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氏家谱

合集下载

孟子家族世谱

孟子家族世谱

孟子家族世谱从孟轲至以后的二十代均为单传,他们是孟轲-仲子-睾-寓-舒-之后-昭-但-卿-喜-镃-兴-尝-展-戫-敏-光-康-宗-揖-观,孟观即为孟轲的第二十代孙。

观生二子,长子曰嘉、次子曰陋。

嘉又生二子,长子曰怀玉,次子曰龙符,他们是孟轲的第二十三代孙。

从孟怀玉以下十代,即孟轲的第三十三代孙又均为单传,即怀玉-表-斌-威-恂-儒-景-善谊-诜-大融-浩然。

浩然即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他是孟轲的第三十三代孙。

孟浩然生了两个儿子,长子曰云卿,次子曰庭玢。

长子云卿又生二子,长子曰简,次子曰华,他们是孟轲的第三十五代孙,但孟简、孟华均无后代,所以把孟浩然次子孟庭玢的孙子—孟郊(唐代大诗人)之子孟常谦作为孟轲的第三十六代继承人。

孟常谦生二子,长子曰遵庆,次子曰元阳。

遵庆生一子,曰孟琯,琯生二子,长子曰方立(北支孟氏),次子曰方迁(南支孟氏),他们是孟轲的第三十九代孙。

北支孟氏家族世系方立起,从第三十九代至第四十五代均为单传,他们是方立-承诲-汉卿-贯-昶-公济-宁。

这时正值唐代以后的五代十国时期,因战乱不断,孟公济携全家避乱于山东。

《孟子世家谱》明确记载了“分派以十一,别户以二十”,这“十一派”、“二十户”的孟氏后裔,是孟子北支的嫡传子孙。

孟子后裔自四十六代,即中兴祖孟宁的两个儿子,长子孟存,次子孟坚,经过9代的繁衍,到五十五代“克”字辈,共计有42人,但只有克仁、克诚、克昭、克威、克珏、克宽、克尹、克继、克绪、克缙、克纶这十一支有传人。

这十一支即划分为十一派,孟子后裔自“克”字辈传到五十六代“希”字辈,共计有33人,但其中只有希文、希渊、希源等2Z人有传人。

其他11人失传。

这二十二支就划分为二十户。

按宗法制,以始祖的嫡长子为大宗,奉祖先祀,其余的为小宗。

一0三六年,即北宋仁宗景佑三年,孔子的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被派到兖州为官,孟轲的家乡邹县正好在他的管辖区内,孔道辅认为,孟轲在儒家学派中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贡献最大,应当大加褒扬,于是,他到处寻找孟轲的后代,终于找到了孟公济的儿子孟宁。

孟氏家志、家谱及孟府档案概述

孟氏家志、家谱及孟府档案概述

孟氏家志、家谱及孟府档案概述孟氏家志、家谱,部分出自孟府档案。

三种文献是研究孟氏文化重要的资料来源。

因此在介绍孟氏宗族各项内容之前,先将以上三种文献作一概述,使本书内容有所凭依,并为族内人士及其他关注、研究孟氏家族的人,提供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一、孟氏家志孟子后世之家志,从明宪宗成化十八年(1482年)开始,是孔、颜、孟三家的合志,名《孔颜孟三氏志》,刘浚纂。

到了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才有孟氏单独的家志,即以“三迁”为书名,史鹗纂。

此后又经四次增补和重纂。

总共有六种孟氏家志传世。

分述如下:1.《孔颜孟三氏志》该书署“赐戊戌进士、山东兖州府邹县知县、肃宁张泰校正;乡贡进士、山东兖州府邹学县教谕、永嘉刘浚编次;宣圣五十八代孙、三氏学录、阙里孔公璜辑录。

”它的实际编纂者刘浚,明万历本《邹志》记载其为成化十六年任邹学教谕。

清康熙五十五年本《邹县志》则说成化十一年至十三年任邹县教谕。

他本人在成化十八年(1482年)为《孔颜孟三氏志》所作的序言中叙述了该书编纂过程。

据他说在成化十年,山东学政毕瑜在按临邹县时,命邹县教谕刘浚、宁阳教谕宋叔昭、峄县教谕吴伯淳三人编写这部志书。

他们做了五年,“凡五易稿而得其七八矣,然家藏故典不能尽详”。

十六年,刘、吴二人都因担任山东乡试房考官而暂离。

毕瑜也在这年死去。

此书编纂遂告中辍。

到了十八年,刘浚得到了孔公璜所作《祖庭广记》补充了前稿不详备的内容,才完成了这部书稿,由张泰帮助出资刻版印行。

由这段记载可知,刘浚始任邹县教谕当在成化十年前,去职当在十八年后。

万历本及康熙本县志记载的任职时间都不准确。

《孔颜孟三氏志》卷首有《三氏志总图》,即邹鲁全境的地图。

以下有元朝人杨奂所作的《东游记》一文,作为全书的提纲。

题目以下署“元紫阳先生杨奂然甫之所作也。

先生居丰、镐间,东游于鲁,故曰东游。

”文章开头“壬子”下夹注:“元宪宗淳枯十二年。

”按《元史》列传第四十有杨奂,字焕然,乾州奉天人,生金末元初。

孟氏家谱——精选推荐

孟氏家谱——精选推荐

孟氏家谱(孟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四位的大姓)一:孟姓起源1. 出自姬姓孟姓的始祖为鲁庄公的庶兄庆父共仲。

鲁国为公元前11世纪周(姬姓)分封的同姓诸侯国,建都曲阜(今山东境内)。

庄公去世,子般即位,庆父派人杀死子般。

闵公继位二年,庆父又派人谋杀闵公,欲自立,使鲁国大乱。

故有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后庆父出走莒国(今山东莒县)。

鲁季友(庆父之弟,此时为鲁相)用贿赂求莒国送归庆父。

庆父在回国途中自缢。

庆父死后,季友让庆父的儿子公孙敖继承禄位。

古时兄弟姐妹中居长的称作“孟”。

庆父排行老大,所以他的子孙就称孟孙氏。

`后孟孙氏的后代因避讳庆父弑君之罪,便称为孟氏。

庆父以后世系如下:孟穆伯—孟文子—孟献子—孟庄子—孟孝伯—孟僖子—孟懿子—孟武伯其中孟文子、孟献子、孟庄子三代是春秋时孟氏家族中最声名显赫的人物,他们为孟氏家族的建立、巩固和振兴做出了很大贡献。

孟文子庆父之孙,他处事谨慎小心,《国语·鲁语》载,鲁文公曾想迁孟文子之宅,被孟文子婉言拒绝了,时人称其善守祖业。

孟文子时,庆父之后离开公开始受封得氏,别立一族,成为鲁国的世家大族——孟氏家族。

孟献子历仕宣公、成公、襄公三朝,在鲁国的内政、外交中都有出色表现,襄公初年还曾一度执掌鲁政;孟献子以俭朴闻名于当时,而且还知人善任,求贤若渴,开后世养士之先例。

由于孟文子、孟献子、孟庄子三代人的努力及他们所取得的杰出成就,此时孟氏家族势力大振,鲁公赏赐成作为孟氏的世袭封邑。

到孟武伯时,孟氏开始走向衰落。

虽然孟武伯也以尚武著称,但却为人傲慢无礼,他为相时,不能很好地处理鲁国与邻国的关系,与鲁公、以及孟氏家族内部的关系也都变得相当紧张。

孟武伯之后,孟氏家族的有关记载便逐渐从文献中消失。

公元前408年,齐国攻伐鲁国,取得了成地。

孟氏由于失去了在鲁国的根据地,孟氏后人迫于形势,只得散居各地。

邹国的孟轲即其后代。

孟轲是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氏族人以其为本族的荣耀,遂尊奉孟轲为本姓始祖,是为山东孟姓。

孟姓最小辈分现在是多少代

孟姓最小辈分现在是多少代

孟姓最小辈分现在是多少代
是从孟轲算起的第56代排起,有50个字辈,可排到第105代。

从第50代起,孟氏开始有意识地行辈分。

孟氏族谱,是一本以表谱形式,记载孟氏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

它要求族人要严格遵照字辈起名,否则不能入谱,只作“外孟”处理。

《孟氏家谱》曰:“行辈所以分尊卑,定表字,别长幼”。

孟氏子孙按行辈起名始于明代,孔孟颜曾四大圣系共用同一行辈。

明代以来,孟氏族人遵从族规,十分讲究上下遵卑关系。

孟氏家谱到现在一共有七十五世,第一世是孟子,孟氏尊奉为“始祖”,第七十五世是祥协,1990年接任“亚圣奉祀官”,现居台湾。

孟氏家谱

孟氏家谱

一世:孟子(事略),孟氏尊奉为“始祖”二世:仲子,宋郑和五年(1115年)追封为“新泰伯”。

三世:睾,邹之处士,隐居不仕,好静、多智虑,容貌俊仪,通五经,美词章。

四世:寓,朝召不受。

性忠厚淳朴,不骄侮人,善于与人交往,治家有道。

五世:舒,字子怀。

汉高祖时封“云中牧”。

六世:之后,隐居不仕。

七世:昭,为汉博士,博览经史,问贯古今。

八世:但,精易道,汉武帝时封“太子门大夫”。

九世:卿,汉代封淮阳太守,后仕至太傅。

十世:喜,字长卿,汉宣帝时举孝廉,仕至“郎官”。

十一世:鎡,抱道不仕,主奉祀事。

十二世:兴,汉朝仕至尚书郎。

十三世:尝,字伯周,汉和帝时举茂才,拜徐令,迁合浦太守。

十四世:展,字君城,不仕。

十五世:戫,汉桓帝时为济阳太守,汉灵帝时转太常,后至嘉平六年(177年)丁已,拜太尉。

十六世:敏,字叔达,汉时为新郡太守。

博学能文,有荷甑堕地不顾事。

十七世:光,字孝裕。

汉灵帝后期为讲部史。

昭烈定蜀拜议郎。

后主践祚,为符节令、屯骑校尉,长鲁少府迁大司农。

十八世:康,字公休。

魏明帝时为散骑侍郎,宏农太守,领典农校尉,渤海太守,给事中,散骑常侍、中书令。

后转监封广陵宁侯。

十九世:宗,字恭武。

三国时期吴国嘉和年令永宁,后为右御史,宝鼎三年为司空。

“二十四孝”之一,有:“哭竹生笋”之事。

二十世:揖,晋惠帝时为庐陵太守。

二十世:观,字叔时,晋惠帝时为殿中郎,后为黄门侍郎。

二十二世:嘉,字万年。

晋代为安西大将军长史,后为江州别驾。

性无苟合,言无夸衿,为时所重。

二十三世:怀玉,晋安帝时封鄱阳县五等侯,后为阳丰县男,任江州刺史,南中郎将。

二十四世:表,字武达。

曾居南齐萧鸾马头太守,魏孝文帝时辅国大将军,南兖州刺史,后为豫州刺史,因战功封汶阳县开国伯,邑五百户,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平西大将军。

二十五世:斌,元魏孝文帝时为右丞相。

二十六世:威,字能重,仕元魏帝时为平北大将军,光禄大夫,后加骠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二十七世:恂,字修仁。

四川孟氏辈分解密

四川孟氏辈分解密

四川孟氏辈分解密孟基林/整理孟氏宗谱分为大谱、共谱和小谱。

一、大谱为历代皇帝钦赐全国通用谱,从56代至105代的字辈依次为: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绪世昌。

二、共谱就是荆楚湘蜀联合修谱。

道光版续修40字辈:品大谱70代始:滋树炳坤基,英贤毓秀宜。

致中全性善,敦本重伦灵。

继述开良士,和平佑理师。

修齐祥瑞起,宏猷泰运期。

湖广龙符公系恭脉派衍班次移四川前20辈:50辈起恭房派所议班次:恭宽千选均,盛鸿念祖学。

思仲廷若三,春文之朝光。

恭房派各议班次:均荣公房派为:恭宽千选均同,奉于文若永。

子曰浩仲廷,学启大有光。

均政公房派为:恭宽千选均,奉才承用永。

志思仲文廷,宗钦大仁光。

宗钦大效光 [居龙溪]。

均寿公房派为:恭宽千选均,喜辛贵伏仲。

友必兴文、守世尧长光。

均秀三公房派:恭宽千选均,载宗志伸法。

永景仁廷加,正学世长光。

孟公四房派为:恭宽千选均,载鼎景崇惠。

永景仁廷加,正学世长光。

秀公五房派为:恭宽千选均,载宗才志仲。

永景仁廷加,正学世长光。

秀公么房派为:恭宽千选均,载宗才永春。

鲁定友兴文,祖福寿荣世。

孝先派衍资阳:良文克朝廷,万邦国世登。

昌有奇才能,必大学成章。

也有写:志良克文,朝廷万邦。

国世登昌,有奇才能。

必大(学)成章。

三、小谱就是各地分支谱牒。

广安邻水孟宸(舒文俊)昌平堂《孟氏族谱》本支系所用字辈,入川始议40字辈:59—98?忠尚为可继,显世永克昌。

三加文学士,一德启明良。

元善承天育,绍先锡国光。

广泽存儒体,钟仁开万祥。

公元1450年明景泰元年秋后续40字辈荣华富贵有,公卿爵禄香。

福寿乐大贤,仁义道延长。

耕读业唯本,孝弟敦伦常。

臣清保朝廷,立志定安邦。

作者:孟光熙 1911年附本支系未用字辈荆楚湘蜀联合修谱,续修40字辈:滋树炳坤基,英贤毓秀宜。

致中全性善,敦本重伦灵。

继述开良士,和平佑理师。

修齐祥瑞起,宏猷泰运期。

孟氏南支简谱

孟氏南支简谱

孟氏南支简谱孟氏南支简谱孟氏世系图孟子——仲子——睾——寓——舒——之厚――昭——但——卿——喜——镃——兴尝——居——车或——敏——光——康――宗——楫——观——嘉——怀玉——表――斌——威——恂——儒——景——善谊――诜——大融——浩然——云卿——华——常谦――遵庆——琯—北支孟氏世系(自三十八代孟琯长子方立起)方立——承诲——汉卿——贯——旭——公齐——宁——坚——宽——钦――津——德义——允祖——惟恭——之训——思谅——克仁——希文——元——公肇——彥璞——承光——宏略——闻玉——宏誉——闻玺——贞仁——尚桂——衍泰——兴铣——敏瀚——传连——继烺——广均——昭铨——宪泗——庆棠——繁骥南支孟氏世系(自三十八代孟琯次子方迁起)方迁——度——庭训——尚进——元——公随——在——彥弼——忠厚——德载(诸暨祖)诸暨孟氏祖忠厚公幼子:载又名德载,字仲博,生於靖康元年丙午正月十五日戌时。

配戚氏,讳正,字纯德,生於建炎戊申六月二十日卯时。

生三子:义、直、炎,一女贵适富春吏部尚书孙琬,字仲金监。

公卒於绍兴二十七年丁丑四月初一辰时,葬夫概之大扈塘山,氏卒於绍兴三十年庚辰正月初九日,葬傅家坞塘便山,即公墓对山也。

诸暨南支孟氏简介一、渊源据诸暨孟氏宗谱载:北宋末年,金兵南侵,靖康之难,徽、钦二帝等北掳,北宋亡。

时赵宋王室仅存宋哲宗孟皇后相(孟子45代孙孟在之女),幸免于难。

孟皇后为继绝世,存亡国,不避艰险,力挽赵宋,她在垂帘听政期,得知康王赵构逃出在济,命内侄(孟子47代孙宋封信安郡王)孟忠厚等持其懿旨赴济,命康王继承帝位。

公元1127年5月,在孟后策划下,赵构即帝位称高宗,为南宋第一代皇帝。

同时封孟皇后为隆祐太后,孟太后同日撤帘。

高宗感孟后恩,视孟后为生母,推恩外戚,孟氏一门自孟忠厚起,上封赠王五代:孟子43代孙孟元、太尉,封赠魏王。

孟子44代孙孟公随,封赠太师,魏王。

孟子45代孙孟在(孟后父),太师封韩王。

孟氏起源及家谱相关内容

孟氏起源及家谱相关内容

孟氏起源及家谱相关内容一、孟姓起源二、孟姓郡望堂號三、孟姓遷徙四、孟子嫡系優遇五、孟姓家譜詳敘六、修譜綜述七、家族管理八、家譜內容九、家譜內容、體例與特徵十、譜牒一、孟姓起源孟(Mèng)姓源有三:一、出自姬姓據史書記載,黃帝姓公孫,是少典氏部落首領的兒子。

他生於壽丘(今山東曲阜),長於姬水,故又姓姬;後居軒轅之丘,因此號軒轅氏;再遷有熊(今河南新鄭),也稱有熊氏。

黃帝領導的部族是一個農業部族,發祥於姬水,生活於渭水流域,通過與炎帝、蚩尤部落的戰爭,勢力不斷壯大,最終黃帝取得了統治華夏的大權,因此,他們的活動範圍主要在中原地帶,屬土,土呈黃色,被尊為黃帝。

相傳,黃帝發明了衣帽,教人們建造房屋,製造車船、弓箭,他的妻子螺祖發明了養蠶技術,其史官倉頡造字,羲和占日,常儀占月,容成作曆,從而開始產生天文、曆法等。

他能“以玉為兵”,開採荊山(今河南靈寶)之銅煉鼎,以作為國家的象徵。

鼎煉成時,黃帝乘龍升天,群臣牽衣不舍,追至橋山而去。

人們只得葬其衣冠、弓箭為墓,其地就在今天的陝西省黃陵縣的“黃帝陵”。

據說,黃帝有子25人,其中有14人得姬、酉、祁、己、膝、蚜、任、荀、僖、姑、儇、衣共12姓。

玄囂是黃帝正妃嫘祖所生,與黃帝同為姬姓。

玄囂有子嬌極,嬌極有子高辛,他就是五帝之一的帝嚳。

隨著黃帝部落的壯大,他的一些近親部落開始向四方拓展,開闢新的天地,而姬姓的周族是留守在祖先發祥地的一支部;落。

傳說,帝嚳元妃有邰氏女薑螈,在野外踩了巨人足跡而懷孕,生下了一個男孩,她以為不祥,就把孩子丟棄了。

但結果出現了許多怪異的現象,馬、牛自覺地躲避而不去踩他,飛鳥用自己的翅膀溫暖他。

薑螈以為他有神靈保佑,便把他抱回撫養長大。

因為當初曾經想拋棄他,就給他取名為“棄”。

他就是周人傳說中的第一位著名的祖先。

棄從小就喜歡玩種植麻、菽之類的遊戲,長大後居然成為種莊稼的能手,善於“相地之宜”,知道什麼樣的土質適合種植什麼樣的莊稼。

全国各地孟氏支谱目录及藏地,孟家人快来看看有你家的吗?

全国各地孟氏支谱目录及藏地,孟家人快来看看有你家的吗?

全国各地孟氏支谱目录及藏地,孟家人快来看看有你家的吗?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孟”,就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孟氏网”,再点击“关注”,即可加入中华孟氏大家族。

弘扬孟氏文化,传播孟氏正能量,结识天下孟氏宗亲。

孟氏家谱文献目录吉林省(共15册)1、孟子世家流寓昌图厅吉林青阳堡、山河堡、新立屯支谱,仅存下册,无有上册,始迁祖六十五代衍財公,续修年代、鉴定人不详。

2、孟子世家流寓长春厅长春理事分府支谱,仅存上册,无有下册,始迁祖六十八代传发公,同治七年(1868)岁次戊辰嘉平月续修,亚圣七十代翰博广均公鉴定。

3、孟子世家流寓滨州厅城里南关支谱,仅存残破下册,无有上册,始迁祖上溯四十八代彬公,后于宋元佑年间迁往海阳,清嘉庆十八年(1813)岁次癸酉其后再次播迁至吉林,因残破严重,续修年代、鉴定人不详。

4、孟子世家流寓长春府奉天明水泉子庄支谱,仅存上册,无有下册,始迁祖五十八代公笃公,光绪二十四年(1898)岁次戊戌六月续修,亚圣七十三代翰博庆棠公鉴定。

5、孟子世家流寓长春府昌图厅奉天泉眼沟、二道河子等支谱,仅存下册,无有上册,始迁祖五十八代公笃公,续修年代、鉴定人不详。

6、孟子世家流寓长春府吉林伯都纳、怀家沟支谱,仅存上册,无有下册,始迁祖六十五代衍超公,同治七年(1868)岁次戊辰嘉平月续修,亚圣七十代翰博广均公鉴定。

7、孟子世家流寓延吉厅敦化支谱,仅存上册,无有下册,始迁祖六十三代贞宗公,光绪三十四年(1908)岁次戊申七月续修,亚圣七十三代翰博庆棠公鉴定。

8、“孟子世家流寓长春府农安支谱”(农康社),续修年代,清光绪二十四年,岁次戊戌仲夏(1898年),鉴定人系亚圣七十三代翰博孟庆棠作序。

9、“孟子世家流寓昌图厅支谱”(青阳、山河寿立屯),续修年代,清同治七年,岁次戊辰季冬(1868年),鉴定人系亚圣七十代翰博孟广均作序。

10、“孟子世家流寓伊通州伊通支谱”(臭水甸子),续修年代,清光绪十三年,岁次丁亥季夏(1887年),鉴定人系亚圣七十一代翰博孟昭铨作序,该支始迁祖系亚圣六十五代孙孟衍臣。

孟氏辈分

孟氏辈分

□孟□氏□辈□分
51 56 61 66 71 76 81 86 91 96 101 元希宏兴昭令钦建懋裕永
之言闻毓宪德绍道修文锡
浣公贞传庆维念敦肇焕世
思彦尚继繁垂显安懿景续
克承衍广祥佑扬定长瑞昌○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生于邹国之邹兴乡(今邹国城北25华里之凫村,古称孟儒里、邹儒里;今凫村孟子古宅犹在),在今山东省曲阜市城南约20华里处。

故孟子说:“近圣人之居若此其未远也。

”孟子生于是年四月二日。

据清崔述考证,周历四月二日,即夏历二月二。

孟子世家
流寓东昌府冠县。

明朝迁居山东冠邑。

孟子被尊为“亚聖”。

最早可追溯到东汉。

元代被封为“邹国亚聖公”,明代去掉封爵称为“亚聖”。

孟子后代与孔子后代一样,历代嫡系相承,但有祭祀活动则是孟子死后一千多年,到了宋代才开始的。

从孟子第二代之四十四代公济,虽有其名,但其字号及生卒年岁均不详尽。

自四十五代孟宁始才逐渐见之于文字记载。

自五十六代希文于明景泰二年(1451年)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祀事,世袭勿替,至延续至七十三代孟庆棠。

于1935年由南京国民政府翰博称号,改为“奉祀官”。

庆棠传子孟繁
骥。

孟家——精选推荐

孟家——精选推荐

仁、义、礼、智、信,这是我国几千年来以孔夫子为代表的儒家教育思想的精髓,也是我中华民族人格魅力的所在。

“仁”即要人懂得仁爱,当仁不让。

“义”就是要人肯于帮助别人,与人相处“义”字当先。

仁义是儒家有序理想社会里联系上下的绳子。

忠孝是因为仁义而体现的。

除了忠孝之外,仁义在其他许多领域里也都有他不同的体现。

孟家的祖传家训:仁义传家!云南曲靖地区陆良县马街镇尹旗村孟家,在陆良县是孟家的大村庄,孟姓户,达到200家以上,整个家族的由来,记录如下:由南京柳树湾高门坎调拨而来,先祖为三国时孟获,首先到达曲靖市,后从曲靖搬到小白户镇的刘雨村,后来部分搬到陆良县城,再从县城搬至沙河、朱家堡二地,当时沙河以下为海,经常受水灾,而进一步搬至尹旗村,另外一部分搬到罗平等地。

始于弟兄三人。

老大被太官庄太家收养,姓名太汉真。

老三名叫孟绍青,其子为孟长生、孟长发,孟长生移居昆明,其长子孟从飞。

住址:昆明环城南路。

老二是我爷爷的爷爷,姓名不详,于1953年(63岁)随马帮死于路南,其子为孟誉坤,孟誉坤有儿子四人女儿一人,四子依次是:孟云喜,妻子高存香;孟云喜得三子一女,为孟保国、孟保强、孟国强,女儿为孟美卿。

长子孟保国得二子(长子孟治平、次子孟贵友)四女,长子为孟治平生于1972年(本人也),其妻平美芬,得一子二女,子为孟雨龙生于2007年,大女儿为孟雨醒,次女孟雨晶。

孟云东,妻子尚官兰;得五子一女孟云坤,妻子伏秀珍(现移居昆明黄土坡旁大塘子,得五个女儿,分别嫁在昆明各区);孟存志又名存德,其妻王玉兰,得三子二女;根据辈分尹旗辈分比沙河高,沙河孟兴如(60多岁)和我一辈周公摄政之初,兢兢业业。

在周朝新建、殷遗势力蠢蠢欲动、而周成王年龄较小、还不足以控制天下局面的特殊背景下,周公为稳定人心,安抚内外,做了大量的工作。

但这也引起了周王室贵族的疑惧,他们认为周公将对成王不利,有取代成王的企图。

而以纣子武庚为核心的殷商残余势力则趁机连通反周力量商奄、薄姑以及周公的两个弟弟管叔、蔡叔起兵叛乱。

【精品】孟氏家谱

【精品】孟氏家谱

【精品】孟氏家谱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的卫国第二十八代君王之子絷,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春秋时期,周朝分封的同姓诸侯国卫国,其开国之君为周武王弟卫康叔,都城在今河南境内。

从次,孟子后裔开始授世职。

当时,立了“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十个子辈,后来,为了避清高宗(乾隆)爱新觉罗弘历之讳,改“弘”,为“宏”,为避清世宗(雍正)爱新觉罗胤祯之讳,改“胤”为“衍”。

明末,又立了“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个字辈。

清统治四年(一八六五年),孟氏修谱时又立了“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十个字辈。

民国初年,又立了“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二十个字辈,并咨请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内务部核准,登报周知。

这样,从孟轲到孟繁骥共经历了七十四代,到“昌”字辈共一0五代。

56~65代: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66~75代: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76~85代: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86~95代: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96~105代: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孟氏族谱要求族人要严格遵照字辈起名,否则不能入谱,只作“外孟”处理。

明代以来,孟氏族人遵从族规,十分讲究上下遵卑关系。

平时孟氏族人见面,总要询问对方是“哪一字的?”“哪一辈的?”,就是指系何字派。

还有的问“多大的?”“几世的”,就是指系孟轲的多少代孙。

如对方回答不上来,不仅自己感到羞愧,而切也会被对方耻笑为数典忘祖。

因此,孟氏族人对此都十分重视。

起源“希”至“扬”这30个字本是皇帝赐给孔家的,后来孟轲的后代、颜回的后代、曾参的后代,也一起跟着孔家排起来,而且国内和海外的华人也完全一样,姓名用字和排辈都如出一辙。

这自然是孟子、颜子、曾子都是孔门弟子,而且是儒家学派创立和形成的重要人物时缘故。

故有孔孟颜曾天下一家的说法。

有了这样的御赐排名用字,就给家族的排辈认宗提供了极大方便。

只要是孔孟颜曾四姓子孙,不论流落世界何处,只要报出姓名,对方马上就可以知道是第几代孙;如果双方都是四姓之一,对确立双方长幼关系也是一目了然。

孟氏家谱大全!

孟氏家谱大全!

孟氏家谱大全!迁徙孟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七十三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四百零六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5%左右。

先秦时期。

孟姓最初活动于河南、山东、河北交汇地区。

两汉至唐朝,孟姓在华北、中原、西北、江浙、川鄂地区已有分布,但主要的活动地仍在冀鲁大地。

唐朝以后,由于北方外族入主中原,政权频繁更迭,发生了几次大规模的南下移民运动,孟姓在长江以南地区也得到迅速的扩散。

宋朝时期,孟姓大约有近3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2%,排在第五十五位。

孟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约占全国孟姓总人口的30%。

孟姓在全国主要分布在河北、山东、四川,这三省集中了孟姓总人口的54%。

其次分布于湖北、江西、安徽、河南四省。

全国形成了冀鲁、川鄂两块孟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孟姓大约有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2%,为明朝第八十九位姓氏。

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孟姓人口增长为负值。

面对战乱和屠杀,受害群体首先应是主体在北方的人群,孟姓是北方地区姓氏,自然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孟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山西、河北,这三省大约占孟姓总人口的58.7%。

其次分布于浙江、陕西二省。

以前山东为孟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孟姓总人口的32%。

宋元明600余年,孟姓主要向江南、东部、西部迁移,鲁、冀、晋为孟姓聚集区。

分布当代孟姓的人口已达330多万,列在全国第七十三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7%。

宋朝至今1000年中孟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V 形的态势。

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河北,这三省的孟姓大约占孟姓总人口的46%。

其次分布于安徽、江苏、辽宁、山西、黑龙江,江苏、辽宁、山西、黑龙江这四省又集中了28%的孟姓人口。

山东为孟姓第一大省,约占孟姓总人口的21%。

全国形成以鲁豫冀、东北为中心的两大块孟姓聚集区。

自明朝至今600年期间,孟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主要由东南部向中原、华北回迁,尤其突出向东北的迁移。

孟氏家谱

孟氏家谱

孟姓为什么有汉、满、彝等族之分? 1、出自姬姓,鲁庄公之庶兄庆父共仲之后。据《通志· 氏族略》、 《史记· 鲁周公世家》等资料所载,庆父共仲排行老大,故其子孙 以其排行顺序为氏,称孟孙氏,后改单姓孟,是为山东孟姓。
2、出自姬姓,卫国(今河南一带)公孟氏之后。据《古今姓氏书 辨证》所载,春秋时,卫襄公之子孟挚(字公孟)子孙以公孟为氏, 后简化为孟姓。是为河南孟姓。
孟氏家谱行辈 《孟氏家谱》说:行辈 “所以分尊卑, 定表字,别长幼。”孟氏按行辈起名始于明代,从明景泰年间 孟子的第五十六代孙孟希文被授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算起, 从次,孟子后裔开始授世职。当时,立了 “希、言、公、彦、 承、 弘、闻、贞、尚、胤”十个子辈,后来,为了避清高宗 (乾隆)爱新觉罗弘历之讳,改 “弘”,为“宏” ,为避清 世宗(雍正)爱新觉罗胤祯之讳,改“胤”为“衍”。明末, 又立了“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个字 辈。清统治四年(一八六五年),孟氏修谱时又立了“令、德、 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十个字辈。民国初年, 又立了 “建、道、敦、安、定 、 懋、修、肇、彝、常、裕、 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二十个字辈,并咨 请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内务部核准,登报周知。这样,从孟轲 到孟祥居共经历了七十五代,到“昌”字辈共一0五代。
孟庆涛
不详
不详
不详
孟氏71代、72代、73代
孟昭峰 (老大)
孟宪忠 (老大) 孟宪慧代、72代、73代开始
孟昭岩 (老二)
孟宪怒 孟宪忍 孟宪思 孟宪德 孟宪志 (老大) (老二) (老三) (老四) (老五)
孟庆玺
孟卫东 孟昆
孟波
孟伟 孟丰
孟锐
孟氏72代、73、74开始

孟氏家族家谱全部辈氏

孟氏家族家谱全部辈氏

孟家家谱全部的字辈有: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这样,从孟轲到孟繁骥共经历了七十四代,到“昌”字辈共105代。

56~65代: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

66~75代: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76~85代: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86~95代: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96~ 105代: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通天家谱》、《孟子世家谱》都明确记载了“分派以十一,别户以二十”,这“十一派”、“二十户”的孟氏后裔,是孟子的嫡传子孙。

孟子后裔自四十六代,即中兴祖孟宁的两个儿子,长子孟存,次子孟坚,经过九代的繁衍,到五十五代“克”字辈,共计有四十二人,但只有克仁、克诚、克昭、克威、克珏、克宽、克尹、克继、克绪、克缙、克纶这十一支有传人。

这十一支即划分为十一派,孟子后裔自“克”字辈传到五十六代“希”字辈,共计有三十三人,但其中只有希文、希渊、希源等二十二人有传人。

其他十一人失传。

这二十二支就划分为二十户。

按宗法制,以始祖嫡长子为大宗,奉祖先祀,其余的皆为小宗。

孟氏家谱的起源:(1)中国的孟氏,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鲁国公族,孟姓的得姓始祖是鲁桓公的庶子庆父。

因庆父在庶子中排行老大,而孟字在兄弟排行次序里代表最大的;又为避讳弑君之罪,所以,庆父的子孙改称孟孙氏。

后来,孟孙氏又简化为孟氏。

(2)孟氏子孙按行辈起名始于明代,“孔、孟、颜、曾”四大圣系共用同一行辈。

孟氏族人十分遵从族规,十分讲究上下遵卑的关系。

(3)孟氏自孟子到孟宁,四十五代大都是单传,从五十代起,孟氏族人开始在同辈兄弟取名时采用同一个字,来表明代系。

从明景泰年间孟子的第五十六代孙孟希文被授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算起,从次,孟子后裔开始授世职。

孟氏族谱,是一本以表谱形式,记载孟氏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

孟字辈家谱排序

孟字辈家谱排序

孟字辈家谱排序
孟字辈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家族。

其家族的谱系是众多家谱中
的一个,如果要按照谱系排列家族成员的姓氏,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

一般而言,孟字辈家谱是按照先祖排列的,也就是先祖在谱系中排名
最高,他的后代则按照辈分分别列在其下。

以下是孟字辈家谱的排列:
一、始祖孟轲:孟氏族长,以孔子为师,学习礼仪文化,为后世所尊崇。

二、二世祖孟舒:孟轲的长子,继承父业并扩大了家族规模。

三、三世祖孟武:孟舒的长子,承袭家族衣钵,为家族作出了卓越的
贡献。

四、四世祖孟宪:孟武的长子,继承父亲遗志,为家族拓展了更广阔
的天地。

五、五世祖孟瑞:孟宪的五子,自幼聪慧,长大后才华横溢,为家族
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荣耀。

六、六世祖孟宏:孟瑞的长子,继承父业,为家族增光添彩。

七、七世祖孟奇:孟宏的长子,承袭家族传统,为家族作出了杰出的
贡献。

八、八世祖孟海:孟奇的长子,勇往直前,为家族树立了新的丰碑。

九、九世祖孟华:孟海的长子,英俊潇洒,武艺超群,为家族赢得众多荣誉。

十、十世祖孟峰:孟华的长子,继承家族传统,为家族发扬光大。

十一、十一世孟哲:孟峰的长子,道术精湛,开创了家族繁荣昌盛的新天地。

以上的家族谱系便是孟字辈家谱的排列顺序。

在这个家谱中,孟轲作为家族的创始人,自然是排名最高的人物,而后代的排列则按照辈分从高到低排列。

这个家谱不仅记录了一族人的血脉,更记录了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更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孟氏谱系(简表)

孟氏谱系(简表)

《孟子世袭传人谱分析》孟轲(1代)仲子(2代)睾(3代)寓(4代)舒(5代)之(6代)昭(7代)但(8代)卿(9代)喜(10代)镃(11代)兴(12代)尝(13代)展(14代)戫(15代)敏(16代)光(17代)康(18代)宗(19代)揖(20代)观(21代)嘉(22代)怀(23代)表(24代)斌(25代)威(26代)恂(27代)儒(28代)景(29代)善(30代)诜(31代)大(32代)浩(33代)云(34代)简(35代)常(36代)遵(37代)琯(38代)方(39代)承(40代)汉(41代)贯(42代)昶(43代)公(44代)宁(45代)存(46代)况(47代)彬(48代)澄(49代)德(50代)述(51代)惟(52代)之(53代)思(54代)克(55代)希(56代)言(57代)公(58代)彦(59代)承(60代)宏(61代)闻(62代)贞(63代)尚(64代)衍(65代)兴(66代)毓(67代)传(68代)继(69代)广(70代)昭(71代)宪(72代)庆(73代)繁(74代)祥(75代)令(76代)德(77代)维(78代)垂(79代)佑(80代)钦(81代)绍(82代)念(83代)显(84代)扬(85代)建(86代)道(87代)敦(88代)安(89代)定(90代)懋(91代)修(92代)肇(93代)彝(94代)常(95代)裕(96代)文(97代)焕(98代)景(99代)瑞(100代)永(101代)锡(102代)世(103代)绪(104代)昌(105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yin)。

兴毓(yù)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懋(mào)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孟氏家谱目录一、姓氏源流二、郡望堂号三、行辈字四、孟氏家谱五、修谱情况一、姓氏源流中国的孟氏,发源于春秋的鲁国公族。

鲁国的开国君主是周公旦的长子伯禽,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那么孟氏应该是周文王的姬姓子孙。

孟姓的得姓始祖是鲁桓公的庶子庆父。

庆父是个品行极坏的人,与其嫂、鲁庄公夫人哀姜私通;因哀姜没有子嗣,他与哀姜密谋,欲立哀姜妹妹叔姜所生之子子开为鲁君继承人。

庄公死后,其小弟季友按照庄公的意愿立庄公之子开,就是缗公。

后来,庆父又派人杀死缗公,欲自立。

因此,鲁国人非常恨他,都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庆父非常害怕,逃到莒国。

季友用贿赂求莒送归庆父,庆父在归国途中自杀。

这时任鲁相的季友,让庆父的儿子公孙敖继承庆父的禄位。

因庆父在庶子中排行老大,而"孟"字在兄弟排行次序里代表最大的;又为避讳弑君之罪,所以,庆父的子孙改称孟孙氏。

后来,孟孙氏又简化为孟氏。

庆父欺君,其子孙改姓,都发生在鲁国,鲁国建都于曲阜(今属山东),所以这支孟姓出自山东。

另外,春秋时期的卫国,也曾出现过一支孟氏。

卫国,是周武王的少弟康叔所建,位置大约在今天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一带。

这一支孟氏的始祖是卫灵公之兄孟絷,子孙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孟,这样推溯起来,其始祖同样是周文王。

换句话说,这两支孟氏分别起源于山东和河南两地;鲁国孟氏的始祖是周公,河南卫国孟氏的始祖是康叔,而周公与康叔是周文王之子,所以,天下的孟姓人士统统是一家。

孟氏早期主要是在其发源地山东、河南及其近邻的河北发展和繁衍。

从东汉开始,孟氏出现于其他地区,如东汉孟光为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附近)人,孟他为扶风人,孟尝为上虞(今属浙江)人;三国时的孟宗为江夏(治今湖北鄂城)人,孟获为建宁(治今云南曲靖)人;北凉有孟氏,为武威(今属甘肃)人;唐代孟浩然为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孟郊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孟利贞为华阴(今属陕西)人,孟涫为郴州(今湖南郴县)人;五代后晋孟宾于为连州(今四川筠连县)人,后周孟贯为建安(今属福建)人。

从以上可见,隋唐以前孟氏在中国的分布已经相当广泛了。

五代以后,由于官职调迁等原因,孟氏的居处又新增了许多地方。

二、郡望堂号1.堂号最著名的有"三迁堂"。

相传孟子幼时家靠墓田,孟子就学埋坟、哭丧的事。

孟母为了教育好儿子,就迁到集市旁边住。

孟子又学叫卖东西的声音,孟母只好又迁。

最后迁到学校旁安家,孟子学习礼让进退,孟母高兴地说:“这里可以使我的儿子成为好人了。

”由于孟母三迁,注意家庭教育,使孟子成为圣人。

孟姓又以”平陆“等为其堂号。

2.郡望根据《姓源韵谱》所载,孟姓郡望主要有洛阳、平陆县、东海郡、巨鹿郡、武康县、安平县、江夏郡等。

洛阳,东汉、三国魏、西晋、五代唐先后定都于此。

新莽、唐、五代粱、晋、汉、周、北宋、金都以此为陪都。

江夏郡是西汉高祖时设置的,相当于今天的湖北安陆、钟祥、潜江、钙阳等以东,以及河南光山、新县以西、信阳以东、淮河以南。

这支蒙氏,是三国时孟宗之族的所在地。

*亚圣之裔1;采卿之宗2。

注释:1战国时思想家孟轲(约前372-前289),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

先世是鲁国公族,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在儒学分化中,被称为思孟学派,代表孔门嫡系正传。

著录《孟子》十一篇,今存七篇,被称为“亚圣”。

2指汉代学者孟卿,兰陵人。

善为礼春秋,时人以卿呼之。

*孝诚生笋3;廉德还珠4。

注释:3三国时吴人孟宗,字恭武,江夏人。

少从南阳李肃学,性至孝。

母嗜笋,冬时笋尚未生,宗入林哀叹,笋忽迸出。

仕吴为盐池司马。

4后汉合浦太守孟尝,字伯周,上虞人。

少修操行,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太守。

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前守宰贪秽,诡民采求,不知纪极珠渐徙于交趾界。

尝革前弊,去珠复还。

*苦吟东野集5;亲撰长春树6。

注释:5唐代诗人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曾任河南水陆转运判官,后任兴元军参谋。

长于五言古诗,有《孟东野诗集》。

6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919-965),公元934至965年在位。

字保元,名仁赞,生于太原。

后蜀开国国君孟知详第三子,为两川节度行军司马。

知详病,他监国,后嗣位。

据宋人张唐英《蜀梼杌》载:“蜀末归宋之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板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后世一般认为孟昶所题上述联语,是迄今史书中所见最早的春联。

*雄辨七扁尼父志7;清诗五字杜陵称8。

注释:7见注1。

8唐代诗人孟浩然(689-约740),襄阳人。

其诗与王维齐名,时称“王孟”。

所作诗多写山水景物及隐居或羁旅生活,为李白、杜甫等人所称赞。

有《孟浩然集》。

*笃生周世季;私淑圣人门9。

注释:9孟子庙联。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10。

注释:10孟浩然诗联句。

*邹峄雄风,塞两间正气11;注释:11见注1兄弟美质,获双珠令名12。

12南朝宋会稽太守孟头,字彦重,孟昶之弟。

昶头弄美风姿,时人谓之“双珠”。

孟轲始祖:孟轲,字子兴,生周烈,王四年鲁共公五年巳酉岁四月初二日寅时摘自:孟氏世家族谱6卷首,民国37年,二义堂,10册1.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西谊裕潘记,嘉惠馨兰芳。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郁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2.摘自:孟氏世家族谱6卷首,民国37年,二义堂,10册合族宗派: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新派:兴毓傅继广,昭宪庆繁祥续派: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史孟麟明朝理学家。

他主张以理学为"国本",以名节相砥砺,同时参与东林书院讲学。

赵孟坚(1199-1264)宋宗室。

居海盐,字子固,号彝斋居士。

理宗宝庆二年进士。

为湖州掾,入转运司幕,知诸暨县,以御史论罢归。

起为严州守。

工书画,善以水墨白描绘水仙、梅兰、竹石。

有《梅谱》、《彝斋文编》。

(《图绘宝鉴》卷四《宋季忠义录》卷一四)。

赵孟頫元代杰出书画三、行辈字《孟氏家谱》说:行辈“所以分尊卑,定表字,别长幼。

”孟氏自孟子到孟宁,四十五代大都单传,从五十代起,孟氏族入开始有意识地在同辈兄弟取名时采用同一个字,来表明代系,也便于识别、记忆。

从五十代到五十五代行辈字分别为:德、祖、惟、之、思、克,但要求并不严格,特别是经过元、明易代之乱,族人四散流徙,给子弟取名时不可能循规蹈矩。

孟氏按行辈起名始于明代,朱元璋对孔、孟后裔格外优礼。

除赐给祭田、免除徭役,从明景泰年间孟子的第五十六代孙孟希文被授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算起,从次,孟子后裔开始授世职。

当时,立了“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十个子辈(后来,为了避清高宗(乾隆)爱新觉罗弘历之讳,改“弘”,为“宏” ,为避清世宗(雍正)爱新觉罗胤祯之讳,改“胤”为“衍”)作为孔、孟后裔子孙的行辈字。

皇帝恩赐行辈字,孟氏族众都严格遵从。

明崇祯年间,又立了“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个字辈。

清统治四年(一八六五年),又立了“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十个字辈。

民国九年(1920年)冬,孔子76代世袭衍圣公孔令贻,和孟子73代世袭五经博士孟庆棠,又拟续了二十个世次行辈字,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

报当时的北洋政府内务部批准,并咨行各省县布告周知。

这样,从孟轲到孟繁骥共经历了七十四代,到“昌”字辈共一O五代。

亚圣后裔依世次按辈字命名,乃祖宗所定之家法,世族所立之规矩,孟氏后人务严格遵守。

四、孟氏家谱一世:孟子(事略),孟氏尊奉为“始祖”二世:仲子,宋郑和五年(1115年)追封为“新泰伯”。

三世:睾,邹之处士,隐居不仕,好静、多智虑,容貌俊仪,通五经,美词章。

四世:寓,朝召不受。

性忠厚淳朴,不骄侮人,善于与人交往,治家有道。

五世:舒,字子怀。

汉高祖时封“云中牧”。

六世:之后,隐居不仕。

七世:昭,为汉博士,博览经史,问贯古今。

八世:但,精易道,汉武帝时封“太子门大夫”。

九世:卿,汉代封淮阳太守,后仕至太傅。

十世:喜,字长卿,汉宣帝时举孝廉,仕至“郎官”。

十一世:鎡,抱道不仕,主奉祀事。

十二世:兴,汉朝仕至尚书郎。

十三世:尝,字伯周,汉和帝时举茂才,拜徐令,迁合浦太守。

十四世:展,字君城,不仕。

十五世:戫,汉桓帝时为济阳太守,汉灵帝时转太常,后至嘉平六年(177年)丁已,拜太尉。

十六世:敏,字叔达,汉时为新郡太守。

博学能文,有荷甑堕地不顾事。

十七世:光,字孝裕。

汉灵帝后期为讲部史。

昭烈定蜀拜议郎。

后主践祚,为符节令、屯骑校尉,长鲁少府迁大司农。

十八世:康,字公休。

魏明帝时为散骑侍郎,宏农太守,领典农校尉,渤海太守,给事中,散骑常侍、中书令。

后转监封广陵宁侯。

十九世:宗,字恭武。

三国时期吴国嘉和年令永宁,后为右御史,宝鼎三年为司空。

“二十四孝”之一,有:“哭竹生笋”之事。

二十世:揖,晋惠帝时为庐陵太守。

二十世:观,字叔时,晋惠帝时为殿中郎,后为黄门侍郎。

二十二世:嘉,字万年。

晋代为安西大将军长史,后为江州别驾。

性无苟合,言无夸衿,为时所重。

二十三世:怀玉,晋安帝时封鄱阳县五等侯,后为阳丰县男,任江州刺史,南中郎将。

二十四世:表,字武达。

曾居南齐萧鸾马头太守,魏孝文帝时辅国大将军,南兖州刺史,后为豫州刺史,因战功封汶阳县开国伯,邑五百户,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平西大将军。

二十五世:斌,元魏孝文帝时为右丞相。

二十六世:威,字能重,仕元魏帝时为平北大将军,光禄大夫,后加骠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二十七世:恂,字修仁。

元魏永熙末年封东州太守,后周文帝举为太子少师,迁太子太傅,家车骑大将军。

二十八世:儒,字敬业。

元魏彭城王韶典,北齐文宣帝除中书舍人,累迁东郡太守,广平太守,太中大夫加卫将军。

二十九世:景,隋炀帝时为膺扬将军。

三十世:善谊,事隋,为河内通守。

三十一世:诜,唐高宗时为进士第,累迁凤阁舍人。

武后时为春宫侍郎。

相王召为侍读,拜同州刺史。

三十二世:大融,唐玄宗屡召不仕,后隐居于王屋山。

三十三世: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

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

三十四世:云卿,字宜甫,唐肃宗时为校书郎。

与诗人杜甫善交。

三十五世:简,字几道,唐德宗举进士,迁仓部员外郎。

元和中拜谏仪大夫。

初为常州刺史,治孟渎有功,赐金紫,召为给事。

累迁户部尚书、御史中丞、山男东道节度使。

三十六世:常谦,唐德宗时为安州刺史,加侍御史,安州防御兵马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