水消毒,例如家庭的自来水、自备井水等。

使用紫外线消毒设备时,需要将水体置于紫外线灯管的照射范围内,经过一定时间的照射,即可完成消毒过程。

紫外线消毒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消毒效果好,但设备的购买和维护成本较高,需要注意设备的清洁和定期更换紫外线灯管。

三、氯消毒氯消毒是一种常见的化学性消毒方法,通过向水中加入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氯片等),来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在家庭日常中,可以使用漂白粉对自来水桶等进行消毒;在户外活动中,可以使用氯片或其他氯消毒片对水袋、水壶等进行消毒。

使用氯消毒时,需要注意控制消毒剂的用量,以避免过量使用对健康造成影响。

此外,在使用氯消毒后,需要等待一定时间,让氯气挥发、消失,再进行饮用。

四、过滤消毒过滤消毒是一种结合物理和化学的消毒方法,通过水质过滤器过滤水体,并配合消毒剂进行杀菌消毒。

水质过滤器可以过滤水中的杂质和微生物,消毒剂则可以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

在家庭日常中,可以选择安装家用净水器进行过滤消毒;在户外活动中,可以选择便携式水质过滤器来处理野外水源。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适合的过滤器和消毒剂,并经常清洁和更换过滤器,以确保消毒效果。

如何做好饮用水的消毒处理

如何做好饮用水的消毒处理

如何做好饮用水的消毒处理饮用水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水源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造成了严重的卫生和健康问题。

为了保障饮用水的卫生和安全,消毒处理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本文将探讨如何做好饮用水的消毒处理。

一、认识饮用水的消毒处理饮用水的消毒处理是指通过使用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对水中的病菌和病毒等有害物质进行杀灭或去除,从而使饮用水达到安全卫生的水平。

消毒处理可以有效杀灭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等,预防水源传染病的发生。

目前饮用水的消毒方法主要包括氯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和超滤等。

二、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不同的消毒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水源和水质。

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消毒效果。

目前,常用的消毒方法是氯消毒和臭氧消毒。

1、氯消毒氯消毒是目前最普遍、最广泛应用的消毒方法之一。

它可以杀灭水中的大部分细菌和病毒,消除臭味和异味。

氯消毒具有消毒效果好、周期短、投资少等优点,但是也存在断氯后复杂物质增多、可能会产生致癌物质等缺点。

因此,在选择氯消毒时需要注意利弊得失,并对消毒时氯的浓度、氯的接触时间和异味等等进行考虑。

2、臭氧消毒臭氧消毒是一种新型消毒方式,其效果和安全性都优于氯消毒。

它可以杀灭难以消灭的细菌和病毒等,并消除异味和颜色。

植物和动物的毒性也极小,不会污染环境。

但是,臭氧消毒的缺点是设备投资大、处理能力小、运行成本相对较高。

因此,在选择臭氧消毒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并衡量利弊得失。

三、掌握正确的消毒流程消毒处理不仅仅是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还需要掌握正确的消毒流程。

一般,消毒处理需要经过预处理、消毒、后处理等环节。

预处理是为了降低水含杂质、浊度和有机污染物等,确保消毒效果;消毒是为了杀灭水中的病菌和病毒等有害物质;后处理是为了去除消毒前残留的氯和形成的余氯等。

掌握正确的消毒流程可以有效提高消毒效果,保障水源的卫生和安全。

四、注意控制消毒剂的浓度和暴露时间在进行消毒时,控制消毒剂的浓度和暴露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

饮用水消毒方法

饮用水消毒方法

饮用水消毒方法
首先,最常见的饮用水消毒方法之一是煮沸消毒。

将自来水或采集的水置于锅中,加热至沸腾并保持沸腾5分钟以上,这样可以有效地杀死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确保水质安全。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家庭日常饮水消毒。

其次,氯消毒也是一种常见的饮用水消毒方法。

氯消毒是通过向水中添加氯化
物或次氯酸钠等含氯消毒剂,来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这种方法对细菌、病毒和寄生虫都有较好的杀灭效果,且消毒后水质稳定,适用于中小型饮用水处理系统。

此外,紫外线消毒也是一种有效的饮用水消毒方法。

紫外线消毒是利用紫外线
的辐射杀灭水中的微生物,其操作简单、无化学品残留,对水质无影响,适用于小型家庭饮用水消毒设备。

最后,臭氧消毒也是一种较为先进的饮用水消毒方法。

臭氧消毒是利用臭氧氧
化水中的有机物和杀灭微生物,其消毒效果好,对水质无影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饮用水消毒方式。

在选择饮用水消毒方法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例如使用场所、水质
情况、设备条件等因素。

同时,无论采用何种消毒方法,都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消毒效果。

另外,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水源受到污染或水质不清洁,可以考虑联合使用多种消毒方法,以提高消毒效果。

总之,饮用水消毒是保障饮水安全的重要环节,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对于人们
的健康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介绍的几种饮用水消毒方法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保障饮水安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舒适。

饮用水消毒措施

饮用水消毒措施

饮用水消毒措施饮用水消毒措施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举措。

随着人们对水质安全的重视,不同的消毒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供水系统和家庭用水中,以保证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

氯消毒是最常见的水处理方法之一。

氯是一种有效的杀菌剂,能够迅速杀灭水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在供水系统中,氯消毒常常通过向水中加入氯气、次氯酸钠或次氯酸等氯化物来实现。

氯消毒不仅能杀死细菌,还能防止水中微生物的再生和传播,有效地确保了饮用水的卫生安全。

臭氧消毒是另一种常见的水处理方法。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高效杀菌和消毒的作用。

臭氧消毒能够有效地灭活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微生物,净化水质,改善水质安全。

在一些供水系统中,臭氧消毒被用于去除水中的异味、色度和有机物,提高水的透明度和口感。

紫外线消毒是一种无化学物质添加的物理消毒方法。

紫外线能够破坏微生物的DNA,阻止其繁殖,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

紫外线消毒设备安装在供水系统中的特定位置,经过一定的时间和剂量的紫外辐射照射后,可以有效地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保证水质安全。

除此之外,臭氧-氯消毒联用和高级氧化还原处理等新型水处理技术也逐渐被引入到饮用水消毒领域。

这些技术不仅能够杀灭水中的微生物,还可以去除水质中的有机物、色度等污染物,净化水质,提高水的品质与安全性。

在家庭环境中,除了供水系统的消毒外,人们还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饮用水消毒措施。

比如,将自来水煮沸后饮用,可以杀死水中的细菌和寄生虫;使用家用净水器或滤水壶过滤水质,去除异味和有机物;定期清洗水龙头、水壶等用具,保持水质清洁卫生。

总之,饮用水消毒是确保公众健康的重要举措。

选择适合的消毒方法,保持水质清洁卫生,定期检测和维护水处理设备,都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关键步骤。

希望广大市民能够重视饮用水质量,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共同维护我们的健康与安全。

【字数:462】。

生活饮用水常用消毒的方法

生活饮用水常用消毒的方法

生活饮用水常用消毒的方法生活饮用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为了保证水质安全,常常需要进行消毒处理。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生活饮用水消毒方法。

一、煮沸消毒法:煮沸消毒法是一种非常简便有效的方法,通过煮沸可以杀灭绝大部分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生物。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饮用水倒入一个干净的锅中,确保水的充足。

2.将水置于火炉上烧开,待水沸腾后继续煮沸5-10分钟。

3.关火,让煮沸的水自然冷却,然后可直接饮用或存储备用。

二、紫外线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是利用紫外线辐射杀灭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这种方式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学物质,不会改变水的味道和营养成分,操作简单。

使用紫外线消毒设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首先,选择一款质量可靠、效果好的紫外线消毒灯。

2.把饮用水注入透明的容器中,将紫外线灯泡浸入水中。

3.开启紫外线开关,按照设备说明书的要求设置消毒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

4.等待消毒完成后,将饮用水倒入干净的容器中保存或直接饮用。

三、氯消毒法:氯消毒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水处理方法之一,通过加入氯化物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具体步骤如下:1.在水中添加氯化钠或次氯酸钠等含氯化物的化学药剂。

一般情况下,每升水中可添加1-3毫升20%次氯酸钠溶液。

2.搅拌均匀,确保氯化物与水充分接触。

3.让含氯水静置30分钟,使氯的消毒效果得以发挥。

4.消毒完成后,可以使用活性炭滤去水中余留的氯,以提高水的口感。

四、臭氧消毒法:臭氧消毒法是一种高效的消毒方法,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在短时间内可以杀死水中的微生物。

具体操作如下:1.使用臭氧发生器来产生臭氧。

臭氧发生器一般会将空气经过电场产生电晕放电,使氧气分解成臭氧。

2.通过管道将臭氧均匀注入水中,确保水中的每一部分都得到消毒。

3.臭氧消毒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之后可以将水存储在密封容器中备用。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生活饮用水消毒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合和优缺点。

在选择消毒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水源的情况、使用方便性、消毒效果和安全性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消毒方式,以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

饮用水消毒技术

饮用水消毒技术

一、饮用水消毒饮用水消毒的目的是杀灭水中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绝大部分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原生动物的孢囊等,以防止通过饮用水传播疾病。

对生活饮用水消毒是确保居民饮用水安全的重要保证,而对饮用水源水需要杀灭的生物包括:细菌、细菌孢子、病毒、原生动物、原生动物的孢囊、幼虫等。

消毒并不是杀灭水中全部的微生物,即使对于病原微生物也不是100%的杀灭,是以满足生活饮用水水质微生物指标的允许值,同时又要满足消毒副产物指标值的要求为合格。

饮用水水质标准中的微生物指标有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

消毒副产物主要包括三卤甲烷、卤乙腈、卤乙酸、氰基卤化物、卤代醛、酮、酚以及一些特殊的化合物。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饮用水消毒技术主要有氯消毒和氯胺消毒、二氧化氯消毒、臭氧消毒和紫外线消毒。

1.1氯消毒氯消毒是国内外最主要的消毒技术,我国99.5的水厂仍采用氯消毒,即使在经济发达的美国,自来水厂也有94. 5%采用氯消毒。

其中氯消毒剂包括:氯、次氯酸、次氯酸钠、次氯酸钙、一氯胺、二氯胺、三氯胺。

氯消毒原理:一般认为氯消毒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次氯酸HOCl起作用的。

在氯消毒水体中HOCl和OCl-都具有杀菌能力,但是OCl-是带负电的,细菌一般也是带负电的,因此很难接近细菌,杀菌效果较差;只用HOCl是中性分子,只有它才能扩散到带负电的细菌表面,并通过细菌的细胞壁穿透到细菌内部,氧化和破坏细菌的酶系统而使细菌死亡,达到杀菌的目的。

氯胺、漂白粉和次氯酸钠等消毒剂的消毒原理和氯消毒机理相似,都是通过水解产生的HOCl而起杀菌消毒作用的。

氯消毒的方式:目前自来水厂普遍采用瓶装的液氯,先将液氯瓶中的液氯汽化,再通过氯气管道送到加氯机,向水体中投加。

氯消毒的效果:传统的给水处理观点认为,饮用水采用氯消毒就可以控制致病菌传播。

但是研究发现,即使保持一定余氯,在给水管道中仍可检出几十种细菌,并且氯消毒不能有效杀灭隐孢子虫及其孢囊。

生活饮用水消毒方法

生活饮用水消毒方法

01
控制消毒剂用量
减少消毒剂的用量和频次,降低消毒 副产物的生成。
02
选择高效低副产物的 消毒剂
积极探索和研发高效低副产物的消毒 剂,替代传统消毒剂。
03
消毒工艺优化
通过对消毒工艺的优化,减少消毒副 产物的生成和排放。
消毒剂的选择与用量
选择高效安全的消毒 剂
根据水质情况和消毒需求,选择 高效、安全、环保的消毒剂。
煮沸
煮沸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消毒方法 ,可以杀死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适用于没有净水器的地区。
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消毒是一种高效、快速的 消毒技术,通过紫外线照射破坏 微生物的DNA结构,从而达到消 毒效果。
水库供水系统
水库水质保护
在水库供水系统中,为了保护水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建立隔离带、清理水库周边污染源、控制入库水质等。
传播。
预防流行病爆发
生活饮用水消毒可以有效预防流 行病的爆发和传播,保障公众健 康。
促进公共卫生发展
生活饮用水消毒是公共卫生领域的 一项基本措施,对于提高公共卫生 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研究者针对生活饮用水消毒技术进行了广泛研 究,提出了多种消毒方法,如氯消毒、紫外线消毒、臭氧消 毒等。
该水厂通过提高加氯量、增加 二次加氯等方式强化消毒效果 ;同时,采用新型消毒剂及改 进消毒工艺等措施,有效提高 了水质和消毒效果。
某农村饮用水消毒的实践探索与效果评估
背景介绍
某农村地区面临饮用水污染问 题,为了保障村民的健康,当 地卫生部门积极探索消毒方法
和措施。
消毒实践
采用了二氧化氯发生器、紫外线 消毒和臭氧氧化等方法进行饮用 水消毒。同时,加强了对水源地 的保护和治理。

饮用水消毒技术

饮用水消毒技术

饮用水消毒技术一、饮用水消毒的重要性“凡味之本,水为最始”。

科学研究证明,一切事物的起源都是从水开始的,水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物质,可以说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存在。

在城镇建设发展中,给水系统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对城镇给水系统来说,生活饮用水的供应量、供水水质是衡量一个水厂的重要标志之一。

生活饮用水的消毒是最基本的水处理工艺,它是保证用户安全用水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

联合国环境和发展机构指出,人类约有80%的疾病与细菌感染有关,其中60%以上的疾病是通过饮用水传播的,80%的人类疾病与50%的儿童死亡率与饮用水的水质有关,平均每年约有2.5亿人因饮用不洁净的水而发生疾病。

即使是发达国家也无法根除水媒传染病的发生。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10亿人不能得到洁净的饮用水,人类要把平均高达1/10可用于生产的时间消耗在与水有关的疾病上。

历史上因水质问题对人类造成过许多危害。

1854年间英国伦敦遭受霍乱菌的袭击,John Snow进行了流行病学研究,确认了水媒疾病的严重性和饮用水消毒的必要性。

但是直到1880~1885年间,Louis Pasteur确立了疾病的细菌理论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水是消化道致病的重要媒介。

2004年阿根廷罗哈斯市由于自来水系统维护不力,3/4的投药设备发生故障,没有消毒,城市管网系统缺乏维护,蓄水池及二次水池没有清洗消毒,造成痢疾杆菌通过自来水管道传播蔓延,导致该市2.3万人中有近3000人感染了志贺细菌性痢疾。

今年4月,贵州的“竹园”桶装水也由于消毒出现问题,导致了多家单位人员感染甲肝。

二、饮用水中病原微生物及其控制指标1、水中的病原体及其传播1)水中的病原体能感染人类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原生动物、寄生虫、病毒、真菌等五类,其中一些需要水生的宿主来完成其生命周期,另一些是以水为媒介来感染人类。

细菌的尺寸一般为0.2~80微米的范围,通常病原细菌要小些,一般不超过5微米。

饮用水净化技术——消毒

饮用水净化技术——消毒
再污染,在管网内维持的少量剩余氯。
• (3)加氯点的选择
• 滤前加氯:
①将加氯点选在沉淀池前或水泵吸水井内,与凝聚剂同时投 加。
②滤前加氯既可以杀菌,又可增加混凝的效果,防止净水构 筑物中滋生青苔,同时还可以延长氯的接触时间,但加氯量 较大。
• 滤后加氯:将加氯点选在过滤之后,清水池之前的管道上,
适宜一般水质的水源,加氯量较少。
• 二次加氯:将投氯点分别放在滤前和滤后。滤前投加的作用是
杀菌,提高混凝效果;滤后投加的作用是保证出厂水中的剩余 氯。
• 出厂加氯:将投氯点选在清水池之后,二级泵站之前。适宜净
化水在清水池停留时间过长,不能保证出厂水中余氯量的情况
• (4)加氯设备 • 加氯机是将氯瓶流出的氯气先配制成氯溶液,然后用水射器
加入水中。有手动和自动加氯机。
水射器示意图
• 2.4.2 其他消毒法
• (1)漂白粉消毒 • 原理:加入水后产生次氯酸杀灭细菌,需配成溶液加注。
• (2)次氯酸钠消毒 • 次氯酸钠也是强氧化剂和消毒剂,但消毒效3)氯胺消毒
• 氯胺是由氯气遇到氨气反应生成的一类化合物(包括一氯胺
(主要作用)
• 次氯酸是中性分子,可以很快地扩散到细菌表面,并穿过细
菌的细胞膜进入细菌内部,通过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起新陈 代谢催化作用的酶系统,从而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
• (2)加氯量的确定
• 需氯量:是为了杀灭细菌,氧化有机物等所消耗的部分; • 余氯:是为抑制水中残存细菌的再度繁殖,防止输水管网中水
饮用水净化技术
消毒
• 消毒的作用:并非是要把水中的微生物全部消灭,只是要消
除水中致病微生物的致病作用。
• 氯消毒技术
包括液氯、漂白粉、次氯酸钠以及氯胺等。

饮用水消毒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饮用水消毒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饮用水消毒的常用方法有哪些饮用水消毒是为了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保障人们饮用水的安全卫生。

常用的饮用水消毒方法包括,煮沸消毒、氯消毒、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过滤消毒等。

首先,煮沸消毒是最简单、最有效的饮用水消毒方法之一。

将水煮沸5分钟以上,可以杀灭水中的绝大部分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囊胞,确保饮用水的卫生安全。

这是一种适用于家庭日常生活的经济实惠的消毒方法。

其次,氯消毒是一种常用的饮用水消毒方法。

将适量的氯溶液加入水中,经过一定时间的接触反应,可以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囊胞。

氯消毒简便易行,适用于大规模的饮用水处理。

紫外线消毒是一种物理性的饮用水消毒方法。

通过紫外线的照射,可以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达到杀灭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囊胞的目的。

紫外线消毒无需添加化学药剂,不会改变水的味道和气味,是一种环保、高效的消毒方法。

臭氧消毒是一种氧化性的饮用水消毒方法。

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可以迅速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有机物,同时去除水中的异味和色度。

臭氧消毒对水质的改善效果显著,是一种适用于高级饮用水处理的消毒方法。

另外,过滤消毒是一种结合了物理性和化学性的饮用水消毒方法。

通过过滤器的过滤作用,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微生物,同时可以添加消毒剂对水进行消毒处理。

过滤消毒可以有效地提高水质,保障饮用水的安全卫生。

总的来说,饮用水消毒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确保饮用水的卫生安全。

同时,饮用水消毒方法的选择也应该考虑到消毒效果、操作便利性、成本经济性等因素,综合考虑,做出最佳的选择。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大家对饮用水消毒有更深入的了解,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饮水。

饮用水消毒方法

饮用水消毒方法

饮用水消毒方法饮用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资源,但是饮用水中存在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因此,消毒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一项基本措施。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常见的饮用水消毒方法。

一、烧开消毒法烧开消毒是最常见也是最易行的饮用水消毒方法,只需将水加热至沸腾即可杀死水中的大部分细菌。

这种方法不加任何消毒剂,因此不会让水中残留化学物质,也不会对水中微量元素造成影响。

但是,此方法不能杀死所有微生物,如水中的病毒和孢子,且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二、紫外线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是利用紫外线照射水体的方式杀死微生物的方法。

它不像化学消毒那样需要投入额外的消毒剂,同时也减少了消毒副产物的产生。

某些区域和家庭都会使用紫外线消毒装置。

但是,紫外线消毒有其局限性,例如不断更换紫外线灯管或维护设备操作需要专业技能等。

三、氯化物消毒法氯化物消毒是最常用的一种化学消毒方法。

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氯消毒剂,可以有效地杀死水中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

氯消毒剂适用范围广,消毒效果好,投入成本低,因此其应用广泛。

但是,氯化物在长时间作用下会产生致癌物质三卤甲烷,同时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

四、臭氧消毒法臭氧消毒是利用臭氧氧化物的强氧化性能将微生物的细胞壁和膜破坏,从而达到消毒的效果。

它消毒效果好,不像氯消毒剂对水中微量元素有影响。

臭氧在水中很快就会分解,因此消毒副产物含量较低。

然而,臭氧消毒设备的运维比较复杂,需要专业技能。

五、二氧化氯消毒法二氧化氯消毒是中间态氧化物消毒法之一,利用二氧化氯氧化细菌的细胞壁而进行消毒。

它不像氯消毒那样会产生致癌物三卤甲烷,而且其消毒效果优于氯消毒。

但是,其投入成本及设备质量要求均较高。

综上所述,饮用水消毒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不足之处。

我们在选择饮用水消毒方法时,需要考虑其消毒效果、成本、使用方便度等因素,以确保饮用水能够安全无虞。

饮用水消毒技术

饮用水消毒技术

饮用水消毒技术一、饮用水消毒的重要性“凡味之本,水为最始”。

科学研究证明,一切事物的起源都是从水开始的,水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物质,可以说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存在。

在城镇建设发展中,给水系统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对城镇给水系统来说,生活饮用水的供应量、供水水质是衡量一个水厂的重要标志之一。

生活饮用水的消毒是最基本的水处理工艺,它是保证用户安全用水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

联合国环境和发展机构指出,人类约有80%的疾病与细菌感染有关,其中60%以上的疾病是通过饮用水传播的,80%的人类疾病与50%的儿童死亡率与饮用水的水质有关,平均每年约有2.5亿人因饮用不洁净的水而发生疾病。

即使是发达国家也无法根除水媒传染病的发生。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10亿人不能得到洁净的饮用水,人类要把平均高达1/10可用于生产的时间消耗在与水有关的疾病上。

历史上因水质问题对人类造成过许多危害。

1854年间英国伦敦遭受霍乱菌的袭击,John Snow进行了流行病学研究,确认了水媒疾病的严重性和饮用水消毒的必要性。

但是直到1880~1885年间,Louis Pasteur确立了疾病的细菌理论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水是消化道致病的重要媒介。

2004年阿根廷罗哈斯市由于自来水系统维护不力,3/4的投药设备发生故障,没有消毒,城市管网系统缺乏维护,蓄水池及二次水池没有清洗消毒,造成痢疾杆菌通过自来水管道传播蔓延,导致该市 2.3万人中有近3000人感染了志贺细菌性痢疾。

今年4月,贵州的“竹园”桶装水也由于消毒出现问题,导致了多家单位人员感染甲肝。

二、饮用水中病原微生物及其控制指标1、水中的病原体及其传播1)水中的病原体能感染人类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原生动物、寄生虫、病毒、真菌等五类,其中一些需要水生的宿主来完成其生命周期,另一些是以水为媒介来感染人类。

细菌的尺寸一般为0.2~80微米的范围,通常病原细菌要小些,一般不超过5微米。

饮用水消毒处理

饮用水消毒处理

化学消毒法
氯消毒
利用氯的强氧化性破坏细 菌和病毒的蛋白质结构, 从而达到消毒目的,如漂 白粉、次氯酸钠等。
臭氧消毒
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破坏 细菌和病毒的细胞膜和 DNA结构,从而达到消毒 目的。
碘消毒
利用碘的强氧化性和亲脂 性破坏细菌和病毒的结构, 从而达到消毒目的,如碘 伏等。
生物消毒法
生物滤池
处理效果的监测
定期对饮用水消毒处理效果进行监测,确保处理 后的饮用水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应急处理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对突发的饮用水污染事件进 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保障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04
饮用水消毒处理的实践应 用
饮用水消毒处理工艺流程
原水处理
原水需经过沉淀、过滤等预处 理,以去除悬浮物和杂质。
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将水 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同时对 细菌和病毒起到一定的去除作用。
活性污泥法
通过培养和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群落,将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 质,同时对细菌和病毒起到一定的去 除作用。
03
饮用水消毒处理的标准与 法规
饮用水消毒处理的标准
微生物指标
饮用水中的微生物指标应符合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标准,如细菌总 数、总大肠菌群等。
处理效果评估
02
根据水质监测结果,对饮用水消毒处理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
整处理工艺和参数,提高处理效果。应急措施,如加大消毒剂
投加量、增加水质监测频次等,确保饮用水安全。
05
饮用水消毒处理的挑战与 未来发展
饮用水消毒处理面临的挑战
水源污染的多样性
微生物抗药性
饮用水消毒处理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新型消毒剂的研发
针对抗药性微生物,研究开发新型、 高效的消毒剂,如过氧化物、紫外线 等。

生活饮用水常用消毒的方法

生活饮用水常用消毒的方法

生活饮用水常用消毒的方法生活饮用水消毒是为了净化水质,保障人们的健康。

水质受到污染后,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生物会大量繁殖,如果直接饮用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因此,对于生活饮用水的消毒工作至关重要。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煮沸消毒、化学消毒和紫外线消毒等。

1.煮沸消毒煮沸消毒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消毒方法。

将自来水或井水放入炉灶或电热水壶中加热至100摄氏度,持续煮沸5分钟以上,就能起到良好的消毒效果。

通过高温杀灭水中的微生物,保证饮用水的安全性。

这种方法适用范围广,且不需要额外的消毒剂,非常适合户外活动或者水质不良的地区。

2.化学消毒化学消毒是使用化学药剂对水质进行消毒的方法。

常用的消毒剂包括漂白粉、过氧化氢、臭氧、氯等。

漂白粉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其有效成分为氯。

将少量漂白粉溶解于饮用水中,搅拌均匀后静置30分钟以上,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过氧化氢和臭氧都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氧化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起到消毒杀菌的效果。

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自来水消毒的化学剂,能有效杀死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但化学消毒方法使用时需要严格掌握剂量和浓度,否则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3.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是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来消除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方法。

将自来水或井水通过紫外线消毒器辐射一定时间,即可达到消毒的效果。

紫外线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是通过破坏其DNA结构,阻止其繁殖来实现的。

相比于煮沸和化学消毒,紫外线消毒不需要加入额外的化学药剂,不会改变水的味道和气味,对水质没有任何影响。

除了以上的消毒方法外,还有一些新型消毒技术值得关注。

比如臭氧消毒、超滤膜消毒等。

臭氧消毒是通过臭氧的强氧化作用,迅速氧化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超滤膜消毒则是利用微孔膜对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进行过滤和截留,从而达到消毒的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不能只选择一种消毒方法,而是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例如,在户外野营活动中,煮沸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消毒方法。

生活饮用水常用消毒的方法

生活饮用水常用消毒的方法

生活饮用水常用消毒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饮用水的消毒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一些地区的自来水可能含有一定的细菌、病毒或其他有害微生物,因此需要通过消毒的方式来确保水的安全性。

目前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煮沸消毒、紫外线消毒、过氧化氢消毒、氯消毒以及臭氧消毒等。

本文将分别对这些消毒方法进行介绍,并对其适用场景和注意事项进行阐述。

第一种消毒方法是煮沸消毒。

这是最简单、最经济、且对绝大多数微生物都能有效杀灭的消毒方法。

将水煮沸5分钟以上,即可杀灭常见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额外添加消毒剂,消毒效果可靠。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煮沸消毒只适用于小规模的水消毒,对于大规模的供水系统并不实用。

第二种消毒方法是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消毒是通过紫外线照射水体,使水中的微生物失去生殖能力从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这种消毒方法对消毒剂产生的二次污染几乎没有,操作简单,不需要加入化学药剂。

但是紫外线消毒也有一些局限性,比如紫外线透射性受水质影响,水质浑浊时不能保证灭菌效果;此外,设备成本较高,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换紫外灯泡。

第三种消毒方法是过氧化氢消毒。

过氧化氢是一种无毒、无味、无色的氧化剂,在水中分解为氧和水,在一定浓度下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

过氧化氢消毒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好,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过氧化氢的储存和运输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谨慎操作,严格控制浓度和操作条件。

第四种消毒方法是氯消毒。

氯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因为其价格便宜、消毒效果好且操作简便而被广泛使用。

通过在水中加入氯化合物,可以有效消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氯消毒的优点是杀灭范围广,效果可靠,但需要注意的是,氯对人体有一定的刺激性和毒性,过量使用会产生二次污染。

另外,氯化物在长时间存储后会失效,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控制储存时间和条件。

第五种消毒方法是臭氧消毒。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被广泛应用于供水、废水处理等领域。

臭氧消毒由于其氧化力强,对绝大多数细菌、病毒和有机物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

安全饮用水技术

安全饮用水技术

安全饮用水技术安全饮用水是保障人民健康的基本需求,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愈演愈烈,安全饮用水技术也日益受到关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安全饮用水技术。

第一种技术是物理净化技术。

物理净化技术主要包括过滤和消毒两个步骤。

过滤是通过不同孔径的过滤材料,如石英砂、陶瓷等,将水中的悬浮物、泥沙等杂质过滤出去。

消毒则是使用消毒剂,如氯、臭氧等,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物理净化技术操作简单、经济实用,适用于小范围的饮用水净化,但对一些化学性污染物无法有效去除。

第二种技术是化学净化技术。

化学净化技术使用化学反应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常见的化学净化技术有沉淀、吸附和离子交换等。

沉淀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如氢氧化铁、氧化铝等,使水中的杂质沉淀下来。

吸附则利用活性炭等吸附剂,吸附水中的有机物质。

离子交换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将水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与树脂上的其他离子进行交换,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化学净化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等,但操作复杂,维护成本较高。

第三种技术是生物净化技术。

生物净化技术依靠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常见的生物净化技术有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法等。

活性污泥法是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利用微生物代谢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生物滤池法是通过将水流经含有微生物的生物滤料,使微生物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附着在滤料上,达到净化的效果。

生物净化技术操作简单、经济实惠,适用于小规模自来水站和自然流水净化,但对一些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处理效果较差。

最后一种技术是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是利用一种或多种特殊膜材料,根据不同的分离机制,将水中的污染物分离出去。

常见的膜分离技术有超滤、纳滤、反渗透等。

超滤是利用孔径在10-100纳米的超滤膜,将水中的微生物、微胶体、胶体等分离出去。

纳滤是利用孔径在1-10纳米的纳滤膜,将水中的有机物质和离子分离出去。

反渗透则是利用孔径小于1纳米的反渗透膜,将水中的离子、有机物质和微生物等彻底去除。

消毒在饮用水中的应用讲义

消毒在饮用水中的应用讲义

第14页
消毒在饮用水中应用
四、二氧化氯消毒技术
缺点:
1.二氧化氯消毒成本较高 2.二氧化氯制取设备比较复杂,操作管理要求高 3.二氧化氯对一些特殊水质不能适用 4.二氧化氯测定方法仍需改进和成 5.二氧化氯本身及其消毒副产物也有毒性。
消毒在饮用水中的应用讲义
第15页
消毒在饮用水中应用
五、、次氯酸钠与二氧化氯比较
2.重金属阳离子:如银盐 3.气体消毒剂:如甲醛等。
消毒在饮用水中的应用讲义
第3页
消毒在饮用水中应用
饮用水消毒方法即使有很多,但普遍采取是添 加氧化剂进行消毒,即化学法。
在氧化剂中,尽管氯气最为经济,不过,因为 氯气运输、管储方面不安全;而且在投加上气体 同水体溶解性较低,氯气瓶气压不停改变,存在 投加计量不够准确问题;加之,氯气等气体极强 扩散性对环境存在毒害作用,游离氯高活性同许 多有机物轻易形成诸如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二 恶英等一类致癌氯代有机化合物,造成环境第二 次污染,逐步被淘汰。
在这里我们主要了解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消毒 技术。
消毒在饮用水中的应用讲义
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页
消毒在饮用水中应用
三、次氯酸钠消毒技术
次氯酸钠性质
次氯酸钠分子式:NaC10,分子量:74.44。 工业制备次氯酸钠含有效氯10-12%,次氯酸钠 发生器电解食盐产生次氯酸钠有效氯为0.121.5%左右。
纯品次氯酸钠为白色或灰绿色结晶,工业为淡 黄色或乳状剂,有较强漂白作用,对金属器械有 腐蚀作用。
消毒在饮用水中的应用讲义
第13页
消毒在饮用水中应用
四、二氧化氯消毒技术
二氧化氯消毒优点及缺点 优点:
1.杀菌能力强、消毒快而耐久。 2.消毒副产物少。 3.有效杀灭和水质控制效果 4.应用PH范围大(PH=3-7) 5.适用水质范围广 6.氧化有机物能力强 7.能降低水中亚硫酸盐含量

生活饮用水常用消毒的方法

生活饮用水常用消毒的方法

生活饮用水常用消毒的方法生活饮用水常用消毒方法可分为烧开、紫外线照射、化学消毒、臭氧消毒等多种方式。

以下分别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烧开消毒烧开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消毒方法。

将水放入锅中,加热至水沸腾后再持续煮沸数分钟即可。

这种消毒方法能够有效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是一种较为原始的消毒手段。

二、紫外线照射紫外线照射是一种无化学污染的消毒方法。

通过紫外线照射,可以直接破坏水中微生物的DNA,从而杀灭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

这种方法对水质要求较高,需要确保水质透明,否则光线无法透过水层达到消毒效果。

三、化学消毒化学消毒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消毒方法。

常用的消毒剂包括漂白粉、过氧化氢、臭氧等,这些消毒剂能够有效杀灭水中的微生物,保障饮用水的安全。

但是在使用化学消毒剂时,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使用方法和用量,避免对水质造成二次污染。

四、臭氧消毒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高效杀菌消毒的作用。

臭氧消毒适用于中小规模的水处理系统,能够有效杀灭微生物、氧化有机物质,改善水体气味和口感。

臭氧消毒的操作流程简单,但是需要配备专业的臭氧发生设备,成本相对较高。

五、超滤技术超滤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水处理方法,通过压力驱动水透过微孔膜,将水中的杂质、微生物等截留在膜外,从而达到消毒净化的效果。

超滤技术操作简单,对水质要求较低,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提高饮用水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生活饮用水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烧开、紫外线照射、化学消毒、臭氧消毒和超滤技术等。

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条件选择适合的消毒方法,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同时在使用消毒方法时,也要注意对水质进行检测,避免二次污染,保证消毒效果。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家中常用的生活饮用水消毒方法主要有烧开、紫外线照射和化学消毒。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这三种消毒方法进行更详细的介绍。

烧开消毒:烧开消毒是一种古老有效的方法。

将水放入锅中,加热至水沸腾后再持续煮沸数分钟即可杀灭水中的大部分细菌和病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已经在北京供水企业、深圳供水企业、成都 供水企业、天津供水企业等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证实必须重视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对水质的影响。 关于制定AOC的标准和降低AOC的措施,也在研 究中。国家“863”高科技攻关项目“南方地区安 全饮用水保障技术”、“北方地区安全饮用水保 障技术”、“太湖地区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都 将饮用水生物稳定性和管网水质作为重要的研究 内容。氧消毒时与有机物的反应能使AOC显著增 加,从而带来副作用。氯消毒、消毒副产物和生 物稳定性的相互影响关系可由图21.1表示。因此 消毒技术的优化和发展成为十分紧迫的问题。
3.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问题
由于出厂水中存在可生物降解有机物(Biodegradable Organic Matter,缩写为BDOM),成为管网中异养细 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基质,使出厂水中未被消毒 杀死的细菌或其他途径进入给水管网的细菌重新生 长(Regrowth或aftergrowth)。部分细菌随机附着在管 壁上利用营养基质生长而成生物膜。
对细菌学指标的规定为:加氯消毒要求游离余氯 在与水接触30min后不得低于0.3mg/L,管网末梢 不低于0.05mg/L。 表14.1中列出常规处理工艺 难以解决的水质问题和可供选择的主要处理方法。
美国要求采用CT值来决定加氯量,在提高消毒效 率的前提下减少氧耗,达到减少消毒副产物的目 的。正在修订的《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提出氯消 毒应计算CT值,但未给出具体说明
最初的IDDF产生只包括三个部分;反应器水力 特性、消毒剂的需求/消耗动力学、消毒动力 学。但最初的IDDF存在一定的局限。新的全面 的1DDF模型包括:反应器水力特性、消毒剂的 需求/消耗动力学、消毒副产物生成动力学和 消毒动力学。图21.2便是其内容的示意图。
IDDF模型的建立是基于具体的用户的实际 数据而定的。首先确定的是反应器的水力 特性,然后是消毒剂的需求和消耗动力学, 消毒动力学和消毒副产物形成动力学。这 种方法建立起来的模型需要处理离散的水 力数据。
3.其它消毒方式的应用
二氧化氯消毒在极少数小水厂有应用,首家紫 外线消毒于2003年底在大庆自来水公司建成投产。 总体上氯消毒仍是绝对主流技术。
保持管网足够的余氯并不能完全抑制细菌 生长,只要有机营养基质存在,即使保持 较高的余氯量细菌仍会在管网繁殖。而且 加氯量的增加将引起氯代消毒副产物的增 加,使饮用水的安全性下降。
具体的模型应用是由用户提供的数据、每 个子模型整合而成一个完整的lDDF。病菌 的灭活计算是基于从水力学、消毒剂的需
求和消耗动力学、消毒动力学模型中的输
人数据。而消毒副产物的计算则是基于具 体的水质和消毒副产物形成模型。
这些模型提供了三种不同水平以给不同要求的用 户:
基础:IDDF模型的最简单的应用,只需输人参数, 不需要实验。
从上世纪70年代起,饮用水中不断发现新的病源微 生物,如微小似病毒、贾第虫、军团菌和隐孢子虫等。 饮用水中越来越多的致病微生物种类对饮用者健康构 成直接威胁,而且部分新型致病微生物如隐孢子虫等 不能被氯杀死。为了保证饮用水的安全性,特别是考 虑将来饮用水的直接饮用,采用更有效的消毒技术十 分必要。
标准:IDDF模型最昔遍的应用,输入模型的数据 需要做一些现场实验。
高级:运用IDDF模型以实现显著的提高,需要专 家来发展参数输入模型。
IDDF模型应该成为我国未来氯消毒设计和运行的 原则。
3. 改进消毒技术,全面提高饮用水水质 为了全面提高饮用水水质,在优化氯消毒的
前提下,还要研究新的消毒方式,以克服氯 消毒的缺点。目前二氧化氯、臭氧和紫外线 消毒都是可能的选择之一,但紫外线消毒技 术是最有前途的技术之一,因为紫外线消毒 不产生副产物,对抗氯型的隐孢子虫和贾第 虫都有好的消毒效果。因此应该重点研究紫 外线消毒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特点。
3.其它消毒方式的应用
二氧化氯消毒在极少数小水厂有应用,首家紫 外线消毒于2003年底在大庆自来水公司建成投产。 总体上氯消毒仍是绝对主流技术。
4. 2目前消毒技术存在的问题
1.消毒效率问题 目前执行的国家法定水质标准对细菌学指标的规
定为:加氯消毒要求游离余氯在与水接触30min后 不得低于0.3mg/L,管网末梢不低于0.05mg/L。
4. 3 消毒技术发展目标
1.建立科学的消毒评价指标体系 消毒是保证饮用水水质安全可靠的重要手
段,因此基于现代水处理科学和相关学科 的发展,对消毒单元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 同时考虑微生物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生 物稳定性指标,使消毒的综合效果达到最 佳。
微生物学指标要重点突出饮用水中可能出现的、 对人体健康有直接或者间接危害的微生物,包括 致病菌、病毒、原生动物等。这些微生物指标的 测定还必须具有可操作性,相对简单易行,便于 在全国供水企业推广。建设部制定的《城市供水 水质标准》 (LJ/T206-5001)对微生物学指标已 有新的规定,包括细菌总数、总大肠杆菌群、余 氯、二氧化氯、粪型链球菌群、蓝氏贾第鞭毛虫 孢囊和隐孢子虫卵囊。根据科学发展,这个名单 还应该不断与时俱进,作出调整。
第3讲 饮用水安全消毒技术
内容:目前消毒技术存在的问题,优化氯消 毒技术,二氧化氯消毒技术,臭氧消毒技术, 紫外线消毒技术 。
重点:目前消毒技术存在的问题,优化氯消 毒技术
4.1我国城镇供水行业消毒技术现状简述
1.氯消毒在给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消毒是给水处理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中叶,
清水池主要起水量调节和消毒反应器的作用。但随 着近几年对管网水质的重视,清水池作为保证管网 水质的一个处理单元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特别 是世界范围内对消毒副产物控制的重视,使清水池 设计的改进成为减少消毒副产物的重要手段。
2. t10/T是衡量清水池水力特性的重要参数。
按照Chick—Watson消毒公式(公式21.1),消毒效果 跟CT值(C为消毒剂浓度,T为消毒反应时间)成正比。 因此美国有关饮用水处理的法律专门规定消毒设计 必须以CT值作为设计依据。其中C是反应时间T后的 剩余消毒剂浓度(氯消毒即为余氯),单位mg/L,T 为反应时间,单位:min。而且要求T必须用t10,不 能用水力停留时间T=V/Q。t10必须通过示踪试验 或根据清水池布置对水力停留时间乘以相应的系数。 t10/T是衡量清水池水力特性的重要参数。
实际上研究发现的消毒副产物名单很长,比较重 要的有:
三卤甲烷(THMs) 卤乙酸(Haloaceticacids) 卤代醛(Haloacetaldehydes) 卤代腈(Haloacetonitriles) 卤代酮(Halopropanones) 卤代硝基甲烷(Halonitromethanes) — 卤代氰(Halocyanogens) 无机副产物(亚氯酸盐、澳酸盐等)
消毒剂,其优点是成本低、投加设备简单,设计、 运行管理经验丰富.近年来余氯自动检测与加氯自 动控制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在大中型水厂得到广 泛应用,部分中小型水厂则加氯技术相对落后,加 氯不能完全实现自动化,使加氯量和余氯控制不能 很好满足水质要求。较先进水平的加氯机主要靠引 进国外产品。同时国内对加氯量的计算与发达国家 有差距,不是按照满足CT值的要求计算。
当水中有机污染物可生化性较强时,采用生物预处 理可明显地提高 水质,但对于受工业废水污染、 可生化性较低的原水,生物预处理除污染效率较低。 对于北方地区,由于冬季水温低,处理效果会下降。
消毒的首要目的是控制致病微生物的传播。一 般情况下,致病微生物的风险比消毒副产物的 风险要大得多,因此消毒技术的改进和优化首 先应该将控制致病微生物放在第一位。在此前 提下,采取技术手段,控制消毒副产物的产生。
4.4改进清水池设计,以Ct10值作为设计依据
1.清水池设计的改进成为减少消毒副产物的重要手段 清水池是给水厂处理工艺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水质与人体健康直接联系起来, 正是认识到严重危害生命的霍乱、伤寒、痢疾等传 染病是微生物通过饮用水传播的。上世纪初发现氯 可以灭活水传致病微生物后,氯消毒在给水处理中 得到广泛应用,成为20世纪保护人体健康的重要技 术进步之一。
2. 氯消毒现状 目前我国各供水企业的水处理工艺普遍采用液氯作
2.消毒副产物问题 自上世纪70年代发现氯消毒产生有“三致作用”
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以后,对氯消毒产生的消毒 副产物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越来越多的消毒副 产物如三卤甲烷、卤己酸、卤代腈、卤代醛等在 饮用水中被发现。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由于其强致 癌性已成为控制的主要目标,而且也分别代表了 挥发性和非挥发性的两类消毒副产物。
因此为了控制消毒副产物,对消毒技术的优化十分必 要。
水质标准对消毒剂和消毒副产物的规定比较 单位:mg/L
三卤余氯二亚溴
卤乙氯胺氧氯酸
甲酸
化酸盐

氯盐
美 0.08 0.06 4 4 0.8 1.0 0.01 国0 0
中 0.10 0.06 - - - 0.7 0.01 国0 0
注:中国的规定摘自《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 206—2005)
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模型试验来 确定处理工艺以及主要参数,并应重视实地和资 料调研国内外相关工程的设计与运行情况以及对 应的工程建设背景和条件等,通过全面客观地总 结现有工程的经验来指导本地的工程实践。
总之,由于科技进步,使给水处理技术与工艺 不断地发生变化,新技术被提出和得到应用或使 现有工艺更加高效和经济。
美国专门有消毒剂和消毒副产物法(D/DBPsRULE)对 氯消毒剂和消毒副产物进行了规定。
我国国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85)规定 三氯甲烷不高于60μg/L。国内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对 消毒副产物的研究推动了消毒副产物列入新的水质标 准。在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规范》中对三卤甲烷、 卤乙酸、亚氯酸盐、三氯乙醛都作了规定。建设部制 定的《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 206—2005)也对消 毒副产物作了严格规定(见表2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