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感_自我分化和人际关系的关系_王艳
大学生情感中的亲密关系与个人成长的关联
大学生情感中的亲密关系与个人成长的关联大学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不仅塑造了一个人的学术能力,还对其情感和人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大学里,大部分学生都会经历亲密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这些关系不仅对他们的情感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个人成长产生着积极的作用。
首先,亲密关系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自我认同和自尊。
在大学里,许多学生经历着离家独立的过程,他们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和社交圈子。
而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可以帮助他们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增强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
例如,一个学生在大学里遇到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分享了彼此的喜怒哀乐。
这种亲密关系不仅给予了这位学生情感上的支持,也使他更加自信和满足。
其次,亲密关系可以促进大学生的情感发展和成熟。
大学生正处于情感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学会处理各种情绪和情感问题。
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可以提供一个情感交流和倾诉的平台,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并学会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感。
例如,一个学生在大学里遇到了一位能够倾听和理解他的伴侣,他们一起经历了许多情感上的起伏和挑战。
通过这段亲密关系,这位学生学会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增强了情感的稳定性和成熟度。
此外,亲密关系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能力。
在大学里,学生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而亲密关系可以成为大学生锻炼人际交往和沟通技巧的平台。
通过与伴侣、朋友或室友的互动,大学生可以学会倾听、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良好的沟通习惯。
这些技能不仅对大学生的个人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也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亲密关系还可以促进大学生的情感支持和共享。
在大学里,学生可能会面临各种挫折和困难,如学业压力、人际冲突等。
而亲密关系可以为他们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通过与伴侣或朋友的互动,大学生可以分享彼此的喜悦和痛苦,互相支持和鼓励。
大学生自我意识,人格,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摘要
大学生自我意识,人格,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摘要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包括自我身份、价值观、兴趣爱好和个性等方面。
大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找到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的总体组合,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
大学生应该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注重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做到真诚、谦虚、宽容、诚信。
情绪管理是指个体通过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体验、情绪表达和情绪影响他人的能力和技能。
在大学生活中,会遇到各种情绪波动,包括压力、焦虑、孤独等负面情绪,需要学会合理调节情绪,保持平衡的心态,避免对情绪失控。
人际交往是指个人在社交环境中与他人的联系和互动,涉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共享和合作。
大学生应该学会尊重他人、沟通交流、解决冲突、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在大学中受益匪浅。
大学生自我分化、安全感与人际关系的研究现状
在经济和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对精神上的要求也不像从前了,反而更加注重在心理上的满足。
根据人本主义马斯洛提出的五种需要层次理论可知,人共有五种需要,其中安全感是一个权衡个人人际关系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1]。
当个体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时,这个个体就会对他人敞开心扉。
在现如今的交往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与信任他人。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会有着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在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事时感到无力时,他们就会产生对外界的不信任,更不可能很好的与他人交流沟通,从而使其人际关系出现问题。
自我分化是个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准,反映个人在家庭中情绪依恋与独立自主的水平,进而从个体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会延伸到与其他人的人际关系。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以及外部环境变化,自身和他人相互交往能力会逐渐上升,这样可以更好的去生活,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和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在本次的研究中通过对大学身安全感、自我分化与人际关系的研究,帮助大学生增强自身的确定感和可控感,培养个体理智与情感的区分能力、亲密感与独立性的能力。
从而促进大学生的人际互动,提高个体的人际关系,并且也为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的相关研究、改善及改善途径提供有力的证据。
1人际关系的概述1.1 人际关系的界定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作为名词的提出,最早出自美国人事管理协会(Society f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HRM)[2]。
在这以后,人际关系的概念及相关研究开始不断拓展。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当前人际关系的定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人际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的一切方面[3];另一种是指人与人之间建立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由于定义的角度不同,其定义也各不相同。
时蓉华等人从人际关系的内涵出发认为主要倾向于心理关系和社会关系两方面;温海芳从人际关系的过程出发认为人际关系是个体处于社会生活中,与他人互相接触、交流和沟通情感的过程;王晓红认为人际关系是指个体间通过互相接触,在心理或行为上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韩翠英认为人际关系是个体与他人进行信息沟通、思想交流等的互动过程。
大学生安全感、自我分化和人际关系的关系
大学生安全感、自我分化和人际关系的关系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安全感、自我分化和人际关系之间的复杂关系。
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
安全感作为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对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和人际互动产生深远影响。
自我分化则是心理成熟的重要标志,对个体的自我认知和情感表达有着重要作用。
而人际关系作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其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深入分析大学生安全感、自我分化和人际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机制,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人际关系指导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在心理学领域,安全感、自我分化和人际关系是三个紧密相连的概念,尤其在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更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安全感是个体对于自身存在和周围环境的一种基本信任感,它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大学生群体中,由于面临着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个体的安全感水平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未来规划等。
因此,研究大学生的安全感,不仅有助于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还能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自我分化是个体在心理上将自己与他人区分开来的过程,它反映了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自我分化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研究大学生的自我分化,有助于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并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指导。
人际关系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建立的各种心理联系。
在大学生群体中,人际关系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
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感和自我分化水平,而安全感和自我分化水平的提高又可以进一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因此,研究大学生的安全感、自我分化和人际关系的关系,对于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联
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联在大学生活中,人际关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大学期间,同学、室友、导师等不同关系的交往都会对大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1.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大学生活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阶段,人际关系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健康。
人是社会性动物,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对心理的稳定至关重要。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带来支持、理解和鼓励,有助于缓解压力、减少焦虑,增进情感的共鸣与认同感。
2.同学关系的影响在大学中,同学之间的相处关系直接影响到学习和生活。
建立好的同学关系有助于学习氛围的营造,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分享。
同学之间的互助与支持也可以减轻学业压力,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维护。
3.室友关系的重要性室友是大学生活中最亲近的伙伴之一,室友关系的融洽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
良好的室友关系可以带来舒适的生活氛围,增加生活乐趣,共同面对挑战时互相支持,让心理更加健康。
4.导师关系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导师在大学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学业上的指导者,更是心理上的支持者。
良好的导师关系能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让学生在学业和生活中更加得心应手,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体的心理健康。
建议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与周围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沟通与理解,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从而促进自身心理健康的提升。
在大学生活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之一,大学生应该重视人际交往,珍惜和维护身边的人际关系,从而更好地享受大学生活并保持心理健康。
毕业生自我鉴定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和情绪管理能力
毕业生自我鉴定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和情绪管理能力毕业生自我鉴定: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和情绪管理能力在即将步入职场的毕业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的时候,自我鉴定成为了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
毕业生需要通过对自身人际关系和情绪管理能力的认知,来实现自我成长和职业发展的目标。
本文将重点探讨毕业生在这两个方面的自我认识和提升方法。
一、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能力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重要环节。
毕业生迈入职场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将有助于他们与同事、上司和下属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
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能力是认识自己的第一步。
首先,毕业生应该了解自己的社交能力水平。
社交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
通过自我评估和与他人的交流,毕业生可以了解自己在不同社交场合中的表现,并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其次,毕业生需要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观念。
人际关系观念是个体对待他人以及与他人相处的态度和理念。
积极的人际关系观念能够使毕业生在人际交往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
最后,毕业生还应该了解自己的社交网络。
社交网络是指与毕业生直接或间接有联系的人。
通过了解自己的社交网络,毕业生可以识别出可以为自己提供资源和帮助的人,并积极与他们建立和维系联系。
二、提升情绪管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是指个体对自己情绪的感知、理解、调控和适应的能力。
在职场中,情绪管理能力决定了一个人能否应对工作压力、保持心理健康、与他人和谐相处。
提升情绪管理能力是毕业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首先,毕业生需要了解自己的情绪类型和表达方式。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绪类型和表达方式。
通过自我观察和反思,毕业生可以发现自己的情绪偏好和倾向,并了解自己情绪表达的方式和效果。
其次,毕业生应该学会认知情绪,并掌握情绪调节的技巧。
认知情绪是指个体对情绪进行辨识和分析的能力。
毕业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参加培训,学习如何认知自己的情绪,并运用情绪调节的技巧来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
大学生成人依恋、自我分化与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成人依恋、自我分化与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一、概述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自我分化与亲密关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群体,其情感需求与亲密关系质量日益受到关注。
成人依恋作为个体在情感关系中的倾向性表现,对于大学生建立和维护健康的亲密关系具有重要影响。
同时,自我分化作为个体在处理情感关系时的能力体现,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亲密关系的质量。
本研究试图揭示成人依恋、自我分化与亲密关系满意度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提升大学生亲密关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具体而言,本研究将首先梳理成人依恋、自我分化及亲密关系满意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明确三者之间的可能联系。
随后,通过问卷调查等实证研究方法,收集大学生在成人依恋、自我分化及亲密关系满意度方面的数据,并运用统计分析手段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根据研究结果,深入探讨成人依恋、自我分化对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情感关系,提升亲密关系满意度。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成人依恋、自我分化及亲密关系满意度等领域的理论体系,还能为大学生情感教育和心理咨询提供实践指导,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同时,本研究也有助于深化人们对亲密关系质量影响因素的认识,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借鉴。
1. 研究背景与意义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变化。
亲密关系作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其情感发展、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由于大学生在心理、生理和社会角色上的特殊性,他们在建立和维护亲密关系时往往面临着各种困惑和挑战。
深入探讨大学生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提高情感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成人依恋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对他人情感依赖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深刻影响着个体的情感表达和亲密关系建立。
对于大学生而言,成人依恋模式往往与他们的早期家庭经历、成长环境以及性格特点密切相关。
大学生自尊、安全感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自尊、安全感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黄栋霖关键词:大学生,自尊,人际信任,安全感1 引言有关自尊的研究是在1980年《心理学原理》问世之后开启的,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物质需求被满足而精神需求却逐渐降低,精神需求影响心理健康。
众多研究证明高自尊水平的个体有有良好的接纳程度。
大学生整体的自尊水平是比较高的,但在不同的影响因素上差异是不同的,国家、社会和学校对大学生的自尊的心理健康提供众多的支持和帮助。
大学生安全感问题是被社会、学校广泛关注的,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会受到各种方面的影响(学习、人际交往、恋爱等等),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安全感是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因素,对大学生安全感的研究很有必要。
大学生是当代社会的基石,是人际关系发展的时候,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拥有良好的人际信任,对他们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有着不可抹灭的作用。
我国一些信任缺乏的问题,加重了人际信任危机。
因此找出与人际信任相关的心理因素,并对此进行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和重要的。
2 文献综述2.1 自尊的概念J.D.Brown提出自尊为对个体情感的感知,是对自己感到喜爱或是感到羞耻[1]。
N.Branden认为自尊是由自我喜爱和自我效能两部分组成[2]。
Maslow提出自尊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自尊是通往自我实现的阶梯[3]。
Kelly(1978)发现低自尊水平的个体比高自尊水平的个体更容易表现不好[4]。
高文凤(2000)认为自尊和自我接纳是影响大学生社交焦虑的一个重要因素[5]。
王欣(2003)发现年级、性别、独生子女导致大学生自尊差异的主要因素[6]。
综上所述,经过前人研究可以看出自尊是对自己整体能力的总体评价。
2.2 安全感的概念《心理学词典》对安全感的定义是个体在摆脱了危险情境或受到保护时体验到的情感,表现渴望得到保护,感受安全,以避免焦虑、恐惧等[7]。
丛中等(2004)认为心理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及个体在应对处事时的有力、无力感。
大学生身体自我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社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收稿 日期 :2 0 1 4 . 0 9 . 0 6 作者简介 :孙远 ( 1 9 7 4 一) ,女 ,河南南阳人,江汉 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 向:心理健康 与教 育 工 作 。
l 7 4
特征 ( 3 个项 目 )五个维 度。 1 . 2 . 2社会 自我效能感 量表 中文版 ” ” 由孟慧 和 范津砚修订 ,该量表共有 l 8个项 目,为单 因素结 构 ,采用 五级 评分 方法 ,均为正 向计分 ,其 中 1 表示 “ 完全没 有信心” ,2表示 “ 几乎 没信 心” ,3 表示 “ 有一定 的信 心” ,4表示 “ 比较有信 心” ,5 表示 “ 完全有信 心” 。量表具有较好 的结构效度 和 内在一致性信度 。 1 . 2 - 3人 际关系综合诊 断量表㈣由郑 日昌等 人 编制 。该量表共有 2 8个问题 ,对 每个 问题 需要做 “ 是这样 的”和 “ 不是这样 ”的两种 回答 ,总分的 范 围是 0 — 2 8 分 。此量 表中的得分越 高 ,则 表明人 际关 系的质量状况越差 , 相反 , 得分越低 ,则表明 人际关 系的质量状况越好 。 此 量表对 测验结 果的解 释为: 总分在 0 - 8分之间 , 说 明与朋 友相处 的困扰
一
高。 有研 究表明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困扰是心理 障碍 和心理疾病 的最重要起 因。 因此 ,研究影响 大学生人际关 系的因素 , 促进他们人际关 系的和谐
发展有重要意义 。
1 . 1对象
身体 自我是个体对 自己身体的认知和评价 , 是 个体 自我意识 中发展最早 的部分 , 主要涉及个体对 自己相貌 、体格 、体 能的看法 和评价 。 大学生正 处于青春期 的后期 , 对 自己的身体相貌 、 健康状况 等更为关注 , 由于对身体 的不满意可能会产生 自卑 感而导致人际交往 困扰 ,进而影 响人际关系状 况。 有研究表 明大学生 的身体 自我会影响人 际关 系 。 自我效 能感 是指人们 对 自己实现 特定领域 行 为 目标所需能力 的信心或信念 。嘲 社会 自我效 能感 是 自我效能感在社会交往领域的具体表现 , 社会 自 我效能感越高 , 个体越能积极主动地对外界进行探 索和进行交流 ,其人 际关 系状况会越好 。 啃 研 究 表明身体 自我会影响社会 自我效 能感。
亲子关系与自我分化的关系:同伴关系与恋爱关系的调节作用
亲子关系与自我分化的关系:同伴关系与恋爱关系的调节作用曹娟2015年12月中图分类号:UDC分类号:亲子关系与自我分化的关系:同伴关系与恋爱关系的调节作用作 者 姓 名 曹 娟学 院 名 称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指 导 教 师 安芹 副教授答辩委员会主席 洪炜 教授申 请 学 位 教育学硕士学 科 专 业 心理学学位授予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论文答辩日期 2015年12月Parent-young Relationships and Self Differentiation: moderating of Peer Relationships and RomanticRelationshipsCandidate Name: Cao JuanSchool or Department: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Faculty Mentor: Prof. An QinChair, Thesis Committee: Prof. Hong WeiDegree Applied: Master of EducationMajor: PsychologyDegree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The Date of Defence: Dec.,2015研究成果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我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获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文中除特别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学位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北京理工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合作者对此研究工作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学位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特此申明。
签 名: 日期:摘要自我分化是大学生重要发展任务,而亲子关系作为影响个体成长和发展最重要、最基础的一种人际关系,在发展个体独立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大学生安全感、自我分化和人际关系的关系
大学生安全感、自我分化和人际关系的关系一、概述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鲜血液,其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安全感、自我分化和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探讨大学生安全感、自我分化和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安全感是个体对自我和周围环境的一种基本感受,它关系到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对于大学生而言,安全感是他们能够积极面对学习、生活挑战的基础。
自我分化则是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它有助于个体更好地处理内心的冲突和焦虑。
人际关系则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建立的各种联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安全感、自我分化和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梳理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我们将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大学生的安全感、自我分化和人际关系的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1. 阐述研究背景: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发展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在探讨大学生安全感、自我分化和人际关系的关系之前,首先需明确的是,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发展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大学时期,是个体从青少年向成年人过渡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发展、人格塑造和自我认知形成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大学生不仅要面对学业压力、职业选择等现实问题,还需应对社交挑战和人际关系复杂化的心理困扰。
理解大学生安全感、自我分化和人际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安全感是个体对自我和环境的信任感,它影响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
对于大学生而言,安全感是他们心理健康的基石,也是他们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2024年)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2024/3/26
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等会对大 学生的性格、情感和行为产生影响 ,从而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
社会因素
社会文化、社会舆论、社交圈子等 也会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如社交媒体的普及改变了大学生 的社交方式。
6
02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类型
Chapter
2024/3/26
增强自我认知
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大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情感、需求和价值观 ,从而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提高社交技能
心理咨询与辅导可以帮助大学生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和冲突解决策略,提高社交技能,改 善人际关系。
23
心理调适的方法与技巧01源自认知重构通过改变对人际关系问题的看法和态度,以更积极、理性的方式应对挑
解决冲突
遇到人际冲突时,要冷静分析问题的本质,寻求妥善的解 决方式,避免关系恶化。
尊重他人隐私
尊重他人的个人隐私和空间,不要过度干涉别人的生活和 事务。
21
05
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心理调适 与辅导
Chapter
2024/3/26
22
心理咨询与辅导的重要性
2024/3/26
缓解心理压力
心理咨询与辅导可以帮助大学生缓解因人际关系问题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减轻焦虑和抑郁 情绪。
30
不稳定性
由于大学生处于成长和变化的过程中 ,他们的人际关系也呈现出不稳定的 特点,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互动性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他们渴望与人 交往,建立友谊和亲密关系,因此他 们的人际关系具有较强的互动性。
2024/3/26
5
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
大学生自我分化对宿舍人际困扰的影响
·教育心理·大学生自我分化对宿舍人际困扰的影响段海蒙黄昌英王巨赵小军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与其他群体在本质上存在巨大区别。
①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已经达到了发育的成熟期,但他们依旧希望有更多人能够接纳、信任和理解他们[1];②在大学生活中,大部分的人需要聚居在宿舍当中,这种宿舍人群的构成存在地域、城镇、贫富、家庭背景等各种方面的巨大差异;③大学属于个体向社会迈进的阶段,在进入社会前,学生们需要把握住如何正确处理宿舍人际关系[2]。
因此,当宿舍人际关系表现得越和谐,那么体现出个体交往能力就越强。
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大学生会选择用自我分化的方式应对人际关系。
这就会导致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人际关系处理方式。
由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从个体自身的角度出发,因而会受到自我分化的影响。
面对低自我分化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对自我进行认可,对情绪积极表达,激发正确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另外,Bandura等[3]认为,个体的自信程度能够影响其情绪调节的有效性。
然而这一过程在性别上存在差异。
因此,性别差异在自我分化维度上的自我位置当中是否也存在相同的差异有待考察。
本研究希望通过探讨自我分化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下对宿舍人际关系产生如何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抽取河北某大学40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共回收问卷383份,回收率为95.8%。
删除不合格问卷,有效问卷共352份,有效率为91.9%。
被试的平均年龄(19.3±1.4)岁。
其中,男生212名占60.2%;女生140名占27.8%。
1.2研究工具1.2.1大学生自我分化量表:研究采用大学生自我分化量。
该量表采用Likert六点评分进行评定,共27个项目。
量表分为4个维度,分别是与人融合、自我位置、情感断绝和情绪反应。
本研究中自我分化量表的克朗巴赫α系数为0.84。
1.2.2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本研究采用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考查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大学生家庭功能、心理弹性与自我分化的关系
Family Function,Resilience and Differentiation of
Self in College Students
作者: 王艳艳[1];安芹[1];方清[1]
作者机构: [1]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0081
出版物刊名: 心理与行为研究
页码: 362-365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3期
主题词: 心理弹性;家庭功能;自我分化;大学生.
摘要:研究了378名大学生心理弹性在家庭功能与自我分化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结果:(1)家庭功能亲密度、适应性与心理弹性、自我分化均呈正相关;(2)心理弹性的情绪控制、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三个因子对自我分化有一定程度的预测作用;(3)层级回归发现,在同时考虑心理弹性各因子的影响时,对自我分化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的家庭功能亲密度β值下降且显著性水平降低。
结论:心理弹性的情绪控制、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三个因子在家庭功能亲密度与自我分化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人际关系2011
近因效应
心理学家的试验: 吉姆是个热情的还是冷漠的人?
晕轮效应
我是哈佛 MBA
哇,那他肯定又聪 明,又能干!他说 的话肯定不会有错!
一个人如果在某个方面有了一 个光环,那么他的其它方面甚至和 他有关的事物都会闪闪发光。
投射效应
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 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 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见你是 一堆狗屎。"而佛印则微笑着说:" 我看你 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 很是得意。回家以后,苏东坡得意的向妹 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 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 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
幽默练习
请两个同学一组,面对面 请一个同学模仿一个动物的声音,1分钟 请另一个同学模仿一个动物的声音,1分钟 请两个同学同时来模仿动物的声音,1分 钟。并尝试带有感情。
倾听:——理解的前提
1.倾听时,一定要凝视说话者。 2.向对方表示,你关心他说话的所有内 容。 3.和对方谈话时,应稍稍前倾一下身体。 4.掌握时机,提出问题。 5.不要中途打断对方,让他把话说完。 6.忠于对方所讲的话题。 7.配合对方的语气,提出你自己的意见。
人际交往理论
3、交往分析理论(PAC)理论 6种具体形式:P-P、A-A、C-C、C-P、 A-P、C-A。 A-A交往最健康的,都本着负 责与尊重,力图合情合理解决问题,A-A 交往最成功。
父母(Parent ),权威和优越,凭主观印象办事, 独断专行,滥用权威。 “你应该„„”、“你 不能„„”、“你必须„„”。 成人(Adult ),客观与理智,待人接物冷静、 慎思明断、对自己负责、对他人尊重。 “我个 人认为„„”、“我的想法是„„”。 孩童(Child)服从和喜怒无常,逃避退缩,自我 中心, “我是„„”、“我想„„”、“我不 知道„„”、“我不管„„”等等。
增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方法探索
增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方法探索
王艳
【期刊名称】《学习月刊》
【年(卷),期】2010(000)030
【摘要】一、加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养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建设。
【总页数】1页(P)
【作者】王艳
【作者单位】随州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增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J], 郭文理;仝宏伟
2.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克服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 [J], 姜言言
3.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克服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 [J], 姜言言
4.浅论增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J], 王健
5.增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方法探索 [J], 王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议人际交往
学术论坛1 人际交往的功能1.1人际交往是人精神生活的需要1996年,著名的意大利洞穴专家毛利奇·蒙泰尔做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地下试验。
他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很深的洞穴中,在这个洞穴里,有足够他吃一年的食物和维持生命的生活用品,有100多部电影碟片和一些健身车、健身球供他娱乐。
但是,在这个洞穴里除了他自己,没有其他人。
1997年,蒙泰尔从洞穴里出来了。
经过一年与世隔绝的生活,蒙泰尔变得目光呆滞,脸色惨白,语言不畅。
他的记忆力、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发生了严重的退化。
在这个试验中,毛利奇·蒙泰尔的生活环境除了不能和他人交往以外,与现代社会无异。
正是人际交往这部分精神生活的缺失导致了毛利奇·蒙泰尔的严重失常。
社会发展至今,人的社会属性已经成为人性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离开了人群,即离开了社会,那么他就不是一个健全的完整的人。
1.2人际交往是人走向成功的需要每个人的事业和生活都不可能离开他人而独立存在,社会越发展,文明越进步,这种关联就越紧密,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已经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所以,人际交往是人走向成功的需要。
1.3人际交往是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与传统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的方式格格不入,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
人与人的交往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心理氛围,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能使人心态平和,情绪开朗,乐观向上,使群体关系和谐友善;恶劣的社会心理氛围会使人心理焦躁,情绪压抑,苦闷抑郁,使群体关系日趋紧张。
恩格斯曾经说过,“许多人协作、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就是造成了一个新的力量,这种力量和它的一个一个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差别。
”在现实中整体效应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等于部分之和;整体小于部分之和。
影响整体效应的因素很多,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增大群体合力、优化整体效应,这种合力的优势依赖于消除内耗、增大内聚力;形成互补,建立学习型机制;合理竞争,互相激励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4BSH084) 通讯作者:安芹,anqin2000@
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置时的有力或无力 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制感 。 [5] 它是衡量个 体人际关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之一。有研究表 明,大学生的安全感与人际信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即个体的安全感越高,其人际信任水平就越高 。 [6] 自我分化是个体发展成熟的重要指标,反映个体在 家庭中情绪依恋与独立自主的程度[7]。自我分化是 指个体内在人格区分理智与情感的能力,这种内在 人格的能力能在与重要他人的亲密关系中保有自主 性[8]。高水平自我分化的个体能在压力情景中理智 的思考,在情绪下保有完全的觉醒,能体验强烈的情 感同时又能转换到理智的思考问题,并且在日常交 往中体现逻辑推理能力;处于该水平的成年人在处 理不确定和模糊事件时能正确的调节他们的情绪, 并在亲密关系中保持冷静。因此,个体自我分化水 平的提高,能区分理智与情感,调节强烈的情绪,在 压力情境下保持冷静[9]。而低水平自我分化的个体 则有更多的情绪化的反应,他们在压力情境中思维
·879·
差异比较,所得结果如表 2。结果显示,不同人际关 系困扰组在安全感和自我分化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进一步事后比较发现安全感总分及人际安 全感和确定控制感维度以及自我分化及其情感断绝
维度得分在困扰较少组、有一定困扰组和较严重困 扰组逐步降低;而人际关系困扰较少组的与人融合 和自我位置得分均高于有一定人际关系困扰组和困 扰较严重组。
对大学生的安全感、自我分化与人际关系进行 相关分析,所得结果见表 1。
表 1 大学生安全感、自我分化和人际关系困扰的相关分析
安全感 自我分化 人际
χ±s
总 分 总 分 总分
安全感总分
55.307±9.987
1
自我分化总分
104.824±16.007 0.464**
1
人际关系困扰总分 8.678±5.175 -0.605** -0.371与人融合维度 反映了个体对他人的依赖程度,包括过于在乎他人 的看法与评价等,低分个体很容易陷入他人关系之 中,而高分个体不易受他人关系的牵制 。该 [13] 量表 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780。 1.2.3 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采用郑日 昌所编写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14]。共 28 个项目,每个项目作“是”或“否”的回答。回答“是” 得 1 分,“否”得 0 分。分数越高,说明其受到人际关 系行为困扰越严重。该量表共包含有四个维度,分 别是人际交往困扰、与人交谈困扰、待人接物困扰和 与异性交往困扰。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 数为 0.805。 1.3 统计方法
注:**P<0.05,**P<0.01,下同。
2.2 不同人际关系困扰组在安全感和自我分化上 得分的差异比较
根据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得分,将其分为人 际关系困扰较少组、有一定困扰组和较严重困扰组, 将安全感和自我分化各维度在不同分组得分上进行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 年 第 22 卷 第 5 期
回收的数据采用 SPSS17.0 进行统计分析,选用 Pearson 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 方法进行数据的分析。
2结 果
2.1 大学生安全感、自我分化和人际关系的特点 及其相关分析
根据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的计分方法,如果 量表总分是 0-8 分,表明个体在与朋友的相处上困 扰较少;如果总分是 9-14 分,表明在与朋友相处存 在一定程度的困扰;如果其总分是 15-28 分,则表明 个体在同朋友相处上的行为困扰较严重,但如果分 数超过了 20 分,则表明你的人际关系困扰程度很严 重,而且在心理上出现较为明显的障碍 。在 [14] 本研 究 中 的 结 果 发 现 ,大 学 生 人 际 关 系 困 扰 较 少 的 占 51%,有一定困扰的占 34.5%,困扰较为严重的占 14.5%,其中人际关系障碍者占 2.9%。
人际关系是指人际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 间的心理关系。大学是人际关系走向社会化的一个 重要转折时期,希望被人接受、理解的心情尤为迫 切,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情绪状态以及健康发展。 大量研究表明,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 要影响作用。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自我和谐和 心理健康 。 [1] 张奇勇等研究表明,相比较而言人际 关系困扰者大多存在消极的自我内隐认知和情绪困 扰,人际交往行为有退缩意向[2]。朱君等研究证实, 人际关系测量总分及其交谈困扰、交际交友困扰、待 人接物困扰和异性交往困扰等因子与 SCL-90 的总 分及其所有因子均存在显著正相关[3]。张平等以大 学新生为被试研究发现,人际关系困扰是影响孤独 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 [4] 因此,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 困扰的相关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拟将安全感、自我分化以及人际关系三 个变量同时纳入研究,假定安全感和自我分化之间 存在正相关,并且自我分化会在安全感对人际关系 的预测作用中起中介作用,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探讨 为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改善途径提供实证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安徽、北京方便选取某高校的大学生,以班级
为单位整群抽样。共发放问卷 380 份,回收有效问 卷 345 份。其中男生 168 人,女生 176 人,缺失 1 人; 大一年级 79 人,大二年级 78 人,大三年级 93 人,大 四年级 95 人;理科 107 人,工科 106 人,文科 72 人;农 村 123 人,城镇 93 人,城市 126 人,缺失 3 人。 1.2 工具 1.2.1 安全感量表 采用丛中和安莉娟编写的安 全感量表,共有 16 个项目,进行 5 级评分,包括人际 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两个维度[5]。人际安全感,共 8 个项目,主要反映个体对于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安全 体验;确定控制感,共 8 个项目,主要反映个体对于 生活的预测和确定感、控制感。得分越高,表示个体 的安全感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 为 0.835。 1.2.2 大学生自我分化量表 采用吴煜辉和王桂 平修订的大学生自我分化量表 。 [12] 该量表共 27 个 项目,采用 6 级评分。该量表包括情绪反应、自我位 置、情感断绝、与人融合 4 个维度。其中情绪反应维 度反映了个体的情绪稳定性特征,低分个体常被认 为是情绪化的人,长期受控于自己的情绪,而高分个 体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并设法抵制情绪产生的负面 影响;自我位置维度反映了个体坚持自己观点、立场 的能力特征,低分个体容易依赖他人,经常不能按照 自己的意志行事,而高分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不迎 合他人的期望;情感断绝维度反映了个体在亲密体 验和人际互动中表现出的既想亲密又害怕亲密的矛 盾心理特征,低分个体害怕与人保持亲密的关系,常 常疏离与他人的关系来减轻恐惧,而高分个体不会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611(2014)05-0877-04
Sense of Security, Self-differentiation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College Students
WANG Yan, AN Qin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at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nse of security, self-differentiation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Totally 380 college students from Beijing and Anhui were selected to fill questionnaires of security scale, self- differentiation scale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tegrated diagnosis scale. Results: ① The propor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low,middle,high and level interpersonal disturbances were 51% 、 34.5% and 14.5% respectively. ②Sense of security had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self-differentiation. ③Both sense of security and self-differentiation had significant and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interpersonal disturbances. ④Mediat⁃ ing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security and certainty in control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ut the effect became weaker when all factors of differentiation of self interpersonal were considered. Conclusion: Self-differ⁃ entiation, especially I-position and emotional cutoff, play a partial mediating rol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nse of secu⁃ rity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Key words】 Sense of security; Self-differentiatio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College 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