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主持人的临场应变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主持人的临场应变能力
时间:2009-09-12 09:35:33 来源:2009年9期传媒论坛作者:黄素珍东莞市谢岗广播电视站广东东莞 523590
【摘要】现在广播电视的许多节目都是现场化直播化的趋势,因此主持人必须准备处理随时可能出现的意外。面对尴尬的场面和意外的情况,主持人要处乱不惊,及时想出巧妙的方法圆场。如果不能妥善地处理这些意外,势必会造成节目的失败。因此,临场应变能力是现代作为一名合格主持人必具的素质之一。笔者就主持人必须具有敏捷、机智的应变能力的重要性,主持人应变能力的主要表现,以及如何练就敏捷、机智的应变能力提出一些浅见。
【关键词】新闻现场应变能力主持人驾驭思维
一、应变力是主持人重要的基本素质
主持人的应变能力,指主持人在主持的过程中对周围突发因素的一种迅速而能动的反应,这种反应应该是机敏的、冷静的,既表现在思维过程中也表现在言语和行为中。它是主持人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之一。良好的应变能力是事业成功、人际交往的保证。不是所有的职业都要求具备这种能力,但在有的职业中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政治家、外交家、企业商界人士、公关人员等,面对风云变幻的政治、外交、商界、社交场合,在谈判桌边、会议场上、宴会席前就必须要有非常机敏的应变力,泰然处之,以不变应万变,巧妙地游移其中,化险为夷,稳操胜券。节目主持人虽然不向以上所列的表现出如临战场,背负责任之重,但在话筒和摄像机镜头前,亦都时时准备着承受现场预料不到的种种“状况”。面对尴尬的场面,意外的事件,要及时作出相应的对策,关于以巧妙的辞令“圆场”,遮掩“纰漏”。
1991年9月,杨澜主持第九届大众电视金鹰奖颁奖晚会,在报幕退场时,被台阶绊倒在地,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杨澜一跃而起,笑容可掬地说:“真是人有失足,马有失蹄呀,我刚才的狮子滚绣球的节目滚得还不够熟练吗?看来这次演出的台阶不那么好下哩,但台上的节目很精彩,不信,你瞧他们。”话音刚落,全场观众为她机敏的反应爆出热烈掌声,有的观众还大声喊:“广州欢迎你!”。显然,这一意外不仅仅没有损坏杨澜的形象,反而让观众领略到她的出
色才智。试想,如果此时她一声不响地退场,整个节目和她本人的形象无疑会逊色不少。
因此,主持人应变力是非常重要的基本素质。因而有些电视台在招聘主持人时,宁可普通话稍逊色点的,但必须有敏捷的应变力。这当然只能说是一种观点,可能有些偏颇,可是毕竟说明了应变力对于一个主持人的重要性。
二、节目主持人应力能力的主要表现
1、对突发事件及时采访报道的能力表现。即当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及时根据其新闻价值的大小迅速作出反应。
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1981年3月30日下午,美国总结里根步出华盛顿饭店时,正当他微笑着向站在门口的群众和新闻记者挥手致意时,突然遭到枪击(此时为2点28分)。面对这一猝不及防的事件,美国三大广播公司和各报社、通讯社立即忙成一团,展开了激烈竞争。仅仅相隔二分钟,2点30分美国广播公司电台就播出了驻白宫记者萨姆.唐纳森的首篇报道。2点31分合众国际社记者迪安.雷诺兹抢先冲到了希尔顿饭店的电话机前,接通电话就大叫:“总统遇刺”。2点32分哥伦比亚公司电台记者莱姆.塔克作了进一步现场报道。2点34分,由美国广播公司的电视摄像记者汉克.布郎几乎与事件同步的现场图像已出现在荧屏上了。
因此,在分秒必争的新闻大战中,对于突发重大事件的反映、处理容不理半点迟疑、胆怯、慌乱。
2、对采访对象突然说出的意想不到的答话或提出难题的应对。面对这样的情况,发果能够反应机敏,巧语应答,很会使节目出彩,令接收者心服口服,从而增加节目的吸引力,和对主持人的信任感,反之,也会如同文章的败笔一样,显露出自身素养的薄弱之处,令人遗憾。
笔者在主持本地举行的首届登山文化艺术节晚会期间,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参加了当晚的演出。在他演唱完后,主持人马上对他进行了采访。
主持人:戴玉强老师,今天你首次来到谢岗,您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
戴玉强:很好啊,你觉得呢?
(主持人骤然卡壳,停顿了数秒)。
显然在这个开场采访中,戴玉强的回答出乎主持人的意料。主持人没有料想到采访对象把自己提出的问题,又抛回给了自己,一下子陷入窘境。不过卡壳之后,主持人马上又冷静下来。
主持人:戴玉强老师,你演唱的第一首歌是由深圳市委宣传部策划创作的新歌《又见西柏坡》,所宣扬的一种昂扬向上的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今晚你站在革命老区东莞市谢岗镇――银瓶山脚下的舞台上再演绎这首歌,你的心情如何?”戴玉强马上高兴的谈了自己感受。
笔者是一名基层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平时主持大型节目的机会并不是很多,但平时还是比较注重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因为当晚晚会有著名主持人戴玉强参加,于是在采访戴玉强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了解到戴玉强老师当晚演唱的第一道歌曲是由深圳市委宣传部策划创作的新歌《又见西柏坡》,而这首歌又十分切合当晚弘扬“红色文化”的主题。于是记者事先准备好了采访提纲。但对开场的采访,却给主持人一个猝不及防的回答。但当主持人提出所准备好的这个问题后,戴玉强欣然接受了访问,并且较好地回答了问题。从而使当晚的采访不至于以失败收场。
3、对采访的背景状况,反映敏锐,信手拈来,随机应变地糅合到采访中,使访谈生花。《东方之子》的主持人在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家中对他进行采访时,随着摄像师镜头的移动将周南家中极其先进高档的音响设备展现在了观众面前。这时,主持人敏捷地及时转换视角,将观众想的问题提出了:您的这些音响设备很昂贵吧?周南答:我一生唯一的爱好,便是听音乐,对于吃穿用一无所求,所以我倾其所有买了音响,这是我全部的财产。
镜头继续移动,房间里除了音响确实几乎没有其他了。主持人机敏的提问,把观众从图像上对这个具有特殊地位、权力的官员的资产问题可能产生的疑问消除了,又丰满了采访对象的形象。
4、对采访中出现的疏漏进行弥补。主持人、记者一般情况下进行采访是不会打无准备之仗的,但是谁都难以保证百分之百不出差错。有时一不留神可能会在提问和应答中出现不当,这时也需要及时应变,进行弥补。
某电台曾为配合城市春季卫生运动,去采访了某卫生环境极差的私人豆腐作坊。现场采访报道中有这样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