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同步练习:3单元 第13课《师说》1(人教版必修3) 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师说
1.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准字音,背诵全文。
2.掌握重点实词“说”“相”“传”“贻”,以及重点虚词“于”“乎”“其”。
3.学习本文运用正反对比论证、事理结合的写作方法。
4.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品质。
1.纠正读音。以小组(4人)为单位,每位同学读1段,读完后,由同组的同学纠正读错的字音。然后同组的同学把全文齐读一遍,巩固读音。
2.纠正翻译。以小组(4人)为单位,每位同学翻译1段,当翻译出现错误时,同组的同学要纠正译错的地方,并说明原因。
3.归纳重要的文言知识。以小组(4人)为单位,把本文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进行归纳,以提高文言翻译能力。
4.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以小组(4人)为单位,思考探究以下问题:老师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从师学习?择师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2.领会并运用对比论证、事理结合论证的方法。
3.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品质。
1.诵读法。诵读法成功的关键是要读出声音的各种形态,如节奏、语调、语气等。只有这样,才能听到“古人”的心声,才能触摸到言语主体的情味。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有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察语气,逐步读出“情味”,揣摩文意。因此,范读、多读尤为重要。
2.提问法。打破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读、自解等方式解读课文,勇于向老师提出疑问。
3.练习法。这是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关键在一个“精”字。“练”不求“多”,应求“精”,要用最少的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也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
4.在疏通文意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借鉴对比论证和事理结合论证的写作手法。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说”比“论”随意。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这类文体。《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1.后世景仰。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昌黎,因为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也称“韩文公”。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因此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2.文坛泰斗。“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华美、内容贫乏的骈骊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3.收召后学。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曾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晚辈),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抗颜,端正容颜。抗颜而为师,正正经经地做起老师来了),世果群怪聚骂,指目(手指而目视)牵引(拉拉扯扯),而增与为言辞(增添一些言辞来毁谤韩愈)。愈以是得狂名。”
《师说》作于公元802年,即唐德宗贞元十八年。这一年韩愈43岁,正是他锐意求进,致力于“古文运动”的时候。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4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
当时的官僚士大夫重视门第观念,只认得功名富贵,威权势力,不尊师重道,不看重有学问的人。《师说》就是为了批判唐代上层社会的这些不良风气而作。
古代称教师为“师”,与军队有关。西周立国之初,为了加强军队的统治力量,统治者开始办学校,培养贵族子弟,主要学习射箭、驾驭等军事技能,而后才是学习文化。学校的教师都是由高级军官担任,因其职名未变,人们称他们为“师”或“师氏”。后来,文官任教的人也逐渐多起来,因而教师便成为社会上一部分人的职业。由于“教”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因此,人们便逐渐把“教”和“师”合起来,称为“教师”。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译文: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译文:
[自我核对](1)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应该)跟从(他),拜他为老师。(2)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与之同列,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2.第3段举出备受文人推崇的孔子的例子,意在证明怎样的观点?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答:
[自我核对]“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3.文章第4段交代写作缘由,但仍隐含着作者的观点,哪些句子可以表现作者观点?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答:
[自我核对]“不拘于时”“学于余”“能行古道”。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这样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
4.补写出下列各句的空缺部分。
(1)师者, 。
(2)是故无贵无贱, , ,师之所存也。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
[自我核对](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无长无少道之所存(3)师不必贤于弟子术业有专攻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句读.( )②近谀.( ) ③郯.子( )
④苌.弘( )⑤老聃.( )⑥经传.( )
⑦贻.之( )⑧巫.医( )⑨师襄.( )
⑩李氏子蟠.( )
[自我核对]①dòu②yú③tán④chánɡ⑤dān
⑥zhuàn⑦yí⑧wū⑨xiānɡ⑩pán
2.重点实词
(1)师说.( )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 )
(4)君子不齿
..
(5)圣人无常.师( )
不如师( )
(6)是故弟子不必
..
(7)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
(8)作《师说》以贻.之( )
[自我核对](1)一种文体,议论文的一种。(2)岂,难道。(3)无论。(4)鄙视,不屑一提。(5)固定的。(6)不一定。(7)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8)赠送。
3.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