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概述一、科学探究1. 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 观察的基本方法:直接观察、使用工具观察、间接观察。
3. 实验设计原则:控制变量、重复实验、确保安全。
二、生物与环境1. 生物的特征:需要营养、呼吸、排泄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遗传和变异。
2.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
3. 食物链与食物网: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
4. 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状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换。
2. 能量的形式:机械能、热能、化学能、电能等。
3.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4. 能量转换的例子:摩擦生热、电池供电、太阳能转换。
四、地球与宇宙1.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2.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3.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带、彗星。
4. 宇宙的探索:望远镜的发展、人造卫星、太空探测器。
五、天气与气候1. 大气层的组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外层空间。
2. 天气预报的基本要素: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
3. 气候类型:热带、温带、寒带。
4. 气候变化的影响: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生态系统变化。
六、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改变工作方式、影响文化观念。
2. 科学技术与环境保护:清洁能源技术、污染控制技术、可持续发展策略。
3. 科学伦理:负责任的科学研究、保护个人隐私、公平使用科技资源。
七、科学实践1. 实验操作技能:使用常见仪器、实验安全规范、数据记录与分析。
2. 科学思维:逻辑推理、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
3. 科学沟通:撰写实验报告、口头报告、科学展示。
八、科学与生活1. 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家用电器、交通工具、健康护理。
六年级的上册科学知识点
六年级的上册科学知识点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一、光的传播和反射光的传播:光是一种形式的电磁波,它可以在真空、气体、液体和透明固体中传播。
光的传播呈直线传播,遵循“光直进、直射、直反射、直折射”的原则。
光的反射:当光线遇到一块平滑的镜面时,会发生反射。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入射角和反射角。
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二、光的折射和散射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光线在折射时会改变传播方向,同时速度也会改变。
光线从光疏介质(光速较快的介质)进入光密介质(光速较慢的介质)时,会向法线方向弯曲;而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会远离法线方向弯曲。
光的散射:当光线遇到粗糙的表面或微小颗粒时,会发生散射。
散射会使光在各个方向上反射,形成分散的光线。
三、声音的传播和反射声音的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需要通过介质传播。
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都可以传播声音,但在真空中无声音传播。
声音的反射:声音遇到障碍物或界面时会发生反射。
声音在反射时会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
四、固体的性质与变形材料的性质:固体材料可以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
金属具有导电导热、延展性、硬度较高等特点,而非金属则具有较低的导电导热性能。
固体的变形:固体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变形。
常见的固体变形有拉伸、压缩和弯曲。
固体的变形是由于固体内部原子、离子或分子的重新排列导致的。
五、液体和气体的性质与压力液体的性质:液体具有自由的流动性,没有固定的形状。
液体受重力作用会自动向下流动,并能够传递压力。
气体的性质: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能够自由膨胀和压缩。
气体的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
压力:在物理学中,压力指的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压力的计算公式为压力等于力除以作用面的面积。
六、电的导体与绝缘体导体:导体是指电能能够自由通过的物体,常见的导体有金属。
导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能够将电能迅速传递。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一、生物与环境。
1.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
- 就像我们人类,要是周围没有空气、水和食物,那可就没法活啦。
生物需要从环境中获取营养、水、空气等。
比如说植物,它们的根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叶子通过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
动物呢,像小兔子要吃青草,老虎要吃其他小动物,而且它们都得呼吸空气。
-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可大了。
不同的环境里有不同的生物。
在寒冷的北极,有北极熊、海豹这些耐寒的动物;在炎热的沙漠里,就有仙人掌这种耐旱的植物。
温度、光照、水分等因素都会影响生物的分布和生长。
2. 生物之间的关系。
- 生物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就像猫捉老鼠,老鼠见了猫那是撒腿就跑,因为猫是老鼠的天敌。
还有竞争关系呢,草原上的羊和牛都吃草,它们就会竞争草这种资源。
另外,还有共生关系,像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根瘤菌住在豆科植物的根里,帮助植物吸收氮元素,植物就给根瘤菌提供营养。
- 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
比如说蜜蜂,如果蜜蜂都没了,很多植物就不能传粉,那这些植物可能就会减少甚至灭绝,然后吃这些植物的动物也会受到影响。
二、光。
1. 光的直线传播。
- 光就像一个特别守规矩的小使者,总是沿着直线传播。
你看手电筒发出的光,在没有阻挡的情况下,是直直地射出去的。
我们能看到影子,就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
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在物体后面就会形成影子。
就像我们在太阳下走路,影子就会跟着我们,而且上午、中午、下午影子的长短还不一样呢。
上午和下午影子长,中午影子短,这是因为太阳的位置不同,光照射我们的角度不一样。
- 小孔成像也是光直线传播的例子。
在一个暗盒上扎一个小孔,在小孔前面放一个蜡烛,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就能看到倒立的蜡烛像,是不是很神奇?2. 光的反射和折射。
- 光的反射就像球撞到墙上反弹回来一样。
我们照镜子的时候,镜子里的像就是光反射形成的。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科学是一门充满奥秘和趣味的学科,六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为我们打开了探索世界的新窗口。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吧!一、工具和机械1、杠杆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由一个支点、一个用力点和一个阻力点组成。
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省力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费力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比如,撬棍是省力杠杆,钓鱼竿是费力杠杆,天平是等臂杠杆。
2、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
生活中的轮轴有汽车方向盘、门把手、辘轳等。
3、滑轮滑轮分为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
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但省力;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4、斜面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斜面可以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二、形状与结构1、抵抗弯曲很多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
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它的宽度、厚度和形状有关。
增加横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横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从而大大增强了抗弯曲能力。
2、拱形的力量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
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3、找拱形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的推力。
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4、做框架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一、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方式
–根据物质的来源可分为自然界物质和人工合成物质;
–根据物质的形态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金属
–金属的性质:导电性好、延展性高、有光泽等;
–金属的用途:制作器具、建筑材料等。
•非金属
–非金属的性质:一般没有金属光泽、脆、不导电等;
–非金属的用途:制作绝缘材料、食用等。
三、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的结构
–由晶体管、电容器、电阻器等元件组成。
•集成电路的作用
–在电子产品中起到控制、信号传输等功能。
四、生物的组成
•生物的组成
–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
•生物体的特点
–可自主生长、代谢活动、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等。
五、生物的分类
•生物的分类方式
–分为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变形虫界和古细菌界等。
•生物之间的关系
–生物之间形成食物链、食物网等相互依存的关系。
六、灯的工作原理
•灯的原理
–灯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器具,主要有白炽灯、荧光灯和LED灯等。
•灯的结构
–通常由灯泡、灯丝、镇流器等部分组成。
以上便是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概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概览第一单元:身边的物质
1.1 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元素
1.2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 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离子
- 物质的结构:晶体结构、非晶体结构
1.3 物质的转化
- 物理变化:状态变化、形状变化
- 化学变化:氧化、还原、酸碱反应
第二单元:地球与宇宙
2.1 地球的构造
- 地壳、地幔、地核
- 板块构造学说
2.2 地球的运动
- 自转:昼夜交替
- 公转:四季变化
2.3 宇宙的探索
- 太阳系: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 银河系:恒星、星云、星际物质
- 宇宙大爆炸理论
第三单元:生物与环境
3.1 生物的特征
- 生命活动:新陈代谢、生长、繁殖
- 应激性、适应性、多样性
3.2 生物的分类
- 植物、动物、微生物
- 生物分类法
3.3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群落、生物圈、环境因素-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四单元:人与科学
4.1 人体生理
-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
- 器官、组织、细胞
4.2 健康生活
- 健康饮食、锻炼身体、心理平衡
- 预防疾病、保健知识
4.3 科学探究方法
- 观察、实验、调查、分析
- 推理、假设、验证
以上是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的概览,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请随时提问。
六年级上册科学必考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必考知识点六年级上册科学(人教版)必考知识点一、生物与环境1.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 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非生物因素。
例如,向日葵向光生长,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沙漠中的植物根系发达,是因为那里的水分稀少,发达的根系可以吸收更多的水分。
- 动物的生存也依赖环境,如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获取水中的氧气;蚯蚓生活在潮湿、阴暗、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
2.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关系:如猫和老鼠,猫以老鼠为食。
- 竞争关系:例如稻田里的水稻和杂草,它们都需要阳光、水、土壤中的养分等,会互相争夺这些资源。
- 共生关系:像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根瘤菌能够固氮,为豆科植物提供含氮的营养物质,而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
- 寄生关系:例如蛔虫寄生在人体的肠道内,从人体获取营养物质。
二、光1. 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例如,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都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 光传播的速度非常快,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c = 3×10^8m/s,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近似等于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例如,我们看到教室里的桌子,是因为桌子表面反射了灯光或太阳光。
- 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 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
例如,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弯折”了,这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
- 光的折射规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六年级上册科学所有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所有知识点一、工具和机械机械: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装置都可以称为机械。
如:筷子、刀、钉锤、剪刀、扳手、开瓶器等。
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杠杆平衡时,左边的力矩等于右边的力矩,即左边力×左边力臂=右边力×右边力臂,用公式表示为F1l1=F2l2。
三种杠杆:省力杠杆: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距支点近,省力但费距离。
如:老虎钳、起子、开瓶器、核桃夹、羊角锤、门把手等。
费力杠杆:用力点距支点近,阻力点距支点远,费力但省距离。
如:钓鱼竿、理发剪刀、缝纫机脚踏板、镊子等。
等臂杠杆: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不省力也不费力。
如:天平、定滑轮等。
轮轴:像方向盘这样,由一个轮和一个轴组成的机械叫做轮轴。
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
当轮轴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动力×轮半径=阻力×轴半径,用公式表示为F1R=F2r。
斜面: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斜面可以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费力。
螺旋:斜面绕在圆柱上的螺旋叫做螺旋。
螺旋是变形的斜面,所以斜面也省力。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杠杆:如车铃的按钮、后轮上的飞轮、脚踏板与链条齿轮等。
轮轴:如把手、脚蹬等。
斜面:如螺丝钉等。
二、形状与结构抵抗弯曲:纸梁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增加;纸梁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
改变材料的形状,也能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把薄板形材料折成V形、W形、U形、T形和工字形等,能够增加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拱形的力量: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所有的拱形都有一定的承重范围。
框架铁塔:铁塔采用三角形的框架结构,这种结构不但牢固稳定,而且用料最少。
六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一、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质的分散状态:固体、液体、气体。
2.物质的变化类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3.物质的性质:颜色、气味、味道、溶解度等。
4.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
二、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和化学方程式
1.日常生活中的物质:水、盐、糖等。
2.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与意义。
3.物质的化学反应:酸碱中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三、生物的结构与功能
1.植物的结构:根、茎、叶。
2.动物的结构:头、躯干、四肢。
3.生物的生存方式:捕食、寄生、共生等。
4.生物的呼吸、消化、运输等功能。
四、能量与运动
1.能量的来源:太阳能、化学能等。
2.功率的概念与计算。
3.运动的基本概念:速度、加速度等。
4.运动中的力:重力、摩擦力等。
五、物体的性质和运动
1.重力的作用:引力、重力加速度等。
2.惯性与动能的关系。
3.物体的浮力:浸没、浮起等。
4.物体的自转与公转。
六、地球与环境
1.地球的构造:地核、地幔、地壳等。
2.大气层的组成与功能。
3.地球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
4.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方法。
以上就是六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的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掌握,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培养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勇敢探索,成为具有科学精神的未来科学家!。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科学课程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探索自然世界、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
六年级上册的科学课程通常涵盖了多个领域的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球科学。
以下是一些六年级上册科学课程可能会涉及的知识点概述:1. 物理科学- 力与运动:理解力的概念,包括重力、摩擦力等;学习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如牛顿运动定律。
- 能量转换:探讨能量守恒的概念,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如动能、势能、热能)及其相互转换。
- 简单机械:介绍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2. 化学科学- 物质的组成:学习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
- 化学反应: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如反应物、生成物、化学方程式等。
- 化学性质: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酸碱性等。
3. 生物科学- 生物的分类:了解生物的分类体系,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
- 生物的适应性:探讨生物如何适应环境,学习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
- 生态系统: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4. 地球科学- 地球的结构: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 地球的表面:学习地球表面的地貌类型,如山脉、平原、河流等。
- 自然灾害: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和成因,如地震、洪水、火山爆发等。
5. 科学探究方法- 观察与实验:学习如何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收集数据,培养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 假设与验证:理解科学探究过程中假设的提出和验证的重要性。
- 数据记录与分析:学习如何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
6. 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学与日常生活:探讨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保存、交通出行等。
- 科学与伦理:讨论科学发展中的伦理问题,如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
7.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精神:培养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 科学责任:理解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责任,如环境保护、公共健康等。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1.物质的分离与合成物质的分离是指将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分离出来。
常用的物质分离方法有过滤、蒸发、结晶等。
物质的合成是指根据需要将各种物质组合起来形成新物质。
常见的物质合成方法有溶解、反应等。
2.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化是指能量在不同形式之间的相互转换。
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有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电能转化为热能等。
理解能量的转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和节约能源。
3.物体的运动物体的运动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
直线运动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有圆周运动和抛体运动两种。
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运动轨迹。
4.空气与氧气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空气的存在对维持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命起着重要作用。
氧气是维持生命所需的气体,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5.食物与消化6.植物与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生成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
光合作用发生在植物叶绿素中的叶绿体中,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存在的基础。
7.水与环境保护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它涉及到地球的循环和人类的生活。
水循环是指水分在地球大气圈、地表、地下和植物中的循环过程。
环境保护是指保护水体资源,防止水污染和水资源的过度使用。
8.电流与电路电流是电子在导体中流动产生的现象。
电路是指电流在导体中的闭合路径。
了解电流和电路的基本知识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应用电的原理,如电灯的发光、电脑的工作等。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科学知识点总结(六年级上册)一、生物学知识点:1. 植物的组成:根、茎、叶、花、果实;2. 植物的繁殖:性繁殖和无性繁殖;3. 动物的分类:昆虫、鸟类、哺乳动物等;4. 动物的特征:植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5. 化学变化与生活:燃烧、腐烂、变形等;6. 环境保护: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二、物理学知识点:1. 引力和重力:地球引力、重力的作用;2. 测量长度和时间:长度的测量、时间单位的换算;3. 物体的运动:匀速运动、加速运动、停止运动等;4. 磁感线和磁铁:磁场的产生、磁感线的方向等;5. 电流和电路:电流的产生、电路的组成等;6. 太阳能和地热能:太阳能的利用、地热能的利用等。
三、化学知识点:1.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特征;2. 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3. 酸和碱:酸性物质、碱性物质、酸碱中和反应等;4. 空气、水和溶液:空气的组成、水的重要性、溶液的形成等;5. 金属和非金属:常见金属和非金属的特征;6. 化学实验:实验操作、观察结果和实验小结。
四、地理知识点:1. 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使用;2. 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大洲的位置、中国的山脉和河流等;3. 气候和气象:气象仪器、气候带、气象预报等;4. 自然灾害:地震、火山喷发和台风等;5. 交通运输:陆上、水上、空中交通运输的方式;6. 我国的人口:人口分布、人口变化和人口问题。
五、生活常识:1. 饮食营养: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肉类蛋类等;2. 疾病预防和健康:传染病的预防、个人卫生等;3. 环境保护:节约用电、保护环境等;4. 防灾减灾:地震、火灾等应急措施;5. 交通安全:过马路的注意事项、乘坐交通工具的安全等;6. 社会公德:尊敬师长、公共场所的礼仪等。
以上就是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超全)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超全)一、物质的变化1.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形态、状态或位置上的变化,但其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
3.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性质上发生变化,产生新的物质。
4. 物质的变化过程中,能量会发生转移或转化。
二、物质的性质1. 物质具有质量、体积、密度等基本性质。
2. 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
3.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其用途和功能。
4. 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和测量。
三、力的作用1.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2.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运动、形变或改变其状态。
3.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4. 力的单位是牛顿(N)。
四、能量的转化1. 能量是物体具有的做功的能力。
2. 能量可以分为热能、光能、电能、机械能等。
3. 能量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转化,如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4. 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能量守恒定律成立,即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五、生态系统的组成1.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
2.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物个体和环境。
3. 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4.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六、地球的结构1. 地球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组成。
2.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包括陆地和海洋。
3. 地幔是地壳下面的一层,由岩石组成。
4. 外核和内核是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的。
七、太阳系1. 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它运行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天体组成的。
2. 太阳系中的行星有八颗,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3. 太阳系中的行星按离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排列。
4. 太阳系中的行星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运动规律。
八、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1. 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科技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和生产效率。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一、小草和大树1、迄今为止,人们已经知道的植物大约有30万种。
有些覆盖在陆地表面,有些生活在海洋、湖泊、河流和池塘中。
2、小草的相同特点:茎枝柔软、植株小、寿命短;大树的相同特点:茎枝坚硬、直立、寿命长;3、具有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4、草本植物的茎的共同特点: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
木本植物的茎的共同特点: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强。
5、①海带②杨树③爬山虎④仙人掌⑤柳树⑥长豆角⑦芦苇⑧黄瓜1、水生植物:①⑦2、攀爬植物:③⑥3、木本植物②⑤4、耐旱植物:④5、草本植物①③④⑥⑦⑧6、不开花的植物有:绿藻、水绵、肾蕨、苔藓。
7、了解植物体内部的结构最好的方法是解剖。
二、植物博览会1、银杏(白果树、公孙树),是我国特产,著名的活化石植物,果实具有极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2、珙桐,又名(中国鸽子树),是珍贵的观赏树种,被定为国家(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级保护植物3、主要观赏植物:郁金香、枸骨、马尾松、猪笼草、含羞草用途广泛的经济作物:大豆粮食作物:大豆、玉米、水稻寄生植物:金灯藤珍稀植物:银杏、珙桐最新栽培植物:方形西瓜、转基因番茄4、金灯藤属于(寄生)植物。
三、鸟类动物的特征1、鸟类的共同特征: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产卵繁殖后代2、鸟喙具有多样性,使它们适合吃不同的食物,适应不同的环境。
3、北美红雀(钳子)沙椎鸟(镊子)鹈鹕(汤匙)秃鹫(起钉器)4、赫胥黎和现在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现代的鸟类就是恐龙的后代,也有科学家反对这一观点,认为鸟类起源于初龙类。
四、品种繁多的动物1、地球上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
根据有无脊椎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根据繁殖方式把动物分为:卵生和胎生两类。
根据食性把动物分为: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
3、具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4、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如:昆虫类、虾、蜗牛、蜘蛛等;5、各类动物的特征:①爬行动物:身体表面有鳞或甲,肚皮贴地爬。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20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20篇1.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一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动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2.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二1.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
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3.实验:螺丝刀刀柄粗细的秘密我的猜想: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研究的材料:2把刀柄粗细不同的螺丝刀,2枚螺丝钉、1块木板研究的方法:(1)分别用刀柄粗细不同的2把螺丝刀把2枚螺丝刀拧进木板中;(2)比较2把螺丝刀所用力的大小。
研究的结论: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3.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三杠杆举例: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4.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四1.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
杠杆有(3)个点。
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5.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五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1.动物的生活习性
动物的生活习性是指动物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行为和习惯。
动
物的生活习性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生活习性,例如:昼行动物和夜行动物、群居动物和独居动物等。
在学习动物的生活习
性时,需要了解它们的食性、行动习惯、繁殖方式等方面的知识。
2.植物的生长繁殖
植物的生长繁殖是指植物通过吸收养分和水分,并利用光合作用将二
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能量,从而实现自身的生长和繁殖。
植物的生长需要
适宜的土壤、温度、光照和水分等条件。
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
无性繁殖,例如:种子繁殖、播种繁殖、分株繁殖等。
3.天气变化
天气变化是指气候的变化和天气现象的变化。
气候是指长时间的气象
现象统计的结果,而天气则是指短时间内的气象现象和气温的变化。
天气
变化受到地理位置、海洋、大气和地球自转等因素的影响。
了解天气变化
对人类的生活和农业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例如:降雨对作物的生长有利,高温对人体健康有害等。
4.水资源的利用
水资源的利用是指人类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活动。
水是人类生
活和生产的重要资源,它被广泛用于农业、工业、生活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在学习水资源的利用时,需要了解水的循环过程、水的净化与净化、节约
用水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还应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利用的合理性以及保
护和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
以上是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加深对动物、植物、天气和水资源等方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境意识,并为将来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质的组成1.物质的分类物质是所有物体的基本构成单位,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结构等特点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
2.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原子构成的最基本的物质单位,具有独特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
而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化合而成的物质,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
3.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其中各种物质的性质保持不变。
混合物可以根据物质之间的相对比例和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例如:均相混合物和非均相混合物等。
第二章:物质的性质1.物质的物态变化物质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状态的变化,例如:固体可以通过加热变成液体,液体可以通过冷却变成固体,液体可以通过加热变成气体,气体可以通过冷却变成液体等。
2.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在参与化学反应时展现出的性质,例如:燃烧、氧化还原、酸碱中和等。
3.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在不参与化学反应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性质,例如:熔点、沸点、密度、电性、导热性、导电性等。
第三章:光的反射与折射1.光的传播光可以在空气、真空、水和玻璃等介质中传播,光的传播是以直线传播的。
2.光的反射光线射到光滑物体上,经反射形成新的光线。
根据反射定律,我们知道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因为介质的不同而发生折射。
根据斯涅尔定律,我们知道折射定律成立。
第四章: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种机械波。
当物体振动时,会引起周围介质(如空气、水等)的振动,从而形成声音波。
2.声音的传播声音波可以在空气、水、固体中传播,声音传播的速度取决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系数。
3.声音的特性声音有振幅、频率、波长等特性。
振幅决定声音的大小,频率决定声音的高低,波长决定声音的长短。
第五章:空气的压力1.气体的状态气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相互之间存在着相互碰撞和运动。
气体的状态可以根据温度、压力和体积来描述。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 上册
第一课《放大镜》1.放大镜可以把物体(放大)。
2.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所以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3.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4.老花眼镜是运用(凸透镜)制作的,近视眼镜是运用(凹透镜)制作的。
第二课《怎样放得更大》1.自制简易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是用一个放大镜把另外一个放大镜(放大)形成的像进一步(放大)。
2.显微镜主要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3.光学显微镜里,靠近物体的透镜叫做(物镜),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两块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即(物镜)的倍数×(目镜)的倍数。
第三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1.使用(放大镜)能够看清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微之处,使用(显微镜)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物体的细微结构。
2.蝴蝶的翅膀是由许多彩色的鳞片组成,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第四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1.物体必须制成(薄而透明)的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2.使用显微镜时要双眼睁开,用(左眼)看目镜进行观察,右眼协助记录。
3.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软木的薄片,发现了许多小房间一样的物质,把它命名为(细胞)。
4.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视野就越小,视野内的细胞数量就越少,细节越明显。
第五课《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1.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的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功能)和(结构)单位。
2.植物的叶表皮上有(气)孔,它的主要作用是(蒸腾)和(呼吸)。
3.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生长发育)、(繁殖遗传)、(运动)、(排泄)等功能。
4.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目镜)、(反光镜)、(载物台)、(调节旋钮)等部分构成。
第六课《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1.微生物也是(生物),它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如:(呼吸)、(繁殖)、(排泄)等。
2.我知道的水中的微生物有(草履虫)、(衣藻)、(绿藻)等。
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一、植物生长1. 植物的组成和生长环境要求2. 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发育阶段3.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二、动物生活1. 动物的组成和生活习性2. 动物的繁殖方式及其特点3. 动物的饮食习性和食物链关系三、物质与能量1. 物体的物态和物质的变化2.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3. 能量的传播和转化四、地球与环境1. 地球的构造和地球的运动2.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3. 生态平衡及环境保护五、人体健康1. 人体的结构和器官功能2. 健康饮食及运动3. 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六、生产和消费1. 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2. 商品的生产和交换3.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七、科学探究1. 科学知识的获取和应用2. 科学实验的设计和操作3.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八、宇宙与地球1. 宇宙的起源和演化2. 地球与宇宙中的其他天体3. 宇宙探索和太空科学以上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培养科学素养,提高综合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知识点也为学生今后深入学习相关学科提供了基础。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这些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在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科学课程中,植物生长、动物生活、物质与能量、地球与环境、人体健康、生产和消费、科学探究以及宇宙与地球是学生们必须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
在这些领域里,学生们将学习了解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培养科学素养,提高综合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植物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的生长环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点。
光是植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能量来源,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合成有机物质,同时产生氧气。
另外,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将光合作用所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学生们在学习中需要深入了解这些知识点,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动物生活的知识点包括动物的组成和生活习性、动物的繁殖方式等。
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一、生物学知识点:
1. 生物的组成和结构: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植物和动物的细胞结构和特点;
2. 植物的营养:光合作用、水分和矿物质的吸收、物质的运输;
3. 动物的营养:食物的消化吸收、气体的吸入和排出、物质的运输;
4. 物质的循环:水的循环、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转;
5. 生物的繁殖:植物的繁殖、动物的繁殖、人类的繁殖;
6. 生物的演变: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进化。
二、物理学知识点:
1. 物体的性质:物体的形状、颜色、硬度、透明度等;
2. 光的传播:光的反射、折射、透过和吸收;
3.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受;
4. 电和磁:电流的产生、电路的构成、磁力的作用;
5. 物体的热传导:热的传导和热的扩散;
6. 测量和计量:长度、面积、重量和时间的测量和计量。
三、化学知识点:
1.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混合和分离、物质的燃烧和氧化;
2.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溶解、物质的酸碱性、物质的导电性;
3. 空气的组成:空气中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4. 水的性质和用途:水的分子结构、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水的循环;
5.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特征、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的平衡。
以上为六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知识点,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还有可能涉及其他相关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病毒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
传物质组成。
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
2、病毒个体及其微小,绝大多数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3、根据病毒寄生的生物细胞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三类: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动物
病毒,如乙肝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植物病毒,如番茄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4、腮腺炎、水痘、等疾病都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5、人们生病有时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例如:流感、狂犬病、脊髓灰质炎、麻疹等疾病都
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第二课:细菌
自然界中无数的腐生细菌会促使动植物遗体不断地腐烂、分解。
动植物遗体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又是植物制造有机物必不可少的原料。
5、通过搜集资料,我们知道细菌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基本形态。
第三课:馒头发霉了
1、要防止物品发霉,必须注意使物品不受潮,保持
2、
实验一:
实验名称:探究霉菌的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实验器材:放大镜、烧杯、吸管、小刀、水、塑料袋、馒头
实验步骤:
1、将密封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另一袋放在冰箱里,每天按时
观察,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录在自己提前设
计好的记录表里。
2、将密封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滴上适量的水,使馒头湿润,另一袋不滴水,使馒头
保持干燥,将两袋馒头放在相同的环境中,每天按时观察,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
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录在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记录表里。
实验结论:馒头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第四课:食用菌
1、
2、蘑菇是由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和地下菌丝组成。
3、识别毒蘑菇的方法:看颜色,看形状,看分泌物,闻气味。
4、我们平时常吃的蘑菇、银耳、木耳都属于食用菌。
第五课:蜡烛的变化
1、像蜡烛熔化、纸折叠、铁熔化,这样仅仅形态发生了变化,叫物理变化;像蜡烛、木头
燃烧这样的,不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产生新物质,叫化学变化。
2、做面塑或者泥塑属于物理变化,水在自然界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鸡蛋放进醋中冒泡
属于化学变化。
3、我们可以采用切割、加热等方法改变蜡烛的形态,通过燃烧的方法可以使其产生新物质。
实验2:蜡烛燃烧的实验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
实验过程:1、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2、试管夹夹住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蜡烛开始燃烧,火焰下方蜡烛有固态变成液态,玻璃片上变黑。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一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二是生成了新的物质——烟。
第六课:食盐和水泥
1、像食盐、白糖等物质,溶于水中之后,通过蒸发,使其恢复到原来状态的变化,叫可逆
的变化。
水泥和水搅拌在一起,凝固以后,水泥再也不能恢复原来状态。
水泥的这种变化叫做不可逆的变化。
实验:3:食盐变化的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食盐的变化
实验材料:杯子、玻璃棒、食盐、火柴、盘子、小勺、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坩埚
实验步骤:
1、向杯子中倒入水,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2、把食盐倒入坩埚中,放在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
2、坩埚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
实验结论: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可以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
实验4:水泥变化的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水泥的变化
实验材料:杯子、火柴、盘子、小勺、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坩埚
试验步骤:1、将水泥倒入盘中,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观察水泥的变化。
2、将水泥块放入干锅,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过一会,水泥凝固了。
2、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加热,水泥没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水泥不能恢复原状。
第七课:铁生锈
1、铁熔化属于物理变化,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
2、铁在空气、水、酸碱盐腐蚀的情况下容易生锈。
3、生活中很多方法都可以防锈,人们常用的方法有涂油、喷漆、镀金、搪瓷等。
实验5:铁生锈
实验材料:铁钉、纱布、玻璃瓶、碱、盐、油、醋、砂纸。
实验步骤:1.用砂纸打磨铁钉,去掉其表面覆盖物。
2.把铁钉放在瓶子里,放在一个地方,并编好号:1、空气,2、装满水,
3.半瓶水,4、盐水,5、碱面溶液、醋溶液……同时放入相同铁钉,相同时间
后观察铁钉生锈情况。
实验现象:水中,轻微生锈;一半水、一半空气,严重生锈;空气中,轻微生锈;醋、碱、盐水中,严重生锈;油中无锈。
实验结论:铁在同时有空气和水、有酸碱盐的情况下容易生锈。
第八课:牛奶的变化
1、牛奶中加入醋、啤酒或柠檬等酸性物质都不能喝,加入盐和糖可以喝。
2、喝牛奶时要注意不宜空腹喝,不宜和酸性食物同食。
过期的牛奶可以用来擦皮鞋、浇花。
3、牛奶营养丰富,人称“白色血液”,其所含成分有蛋白质、脂肪、乳糖等,是理想的天然食品。
实验六:观察牛奶的变化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醋、啤酒、食盐、柠檬汁、牛奶
实验步骤:1、将醋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变化。
2、将啤酒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变化。
3、将盐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变化。
4、将柠檬汁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变化
实验结论:1、牛奶中放醋,出现混合物凝集现象。
2、牛奶中放啤酒,变成絮状。
3、牛奶中放盐,无变化。
4、牛奶中放柠檬汁,有沉淀生成。
第九课:静止和运动
1
2、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先选定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
2、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和时间的关系。
3、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这三个因素。
第十一课: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实验7:惯性试验
实验材料:鱼缸一个,鸡蛋一个,光滑的薄木板一块,小锤一个。
实验步骤:1.把鱼缸装入二分之一的水,盖上薄木板,然后把鸡蛋放在木板上面。
2.用小锤沿水平方向迅速敲击木板,看鸡蛋如何运动。
实验现象:鸡蛋会掉进水里。
实验结论:鸡蛋没有随木板一起运动,而是保持了它原有的静止状态,木板抽掉后,只好掉进鱼缸内,说明鸡蛋具有惯性。
第十二课:物体的运动方式
第十三课:动物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