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城市人口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t+1=Nt+ B – D + I - E

Nt是时间t的人口数量; Nt+1是一个时期后人口数量; B.D.I.E分
别是在时间 t 和 t+1 期间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的个体数。
二、 城市人口的年龄结构(age structure)
反映不同年龄的个体数量的分布情况。

一般将人口划分成:托幼年龄、中小学年龄、劳动年龄和老
率先走过三个“零增长”:
2020年左右:
实现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零增长”
2030年左右:
实现城市资源和能源消耗速率的“零增长”
2040年左右:
实现城市生态环境退化速率的“零增长”
中国百度文库城市化

现状:2008年末我国城镇化水平达到 45%,与发达国家和地区 80%以上的城镇 化率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第四章

城市人口
第一节 城市化与城市人口概念 第二节 城市人口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城市人口的分类
第四节 城市人口动态


第五节 城市流动人口和人口迁居
第六节 城市人口与城市环境相互关系分析
地理学家
是地球表层物质流大量集中的地域
是以空间和环境资源利用为基础的区域 是人类生产、生活集聚的地理空间
五、城市人口分布 (distribution)
城市人口分布指人口在城市空间的分布状况。
(一)人口迁移 人口在地理空间改变居住地的移动。
(二)人口城市化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化和集中。农村人口转入城市;农村人 口就地转化。
(三)人口城市规划
以人口为主体对城市发展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布 局的一种方法。 (四)城市人口的分布格局 关于人口在城市中的水平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可分 为四种类型: 随机分布、集群分布、均匀分布和散式 分布。
第三节 城市人口的分类
一、城市人口的服务结构分类

分为基本人口、服务人口、被托养人口三大类。
二、城市人口职业结构分类(employment structure)

城市人口职业结构:劳动人口在各个社会部门所占 的比例。

分为生产性劳动人口; 非生产性劳动人口; 非劳动人 口。
三、城市人口 文化结构分类
政治家
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生态学家
是以人为主体,人口、活动、设施、物质、科 技、文化高度集中,并不断高速运转的开放性有 机综合体
城市的定义(联合国):
凡拥有10万人以上,住房、工商业、行政、文化 娱乐等建筑物占 50%以上的面积,具有发达的交通 网络和来往频繁的人类集聚区域。
《世界城市状况报告》:
并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可用城市人群来表示城市人口。

城市人口结构(structure):①城市人口自然结构, 如性别、年龄等;②城市人口社会结构,如民族、
家庭、文化、宗教、职业、经济收入结构等。
一、城市人口数量

城市区域内人口的总个体数,含固定人口总数和流动人口总数。 城市人口的数量是不断的变化的,由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率、迁出率四个参数决定。
(一)城市人口密度(urban population density)

城市人口密度:指城市区域内单位面积上居住的人
口数。
(二)城市人口过密化

城市人口密度过大,超过合理密度的状态,是人口在 城市过度集中的表现.

东京、纽约等是公认的过密城市。上海城市化地域面 积为东京的40%。

发达国家大城市地域的城市人口主要分布在半径 50km 的实际城市化范围内,而中国则为10km。
中国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

4个正在形成的大都市带:美国西部沿岸,巴西
南部沿海,意大利北部波河平原,中国珠江三角洲。

共同特征:良好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适于人类
居住,适于耕作和交通联络,国家或洲际大陆,乃 至全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心。
城市化的特点:
(1)人口集中;
(2)产业集中; (3)能源结构改变; (4)需水量增加; (5)交通便捷;
是集约经济的地域 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组织生产、集中进行社 会物质生产和交流的产所 是一个经济实体 是区域的经济中心 经济学家
是集约人口、集约经济、集约科技文化的中心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科技 文 化中心,是人民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的中心
是一个政治社会实体 是组织生产力、实现社会分工和联系推动社会发 展 空间的存在形式 代表一个地区最先进的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与 向,是前进的主要动力。 方
① 在城市中从事短期、季节性工作的外地人口;
② 到城市旅游、出差、探亲、借读、就学人口。
二、城市化与流动人口的关系
暂住人口大多从事建筑施工、集贸商贩、保姆、修理工
等经济活动,填补了一些城市人不愿问津的脏、苦、累、差
的就业岗位,构成了城市运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
反过来农村到城市的暂住人口都需要城市提供衣食住行,城 市生态规划与建设必须考虑到他们的需求。

(三) 城市人口承载力


1940,s 威廉福格特
公式为:C=B:E

C: 某土地面积的承载力,指土地向人类提供饮食
住所的能力;

B:指土地的生物潜力; E:环境阻力

生态系统的人口承载力:
CP=Sm/∑(Xⅰ/Pⅰ)+∑(Yⅰ∑Nji/Pi)

CP:某生态系统在保证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受破坏,人的食物
链结构为(XiYi)( i=1,2,…I. j=1,2…J)的人口承载力;


X: 年人均对第i种植物性食物需要量;
Y: 年人均对第j种动物性食物需要量; Nji: 生态系统有关的第j种动物性食物对第i种植物食物需要量, Sm: 生态系统中人类可利用的土地资源面积; P : 第i种植物性作物的单产。
发展原因

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内需持续扩大的良性互动。 城镇化可以引发消费需求,培育高消费群体;


城镇化可以刺激投资需求,扩大民间投资;
城镇化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转型,推进经济的服务化,壮
大中产阶级消费群体;

城镇化有利于实现安居乐业市民梦,培育创业者和新型
农民。
前景

未来十年中国的城镇人口比重能上升到2/3,
书》)。

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农业人口 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中国大百科全书>>)。

表现为两种形式:
(1)城市数目增加;
(2)各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二、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重。 发达国家 70% ,第三世界 30% ,全世界平均值为 40%左右。

Malthus ( 1978 )提出的生物种群有按几何级数增长的趋势,
认为人口有无限的以指数增长的性质。
Nt=Rt0N0

R0 为亲代的生殖力; N0 是起始时人口数量; t 为世代或时间。 如果方程两侧都取自然对数则可得线性方程: lnNt = lnN0 + tln R0

R0 >1,N增大; R0 <1,N减小; R0 =1,即出生率和死亡率
净增人口数与总人口数之比。
自 然 增 长 率 = ( ( 年 内 出 生 人 口 -- 年 内 死 亡 人 口 )/ 年 人 口 ) ) *1000‰

或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
(二)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
一定时期内城市人口迁入和迁出的差数。
机械增长率 =(某一时间迁入人口数 -迁出人口数)/该时间平均 人口数)*1000‰
未来50年中国城市化战略目标

全面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城市水平,城市体系 的总能力进入世界前三名,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 良性循环。

中国的城市化率提高到75%以上,具有容纳11亿--
12亿人口的城市容量,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
整体效益最大化的大、中、小“城市体系”。
未来50年中国城市化战略目标

根据文化构成分类,一般分为七岁上学前、文盲、
小学学历、中学学历和大学学历五大类。

不同的行业分类不同,如大学教师分:大学本科、
硕士和博士学历三大类或高级、中级、初级职称和
实习教师四大类。
四、城市人口 民族结构分类

指根据民族结构的特征进行的分类。
第四节 城市人口动态
一、城市人口规模 (一)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
龄;或:幼龄、中龄和老龄。

人口年龄结构模型:增长型、稳定型 和 衰退型
老龄级 中龄级 幼龄级
三、 城市人口性比
人口总数某个龄级的个体中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城 市 人 口 性 别 构 成 (sex structure of urban population)是城市人口自然结构的基本要素之一。
四、 城市人口密度
留和创造适合于它们生存和维持某种程度繁荣的条件。
3、辨证观
人口必须控制,否则将加重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
给人类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因此,过于乐观不是科
学的态度。

但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无限的,人口环境容量也
会迅速扩大。因此,过于悲观也不是科学的态度。
二、城市人口增长
(一)指数增长(exponential growth)模型

城市的出现 : 至少已有五千年;

城市的发展,促使城市人口的大幅度增长;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快于发达国家,经济最不发达国家 的城市化速度最快;

世界人口更多地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中。

至2002年末,中国有设市城市660个,城市
人口35343.78万人。城市面积464772 平方 公里。城市范围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60人。
第二次分工出现了商业和手工业,形成了以农业为主的乡村, 以商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城市,称之为早期城市时期 (early urban phase),约始于5,000年前的Mesopotamia、China、India。
城市化(urbanization):

人口向城镇或城市地带集中的过程”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
年均社会消费额可以从目前的10万亿元增加
到20万亿元,年均20万亿元以上的投资规模
可以维持20年。

发展中小城市,促进人口合理流动。
第一节
城市化与城市人口概念
一、城市化
城市形成于人类社会第二次大分工过程中。
第一次大分工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 ,始于10,000 年前 ,即早期的
农业时期(early farming phase)。
城市化也包括城市地区居民的生活,居住方式等
变化及其衍生的后果,叫城市态(urbanism)。
城市的巨型化:许多城市 , 连同它们的广大郊区同
时发展,扩大,最后连成一片绵延不断的广大建成
区。

6 个大都市带: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
日本东部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欧洲西北部大都市
带,美国五大湖沿岸大都市带,英格兰大都市带,
相等,人口数量不变。
(二)逻辑斯蒂增长模型(logistic growth)

种群在有限环境下,受环境制约且与密度相关的增长方式。

dN/dt = rN (1 - N/K)
r:自然增长率,K:环境容量

它须满足下述假定才能成立:
(1) 所有个体在生态学上是完全相同的,具有相同的死亡和
生殖特征。 (2)种群的个体数量是合理的计量单位。 (3)种群自然增长率 r 为常数。 (4)一个固定不便的上限 k,即环境容量。
即饲料转化率;

(四)人口环境容量观
1、 乐观论

认为地球可以养育50 b,主要观点:
①地球陆地还有大量资源尚未开发利用;
②人类对海洋资源,包括海底和海水资源的开发利
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③高度发达的经济条件是合理和优化环境的基础,
环境污染和环境退化都是暂时的;
④科学技术正以跳跃速度发展。
2、悲观论 ① 生态系统的退化,如污染、毁林、草原退化、沙 漠化,自然资源的短缺、气候变异,灾害频繁等; ② 即使人口规模不再增长,但人均消费水平仍将快 速上升,资源耗用量扩大; ③ 人类只是地球上生物群中的一种,人类不能只是 保证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幸福,还必须为其他生物保
(三)人口自然增长方程
N(t)=N(0)e(u0+Δu)t — (D0/(u0+Δu))(e(u0+Δu)t-1)
N(t):t时刻的人口总数,N(0):t0的人口总数,e为自然底
数,u0为t0时的出生率。D0为t0时的死亡人数. Δu为相对死亡 率。
第五节城市流动人口和人口迁居
一、 城市流动人口概念
(6)信息传递快速;
(7)不透水地面增加;
(8)绿地减少;
(9)人们相应的生活习惯改变。
第二节 城市人口(urban population)
居住在城市规划区域建成区内的一切人口,一切从事城市的社
会,经济和文化等活动,享受着城市公共设施。在中国特定为
居住在城市范围内并持有城市户口的人口。

城市的一切设施和物质供应,活动场所必须考虑容纳这些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