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一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件

合集下载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三老”在秦汉时期地位 颇高,即使贵为天子的汉 明帝, 见了他也得作揖,还得给他倒酒夹菜。
公元 59 年冬,在天子专为贵族子弟设立的太学上,第一次 举行尊老养贤之礼,在这次盛会上,汉明帝任命李躬(自己的 老师)为三老,这天明帝亲自派人用蒲草裹轮的车将李躬接 来,以免颇簸,并亲自以宾主(而非君臣)之礼迎之,当三 老进屋之后,汉明帝又给李躬作揖,请他入座,于是,李躬 面朝东方坐下(汉朝以东为上,这是尊位)。













会 救 济 与 优 抚 政 策






比较汉代一农户的户口簿和当代中国公民户口簿,你发现了怎样的不同? 中国古代的户籍更加强调身份、财产、家庭地位;现代户口簿就是公民的基本信息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
朝代 战国 秦国 秦朝 汉朝 西晋 东晋 东晋后期 和南朝 隋朝 唐朝
特点: 渐进性;便民性; 人民性;公平化; 民主化;法制化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地发展深化,户籍改革正在有序推进农业 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城市化。关于社会基层社区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不断 强调:要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多种形式延伸管理链条,提高服务水平,让 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按照兜底线、织密网、 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 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在此过程中应该体现对所有公民的公平性原 则,体现社会主义建设过程的渐进性、人民性、便民性原则。确立普遍平 等的公民权利是现代国家构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建构现代民主国家制度 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的必由之路。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民”,总称“编户齐民”,是行政与赋
(3)维护:政府为掌握人口数,也定期进行 役制度的合一。编户齐民对国家的义务:
人口调查。
①田租:三十税一; ②人头税:算赋:
(4)东汉末年由于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
15-56岁120钱;口赋:7-14岁20钱; ③徭役:每年一个月,并戍边三日,戍
(6)清朝实行里甲制,后来改而推行编制严 密的保甲制:从城市到乡村,以十户为牌,设 牌长;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 至此,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旨 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
了国家赋税收入。
隐漏户口,以解决诈老诈小的行为,即为“大索貌阅”……
②打击了豪强地主,加强了中央集 通过这一措施,新增成定人数44.3万,新附人口164万。通
权。
过检查,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
③有利于增加国家的劳动力,减轻 税收入。
了民众的赋税负担。
——宁欣《中国古代史(下册)》
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1.基层组织
从秦汉到明清,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下设直接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
(1)秦汉——乡里制
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乡设三老,掌教化;设啬夫,掌狱讼、赋税;设游徼,
掌捕盗。里设里正。乡、里之外有亭,设亭长,负责传递政令和维护治安。后代
沿袭这种乡里制度,稍有变化。
(2)唐朝——乡里制(村坊)
赋役;豪强大族控制隐瞒人口;影 在北方,有的豪强大族,一户之内有数十家,人数多达数万。
响政府财政收入和对劳动力的控制。国家赋税收入因此锐减。裴蕴因是上奏,要求实行大索貌阅。
(2)作用
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下令在全国彻底清查户口,

选择性必修一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

选择性必修一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

东晋和南朝为解决北方流民侨置问题,推行了整理户 籍及调整地方行政区划的土断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划 定州、郡、县领域,居民按实际居住地编定户籍。据 此可知,土断政策( ) A.得到了士族的广泛支持 B.使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C.使侨民重新分得了土地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590年,隋朝将府兵制下的职业军人一律改为编户,有 战事时应征出战,战事停罢后散归本籍,和一般民户 同样垦田、纳租课。这一举措( ) A.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B.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 C.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D.促进大土地所有制形成
三十七年,停编审造册。时丁银既
摊入地粮,而续生人丁又不加赋,五
年编审,不过沿袭虚文,无裨实政,
至是因李瀚言,遂罢之。——《清史
稿·食货志》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朝代 战国 秦朝 西汉 东汉 魏晋南北朝 隋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户籍 编排民户,制定户籍,逐步确立。
分类登记 编户齐民 户籍散乱
“黄籍”“白籍”“土断” 大索貌阅、
探究:指出秦朝编制 户籍簿的目的是什么?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3.汉朝:编户齐民
汉代继承了秦朝的全民户口登记制度,将全国的地主、 自耕农、雇农、佣工、商人,全部编入国家的户籍, 这叫做“编户齐民”……所有编入户籍的大汉居民, 具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其中最重要的义务是向国家 提供赋税与徭役……
——吴钩 《户籍上的中国》
宋代吕大钧说:“为国之计,莫急于保民。保民之要 ,在于存恤主户(有土地的税户),又招诱客户(没 有土地的侨居者)使之置田,以为主户。主户苟众则 邦本自固。”据此可知,吕大钧主张( ) A.加强社会管理 B.壮大自耕农队伍 C.改革户籍制度 D.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清文献通考》记述:“前明之例,民以籍分,故有 官籍、民籍、军籍,医、匠、驿、灶籍,皆世其业, 以应差役。至是(顺治二年)除之。”这一史料可以 用来说明清代( ) A.商品经济得到充分发展 B.工匠受到全社会的尊重 C.民营手工业发展的原因 D.赋税制度进行重大调整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为增加赋役,不时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作“土断”,使白籍人口土 著化,承担赋役。
命州官“大索貌阅”,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严防不实。
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政府会通过一年一度或三年一次的人口核查将逃避登记的人口 搜刮出来,称为“刮户”。 以是否承担政府课役为标准,把人户分为课户和不课户两大类别。课户:凡有田产,户内又承担课 役的人口的人户,称为课户。无田产或有田产但依法免课的人户,称不课户,或免课户。这是隋唐 时期最主要的两大户口的类别。
清朝
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
王安石实施保甲制。规定“十家为一保,选主户有干力者一人为保长;五十家为一大保,选一人为大 保长;十大保为一都保,选为众所服者为都保正,又以一人为之副”,这种保甲制所形成的保与都构 成了基层的都保制。
王守仁任南赣巡抚任上行“十家牌法”,以十家总编为一牌, 开列各户姓名,由十家轮流收掌,每日沿门按牌察看动静, 发现有面生可疑之人,就向官府举报。
宁海育婴堂最早建立于清顺治年间,共 收养了数万名弃婴
叁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总结
政府救济与社会救济的特点
政府救济:重点在救灾,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或直接实施赈济,或鼓励各地余粮向灾区流通,同时还会疏导和 安置流民,鼓励民间富户救济灾民。 社会救济:侧重于日常生活的赈济,如收养弃婴和孤儿、接济贫民、资助贫困人口的教育、安葬无人埋葬的骸骨等。
户籍的演变过程
明代黄册
02
户籍的编制与管理一般以基层组织为单位进行,既保证赋役征发,也维护社 会稳定。
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
贰 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以赋役征发为主的基层管理体制
户籍制度与基层组织的关系 户籍的编制与管理一般以基层组织为单位进行,既保证赋役征发,也维护社会稳定。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件(44张)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件(44张)

思考:(1)根据史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内容。(史料实证) 【点拨】依据画线部分关键信息概括即可。 提示:以成年男子自立为户的小农家庭为单位进行户籍登记;户籍登记的内容包 括县、里、爵、名、年庚及家庭资产等;户籍反映社会等级差异。 (2)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历史解释) 【点拨】根据所学知识从经济发展需要、赋税收入、政府管理等角度归纳原 因。 提示:适应小农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强对人口和土地的掌握和管理;保障国家财政 的稳定;赋税和徭役制度改革的推动。
2.宋代户籍制度 史料 宋政府对户籍制度进行了改革,将客户与主户(有田地、家产并承担国 家赋税的有产户)均列为国家的编户齐民,给予独立的户籍。宋代在主户和客 户外还设置了特殊户籍。宋真宗年间将坊郭户作为正式户种,包括商贾、手工 业者和城内其他的居民家庭,开创了封建城市人口管理的新方式。此外,户籍 中还有兵籍。宋代规定:“凡天下兵籍,武官选授……悉归枢密院。”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 社会治理
必备知识·素养奠基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1.根本目的:掌握人口变动情况,以便征发赋役。
2.演变概况:
朝代
概况
秦献公
战国
公元前375年,_______实行“为户籍相伍”,标志着国家大规模 制定户籍的开始
秦朝
实行分类登记制度,有一般百姓的户籍,宗室籍、宦籍、市籍等
户(1口)继类1承型.了比元前较朝复以期杂职,业按对定职户业人籍划的分口做,统法称进为“行诸色严户计密”,世控代相制袭,不、得变禁动 止人的自由迁徙;后期对人口控制功能逐渐减
——摘编自姜婷婷《宋代户籍制度探析》
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同步课件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同步课件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
——(唐)杜佑《通典》
1、战国开始
秦献公十年(公元前375年),“为户籍相伍” ——《史记·秦始皇本纪》
“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 ——战国法家学派的代表作《商君书》
原因: (1)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确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内在 需要; (2)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3)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
——(北宋)石介《徂徕集》
宋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户分主客,主户纳赋
(元朝)将其全部人户,以职业、民族、宗教的不同,而划分为
多达数十种“户计”……民户户计数量最多,占全国总户数的80%
左右,是元朝诸色户计中最基本的户计,是元朝赋役的主要承担
者。
——高树林《元朝民户研究》
元朝:按职业定籍;一旦定籍,世袭其业
二、历代基层组织
“治天下,必自治一国始;治一国,必自治 一乡始;治一乡,必自五家为比、十家为联始。”
——(清)陆世仪《保甲书广存》 乡民“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救,民是 以和睦,而教化齐同,力役生产可得而平也。”
——《汉书·食货志上》
秦汉时期:乡里制
《汉书·高帝纪上》:“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 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 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徭戍。
——(南朝梁)沈约《宋书·州郡志一》 原因: (1)社会动乱和人口流动打破了原有的户籍管理制度,封建 政府无法掌握人口、田亩等信息。 (2)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导致部分人口失去土地成为地 主阶级的依附阶层。 (3)为保障赋役征发,封建政府不得不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现 实,重新制定新型户籍分类标准。
4、隋唐成熟
宋朝 由主征户发、客赋户役分为藉主的经济职能转向基两层税治、理附的加税政、治代职役能金;、再发徭役

选必一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20张PPT).ppt

选必一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20张PPT).ppt
supposed to _sh__a_k_e_h_a_n_d_s__. 4. Maria should ask what she is supposed to
_w_e_a_r_ if she is invited to a party next time.
课堂学习
1.Why did Maria make such mistakes?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customs.
Tick what you can do. After learning this lesson, I can:
Great Good OK try harder
1. finish the listening tasks with strategies(策略) predicting, taking notes,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key words ;
1.Maria was supposed to arrive at 7: 00, but she ______a_r_r_iv_e_d__a.t 8:00 2. In Maria’s country, when you’re invited for
7:00, you’re expected to _c_o_m_e__la_t_e_r. 3. When Maria met Paul’s mom, she was
2. Are people in Brazil expected to kiss all the time when they meet?
No, they sometimes kiss.
IIinscidatinPifmfaerpriereopnrwottarcontor.tukfno.trriuess?to know the different customs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问题式预习
任务型课堂
课后素养评价
2.史论拓展——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
地域性 政府千方百计将人口控制在特定地域范围中,限制其流动
等级性
政府将人口按照等级分为特权户种、民籍户种和贱籍户种 等类别,地位逐级降低,界线分明
世袭性 不同等级、职业间的流动受到制约,户籍是世袭的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本单元围绕古今中外的“基础治理与社会保障”这一主题,主要讲 述了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及代表性的基层管 理组织,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西 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 其实行情况。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问题式预习
任务型课堂
课后素养评价
3.迁移运用
(1)(2023·广东卷)王夫之在《宋论》中评论历史上某一基层制度时,
认为聚乡村之民成兵达不到御敌的目的,贼寇一旦来袭,乡民便携
家散去,“非什保之所能制”。这一基层制度是( )
A.邻保制度 C.十家牌法
B√.保甲制度
问题式预习
任务型课堂
课后素养评价
材料二 秦国商鞅变法后,严格户籍管理,五家为伍,十家为什, 行“什伍连坐法”。汉代“编户齐民”,编制户籍以征收人头税, 分派兵役、力役。唐代中期以后编制户籍主要依据转向田产,淡化 人丁。宋元明清户籍延续此法。
——摘编自王威海《中国户籍制度——历史 与政治的分析》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户籍管理的特点。 提示:服务于赋役征发;依据由人丁转向田产,人身控制逐渐松弛; 与基层治理直接相关。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49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共49张PPT)

(九)明朝
祁门县江寿户帖
材料 洪武三年,太祖籍天下户口, 置户帖户籍,具书名、岁、居地。 籍上户部,贴给之民。
—— 《明史•食货志》
户部洪武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钦奉圣旨 “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 是户口不明白俚,教中书省置下天下户口的 勘合文簿户帖。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 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 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与那 百姓一个户帖…”
举措 常平仓制度
材料 寿昌遂白令边郡皆筑仓,谷贱时则增其贾而籴, 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
――《汉书·食货志上》
(二)社会救济
实施者
地位
举措
汉朝 常平仓制度
政府
主体
隋唐 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 民间积储(义仓、社仓)
宗族
辅助,宋朝兴起
慈善组织
“天下第一仓”
材料 隋文帝于开皇三年“以仓库尚虚,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 河阳仓,陕州置常平仓,华州置广通仓,转相委输,漕关东之粟以给
材料 (元朝)将其全部人户,以职业、民族、宗教的不同,而划分为多达数十 种“户计”……民户户计数量最多,占全国总户数的80%左右,是元朝诸色户计中 最基本的户计,是元朝赋役的主要承担者。
——高树林《元朝民户研究》
元至元年 间湖州路 户籍文书, 登载了322 叶900户的 人口事产 营生信
元湖州路户籍文书第二 册叶三“吴万三”户
的原作因用:则中退央居集其次权了制。度清的政不府断下令强彻化底;废统除治人者丁编的审改,革户;籍农管民理制的度反正抗式斗退争出;历史商舞品台经。 济的发展;土地兼并和租佃关系的演变;财政危—机—;《重中农国抑户商籍制思度想的的历影史响考。》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原因。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乡村,设牌长、甲长、保长,使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旨
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此举
()
A.提高了社会治理的能力 B.杜绝了盗窃滋事的可能
C.确保了监督管理的公正 D.导致了统治危机的加深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在基层组织与社会治 理方面,由清初的里甲制发展到后来更加严密的保甲制,使兼具区划和 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体现了清朝 加强了对社会基层的管理和控制,提高了社会治理的能力,故选A项。
[问题] 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重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因。(培育史料实证、历 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答案】特点:政府主导;社会保障范围广泛;鼓励民间自助;形 成多层次保障体系。
原因:传统经济脆弱;自然灾害频繁;统治者维护统治秩序的需 要;儒家思想的影响;宗法观念的影响。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1.抓住两条线索:(1)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2)世界主 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2.掌握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从 萌芽到逐渐发展成熟再到日臻完善,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各个朝代都有 自身的特色。
3.正确认识中国古代的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在中国传统社会 里,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社会意识形态、乡里制度与基于小农经济 的国家财税制度是相辅相成的,国家政治权力与乡村社会自治权力的有 效互动,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封建王朝赋税的征收和国家政治权力的正 常运转。
探究点二 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 材料 与欧洲不同的是,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一开始就是政府的公 共职能,而欧洲古代和中世纪的社会保障主要由教会和慈善团体承担, 政府努力是近代的事。我国自古以来就由政府主导社会保障工作,以家 庭赡养、家族间的收养和私人的施舍为辅。我国古代的社会保障事业自 宋代起全面发展勃兴,政府主导建立了多主体投入、覆盖范围广阔的多 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课件 第6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课件 第6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的占有情况,便可依据黄册征收赋役,故C项正确;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封建土
地私有制,黄册制度没有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排除A项;题干材料与租佃关
系无关,排除B项;黄册制度不能促进人口增长,排除D项。


二 中国古代的社会救济
【材料一】 在对各种天灾人祸的处理过程中,社会救济毋庸置疑地成为解 决政府和民众之间问题的纽带,这也是历代进行社会救济的主要背景和因 素。……宋朝的社会救济思想主要体现在政府、社会精英以及广大社会 民众三个方面。危机出现,正是统治者发挥“仁政”思想的最佳时机。…… 宋朝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仓储备荒体系,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赈灾救荒法规,创 立了功能较为齐备的济贫恤穷设施等。


【素养阐释】 材料表明明朝初期流民问题严重,经济遭到重大破坏。为了加强对全国人 口的管理,明朝实行黄册制度,对明朝的社会统治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应 该根据材料从背景、目的、影响等多个角度进行合理的解释。考查历史 解释的素养。


[核心归纳]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征
1.地域性。因为人口与赋役之间密不可分,所以封建统治者千方百计地将


[核心归纳]
中国传统社会福利体系的特征
1.以低级福利为救助实态,呈现出制度保障的局限性。传统的慈善救济不
仅在救助水平上呈现出低级性,而且还具有选择性和区别对待的特征。
2.以传统文化为思想基础,呈现出制度文化的民本性。中国具有悠久的历
史文化传统,传统文化不仅博大精深,而且以仁义、民本为特征。
3.以问题解决为救助形式,呈现出制度结构的剩余性。剩余性的社会福利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六单元
历史
重点研习
一 明朝户籍制度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PPT课件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PPT课件

三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扶政策 ——社会治理的保障






安 济 院
“狗彘[zhì]食人食而不知检(制止) ,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 济百姓)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 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梁惠王上》
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黄籍” “白籍”
“土断”
“大索貌阅”,重新核定户籍。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
户籍分为主户(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与客户(没有土地的佃户)
按职业定户籍,如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诸色户计”,一旦 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以职业定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 以里甲制为基础,制造户籍册, 称“黄册” 黄册和鱼鳞图册互为补充
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史记·萧相国世家》
特点:①汉承秦制
②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
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 ③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
建国家的“编户齐民” ④政府定期进行人口调查。
影响:①它的实行标志着我国古代完整的
赋税制度正式形成; ②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提供稳定的兵源 ③强化了对人民的控制;
七、元朝: 诸色户计、户籍世袭
元朝的户口类型复杂,按照职业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 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民族 蒙古人 色目人
汉人 南人
户别
军户、站户、猎户、蒙古户
军户、畏吾儿户、答失蛮户、也里可温
医户、匠户、酒户、丝绵户、姜户、阴阳户、礼乐户、僧 户、道户、盐户、军户、站户、猎户、儒户、河西户、契 丹户、舶商户、淘金户、女真户……等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件)(选择性必修1)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件)(选择性必修1)
——摘编自张研、牛贯杰《清史十五讲》
特点:①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 意义:①有效治理基层地方;
②地方自治色彩鲜明;
②稳定基层社会秩序;
③宗法关系扮演了重要角色;
③一定程度上推动基层经济发展
④官员治理与士绅管理相结合。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户籍制度
基层组织与 社会治理
社会救济与 优抚政策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 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 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唐朝 明朝
邻保制度 四家为邻,五邻为保 十家牌法
清朝 乡 三老、啬夫、游徼
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十户为牌,设 兼里具牌区长划;和十户牌籍里为正管甲理,性设质甲的长乡;里十制甲与为旨保在,维设护保社长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
交通要道十里设一亭
在古代中国,县以下基层社会,由具有强烈自治色彩的家族、宗族、乡族等组织系 列(里社保甲与行会等亦均以家族、宗族等实体组成)……成为国家末端政权的补充, 起到所谓“结构—功能替代物”的作用。 费正清曾说:“地方长官是中央政府任命 的该地唯一代表。这种表面地位造成的结果,就是地方长官只有在与当地士绅头面 人物的密切合作下,才能做他的工作。”
要承担者。
——张斌《宋代的户口管理探究》
乡墅有不占田之民,客借户人:之没牛有,土受地人的之佃土户,庸而耕者,谓之客户。
——(宋)石介《徂徕石先生全集》
宋代“不立田制”,土地兼并严重,按人头纳税易致赋税不均,故纳税根据 土地来算,相应的户籍制度与土地融合,适应了土地私有的社会发展要求。
朝代
户籍制度
(元南魏朝北晋)朝将其黄全籍部、人户白,籍以、职土业断、民族、宗教的不同,而划分为多达数十种“户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6.宋朝:主户与客户
主户: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
客户:没有土地的佃户
主户作为宋代户口的基础,占全国总户数的65%左右,是宋代赋税的
主要承担者。
——张斌《宋代的户口管理探究》
【思考】宋朝户籍制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宋代“不立田制”,土地兼并严重,按人头纳税易致赋税不均, 故纳税根据土地来算,相应的户籍制度与土地融合,适应了土地私有的 社会发展要求;赋税制度的变革;政府灵活调整户籍政策;商品经济发 展。客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财政收入 有所增加。
租 调 制
租庸 调制
↓ 两税 法
方田 均税、 募役

南北 分治、 科差
一条 鞭法
固定 丁银
↓ 摊丁 入亩
户 籍 制 度
开始
分类 登记
编户 齐民
黄籍 白籍
大索 貌阅
三年 一造
主户 客户
诸色 户计
户帖 黄册
管理 松弛
↓ 永停 编审
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赋税徭役制度三位一体,紧密结合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1.先秦:
选必一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 与社会治理
了解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变迁,认识赋役征发是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重要目的。 了解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认识古代基层管理的特点。
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认识其对维护统治的重要性。
【思考】什么是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是统治阶级稽查户口、征收赋税、调派徭役、维护统治秩序 的依据和重要的管理手段,也是是国家对老百姓进行经济和人身控制的 重要途径。
加强人口管理 便于征发赋役 维持统治秩序 保障社会治安

选择性必修一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ppt

选择性必修一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ppt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 方式的异同。(1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7分)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三: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
登记范围:境内所有男女 ——《商君书·境内》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1.战国:编排民户,制定户籍 2.秦朝:分类登记制度 户籍,宗室籍、宦籍、市籍等 3.汉朝:编户齐民
(1)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 (2)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户入籍,成 “编户齐民” (3)政府定期进行人口调查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7.唐朝:户籍三年一造
8.宋朝:主户与客户
9.元朝:“诸色户计” 户籍世袭
10.明朝:户贴制度、职业定籍、户籍称“黄册”;张居正一条鞭法
(1)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为民籍、军籍、匠籍等,方 便政府征调各种人役。
(2)明朝在户帖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黄册制度。户籍册 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 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 1601年,英国颁布济 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 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 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精品课件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精品课件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宋朝
户籍分主户与客户。______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指没有土地的 佃户
元朝
按______将户口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为“__________”,一旦 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大索貌阅
主户
职业
诸色户计
续表
明朝
①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 ②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
连带性
历代乡里制度都是以对全体乡村居民进行什伍编制为起点的,“什伍相保”或 “什伍连坐”就成为乡里制度的一个基本组织原则
主题二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问题探究
视角1 中国古代福利体系的发展趋势
材料
. .
教你读史

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兼有基层政权和半自治的性质

唐朝乡里制向保甲制、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官方控制逐步增强

从北宋到清代,乡里制度转为职役制,乡村自治色彩越来越弱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乡村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
提示 趋势:由乡里制向保甲制转变;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国家对乡村的干预和控 制逐步加强;乡村自治功能逐步削弱。
. .
——摘编自贾康等《中国财政思想史》
续表
. .
. .
. .
. .
. .
. .
教你读史

自商朝至春秋战国时期,人口登记制度日益严格

秦汉时期形成了户籍制度,并为后世历代王朝沿用
鸠杖在秦汉时期是长者地位的象征,是汉代敬老养老的标志。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出 土的鸠杖是我国古代敬老爱老养老方面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历史实物资料之一。
02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史料一、二,概括宋代户籍制度相对汉代户籍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一:汉朝户籍制度基本延续了秦代的户籍制度,以每年八月举行 的户口调查为基础,全国各地都要“案户比民”,百姓无论老幼都必 须集合到县城接受官史的查验,以便“阅其貌以验老小之实”。汉代 户口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民户家庭成员的情况,包 括户主及家庭成员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与爵位等;其二是民户的 财产状况,诸如土地、房屋、奴婢、畜产等。户籍编制完成以后,再 将户籍逐级上报,接受上级政府和朝廷的检查。汉代的户籍制度依然 非常严格,禁止随意迁徙,汉律中专设《户律》,凡是任意迁徙,隐 瞒人数,户口上报不实,逃亡躲避赋税摇役者,均有严厉的惩处条文。
再见
中国古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政府救济
仓储制度
汉朝 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
隋唐
1.隋唐时期,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又大力提倡民间积储。 2.隋文帝置仓积谷,还鼓励民间自置公共粮仓“义仓”。
中国古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政府救济
秦汉 皇帝有时会赐给年高老人手杖——鸠杖,以示尊重。
尊老养老
唐朝 政府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
魏晋隋唐时期
魏晋时期
隋朝
唐朝
西晋
东晋
“黄籍”
“黄籍”


正式户籍
赋 役
正式户籍
(黄纸)
(黄纸)
学霸笔记
魏晋时期是户籍制度走 向完善的转型时期。
“白籍” 不


侨居人口
赋 役
(白纸)
南朝
“土断”
“黄籍” “白籍” 编入
正式户籍 侨居人口
(黄纸)
(白纸)
政府为增加赋役,将“白籍” 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人口增多。
——摘编自王威海《中国户籍制度——历史与政治的分析》
材料二:宋代户籍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户籍法律出现了编敕、编例,敕律 并行的状态。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和土地私有化程度的提高,户籍由士族 身份世袭制开始向职业身份世袭制过渡,如主、客户之划分和客户入籍, 专门从事某项生产经营的专业户出现。两宋册籍名目繁多,地籍与户籍分 离,户籍赋税功能分化,从“两税版籍”到“丁口账簿”及至“五等丁产 簿”等,这些册籍记载的内容各有偏重,都是宋朝征税派役的依据。此外, 两宋实行保甲制编户,“十家为一保,五十家为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 以“民”代“兵”,察纠非违,维持治安,强化了封建国家对乡里社会的 控制,削弱了乡里社会的自治色彩。 ——摘编自姚秀兰《户籍、身份与社会变迁——中国户籍法律史研究》
逐渐减弱,最后户籍制度与土地
趋势
制度、赋役制度完全脱离。
由于政府赋役越来越倾向于向土地摊派,
户籍管理相对松弛。
结果 康熙年间赋役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后, 户籍永停编审,名存实亡,政府只是按照一 定的组织制度登记人口数量。
得分宝典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作用
1
统治阶级通过户籍管理维护其利益。
2
封建统治者通过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和随意迁徙。
宋朝 元朝
宋元时期
户籍
职业分类


军户 民户 匠户 僧道户 儒户 灶户 渔户 ……

统称为“诸色户计”

一旦定籍,就得“各安生理”,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明清时期
明朝
清朝
继承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 “黄册” 户籍
民籍
军籍
匠籍
明清时期
明朝
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 户籍
民籍
军籍
匠籍
清朝
学霸笔记
清朝时期,户籍制度的财政功能
中国古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民间社会救济
地位
宋朝以后,宗族慈善组织的作用逐渐增大,辅助政府参与 救济活动。
表现
宋朝: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 明清: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
得分宝典 政府救济与民间社会救济的差异
政府救济
民间社会救济
掌握大量资源,处于主导地位。
地位
处于辅助地位。


历代基层社会治理
什伍组织
秦汉
牌 开列各户姓名,由十家轮流收掌
邻保制度
十家牌法



历代基层社会治理
×10 = 牌 (10家) 牌长 牌 ×10 = 甲 (100家) 甲长 甲 ×10 = 保 (1000家)保长
清朝时期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 性质的乡里制与旨在维护社会 治安的保甲制度合一。
什伍组织
秦汉
邻保制度

十家牌法

保甲制

得分宝典 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特点
秦汉时期
乡里制度 什伍组织
唐宋时期
乡里制度 邻保制度
保甲制
明清时期
里甲制度 保甲制

①注重建立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

②政府对基层组织的渗透力较强,直接发挥指导、监督作用。

③封建社会前期基层社会拥有一定的自治权,但始终未能走向真正的基层自治,
重点在救灾,核心在于保证粮 食供应,同时还会疏导和安置 流民,鼓励民间富户救济灾民。
重点
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赈济,如 收养弃婴,接济贫民,资助贫 困人口的教育等。
明代初期实行了严格的户籍制度,人们不得随意改动户籍,不得擅自流动,外出百里之外时必须有官府发
给的“路引”(通行证)。明代中期以后,政府允许流动人口在当地入户占籍。这一变化反映了( B )
参考答案
变化: • 在户籍法律上出现敕律并行; • 户籍向职业身份制转化,主、客户之划分以及客户入籍、专业户出现; • 户籍赋税功能分化。 原因: • 宋代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以及政治经济生活对法律领域有所要求; • 门阀士族的衰落以及庶族地主的崛起; • 唐宋以来,土地私有制发展迅猛,失去土地的民户逐渐增多; • 两税法的实行以及宋代赋役制度的改革; • 商品经济的发展,人身依附关系减弱,社会结构出现变动。
A. 采取无为而治保护弱势群体
B. 践行民本思想防止贫富分化
C. 重视基层治理维护社会稳定 D. 形成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1读 2抓 3迁 4判
1问 2读 3抓 4析
材料一:汉朝户籍制度基本延续了秦代的户籍制度,以每年八月举 行的户口调查为基础,全国各地都要“案户比民”,百姓无论老幼 都必须集合到县城接受官史的查验,以便“阅其貌以验老小之实”。 汉代户口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民户家庭成员的情 况,包括户主及家庭成员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与爵位等;其二 是民户的财产状况,诸如土地、房屋、奴婢、畜产等。户籍编制完 成以后,再将户籍逐级上报,接受上级政府和朝廷的检查。汉代的 户籍制度依然非常严格,禁止随意迁徙,汉律中专设《户律》,凡 是任意迁徙,隐瞒人数,户口上报不实,逃亡躲避赋税摇役者,均 有严厉的惩处条文。
中国古代的 户籍制度 与 社会治理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
战国秦汉时期
战国时期 秦朝 汉朝
国家开始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 “为户籍相伍”
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
无论男女,都在政府的簿籍上有登记。 学霸笔记
特点 1.与什伍制度相结合,加强 了对百姓的控制; 2.具有基层社会治安职能。
战国时期
3
封建政府通过制定缜密的户籍制度来配合征收赋税。
4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是徭役征发的重要参考。
5
户籍制度是统治者维护社会治安管理的重要手段。
中国古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
历代基层组织形态
秦汉时期
乡里制度

唐朝 明朝



三老 掌教化
啬夫
掌狱讼 赋税
游缴 里正 亭长
掌捕盗
传递政令 维护治安
历代基层组织形态
秦汉时期

唐朝



明朝
(户)×100 里 ×5 里正 乡
城内设坊
坊 正
郊外设村
村 正
秦汉时期
唐朝

明朝
甲 制

历代基层组织形态
(户)×10
甲 甲长
(户)×110
里 里长
历代基层社会治理


什伍组织
什 (10家)
秦汉



历代基层社会治理
什伍组织
秦汉
邻 ×5
邻保制度

保 (20家) 彼此之间相互监督

尤其是宋代以后基本丧失自治色彩。
中国古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中国古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实施原因和作用

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缺少保障,

这就需要国家和社会提供必要的、及时的救助。
社会救济为民众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证人口繁衍和


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客观上有利于维护统治。
魏晋隋唐时期
魏晋时期
隋朝
唐朝
制定“输籍法”,重新核定户籍。
魏晋隋唐时期
魏晋时期
隋朝
唐朝
唐承隋制,户籍三年一造。 政府会通过人口核查将逃避登记的人口搜查出来,称为“刮户”。
宋元时期
宋朝 元朝
主户
客户

税户
佃户

拥有土地
没有土地

缴纳赋税
不缴纳赋税

主客户比例发展趋势:为国家承担赋役的主户人口所占比例上升。
——摘编自王威海《中国户籍制度——历史与政治的分析》
材料二:宋代户籍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户籍法律出现了编敕、编例, 敕律并行的状态。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和土地私有化程度的提高,户 籍由士族身份世袭制开始向职业身份世袭制过渡,如主、客户之划分 和客户入籍,专门从事某项生产经营的专业户出现。两宋册籍名目繁 多,地籍与户籍分离,户籍赋税功能分化,从“两税版籍”到“丁口 账簿”及至“五等丁产簿”等,这些册籍记载的内容各有偏重,都是 宋朝征税派役的依据。此外,两宋实行保甲制编户,“十家为一保, 五十家为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以“民”代“兵”,察纠非违, 维持治安,强化了封建国家对乡里社会的控制,削弱了乡里社会的自 治色彩。 ——摘编自姚秀兰《户籍、身份与社会变迁——中国户籍法律史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