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第10章通货膨胀

合集下载

夏德仁《货币银行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十章~第十二章 【圣才出品】

夏德仁《货币银行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十章~第十二章 【圣才出品】

第十章金融与经济发展一、重要概念1.储蓄答: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储蓄概念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比如一年)国民收人中扣除消费后的剩余,即储蓄=收入-消费。

这种储蓄概念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广泛应用在宏观经济理论分析和经济预测与决策中。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实际,储蓄应该是指各种经济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和居民家庭)把节余下来或暂时闲置的收入以货币资产、其他金融资产或实物积存起来的行为,即储蓄是储存、储藏、储备货币价值或实物的行为。

储蓄不仅包括货币价值形态的储蓄,而且包括实物形态的储蓄;储蓄不仅来自国内,而且来自国外;储蓄不仅来自居民工资收入和企业积累,而且还来自企业折旧。

所以就储蓄的形式来说,储蓄应包括手持现金、实物储蓄、存款储蓄和证券储蓄等多种形式。

2.边际储蓄倾向答: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YS MPS ∆∆=。

式中MPS 为边际储蓄倾向,△S 为储蓄增量,△Y 为收入增量。

3.二元金融结构答:二元金融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存在着现代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金融结构。

作为现代金融机构的是少量的外国银行机构与本国的国有银行机构。

其中外国银行机构主要集中在港口城市和其他经济中心,主要服务于这些国家的对外经济;而国有银行则遍布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并服务于这些国家占主体地位的国有经济或大公司大企业。

虽然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资金匮乏,但国有经济或大公司大企业在取得资金方面享有某种特权。

除了现代金融机构外,发展中国家还存在着以传统方式经营的钱庄、摇会、当铺之类的传统金融机构,这些机构主要分布在经济落后的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地区,并主要为小商品经济和个人消费提供金融服务。

4.金融抑制答:所谓金融抑制是指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种种管制,它突出表现在对金融资产价格的控制。

金融抑制是发展中国家一种普遍的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金融抑制主要表现为利率控制、信贷限额或信贷指标配给、高估本国货币价值等。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总结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1.基准利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2.实际利率i是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或假设没有通货膨胀时的利率。

(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即可视为实际利率)3.名义利率r是包含由对通货膨胀补偿的利率。

【r=(1+i)(1+p)-1】4.原始存款R:是指商业银行的能够增加存款准备金的存款,它包括两部分:①商业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②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贷款所形成的存款。

5.派生存款D:是指商业银行在吸收原始存款的基础上,通过转账结算不断地划转存贷款,引起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内存款的增加额。

D=R*1/r6.基础货币:起创造存款货币作用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这两者的总称。

7.货币乘数:货币乘数是货币供给量和基础货币的比。

m=M/B8.国际收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9.国际储备:一国或地区官方拥有的可以随时使用的国际储备性资产,可以由财政部门拥有,也可以由中央银行拥有。

10.通货膨胀: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的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现象。

11.通货紧缩:物价疲软乃至下跌的态势——不是偶然的一时的,而是成为经济走向趋势的物价疲软和下跌。

12.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13.财政政策:14.汇率:国与国之间货币折算的比率。

15.利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

16.中间业务:凡是银行不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收付和委托等事项,并举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17.表外业务:凡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

二、简答题1.双层次的货币创造结构(211页)。

第一个层次在创造存款货币的存款货币银行;第二个层次是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层次。

2.货币供给的层次及划分的依据。

M0 =流通中的现金;M1=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M2= M1+单位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它存款;M3= 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1)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但同等的总供给可以但也绝非是等量的;(3)货币需求成为总需求的载体,同样,同等的货币供给可以有偏大或偏小的总需求;(4)总需求的偏大偏小,对总供给产生巨大的影响—不足,则总供给不能充分实现;过多,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推动总供给增加,但不一定可以因此消除差额;(5)总需求的偏大偏小也可以通过紧缩或扩张的政策予以调节,但单纯控制需求也难以保证实现均衡的目标。

货币银行学课件——第十章 通货膨胀

货币银行学课件——第十章 通货膨胀
(二)按价格的上涨速度 爬行通货膨胀、温和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
(三)按是否被预期 预期型通货膨胀和非预期型通货膨胀两类
(四)按形成原因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供给型通货膨胀、供求 混合推动型通货膨胀和结构型通货膨胀
6
2019/10/24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三、通货膨胀的度量
17
2019/10/24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二)部门差异型通货膨胀
一般来说,产业部门生产率的增长快于服务部门, 但两大部门的货币工资率增长速度却是相同的, 而且这种增长速度是由产业部门生产率的增长速 度所决定的,结果,服务业部门货币工资增长率 便自然超过其生产率增长速度。
因此,这种部门间生产率增长速度的差异和货币 工资的一致增长,就造成了服务业成本持续上升 的压力,从而是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的原因。
度的价格指数。
• PPI采用的商品篮子中,生产资料占比达到70%左右, 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对PPI走势具有决定性影响。
9
2019/10/24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三)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简称GDP平减指数(Gross Domestic Product Deflator)
是一个能够综合反映社会一般物价水平变动的指 标,具体指的是按现行价格计算的某一年国民生 产总值与按基期固定价格计算的同年国民生产总 值的比率。
11
2019/10/24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指的是源于总需求膨胀而形成的持续 物价上涨现象。
“通货膨胀总是一种货币现象”。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第一推动力则直接来源于货币因 素,来源于货币的不断超量增长。

货币银行学习题和答案 第10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货币银行学习题和答案 第10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十二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一部分填空题1、是测度通货膨胀何通货紧缩的主要标志。

2、根据不同的标准,通货膨胀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按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和两大类;按物价上涨的不同速度可分为、和;按西方通货膨胀学说分为和。

4、凯恩斯主义的通货膨胀理论是。

他们强调引发通货膨胀的是,而不是货币量。

5、后凯恩斯学派则用解释通货膨胀。

把通货膨胀归咎于提高。

6、货币主义学派则认为,通货膨胀完全一种现象,是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

7、通过宏观紧缩政策控制社会总需求,各国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手段有:、和。

8、治理通货膨胀主要有以下三大对策、和。

9、国外学者普遍把通货紧缩定义为。

10、对温和型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有三种观点:、和。

第二部分单项选择题1、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从而引起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是。

A、需求拉上论B、成本推进论C、开放型通货膨胀D、隐蔽型通货膨胀2、把通货膨胀归咎于产品成本提高的是学派。

A、凯恩斯主义B、后凯恩斯C、货币主义D、马克思主义3、下列不属于通货紧缩三要素定义。

A、物价水平持续下降B、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C、社会总需求下降D、经济衰退4、认为通货紧缩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的观点。

A、凯恩斯主义B、后凯恩斯学派C、货币主义学派D、马克思主义5、认为通货膨胀表现在流通领域,根源于生产和流通领域,是的观点。

A、凯恩斯主义B、后凯恩斯学派C、货币主义学派D、马克思主义6、认为引发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社会总需求而不是货币量,持这种观点的是。

A、凯恩斯主义B、后凯恩斯学派C、货币主义学派D、马克思主义7、通货膨胀对策中,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出售政府债券属于。

A、控制需求B、改善供给C、收入指数化政策D、紧缩性财政政策8、通货膨胀对策中,压缩财政支出属于。

A、改善供给B、紧缩性收入政策C、收入指数化政策D、紧缩性财政政策9、通货膨胀对策中,冻结工资和物价属于。

A、控制需求B、改善供给C、收入指数化政策D、紧缩性财政政策10、下列不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

货币银行学论述题重点

货币银行学论述题重点

1、通货膨胀的概念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给过多,超过经济发展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出现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2、试分析通货膨胀成因。

①需求拉上论: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社会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既定价格水平下社会商品和劳务等方面的供给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的上涨。

②成本推动论:指对社会商品和劳务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因生产成本提高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的上涨。

造成生产成本提高的原因基本有两个:一是工资增长率快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二是一些垄断企业为了获得垄断利润,经常大幅度地提高垄断产品的价格。

③菲利普斯曲线论:指即使社会尚未充分就业,同样可能产生通货膨胀,而且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循反方向移动,即高的通货膨胀率伴随着低的失业率;相反,低的通货膨胀率则会引起高的失业率。

弗里德曼提出“自然失业率”理论,对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了修正:当实际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时,物价将不断上升;相反,物价则不断下降,直至实际失业率达到自然失业率水平,物价便停止上升或下降。

④结构失调论:指在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由于需求结构变化,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

结构失调论也将通货膨胀成因归结于需求,但是由需求结构变动引起,而非总量增加。

导致需求结构变动的原因大致归为两类:一是产业结构的变化;二是消费结构的变化。

⑤国际传导论:现代社会中,由于投资、贸易、旅游、劳务等国际经济交往的增多,一国通货膨胀很容易通过各种渠道传导至他国,引起他国共同发生通货膨胀。

国际传导论通货膨胀可分为价格传导、需求传导、国际收支传导和示范作用传导。

3、如何理解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的负效应?(一)通货膨胀对社会的影响:通货膨胀对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上,因为它改变了社会成员原有收入和财富的占有比例。

第一,通货膨胀通过物价上涨等于在社会成员之间强制地进行了一次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最大的受害者无疑是固定收入的社会成员,那些从事商业活动的企业和个人。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

2.流通手段: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3.支付手段:当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4.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5.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6.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

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

7.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

是指辅币具有有限的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收受。

8.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9.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10.原始存款:一般是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

它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

11.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

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

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实质,是以非现金形式为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

12.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13.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14.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的对称,又称应付标价法。

是指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15.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的对称,又称应收标价法。

是指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16.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货币银行学(10.3.4)--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货币银行学(10.3.4)--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六、论述题 1.试比较货币主义学派、凯恩斯学派和供应学派在治理经济滞胀中的政策差异。 答:经济滞胀表现为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现象。自 20 世纪 60 年代末 、 70 年代初以来,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停滞或衰退、大量失业和严重通 货膨胀以及物价持续上涨同时发生情况。 货币主义学派认为,造成 20 世纪 70 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滞胀的主要原因是政 府不断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所以导致了通货膨胀预期提高、总供给曲线 左移、菲利普斯曲线右移。因此,对付滞胀的根本措施在于,政府必须首先停止扩张性 的总体经济政策,将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控制在一个最适当的增长率率上,即采取所 谓的“单一规则”政策,以避免货币供给的波动对经济和预期的干扰。货币主义学派强 调,在已发生滞胀的情况下,只有严格控制货币供给量,才能使物价稳定,总体经济 和社会恢复正常秩序。尽管货币供给量的降低在短期内会引起失业增加、经济衰退加重, 但付出这一代价将换来通货膨胀预期的下降和菲利普斯曲线的回落,并最终根除滞胀。 “单一规则”政策对付通货膨胀确实比较有效,80 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和其他一些发 达国家的实践是成功的证明。但是对于一些将经济增长作为首要政策目标的国家来说, 尤其对那些经济严重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国家来说,这一政策有很大的局限性,不 顾一切推行的结果可能导致社会经济的动乱。 凯恩斯学派和供应学派都认为,总供给减少是导致经济滞胀的主要原因。凯恩斯学 派认为总供给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影响供给的一些重要因素发生了变化,如战争、石油 危机或重要原材料短缺、主要农作物歉收、劳动力市场条件变化、产品市场需求结构变化 以及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税收结构、转移支付等方面的变化,因而造成了总供给减少并 引起通货膨胀。因此,治理经济滞胀必须从增加供给着手。凯恩斯学派提出的对策主要 包括:政府减少失业津贴的支付、改善劳动条件、加强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改进就业信 息服务、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税收结构等,其目的是降低自然失业率,使总体经济恢复 到正常状况。供应学派则认为,政府税率偏高是总供给减少、菲利普斯曲线右移的主要 原因。过高的税率降低了就业者的税后收入和工作意愿,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投资意愿, 并助长了逃税行为,造成资源浪费,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总供给的增长。因此, 治理滞胀必须首先降低税率,由此可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意愿和劳动生产率,增加储蓄 和企业投资,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刺激经济增长和降低失业率,从而走出经济滞胀 的困境。

通货膨胀的成因_货币银行学_[共2页]

通货膨胀的成因_货币银行学_[共2页]

115第六章 货币的均衡与失衡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一)需求拉动说需求拉动说是从需求角度解释通货膨胀的成因。

该理论认为,之所以发生通货膨胀,是因为各国政府采用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了社会总需求。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就形成了膨胀性缺口,牵动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形成机理如图6-2所示。

图6-2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在图6-2中,总供给曲线A S 起初呈水平状,这表示总产量较低时,社会闲置资源充足,此时实施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增加总需求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只会引起产出的增加。

当总产量达到y 1以后,继续实施扩张性政策增加社会总需求,由于还有一定的潜在资源可以利用,产出水平还会有一定程度地增加(从y 1增长到y 2和y f ),但与此同时,一些稀缺的资源成为瓶颈制约,引起物价水平一定幅度的上涨(从P 1上涨到P 2和P 3)。

当总产量达到最大,即为充分就业的产量y f 时,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全部得到利用,此时再通过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增加社会总需求,将不会再带来产出效应,而只会带来物价水平的全面上涨(从P 3上涨到P 4)。

由此形成的通货膨胀就是通常所说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二)成本推动说成本推动说是从供给方面解释通货膨胀的成因。

这种理论认为,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也会引起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成本的提高首先体现为工资成本的提高。

在不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上,由于强大的工会组织的存在,工资不再是竞争性的工资,而是工会和雇主集体议价的工资,且工资的增长率可能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工资提高,导致生产成本提高,从而导致价格水平上升(通胀率=工资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价格水平的上升提高了工人的生活成本,工人通过工会再一次要求提高工资水平,进一步推高价格,形成工资提高和价格上涨相互推动的螺旋式的上升运动,即所谓工资—价格螺旋,引发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

货币银行学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货币银行学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二、选择性货币工具
1、选择性政策工具是指可选择地对某些特殊 领域的信用加以调节和影响的措施。
2、种类: 消费信用控制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不动产信用控制 优惠利率等
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1. 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 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所 进行的控制。 包括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和 直接干预等。
四、原因
(一)货币紧缩 把货币政策目标定为 “零增长”,很危险。
(二)资产泡沫破灭
(三)多种结构因素
军费支出削减;财政赤字减少;科技 进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信息 技术强化了竞争;经济全球化加快。
(四)流动性陷阱
使过量的现金转化为公众的手持现金 或银行储备,并未使利率下降,不能刺激 投资与消费的增加,从而使经济萧条更加 严重。
(二)经济体系存在资源闲置时的通货膨胀之 经济效应
如果存在大量的资源闲置,现实产量大大低 于最大潜在供给,这时,通货膨胀会带来什么结 果呢?
从理论上说,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所带来的 需求的上升是有可能刺激经济的短期增长的。
图示:
P S
P1
e1
P0
e0
S
D1
D0
0
Y1 Y0
Y
(三)经济体系不存在闲置资源时的通货 膨胀之经济效应。
(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
★在一定时期内,物价总水平的持续 下降可能与货币供应量(M2)适度增长并存, 如何看待
一是比较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经济增 长率,二者增幅是否相适应,若前者长期 滞后于后者,也是通缩的标志;
二要观察货币供应量层次结构,M1/M2 是否在下降,如货币供应流动性持续下降, 这属于一种结构性的紧缩;

黄达-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重点笔记

黄达-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重点笔记

第一部分金融学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一、货币职能1、价值尺度:用以衡量和表现所有商品和劳务价值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2、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流通手段职能.3、支付手段:货币在偿还债务或作单方面支付时发挥支付手段职能。

4、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5、世界货币:尤为世界货币,充当国际间的支付手段、购买手段和转移财富的手段二、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货币制度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

货币制度大体涉及: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支付能力的规定等。

完善的货币制度能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三、与货币制度有关的概念1、本位币,也称主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一般作为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

最小规格是1个货币单位。

2、无限法偿,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指无论支付数额有多大,无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3、有限法偿,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受,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受。

4、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金银复本位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良币退出流通被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四、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

其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确定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的官方价格,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以及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这个体系的运转与美元的信誉和地位密切相关。

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美国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

货币银行学 课后习题

货币银行学 课后习题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名词解释二、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货币的本质?它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哪些主要功能?试举例说明。

2、什么是货币制度 ? 其主要构成要素有哪些?3、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说科学地划分货币层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规律?试举例说明之。

5、为什么说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不稳定的货币制度?6、什么是纸币本位制? 其有何特点?应如何正确理解当前中国的”一国三币”制度?三、课堂问答(讨论)题1.钱、货币、通货、现金是一回事吗?银行卡是货币吗?2.金钱是万能的吗? 社会经济生活中为什么离不开货币? 为什么自古至今,人们又往往把金钱看作是万恶之源?3.货币种种形态的演进有何内在规律? 流通了几千年的金属货币被钞票和存款货币所取代,为什么是历史的必然?4.就你在生活中的体验 ,说明货币的各种职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果高度地概括 ,你认为货币职能最少不能少于几个?5.货币制度与国家主权的联系应该怎样理解?结合欧洲货币、货币局制度和”美元化” , 理一理你的思路。

6.货币是不是终归要消亡?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形式一、名词解释1. 信用2.商业信用3.银行信用4. 国家信用5.信用工具6. 背书7.承兑8.商业本票9.商业汇票10. 支票二、复习思考题1.信用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它们各有哪些特点?2.试述商业信用的作用与局限性。

3.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关系如何?4.说明消费信用的基本类型和经济意义。

5.信用工具的主要类型有哪些?三、课堂问答(讨论)题1.经济学意义上的”信用”,与日常生活和道德规范里的”信用”,有没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 ?2.为什么说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信用联系几乎无所不在,以至能够称之为”信用经济”? 能否谈谈你本人的体验?3.比较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特点,二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中国当前为什么大力推广票据的使用?4.在中国,利用外资包括哪些形式? 大量地、长久地利用外国资本是否必然会陷入债务奴隶的境地?5.1997年以来中国开始大力发展消费信用, 其意义何在?了解一下中国商业银行当前推出的有关消费信用的贷款有哪些类型。

货币银行学第十章金融与经济发展(东北财经大学)

货币银行学第十章金融与经济发展(东北财经大学)

货币银行学第十章金融与经济发展(东北财经大学)第十章金融与经济发展第一节储蓄与经济发展一、储蓄的含义一般的储蓄概念: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或存款行为。

相应的,储蓄成为储蓄存款的简称。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储蓄概念: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中扣除消费后的剩余,即储蓄=收入-消费。

一、储蓄的含义结合我国实际的储蓄概念:各种经济主体把结余下来或暂时闲置的收入以货币资产、其他金融资产或实物积存起来的行为,即储蓄是储存、储藏、储备价值或实物的行为。

储蓄的形式包括:手持现金、实物储蓄、存款储蓄和证券储蓄等多种形式。

二、储蓄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资金或资本积累在一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如此。

我国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经济增长基本上是靠资金(资本)投入实现的。

在资本需求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资本供给水平即储蓄状况就成为制约资本增加的重要因素。

二、储蓄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储蓄不足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一个普遍原因。

低储蓄率带来投资不足、资金短缺和经济增长缓慢,同时,较低的储蓄率和资金供给不足会阻碍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技术进步,从而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经济发展。

三、发展中国家储蓄增长的制约因素国民总储蓄来自国内储蓄和国外储蓄之和。

国内储蓄包括:政府部门储蓄、企业部门储蓄和居民家庭部门储蓄。

国外储蓄主要来自利用外资。

家庭部门是国民储蓄特别是净储蓄的主体,其对国民储蓄的规模和变化有着决定性影响。

三、发展中国家储蓄增长的制约因素决定和影响家庭储蓄的因素13>.收入因素从长期来看,储蓄主要是收入的函数,收入因素是决定储蓄的最重要因素。

凯恩斯:家庭部门的储蓄直接依赖于当前可支配收入,并且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储蓄倾向与收入增长保持一致。

杜森贝尔:一个家庭的储蓄倾向随着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变而变化。

三、发展中国家储蓄增长的制约因素弗里德曼:恒久性收入假设个人和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可分为恒久性和暂时性收入。

第十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货币银行学兰州商学院庞楷33页PPT

第十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货币银行学兰州商学院庞楷33页PPT
从根本上讲,通货紧缩是由总需求与总供给 的缺口造成的。 (一)总需求不足引发通货紧缩 (二)供给过剩引发通货紧缩
四、通货紧缩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通货紧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通货紧缩的财富效应 (三)通货紧缩的再分配效应
五、治理通货紧缩的措施
(一)宽松的货币政策 (二)宽松的财政政策 (三)结构性调整 (四)改变预期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理解通货膨胀的含义,掌握测定通货膨胀的主 要指标,熟悉通货膨胀的常见分类,正确认识我 国通货膨胀的特点。 2. 了解西方学者对于通货膨胀经济影响的争论, 重点掌握我国学者的基本共识,能从社会再生产 四个环节分析通货膨胀的影响。
3.掌握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方案与对策,全面具体分 析各种方案的适应症状。 4.了解通货紧缩的概念,重点掌握我国通货紧缩的成 因、影响及治理对策。
通货紧缩如何判断?
二、通货紧缩的分类
(一)需求不足型通货紧缩。由于总需求不 足,使正常的供给显得过剩。具体包括: 消费抑制型通货紧缩、投资抑制型通货紧 缩、国外需求不足型通货紧缩。 (二)供给过剩型通货紧缩。由于技术创新 和生产效率的提高,造成的产品绝对数量 的过剩而引发的通货紧缩。
特例(钱荒)
三、通货紧缩的成因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结构)
• 一、需求拉上 • 二、成本推动 • 三、结构因素 • 四、其他因素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
直接原因与深层原因 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导致 的货币不均衡。 通货膨胀的深层资原因主要有:需求拉上、 成本推动、结构因素、供给不足、预期不 当、体制制约等。
一、需求拉上
• 如果公众相信金融当局将采取适应性政策,那么成本推 动的通货膨胀更可能发展起来。试评述

货币银行学复习资料

货币银行学复习资料

货币银⾏学复习资料货币银⾏学复习资料特别鸣谢0903郭伊平胡珊珊李⾬佳徐学思陈⽴鹏王赟0904刘亚辉巫强尹崇鹏余潇第⼀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怎样理解货币是⼀般等价物?答:马克思通过对价值发展的历史的考察,揭⽰了货币的起源,同时也使我们清楚的看到了货币的本质,即货币是固定充当⼀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1)货币⾸先是商品。

具有商品的共性,即同⼀切商品⼀样,具有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价值和使⽤价值。

(2)货币不是普通商品,⽽是特殊商品。

第⼀,货币能够表现⼀切商品的价值。

第⼆,货币对于⼀切商品具有直接交换的能⼒。

(3)货币在充当⼀般等价物的过程中,体现着⼀定的社会⽣产关系。

我国的⼈民币,作为⼀种价值符号,它仍然是⼀般等价物。

虽然它本⾝没有价值,但它可以代表⼀定的价值量,并以⼀定价值量的代表去衡量⼀切商品价值量的⼤⼩,同⼀切商品交换,发挥其货币职能。

2.简述不兑现信⽤货币制度的必然性和稳定性。

答:必然性(不兑现信⽤货币制度出现的原因)(1)随着社会⽣产⼒的发展,⽣产规模不断扩⼤,商品交换的规模也相应扩⼤,迫切要求有⼀个灵活的有弹性的货币供给制度。

(2)黄⾦充当货币,执⾏⼀般等价物职能,是社会财富的极⼤浪费。

(3)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第⼀次世界⼤战的冲击下,黄⾦分配极不平衡,⾦本位制逐步⾛到了⾃⼰的尽头,货币实体⾮黄⾦化成为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

稳定性(信⽤货币制度的特点)(1)国家授权中央银⾏垄断发⾏纸币,且具有⽆限法偿能⼒。

(2)货币由现钞与银⾏存款构成。

(3)货币主要通过银⾏信贷渠道投放。

(4)货币供应在客观上要受国民经济发展⽔平的制约,供应过多必然危及国民经济正常运⾏。

(5)货币供应量不受贵⾦属量的制约,具有⼀定的伸缩弹性,通过货币供应管理,可以使货币流通数量与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

第⼆章信⽤与信⽤形式2.信⽤形式有哪些?各种信⽤形式有哪些特点?答: (1)商业信⽤,银⾏信⽤,国家信⽤,消费信⽤,直接信⽤和间接信⽤,其他信⽤形式:包括股份信⽤,合作信⽤,租赁信⽤,国际信⽤。

(完整word版)《货币银行学》各章复习思考题

(完整word版)《货币银行学》各章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名词解释货币信用货币货币制度复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金本位制格雷欣法则法定平价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二、填空题1.纸币和—-—--—-均属于信用货币.2.货币形态的演进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3.法定平价加黄金运送费用,就是黄金—————点.法定平价减黄金运送费用,就是黄金---—-点。

4.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具有-——-、—---—-—和—--—---特征。

三、选择题1.企业以现金采购原材料时,货币执行的是()职能。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储藏手段2.信用产生于货币的()职能.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储藏手段3.辅币具有()特点。

A、自由铸造B、限制铸造C、有限法偿D、无限法偿4.“劣币驱良币"现象产生于( )。

A、银单本位制B、平行本位制C、双本位制D、金银复本位制5.信用货币的性质是()。

A、商品货币B、价值符号C、债务货币D、超物货币6。

最不可能作为货币的是().A、燕麦B、冰激凌C、香烟D、松香7. 对我国目前发行的1元硬币最准确的描述是()。

A、本位币B、金属货币C、实物货币D、辅币8. 在信用发达的国家,占货币供应量最大的是()。

A、纸币B、硬币C、存款货币D、外汇9. 如果金银的法定比价为1:13,而市场比价为1:15,这时充斥市场的将是().A、银币B、金币C、金币和银币D.都不是10.货币发展的具体形态有().A、实物货币B、金属货币C、兑现的银行券D、支票E、不兑现的银行券四、判断题1.企业用现金向职工发放工资时,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2.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3.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的名义价值大于实际价值。

4.双本位制是金银两种本位币均按其实际价值流通,国家法律不规定金银币比价的货币制度.5.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它是一种币值稳定的货币制度.6.在纸币本位制下,流通中的货币都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的.7.纸币之所以可以作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内在价值。

货币银行学第10章 内外均衡理论

货币银行学第10章 内外均衡理论
11
第二节 蒙代尔的"政策配合说"
1962 年 , 在 蒙 代 尔 向 国 际 货 币 基 金 组 织 提 交 的 题 为 《恰当运用财政货币政策以实现内外稳定》的报 告中,正式提出了"政策配合说" (policy mix theory)。 其特色在于它强调以货币政策促进外部均衡,以财 政政策促进内部均衡的政策主张。
23
▪ 关键名词与思考题 ▪ 一、名词解释 ▪ 支出调整政策 支出转换政策 丁伯根法则
米德冲突 内外均衡
▪ 二、简述题 ▪ 简述内外均衡理论的基本思想。 ▪ 三、论述题 ▪ 试分析蒙代尔政策配合说的主要内容。
24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供给
2.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 ⑴外汇收支顺差,商业银行购入的外汇大于售出,外汇
16
BB线较为陡峭,这是由国际资本的流动造成的。利率提 高,不仅紧缩国内需求促使进口减少,还带来外部资本
流入这样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个方面促使国际 收支盈余。而财政支出增加,仅仅是扩张国内需求促 使进口增加,也即只从经常项目一个方面对国际收支 盈余 产生反向作用。要达到均衡,这个反向作用必须 足够大,也即财政支出的力度要足够大。这样,利率小 变动一下,财政支出就会大变动一下。而利率和财政 支出变动对国内总供求的影响,由于不涉及国际资本 流动,故而YY线较为平坦。由于两条线一条较陡峭, 一条较平坦,必然会存在一个交叉点。这个交叉点E就 是内外部同时实现均衡的均衡点。
2
假设一国经济划分为生产贸易品的贸易部门和生 产非贸易品的非贸易部门,则内部均衡被定义为国内 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足以保证非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 业,也即非贸易品市场处于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外 部均衡指经常项目收支平衡,也即贸易品的供求处于 均衡状态。

第十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货币银行学》PPT课件

第十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货币银行学》PPT课件
*
• 一、通货紧缩概述 • (一)通货紧缩(deflation)的定义
– 第一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指物价的普遍持续下降的 现象。
– 第二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物价持续下跌、货币供应 量持续下降。
– 第三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经济衰退的货币表现,因 而必须具有三个特征: • (1)物价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 • (2)有效需求不足、失业率高; • (3) 经济全面衰退。
w b(E s )
• 其中,是小国开放经济的通货膨胀率;是开放经济部门的通货膨胀率; 是世界通货膨胀率;是封闭经济部门的通货膨胀率;是开放经济部门的 货币工资增长率;是封闭经济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率;是开放经济部门 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是封闭经济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a与b分别 代表开放经济部门和封闭部门各自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
为“通货膨胀税”。 – 另外,如果实行累进税制,通货膨胀还提高了税基,
纳税等级上升,政府税收收入增加。
*
• 四、通货膨胀的治理
(一)需求政策
• 针对总需求过度膨胀引起的通货膨胀,采取的抑制 政策主要紧缩财政和紧缩货币两种。
•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削减、压缩政府支 出和增加税收。
•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包括两方面内容:
*
•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
(一)需求拉上 (二)成本推进 (三)供求混合推进 (四)结构性通货膨胀
*
•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
(一)需求拉上
图中,横轴表示总产量丫,纵轴表示一般价格水 平P,D为总需求曲线,S为总供给曲线。
S
P
S
O
D4
D3 D2 D1
Y﹡
Y
*
•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通货膨胀一、通货膨胀的含义与类型1、通货膨胀首先是一种货币现象。

是纸币为特征的信用货币流通量过多,超过了商品经济对货币的需要量,而引起的单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纸币数量过多(或信用货币数量过多)、单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这三个表现围绕一个中心,即纸币或信用货币流通量超过了商品生产与商品流通对货币的实际需要量货币要量。

2、通货膨胀的基本特征。

通货膨胀通常表现为物价上涨,但并不是任何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

A:通货膨胀是物价总水平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个别物价上涨不是;B:通货膨胀是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个别时期物价上升也不是,物价总水平上升是一种趋势;C:通货膨胀是物价总水平持续、而且明显上升的一种经济现象,是超出一定幅度,或一定弹性限度的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现象。

3、度量通货膨胀的指标:1)消费物价指数(CPI),主要反映了与居民生活直接相关的生活费用价格水平变动趋势。

2)批发物价指数(WPI),或生产物价指数(PPI),主要反映了与生产企业周转过程中大宗、批发交易的物价水平变动趋势,对商业周期反映敏感,可度量物质生产部门设国产成本的变化,但与居民经济庭生活消费没有直接联系,也不包括劳务价格。

3)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DP Deflator),即按当年计算的GNP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NP总值。

以构成呢个国民生产总值的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为对象,即包括生活消费资料,也包括生产资料,即包括商品价格,也包括劳务价格,是能够较全面衡量一国总体物价水平变动趋势的指标,但是反映并不及时。

上述三个指标各有侧重,不同观测重点需要采用不同指标;从总体考察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指标,相互参考,互相印证,做出较为正确的判断。

4、通货膨胀类型1)按程度划分可有四类:A:“爬行式通货膨胀”(Creeping Inflation),也即“温和的通货膨胀”。

普遍认为物价上涨幅度在2-3%之内,短期内无法预期,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爬行”着。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爬行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加具有积极的刺激作用,将其视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必要条件。

B:“步行式通货膨胀”(Walking Inflation)。

快于爬行,物价上涨幅度在3-10% 之内。

步行式通货膨胀可能成为加速的通货膨胀的危险信号。

C:“跑步式通货膨胀”(Running Inflation)。

年度物价上涨幅度超过10%以上,并且加快发展。

这时,人们开始不原意保存纸币而保存实物,或是保值的黄金,以及美元、英镑等“硬通货”;银行的信贷利率不断上调;工会不断要求增加工资;金融市场出现加大震荡;社会秩序开始储蓄紊乱,出现“挤提”、“抢购”、“囤积”等波动。

D:“奔腾式通货膨胀”(Hyper Inflation),也称“恶性通货膨胀”。

是指一国的物价上涨失去控制,无限制地迅速上涨,。

此时,正常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货币急剧贬值,人们急于抛出,“挤提”、“挤兑”、抢购,甚至暴力事件风波不断,最终引发整个社会动荡,币制崩盘,政权更换。

“恶性通货膨胀”给人们和社会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

2)按通货膨胀表现形式或按市场机制作用,可分为:A:公开的通货膨胀(Open Inflation),即完全市场机制体制下的通货膨胀表现类型,通货膨胀直接通过物价上涨表现出来。

B:“隐蔽的通货膨胀”(Repressed Inflation)也称“压抑型”的通货膨胀。

其特点是:政府实行物价管制;物质供应长期短缺,政府实行定量供应;物价由政府制定并且不允许变动;从社会经济运行表面观察,价格平稳,生活秩序运转正常。

但实际上,商品物资严重短缺,过多的货币发行已经构成严重的通货膨胀,不过在外观表现上却是“隐蔽”的,在政府的强制下被“压抑”着,市场机制被严重扭曲。

此时可通过“黑市”的交易状况来测定通货膨胀的程度。

原东欧社会会主义国家、原苏联与过去的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长期存在“压抑型”的通货膨胀;市场经济国家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如战争、战后恢复时期,物资匮乏,所实行的物价管制,也属于“压抑型”的通货膨胀,但不是体制常态。

3)按通货膨胀的成因,可分为:需求拉上、成本推进、结构型通货膨胀。

4)按通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特点,可分为:A:a、“滞胀”经济,即指市场经济国家中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并存为特征的一种经济运行现象。

出现于上实际60年代,70年代达到严重状态。

是政府过渡干预,长期采用扩张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果。

b、“滞胀”危机导致“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失灵”,并使政府与经济学家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解决经济危机、失业、刺激经济增长,就要扩张社会总需求,继续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但这会加剧通货膨胀。

另一方面,制止通胀必须收紧货币,这样又不能刺激有效需求,解决经济停滞、失业增加趋势。

B:“零胀”经济,即指市场经济国家中上世纪90年代之后出现的低通胀、低失业率与长周期的适度经济增长并存为特征的一种经济运行现象。

其中美国最为典型。

西方经济学者认为,这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一种理想状态。

第二节通货膨胀的成因西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中通胀形成机理: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Demand Inflation)1、是指在经济体系内,存在对商品与劳务的“过度需求”,也即指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对比关系中处于供不应求、供小于求状态时,过多的需求“拉动”价格水平上涨。

2、凯恩斯认为应区分两种情况:1)在达到“充分就业”临界点之前,“货币每增加一次,有效需求尚能增加”,表现在物价上涨上,其物价上涨的幅度小于货币供应量增加的幅度,此时不具有“十足”的通货膨胀性,只能是“半通货膨胀”。

原因在于:其一,由于未达到充分就业,增加货币数量会迫使闲置的劳动力接受低于工资上涨比例的货币工资,这样单位成本的提高幅度小于有效需求的增加幅度;其二,经济体系内存在过剩的生产要素资源,具有供给弹性,增加货币数量会增加有效需求,并刺激经济增长。

2)当达到“充分就业”临界点时,货币数量的增加,就会产生显著的“通货能够膨胀效应”。

因为:这时社会经济领域已不存在过多的“闲置劳动力”与“剩余的生产资源”,社会总供给弹性接近于“零”;增加货币数量就会直接影响物价上升,物价水平与货币供应量增加同比例上升,形成“十足”的真正通货膨胀。

3、上述过程具体表现为三个阶段:A:社会总供给曲线A——B平行阶段:存在大量失业和过剩的生产资源,社会总供给弹性无限大,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此时增加货币数量可以增大社会有效需求,增加产出,而物价水平不会上涨。

B:社会供给曲线B——C向右上倾斜阶段:社会过剩的生产资源减少,失业状况缓解,社会总供给弹性减弱,增加货币数量也会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但是伴随小幅度物价上涨,与社会总供给形成向上倾斜曲线,总产出也会增加,但呈放缓趋势。

此时物价上涨幅度小于货币供应量增加与社会总需求增大的幅度。

C:社会供给曲线C——S呈竖的直线陡立阶段:无闲置劳动力,无过剩的生产资源,社会供给无弹性,此时货币数量增加,总需求增大,物价水平就直接上升,而总产出则不会增加。

引发“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Cost –Push Inflation )1、假设社会总需求不变,因社会总供给变动,也即生产成本的增大变动,也会引起物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

2、“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Wage –Push Inflation )。

劳动力供求决定工资水平,但是当物价上涨时,工会组织要求增加工资,就会出现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状况,从而引发成本加价,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并形成增加工资——成本上升——物价上涨——增加工资……螺旋推进的局面。

3、“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Profit –Push Inflation)。

垄断存在,市场处于不安全竞争状态;为追逐高额利润操纵垄断价格,从而引发社会生产成本不断增大的物价总水平上涨,形成利润推进型的通货膨胀。

4、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在于解说:在不存在“需求拉上”的情况下,也能产生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在社会总需求不变,物价总水平上涨时的社会总供求均衡的条件只能是:实际产出的不断下降与失业率的增大,其均衡是一种“非充分就业的均衡”。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试图解说:整个社会经尚未达到充分就业,物价上涨的原因,以此说明“滞胀”的原因。

三、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1、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通货膨胀往往是“需求拉上”通货膨胀与“成本推进”通货膨胀交替混合的通货膨胀,形成“拉中有推”,“推中有拉”的经济现象。

2、可能首先开始于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引发物价上涨,工会要求增加工资,又引发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膨胀。

3、也可能起始于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导致失业率上升,总产出下降,社会总供给减少,又需要政府通过增加货币数量,扩张总需求,从而引发物价上涨,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4、供求交替混合型通货膨胀使社会供求均衡与物价水平变化曲线呈螺旋攀升状态。

四、结构性通货膨胀(Structural Inflation)1、结构性通货膨胀在于解说:即使总需求与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时,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化,也会引发通货膨胀,引发物价总水平上涨。

2、需求在部门之间的转移型。

因消费者偏好发生变化,部分需求转移到其他部门,但由于各种生产要素却未能及时转移到这些部门中去以增加供给,这样就会引起需求增加的部门工资、产品价格上涨,同时需求减少的部门由于工资“刚性”又未能下降,而导致物价总水平的上涨局面。

3、先进与落后部门之间差异型。

劳动生产率在部门之间明显存在差异。

当先进部门因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增加工资时,由于攀比,落后部门的货币工资也同比例提高,这时就会引起整个社会经济领域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

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传统的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部门并存的发展中国家,提高农产品价格会引发物价总水平的上涨。

4、外部通货膨胀输入型。

伴随国际经济一体化,外部的通货膨胀会通过一系列机制转到传导到开放国家的开放型部门中去,引起物价上涨,因而再引发未开放的部门物价上涨,最终导致全面的物价总水平上涨。

这一理论最初被称“北欧斯堪的纳维亚”的小国通货膨胀类型。

现今已成为普遍国际经济现象。

五、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1、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1)财政赤字规模过大引发;2)信用膨胀引发。

2、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价格改革使农产品价格提高、“稀缺性”资源价格上涨等引发的成本推进的物价总水平上涨。

3、结构型的通货膨胀。

经济结构的价格调整,上调初级产品价格,原材料部门价格,包括工资上调所引发的物价总水平上涨。

4、体制性的通货膨胀。

“集权体制”、“长官意志”、“政绩经济”、“政策性贷款”、“补贴型经济”等等,引发的无效益的“过多货币投放”。

第三节通货膨胀效应1、强制储蓄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