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载光电吊舱自抗扰控制算法研究
《自抗扰控制器研究及其应用》范文
《自抗扰控制器研究及其应用》篇一一、引言自抗扰控制器(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简称ADRC)是一种先进的控制策略,旨在解决传统控制方法在处理复杂、非线性、不确定系统时所面临的挑战。
该控制策略以其出色的鲁棒性、快速响应和适应能力,在工业控制、航空航天、机器人技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深入的研究。
本文旨在全面阐述自抗扰控制器的原理、研究进展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
二、自抗扰控制器的原理自抗扰控制器是一种基于非线性控制的策略,其核心思想是将系统中的扰动视为一种“干扰”,并通过引入一个前馈控制器进行干扰抑制,同时配合反馈控制器来调节系统的状态,实现控制目标。
它采用线性与非线性结合的控制策略,并借助时间域中的线性函数生成器(Linear Function Generator,简称LFG)进行实时调整。
三、自抗扰控制器的研究进展自抗扰控制器自提出以来,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首先,学者们对自抗扰控制器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其次,针对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自抗扰控制器也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和优化。
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实验验证了自抗扰控制器的鲁棒性和适应性,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四、自抗扰控制器的应用自抗扰控制器因其卓越的鲁棒性和适应性,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工业控制: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由于环境复杂多变,传统控制方法往往难以满足生产要求。
自抗扰控制器因其出色的鲁棒性和快速响应能力,在工业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化工生产过程中,自抗扰控制器可以有效地抑制系统中的扰动,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
2. 航空航天:航空航天领域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
自抗扰控制器以其优异的鲁棒性和快速响应能力,为航空航天领域的控制系统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飞机自动驾驶系统中,自抗扰控制器可以有效地抵抗风、雨等外界干扰,保证飞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机载光电吊舱控制系统设计
机载光电吊舱控制系统设计机载光电吊舱控制系统设计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机载光电吊舱在现代航空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光电吊舱作为一种重要的航空设备,能够完成航空器的远程侦察、监视和打击任务,具有重要的军事和民用意义。
机载光电吊舱控制系统是光电吊舱能够有效工作的关键,本文将从系统设计的角度来探讨机载光电吊舱控制系统的设计。
机载光电吊舱控制系统由传感器、数据处理器、指令发出器和执行器等组成。
传感器模块主要负责对吊舱周围环境进行感知,包括图像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激光测距传感器等。
数据处理器模块接收传感器模块传来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和解码,将图像信息和其他数据提取出来。
指令发出器模块接收处理器模块的指令,并发送给执行器模块进行舵机、电动机等的控制。
执行器模块根据指令发出器模块的指令,实时改变吊舱的姿态和位置,以呈现所需的观测角度和视野。
在机载光电吊舱控制系统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多个关键因素。
首先是吊舱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吊舱在高空飞行中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如风速、气候条件等,因此吊舱控制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精确性,能够在复杂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其次是控制系统的实时性。
机载光电吊舱需要能够实时响应指令并调整姿态和位置,以满足实时的任务需求。
因此,控制系统的反应时间需要极短,并能够确保姿态和位置调整的精确度。
此外,机载光电吊舱控制系统还需要具备较高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
航空器在飞行中容易遭受到雷击、电磁干扰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控制系统需要承受较大的外界干扰,获得稳定可靠的工作。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也是机载光电吊舱控制系统设计的重要一环。
软件设计需要考虑吊舱控制的算法、指令解码和处理方法等。
如姿态控制算法需要能够根据各种传感器信息进行实时调整,同时需要考虑到各种外界干扰因素。
指令解码和处理方法需要能够高效快速地解析处理处理器发送的指令。
最后,机载光电吊舱控制系统还需要兼顾航空器的重量和体积限制。
航空器的载重量和空间有限,因此控制系统的硬件和电路设计需要体积小巧轻便,以确保航空器正常的重心和飞行性能。
机载光电跟踪平台伺服系统自抗扰控制
AnAc v s ra c e cinC nrlr ADR ) i e o t lu ci f h eo dodr i rt s m t eDiub n eR j t o t l ( i t e o oe C wt a w c nr n t no escn —re s e s t i h n of o t d c ey e s
土 4 1 1 。a dtev lct rc iger ri s h n士00 4 / a e . s c n e h ev y tm rc st esn ( .× ) n h eo i ta kn ro sl sta 0 y e .2 。s f r05 e o d wh ntesr os s t e ta k h ie
中 图分 类 号 :T 2 3 P 7 文 献 标 志 码 :A d i 1 . 6  ̄i n1 0 —0 x.o 1 40 6 o : 03 9 .s . 35 1 2 l. .0 9 s 0 0
AnAcieDi u b n eRee t nCo tolr nteS r o t s r a c jci n r l ev v t o ei h
L o a g4 2 , n nPr vn e C ia) u y n 7 2 He a o ic , h n 1 0
A bs r t Th rc i t ac : e fitonnon i a iy i hes r yse n arbo neop o e e toni r c ngpltor c us sc e pi lne rt n t evo s tm ofa i- r t — l cr cta ki af m a e r e ng ph no e n t o e l iy a d nc e s s t e se d roroft e vo s t m .I s d f c tf h o tne PI e m na i he l w rveoct n i r a e h t a y e r he s r yse t i i ul ort e r u i D i
《自抗扰控制器研究及其应用》范文
《自抗扰控制器研究及其应用》篇一一、引言自抗扰控制器(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 ADRC)作为一种先进的控制算法,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机器人、航空和军事系统等多个领域。
自抗扰控制器的主要特点是对于不确定性的抵抗和扰动的适应能力强,可以在系统遭受复杂和快速变化的外界干扰时,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本文旨在研究自抗扰控制器的原理、算法及其在各种应用领域中的实践应用。
二、自抗扰控制器的原理与算法自抗扰控制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实时估计并补偿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和扰动,使系统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精度响应外界变化。
其算法主要包含三个部分:跟踪微分器、扩张状态观测器和非线性状态误差反馈。
1. 跟踪微分器:其主要功能是提供系统期望的输出和输出导数的估计值,减小输出变化时的冲击,降低系统的不稳定因素。
2. 扩张状态观测器:其核心在于实时估计系统的状态和未知的外部扰动,以便在反馈控制中消除这些影响。
3. 非线性状态误差反馈:该部分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估计结果,采用非线性状态误差反馈算法,以实现对系统不确定性和扰动的快速补偿。
三、自抗扰控制器的应用自抗扰控制器因其强大的抗干扰能力和适应性,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 工业自动化: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和扰动因素的影响,往往需要一种具有强大抗干扰能力的控制系统。
自抗扰控制器可以有效地处理这类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机器人技术:在机器人控制中,由于机器人工作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需要一种能够快速适应环境变化的控制系统。
自抗扰控制器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使机器人能够更准确地完成任务。
3. 航空领域:在航空领域,飞机的飞行控制系统需要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自抗扰控制器可以有效地提高飞行控制系统的性能,保证飞机的安全飞行。
4. 军事系统:在军事系统中,由于任务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需要一种具有强大抗干扰能力的控制系统。
航空光电稳定平台扰动抑制技术的研究
航空光电稳定平台扰动抑制技术的研究航空光电稳定平台广泛应用于敌情侦察、目标定位、打击校射和效果评估等领域。
其中,视轴的稳定精度是衡量其性能的一项关键指标,稳定精度越高,航空光电稳定平台成像越清晰,信息获取越准确。
然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飞机飞行姿态的不断变化,发动机的振动、气流扰动等因素均会导致驱动电机的输出力矩不能够完全准确地驱动框架,如此一来,便使得视轴不能按照期望的方式稳定在目标位置。
由此可见,如何提高系统的扰动抑制能力,是提高航空光电稳定平台视轴稳定精度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对两轴四框架航空光电稳定平台中的扰动作用原理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主动抗扰与被动抗扰相结合的引导型自抗扰控制策略对系统中的扰动进行抑制。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本文首先根据两轴四框架光电稳定平台的结构,从系统运动学动力学耦合方程出发,提出了减小框架间耦合的具体方法。
从机械结构优化设计的角度,对两轴四框架光电稳定平台的控制系统提出了设计要求。
2.对平台中每一框架均进行了电流环设计,以保证电机的输出力矩恒定。
并结合航空光电稳定平台的工作特点,对系统中的各种干扰进行综合分析,并按照其作用位置将其分为模型干扰、电机干扰、力矩干扰等三类,以此为依据,采用“等效扰动电压”的方式建立了系统的被控模型,如此一来,不仅避免了各种扰动力矩复杂的建模过程,同时为主动抗扰策略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3.在速度稳定回路中,分别采用平方滞后控制器和平方PI控制器,显著地提高了低频段的开环增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被动抗扰效果。
详细论述了采用传统控制策略时,系统扰动隔离度受机械谐振频率严格限制的原因,进而引入快速反射镜,从结构设计的角度进一步发挥了传统控制策略对扰动的抑制能力。
同时,在不改变机械结构单纯依靠控制策略的角度,提出了二级引导型自抗扰控制器,以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对系统中的扰动进行抑制,极大程度的提高了系统的扰动隔离度。
4.在飞行模拟转台中测试二级引导型自抗扰控制器对2.5Hz以内任意频率扰动的抑制能力,并与目前航空光电稳定平台中常用的平方滞后超前校正方法进行对比。
自抗扰控制算法范文
自抗扰控制算法范文自抗扰控制(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简称ADRC)是一种用于实时控制系统的先进控制算法。
该算法最早由中国科学家刘一达教授于2003年提出,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对系统的扰动进行建模和估计,将扰动直接参与控制器设计,从而实现对扰动的主动抑制。
ADRC主要适用于系统存在非线性和时变扰动的情况,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适应性,并且能够实现较好的跟踪性能和鲁棒稳定性。
一、ADRC算法的基本原理ADRC的设计原则是将被控对象的动力学特性建模为一个主被控模型和一个扰动估计器。
主被控模型描述了系统的主要动力学特性,扰动估计器用于实时估计系统的扰动状态。
ADRC的核心思想是将扰动估计器的输出作为控制器的输入,通过对扰动的估计和抵消,实现对系统扰动的主动抑制。
ADRC的基本结构由三个主要模块组成:扰动观测器、非线性组合环节和线性控制器。
其中,扰动观测器用于实时估计扰动信号的状态和参数;非线性组合环节将主被控模型的输出与扰动观测器的输出进行非线性组合;线性控制器通过对非线性组合环节的输出进行线性控制,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二、ADRC算法的特点和优势1.对于非线性和时变扰动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ADRC通过实时估计和抵消扰动信号,能够有效地抑制非线性和时变扰动的影响,提升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和控制精度。
2.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鲁棒性:ADRC能够自动适应系统参数的变化和扰动的不确定性,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适应性,适用于各种复杂工况下的实时控制系统。
3.算法结构简单,易于实现:ADRC的算法结构相对简单,可以快速实现和调试,并能够方便地与现有的控制系统进行集成和改进。
4.良好的鲁棒稳定性:ADRC能够保证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在系统参数变化、扰动变化等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并对不确定性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5.可实现较好的跟踪性能:ADRC能够实现较好的跟踪性能,对于系统的输入变化能够迅速响应,并且实现较快的跟踪和控制。
硕士学位论文光电吊舱控制系统设计...
光电吊舱控制系统设计及实现主盎学校代码:学号:后舅次擎硕士学位论文光电吊舱控制系统设计及实现院系: 信息学院专业: 电路与系统姓名: 侯卫国王指导教师:勇副教授完成日期:年月日摘要摘要光电吊舱作为真升机的核心载荷,在军事、民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相关产品的研制开发也备受重视。
光电吊舱控制系统作为光电吊舱的核心控制部件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首先阐述了选题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介绍了光电吊舱的结构及特点。
分析讨论了传统光电吊舱两框架结构的缺点,接着详细给出了改进的四框架控制系统。
其次,构建了吊舱控制系统架构,将光电吊舱设计模块化,通过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分析了系统控制策略,并根据系统控制指标,设计出系统控制器。
然后,根据模块化设计思想完成了光电吊舱控制电路的设计综合,并详细给出了各个单元电路的设计思想和实现。
最后,利用先进的软件设计理念详细分析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在光电吊舱软件设计中的应用,设计了图像处理系统软件设计和舱务管理系统软硬件设计。
根据设计和实现的光电吊舱各个模块,构成了光电吊舱原理样机。
该样机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是合理的,能满足光电吊舱的应用要求。
并为今后的光电吊舱控制系统的研制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关键词:光电吊舱、四框架结构、控制、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 ,..?,.? . .,,. ,... ... .? .,,:,第章绪论第章绪论.引言直升机要在空中完成对目标的探测和跟踪任务,需要一个机载平台和一个搭载在该平台上的由探测设备组成的集成系统,在硬件表现形式上称之为吊舱。
一般来说,吊舱是指悬挂在运动载体如飞机、船舶外的舱体有效载荷容器装置, 根据内置设备的功能,机载吊舱可以分为导航吊舱、瞄准吊舱、红外测量吊舱、电子干扰吊舱及电子情报吊舱等。
直升机机载光电吊舱年来在国外发展很快,特别是在侦察告警、目标指示、控制瞄准和导航跟踪等方面得到广泛地重视。
光电稳定平台神经网络自抗扰控制方法
光电稳定平台神经网络自抗扰控制方法朱启轩;张红刚;高军科【摘要】提出了一种采用BP神经网络对自抗扰控制器中的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进行参数整定的方法,简化了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繁琐的参数整定过程,并对这种结合了BP神经网络的自抗扰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加入BP神经网络的自抗扰控制系统可以显著地提高机载光电稳定平台的扰动隔离度,控制效果明显比传统自抗扰控制方法好,对提高机载光电稳定平台的视轴稳定精度具有重要意义.%A parameter setting method is proposed for the nonlinear extended state observer in the Active Disturbance-Rejection Controller (ADRC) by using 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This method simplifies the complicated parameter setting process of the nonlinear extended state observer.Simulation is made to the BPNN based ADRC system.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disturbance isolation of the airborne optoelectronic stabilized platform,and the control effect is obviously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active disturbance-rejection control method,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optical-axis stabilizing accuracy of the airborne optoelectronic stabilized platform.【期刊名称】《电光与控制》【年(卷),期】2018(025)003【总页数】5页(P10-14)【关键词】光电稳定平台;自抗扰控制;扩张状态观测器;BP神经网络;扰动补偿【作者】朱启轩;张红刚;高军科【作者单位】光电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南洛阳471000;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河南洛阳471000;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河南洛阳471000;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河南洛阳4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248.1;TP2730 引言在飞机飞行过程中,光电稳定平台探测器视轴指向会受到各种扰动的干扰,影响视轴稳定精度,进而影响成像清晰度和信息获取准确性。
机载光电侦察平台的自抗扰控制技术研究
2 rd a nv r t o hn s c d m f ce c , e i 0 0 9 C ia .G a u t U i s y f i eA a e yo i e B in 1 0 3 , h ) e e i C e S n jg n
Absr c : I c nr le s wi e y u e n s r o s se o ib r e p o o lc rc s o tpltom . we e ,i t a t P D o tol ri d l s d i e v y t m fa r o n h te e t c u a fr Ho v r t i s
ih rn da bc s i th ef m n ei rvn f l fr ’ ev yt A ci i ubn er et n n ee t rw ak mitep r r a c o igo a o S ross m. nat eds rac jci l o mp p tm s e v t e o
me ns s c s ar n i g t e ta i n fr f r n e sg a ,e tma i g t e d fe e ta f b t ee e c i n l a , u h a ra gn h r nse to ee e c in l si tn h ifr n i lo oh r fr n e sg a a ut tsg a ,a q ii g r a -i si to nd c mpe a i l k n s o he d su b n e fs r o s s nd o pu in l c u rn e tme e tmai n a o l ns t ng a l i d ft it r a c so e v y — tm, t . s re fsmua e o ta t tss bewe n ADRC nd PI c n r le r a re u . e Re u t e e c A e s o i ltd c n r s e t t e i a D o to lr a e c ri d o t Th s ls
自抗扰算法在导引头光电稳瞄系统中的应用雷海丽
自抗扰算法在导引头光电稳瞄系统中的应用雷海丽发布时间:2021-08-10T03:26:58.843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2期作者:雷海丽宋亚民严宁乔志峰[导读] 自抗扰控制算法能实时估计并补偿伺服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外界干扰和内部干扰,解决了现代控制理论中依赖数学模型的问题。
将其应用到导引头的伺服控制中,可以解决导引头建模不确定性、探测器输出及传感器测量噪声多方面误差因素的影响,提高导引头的伺服性能,增强对外界扰动的隔离性能。
雷海丽宋亚民严宁乔志峰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065摘要:自抗扰控制算法能实时估计并补偿伺服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外界干扰和内部干扰,解决了现代控制理论中依赖数学模型的问题。
将其应用到导引头的伺服控制中,可以解决导引头建模不确定性、探测器输出及传感器测量噪声多方面误差因素的影响,提高导引头的伺服性能,增强对外界扰动的隔离性能。
关键词:自抗扰;隔离度;伺服性能引言:导引头是精确制导武器的核心部件,其伺服机构是实现视轴稳定和目标跟踪的执行装置,其性能直接影响导引头的制导精度。
作为复杂的光、机电一体化装置,导引头伺服机构的研制涉及光学工程、惯性技术、机械工程及控制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其控制性能受到陀螺随机误差、模型不确定性、干扰力矩、跟踪器滞后及多采样率等多方面误差因素的影响。
现有的伺服机构研制大都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机电装置,很少从整个制导系统的角度去进行研究,所采用的测控方法多为经典的信号处理与控制方法。
随着精确制导武器装备的发展,对导引头伺服机构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稳定跟踪精度指标不断提高,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尤其是经典测控方法己很难实现这一目标,应用现代先进测控理论与技术来提高机构的控制性能显得尤为迫切。
1. ADRC控制系统概述现代控制理论提出了许多控制算法,但这些算法大多以精准的数学模型为前提,而在工程实际中要得到控制系统准确的数学模型,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成为了现代控制论应用的一大瓶颈。
机载光电跟踪平台伺服系统自抗扰控制
机载光电跟踪平台伺服系统自抗扰控制周涛;朱景成【期刊名称】《光电工程》【年(卷),期】2011(038)004【摘要】The friction nonlinearity in the servo system of an air-borne opto-electronic tracking platform causes creeping phenomena in the lower velocity and increases the steady error of the servo system. It is difficult for the routine PID controller to satisfy 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s of the high precision servo system of the opto-electronic tracking platform.An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er (ADRC) with a new control function of the second-order discrete system is studied. The new ADRC is used as the position-loop controller in the servo system of the air-borne opto-electronic tracking platfor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sition tracking error of the servo system is less t han ±(4.1×10-3)° and the velocity tracking error is less than ±0.024°/s after 0.5 second when the servo system tracks the sine input signal whose amplitude is 0.5° and frequency is 0.159 Hz. They demonstrate that the ADRC increases the position and the velocity tracking precision of the servo system through effective compensating the friction nonlinearity.%摩擦非线性造成机载光电跟踪平台伺服系统低速不平稳性,增加了系统的稳态误差.常规PID控制难以满足光电跟踪平台高精度伺服系统的性能要求.采用一种新的二阶离散系统最速控制函数设计自抗扰控制器,将它作为机载光电跟踪平台伺服系统的位置环控制器.实验结果表明,当系统跟踪幅值为0.5°、频率为0.159 Hz的正弦输入信号时,在0.5 s之后,采用自抗扰控制的光电跟踪平台伺服系统的位置跟踪误差小于±(4.1x10-3)°,速度跟踪误差小于±0.024°/s,说明该自抗扰控制器有效地补偿了摩擦非线性,提高了伺服系统的位置和速度跟踪精度.【总页数】6页(P31-36)【作者】周涛;朱景成【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系,河南,洛阳,471022;洛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系,河南,洛阳,471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73【相关文献】1.高精度稳定平台伺服系统的自抗扰控制 [J], 邝平;李军;雷阳;雷鹏飞2.基于级联一阶自抗扰控制器的机载雷达伺服系统的设计 [J], 谢洋;姜仁华;刘亚云3.光电平台伺服系统稳定环结构谐振自抗扰控制 [J], 周涛4.光电平台伺服系统自抗扰滑模控制 [J], 周涛5.运动平台上光电跟踪系统的自抗扰控制器设计 [J], 李锦英;付承毓;唐涛;李志俊;于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机载干扰吊舱总体设计技术的探讨
机载干扰吊舱总体设计技术的探讨作者:杨康刘禹郝汀赵明峰黄伟来源:《现代信息科技》2020年第15期摘要:干扰吊舱作为一种机载电子干扰平台,在不过多改变原飞机内部结构和外部气动特性的情况下,极大地扩展了飞机的战术功能,使得普通飞机具备了自卫、随队甚至远距离支援干扰的能力。
西方各国相继启动了下一代干扰吊舱的研制计划;无人机平台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也进一步扩大了对干扰吊舱这一外挂物的需求。
该文结合实际工程要求,对机载雷达干扰吊舱的总体设计技术以及相关问题的处理进行了探讨,可为新型吊舱的研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电子对抗;干扰吊舱;总体设计中图分类号:TN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20)15-0037-05Abstract:As an airborne electronic jamming platform,the jamming pod greatly expands the tactical function of the aircraft without greatly changing the internal structure and external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iginal aircraft,making the ordinary aircraft have the ability ofself-defense,detachment and even long-distance support jamming. The western countries have launched the development plan of the next generation of jamming pods,and 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UAV platform in military has further expanded the demand for the jamming po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engineering need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verall technical design of airborne jamming pod and the treatment of related problems,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ods.Keywords: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jamming pod;overall design0 引言電子对抗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愈发广泛,相关电子对抗装备也层出不穷,机载干扰吊舱就是其中之一。
《2024年自抗扰控制器研究及其应用》范文
《自抗扰控制器研究及其应用》篇一一、引言自抗扰控制器(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 ADRC)作为一种先进的控制算法,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机器人技术等领域。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实时调整系统参数,以实现对外部干扰的快速响应和有效抑制。
本文旨在研究自抗扰控制器的原理、特点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自抗扰控制器的原理及特点1. 原理自抗扰控制器基于非线性控制理论,通过实时监测系统状态,对系统参数进行在线调整,以实现对外部干扰的快速响应和抑制。
其基本原理包括跟踪微分器、状态误差反馈等环节,通过这些环节的协同作用,实现对系统状态的精确控制。
2. 特点(1)抗干扰能力强:自抗扰控制器能够实时监测系统状态,对外部干扰进行快速响应和抑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2)适应性强:自抗扰控制器具有较好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能够适应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控制系统。
(3)计算效率高:自抗扰控制器采用实时调整系统参数的方式,计算效率较高,能够满足实时控制的要求。
三、自抗扰控制器在各领域的应用1. 工业自动化领域在工业自动化领域,自抗扰控制器广泛应用于各类机械设备和生产线控制系统中,如机床、生产线等。
通过实时调整系统参数,实现对系统状态的精确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航空航天领域在航空航天领域,自抗扰控制器被广泛应用于飞行器控制系统中。
由于航空航天系统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自抗扰控制器能够实时监测系统状态,对外部干扰进行快速响应和抑制,保证飞行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机器人技术领域在机器人技术领域,自抗扰控制器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运动控制和姿态控制等方面。
通过实时调整机器人系统的参数,实现对机器人运动和姿态的精确控制,提高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和作业效率。
四、自抗扰控制器的未来发展随着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机器人技术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对控制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光电吊舱稳定控制方法研究
光电吊舱稳定控制方法研究发布时间:2023-02-28T09:05:38.840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19期作者:张明、冉承平[导读] 吊舱涉及精密机械、光学设计、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图像处理、自动控制等多个专业领域工作。
坦克胶张明、冉承平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河南洛阳 471000摘要:吊舱涉及精密机械、光学设计、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图像处理、自动控制等多个专业领域工作。
坦克胶囊在军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民用领域也有相当大的发展,能够在许多应用领域迅速有效地应对突发情况,执行侦察、搜索等任务对研究至关重要。
关键词:光电吊舱;稳定控制;方法研究引言光电吊舱一般安装陀螺仪,该算法允许惯性空间通过伺服驱动算法进行角度偏移。
当梁的角度偏移时,可通过伺服驱动算法控制光通量的分量,以确保惯性空间的稳定性,并实时将光体的光波对准目标。
但是当承运人在空中进行直线高速运动时,光电阴极视线无法补偿由载波线性运动引起的视线偏移,光电阴极的光轴方向和成像视场可能随着线性运动而迅速变化这对目标图像识别、目标跟踪、目标激光照射制导等功能的实现有不好的影响。
一、光电吊舱简介光电吊舱是一种机载光电探测系统,集成了可见光、红外、激光等多传感器,可以在白天和晚上对目标进行遥感成像、跟踪、激光照射、损伤效果评估等,是战斗机定位、监控、识别等重要设备总体而言,光电舱是模块化设计的,分为头部、线圈段、环形段和电子摄像机4的大部分,这样可以通过飞机和MIL-STD-1553B数据总线传输数字信息,如图1所示。
视景、红外视频图像通过复合视频传输到驾驶舱中的显示器,用于驾驶员夜间和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飞行和攻击。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光电吊舱用作通常安装在飞机外部(即机身下方)的光路的底盘。
为了减少吊舱在航空母舰上暴露在空气中的阻力,外壳通常采用流线型结构。
衰减使用户可以根据灯光照明设备中包含的灯光照明设备对目标进行检测、定位、跟踪和动态监视。
机载光电吊舱陀螺稳定系统智能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机载光电吊舱陀螺稳定系统智能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机载光电吊舱陀螺稳定系统是现代军事航空光电侦察、火控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
其具备较高的稳定性、精确性、灵敏性等特点,能够实现夜视、远距离目视、高精度打击等多种功能,可以满足军事任务的需要。
目前,光电吊舱陀螺稳定系统在机载光电设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控制系统的性能对于该设备的作用、输出精度和稳定性均有直接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国家对于军事技术的追求和强化,陀螺稳定系统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变得更加重要和必要。
智能控制技术可以使光电吊舱具备更快、更准、更稳定的输出响应能力,并且可以实现自主运转,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和任务需求。
二、研究内容和目的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机载光电吊舱陀螺稳定系统智能控制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 光电吊舱陀螺稳定系统的控制原理和运作方式的分析研究,掌握光电吊舱的控制方式和逻辑。
2. 研究光电吊舱控制的电气、电子和信息处理技术的有关要素,包括控制算法、通信协议、传感器选择、控制器类型、执行器设计等。
3. 设计基于陀螺测量数据的智能控制算法,实现对光电吊舱的在线控制和优化,提高控制精度和系统的稳定性。
4. 建立机载光电吊舱智能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验证其控制效果和性能。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研究和分析机载光电吊舱陀螺稳定系统控制技术,研发出更加先进、精确、稳定的智能控制系统,为提高光电吊舱的性能、精度和工作效率提供支持和保障。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如下:1. 研究光电吊舱陀螺稳定系统的控制原理和运作方式,掌握其基本的控制模型和特点。
2. 分析控制要素,确定系统的核心控制算法和具体实现方案,选取合适的控制器、传感器等硬件设备。
3. 建立基于陀螺测量数据的控制算法,深入研究其数学原理和计算逻辑,实现智能控制功能。
4. 设计并实现光电吊舱智能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进行仿真验证和性能测试研究。
基于自抗扰控制技术提高航空光电稳定平台的扰动隔离度
基于自抗扰控制技术提高航空光电稳定平台的扰动隔离度李贤涛;张葆;沈宏海【期刊名称】《光学精密工程》【年(卷),期】2014(022)008【摘要】提出一种基于电流环的自抗扰控制新方法以进一步提高航空光电稳定平台的抗干扰能力.首先,利用电流环将硬件电路中复杂的电机模型简化为一阶模型,从而减小了由于参数过大噪声对扰动观测值的影响;然后,采用带宽单参数化的设计方法为简化后的一阶系统设计了扩张状态观测器及带扰动补偿的控制规律;最后,在飞行模拟转台中测试了自抗扰控制器对2.5 Hz以内任意频率扰动的抑制能力,并与目前航空光电稳定平台中常用的平方滞后超前校正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平方滞后超前控制器相比,采用自抗扰控制器后系统的扰动隔离度至少提高了6.56dB;而且随着扰动频率大于0.5 Hz,自抗扰控制器的扰动抑制能力更为明显,扰动隔离度最多可提高12.03 dB.同时,自抗扰控制器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允许被控对象参数在15%的范围内任意变化,可满足高精度航空光电稳定平台的性能要求,对提高航空光电稳定平台控制系统的抗扰动性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总页数】9页(P2223-2231)【作者】李贤涛;张葆;沈宏海【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航空光学成像与测量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3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39;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航空光学成像与测量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33;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航空光学成像与测量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73【相关文献】1.机载光电侦察平台的自抗扰控制技术研究 [J], 李嘉全;丁策;沈宏海;刘仲宇;戴明2.陀螺稳定平台扰动的自抗扰及其滤波控制 [J], 丛爽;孙光立;邓科;尚伟伟;沈宏海3.航空光电稳定平台的自抗扰控制系统 [J], 魏伟;戴明;李嘉全;毛大鹏;柏旭光;孙敬辉4.光电稳定平台变论域模糊自抗扰控制器设计 [J], 张越杰;赵宝奇;张鹏;冉承平;张新勇;杨希鹏5.基于自抗扰控制器的光电平台视轴稳定控制方法 [J], 辛瑞昊;喻佳俊;唐琪;冯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中 ,R 、L 、e 分 别 为 电 枢 回 路 的 电 阻 ( Q)、 电感 ( H)和 电机反 电动 势 ( V) 。 通 过 分析 直 流伺 服 电机 的 等效 电路 , 电枢 回 路的 电压平 衡方 程 为 :
当 负 载 转 矩 为 零 , 同 时 忽 略 电机 的摩 擦 转 矩 和铁 心损 耗 后 , 电动 机 的 电磁 转 矩 全 部 用 来加 速
转子 ,则 :
1 J —
Q
d t
过 MAT L A B / S i mu l i n k 对 系统在 传统 P I D控 制和 自抗
^
。
= + L a = ; +
“ f
有非 线性 、大惯 性 、不确 定性 、强 干扰 、大 时滞 和 强耦合 等特性 的被控 对象具 有较好 的控制 品 。 本 文 将 自抗 扰 控 制 算 法 应 用 到 机 载 光 电 吊舱
系统 中 , 将 所 有影 响 因 素 归 结 为一 个 总扰 动 进 行 在 线 观 测和 补偿 ,以期 进一 步 提高 伺 服精 度 。通
l
匐 似
机 载光 电吊舱 自抗扰控制算法研究
Th e r e s e a r c h o f a i r b o r n e e l e c t r o - o p t i c al p o d a c t i v e d i s t u r b a n c e r e j e c t i o n c o n t r o l s t r a t e g y
陈 璐 ,胡东方,商建东
CHEN L u 。 HU Do n g . f a n g , SHANG J i an - d on g
Hale Waihona Puke ( 河南科技大学 机 电工程学院 ,洛阳 4 7 1 0 0 3 ) 摘 要 :针对机载光 电吊舱工作环境不稳定 、参数的 时变性 以及系统的非线性等 问题 ,结合 自抗扰控制 原理 ,研究 了机 载光 电吊舱控制 系统的数 学模型及 自抗扰离散控 制算法 ,对机载光 电吊舱自
第3 5 卷
第9 期 2 0 1 3 — 0 9 ( 上) 【 1 5 】
为 电机转 矩 系数 ( N・ m / A ), 电机 的电动 势 系 数 ( V・ s / r a d ) ;本 文所 选用 电机 参数 如表 1 所示 。
基金项 目:河南科技大学重大前期预研项 目( 2 0 1 1 C X 0 1 6 ) 作者简介:陈璐 ( 1 9 8 9一),女 ,河南洛 阳人 ,在读硕士 ,研究方 向为智能测试技术及仪 器。
机 相 比 ,具 有 调 速 范 围 宽 、高 精 度 、高 效 率 、 响
以使 飞 机 所 具 备 的功 能 越 来 越 多 ,如 空 中救 灾 指 挥 、数 字 化 城 市 、 国防 侦 察 等 。 由于 机 载 光 电 吊
舱 在 空 中执 行 任 务 时 受 风 阻 力 、机 械 振 动 、负 载 扰动 等 多种 因素影 响u ,这 些随 机性 因素及 非 线性 因素 导 致 机 载 吊舱 的模 型 难 以精 确 建 立 , 因此 采 用 传 统 的控 制 算 法 不 易 达 到 其 控 制 性 能 指 标 。然 而 ,作 为 宇航 领 域 的一 个 关 键 技 术 ,提 高 机 载 光 电 吊舱 控 制精 度 具 有很 大 的军事 和 经济 价值 。 目
以上 公 式 中,
( k g ・ m ),
为 电动 机 轴 上 的 总 转 动惯 量
1 机载 光 电吊舱 控制 系统模型分析
本 文 所 研 究 的 吊舱 控 制 系统 选 用 直 流 伺 服 电
收 稿 日 期 :2 0 1 3 - 0 6 -1 2
为电动机电磁转矩 ( N・ m) , Kt
扰 控 制 上 的 响 应快 慢 以 及 抵 抗扰 动 能 力方 面 进 行 了仿 真 实 验 。结 果 表 明 , 自抗 扰 控 制 器 具 有 更 好 的控制 效 果 ,更适 应于 机载 光 电 吊舱 系统 。
此时 可 以得 到 直流 伺服 电机 的传递 函数 :
G( ) = K t
应 迅 速 等 优 点 ,其 能将 直 流 电能 转 换 为 机 械 能 , 从 而完 成各种 运 动 。等效 电路 如 图1 所示。
R L口
图 1 直 流 伺 服 电机 等 效 电路
前 所 设 计 的控制 器 多 采用 传统 P I D控 制 算法 ,控制
器 参 数 要 实 时 调 整 ,控 制 系统抗 干 扰 能 力 一般 , 很 难满 足 机 载 吊舱 高 空作 业 的性 能 要 求 。 自抗 扰 控 制 器 是 在继 承经 典P I D控 制器 不 依 赖于 对 象模 型优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9 -0 1 3 4 . 2 0 1 3 . 0 9 (I - ) . 0 4
0 引言
随 着机 载 吊舱 技 术 的 不 断 发 展 , 加 装 吊舱 可
机 实 现 方 位 和 俯 仰 运动 , 直 流伺 服 电机 与 其 他 电
抗扰控 制器进行 了方案设 计 ,经仿 真分析 并与传统控 制算法进 行比较 ,该 系统对外 部扰动的 多变性和参数的不确定性具有很强 的适应性和抗扰性 能 ,控制 性能可靠。 关键词 :机载光 电吊舱 ;数学模型 ;自抗扰控 制器 ;仿 真分 析
中图分类号 :T P2 7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9 - 0 1 3 4 ( 2 0 1 3 ) 0 9 ( 上) 一0 0 1 5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