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香河实验学校高二物理选修1-1人教版导学案:1.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人教版选修1-1教案
![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人教版选修1-1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12ab58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9.png)
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人教版选修1-1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静电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熟悉在生活中出现的静电现象;3.理解静电对人体和电子设备的危害;4.学会处理和预防静电产生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静电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生活中出现的静电现象;3.静电对人体和电子设备的危害。
三、教学难点1.静电的形成和传递机制;2.静电的安全处理和预防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静电的基本概念1.讲解静电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演示静电的形成和产生原因;3.讲解静电的传递规律和特点。
2.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1.介绍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如摩擦生电、头发互相带电等;2.分析生活中静电现象形成原因和规律。
3. 静电对人体和电子设备的危害1.讲解静电对人体的危害,如静电放电对心脏的影响等;2.讲解静电对电子设备的危害,如电子设备受静电干扰造成的故障等。
4. 静电的处理和预防方法1.讲解静电的处理方法,如接地、防静电衣服等;2.讲解静电的预防方法,如注意环境湿度、降低静电产生的摩擦等。
五、教学手段黑板、彩色粉笔、教科书、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即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可以通过提问、投影片等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
2. 正文(30分钟)1.讲解静电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分析和演示生活中的静电现象;3.讲解静电对人体和电子设备的危害;4.学习静电的处理和预防方法。
3. 练习(15分钟)1.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对生活中出现的静电进行分析和处理;2.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互动答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5分钟)1.简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2.针对学生的不足和问题进行点评和解答。
七、教学反馈1.在课后进行教学反馈,记录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和意见;2.分析学生的反馈和意见,对下一节课进行调整和完善。
八、教学措施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应该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掌握静电的基本知识和性质;2.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3.热爱教育事业,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交流;4.善于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适应学生的需求。
高中物理选修1-1教案-1.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人教版
![高中物理选修1-1教案-1.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571befee2bd960591c67774.png)
重点:静电现象的形成、应用于防止
难点:静电感应现象的解释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学
教师导
设计思路及意图
复习、引
入
新
课
学生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回顾相关知识点
知识回顾:
1、提问:使物体带上静电的方式有哪几种?
摩擦、接触、感应
2、摩擦起电的实质:
由于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或摩擦时,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而带正电,电子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使其带负电。若在物体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积累在物体上的电荷就形成了静电。
教师叙述验证导体表面静电分布情况,引导学生说出尖锐部分电荷集中,平缓位置电荷分布较少
播放尖端放电实验视频
提出问题:避雷针应该选择球状还是针状?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有效避雷?
阅读教材,简述三种应用的原理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防止静电?
引导学生分析
提问,引起思考
锻炼学生搜集资料能力
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锻炼学生搜集资料能力
2)、通过工艺控制减少因摩擦产生的静电;
3)、静电接地,增加湿度,非导电材料的抗静电处理(在非导电材料中添加导电材料,制成抗静电材
使学生对本节所学内容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课后作业]
每个学习小组做一张简报,介绍静电现象,静电的防止与应用,如何防止雷击并在学校内展示。
四.板书设计
第三节.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一.放电现象
[引入新课]:
通过起电机放电杆放电,点燃纸片,告诉学生静电现象与我们息息相关,并需要我们有一个正确认识。
将前面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回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新课教学
学生思考、讨论总结导体表面电荷分布特点
观看分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ab742e763231126edb118e.png)
第三节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制作人:杨光振主任签字:__________ 2018-10-10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简单的静电现象。
2.通过了解一些静电现象和避雷方法,认识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适应自然,建立人类必须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发展的知识。
3.了解人类应用静电和防止静电的事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情况。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简单的静电现象。
三、知识梳理1、1753年,发明了避雷针,避雷针的物理原理就是2、电荷在导体表面的分布规律:电荷在导体表面的分布一般是不均匀的,突出的位置电荷比较;平坦的位置电荷比较3、静电的防止和应用①静电的应用;请举例说明你所知道的静电应用的事例。
②静电的防止;请举例说明静电防止的事例。
四、课堂练习1、为了防止静电的危害,应尽快把产生的静电导走,下面措施中是防止静电危害的是()A、油罐车后面装一条拖地的铁链B、电工钳柄上套有绝缘胶套C、飞机轮上装搭地线D、印刷车间中保持适当的湿度2、下列措施中,属防止静电危害的是()A、油罐车后面装一条拖地的铁链B、小汽车上有一根露在外面的小天线C、在印刷厂中保持适当的湿度D、在地毯中夹杂0.05~0.07mm的不锈钢丝导电纤维3、为防止静电的危害,下列措施正确的是()A、采用导电橡胶做飞机轮胎B、油轮上的工作人员穿导电材料做的衣服;输油管每隔100~300m接地一次C、安装在户外的电视天线在打雷前应接在地线上D、在地毯中夹杂一些导电纤维4、关于避雷针的说法正确的是()A、避雷针的物理原理就是尖端放电B、避雷针的尖端安装在建筑物的顶部,并通过金属线与埋在地下的金属板相连C、避雷针上产生的感应电荷会通过针尖放出,中和云中的电荷D、避雷针可保护建筑物,使建筑物免遭雷击5、下列关于生活中的静电,有利的是(),有害的是()A.静电除尘B.静电喷涂C.静电复印D.雷雨天高大树木下避雨 E.电视荧屏上常有一层灰尘6、下列关于静电除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进入除尘器后,烟雾中的颗粒被强电场电离而带正电,颗粒向电源负极运动B.除尘器中的空气被电离,烟雾颗粒吸附电子而带负电,颗粒向电源正极运动C.烟雾颗粒带电后,受到竖直向下的电场力而向下运动D.烟雾中的颗粒被强电场粉碎成更小的颗粒,排到大气中人眼看不到7、遭遇雷雨天气,应谨防雷电。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选修1-1-1.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选修1-1-1.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c9e663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b.png)
1.3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教材分析】内容分析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是了解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并解释一些简单的静电现象,知道避雷的方法,了解应用静电和防止静电的事例。
【学生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准备有:电荷库仑力电场2.学生的障碍:电场的概念比较抽象,场强的定义式和场强的方向不好掌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简单的静电现象。
知道尖端放电,了解一些静电现象和避雷方法。
了解人类应用静电荷防止静电的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静电现象和尖端放电。
在学习静电现象的过程中,学会“科学猜想、分析验证、归纳总结”的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一些静电现象和避雷方法,认识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适应自然,建立人类必须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发展的认识。
【重点难点】本节重点:静电现象和静电的防止本节难点:尖端放电和避雷原理【教法学法】教法:以指导学生实验探究为主,讲授法为辅学法:主动探究、互相协作、抽象提炼【教学准备】1、教师将学生六人分为一组,为每组准备碎纸屑、塑料梳子2、避雷针模拟实验仪器【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一、放电现象:1、火花放电2、接地放电二、雷电和避雷1、尖端放电2、避雷针三、静电的应用和防止1、静电的应用2、静电的危害3、静电的防止【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程当中,整体思路设计比较合理,也注重了学生探究以及对学生的任务驱动,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列举如下:a)给学生展示的课件有点欠缺。
b)对学生提问的技巧不是非常娴熟。
c)给学生自我展现空间太小。
高中物理考试答题技巧及注意事项在考场上,时间就是我们致胜的法宝,与其犹犹豫豫不知如何落笔,倒不如多学习答题技巧。
那么,高中物理考试答题技巧及注意事项有哪些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中物理考试答题技巧选择题的答题技巧解答选择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注意题干要求,让你选择的是“不正确的”、“可能的”还是“一定的”。
高中物理选修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高中物理选修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db5046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1.png)
高中物理选修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材内容:高中物理选修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目标:1.了解静电的概念和性质,掌握静电的形成条件和消除方法。
2.了解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如电梳吸附头发、衣服在干燥天气中带电等。
3.掌握静电实验的基本方法,能够进行有关静电的实验及观察和分析其现象和变化。
教学重点:1.静电的概念和性质,静电的形成条件和消除方法。
2.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3.静电实验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2.静电实验的操作技巧。
教具准备:1.静电实验仪器集。
2.PPT课件。
3.实物道具:电梳、气球、头发、毛巾等。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问: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什么静电现象?请举出一些具体例子。
二、知识讲解(40分钟)1.什么是静电?教师用PPT展示,引导学生了解静电的概念和性质,讲解静电的形成条件以及静电的消除方法。
2.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师用具体实物向学生展示静电现象的存在和产生过程,如电梳吸附头发、衣服在干燥天气中带电等。
引导学生通过实物观察、体验和分析,深入了解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3.静电实验教师介绍使用静电实验仪器集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有关静电的实验。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让学生加深对于静电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气球摩擦衣服带电等。
三、实践探究(40分钟)1.学生小组展示:任选数组,由小组选取有关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进行展示,以实物、图片等方式呈现,并对于该静电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进行解释和讲解。
其他组员可以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探究。
2.实验操作:将学生分组,自由选择一组静电实验进行操作和分析,学生需要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和操作方法。
四、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于本堂课内容进行简单的概括和总结,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作业布置布置有关静电现象的学习笔记,要求包含静电的定义、性质、形成条件和消除方法等相关知识,并把今天的实验及观察记录整理补充到作业中。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1.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参考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1.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参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26c5428e9951e79b89278c.png)
第三节、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能够用所学的只是解释简单的静电现象。
2、通过了解一些静电现象和避雷方法,认识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适应自然,建立人类必须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发展的认识。
3、了解人类应用静电和防止静电的事例。
教学过程一、放电现象问:火花放电是最常见的放电现象.现实中放电现象呢?(①在干燥天气的黑夜里脱去化纤衣服时会看到火花、听到僻啪声②实验室中感应起电机的两个导电杆之间也能发生火花放电③很多房屋顶上装有避雷针是为了进行接地放电④运输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的车辆总有一条铁链拖着,这样可以把电荷引入大地,避免放电时产生的火花引起爆炸⑤飞机轮胎用导电像胶制成,可以避免着陆时机身积累电荷)二、雷电和避雷说明:云层之间或云层与地面之间发生强烈放电时,能产生耀眼的闪光和巨响,这就是闪电和雷鸣。
闪电的电流可以高达几十万安培,会使建筑物严重损坏。
说明:雷电对人类生活也会产生益处,有哪些益处呢?(①闪电产生的高温促使空气中的氧和氮化合成氮氧化物,随雨水降至地面,成为天然的氮肥②闪电产生的臭氧留在大气层中,能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演示实验:实验器材:验电器、安放在绝缘支架上的带电导体、带绝缘柄的验电球实验过程:带绝缘柄的验电球接触带电导体的A点,然后跟验电器接触,观察验电器的指针偏角带绝缘柄的验电球接触带电导体的B点,然后跟验电器接触,观察验电器的指针偏角带绝缘柄的验电球接触带电导体的C点,然后跟验电器接触,观察验电器的指针偏角实验现象:验电球跟带电体的A 处接触后,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较小;跟B 处接触后.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较大.跟尖端C 处接触后.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最大。
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电荷在导体表面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突出的位黄.电荷比较密集.平坦的位置,电荷比较稀疏)说明:导体尖锐部位的电荷特别密集.尖端附近的电场就特别强.会放出电荷,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尖端放电演示实验:实验仪器:金属板M金属板N 、两个等高的金属柱A、B ,A 为尖头、B 为圆头,直流电压电源实验过程:逐渐升高电源电压,观察哪个金属柱先放电。
高中物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选修1-1
![高中物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选修1-1](https://img.taocdn.com/s3/m/e76e21f7240c844769eaee2a.png)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习指导】本节学习以实验探索为主线。
通过观察摩擦起电、传导起电、感应起电这三个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懂得用物质的微观模型去解析静电现象,比较三种起电方式的异同,并能归纳总结出电荷守恒定律。
要求同学们有意识地关注静电现象对科学、技术、社会的影响,从而认识物理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
【例题评析】例题以下关于静电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穿着化纤服装的人在晚上脱衣服时,常常会看见闪光并伴有轻微的“噼啪”声,这是由于摩擦起电所造成的现象B.摩擦起电产生的电压总是很低的,因此对人并不会造成伤害C.脱化纤服装时,由于摩擦起电所产生的电压可能高达几千伏以上D.脱化纤服装时,由于摩擦起电所产生的静电能量很微小,通常不会对人造成伤害解析答案是: ACD评析摩擦使物体带电时产生的静电压有时是很高的,可以达到数千伏以上。
夏天,高空云团之间由于静电现象而带有异种电荷时,其间电压可高达数十万伏。
自然界的雷电现象就是由于分别带有正、负电荷的云团之间电压过高引起放电造成的。
此过程中静电的能量是巨大的,对人或建筑物都可造成很大的损害或破坏。
日常生活中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静电现象,特别是摩擦起电现象也是常常可以见到的。
尽管摩擦起电常常能够产生很高的电压,但平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摩擦起电现象,产生的静电能量通常是很微小的。
例如脱化纤衣服时静电压可能高达数千伏,但这种静电能量非常小,仅能对人产生瞬间的冲击性电击,不会使人受到伤害; 因为静电对人体的危害,不仅与电压有关,还与放电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有关。
【练基本功】1.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上正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棒中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失去了电子B.丝绸上一些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C.玻璃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丝绸上D.玻璃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2. 对物体带电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带电的物体一定没有电荷B.物体带电一定具有多余的电子C.摩擦起电实质上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D.带电体发生中和的现象是等量异种电荷完全相互抵消的现象3.下列方法哪些方法可以感应起电?()A.用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另一个不带电的物体B.用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另一个不带电的金属C.用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另外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D.用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另外两个相互接触的导体4.关于传导起电,即一个带电物体与另一个不带电物体接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一定带异种电荷B、两个物体一定带同种电荷C、两个物体一定带不等量的同种电荷D、两个物体可能带等量的同种电荷5.关于摩擦起电、传导起电、感应起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是起电的三种不同方式B.这三种方式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电子在转移C.这三种方式都产生了电荷D.这三种方式都符合电荷守恒定律6.下列哪些是为了防止静电造成不良影响所采取的措施?()A.面粉厂车间总要洒水以保持空气潮湿B.油罐车要拖一条铁链C.静电复印D.化纤衣服面料中加一些金属线【做灵活题】7. 雷雨天气,应谨防雷电. 下面哪些做法是正确的?()A.雷雨天气外出时,可以在孤立的高大建筑物和大树下避雨B.雷雨天气外出时,在空地上应立即蹲下,以免成为雷电的袭击目标C.雷雨天气外出时,可以在户外打手机D.在室内,如果听到打雷,应马上关好门窗,以防雷电进屋8. 验电器原来不带电. 把带负电荷的物体移近它,并用手指与验电器上的小球接触一下,然后移去带电体.这时, 验电器将:()A.带正电荷 B.带负电荷 C.不带电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试试能力】正电荷的物体丙靠近相互接触的甲、乙两块金属的甲端.下列操作方法中,哪些可使甲物体带负电荷?()A.先移开丙,再分开甲、乙B.先分开甲、乙,再移开丙C.先用手接触一下甲,再分开甲、乙,最后移开丙D.先用手接触一下乙,再分开甲、乙,最后移开丙10.图1属球带正电荷?(1)带正电荷的导体棒(2)带负电荷的导体棒试简单解释。
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1-1课件:1.3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1)
![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1-1课件:1.3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1)](https://img.taocdn.com/s3/m/a53ed39f02d276a200292e2e.png)
课前预习导学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课堂合作探究
KEQIAN YUXI DAOXUE KETANG HEZUO TANJIU
预习交流 2
济南奥体中心
位于济南东郊的奥体中心是为举办第十一届全运会而新建的 , 其 设计外形为“ 东荷西柳” , 外形为一朵盛开的荷花. 该场馆曾因工人违章 作业引发火灾. 有人猜测火灾原因是工人为了把地面擦干净, 把航空汽 油淋在地面上用拖把擦拭, 当工人干得正欢时, 突然发生爆炸, 现场顿时 起火. 你知道为什么用拖把擦拭地面就起火吗? 答案: 拖把和地面摩擦产生了静电, 静电聚集到一定程度, 放电引发 火花, 引燃汽油从而引起火灾.
课前预习导学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课堂合作探究
KEQIAN YUXI DAOXUE KETANG HEZUO TANJIU
关闭
迁移与应用 例 1 点击查看题图 电闪雷鸣( 如图所示) 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 蒙昧时期的人们认为那 是“ 天神之火” , 是天神对罪恶的惩罚. 直到 1752 年, 伟大的科学家富兰克 林冒着生命危险在美国费城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 , 把天电引了下来, 发现天电和摩擦产生的电是一样的, 才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 信. 在这惊心动魄的自然现象中蕴含了许多物理原理 . 试讨论闪电形成 的原因. 答案: 闪电是一种自然现象, 大气中冷暖气流上下急剧翻滚、互相 摩擦, 云层就会积聚电荷, 当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 瞬间发生大规模的放 电, 就产生了闪电.
预习交流 1
湖北武当山是我国的道教圣地, 在武当山主峰天柱峰上有一座铜 铸鎏金的金殿, 围绕着它有几大奇观, 其中之一为“ 雷火炼殿” : 雷雨时, 金 殿四周往往电光闪烁, 火球翻滚, 景象绚丽万千, 而每次雷击过后金殿不 仅分毫未损, 而且灿然如新(如图所示). 你能用你所知道的知识解释为什 么金殿之上会出现这种现象吗? 答案: 武当山重峦叠嶂, 气候多变, 云层常带大量电荷. 金殿屹立峰巅, 是一个庞大的金属导体. 当带电的积雨云移来时, 云层与金殿之间形成 巨大的电势差, 就会使空气电离, 产生电弧, 也就是闪电. 强大的电弧使周 围空气剧烈膨胀而爆炸, 看似火球并伴有雷鸣.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a35d89d1f34693daef3e74.png)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典型例题】在燃气灶上装有的电子点火器,用电池接通电子线路产生高压电,通过高压放电产生电火花点燃气体。
为什么点火器的电极做成针尖状而不是圆头状?【解析】实验和理论都表明导体尖锐部分的电荷特别密集,尖端附近电场特别强,容易产生尖端放电,这样就可以比较容易地点燃气体。
这是导体尖端放电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运用。
一种静电除尘器,由两块距离为1㎝的平行金属板A 、B 组成,如图所示,两板间接上9×103V 的值流电压时,在两板间产生一个强电场,如果一粒尘埃,其质量为1.0×10-5㎏,电荷量为4.8×10-9C ,试通过计算来比较尘埃所受的重力和电场力的大小,并说明除尘原理。
【解析】尘埃所受的重力G=mg=1.0×10-5×10=1.0×10-4N 两板间的场强为E=U/d=9×103/(1×10-2)=9×105(V/m),尘埃受到的电场力F=qE=4.8×10-9×9×105=4.32×10-3N,F/G=43.在实际应用中,尘埃所带的电荷来自被强电场电离的空气分子,空气分子被电离后成为电子和正离子,正离子被吸引到负极板上得到电子,又成为分子,而电离出的电子在向正极板运动过程中,遇上尘埃,而使尘埃带上负电,这样带负电的尘埃被吸附到到正极板上而被收集。
【例3】有一个电容器,如果使它带的电荷量增加4.0×10-8C ,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就增大20V ,这个电容器的电容是多少微法?【解析】用Q ∆表示电荷的增加量,U ∆表示电势差的增量,则增加前后有Q=CU,Q+ΔQ=C(U+ΔU),可得ΔQ =C ΔU ,所以C=ΔQ/ΔU=2.0×10-9F=2.0×10-3μF【基础练习】选择题1、为了防止静电危害。
下列措施正确的是(ABC )油罐车上拖一条与地面接触的铁链飞机的机轮上装有搭地线或用导电橡胶做轮胎在地毯中夹杂不锈钢纤维尽可能保持印染厂空气干燥2、下列那位科学家发现尖端放电现象(C )A 、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B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C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D 、法国物理学家库仑3、电视机的荧光屏表面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的原因(D )灰尘的自然堆积玻璃具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而吸附灰尘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而吸附灰尘4、电容器是将电能暂时存储的一种电学元件,电容器的电容越大,所接电压越高,其上的存储的电能就越大,下列措施可以增大电容器存储电能能力的是(ABC ) 电压保持不变,插入电介质 B 、电压保持不变,增大正对面积C 、 电压保持不变,减小极板间的距离D 、以上措施都不行5、平行板电容器与静电计的连接如图所示,对电容器充电,使静电计指针张开一个角度,撤去电源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增大两板间距离,静电计指针张开角度变大。
高中物理选修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一】
![高中物理选修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0101fe88e009581b6bd9ebac.png)
高中物理选修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知道静电感应产生的原因,理解什么是静电平衡状态2.理解静电平衡时,净电荷只分布在导体表面且内部场强处处为零3.知道静电屏蔽及其应用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静电平衡状态;电场中导体的特点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静电感应现象?2、静电感应现象的实质是什么?3、在静电感应时用手摸一下导体,再移走源电荷,则导体带什么电? 若将导体接地则情况如何?左端接地呢?(二)新课教学一、电场中的导体1、金属导体的特征:由做热振动的正离子和做无规则热运动的自由电子组成2、静电感应现象问题:在源电荷的电场中引入金属导体后会对空间各点的场强有影响吗?是什么作用使金属内的电子定向移动的?此移动一直进行吗?金属导体内部有电场吗?答:使空间电场重新分布源电荷的电场使导体内部自由电子定向移动静电平衡状态:导体(包括表面)中没有电荷定向移动时的状态叫静电平衡状态4、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⑴内部场强处处为零(不为0则自由电子将继续移动直至合场强为0)⑵导体中没有自由电荷定向移动⑶净电荷分布在导体表面实验证明:法拉第圆筒实验⑷导体表面附近电场线与表面垂直理论证明:中性导体带电后,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净电荷只能分布在表面反证法:若内部有自由电荷,则内部场强不为0,导体就不是处于静电平衡状态5、静电平衡时导体周围电场分布:上图空间实际电场分布,不会出现虚线电场线二、静电屏蔽1、空腔导体的特点:净电荷只分布在外表面,内表面不带电,空腔内没有电场1、静电屏蔽外部电场对内部仪器没有影响若将源电荷置于空腔内,则外对内没有影响,但内对外有影响实验演示:将收音机置于金属网罩内则声音大小减小若将球壳接地,则内外各不影响3、应用电学仪器和电子设备外面套有金属罩通信电缆版面包一层铅皮高压带电作业人员穿金属网衣通讯工具在钢筋结构房屋中接收信号弱(三)巩固练习例1:如图所示,在一个原来不带电的金属导体壳的球心处放一正电荷,试分析A、 B、C三点的场强:A.EA≠0 ,EB=0 ,EC=0B.EA≠0 ,EB≠0 ,EC=0C.EA≠0 ,EB≠0 ,EC≠0D.EA=0,EB≠0 ,EC=0例2:如图所示,A、B是两个架在绝缘支座上的金属球,都不带电,中间用导线连接,现用一带正电的小球C靠近B,用手摸一下B球,再撤去导线,然后移走C球,则A、B带电情况:A.A球带正电,B球带负电B.A球带正电,B球不带电C.A球不带电,B球带负电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例3:长为L的金属棒原来不带电,现将一带电荷量为q的正电荷放在距棒左端R处且与棒在一条线上,则棒上感应电荷在棒内中点O处产生的场强的大小,方向。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9967467be1e650e52ea99b9.png)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教学准备】碎纸屑、玻璃棒、橡胶棒、尺子、丝绸、毛皮、课件。
【教学过程】一、体验静电现象1、科学小实验引入:探究活动一:体验静电现象实验材料:塑料直尺、碎纸屑实验步骤:用直尺在头发上梳几下,靠近碎纸屑,观察现象。
讨论:你看到什么?谁能解释一下?2、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下雨前天空的闪电、冬天脱衣服的时候会发出“噼啪”的响、尺子在身上摩擦后能吸引纸的碎片、梳头的时候梳子与头发相互吸引、接触电视机屏幕有突然触电的感觉等)3、揭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
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二、不一样的电荷。
1、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观看课件视频,也可以阅读书本上第3面的内容)(2)探究活动二:摩擦起电实验材料:玻璃棒和丝绸橡胶棒和毛皮碎纸屑实验建议:1、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尽量朝同一个方向摩擦)2、注意不要用手接触摩擦过的部位。
3、用它们分别去靠近碎纸屑,观察现象。
规定: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观看视频:不一样的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2、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探究活动三:实验材料:毛皮和橡胶棒(两根)、丝绸和玻璃棒(两根)、支架、碎纸屑实验建议1、用毛皮快速摩擦(尽量朝同一个方向);2、不要再用手接触摩擦过的部位;3、及时记录下研究发现。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1-1选修一1.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1.doc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1-1选修一1.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1.doc](https://img.taocdn.com/s3/m/9b885e930508763231121299.png)
选修1.1.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一、阅读课本12-16页了解本节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1、放电现象有哪些?
2、什么是火花放电?什么是接地放电?
3、尖端放电的原理是什么?
4、尖端放电的原理有何应用?避雷针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5、静电有哪些应用?
6、哪些地方应该防止静电?
二、如果需要用实验说明问题时,可以选择下列仪器和录象:
高压起电机、电荷分布演示器、静电现象(包括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电喷漆录象)
三、解决问题
1、火花放电和接地放电;
2、火花放电是指物体上积累了电荷,且放电时出现火花的放电现象;接地放电是指为了防止物体上过量积累电荷,而用导体与大地连接,把电荷接入大地进行时时放电的现象;
3、尖端放电的原理:物体表面带电密集的地方—尖端,电场强度大,会把空气分子“撕裂”,变为离子,从而导电;
4、可以应用到避雷针上;避雷针的发展史介绍富兰克林与国王的避雷针“尖端”与“圆端”之争;
5、静电除尘,静电复印,静电喷漆;
6、静电产生的火花能引起火灾,如油罐、纺织厂、危险制品等地方都必须避
免静电;
四、练习
课后“问题与练习”。
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人教版选修1-1教案
![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人教版选修1-1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953e0f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b3.png)
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人教版选修1-1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及原理;2.掌握静电的规律,并能运用电荷守恒原理解决实际问题;3.发现并研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培养探究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静电的规律;3.静电与电荷守恒。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静电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机理;2.理解静电的规律及电荷守恒原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入静电的定义和概念,让学生回忆并讲解:什么是静电?它起源于什么?我们如何感觉到它?2.引入本课题目,问学生生活中是否经常遇到静电,让学生说出他们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
(例如:冬天穿衣服脱下来,某些衣服会带着电,烤面包机发出的声音,洗衣机甩干衣物时的火花等)2.新课学习1.让学生通过观察磁铁吸引小纸片的现象,认识电荷的两种性质,并分别命名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2.了解不同物质对电荷输送的能力不同,引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3.介绍常见的静电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与机理。
例如,人类在天气干燥下走动,身体与地面摩擦会使电荷在身体表面累积,当身体接触到导体时会产生电闪,被称为人体静电现象。
4.让学生尝试自己创造静电,并观察电荷的转移现象。
例如:用橡皮棒摩擦头发,然后将橡皮棒放近头发,头发会被吸附上去。
学生思考这种现象的原理是什么。
5.引入电荷守恒原理,解释某些静电现象的原理。
例如,当丝袜摩擦塑料膜时会带电,塑料膜会失去电荷,电荷的总量守恒。
3.巩固练习1.让学生观察一些静电现象,如拖把掸子扫地后,灰尘粘在身上,这是由于拖把掸子和地面摩擦产生的静电;又如摩擦气球会使气球带电,然后吸附在墙壁上等。
让学生解释这些现象的原理。
2.给学生进行“探究静电”的练习。
让学生自行寻找和制造静电现象,并记录下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五、教学评价1.给学生出一些动手实验题,如用不同的绝缘体摩擦金属盘,并用万用表分别测定盘上电荷所带电量的大小;又例如:测定摩擦充电的塑料书皮、塑料题材等的电荷带电量。
高中物理选修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学案
![高中物理选修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887355a32d7375a5178008.png)
1.3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简单的静电现象.2.知道尖端放电现象及避雷针的原理.3.了解应用静电和防止静电危害的事例和方法.一、放电现象1.火花放电:带正、负电荷的物体相距很近或电荷积聚很多时,物体间会产生火花,并且伴有噼啪声,这是正、负电荷中和并使空气分子电离的过程.2.接地放电:为了防止电荷在导体上过量聚集,常常用导线把带电导体与大地连接起来,进行接地放电.二、雷电和避雷1.雷电:云层之间或云层与地面之间发生的强烈放电现象,并能产生耀眼的闪光和巨响.2.尖端放电(1)实验表明,电荷在导体表面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突出的位置,电荷比较密集;平坦的位置,电荷比较稀疏,导体尖锐部位的电荷特别密集,尖端附近的电场就特别强,会产生尖端放电.(2)避雷针应用了尖端放电的原理.三、静电的应用和防止1.应用:静电除尘、静电喷漆、静电复印等.2.防止:避雷针、接地放电、印染车间保持适当湿度等.一、放电现象[问题设计]你知道静电是如何产生的吗?火花放电是怎样产生的?答案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可以起电,甚至干燥的空气与衣物摩擦也会起电.摩擦起电的电荷在能导电的物体上可迅速流失,而在不导电的绝缘体如化纤、毛织物等物体上就不会流失而形成静电,并聚集起来,当达到一定的电压时就产生放电现象,产生火花并发出声响.[要点提炼]带电物体失去电荷的现象叫做放电.常见的放电现象有以下两种:1.火花放电当高压带电体与导体靠得很近时,强大的电场会使它们之间的空气瞬间电离,电荷通过电离的空气形成电流.由于电流特别大,产生大量的热,使空气发声发光,产生电火花.这种放电现象叫火花放电.2.接地放电地球是良好的导体,由于它特别大,所以能够接收大量电荷.如果用导线将带电导体与地球相连,电荷将从带电体流向地球.生产中和生活实际中往往要避免电荷的积累,这时接地是一项有效措施.二、雷电和避雷[问题设计]高大的建筑物都需要安装避雷针,可是如果安装不好,没有接在通向地下的金属线上,避雷针反而成了引雷针.在这种情况下,会对房屋造成危险吗?为什么?答案会对房屋造成危险.避雷针之所以能避雷是因为:一方面,云层上的大量静电荷通过避雷针传到地下;另一方面,通过避雷针的尖端放电,中和云层中的电荷,从而避免雷击,但是这种中和作用很微小.如果避雷针没有接在通向地下的金属线上,那么云层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电荷.这时避雷针不但不能避雷,还会成为引雷针,把雷引向建筑物.[要点提炼]1.闪电和雷鸣实质就是云层之间或云层与大地之间的火花放电.2.产生雷电时电流很大,若是雷电产生在云层与大地之间,就会使电流通过的建筑物严重损坏,所以要注意避雷.3.避雷针利用了尖端放电原理,使建筑物附近的云中的电荷积累不很多时就能通过避雷针的尖端放电而逐渐中和,因而不会在建筑物附近产生雷电,使其免遭雷击.4.尖端放电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导体上的静电荷总是分布在表面上,而且一般说来分布是不均匀的,导体尖端的电荷特别密集,所以尖端附近空气中的电场特别强,使得空气中残存的少量离子加速运动.这些高速运动的离子撞击空气分子,使更多的分子电离.这时空气成为导体,于是产生了尖端放电现象.三、静电的应用和防止[要点提炼]1.静电的应用(1)静电技术应用的原理:应用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理.(2)主要应用: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电喷漆、静电植绒、静电喷药、静电育种、静电杀菌和静电治病等.(3)静电复印机的原理:利用了静电的吸附作用.(4)静电除尘的原理:带电粒子受到静电力的作用,会向电极运动,最后被吸附在电极上.如果筒内充满烟雾,把两个电极接在高压电源上,烟雾很快就消失.(5)静电喷漆的原理:当油漆从喷枪中喷出时,喷嘴使油漆微粒带正电.它们相互排斥,扩散开来形成一大团漆云,被吸附在带负电的物体表面.这种静电喷漆的方法省漆而均匀.2.静电的防止(1)印染厂里的静电的危害与防止①危害:印染厂里的静电会吸引空气中的尘埃,使印染质量下降.②防止:使车间里保持一定湿度,让电荷随时放出.(2)雷电①危害:闪电的电流可以高达几十万安培,会使建筑物严重损坏.②防止:在建筑物顶部安置避雷针,利用尖端放电的原理,中和掉云层中的电荷.(3)电磁仪器①危害:电磁仪器常会因外界电场干扰而无法正常工作.②防止:利用静电屏蔽.一、放电现象的理解例1如图1所示是模拟避雷针作用的实验装置.金属板M接高压电源的正极,金属板N 接高压电源的负极.金属板N上有两个等高的金属柱A、B,A为尖头,B为圆头.逐渐升高电源电压,当电压达到一定数值时,可看到放电现象.先产生放电现象的是()图1A.A金属柱B.B金属柱C.A、B金属柱同时D.可能是A金属柱,也可能是B金属柱解析由于导体尖端电荷比较密集,故容易产生放电现象.答案 A例2避雷针能够避免建筑物被雷击的原因是()A.云层中带的电荷被避雷针通过导线导入大地B.避雷针的尖端向云层放电,中和了云层中的电荷C.云层与避雷针发生摩擦,避雷针上产生的电荷被导入大地D.以上说法都不对解析带电荷的云层靠近避雷针时,在避雷针尖端感应出与云层相反的电荷,会通过针尖放出,逐渐中和云层中的电荷,从而避免遭受雷击,所以只有B正确.答案 B二、静电的应用和防止例3下列措施中,属防止静电危害的是()A.油罐车后有一条拖在地面上的铁链条B.小汽车上有一根露在外面的小天线C.在印染厂中保持适当的湿度D.在地毯中夹杂0.05 m~0.07 mm的不锈钢丝导电纤维解析油罐车后装一条拖在地面上的铁链条,可以及时导走油罐车上(由于摩擦等原因)产生的静电荷,避免电荷越积越多,从而产生高压放电,使油罐车起火爆炸,所以选项A正确;在地毯中夹杂导电纤维,同样是为了导走摩擦产生的静电荷,而保持印染厂空气适当湿度,是为了使静电荷及时散失,避免干扰印染的质量,所以选项C、D正确;而在小汽车外露出一根小天线,是为了接收电磁波(收音机等),如果小天线不露在汽车外,车内处于被金属包围的环境中,良好地被静电屏蔽了,无法接收到无线电信号,因此,选项B错.答案ACD例4如图2所示是静电除尘的原理示意图,关于静电除尘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中间金属丝A与金属管B分别接高压电源的电极B.金属丝和金属管带电后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作用C.烟尘通过该空间时被A、B两个电极的电荷吸引而被吸附,能起到除尘的作用D.烟筒本身就有除尘作用,没有必要加高压电源解析烟筒内的两个金属电极必须接在高压电源上,使两个电极被充电而带上等量异号电荷,而电荷又有吸引轻小物体的作用,所以从下而上的烟尘被吸附在电极上,从上面的排烟口排出的气体就清洁了,从而起到除尘的作用,所以选项A、B、C正确,选项D错误.答案ABC1.(放电的理解)关于静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干燥天气里脱化纤衣物时常常会看到火花,听到噼啪声,这是火花放电现象B.室内栽花种草可有效防止静电C.高压输电导线表面要很光滑,主要是为了美观D.油罐车尾装一条拖地铁链,有利于消除静电答案ABD2.(避雷针的理解)下列关于避雷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避雷针避雷是中和云层中的异种电荷B.避雷针避雷是将云层中积聚的电荷导入大地C.为了美观,通常把避雷针顶端设计成球形D.避雷针安装在高大建筑物顶部,而不必接地答案AB3.(静电的应用)静电喷涂是利用静电现象设计制造的,其喷涂原理如图3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图3A.在喷枪喷嘴与被喷涂工件之间有一强电场B.涂料微粒一定带正电C.涂料微粒一定带负电D.涂料微粒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答案AC解析由正电荷对涂料的吸引作用可得出涂料带负电荷.4.(静电的防止)在干燥的冬季,回到家中脱去外套后如果接着去触摸导电体,比如门把手、水龙头、煤气开关、其他人等,常会被电击一下,使人很痛苦.如何减少这种受电击的情况呢?答案脱外套时内外衣物摩擦,会产生大量电荷,从而使人体带电.接着接触其他导体时,由于放电现象,会使人有被电击的感觉.要减少电击现象,一是脱衣时慢一些,从而减少摩擦生电,同时使内外衣物上的电荷能有充分的中和时间;二是脱衣后先不要用手接触导体,过一段时间后,身上的电荷和周围的异号电荷慢慢中和,人体就不带电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五十八中高二物理选修1——1导学案
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导学案
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 2009年9月日
[学习目标]:
一.放电现象
二.雷电和避雷
三.静电的防止和应用
【课前预习与思考】阅读课本思考下列问题:
一.放电现象
问题:什么是放电现象?有哪些种类
二.雷电和避雷
问题:雷电属于哪一种放电现象?电荷分布与放电的关系?
三.静电的防止和应用
问题:静电有哪些表现?危害?怎么防止?应用?
【课堂点拨与交流】
一.放电现象
1.接地放电:.如果用导线将带电导体与地球相连,电荷将从带电体流向地球,直到导体带电特别少,可以认为它不再带电。
2.火花放电:当高压带电体与导体靠得很近时,强大的电场会使它们之间的空气瞬间电离,电荷通过电离的空气形成电流.由于电流特别大,产生大量的热,使空气发声发光,产生电火花.这种放电现象叫火花放电.
二.雷电和避雷
1.通常情况下空气是不导电的,但是如果电场特别强,空气分子中的正负电荷受到方向相反的强电场力,有可能被“撕”开,这个现象叫做空气的电离。
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导体上的静电荷总是分布在表面上,而且一般说来分布是不均匀的,导体尖端的电荷特别密集,所以尖端附近空气中的电场特别强,使得空气中残存的少量离子加速运动。
这些高速运动的离子撞击空气分子,使更多的分子电离。
这时空气成为导体,于是产生了尖端放电现象.
2. 闪电:带电云层之间或带电云层和地面之间发生强烈放电时,产生耀眼的闪光和巨响,这就是
闪电.闪电的放电电流可以高达几十万安培,会使建筑物遭受严重损坏.这就是雷击。
三.静电的防止和应用
为了避免雷击,人们设计了避雷针。
静电的防止摩擦产生的静电,在生产生活上会给人们带来很多麻烦,甚至造成危害。
●印刷厂里,纸页之间的摩擦起电,会使纸页粘在一起难于分开,给印刷带来麻烦。
●印染厂里棉纱、毛线、人造纤维上的静电,会吸引空气中的尘埃,印染质量下降。
●在制药生产中,由于静电吸引尘埃,会使药品达不到标准的纯度。
●在电子计算机的机房中,人体带电可能妨碍电子计算机正常运行。
●在家庭中,带静电很多的人从电视机旁走过,会给电视的图像和声音带来干扰。
●静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会产生火花放电。
在地毯上行走的人,与地毯摩擦而带的电如果足够多,他伸手去拉金属门把手时,手与金属把手间会产生火花放电,严重时会使他痉挛。
●在空气中飞行的飞机,与空气摩擦而带的电在着陆过程中如果没有导走,地勤人员接近机身时,人与飞机间会产生火花放电,严重时能将人击倒。
●静电对现代高精密度、高灵敏度的电子设备颇有影响。
带静电很多的人甚至可以使那些灵敏、脆弱、小巧玲珑的电子器件因火花放电而被击穿,毁坏一部电子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