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鄱阳湖
• 鄱阳湖流域位于长江中下游交界处南岸,跨江西 、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和湖南等6个省,共 有84个完整县和23个部分县,占长江流域面积 的9%。
•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是与赣江、抚河、信江 、饶河、修水五大河流尾闾相接的类似盆状天然 凹地,受长江、和以上五河水位制约水量吞吐平 衡而形成的过水性、吞吐型、季节性的湖泊。
• 2,土地利用方式与 强度的急剧变化进一 步加剧了水环境的恶 化。
• 3. ,生活污水已成为 太湖流域主要的污染 源。
• 4,环境治理投入甚 微,废污水治理能力 不足,缺乏有效的法 制管理手段。
• 5,治理的方式与区 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三、治理情况
• 从1996以来,太湖就被作为中国水污染治理 重点,制定了《太湖水污染防治规划》
少在50%一60%之间
水质污染
• 随着工农生产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湖 区地表径流和五河携带的面源污染,局部水域 污染严重,水生生物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威胁 到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 在江河入湖口,局部水体污染严重超标,检出 率达100%;湖区非点源污染中的农业非点源污 染负荷比,N 为92%,P 为97%,将对鄱阳湖富 营养化进程产生重要的影响。
土壤退化和污染
• 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区农田土壤中 • 清洁土壤占总面积的1.57%。 • 较清清土壤占74.34%。 • 起始污染土壤占20.44%。 • 显著污染土壤占3.43%。 • 严重污染土壤占0.22%。 • 有近I/4的农田土壤受到污染。 • 近20多年来,湖区目前受到污染的农田土壤至
四、治理建议
• 1、关停污染,发展治污。利用市场经济运 行机制,发展建设污水处理产业。城市地区 通过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实施企业化 经营。
• 2、实施太湖生态修复工程。 • 3、调整产业结构。比如横扇根据其地理位
置与产业结构,由之前的湖边有当地居民几 只大船,关闭后转型为羊毛衫特色产业群, 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 4、加强监管。成立环太湖水之监查队,每 隔一定时间不定期巡逻视察。 • 5、建设太湖流域新的河网水系,通过清淤 和填塞工程,把清淤泥土用于填埋废弃的河 浜,保证洪水通道和蓄洪面积,又要注意对 废弃河浜的使用和环境的改善,或做渔池。
水土流失
• 江西是南方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 份之一,水土流失主要分布于鄱 阳湖水系“ 五河”流域中、上游及 鄱阳湖滨湖地区,现有水土流失 面积336. 12 × 105 km2,占全省 水土流失面积的95. 5%。
• 来自坡耕地及疏残幼林地的悬移 质2 104. 2 ×104 t,造成湖区淤积;
• 来自开矿、修路等形成的弃土和 重力侵蚀产生的推移质315. 6 × 104 t,造成中上游河道及塘、库、 堰、坝淤积。还有每年7 ~ 9 月从 长江倒灌入湖泥沙量104. 5 × 104t。 很多的水域已淤为洲地。
4.3 发展循环经济
• ①废物减量化,即尽量减少一切废弃物的排放, 并逐步向零排放方向发展;
• ②废物无害化,通过加工、转化,以及生物降 解、化学处理等多环节,使废物对环境、生物 不产生任何危害;
• ③废物资源化,即发展循环经济。鄱阳湖农业 生产上广泛推广的“猪一沼一果”、“猪一沼一鱼”、 “猪一沼一稻”模式,就是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具 体体现。
• (4)洪涝灾害的发生会使本地区产生重大的经济损失。
耕地锐减
• 1990年鄱阳湖区耕地面积为41.223 6万hm2, • 2003年全区耕地面积只有37.619 3万hm2 • 造成湖区耕地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在于:①农
民建房占地;②水土流失、洪涝灾害毁坏耕地; ③农民烧砖毁田。目前,全国每年因烧砖毁田 的数量达4 67万hm2,都阳湖区这种现象也到处 可见。
一、水质修复前污染情况
• 2007年5月29日,太湖蓝藻爆发,周 边地区水质急剧下降,水中含氧量剧 低,鱼虾大量死亡,接着水体发黑发 臭,居民生活用水受到严重的威胁。 太湖污染物成分复杂,富营养化现象 严重,农村河网水质劣于城市地区。

目前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不仅有水污 染第一阶段出现的以WBQ 、重金属为
主的特征;更有主要由E 、R 引发水
体富营养化的第二阶段特点;还兼有
水体以微量有毒有害有机物为特征的
源自文库
第三阶段的特点。
• 太湖流域河网水系密集,有些靠近居 民点的河道已经被填埋或截断,成为 居民倾倒生活用水和固体垃圾的地方, 大多已变为死水,污染十分严重,严 重影响到周围居民的生活。
二、污染原因
• 1,乡镇企业的发展, 带来了污染迅速蔓延 工业废水排放量也呈 增长的趋势
• 从2007年7月1日起,调整省污水排放征收标 准,有0.7元/污染物当量升至0.9元/污染物 当量。
• 2008年起,太湖地区企业告别排污物无视获 得的历史,开始实行有偿使用政策;
• 2009年建成太湖流域的实际谁排放交易市场; • 2010年初步形成太湖流域主要污染权交易市
场。至今,太湖水质已得到很好的改善,管 理仍在继续。
4.1 鄱阳湖流域的生态建设 与生态修复
• 第一,保护鄱阳湖这一湿地资源。 • 第二,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重点解决五河源
头的水土流失问题。
4.2 调整产业结构
• 对当前容易造成生态破坏的产业,如矿业和采 石、采砂、取沙业,要适当调整,尽量减少对 湖区生态环境的破坏;
• 对容易造成污染的企业,如造纸厂等,要毫不 犹豫地进行“关、停、并、转”。
湿地退化
• 通过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分析可以看出,生态 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围湖垦殖造成湖泊水域面积减少,渔业生产量减 少
• (2)水质污染、水位变化影响到水生植物和水禽的生 存环境,进而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 (3)湿地景观的变化,动植物品种与数量的减少,直 接影响到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收人
典型生态修复案例
太湖生态修复案例 鄱阳湖生态修复案例
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最主要的对外开
放地区,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除有特大城市上海
外,还有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杭州、嘉兴、湖州 等7个大中城市及迅速发展的城镇乡村。 太湖流域人口3600万人,人口密度为978人/km2,为全 国平均的7倍,是我国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太湖流 域是我国最大的综合工业基地之一。随着城镇化的进程, 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植被破坏严重
• 80年代以后,鄱阳湖流域的滥砍滥伐现象仍时有发 生。
• 流域内森林资源以针叶林为主,针叶林约占77%, 即使是生态公益林,其针叶林面积达也达76.6%, 叶阔林只占23.3%。
• 由于针叶林酸化土壤,林下灌、草难以生长,不能 形成乔、灌、草配套的水土保持植被条件,林下植 被非常单一,森林地表覆盖物少,且多为酸性针叶 及其分解物,无法形成强势的储养水源能力,难以 达到良好的生态保护效果
• 二是大力推广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的实用技术, 实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控制和减少 面源污染;
• 三是修河干流及沿鄱阳湖各县区建设水质自动 监测站,对各县区水质出口断面进行考核
4.4 构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必要的生态补偿措施,我 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形成了“上游保护,下 游受益”的不合理局面,为了实现流域问的环境 公平,促进流域生态共建共享,构建流域生态 补偿机制势在必行。
4.5 加强农村管理.完善农村水 环境保护基础工作
• 一是对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进行摸底, 依法取缔引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保障农 村饮用水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