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成因分析

合集下载

城市洪涝灾害成因

城市洪涝灾害成因

城市洪涝灾害成因分析1:夏天雨水多。

2:城市雨水比农村多。

城市的“雨岛效应”城市温度高,上升气流多,雨水多,城区的年降雨量比农村地区高5%到10%。

3:城市地表覆盖多是隔水层,不透水。

雨水多了后排不掉。

4:虽然有下水道,但是“国外的下水道可以跑汽车”不信,去看美国大片,我们的下水道只能藏老鼠。

地上21世纪,地下上世纪50年代。

城市规划建设重地上,重看得到的,重面子,轻地下,轻基础,轻底子。

5:城市地势低,外来洪水容易入侵。

城市往往建设在地势地平的地方,导致外来水量多,自然排水不易。

6:城市预防及应对灾害能力不足,机械排水能力不足。

城市洪涝灾害防治措施工程措施兴建水库,修筑堤坝,疏通河道;上游地区植树造林;中游地区退耕还湖等。

对于丘陵漫岗区要通过大量的修建水库、谷坊、塘坝、截流沟等水利工程,并结合田间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技术措施,拦蓄地表径流,达到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防止坡地洪水爆发,在保护了坡耕地的同时也保护了下游的农田,同时充分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变水害为水利。

在河道上游建设以发电、防洪为主,兼顾除涝、灌溉、水产的大型水库,将使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得到有效的控制。

田间工程措施主要在坡耕地里兴修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地埂等,以及调整垄向,等高作业,从而减缓坡度,截断地表径流,控制水土流失。

非工程措施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洪水的预报预测能力等。

在水利工程管理上要改变了重建轻管现象,管理人员、生产人员按规范要求进行配备,完善涝区工程管理。

在管理体制上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实行工程管理委员会、管理总站、管理站三级管理。

同时配齐各管理单位必须的管理站房及办公、交通、通讯等设施,保证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洪涝灾害_洪涝灾害 -灾后应对措施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1、水源的选择与保护; 应在洪水上游或内涝地区污染较少的水域选择饮用水水源取水点,并划出一定范围,严禁在此区域内排放粪便、污水与垃圾。

洪灾的成因及其影响分析

洪灾的成因及其影响分析

洪灾的成因及其影响分析洪灾是指由于降水量异常增多或河流泛滥等原因导致地面大面积积水并造成灾害的自然现象。

洪灾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气候因素气候变化是引发洪灾的重要因素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降雨量增加和雨水分布不均,降水量大、频率高,使得河流水位上升、地表积水增加,从而容易造成洪灾。

二、地形因素地形起伏、水系发达的地区更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河流、湖泊、山区等地形特点会影响水流速度和水量,一旦降雨过大,容易造成洪水泛滥,引发洪灾。

三、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是洪灾发生的重要原因。

过度开发、违法建设、乱占乱改河道等行为使得自然水系失去了正常的排水功能,一旦遭遇暴雨,容易造成城市内涝甚至洪灾。

洪灾对社会经济生活造成了重大的影响:一、破坏建筑设施洪水具有剧烈的冲击力,可以破坏混凝土建筑,冲毁道路桥梁。

洪灾还容易造成电力中断、交通瘫痪、通讯中断等一系列影响,给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造成严重损失。

二、影响农田灌溉和农作物生长洪水泛滥会淹没农田,破坏农作物,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威胁。

三、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洪灾带来的洪水会淹没住房、商铺,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洪水中的淤泥、垃圾还会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危害。

综上所述,洪灾的成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对社会经济生活造成的影响十分巨大。

应当加强对洪灾的防范意识,加大防洪抢险力度,减少洪灾对人民生活和财产安全的危害。

愿人们能够意识到洪灾的危害性,共同努力,减少洪灾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发生洪涝面试题目(3篇)

发生洪涝面试题目(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洪涝灾害是指由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导致的地面水位急剧上升,造成洪涝灾害的区域内,土地、房屋、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一种自然灾害。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呈上升趋势,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提高我国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洪涝灾害的防范与应急处理工作。

现就洪涝灾害的防范与应急处理进行面试,旨在选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面试内容1. 个人基本信息(1)请简要介绍您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学历、专业等。

(2)请说明您在洪涝灾害防范与应急处理方面的学习和工作经验。

2. 洪涝灾害基础知识(1)请简述洪涝灾害的定义、成因及危害。

(2)请列举我国常见的洪涝灾害类型及其特点。

(3)请阐述洪涝灾害对人类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3. 洪涝灾害防范措施(1)请详细介绍我国洪涝灾害的防范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2)请分析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在洪涝灾害防范中的作用。

(3)请举例说明我国在洪涝灾害防范方面取得的成效。

4. 洪涝灾害应急处理(1)请简述洪涝灾害应急处理的流程。

(2)请阐述洪涝灾害应急处理中的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

(3)请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洪涝灾害应急处理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

5. 洪涝灾害防治技术创新(1)请介绍洪涝灾害防治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

(2)请分析新技术、新方法在洪涝灾害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3)请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如何推动洪涝灾害防治技术创新。

6. 洪涝灾害宣传教育(1)请简述洪涝灾害宣传教育的重要性。

(2)请提出加强洪涝灾害宣传教育的建议。

(3)请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洪涝灾害宣传教育在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方面的作用。

7. 综合分析(1)请结合我国洪涝灾害防治现状,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请针对我国洪涝灾害防治工作,提出您的建议和对策。

中国的洪涝灾害及成因分析

中国的洪涝灾害及成因分析

中国的洪涝灾害及成因分析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地理环境复杂多变,洪涝灾害频发。

而洪涝灾害不仅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还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等方面造成严重破坏。

下面将对中国洪涝灾害的成因进行分析。

首先,自然因素是引起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地处亚洲东部,受到多种自然气候因素的影响。

夏季气候炎热潮湿,雨水较多,地表蒸发量大,降雨过多则容易形成洪涝灾害。

另外,中国多山地带众多,山坡地和丘陵地势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进一步加剧了洪涝灾害。

其次,人为因素也是引起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加之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引起了洪涝灾害的加剧。

城市化过程中,过度开发、填埋湿地、破坏植被等行为导致地表径流增加,洪水泛滥的风险增加。

农业方面,过度开垦河湖滩涂、滥用农药化肥等行为使农田排水不畅,加剧了洪涝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再次,气候变化也对中国洪涝灾害产生了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气候异常事件的增加,中国的极端天气现象也愈发频繁。

短时间内大范围的降雨、突发性暴雨等气象现象增加了洪涝灾害的风险。

最后,灾害管理不到位也是洪涝灾害发生与扩大的原因之一、洪涝灾害的发生是可以预测的,但由于一些地方的灾害管理工作不到位,导致防洪设施不完善、预警机制不健全,增大了洪涝灾害的危害。

综上所述,中国洪涝灾害的成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气候变化和灾害管理不到位。

为了减少洪涝灾害的损失,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合理规划城市,加强自然生态恢复,加强灾害预防和减灾工作,以及制定科学的应对洪涝灾害的政策和技术标准。

只有全面防范和积极应对,才能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和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中国的洪涝灾害及成因分析

中国的洪涝灾害及成因分析

长江流域示意图
通过视频和相关资料,你认为1998 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原因是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选派 代表回答。后面的同学请不要重复前 面同学的观点,时间2分钟)
二、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知识研究
阅读课本110页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回答下 列问题:(请独立思考,然后自由回答,时间1分钟)
案例分析
阅读课本109页的文字和图片,找出1998年 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的特点。(独立阅读思考, 然后举手回答,时间2分钟) 1、洪水发生早、来势猛。 2、洪峰次数多、水位高。 3、洪水持续时间长。
相关视频
1998年长江洪灾相关资料:
(1)水情:1998年长江流域相继遭 受特大洪水,长江干流先后出现8次 洪峰,中游河段及洞庭湖、鄱阳湖水 位多次超历史最高。在19条主要支流 中,有一些水文站最大流量和最高水 位均超过实测历史记录。
(2)雨情:1998年长江以南地区暴雨日数多、 强度大,降雨持续时间长、范围广。长江流域降 雨大致分为4个阶段: 一阶段:降雨集中在鄱阳湖区和洞庭湖区。
二阶段:降雨集中在四川、重庆、鄂西北等地。
三阶段:降雨集中在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
四阶段:降雨集中在长江上游。 1998年6—8月长江流域平均降雨量为670mm, 比多年平均降雨值多183mm,偏多37.5%。
中国的洪涝灾害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的洪涝灾害
整体感知
阅读课本108页《阅读——20世纪90年代 我国洪涝灾情》,你从表格中体会到了什么? (独立思考,然后自由回答。) (1)洪涝灾害是我国频繁发生、十分常见 的自然灾害。 (2)洪涝灾害所造成的危害,极其广泛。
树立概念
阅读课本108页表格上面的自然段,思考 什么叫洪涝灾害?(找到之后请举手回答)

锦州洪涝灾害的社会成因及防洪减灾的效果分析

锦州洪涝灾害的社会成因及防洪减灾的效果分析

A c a d e m i c F o r u m/ 学术论坛锦州洪涝灾害的社会成因及防洪减灾的效果分析金永亮(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锦州121013)摘要:受地理位置影响,洪涝灾害是锦州发展所面临的威胁。

锦州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 有自然原因也有社会原因。

錦州政府和人民为防洪减灾工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可观的成效。

文章 根据查找当地报刊资料,主要研究了锦州地区洪涝灾害形成的社会原因,梳理了防洪减灾工作取得的进步。

关键词:錦州;洪涝灾害;社会成因;防洪减灾1引言洪涝灾害是我国常见的自然气象灾害,影响社会 正常的生产生活。

锦州位于辽西走廊东部,大凌河小 凌河的下游,东面靠近渤海,且境内多山、多低洼地形,每年雨季容易发生集中性降水,形成洪涝灾害。

根据 历史记载,500年内锦州的大凌河共发生重大水灾48 次,小凌河44次,绕阳河55次。

除了地理位置和气 象等自然原因,锦州洪涝灾害的形成也有其社会原因。

2锦州洪涝灾害形成的社会原因2.1人们对防汛、防洪不重视有人为了经济利益故意破坏防汛堤坝,铁合金厂 附近的女儿河堤坝是该厂职工利用废钛铁渣与石头混 合修筑的,共有500m左右。

1989年附近农民偷偷 将钛铁渣挖去九大处并出售,最大一处达300m2。

建 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处理不当也会加重洪灾。

1987年8 月19日发布《关于做好雨后清淤工作的通知》中称:“近几天来,因连降暴雨市区内有许多地段发生内涝。

由于基建施工现场管理较差,灰渣、残土、杂物外流,一些居民乱倒垃圾,土堆、煤堆临街堆放被雨水冲到 马路上,形成淤泥,堵塞下水井,影响雨水排泄。

”除了主观原因,人们对防汛工作的不重视也有客 观原因。

如北镇吴家乡境内有5条中小河流,共有护 河大堤10条,防汛任务很重。

由于多年来连续干旱 少雨,部分干部群众防汛观念淡薄了,到1985年不 少堤坝经过风剥、车压、已难保安全度汛,有的河滩 还被种上了阻水植物,使河道变窄。

洪涝灾害的成因与措施

洪涝灾害的成因与措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健康问题
洪涝灾害可能导致水源污染, 食物供应链中断,引发一系列 健康问题,如腹泻、疟疾等。
社会秩序混乱
洪涝灾害可能导致社会秩序混 乱,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
作。
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破坏
洪涝灾害可能导致植被 破坏,土壤侵蚀,影响
生态平衡。
水体污染
洪涝灾害可能导致污水 和垃圾流入河流湖泊,
造成水体污染。
动物栖息地丧失
洪涝灾害的成因与措施
目录
• 洪涝灾害的成因 • 洪涝灾害的影响 • 洪涝灾害的预防措施 • 洪涝灾害的应对措施 • 洪涝灾害的案例分析
01
洪涝灾害的成因
自然因素
01
02
03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 气事件增多,如强降雨、 飓风等,增加了洪涝灾害 的风险。
地形地貌
河流流域的地形地貌特征, 如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等, 容易造成洪水积聚。
水文条件
河流流域的水文条件,如 暴雨、融雪等,会影响洪 水的形成和流量。
人为因素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中,不透水地面增多,排水系统建设滞后,导致雨水 无法有效排入河流,增加了洪涝灾害的风险。
水利工程建设
水利工程建设不当,如水库、堤防等建设不合理,会影响河流的泄 洪能力,增加洪涝灾害的风险。
土地利用变化
洪涝灾害可能导致动物 栖息地丧失,影响野生
动物生存。
气候变化影响
洪涝灾害可能加剧气候 变化的影响,如全球变
暖、海平面上升等。
03
洪涝灾害的预防措施
建立预警系统
建立气象、水文、地质等多部门 联合的预警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和快速传递。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卫星遥感、 雷达监测等,提高预警的准确性

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

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

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第l7卷第6期1998年l2月f黄i成国铹蚜罨,铂2中T,f岩石力学与工程Ch~=eseJ.口rⅡ{.cMechan{e~and昂ineeT~=917(6):701~7O4De口..1998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7口(中白世伟谷志孟武汉490071)f,33I/T2.2历史在刻记本世纪1931年,1954年长江的大洪水之后,无疑还将铭记1998年的全流域大暴雨,大洪水,大决战.在与洪魔搏斗的抢险中?在堤防溃口的求生中,在扒口行洪的转移中,人们在深思,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这场空前的大恶战缘自于何?l据此,本文欲就其成因及其发展势态予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1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其发展态势分析长江由60多条主支流和5O多个大小湖泊构成-全长愈6300km,流域面积1.8×10ekm.,是世界第三大河.她流经全国l9个省,市,自治区,滋润着全国115的土地,挠灌着全国114的耕地,哺育着全国1/3的人口,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河,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每当汛期来临,滔滔洪水日夜不停地冲击堤岸,威胁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吞噬岸滨富绕美丽的家园之时,也叫人们心惊胆寒,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麻烦.从本世纪长江中下游已发生的三次全流域大洪水看.酿成洪涝灾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点:(1)集中降雨量多,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形成恶性降雨组合加之上压下顶,泄洪不畅,造成了洪峰重叠追加.居高不下的局面.以1998年为例口],自6月12日起,长江流域曾出现过8次大范围的持续性强降雨过程.一次是6月12~27日,江南大部份地区暴雨频繁.江西,期南安徽的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多l倍多,江西北部多2倍多.一次是7月4~25日,长江三峡地区,江西中北部,湖南西北部和其他沿长江地段.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多0.5至2倍.一次是7月末至9月上旬,长江上游,汉水流域,四川东部,重庆,湖北西南部,湖南西北部降雨量较常年同期高出2~3倍.受降雨影响,长江发生了第三次全流域性大洪水.7月份长江中下潞主要的洪量超过1954年,其中宜昌站121.5X10.m.,比1954年多45×10.m.,汉口站16’t.8×l0.ml,比1954年多l2×10.m..长江上游地区的多次长时间的持续性强降雨,加之清江,汉江和洞庭湖水系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多次大洪水的相追,相加,相叠.鄱阳湖水系信江,修河,馓河和抚河均超1998年10月7H收劲来稿.作者白世伟简舟一男,57岁,196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专业.现任所长,研兜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岩?702?岩石力学与工程1998年历史高水位的”水坝型”顶托.造成泄洪缓慢.水位高居不下,是形成此次长时间高水位的直接原因.(2)无序围垦,无章砍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行,蓄洪能力减弱,使得酿成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加大,抗洪减灾的能力降低.据195;’年调查统计r,长江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为22,水土流失面积还只有36.38x10’kin21到1986年,森林覆盖率只有l0,水土流失面积增加到了73+9dx10km.30年阿,森林覆盖率降低了12.水土流失面积扩大37.56x10’km..何况这种情况继续发展.植被破坏的结果,必然导致水土流失的加剧,江水泥沙量的增加,河床的淤积抬高,径流量的减小和水位的增高.据统计,从1949~1988年的40a间,由于肆意围垦和淤积,洞庭湖的总面积由4350km减到了2145km;鄱阳湖的湖面缩小了1/5)湖北省l066个面积超过0.5km的湖泊只剩下了300个,湖泊面积减小了6OOOkm{江苏省湖面损失了l600km…….帅a阿,长江中下游的湖泊面积总共减少了10OOOkm.,相当原有湖泊面积的45.5,丧失了35X19m的蓄洪能力,几乎为在建三峡水库1.63倍的防洪库容量.此外,严重的水土流失,还使长江流域塘堰的总库容被泥沙淤积了一半以上,中小水库淤积了库容的l/d~1/6.总之,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了50Xl09m.的库容损失,相当于长江沿线d0个分蓄区的库容.所以说,这是造成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又一重要原因.(3)大堤设防标准偏低.堤防工程质量参差不齐,加之堤基地层复杂,又没有进行有针对的加固处理,是形成漫溢和渗漏,管涌,掼堤的根源之一.据了解,大多数堤防的设计,是以当地多年的实地平均水位为标准进行的,只有少数重要干堤,是比照1954年的最高洪水位设计的,这也就是说,大多数堤防防洪标准为l0~20a一遇.重要干堤为50~1O0a一遇.“万里长江,险在荆江”,据荆江险要之最的监利县县志所记r:”全县拥有堤防长516.27km,其中荆江大堤d7-50km,长江干堤96.65km”;1990年荆江大堤和长江大堤的堤身断面比1949年前分别增大1倍和1.4倍,堤顶高程分别增高了3~4111”I其中剂江大堤.堤顶高程达39.35~41-95m,长江干堤的堤顶高程有52.5oA超过1954年当地实有最高水位2111以上,47.5超过l~2m”.而1998年的最高洪峰水位监利站为38.31m,比1954年高出了1.25m,说明设防标准仍然偏低M.此外,由于现有堤防大都是原有堤防通过逐年加筑培修形成的,层面阿的整合和基底的加固,一般都难到位?加之沿江二元结构地层的多变性和白蚁,螯虾,蛇类等动物穿凿和淘挖等等,为堤防工程防洪挡水时产生脱坡,崩岸,掼I=l提供了内在条件,这是形成洪涝灾害又一原因.(d)高新技术投入不足,对险情隐患尚无准确可靠的预测预报手段,不能做到防范于末然,出现险情全靠水来土挡的土办法处理,费工费时,延迟时机.从目前对付长江洪魔的对策,方法和技术看,大都属于历年防汛抗洪中积累总结出来的老办法,老技术.如全线布阵大兵团作战护堤的人海战术I坦表拉阿式排队巡查与水下触摸探测的土方法’苣险}水来土挡头痛治头,脚痛医脚”的土技术抢险等等.这些方法,技术,虽然行之有效,并且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但大量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还会贻误时机,造成失误.在1998年6月9日至9月中旬的抗洪斗争中,现代高新技术成果——星云图一,水位滇进模型”,”因特阿”的应用,使人们预先得知未来水情,f~JT”心中有数,赢得了宝贵的第l7卷第B期白世伟等.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71)3?时间,并对有限的库容实施了科学合理的错峰调度,避免了片面性,盲目性以及靠人车传递情报资料的时间失误,取得了显着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但在防汛抗洪中,有些高新技术成果,如探地雷达,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回声测量仪,井下摄影和4堵漏剂与丙凝等等虽为抗洪决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是,由于缺乏对堤防工程结构状态及其相关力学特性与加固处理效果的相应研究,尚未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和效果,其主要原因是:(1)科技工作者平时没能把高新技术在防汛抗洪中的应用提到应有的位置,没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试验及应用研究,缺乏足够的技术与经验贮备.如对高水位状态下,堤防工程的渗透,散畏,管涌机理及其形成环境缺乏系统的研究,不敢胃然行事.(2)防汛抗洪,事关重大,防汛工程险情的探测诊断和抢险加固,要求快速,敏捷,可靠,不能有任何失误.风险大,科技人员有思想压力,不敢胃然进行尝试推广.(3)防汛抗洪,属公益性事业,专用技术和产品的应用范围有限,缺乏支撑性投入,驱动力不足.(d)由于高新技术投入不足,既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也不能实现快速及时有效抢救.纵观历史肴现在,自公元前185年至1911年的2096a闻,共发生洪灾214次,平均10a一次}1921年至1949年的28a间,共发生洪灾11次,平均2+5a一次}1990年至1996年的7a间,共发生洪灾5次,平均1.da一次.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江干流洪灾发生的频数在逐年增加,而且,越到现代,频率越高,发展势头令人担扰,如不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必将危及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堪设想的恶果.总结过去想未来,在洪涝灾害一时难于根除的今天,进一步提高防汛抗洪技能是必要的.在面对21世纪,举步迈向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的今天,要大力进行防讯抗洪技术的创新,这也是我们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2对策与建议从以上论述中不难看出,形成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原因,除气候异常,集中降雨量大之外,还与强调眼前的局部利益,无视流域规划,强1Bj改造自然,导致流域内的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剧,江河泥沙剧增,蓄洪能力锐减,堤防质量低下等因素密切相关.为根除洪涝灾害,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国家提出了标本兼治,根治水患的32字指导原则,并作了相应的部署,但它的落实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并非三年五载所能,因此,防汛抗洪乃是不可忽视的长期任务.为改变当前被动防汛抗洪的局面,本着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积极抢险的精神,为提高防汛抗洪技能,我们从岩土力学的观点与岩土工程稳定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以下科学防汛抗洪的对策与建议:(1)长江干堤的分区,分段评价与归类研究即通过综合研究由各种技术手段获得的堤身,堤基,河床及邻近地层的资料,对长江中,下游沿线干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分区段进行评价和归类,将之分成加固治理和探测技术研究的紧急,重要,欢重要和一般地段,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依据.(2)长江干堤地层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开发研究,即建立以岩土力学,工程地质理论以及地层勘探资料为基础的沿江堤防工程体系浅部地层信息系统.?704?岩石力学与工程1998正(3)长江干堤堤身,堤基险情的快速探测与诊断技术研究.即通过研究力争在以后的洪水灾害来临时,在各种重大险情出现之前,能在大范围内以低廉的成本进行准确可靠的探测和预警预报,提前采取防范响应.防患于未然,避免重大稳情的出现. (4)长江干堤堤身,堤基险情的快速整治加固材料及相应处理技术研究.即通过研究,使长江干堤已出现的险工险段和重要战略地段得到全面综合治理和有效加固.在以后汛期来临时,使可能出现的堤岸软化崩塌,散漫和管涌等险情可以快速加固处理,疏导和封堵I可能出现的溃口,崩岸等地段可以快速抢救和有效修复{沿线水毁工程在灾后能得到有效恢复.(5)汛后水治工程建筑物的安全评价及整治对策研究,即建立水治建筑物安全评价方法,使沿线水毁工程在灾后能得到有效恢复.(6)建立防洪工程专家系统.即建立防洪工程类别,工程险情评价,险工险段治理对策和洪水期阿险工险段排险措施等功能的系统,以便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直观的资料系统和科学决策依据.3结论从我们现有的基础和条件看,在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通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把诸如浅层地震仪,高密度电法仅,声波探测仪,探地雷达,核子密度仪,孔隙水压计,光电测压计,钻孔摄影仪,滑动测微计,钻孔测斜仪等众多的先进仪器及各种快速加固材料和相应的加固处理技术应用于防汛抗洪实践,改变当前防洪抗洪的被动局面是完全可能的.参考文献l金辉.长江.我为你哭泣.南方日报.1998.&142湖北省致协l资源环境委员会.关于今年我省hhneng (h’ofBoe,k4”岛”J】lf础_拓^e韶∞d舯of隅钟8,4430071)。

行洪论证报告

行洪论证报告

行洪论证报告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洪涝灾害频发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为了有效应对城市洪涝灾害,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进行了行洪论证报告,旨在找出城市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首先,我们对城市洪涝灾害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城市地表的不透水化和城市排水系统的不完善所致。

城市的高密度建设使大量的地表裸露,导致雨水无法渗透到地下,而是迅速汇集到低洼地区,形成洪涝。

同时,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滞后,导致排水管道容量不足,无法及时将雨水排出,加剧了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其次,我们对城市洪涝灾害的影响进行了评估。

城市洪涝灾害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不仅造成交通中断、房屋倒塌等直接损失,还可能导致疾病传播、饮水污染等次生灾害。

此外,城市洪涝灾害还会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影响,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针对城市洪涝灾害的成因和影响,我们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首先,应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减少地表的不透水化,合理规划城市绿地和水系,增加雨水的渗透面积。

其次,应加大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力度,提高排水管道的容量,完善雨水排放设施,确保雨水能够及时有效地排出城市。

同时,还可以采用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将雨水资源合理利用,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综上所述,城市洪涝灾害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通过行洪论证报告,我们找出了城市洪涝灾害的成因和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希望能够为城市洪涝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论文]我国洪涝灾害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论文]我国洪涝灾害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中文摘要:中国人口庞大,领土面积广大,河湖众多。

特别是中国处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季风气候盛行,降雨时程分布不均。

自古以来,洪涝灾害不断,而且往往比较严重。

解放以后,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水灾的防治,先后修建了许多防洪除涝工程,大大减少了洪涝灾害的损失。

但我国幅员辽阔,洪涝灾害的损失仍很大,还有不少河流需要进一步治理,全国彻底防洪涝还需要更多的工程和采取有效的运筹措施,另外,中国的持续快速发展,对防洪必然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

因此,今后的防洪任务还很重。

Abstract:China, with a very large population and broad land area,has numerous lakes and rivers.Since China is between the Eurasis and the Pacific ,where monsoon pervades,the season of precipitation in China distributed unevenly.From of old the disasters caused by government paid much mention to the defense of the flood ,and loss caused by the flood had been decreased .however ,there are a great many of rivers need to be reformed.Besides,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requires the higher standards for counteracting the flood, so the task of fighting against the flood is a long rough road to go.关键词:环境保护;和谐发展;水利工程修建;高新技术;非工程措施。

[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素材第六章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素材第六章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素材第六章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一、洪涝灾害1.概念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分布(1)气候因素: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地形因素: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3.危害(1)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水困难等。

(2)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3)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4.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以及广大山区。

5.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1)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即水系特征(水系形状、流域面积等)、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人为原因:主要从植被破坏、围湖造田方面考虑。

(以长江流域为例) 二、干旱灾害1.干旱与干旱灾害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

2.旱灾频发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其中以非洲最严重。

3.旱灾的危害(1)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绝产;(2)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3)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甚至影响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

(4)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4.我国旱灾的成因及分布(1)成因: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

(2)多发区: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尤以华北地区最频繁、影响最严重。

5.我国旱灾的类型及成因三、台风灾害1.概念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结构由内至外可分为:台风眼、旋涡风雨区和外围大风区。

3.危害(1)狂风能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2)暴雨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危害近海养殖;(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洪水的成因及其防控措施

洪水的成因及其防控措施

洪水的成因及其防控措施洪水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减轻洪水灾害,我们需要了解洪水的成因及防控措施。

本文将从洪水的成因、分类以及防控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洪水的成因洪水灾害的成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1.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洪水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1.1.1 气候条件洪水与气候密切相关。

在气候温暖的地区,雨水较多,洪水发生的概率也较高。

此外,季节性气候变化,如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也会影响全球的降水分布,进而可能导致洪水灾害。

1.1.2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对洪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形的坡度决定了地表径流的流速和流量;二是地貌类型,如平原、山区等,影响着降水的分布和地表径流的流向。

1.1.3 河流流域特性河流流域的特性也是洪水成因的重要因素。

流域面积、河道特性、流域植被覆盖度等都会影响洪水的大小和发生概率。

1.2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在洪水灾害的发生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主要包括:1.2.1 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地表覆盖类型发生变化,减少了地表水的渗透能力,加重了地表径流的产生,从而增加了洪水灾害的风险。

1.2.2 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如水库、水坝的建设,改变了河流的自然流向和流速,影响了水循环过程,可能导致洪水灾害。

1.2.3 环境保护与治理不足环境保护与治理不足,导致流域内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加剧,使得洪水灾害的风险增加。

二、洪水的分类根据洪水的成因和特点,可以将洪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1 暴雨洪水暴雨洪水是由强降水引起的洪水,是洪水灾害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暴雨洪水具有突发性、来势凶猛、破坏力强等特点。

2.2 融雪洪水融雪洪水是由积雪融化引起的洪水,主要发生在春季,尤其在高山地区。

融雪洪水具有较长的预兆时间,但来水量较大,也需要引起重视。

2.3 冰凌洪水冰凌洪水是由冰凌堵塞河道引起的洪水,主要发生在河流的源头和上游地区。

关于“城市内涝”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关于“城市内涝”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关于“城市内涝”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目录关于“城市内涝”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1)一、成因分析 (1)二、下一步对策建议 (3)今年以来,陕西西安、江西贵林、湖南湘西等多地先后发声城市内涝,特别是近日重庆万州区"7.4"洪涝灾害致15死4失踪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极端天气频发多发,城市内涝问题日益凸显,常常引发道路被毁、人员被困、车辆浸水、交通瘫痪等一系列问题,对城市经济发展、群众生产生活和公共安全保障造成严重影响,已成为当前众多城市发展的一大顽疾,亟需加快解决。

一、成因分析一是诱发因素不断增多,极端暴雨天气频发多发。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超强暴雨等极端天气逐渐增多,据统计,仅2022年全国就出现38次区域暴雨天气。

尤其受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凝结核增强、微地形阻障效应等因素影响,城市降雨普遍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范围集中,甚至一些城市降雨强度和范围不断超过历史最高记录,据欧美许多大城市研究结果,城市降水量一般比郊区多5%〜10%。

高强度降水使许多城市每逢雨季便轮番上演“看海”景象,据调查我国平均每年有180多座城市受内涝影响。

二是管网规划建设滞后,城市排水能力严重不足。

一些地方政府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把大部分财力物力用在“地上”,而对于“地下”设施投入不足,地下管网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步伐。

据统计,2020年我国城市建成区排水管道长度为80万公里,密度为11.11公里/平方公里,而本世纪初美国城市已达150万公里,密度平均在15公里/平方公里。

同时,根据住建部《室外排水设计规范》,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为一般地区1—3年,重要地区3—5年,特别重要地区10年,但我国省会以上城市排水标准只有1—2年一遇,其它城市排水设施设计建设标准更低。

特别是一些老城区开发建设年代较早,现有排水系统多超期服役,甚至部分区域仍存在排水管网空白区,受资金、环境等因素影响,更新维护难度较大。

解析洪涝灾害产生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

解析洪涝灾害产生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

水文灾害
(2015·全国文综Ⅰ)图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b示意 “M城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 水量远超常年,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 解析 M城位于泰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该地水患灾害(洪涝灾 害)的自然原因从气候、地形地势、河流特征、风暴潮等方面进行 分析说明。根据气候资料可知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 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由图可知河流上游流域面积广,集水 范围大,夏季河流来水量大。M城地形平坦,地势低平,排水不 畅,河水下泄速度慢。受海湾地形影响,风暴潮多发,导致洪涝 灾害严重。 答案 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且集中;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下泄速度慢;河流上游流域面积广, 集水范围大,夏季河流来水量大;受海湾地形影响,风暴潮多发
试分析伊犁河流域春季洪灾较严重的自然与人为原因, 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解析 结合伊犁河谷地区分布示意图知其开口朝西, 冬季受西风影响降雪量大;春季积雪融化形成洪水; 同时该河谷人口和垦殖密度加重了灾情。从加强水利 工程建设、恢复植被和加强预报等方面采取措施。
答案 原因:伊犁河谷向西敞开,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 流长驱直入,冬春季节在河谷两侧的山地形成大量降雪; 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形成洪水;由于该地区人口 密度与垦殖密度都较大,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洪水灾 害。 措施:修建水利工程;疏浚河道;恢复天然植被,做好 水土保持工作;加强洪水预报预警等。
5.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 (1)上游——修水库蓄洪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2)中游——利用低洼地建蓄洪、分洪工程。 (3)下游——整治河道,开挖新河、加固堤坝、疏通河道, 加快分洪、泄洪。 (4)对黄河还要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相结合,对 长江还要与荆江河段的裁弯取直、中上游退耕还林、中下 游退耕还湖结合起来。 (5)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洪准备,提高人们的防洪意识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气象灾害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气象灾害

6-7级
8-9级 10-11级 12-13级 14-15级 ≥16级
@时光
台风 热带气旋
飓风
台风眼 旋涡风雨区
外围大风区
台风结构 外围大风区 旋涡风雨区
天气特征 多云大风
狂风暴雨
台风眼
少云无风
台风(飓风)形成条件
(1)热力条件:广阔洋面水 温高(海洋的温度至少要保 持在26℃以上)。 (2)水汽条件:源源不断的 充沛的水汽。 (3)其他条件:水平方向上 受强烈地转偏向力作用。
②排水不畅
弯曲,排水不畅
河道
淤积或占用河道
③调蓄能力差: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3)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 可从拦洪、蓄洪、行洪、分洪、泄洪等方面来思考,具体要求是:
但对黄河还要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相结合,对长江还要与荆江河段的裁弯 取直、中上游退耕还林、中下游退耕还湖结合起来。 ①加强洪泛区的建设管制;建立洪水预警机制 ②落实居民撤离应急预案;宣传教育;推行防洪保险
[例1] (2021·全国乙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如图所示圩田海拔6~7米,巢湖多年平均水位 8.03米。
说明这些圩田易发水灾的原因。 地势低,为洪水区,积水快,易内涝; 洪水期临近的河流和湖泊(巢湖)水位远比圩田高,圩田积水难以排出,且面临决 堤威胁。
1.我国旱灾多发区及成因 (1)我国旱灾多发区
冰凌洪水
初冬和初春,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 纬度的河段,如黄河上游和下游的 部分河段,及松花江部分河段
初冬时下游河段先封冻,初春时上 游河段先解冻,从而引起上游河水 越过下游冰面,溢出两岸,形成洪 水
(2)洪水灾害的成因
气候:降水多,变率大

洪涝灾害课件ppt

洪涝灾害课件ppt

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
建立洪涝灾害数据库
整合历史洪涝灾害数据,建立全球洪涝灾害数据库,为科学研究 和技术研发提供数据支持。
研发新型预警系统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更加精准、高效的洪涝灾害预 警系统,提高预警准确性和时效性。
探索新型治理技术
加强科研投入,探索新型洪涝灾害治理技术,如生态修复、雨水收 集利用等,提高治理效果和生态效益。
国际洪涝灾害案例
孟加拉国水灾
孟加拉国每年夏季都会发生洪水灾害,主要原因是季风降雨过多。1970年的孟加 拉国水灾是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造成约30万人死亡。
美国飓风卡特里娜
2005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遭受飓风卡特里娜袭击,引发洪水灾害。 灾害造成约1800人死亡,数千人无家可归。
成功应对洪涝灾害的案例
洪涝灾害的分类与等级
分类
根据成因和影响范围,洪涝灾害可分为暴雨型、融雪型、冰川活动型等类型; 根据发生地点和影响对象,可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洪水、山洪泥石流等类型。
等级
根据灾害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洪涝灾害可分为一般、较重、严重、特严重 四个等级。
洪涝灾害的影响与危害
影响
洪涝灾害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 失,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如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体污染等。同 时,洪涝灾害还会对农业生产、交通运 输、能源设施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
冰川融化
极地冰川融化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 进而影响沿海地区的排水系统,引发 洪涝灾害。
03
洪涝灾害的预防与应对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建立预警系统
建立完善的洪涝灾害预警系统 ,及时监测和预测洪水,为应
对灾害提供充足的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洪涝灾害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
气候特征
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②夏季风的强弱变化;③台风的影响
水系特征
①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
②河道弯曲;③入海口狭窄,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
④地势低洼,河谷纵向坡度小
水文特征
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植被特征
流域内植被覆盖率低,汇水速度快
人为原因
植被破坏
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使流域汇水速度加快,水土流失加剧→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水文特征
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植被特征
流域内植被覆盖率低,汇水速度快
人为原因
植被破坏
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使流域汇水速度加快,水土流的调蓄能力减弱
占用河道
降低河道排水速度
占用分洪区
给分洪带来困难,加剧洪灾的形成
围湖造田
湖泊容积减小,对洪水的调蓄能力减弱
占用河道
降低河道排水速度
占用分洪区
给分洪带来困难,加剧洪灾的形成
洪涝灾害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
气候特征
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②夏季风的强弱变化;③台风的影响
水系特征
①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
②河道弯曲;③入海口狭窄,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
④地势低洼,河谷纵向坡度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