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新模式的提出与思考

合集下载

城市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需要与教育培训思考

城市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需要与教育培训思考

于 一 种 促 进 社 会 进 步 的 责 任 感 和 义 务 感 来 为 新 生 代 农 民 _ I :
提 供 在 岗 培 训 . 样 做 也 可 以 提 高 他 们 的 一 作 效 率 . 升 产 这 f : 提 品 的质 量 , 低 企 业 生 产 成 本 , 少 工伤 事 故 , 强 企 业 竞 争 降 减 增 能 力 和 发 展 后 劲 在 培 训 形 式 上 , 业 町 以根 据 各 个 工 作 岗 企
操 作 方 法 和 工作 流程 。 业 特 别 是 劳 动 密 集 的 大 型 企 业 还 可 企 以 与 职 业 院 校 联 合 举 办 产 学结 合 的 农 民工 培 训 基 地 . 小 企 中 业 还 可 以依 托 职 业 院 校 、 业 培 训 机 构 培 训 在 岗新 生 代 农 民 职
流 平 台 . 进 新 生 代 农 民T 与城 市社 区市 民 的 相 可 信 任 感 和 增
位 的 同情 况 . 针 对 性 地 通 过 以老 带 新 的“ 带 徒 ” “ 帮 有 师 、传 带 ” 式 进 行 技 能 培 训 , 新 生 代 农 民 尽 快 掌 握 最 基 本 的 形 使
付 10 0 0元 左 钉 即可 接 受 为期 2至 3 的 本 科 或 火 专 层 次 继 续 教 育 , 艟 了政 府 和 社 会 对 新 , 代 农 民 I 益 和 年福 的 晕 彰 L : 权 视 。 社 区教 育 方 面 , 新 生 代农 民 I 行 综 合 素 质 、 习 能 仵 埘 进 学 力 、 会 适 应 、 益 保 障 、 理 调 节 等 方 向 的 培 训 , 足 他 们 社 权 心 满 基 本 的学 习需 要 , 拓 展 新 生 代 农 民 I与社 区 市 民 群 体 的 交 并

城镇化进程中推动我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路径选择

城镇化进程中推动我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路径选择
的认的高 度 。 ( 2 1 2 0 1 1 年 两 会 期
我 国 城 乡 义 务 教 育 的 差 距 很 大 程 度 上 源 始 于 城 乡 二 元
间 ,全 国人 大颁布 《 巾华人 民共和 国第 十二个 五年 规划纲
要》 .继 续 强 调 要 加 快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 ,建 立 健 全 我 国
机整体 ,统筹规 划 、相互 融合 、相 互促进 、共 同发展 。值
得 注 意 的是 ,城 乡 教 育 一 体 化 并 不 等 同 于 农 村 教 育 城 市 化 。 相 反 , 我 们 要 发 展 农 村 教 育 ,利 用 优 势 资 源 , 建 设 特 色 农 村 学 校 。 城 乡 义 务 教 育 一 体 化 .是 指 在 义 务 阶段 内 ,各 级

体 化 的基 本路 径 是 : 突破 原 有 城 乡二 元 体 制 的 束 缚 .统 筹 城 乡资 源 配 置 ;从 人 、 财 、物 三 方 面 支持
发 展 农 村 教 育 , 实现 城 乡义务 教 育的 公 平 、优 质 、均 衡 发 展 。
[ 关 键 词 ]城 乡义 务教 育 一 体化
政府协调 城乡一体化 的进程 ,突破原有 城乡二元 体制 的束 缚 ,统筹 配置城 乡资源 ,缩小 城乡教育 差距 ,实 现城 乡教
育 的公 平 、优 质 、均 衡 发 展 。


关 于城 乡义 务教 育一 体化
二 、推动 我 国城 乡义务 教 育一体 化 的路径
义务教育 是 “ 国 家 统 一 实 施 .所 有 适 龄 儿 童 、青 少 年
必 须 接受 的 学校 教 育 ,是 国 家必 须予 以保 障 的公 益性 事
业” 。 从 社 会 物 品 属 性 来 说 ,义 务 教 育 是 一 种 公 益 性 事 业 , 因 此 ,它 属 于 社 会 公 共 物 品 。社 会 公 共 物 品 的 固 有 特 性 , 决 定 了义 务教 育 必 须 由 政 府 提 供 ,从 而 保 障社 会 各 成 员 均 等的享受教育资源 。 … “ 城 乡一 体 化 ”是 2 0 0 7 年 中共 十 七 大 首 次 提 出 的 政 策 目标 。2 0 0 8 年 , 中共 十 七 届 三 中 全 会 又 进 一 步 提 出建 立 我 周 城 乡一 体 化 的 战 略 目标 , 即 到 2 0 2 0 年

城镇化发展中农村初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城镇化发展中农村初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城镇化发展中农村初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作者:袁小杰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3年第10期【摘要】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农村教育面临严重的萎缩局面,农村初中教育需要应对更多的难题,如农村初中教育存在着生源持续减少,学生大量转学、退学,师资力量及教育经费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既需要学校主管部门的努力,同时也需要中学所在地的各级政府给予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城镇化初中教育问题前景【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27-01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农村初中教育逐渐凸显出其内在问题与矛盾,如教育教学配置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学生流失现象严重等,与城镇化进程不符,为了解决矛盾与问题,提升农村初中教育水平,必须在教育投资、师资改善等方面入手。

一、农村初中教育在城镇化进程中所受的影响农村初中教育在城镇化进程中所受到的影响是双重的,利与弊兼得。

一方面,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能够使得农村居民不断的向功能完善的城镇聚集,改变其原有的生活生产、生活方式。

城镇化使得农村初中教育能够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使得农民脱离贫困,逐步与城市接轨,向文明靠拢。

农村初中教育具有辐射性的影响,接受教育的农村学生可以向其父母传递文化信息,改变其传统的思想观念,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进程。

城镇化的过程是一个农村人口逐步向城市人口转化的过程,是进一步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第二、三产业,促使乡村工业升级、集聚的过程,能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布局调整。

有研究学者指出,对于乡村地区教育水平的提升,每提高百分之十,将会使得近百分之七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性劳动。

此外,城镇化也使得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与“市民”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农民更愿意提高其精神生活档次,以文化知识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空闲时间。

而另一方面,城镇化的发展又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初中教育的发展与进步,使得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面临着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艰难局面。

城乡一体化进程下农村教育改革与创新

城乡一体化进程下农村教育改革与创新

城乡一体化进程下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摘要:农村教育作为城乡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对其进行一定的改革和创新,才能优化农村教育的质量。

同时,为了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推进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也需要对农村教育进行一系列的综合改革。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教育的定位并不明确,薄弱的师资力量以及集中办学问题。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如何对农村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包括在制度方面的创新以及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农村教育创新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006-01随着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或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是每个国家必须做出的选择。

城乡一体化实质上指的是:将工业农业、城市乡村、城镇居民以及农村农民融为一个整体,对其进行合适的统筹谋划和综合研究,并通过对其进行一定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使每个部分都可以得到很好地发展。

农村教育作为城乡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对其进行一定的改革和创新,以便能够解决过去长期存在的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优化农村教育的质量。

1 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1 农村教育的定位并不明确大部分的农村教育通常会借鉴城市普通教育的模式,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比如:学校硬件、师资水平和资讯、学科结构等方面,导致农村的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这些方面得不到全面的发展。

由于农村教育没有很好的定位,致使学校在培养学生方面做得很不好,使得学生缺乏一定的生活技能,不能很快地融入到城市经济活动中。

1.2 薄弱的师资力量农村教育的师资力量之所以薄弱,主要是因为:(1)教育经费的不严重足以及在经济方面相对落后;(2)老师的待遇缺乏一定的保障等,农村中的教师能力普遍偏低。

1.3 集中办学问题随着成年人的不断入城,农村学生的数量在不断的减少,因为父母都需要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即便在城市里读书的费用比在农村里高很多。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困境与治理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困境与治理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困境与治理农村教育不仅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提高我国人民文化素养和整体精神面貌的关键力量,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农村教育困境与治理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前言城镇化是指乡村转化为城市的演变过程,包括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及其相应的转变。

新型城镇化则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也将会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当前中国正在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十二五”期间将有超过半亿的农民从农村转移到城镇,这给城市教育带来极大压力的同时,随着城乡人口的空间重组,农村教育的空间形态、体制形态和结构形态也将出现重构,农村教育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出现了诸多棘手问题。

由于快速城镇化进程、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学龄儿童减少,农村教育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之中。

持续十年之久的“撤点并校”政策,致使乡村教育出现“城挤、乡弱、村空”的局面,出现“上学远、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

同时,出现了两个新的边缘化群体:城市的流动儿童和农村的留守儿童。

这一切凸显了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一、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农村学校数量较少、基础设施差当前,城市学校建设越来越好、生源越来越广、质量越来越高,对比之下农村学校数量越来越少、规模越来越小、生源流失极为严重。

自2001年起,我国实行了以撤并中小学校为主的农村学校整体布局调整,其中高中校向城市集中,初中校向城镇集中,小学校向乡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

据有关部门统计表明,从2000年到2010年10年间,我国农村小学减少了一半,平均每天消失56所农村小学。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发展农村教育思考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发展农村教育思考

城 镇 化 推 进 需 要 较 高 素 质 的 劳 动 力 ,但 我 国农 村 劳 动 力 资本 化 程 度 很 低 ,文 化 素 质 低 下 制 约 了 就 业 机
会 的获得 。国家 统计局 曾对西 部 1 2个 省 作 了 一 个 监

测 ,发 现 初 中 的完 成 率不 到 6 % ,小 学 的 完 成 率 不 到 0 8 %。尽 管 18 5 9 5年 我 国就 颁 布 了 《 务 教 育 法》,然 义 而 到 现 在 全 国仍 有 16亿 农 村 青 少 年 不 能 接 受 九 年 制 . 义 务 教 育 。 “ 普 ” 资料 也 显 示 ,我 国 1 及 以 上 人 五 5岁 口中仍 有 文 盲 8 0 7 0万人 ,其 中 7 %分 布 在农 村 ,在 1 5 5
岁一 6 4岁 劳 动 年龄 人 口 中 ,农 村 初 中文 化程 度 以 下 的
劳 动 力 比重 高 达 9 .% , 就 业 人 口受 教 育 年 限 只 有 12 , 68 .5年 , 只相 当 于初 中一 年 级 水 平 ,说 明农 村 教 育需 求 水 平 很 低 。而 城 市 劳 动 人 口人 均 受 教 育 年 限 为 1 . 22
元 ,保 守 估 计 2亿 多 剩余 劳动 力进 城 也需 2 , 多亿 , 7万 如此 巨额投 资 ,政 府 如 何解 决 ,再 加 上 近几 年 乡镇 企 业 吸纳 劳动 力就 业 能力 的减弱 ,这 在 一 定 程度 上更 加 重 了
劳动 力转移 的难 度 。
难 以 适 应 城 镇 化 的 需 求
1 要转 移 的农村 剩余 劳动 力数 量 多 。就 业 压 力 大 , .
使 整 个 转 移 过 程 非 常 缓 慢

以集团化办学促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以集团化办学促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以集团化办学促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城乡义务教育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集团化办学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本文将探讨集团化办学如何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一、集团化办学的优势集团化办学是指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其优势在于:1、优化资源配置:集团化办学可以整合分散的教育资源,使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改善了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2、提高教学质量:集团化办学可以通过共享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3、促进城乡交流:集团化办学可以促进城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加深了城乡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二、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方式1、建立教育集团:选择一些优质学校作为核心校,以这些核心校为依托,联合周边的农村学校和教学点,组建教育集团。

通过集团化办学,将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延伸。

2、加强教师培训:在集团内部,开展城乡教师交流活动,让农村教师到城市核心校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同时,城市核心校的教师也可以到农村学校进行教学交流,将先进的教学经验带到农村学校。

3、实施远程教育: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优质课程资源输送到农村学校,使农村学生能够接受到与城市学生相同水平的教育。

三、结论以集团化办学促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城乡交流等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以集团化办学破解西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困局一、引言在中国的教育领域,城乡差距一直是一个困扰着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问题。

特别是在西部地区,由于地理、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这种差距显得尤为明显。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集团化办学成为了一种新的探索和实践。

本文将以西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困局为切入点,探讨集团化办学的优势和实施策略,以期为推进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参考。

《城市化过程中的义务教育研究》范文

《城市化过程中的义务教育研究》范文

《城市化过程中的义务教育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义务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流动、教育资源分配、教育环境变化等问题,都对义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化过程中的义务教育问题,分析其现状、挑战及应对策略,以期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二、城市化进程中的义务教育现状1. 义务教育普及率提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城市学校数量增加,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为更多的孩子提供了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

2. 城乡教育差距依然存在尽管义务教育普及率提高,但城乡教育差距依然存在。

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在教育资源、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城乡学生接受教育质量的不均衡。

三、城市化过程中的义务教育挑战1. 人口流动对教育资源的挑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流动加剧,导致部分地区学校生源减少,而部分城市学校则面临生源过剩的问题。

这给教育资源的分配带来了挑战,需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满足不同地区学生的需求。

2. 教育环境变化对教育质量的挑战城市化过程中,教育环境发生了变化,如学校布局、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

这些变化对教育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素质,以适应新的教育环境。

四、应对策略1. 优化教育资源分配针对人口流动带来的教育资源分配问题,需要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如实施教师轮岗制度、建设城乡共享教育资源平台等,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2. 提升教师素质教师是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需要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可以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引进优秀教师、完善教师评价机制等措施,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 推进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教育信息化,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

可以通过建设数字化校园、开展在线教育、建设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等措施,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农村教育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

农村教育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

农村教育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

农村教育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城乡差距缩小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教育资源投入、学校建设和教育质量等方面探讨农村教育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

一、教育资源投入教育资源的投入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基础。

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教育资源集中,而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为了缩小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

这包括加大农村教育经费的分配比例,加强农村学校的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等。

只有通过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才能够提高农村教育的发展水平,促进农村居民的素质提升。

二、学校建设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农村地区人口减少,这就对农村教育的学校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方面,需要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提高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学环境。

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优化学校布局,将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合并,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还可以鼓励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建立合作关系,促进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育质量城市化进程对于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一方面,城市化使得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信息传递更加便捷,农村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也可以促进农村教师的流动,使得一些城市的优秀教师来到农村地区任教,提升农村教学质量。

此外,城市化还会带来农村学生接触城市文化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然而,城市化进程也给农村教育带来了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有些农村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教育资源极度匮乏,导致教育质量低下。

另一方面,城市化使得农村的劳动力外流增加,农村学生的数量减少,这也对农村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压力。

因此,为了促进农村教育与城市化进程的有机衔接,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并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

同时,也需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作者:安慧慧黄佳鹏董万夫任友亭魏晓奇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56期【摘要】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要求。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途径义务教育是国家整个教育的基础,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还很不平衡,城市与农村、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异很大。

这一问题已经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探索如何解决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问题,对于促进教育公平、保障每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是非常必要。

为了探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选择江西省分宜县第六中学为个案,进行了调查走访。

一、分宜县第六中学概况分宜县第六中学之所以引起人们关注,主要在于它是一所全封闭寄宿制农村初中生进城就读的学校。

(一)学校基本情况2009年上半年,分宜县委、县政府通过调查了解到,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农村学校生源明显减少,教师则多有富余。

由于农村学校普遍办学规模小、布局分散,师资、设施、生源条件不平衡,教育教学质量下滑,引起家长的忧虑和不满。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少家长千方百计把子女送到县城就读,导致县城学校生源激增,师资、教学设施等严重不足。

在客观分析了办学条件、经济条件、交通条件后,分宜县委、县政府作出决策,在全省率先启动"初中进城"工程,推进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大调整,在县城新建一所中学,实现农村中学向县城集中、小学三、四年级以上学生向乡镇所在地集中,统筹城乡教育发展,让农村孩子和城里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成长;兴建分宜六中由分宜县财政投入1.2亿元。

学校始建于2009年9月,于2010年9月1日正式开学,一次性招收初一、初二、初三3个年级的学生4130余人,学生均来自本县乡镇农村。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91神州教育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朱聿佳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摘要: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口数量迅速膨胀,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率在持续上升。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深,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加大,与此同时,农村教育作为一种文化投资,其发展对促进农村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城镇化越快,农村教育随之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本文主要就针对这些问题作一个系统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教育;问题由于我国城乡经济发展长期以来都是二元体制结构,在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城镇化建设一方面促进了农村教育的现代化,但同时也制约了农村教育持续发展,使得农村教育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对症下药,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其注入新的活力,才能真正地使农村教育在城镇化进程中稳定持续发展。

一、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都已取得了全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发展水平在全球发展中国家中名列前茅,但相比于发达国家来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我国居民收入主要是中等收入居民居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逐步加大,要想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

而我国十几亿人口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农村居民,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有待提高,劳动力利用率和生产力也远远低于其实际可利用率[1]。

要想充分利用农村劳动生产率,教育投资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主要手段,将是我们永远不可忽略的一个重点。

二、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所面临的问题2.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虽然多年前我国就已经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免制度,高等教育贫困生补助制度,国家政府机构对于农村地区在教育经费以及政策方面都有倾斜,但由于受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加上农村学龄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公用经费相比于城市来说依旧严重不足。

城镇化进程中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对策研究

城镇化进程中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对策研究



城 镇 化 进 程 中城 乡教 育 均 衡 衡发展 的政策支持 。 一) 城 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指城乡之问 , 乡内部各学校 城 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 问题 。 政策支持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
2 世 纪 . 国城市化水平进入 了一个 高速发展时期 , 1 我 未 来 2 O年我国的城市化将 达到发达 国家水平 ,预计将有数 以 亿计 的农村人 口进入城市 。随着人 口的流动 , 也将有大量 的
教 育论 丛
城镇化进程中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对策研究
王 建 民
( 昌学院 体育学院 , 许 河南 许 昌 4 10 6 0 0)
摘 要 : 市 化 快 速 发展 阶 段 , 口流 动致 使 城 市 学校 压 力剧 增 、 村 学校 生 源 锐 减 , 村 办 学规 模 与 数 量 压 缩 , 城 人 农 农
城 乡学校在教学基础设施方面也存 在差异。究其原 因,

格人员进入教 师队伍 。2 一步完善校长和教师交 流制度 。 谴
是政府虽 然加 大了对农村学校 的改造 , 实施 了标准化建设
继续坚持城市教师支援农村教育 、 新任教师到农村任教 和县 工 程 , 由于农村学校 的教学设施原 有基础过差 。 但 目前仍 然 域 内教师交流制度 , 并不 断扩大交流 的比例 。加大优质学校 校长和 中层管理人员到薄弱学校交流任职的力度 。3大力加 . 强教师培训工作 。组织实施农 村中小学 教师 素质 提高工程 、 存 在明显偏差 ; 二是不 少农 村学校 的校舍陈 旧, 有的学校还 是砖 瓦结构 , 甚至是危房。大多数农村 中小学 的体育场馆根
则 面临生源 问题 。 未来 1 0年城 乡人 口变化巨大 , 口流动变 人 化将会 给城 乡学校教育1 作带来巨大的压力 和严峻的挑战 。 - 缩小城 乡之间的教育差距 ,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和 谐社会对现代教育 的要求 , 也是我 国的基本教育政策 。促进 城 乡教育均衡发 展 , 实现教育公平 的基本 内容 , 是义务 是 也

关于宝山区城市化进程中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关于宝山区城市化进程中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面 的潜力 必须 大力挖 掘 。
四、 化 对社 会 主 义 新农 村 建设 丰 富 内涵 的 深
认识
十七 大报 告指 出, 入 贯彻落 实科 学发展 观 , 深 要求 我们 积 极构建 社会 主义和 谐社 会 。社会和 谐 是 中 国特色 社 会 主义 的本 质属 性 。因此 , 七 大 十 在 十 六大 提 出 的经 济 建设 、 治建 设 、 化建 设 的 政 文 基础 上 提 出 了 “ 快推 进 以改善 民生 为重 点 的社 加
所 教 的重 点在 农 村 , 告 强 调促 进 义 务教 育 的均 报 衡 发展 , 加大 财政 投入 来扶 持贫 困地 区教育 , 点 重 提 高 农村 教 师 素质 等 。从 上 海情 况 看 , 过 实施 通 “ 善农 村 义务 教育 阶 段学 校办 学条 件 三年 行动 改
计 划 ”, 区 中小学 硬件 设施 得 到改 善 , 学水平 郊 办 有 所 提 高 , 和 市 区差 距 还 很大 。市 区和 郊 区 学 但


宝 山 区新农 村建设 阶段 效应
通 过对 4镇 4村 平均年 龄 为 4 9岁 的 6 4个参 加填写调查表农户的调查表 统计分析 ,宝 山区农村 农户无论是家庭户籍 、 行业, 是收入 水平和 生 就业 还 活状况变化,已经 明显反映 出上海 市郊新 农村 建设 正处于加速城 市化 、 民化、 市 工业化和市场化之中 。
第 一 , 非农 村 户 籍 人 数 已达到 三 分之 一 以 上, 家庭人 员 中全 部是 农村 户籍 的户 加 上 家庭人 阶 段为 17比 1 . 。郊 区义 务教育 阶 段 高级 教师 占
专 任教 师总数 的比例 为 3 6 , .% 低于 市 区 1 5个 百 . 分 点 。病有 所 医 的重 点也 在农 村 , 告 强 调推 进 报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思考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思考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思考《中小学管理》2011年第四期有一篇有趣的文章《教育就是一盘菜》,作者是山东临沂市第三中学的马重老师,文章写道:教育就是一盘菜。

学校就是饭店,有五星级大酒店,也有路边小吃摊儿。

校长就是酒店经理,教师就是厨师兼服务员,家长就是埋单的人,学生就是吃饭的人。

择校就像明明一盘土豆丝,在路边店里也就3元钱,到大酒店就身价倍增,少于20元钱下不来。

当然,3元钱的土豆丝可能吃出苍蝇,但20元钱的土豆丝也不是就一定没有苍蝇。

请客吃饭的人觉得“大酒店吃出苍蝇的几率总是小些吧”,为了图个心安,都奔大酒店而去,所以大酒店总是人满为患。

话又说回来了,什么事也不是绝对的,也有大酒店吃倒胃的,也有在路边小吃摊儿吃得酒足饭饱的。

马老师在文章中还对教师、学生、教育专家的角色,课程与补课,国外教育理念、方法、内容,课程设置,学法有诙谐精辟地描述。

马老师文章的初衷我不敢妄加揣测,但文章中牵出的两个话题却是我——一个占位不好的路边摊儿主——一个农村薄弱学校校长长期思考的问题,也就是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两大主题,即公平与质量。

新时期,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进入问题并发阶段,困难很多,但归结起来无非还是公平与质量的问题。

一、在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状态中,农村教育始终处于弱势,要实现义务教育公平发展,或许还要付出几代人的努力。

不公平之一: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

由于自然的原因,农村学校的基础条件在起点上就远远落后于城镇学校,从建设的规模、规格等各方面和城镇学校无法处在同一层面上。

教育业内人士所共知的“两基”验收标准中,校园和建筑生均面积、图书配置、实验室建设、活动场地等,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标准是不一致的,城镇要高于农村。

在资源紧缺时期,为了保主保重,城镇教育得到优先发展,农村学校根本不可能取得和城镇学校对等的资源配置权和机会,原有的差距逐步拉大。

新时期,随着名校、示范校创建活动的风行,农村学校在资源配置上更是得不到应有的倾斜,特别是农村薄弱学校被远远抛在后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教育发展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教育发展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教育发展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带动
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同时也给农村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
机遇。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的发展也应适应时代的发展,顺应社会的需求,以满足学生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本文将从
教育公平、职业教育、科技教育等角度探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
村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一直是农村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建立多元化的教育体系,以满
足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学生。

应加强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
高农村教师的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平,推动教育公平,确保每个孩
子都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

二、职业教育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随着农村青年涌向城市进入职场,职业教
育的地位愈发突出。

农村职业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提供岗位和就业信息,让学生能够掌握市场经济的就业机会和规律,并使其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三、科技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科技教育也成为农村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农村学生应该学会使用电子设备,接触互联网,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了解和接触最新的科技发展,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强求知的热情和动力。

总的来说,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的发展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通过教育公平、职业教育、科技教育等多方面的突破来满足学生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同时,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共同打造出优质的农村教育生态环境,让更多的农村学生也能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真正走向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灿烂未来。

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及反思

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及反思

4 2010 年第 3 期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没有弹性的标准也不行,刚性的标准会影响到入学〔8〕。当前 社区教育的需要
许多小城镇要么没有规划,要么有规划却不明朗,要么规划
中小学是城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社区教育的
周期太短,即使有 50 年以上规划者,又经常随党政主要领导 依托对象,也是地方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中小学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很低,不到 10%。新中
“如果说‘普九’使农村教育实现了第一次腾飞的话,学校布 局调整使农村教育实现了第二次腾飞。
(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面临的机遇
1.农村人口减少,学校规模效益低,布局调整顺理成章 我国农村学校以行政区划为依据的布局观念已不适应 人口变化的现实。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正在经历经 济社会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从农业到工业、服务业的劳动力 大转移。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农村常住人口和 学龄人口的减少,致使农村学校生源减少,规模效益下降,在
关键词:城镇化;小城镇;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
学校布局调整既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变革 规划。布局调整规划方案应该结合城镇发展规划重点考虑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次学校布局调整都有特定的目的,城镇 校规模、服务范围和服务人口等因素,还需要考虑村民的心
化是由非农业布局拉动的,是社会转型的重要标志。新一轮 理感受、经济承受能力、自然条件等因素。然而,许多地方政
学校教育布局调整既是社会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 教育自身内部调整的需要。以城市的眼光关照并设计农村教 育的方式,往往会使农村在盲目追赶城市的过程中增加本已 十分沉重的负担,并最终导致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相悖。 作为社会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布局调整应该看到更长 远的城镇人口及产业发展趋势,把短期建设任务与长远规划 结合起来,着力于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功能的完善,以充分发 挥其规模聚集效应〔1〕。

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目的: 1、了解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所受义务教育情况;2、鉴于这种情况需要做些什么去加以改善和补充;时间:2012-04-01---2012-04-07;对象:在校大学生、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在校教师及知名人士等。

方法:本次调查以书面问卷为载体,通过一对一访谈方式开展,以入户调查为主,街头随机调查为辅。

其中,深入民工家,随机调查60份,街头随机调查40份,总共调查100份,有效96份,以较客观的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的原始数据。

内容:(一)、调查结果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的问题层出不穷。

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发生了几个显著的变化:一是进城务工人员规模越来越大;二是家庭式流动的比例越来越高;三是随父母进城的孩子已经成为第二代移民,他们生存在城市的边缘,流动是他们的生存状态,边缘是他们所处的特殊的位置。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日益突出,并且已经成为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一个难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前几天我们在安阳工学院、安阳师范学院以及林州作抽样调查,发放100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问题调查问卷》,我们得到了以下的一些信息:近几年来,随着安阳市进城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多,市区教育局在没有相关政策和财力支持的情况下,本着贯彻《义务教育法》的精神,积极挖掘现有教育资源和潜力,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基本上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

经统计结果显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在读小学的占37.5%,初中的占45.8%,高中与职专的比较少分别占11.5%、5.2%;这些孩子中来连江三年以内的占得比较多,达到88.5%,三年以上的只有11.5%;他们当中所就读的学校公办学校的占有43.7%,其中高中和职专的都是在公办学校,就读于民工子弟学校的也比较多达到47.9%,由于私立学校费用较高,所占人数比较少,只有8.4%;同时,他们就读学校的位置在县城的占有27.1%,这其中还是高中生为主,大多数是在开发区所在的城乡结合部,占有55.2%,也有17.5%学生的因各方面原因不得不在离比较远的农村就读;被问及入学的手续是否麻烦时认为容易的和一般的各占20.8%,剩下的58.4%认为不容易,其中还是以一年级以及新生为主。

城市化进程中吉林省农村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城市化进程中吉林省农村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随着林龄的增 大 , 其密度逐渐变小 。所 以在 2 3 。 0~ )
表 3 上 层 透 光 抚 育产 品产 量 、 益 效 单 位 : 方 米 、 、 顷 立 元 公
类别
试 验 区
试 验 区
林班 小班
1 / 63
2/4 5 1
其 中 面积 小班 m 出材量 n q 总产值 元 / 公顷 原 木 小径 椽 材 大 柴
城市化进程中吉林省农村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赵 悦
摘要 : 文分析城 市化进程 中吉林省农村教育需求与供给之 间的矛盾 , 本 并找 出产 生矛 盾的原 因 所在 , 而提 出相应 的对策。 从
关键 词 : 村 教 育 ; 市 化 进 程 ; 农 城 吉林省
在新兴的工业 文 明逐 渐取 代传 统 的农业 文
19 .6
6 1 .8
31 6
8l 1
28 8
62 3
16 14 2 4 1 8
2 4 4 5 23 0 0

3 1
1 16 38 8
256 5O 0
62 0 78
422 17
试 验 区
对 照 区
8/1
1/ 1 2 l
2 4 .4
8 6 .1
教育来实现 。因此 , 分析城市 化进程 中吉林省农
明而成为社会 主导的背 景下 , 吉林 省农村城 市化 进程在不断地 向前推进 , 而教育对其 具有 巨大的
推动作用。农村城市化 的过程 , 同时也是农 民市
村教育需求与供给之间 的矛盾 , 而提 出相应 的 从 对策 , 具有实际意义。
( ) 项建 议 三 两
( 本文作者 工作 单位 : 吉林 省林 业勘察 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住人 口城 市化率达5 0 %,而2 0 0 2 年我
国的城 市化率 仅 为3 9 %。城 市 化进 程 下 ,农村 人 口的减少 ,直接 导致农 村 中小学生源的减少。 此外 ,由于社 会生 产力 提高 、务 农 收入低 下等 客观原 因 ,农 村剩余 劳 动 力剧 增 ,越 来越 多的农村 青壮 年选 择 到城 市务工 。城 里的高 收入 ,不仅 吸引着 更多 的农 民到城市 务工 ,而且 也促 成 了农 民家庭 向城市 的 大迁 徙 。
实意义 。

件 稍微好 一点 的家庭 都将小 孩送 到城 里读 书 ,希 望能 接 受更 优 质 的教 育 , 望子成龙 。另 外 ,很 多城市 学校 也采 取一些 优惠政 策 吸引成绩优 异 的学生
或者没 有任何 教学 经验 ,有些 连 高中 文化水 平都 没有达 到 ,普 通话 也 说不 标 准 ,严重 影 响 了教 学 质量 的提 高 。 随着 人们对 教育 的重视 ,很 多家 长会 将孩 子送到 城里 上学 ,而城 市 里的学 校 也采 取一 些 优 惠政 策 ,如 ,保 送 、 贫 困补 贴 等 ,来 吸 引农 村 优 秀生 源 。
当学 校规模 缩小 到一定 程度 时 ,规 模 效益 消失 ,教师 资源流 失 ,教 学设 备 闲置 ,最终 导致 学校停 办 。农 村教 育 质量 的快速 下滑 不仅表 现为农 村 中小 学数 量 的大幅减 少 ,还 导致很 多农 村 适 龄儿 童 辍学 ,失去 受 教育 的机 会 。 从 长远看 ,还将 导致农 村劳 动力 素质 下 降 ,影 响农村 经济发 展 ,拉大 城乡 差距 ,影响社会稳定 。 ( 二)教学质量不断下滑 城 市化 的推进 ,使 得更 多 的优质 教 学资 源 向城 市转移 ,尤其 是优 秀老 师 的流 失 。有 些老师从 农村 搬 到城市

农 村 义 务教 育 现 状 分 析
( 一) 学校数量不断减少 ,规模不 断缩小 随着社 会经 济 的发展 ,城 市化 成 为一 个必 然的发 展趋势 。近 年来 ,我 国的城市 化率不 断提 高 ,当前 ,我 国
经 验去讲课 ,不 能结 合现 实状 况 ,导
致 多媒体 教室 大多 闲置 。所 以 ,教学 方 式单一 ,教学 内容 枯燥 ,学 生学 习 兴趣 不 高 ,福利 待 遇 不好 ,收 入低 , 绩 效考 核单一 ,奖惩 机制 不健 全等一
促进作 用。
关键词 :农村义务教 育;城 市化 ;教育公 平 ;城 乡一体化 ;教育新模式
农村 义务教 育 是社会 主 义新农 村 建设 的重 要组成 部分 ,农村 教育公 平 问题关 系到我 国经济 社会 的可持 续发 展 。 由于城市 化 的快 速发展 ,城 乡教 育 发展 不平衡 也越来 越 明显 ,农 村义 务 教育 面临众 多 问题 ,尤 其在经 济发 展 速度 相对缓 慢 的农 村地 区 ,问题更 加 突 出。 当前 形势 下 ,研 究和探 讨改 善农 村 义 务 教 育 现 状 、促 进 教 育 公 平 、缩 小城 乡差距 、推进 农村 义务教 育发展 的全 新发展 模式 具有重 要的现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新模式的提出与思考
湖南农 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阮小春 程影 响下 ,农村 申小学校数 量锐 减、规模缩 小、教 学质量下降等 问题 ,提 出了乡政府主 办、县教 育局 协 办的发
展新模 式。经分析 ,该模式 可有效遏 制农村 中小学教 学规模和 教学质量 的下滑 ,对推 行城 乡教 育一体化 、社会主 义新农村 建设有较 强 的
力 。大量 的优 秀老师流 失后 ,又没 有 新 的合格老 师的加入 。面对这种情况 ,
的起 点 。教 育一 直是 人们 改变 自身命 运 的重要 途径 ,也是 社会 发展 活力 的 重 要来 源。调查 显示 ,我 国每 个 乡的
系列 问题 ,使 得农村 教 师上课 缺乏 积
极性 ,导致农村教学质量整体下滑。
二 、农 村 教 育 发 展 新模 式 的 提 出
随 着 社 会 经 济 的 发 展 ,我 国 城 市
化程度 会不 断提高 ,城 市化对 农村 中 小学 教 育 的冲 击 和影 响将 长 期 存 在 , 农村 中小学数量还将继续 减少 。因此 , 笔者认 为 ,没有 必要继 续设 置村 一级
的 中小学 。 百 年 大 业 ,教 育 为 本 。 教 育 公 平 是 社 会 公 平 的 重 要 基 础 ,是 人 生 公 平
居住 ,为 了生 活方便 他们会 从农 村学
校转到 某个城 市学校 上班 。 目前 ,教 师这个 职业 对大多 数农村 中小 学教 师 来说 只是谋 生的手 段 ,所 以 ,面对利
因此 ,农村学校生源质量大幅下降 。
( 三 ) 教 育 经 费不 足

方 面 ,农 村经 济相 对 落后 ,学
校规 模较小 ,资源配 置不 足 ,偏 远地 区农 村 中小 学几 乎没 有多媒 体 ,即使 个别 学校 配置 了多媒 体教室 ,由于 老 师 不会使 用 ,也 只能 凭着 自己的教学
家庭 向城市 的大迁 徙 ,使 得更 多的农 民 工子 女转 移 到城 市 接受 义 务教 育 ,
这也 导致 了农 村 中小学 学生人 数 的进

益 的驱 使 ,他们会 向收入 更 多的地 方
转移 。相对 而言 ,城市教 师 收入更 丰
厚一 些 ,福 利待遇 更好 一些 ,生活 质 量更 高一些 ,农村 学校 显得 毫无竞 争
到校就 读 ,这 就使得 农村学 校生 源进

步减少 。 农 村 人 口减 少 、适 龄 儿 童减 少 、
城市学 校 的竞争必 然导致农 村 学生减
少 ,农 村学 生减少 必然 引起 学 校规模 的缩小 ,由原来几 百 上千人 的学校 缩
小 到 一 两 百 人 ,有 的 甚 至 少 至 几 十 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