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三试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三试卷(含答案)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制卷人:**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鱼凫(fú)、巉岩(chán)、飞湍(tuān)、猿猱(róu)B.抚膺(XXXɡ)、XXX(sè)、恬然(XXX)、XXX (shǎnɡ)C.栈道(XXX)、嗟叹(jiē)、商贾(ɡǔ)、钿头(diàn)D.吮血(shǔn)、六幺(yāo)、幽咽(yè)、宵柝(chè)2.选出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噫嘘兮,危乎高哉!B.飞湍暴流争喧豗,硑崖转石万壑雷C.XXX家向黄昏D.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XXX下住。
3.对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B.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C.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D.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②一去紫台连XXX去:离开B.①砯崖转石万壑雷转:使石滚动②无边落木萧萧下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C.①因为长句,歌以赠之长句:指七言诗②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大姐D.①以手抚膺坐长叹坐:徒,空②却坐促弦弦转急促:紧、迫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朝避猛虎B.梦啼妆泪红阑干C.遂命酒D.闻舟中夜弹琵琶者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明年秋,送客XXXB.暮去朝来颜色故C.铁骑突出刀枪鸣D.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盛唐时期的XXX与XXX是我国唐诗史上的双子星并称“XXX”,世称“XXX在,光芒万丈长”,而中唐诗人XXX和XXX被称为“XX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全册单元测试卷全套(含答案)新人教必修3
第一单元测试题(满分:100;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6分)1.根据注音写出正确的词语。
(4分)①fù()盛②寒xuā n ()③sǔ n ()头④崔wé i ()⑤怜mǐ n()⑥ guà n ()洗室⑦性格执niù()⑧zhǔ()清沙白2.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2分)小说的基本要素是情节、、,其核心是。
《老人与海》塑造的古巴老渔夫(人名)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B.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内容(2分)白居易,唐代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文学上主张“,”。
3.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⑴丛菊两开他日泪,。
⑵,不尽长江滚滚来。
⑶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⑷冰泉冷涩弦凝绝,。
,此时无声胜有声。
3B.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⑴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⑵,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戏为六绝句》)⑶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⑷沧海月明珠有泪,。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⑴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因为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⑶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暂⑷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便宜二、课内阅读(24分)5.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的题目。
(6分)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
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必修三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三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蹊跷(qī qiāo)B. 徜徉(cháng yáng)C. 偌大(ruò dà)D. 喟叹(kuì tàn)答案:B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量已经超过了10万册。
C.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工作能力却很差。
D. 我们一定要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
答案:B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D.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答案:B4.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贾宝玉是贾府的长子。
B. 林黛玉是贾府的千金。
C. 王熙凤是贾府的管家。
D. 贾母是贾宝玉的祖母。
答案:D5. 下列关于《三国演义》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曹操是魏国的奠基人。
B. 刘备是蜀汉的开国皇帝。
C. 孙权是东吴的建立者。
D. 诸葛亮是蜀汉的丞相。
答案:B6. 下列关于《水浒传》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宋江是梁山泊的首领。
B. 武松是梁山泊的二把手。
C. 林冲是梁山泊的三把手。
D. 李逵是梁山泊的四把手。
答案:A7. 下列关于《西游记》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孙悟空是唐僧的大徒弟。
B. 猪八戒是唐僧的二徒弟。
C. 沙僧是唐僧的三徒弟。
D. 白龙马是唐僧的坐骑。
答案:B8.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常识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杜甫是唐代的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
B. 李白是宋代的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
C. 苏轼是元代的著名词人,被誉为“词圣”。
D. 辛弃疾是明代的著名词人,被誉为“词宗”。
答案:A9. 下列关于现代文学常识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高中语文必修三模块测试卷(A)(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模块测试卷(A)(含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马厩.(jiù)玷.污(diàn)伤痕累累..(léi)树影婆娑.(suō)B.缱绻.(juǎn)纤.绳(qiàn)衣衫褴褛.(lǚ)并行不悖.(bèi)C.胚.芽(pī)蹩.进(bié)通衢.大道(qú)当众推搡.(sǎng)D.自诩.(xǔ)华胄.(zhòu)命途多舛.(chuǎn)深感愧怍.(zuò)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毕竟蛰伏渡过难关首屈一指B.幅圆伎俩漠不关心过犹不及C.纯厚寒喧招之即来鸿篇巨制D.决窍商榷重蹈覆辙嘎然而止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富丽堂皇的建筑群,贵族老爷们养尊处优....的场所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惟独留下一座简朴的小屋,一幢小小的屋宇。
B.只能偷偷摸摸地在一些小房间、小客厅里秘密演奏,只有寥寥无几....的人才能进入那些房间。
C.唐诗宋词多就景叙情,往往珠圆玉润....,四照玲珑。
D.一些生产者发财心切,质量意识差,搞的是‘一锤子买卖.....’;法制观念较差,视法律、合同如儿戏。
4.下列各句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过去十年,我国房地产业高速发展,已成为国家的支柱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B.青少年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使得身心受到损害,已成为心理学者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C.文章对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引起了人们对环境科学的重视。
D.广州市有关部门指出:招聘洽谈会“谁主办,谁负责”,对于安全保卫工作不落实,存在安全隐患和导致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及负责人的责任。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①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其发展、更新的情况,要比科学界显得稳定。
必修3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3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涣然冰释B. 惘然若失C. 怙恶不悛D. 恣意妄为2.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恰当的一项是:A. 他一言不发,真是令人惘然若失。
B. 她恣意妄为,不顾他人感受。
C. 他涣然冰释,终于放下了心中的负担。
D. 他们怙恶不悛,最终遭到了法律的制裁。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身体。
B.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很强。
C. 他们正在讨论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的问题。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读。
二、填空题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离骚》,作者是______。
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水调歌头》,作者是______。
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6-10题。
(文章内容略)6.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7.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些具体的事例来支持他的观点?8. 文章中提到的“坚持”一词,作者具体是如何解释的?9. 作者认为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10. 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最重要的信息是什么?四、作文11. 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一、选择题1. D2. D3. C二、填空题4. 屈原5. 苏轼三、阅读理解6.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坚持和努力是实现梦想和成功的关键。
7. 作者通过个人经历和历史人物的故事来支持他的观点。
8. 作者认为“坚持”意味着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放弃,持续努力。
9. 作者认为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坚持不懈和勇于面对挑战。
10. 作者想要传达的最重要的信息是鼓励读者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直到成功。
四、作文(作文内容由考生自行创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册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册综合检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
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社会经验进行审视和升华,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渐浓厚。
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
由“乐”而生“畏”。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
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
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天、因地制宜。
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
如果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
荀子也说:“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止。
”他认为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
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
在生态实践中,先秦儒者非常强调“时禁”与适度消费。
孟子和荀子都注意到“时禁”的良好效益,可保证后续消费的“不可胜食”“不可胜用”。
高中语文必修三综合能力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综合能力测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一、(12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簇(zú)拥两颊(jiá) 扪(mén)参历井B.模(mó)样陈抟(tuán) 磨牙吮(shǔn)血C.咨嗟(jiē) 宵柝(tuò) 金石可镂(lòu)D.嫡(dí)亲炮(páo)烙良将劲(jìn)弩【答案】C(A.簇:cù;B.模:mú;D.劲:jìnɡ)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寒喧踌蹰眉尖若蹙B.桌帏歆享以手抚膺C.赔罪惴惴横七树八D.暮砧榫头一夫挡关【答案】B(A.喧—暄;C.树—竖;D.挡—当)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就在人们为陕西镇坪县有无野生华南虎而争论时,湖北竹溪县也传出发现华南虎的消息。
对这些流言飞语,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很不以为然。
B.黄金海岸女网赛决赛开始后,李娜表现相当积极,不过这一盘白俄罗斯选手阿扎连卡在关键球的处理上更胜一筹。
C.现在,市民扔掉一个饮料瓶,立马会有人捡,但让人困惑的是,同样是塑料制品,扔一个塑料袋,却无人问津。
D.丢弃了孤芳自赏的梦呓和我行我素的执拗,国产大片开始在与人的心灵对视中,回归到“讲故事”的传统做法上来。
【答案】A(流言飞语:指没有根据的话。
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的话。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嫦娥一号”卫星首次拍摄的“中国第一幅月图”图幅宽约280公里,长约460公里,面积相当于湖北省的三分之二。
B.距今100万年的复原后的“郧县人”是一个额头低平、眉弓粗壮、眼窝深凹而宽、鼻短而上扬、吻部突出、唇长而薄的远古人形象。
C.荆州谢家桥一号墓的棺外紧紧裹着四层丝绸棺罩,考古人员介绍,这是迄今发现的层数最多的而且保存又是如此地完好。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1一、积累运用(28分)1、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饿殍(piǎo) 逡巡(qūn) 弃甲曳兵(yè) 丢三落四(luò)B、中绳(zhòng)句读(dòu) 瓮牖绳枢(yǒu)心广体胖(pàng)C、庠序(yáng) 氓隶(méng) 度长薭大(duó) 抛头露面(lù)D、供养(gōng) 经传(zhuàn) 贻笑大方(yí) 间不容发(jiān)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殊俗叩关不测之渊兵刃既接B、迁徙须臾约从离衡防微杜渐C、崛起堕落追亡逐北要言不烦D、谪戍孝悌锲而不舍人才汇萃3、下列各句中“胜”字的含义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胜”字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C、日出江花江胜火D、引人入胜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危(高)乎高哉凡六百一十六言(字)B、填然鼓(动词,击鼓)之非能水(用做动词,游水)也C、合从(通“纵”)缔交赢粮而景(通“影”)从D、而耻(以……为耻,意动用法)学于师南(向南,动词)取汉中5、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B、序八州而朝同列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6、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心一也用心:使用心力B、小学而大遗小学:小的方面学习C、余威震于殊俗殊俗:不同的风俗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经传:经文和传文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B、《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弟子之手,现存32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单元综合测评(一) 第一单元(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A.网络文学走过十年之路,似乎大有成为准主流文学之势,但相对于纯文学而言,它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B.德国诗人歌德作《浮士德》延续六十年之久,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一切优秀的作品,都不是侥幸偶得之物,而是不辞艰辛惨淡经营....的成果。
C.相信只要有踌躇满志....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一抓到底的作风,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当前困难,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取得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新胜利。
D.经过长达两个星期的鏖战,本届世界锦标赛最终尘埃落定....,中国队在赛程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冠军。
E.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解析】A项,冰山一角:原比喻不能长久依赖的靠山,现在多用作事物暴露出来的部分。
不合语境。
B项,惨淡经营:形容极端艰苦地从事诗文创作,也形容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
C项,踌躇满志:对自己的现状或者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不能形容精神,使用对象错误,根据语意应用“志在必得”。
D项,尘埃落定:比喻事情经过许多变化,终于有了结果;或经过一阵混乱后将结果确定下来。
运用正确。
E项,崇论宏议:指高明宏大的议论或见解。
运用正确。
【答案】AC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劳动者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据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九成行业周工时超过40小时,隐藏其后的事实就是众多劳动者休息权利无情剥夺。
B.截至目前,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1.7万公里,动车组列车运营数量达1 800组,每年发送旅客9.1亿人次,均位居世界第一位。
C.我们曾经推崇鲁迅怀疑、批判和抗争的精神,然而在当下,不但这种精神没有被很好地继承,而且被很多人遗忘甚至铲除。
2019年高中语文必修三试卷及答案
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对于人类文明走向给出的中国判断。
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
此后,中方对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阐述在各个层面逐步延伸、不断完善,在全球范围内收获积极回应——“巴基斯坦愿不断充实巴中命运共同体内涵”“非洲应该向亚洲国家学习并同亚洲国家合作,努力建设命运共同体”“联合国愿同中国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理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凝聚起世界人民的广泛共识。
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着眼人类命运的历史规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走向,系统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人类实现更好发展绘制蓝图,为国际体系变革与完善指明方向。
演讲引发现场国际组织负责人、各国使节和政要等共约800人的强烈共鸣。
第七十一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更是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视为“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
2月10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五十五届会议协商一致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
这一行动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得到联合国广大会员国的普遍认同,彰显了中国对全球治理的巨大贡献。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何以在国际社会赢得越来越多的认可与赞赏?源于在各种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当下,这一理念给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指明了“确定性”的方向,注入了行动的力量。
“现有秩序正面临着几代人时间里最严峻的挑战,它是否能够幸存下来?”在2017年首期《外交事务》杂志中,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提出的疑问,反映了人们当下对于未来世界走向的诸多困惑和不安。
人类社会发展的脚步走到充满不确定性的十字路口,如何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和平与发展的历史征程上奋勇向前,迫切呼唤着眼全球和平与发展、勇往直前的担当。
语文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
语文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B. 怏怏不乐,心旷神怡C.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D.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自命不凡,目中无人。
B.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自命清高,目中无人。
C.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自命不凡,目空一切。
D.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自命清高,目空一切。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B. 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C. 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D.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B. 他问我,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C. 他问我,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
D. 他问我:“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像风一样,来去无踪。
B. 他像风一样,来去无影。
C. 他像风一样,来去无踪,无影无踪。
D. 他像风一样,来去无影,无踪无影。
6. 下列句子中,表达最准确的一项是()A. 他昨天没有来,因为他生病了。
B. 他昨天没有来,因为生病了。
C. 他昨天没有来,生病了。
D. 他昨天生病了,所以没有来。
7. 下列句子中,语气最委婉的一项是()A. 你能不能把窗户关上?B. 你能不能请把窗户关上?C. 你能不能把窗户关一下?D. 你能不能请把窗户关一下?8. 下列句子中,表达最生动的一项是()A. 他高兴得跳了起来。
B. 他高兴得手舞足蹈。
C. 他高兴得像孩子一样。
D. 他高兴得跳起了舞。
9. 下列句子中,表达最简洁的一项是()A. 他今天没有来,因为他生病了。
B. 他今天没有来,生病了。
C. 他今天没有来,因为生病了。
D. 他今天生病了,所以没有来。
高一语文(必修三)试卷(附答题卡、答案)精编版
⋯⋯⋯⋯⋯⋯⋯⋯⋯⋯⋯⋯⋯⋯⋯⋯⋯⋯⋯⋯⋯⋯⋯最新料推荐⋯⋯⋯⋯⋯⋯⋯⋯⋯⋯⋯⋯⋯⋯⋯⋯⋯⋯⋯2016— 2017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高一语文(必修三)试卷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 分)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题 3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
长久以来,学术界研究孔子,把《论语》视作独一信得过的依照;并在存心无心之间把它当作了孔子以致孔门思想的全面记录。
而没有注意到《论语》编纂也是有要点的,也要依照不与“六艺”“六经”重复的基来源则,依照著书立说的一般规律。
这就致令人们对《论语》产生误会。
比如,现代全部的《论语》普及本,都把孔门所谓的“士”译作“念书人”,许多教育史论著认为孔门的教育内容只有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并从前者为重心。
其实,春秋时代还没有常备军,官制文武不分职。
各级官吏平常以理治民,农闲节气教民备战,战时出为带兵的将领。
与此相应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也是文武兼顾的。
此中“射”是射箭,“御”是驾御战车,即便平常操练也有“五射” “五御”等极为繁难的要求,属于早已规范化了的系统的军事教育科目。
以历史的目光看射、御,其专业化程度其实不亚于现代射击与驾驶战车技术。
借用现代术语来说:射、御这两项武艺,是每个受教育者必修的基础课,而不是可学可不学的选修课。
至于孔子所办的私学,既然教育目的仍旧是培育修己治人的“君子”,那就不可以不受官学教育传统的影响,不可以不以传统“六艺” 为弟子必修的基础课;更不可以不受当时社会需要的限制,致力于培育文武兼顾的人材。
否则的话,孔门弟子从政此后,怎么能够适应当时社会的实质需要?孔子私学还会有什么吸引力?对于孔门的武艺教授,《礼记·射义》中有很是生动详细的记述。
从孔子率领弟子在“矍相之圃”演习“乡射礼”的状况来看,孔门射艺教课既有孔子亲身示范,又有对要领的口头解说,还十分重视将德育贯串此间。
孔子做射箭示范时“观者如堵墙” ,可见其射艺之精深。
必修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必修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玷污(diàn)蹊跷(qiāo)恣意(zì)瞠目结舌(chēng)B. 剽悍(piāo)忸怩(ní)踯躅(zhú)揠苗助长(yà)C. 讣告(fù)缜密(zhěn)踌躇(chóu)锲而不舍(qiè)D. 恣睢(zì)桎梏(gù)翕张(xī)怙恶不悛(hù)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决不能因此就目空一切,否则就会停滞不前。
B. 他为人正直,做事认真,从不拖泥带水,深得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C. 他虽然有才,但因为性格孤僻,常常不拘小节,所以同事们都敬而远之。
D.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著作等身,真是年轻有为,令人刮目相看。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由于他刻苦钻研,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C.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乐于助人,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D.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去过北京吗?”B. “你去过北京吗?”他问我。
C. “你去过北京吗?”我问,他回答说:“去过。
”D. “你去过北京吗?”他问:“去过。
”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受伤的野兽,咆哮着冲向了敌人。
B. 他像一只受伤的野兽,冲向了敌人。
C. 他冲向了敌人,像一只受伤的野兽。
D. 他冲向了敌人,咆哮着像一只受伤的野兽。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受伤的野兽,咆哮着冲向了敌人。
B. 他像一只受伤的野兽,冲向了敌人。
C. 他冲向了敌人,像一只受伤的野兽。
D. 他冲向了敌人,咆哮着像一只受伤的野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单元综合测评(一) 第一单元(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A.网络文学走过十年之路,似乎大有成为准主流文学之势,但相对于纯文学而言,它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B.德国诗人歌德作《浮士德》延续六十年之久,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一切优秀的作品,都不是侥幸偶得之物,而是不辞艰辛惨淡经营....的成果。
C.相信只要有踌躇满志....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一抓到底的作风,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当前困难,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取得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新胜利。
D.经过长达两个星期的鏖战,本届世界锦标赛最终尘埃落定....,中国队在赛程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冠军。
E.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解析】A项,冰山一角:原比喻不能长久依赖的靠山,现在多用作事物暴露出来的部分。
不合语境。
B项,惨淡经营:形容极端艰苦地从事诗文创作,也形容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
C项,踌躇满志:对自己的现状或者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不能形容精神,使用对象错误,根据语意应用“志在必得”。
D项,尘埃落定:比喻事情经过许多变化,终于有了结果;或经过一阵混乱后将结果确定下来。
运用正确。
E项,崇论宏议:指高明宏大的议论或见解。
运用正确。
【答案】AC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劳动者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据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九成行业周工时超过40小时,隐藏其后的事实就是众多劳动者休息权利无情剥夺。
B.截至目前,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1.7万公里,动车组列车运营数量达1 800组,每年发送旅客9.1亿人次,均位居世界第一位。
C.我们曾经推崇鲁迅怀疑、批判和抗争的精神,然而在当下,不但这种精神没有被很好地继承,而且被很多人遗忘甚至铲除。
高中语文必修三试卷及答案.docx
2018 年云南省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 题。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单一国家已经难以独自面对全球性经济问题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和活力。
应对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需要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在世界格局大变革大调整的关键时期,中国倡导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图。
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
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为了另起炉灶,更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表明,这一伟大创举是对传统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的超越与创新。
它致力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加强经济政策协调和发展战略对接,促进协同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它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帮助各参与国打破发展瓶颈、缩小发展差距、共享发展成果。
各参与国是平等贡献者、受益者,甘苦与共、命运相连,携手应对经济全球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
中国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所有“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分享发展经验,但不会干涉他国内政,不会输出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更不会强加于人。
高中语文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2
语文必修三检测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共15分)一、(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中国崛起”是近几年来国际政治中最热门的话题,受关注的程度并不亚于美国的反恐战争。
虽然国内外对中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是否称得上已经“崛起”有所争议,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政治与外交影响力逐步扩大,而且正在对国际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则已经成为共识。
但与此同时,中国的发展中文化和意识形态还存在严重的“赤字”。
中国在物质力量高速增长的同时,文化吸引力或者说软力量的建设却没有跟上。
物质力量与文化力量不平衡,是当前中国内政外交问题的一个症结。
中国政府近几年来清楚地认识到这个国家发展急需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并提出了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创建和谐世界的新理念。
和谐社会需要借文化振兴来实现,因为没有文明与道德,社会就很难和谐;和谐世界也需要向世界传播中国的“和合”思想。
两者紧密结合,都是中国文化力量重建的体现。
从更高的层次看,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提出代表了中国政府在21世纪全球化国际形势下,寻求中国发展大战略的尝试。
中国经过28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之后,目前正需要一种能与之相匹配,并为之服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理念。
当然,这种理念的创建,需要以文化为内涵,以对全球化国际形势的深刻理解为基础,并从历史的高度思考中国在21世纪的角色和作用。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和官员认识到中国文化振兴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将之视为中华民族复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文化复兴是实现强国梦的必备条件。
如果中国的文化力量在现有状态止步不前,中国就永远成不了超级大国。
中国人其实最清楚这一点:中国的“王道”就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吸引力和生命力。
所以,文化振兴是中国新战略理念构建的根基。
现在看来,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就是中国政府希望既保持国内社会稳定、繁荣和团结,又能为中国外交提供意识形态支撑的新发展理念,中国官方称之为中国发展的“双和模式”。
高一语文必修三试卷(含答案)
*******中学高一语文必修三试卷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制卷人:**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鱼凫(fú)巉岩(chán)飞湍(tuān)猿猱(róu)B.抚膺(yīnɡ)锦瑟(sè)恬然(tián)霓裳(shǎnɡ)C.栈道(zhàn)嗟叹(jiē)商贾(ɡǔ)钿头(diàn)D.吮血(shǔn)六幺(yāo)幽咽(yè)宵柝(chè)2.选出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噫嘘兮,危乎高哉!B.飞湍暴流争喧豗,硑崖转石万壑雷C.独留青家向黄昏D.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3.对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B.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C.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D.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②一去紫台连朔漠去:离开B.①砯崖转石万壑雷转:使石滚动②无边落木萧萧下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C.①因为长句,歌以赠之长句:指七言诗②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大姐D.①以手抚膺坐长叹坐:徒,空②却坐促弦弦转急促:紧、迫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朝.避猛虎B.梦.啼妆泪红阑干C.遂命酒.D.闻舟中夜.弹琵琶者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明年..故..秋,送客湓浦口 B.暮去朝来颜色C.铁骑突出....刀枪鸣 D.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7.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盛唐时期的李白与杜甫是我国唐诗史上的双子星并称“李杜”,世称“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而中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被称为“小李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云南省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单一国家已经难以独自面对全球性经济问题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和活力。
应对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需要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在世界格局大变革大调整的关键时期,中国倡导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图。
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
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为了另起炉灶,更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表明,这一伟大创举是对传统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的超越与创新。
它致力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加强经济政策协调和发展战略对接,促进协同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它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帮助各参与国打破发展瓶颈、缩小发展差距、共享发展成果。
各参与国是平等贡献者、受益者,甘苦与共、命运相连,携手应对经济全球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
中国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所有“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分享发展经验,但不会干涉他国内政,不会输出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更不会强加于人。
“一带一路”建设还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文明多样带来文明交流,文明交流孕育文明融合,文明融合推动文明进步-文明差异不应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在尊重文明多样性的基础上推进文明交流互鉴,才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方向。
“一带一路”建设高度尊重文明多样性,致力于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为形成国际合作新格局、解决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选自2018年1月2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及其对国际经济的影响,使得中国有能力为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的问题提供中国智慧。
B.当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处于发展瓶颈期,积极寻找与他国新的合作方式已成为全球共识。
C.“一带一路”建设是为了实现合作共赢,它重构了现有国际机制,有利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D.在中国的领导下,“一带一路”建设的各参与国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论述了“一带一路”产生的背景、具体措施和重要意义,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B.文章谈及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找到历史依据。
C.第三段用“共享的百花园”设喻,指出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是为了实现与其它国家的共同发展。
D.文章末段立足“文明”的角度,高屋建瓴地论述了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作用,见解深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既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又有美好的前景,可以说是植根历史,面向未来。
B.“一带一路”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彰显了广阔的全球视野和博大的人类情怀。
C.在世界格局大变革大调整的关键时期,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可以解决当前全球化面临的问题。
D.文明多样会促进文明进步,所以“一带一路”建设高度尊重文明多样性,致力于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民间音乐莫言四个月前,镇中心茉莉花酒店的店东兼厨师兼招待花茉莉收留了流落到马桑镇的小瞎子。
自从马桑镇的人听了小瞎子吹箫,茉莉花酒店生意空前兴隆。
小瞎子也施展开了他的十八般武艺,将他的洞箫、横笛、琵琶、二胡、唢呐通通从布袋里拿出来,轮番演奏,每夜都要闹腾到十二点才睡。
几十个有一点音乐细胞的小伙子,就连中午休息那一点时间也要跑到茉莉花酒店来,听小瞎子讲几段乐理,讲几个譬如《阳春白雪》之类的古曲。
镇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也不想吃过晚饭倒头就睡,他们需要精神上的安慰与享受,他们需要音乐。
虽然小瞎子能够演奏的乐曲他们都已听过,但这些曲子他们百听不厌,每听一遍都使他们感叹、唏嘘不止。
对此,小瞎子开始良心不安起来,演奏前,他总是满面羞愧地说:“这怎么好意思,老是这几个曲子……我的脑子空空了,我需要补充,我要去搜集新的东西……”然而,那些他的崇拜者却安慰道:“兄弟,你会的这些曲子就尽够俺们享用了,好东西百听不厌。
就像花大姐卖的烧酒,俺们天天喝,从来没烦过,每一次喝都那么上劲,一口下去,浑身舒坦。
你这些曲子呀,嗨嗨,就跟花大姐的烧酒一样……”当听到酒徒们把自己的音乐与花大姐的烧酒相提并论时,小瞎子的脸变得十分难看、他的两扇大耳朵扭动着,仿佛两个生命在痛苦地呻吟。
那晚上的演奏也极不成功,拉出的曲子像掺了沙子的米饭难以入口一样难以入耳。
九月初头,榨糖厂,帆布厂厂房建成,花茉莉准备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还托人去上海给瞎子买花呢西服黑皮鞋——这是为小瞎子晚上演奏准备的礼服。
最后,她请镇上最有名的书法家写了一块“茉莉花音乐酒家”的匾额,高高地挂在了瓦檐之下。
她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计划说给小瞎子听。
小瞎子对花茉莉的计划感到惊叹不已,认为这个女人确实不简单。
而听到自己将在这个安乐窝里永远充当乐师时,他的脸上出现了踌躇不快的神情。
马桑镇的光辉前景,自然也在花茉莉的邻居——开茶馆兼卖酒菜的瘸腿方六、饭铺“掌柜”黄眼、小卖部“经理”麻子杜双三人心中激起了波澜,他们自信本事都不在花茉莉之下,而花茉莉能够如此猖獗,挤得他们生意萧条,实在是借助了小瞎子的力量。
这天下午,三人商议停当,便跨过麻石街,走进了“茉莉花音乐酒家”。
正是农忙季节,店里没有顾客。
花茉莉正在灶上忙着,为晚上的营业做准备。
一看到方、黄、杜到,她连忙停下活儿相迎。
她一边敬烟一边问:“三位掌柜屈驾光临,小店增辉哪!不知三位老哥哥有啥吩咐!”“花大姐,”方六捻着老鼠胡子说,“你这四个月,可是大发了!”“那也比不上您呐,方掌柜!”“嘻嘻,花大姐挤兑人喽,俺这三家捆在一起也没有您粗呐!”“花大姐,”黄眼道,“您这全沾了小瞎子的光哟!”“此话不假。
”花茉莉撇撇嘴,挑战似的说。
“花大姐,您看是不是这样,让小瞎子在咱们四家轮流坐庄,要不,您这边丝竹一响,俺那边空了店堂。
”方六说。
“什么?哈哈哈……真是好主意,亏你们想得出,想把人从我这挖走?明告你们吧,没门!”“花大姐,说实话难听——这小瞎子可是咱四个人一块发现的,你不能独占花魁哪!”“放屁!”花茉莉柳眉倒竖,骂了一声,“想起那天晚上,你们三个人支支吾吾,一个个滑得赛过泥鳅,生怕他腌臜了你们那臭店,连个宿都不留。
是我把他领回家中,热酒热饭招待。
这会儿看他有用处了,又想来争,怎么好意思张你们那张臭嘴!呸!”“花大姐,说话别那么难听。
俗话说,‘有饭大家吃,有钱大家赚’,好说好商量,撕破了脸子你也不好看。
”“你能怎么着我姑奶奶?”“花大姐,你与小瞎子非亲非故,留他长住家中,有伤风化。
再说,现如今是社会主义,不兴剥削劳动力,你让小瞎子为你赚钱,却分文不给他,这明明就是剥削,法律不允许……”“你怎么知道我跟他非亲非故?”“难道你真想嫁给他不成?”“我就是要嫁给他!我马上就去跟他登记结婚。
他是我的男人,我们两口子开个夫妻店,不算剥削了吧?你们还有什么屁放?”“我每月出一百元雇他!”“我出二百!”“滚你们的蛋吧,一千我也不卖!”花茉莉干净利索地骂走了方、黄、杜,独自一人站在店堂里生气。
她顾不得干活了,一把撕下围裙,推开了虚掩着的后门。
她愣住了。
小瞎子直挺挺地站在门外,像哲学家一样苦思冥想,明净光洁的额头上竟出现了一道深深的皱纹。
他那两只耳朵、两只洞察秋毫之末的耳朵,在可怕地扭动着。
(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两次写到小瞎子耳朵“扭动”这一细节,既强调他的愤怒,也反映了音乐在他心中的地位。
B.方、黄、杜三人为抢小瞎子与花茉莉激烈争吵,这一情节体现出人面对利益诱惑时的自私庸俗。
C.从“收留”到“就要嫁给”小瞎子,花茉莉渐渐被音乐感染,被小瞎子吸引,体现了音乐的巨大影响力。
D.小说讲述了音乐给马桑镇带来变化的故事,表现了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对精神生活也有进一步的需求。
5.小说的语言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5分)6.小说以“民间音乐”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低碳发展战略在交通领域效果显著,不仅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空气污染,而且能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减少拥堵,是双赢战略。
交通领域的碳排放主要是小汽车造成的,要减少小汽车的碳排放,可以从很多方面做出选择,最重要的是减少小汽车的使用,为城市交通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环保的出行方式:步行、自行车等非机动慢行交通方式;公共汽车、地铁、轻轨电车等能效较高的公共交通方式。
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仍然保持着较高慢行交通比例,但随着城市小汽车拥有量增加,慢行交通的比例逐年下降。
丹麦哥本哈根在90年代慢行交通比例下降,但2005年后,自行车出行数量反超小汽车。
哥本哈根的经验很明显,单纯建设自行车道和人行道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一个完整的高质量的慢行交通服务设施网络,才能保证形成完整的慢行交通系统。
(摘编自何柳《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战略》)材料二:骑车出行为啥总不尽如人意?山西省社科院周洁表示,自行车道被占用的情况,近年来在国内各大城市都出现了。
她认为,随着机动车数量的爆发式增长,原有的机动车道不够用,因此大量挤占自行车道。
加上当今以车为本的理念非常突出,城市规划过于重视快速路网建设,逐渐忽视了自行车道。
山西省交通运输厅综合规划处一位工作人员分析认为,自行车道之所以总是被迫“瘦身”,涉及规划和管理两个原因。
一方面,在新建道路规划过程中,忽视了自行车道;另一方面,交通管理不够精细,导致自行车道屡被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