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六上)
六年级上册全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1《草原》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教育部审定2019义务教育教科书内容来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触摸自然课时:共2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有一定速度。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略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能简单描述。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2.教材分析《草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中的一篇描绘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风俗民情的文章。
本组课文以“触摸自然”为主题,课文依次描写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内蒙古人民热情迎客,主客饮酒联欢等场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本课学习重点是通过反复诵读,展开联想、想象,感受大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3.学情分析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要注意能联系上下文进行联想和想象。
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在表述一段话的时候仍然会有语句不流畅的现象。
在与大家交流中,质疑和补充发言的习惯没有完全养成,需要教师及时地引导和鼓励。
六年级学生能在与人交流后,根据表达需要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下来,有一定的速度。
但是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完整。
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字。
并能正确读写“渲染、勾勒、洒脱、迂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以六年级语文课程为例,探讨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首先,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
在设计六年级语文课程时,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目标。
比如,在语文课程中,我们既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要培养他们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以及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尊重。
其次,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教学设计的关键。
在六年级语文课程中,我们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比如,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再次,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教学设计的关键。
在教学六年级语文课程时,我们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比如,我们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此外,教学手段的运用也是教学设计的关键。
在教学六年级语文课程时,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实物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最后,教学评价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六年级语文课程时,我们需要设计合理的评价方式,既要注重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也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成长。
综上所述,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合理的教学设计,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六年级语文课程时,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设计合理的评价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课文的重点内容,如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
语言知识的重点,如新词的掌握、句型的理解等。
教学难点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或复杂情节。
学生难以掌握的语言难点,如生僻字、多音字等。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情境。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词、难句,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自行解决。
学生思考课后问题,尝试自己找出答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主学习的成果,相互纠正错误,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教师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重点解析生词、难句,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主旨、人物形象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行巩固练习,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部编六语上第三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9.《竹节人》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教教育出版社部编2019版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有目的地阅读课时:共1课时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设计者:巩义市小关镇口头小学/六年级语文组目标确定的依据1.依据课程标准相关的要求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优美文段。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其表达效果。
2.教材分析这篇文章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制作竹节人,玩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情景,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同时也写出了老师童心未泯的一面。
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儿时传统玩具带来的心灵快乐。
本文是部编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感受什么是有目的地阅读,懂得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阅读材料会不一样,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尽相同。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根据学习提示,明确本课的三个阅读任务,再带着不同的阅读任务,选取相应的课文内容来读,在读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最后结合课后题思考,树立阅读过程,总结学法。
3.学情分析已有基础: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抓住感受深的句子进行批注等阅读能力。
通过五年级的“生命·课堂”教学实践,学生看到文本,有了初步的从题目入手,把握各个自然段大意后理清文章脉络的意识。
困难和障碍:对于一篇新的文章,学生习惯于逐字逐句的详细阅读,对于阅读的方法没有下意识的进行总结与运用,对于“有目的地阅读”策略没有认知。
学习目标1.正确认读书写“豁、凛”等15个生字,理解“威风凛凛、别出心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带给人们的无限乐趣,读懂“我”因为玩竹节人与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
六年级语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1、山中访友第一课时教材简析:《山中访友》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
是一篇文质兼美、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动展现大自然美景的散文。
本单元主要内容为“感受自然”,学生要通过四篇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描绘的自然美景,感受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的关系,从而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本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经过作者动情的叙述,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们也仿佛走到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
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积累“清澈、湛蓝、清爽、津津乐道”等词语,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简练的话说出理解课文内容,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习重难点:通过反复读课文,熟练掌握生字词,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方法:通过学生自学,教师检查字词,通过范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读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评价设计:1、目标1字词的学习,课堂上出示小黑板通过检查读词、读文的方式纠正、重点指导“瀑、躯、蕴”等字的书写,正确书写“邀请俯视瀑布陡峭身躯”等词语。
2、目标2朗读课文,第一课时解决正确、流利的目标。
通过反复读文,指名读重点段,使85%的学生达到读得正确、通顺、流利,在反复读的基础之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习流程:一、问题激趣(3分钟)本文你的题目是《山中访友》,作者要访问山中的什么朋友?为什么要去?他达到目的了吗?二、探究生趣(10分钟)自学要求:1、自读课文3遍,把课文读通顺,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读准课后生字并给生字扩词。
三、展示享趣(10分钟)1、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
邀请俯视瀑布陡峭身躯津津乐道蕴含树冠唱和旋转汩汩嗅到(1)指名认读以上词语。
(期中第一行为课后生字,应该会正确读写,第二行为易读错字,需提醒学生注意,四字词语须通过朗读讲解弄清楚意思。
部编六语上第二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内容总述1.单元主题:本单元是“革命岁月”单元。
主要是围绕“了解文章是怎么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这一语文要素进行编排。
主要由《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在写场面时,既要注意整体面貌的勾勒,也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感受二者是如何有机结合的。
2.单元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通过革命先烈的事迹,感受革命志士不怕艰难困苦、勇敢乐观、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进而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铸就坚韧向上、追求理想的品质。
(2)重视借助相关背景资料理解课文主题。
(3)让学生深入课文的语言文字,去把握作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情感的熏陶。
5.《七律·长征》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教教育出版社部编2019版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主题:革命岁月课时:共2课时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设计者:巩义市小关镇口头小学/六年级语文组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2)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3)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2.教材分析《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前タ写下的一首旧体诗,为七言律诗。
其中既有高度的概括,又有典型生动的事例;既写了闻所未闻的险山恶水,又写了惊天动地伟大战斗。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笔力雄健,对仗工整,用词精当,仅用56个字。
就把长征写得惊心动魄,有声有色,显示出诗人的豪迈之气。
3.学情分析两万五千里长征,举世闻名,但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了解较少,所以学习《长征》一诗,要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先帮助学生大致了解背景,在把诗歌读准读通的基础上,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
郑州市小学语文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六上)
《落花生》教案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教学主题:《落花生》课时:第二课时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设计者:路磊郑庵镇中心小学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2.教材分析五年级上册教材的第四组课文以“生活中的启示”为专题,安排了相关的教学内容。
作者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时议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告诉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3.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是学生进入高年级的起始阶段,所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朗读、默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可采用“抓住重点不妨,兼顾非重点不忘”的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评价任务评价任务一:认读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听写词语。
评价任务二:通过默读的方式画出描写落花生与其他水果对比的语句,表达自己的理解感悟。
评价任务三: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运用课文通过人物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场景描写。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活动一ppt课件出示本文生词,自由练读,同桌互助,观察比较,全班交流等方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读准6个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并关注生字的关键笔画。
活动二1.ppt课件出示“神圣、悠悠、抱歉、溜走、割舍”等词语,学生认读。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
(2)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分组研读,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1赏析“山是野的。
”a齐读这一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的?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是一种惊险的美。
是一种磅礴的美。
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b赏析句子:“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
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
”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板书: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胆颤)c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一种惊险的美?(一线天、百丈峡,它们的名字听着也让人觉得害怕。
)d有感情朗读,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1赏析“水是野的。
”a让我们跟着摄像师的镜头,来领略索溪峪水的野吧!b赏析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 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峪的“野”。
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十分调皮、可爱。
也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教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学它的哥哥,树木是它的大叔,石头是它的弟弟。
)c赛读,读出索溪的趣。
、亠③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
”和“游人也'野’了起来。
”过a快速朗读,想想“野”加引号的含义。
b赏析句子“人们,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了。
”“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程(“返朴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
)课文中怎样写猴子与游人的“返朴归真”?(3)仔细观察文章各段的写法,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
(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郑州市小学语文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六上)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教案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四组教学主题:《太阳》课时:两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设计者:刘项项中牟县狼城岗镇东狼小学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
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3.学情分析本篇课文是童话故事,通俗易懂、富于情趣,且寄寓道德期盼和社会理想,学生通过课文的重点词句及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目标评价任务评价任务一:初读课文,会认13个生字。
评价任务二: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实物,导入新课1.师出示杨桃实物,并请学生读“资料袋”。
2.师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我从画杨桃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1.自由轻声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出示小黑板,认读生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生字):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指名读,正音:“嘱”读zhǔ,不要读成shǔ;“审”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肃”是平舌音;“晌”读shǎng,不要读成xi ǎng。
三、自读自悟,汇报交流1.默读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同学们怎样评价“我”的画?老师怎样做怎样说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2.交流课文内容: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部编六语上第一单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1.《草原》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教教育出版社部编2019版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触摸自然课时:共2课时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设计者:巩义市小关镇口头小学/六年级语文组目标确定的依据1.依据课程标准相关的要求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地毯、渲染等12个词语,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书写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优美文段。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其表达效果。
2.教材分析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
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生动贴切。
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3.学情分析本文作为“触摸自然”的第一篇课文,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教师导入、默读、展示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
在阅读中注意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优美语言。
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西部的兴趣会变得更浓,为其它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目标1.会写“毯、陈”等8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
3.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评价任务1.能用楷书正确书写“毯、陈”等8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感受草原之美。
3. 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教学过程2.《丁香结》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教教育出版社部编2019版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触摸自然课时:共2课时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设计者:巩义市小关镇口头小学/六年级语文组目标确定的依据1.依据课程标准相关的要求课程标准相关要求(4)认识11个生字,会写19个生字,正确读写地毯、渲染等12个词语,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书写习惯。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2019年版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主题:小说课时:第一课时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设计者:巩义市小关镇口头小学/六年级语文组学习目标1.了解理解人物形象的三种方法。
2.理解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3.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有着明显的感情色彩。
4.写一写人在不安或犹豫时的心理活动。
5.积累古诗《回乡偶书》。
教学过程交流平台一、回忆课文,说形象1.请学生说一说本单元三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出示:《桥》:老支书指挥全村人过桥,舍己为人。
《穷人》:桑娜收养了邻居的两个孤儿。
《在柏林》:后备役老兵送妻子进疯人院。
主要人物分别是老支书、桑娜、后备役老兵。
2.分别指名说一说老支书、桑娜、老兵是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支书;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桑娜;心怀怨恨、孤独无奈的老兵。
)二、理解形象,学方法1.分组讨论:怎样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2.出示:(1)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2)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3)注意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教师指导:分别联系学过的课文的相关内容来解释课件内容。
(板书:多个层面理解人物形象)词句段运用一、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1.学生读课本上关于“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一段文字。
2.教师指导朗读并适当解释。
3.指名说说你理解到的关云长是什么形象?(武功高强的大英雄)4.明确: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作用很大。
(板书:情节突出人物形象)5.再次朗读本段文字,说一说你的脑海中还出现了怎样的形象?(提示学生说具体,可以从穿着、武器、表情、语言等方面说一说。
)6.谁还能说出一些突出人物形象的情节?二、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包含感情色彩1.学生自读课本上的三个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
2.指名说说从句子中加点词语体会到的情感。
3.教师指导:第一个句子中“狞笑”一词使读者想到恶魔,表现出了对洪水愤恨的感情。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19.《青山不老》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19.《青山不老》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 年版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主题:热爱土地保护环境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设计者: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基于识字与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写字姿势要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2.教材分析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热爱土地保护环境的意识。
2.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3.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热爱土地保护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三黑和土地》《青山不老》四篇课文组成。
3.学情分析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三首》。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古诗三首》的每一首诗都是描写美丽景色的,让学生感悟祖国河山的美丽,为此而自豪。
旨在教育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害处,保护环境,为环保做出贡献。
2.分析作者是怎样抓住关键句子来表达自己观点的。
每篇课文中作者都有意地写出了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如《只有一个地球》中“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明确表达出了作者的观点;《三黑和土地》中“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一句贯穿全文,使读者从心底里体会到翻身农民爱土地胜过爱生命的真实感受。
《青山不老》中“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学会利用关键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习目标1.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六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_《语文园地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语文园地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教育部审定2019义务教育教科书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主题:艺术之旅课时:第二课时共两课时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设计者:陈华/郑州市二七区淮河东路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基于口语交际: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注意语言美,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基于习作: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达,学写常见应用文。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写作要有一定速度。
2.学情分析基于口语交际:六年级学生能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与人交流时能尊重和理解对方。
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后作简单的发言。
孩子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及想法,但不主动发表看法。
为了让孩子有话可说,敢于说话,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着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在小组内尝试修改说明书,以自己成功经验在班内交流。
“以说促写”“以说引写”,为修改说明书做铺垫。
基于习作:六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书写叙事性作文的技巧,也能写出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比如:留言条、请假条、通知、书信等。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习作资源,引导学生留意观察周围事物,为修改说明书积累经验。
3.教材分析本节课要学习的语文园地内容是:“词句段运用”——读读说明书,把写得不清楚的地方画出来,改一改。
本课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性文字的语言要准确、严谨,让学生初步学会写简单说明书的能力;“日积月累”——积累与艺术有关的词语,能正确地朗读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习目标1.认识说明书,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修改说明书中不清楚的地方。
2.积累与艺术有关的词语,了解相关典故。
六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_《文言文二则》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伯牙鼓琴》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教育部审定2019义务教育教科书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主题:艺术之美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设计者:韩靓/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东三马路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基于识字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基于阅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有一定速度。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3)基于口语交际: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学情分析(1)基于识字写字: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养成了较为良好的书写习惯。
但是,对于文言文中出现的多音字,不能根据字意读准字音。
(2)基于阅读:通过以往古诗和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学习古诗和文言文的能力,能利用课下注释、借助插图,并联系上下文大致理解句子含义,但是个别字词的意思不清楚。
诵读过程中还不能有意识地借助语言文字展开合理的想象来学习文言文,这需要教师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一个及时补给。
六年级也是学生想象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据此,在设计教学时通过画面、音乐为学生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充分想象的空间。
通过多种方式诵读,使学生领悟文字背后的情意,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3)基于口语交际: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交谈中懂得认真耐心倾听,并做出评价,但是在抓住要点,简要转述,表达时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等方面还有所欠缺。
3.教材分析《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本味》。
本文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和锺子期的故事,伯牙和子期生为知己,后子期病死,伯牙摔琴断弦,从此再不弹琴。
故事表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本文行文简洁流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人与海鸥》教案
单位:新密市岳村镇尹村小学姓名:***
时间:2013年11月
《老人与海鸥》教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组
教学主题:《老人与海鸥》课时:第二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计者:李丽霞新密市岳村镇尹村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2.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动物”,选编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一个个真挚感人的故事。
学习本组课文除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更要体验文中的真挚情感。
并且学习把这种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极具情感的感染力。
前半部分描写了老人与海鸥相处默契,老人把海鸥当成自己的儿女来爱,他们之间相依相随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后半部分描写在老人去世后海鸥用它们独有的方式进行追忆和哀悼,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动物与人一样,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内心活动。
在本课的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是通过写话练习来升华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感,让学生体会“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的美好,进而深刻的了解到动物与人一样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并让学生学习把这种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3.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掌握了一些阅读的方法。
本班学生思维较活跃,能够根据问题快速在文中找到答案,能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内涵及情感,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
但学生在找到答题点时不知如何组织语言将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表达出来,阻碍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对话沟通,从而影响了对课文情感的理解。
教学目标
1、自主批注关键词句把握文章情感,通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2、在理解课文情感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入情入境、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情感。
3、通过书面练笔形式加深对文章情感的理解,感受海鸥对老人的情感,动物的内心世界。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自主批注关键词句把握文章情感,通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评价任务二:在理解课文情感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入情入境、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情感。
评价任务三:通过书面练笔形式加深对文章情感的理解,感受海鸥对老人的情感,动物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