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科技创新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创新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法论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及理论意义
如果说20世纪是工业经济时代的话,那么21世纪将属于科技经济的时代。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由工业经济时代逐渐迈向科技经济时代,推动这一伟大转变的是由科学技术创新支撑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世界经济出现融信息化、网络化、虚拟化为一体的新浪潮,促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发展,并迅速向生产、生活、服务及政治文化各领域渗透,这一浪潮正促使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转变以及人类生存与发展条件的变换。科技进步的基础是科技创新,新知识的扩展和应用。科学技术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基准,成为人类文明不断延续的根本动力。
现代国家综合实力竞争主要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而经济实力竞争归根到底就是科技实力的竞争。谁最先进行科技创新,并最先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谁就赢得了世界经济的主宰权和制动权。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控制着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前沿阵地、关键领域和核心环节,并以此为基础占据着世界高科技产业的龙头地位。科技创新是发展中国家赶超发达国家的必由之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一些国家(美、英、日、德等),没有一个国家不是依靠科技创新发展起来的。机械制造技术的创新,使英国成为最发达国家,占据“世界工厂”的位置;电力技术的创新,使18世纪的德、法迅速崛起,经济腾飞;核能和电子技术的创新,使美国一跃而成为超级大国。
在当代世界性科技革命中,经济全球化将巩固北方国家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的地位,而南北差距也将进一步拉大。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逐步融入到世界经济潮流当中,并于2001年成为世贸组织大家庭中的一员,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发达国家在许多科技前沿和原始创新方面远远领先我们,我们面临着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有较大差距的压力。此外,国外大型跨国公司凭借其资金、技术、管理、品牌等方面的优势,采用各种手段同国内企业争夺和控制中国国内市场,以推销各种新技术的方式抢占我国技术市场。而我国企业竞争力弱,倾向于靠政府保护或者合资,而不是通过科技创新来增加竞争能力。在中国加入WTO之后,这一形势将变得越来越严峻。因此,科技创新必须也必然会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法论。
(一)科技创新必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法论
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之所以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根本原因还是生产力不发达。中国虽然国土面积广大,但地形复杂多样,加之中国人数众多,土地资源又得不到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因此人地关系非常紧张,具体表现为人均耕地面积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低,农业竞争力不强,同样,中国有限的工业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由于开发利用的不合理或者技术的限制,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工业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凸现出来。这两种情况分别限制了农业生产力和工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在与国外竞争过程中容易被“卡脖子”的地方,当然,对内来讲,就是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绊脚石。要除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绊脚石,即使要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关键还是要靠科技创新。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业技术和工业技术水平,促进工农业资源的充分合理开发与利用,以提高技术的方式来弥补资源有限的不足,才能从根本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要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跻身世界先进水平国家的行列,我们就必须建立起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自主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国家鼓励、引导和支持。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不懈奋斗、勇于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信心和勇气。要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大力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努力营造鼓励科技人员创新、支持科技人员实现创新的有利条件。只有通过科技创新,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才会出现在世界的东方!
(二)科技创新必然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理论上解决了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关系;而与此相对应的科技创新体系虽然还没有彻底形成,但已经得到国家高层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胡锦涛主席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强调:“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通过理论创新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有力的制度保障和良好的文化氛围。”继全国科学大会之后,国务院部署实施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定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我们党深刻分析新世纪新阶段的形势和任务作出的重大决策。国务院从2003年6月开始,组织各方面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力量,在深入进行战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规划纲要》。温家宝指出,之所以要制定《规划纲要》主要是因为:1)实现我国新阶段发展目标的需要,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最根本是依靠两大动力,一要靠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二要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有力支撑。2)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3)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比例低,科技成果转化滞后,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更大发展,需要我们从国情出发,认清我国科技发展的优势、不足和潜力,对未来15年作出一个总体安排。
国家把科技创新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位置,表明中国将走上一条依靠科技致富、科技强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同时必然会为科技创新提供一个比较理想的现实环境,促进科技创新的进步。
二、国内外关于科技创新的概述及其内涵
科技创新这个词近几年才开始在我国应用。普遍认为,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原创性科学研究是提出新观点(包括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等)。新方法、新发现和新假设的科学研究活动,并涵概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以新的视角来重新认识已知事物等。原创性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结合在一起,使人类知识系统不断丰富和完善,认识能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