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声学现象的新发现――对话石声学现象
天坛内建筑物的奇妙声学现象
天坛内建筑物的奇妙声学现象位于北京的天坛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祷丰年的建筑,初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其中,祈年殿、皇穹宇、圜丘三座宏伟建筑座落在南北纵轴线上,在古代人“天圆地方”观念之下,这些建筑的平面均为圆形,皇穹宇围以高约6米,半径约32.5米的围墙,这个围墙,就是闻名的回音壁。
圜丘为圆形的三层汉白玉石坛,最高层平台离地面约高5米,半径约11.4米,每层平台边缘均砌有石栏杆,皇穹宇和圜丘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
皇穹宇的围墙和圜丘石栏、地面具有奇特的声音反射现象。
皇穹宇围墙以砖石砌成,墙壁面整齐、光滑,是一个优良的声音反射体,围墙内三座建筑,座落北面最大的圆形建筑就是皇穹宇,东西两边对称地各有一个长方形建筑,皇穹宇北墙与围墙最近处为2.5米,人在A处对凹墙面低语,声波沿着凹面“爬行”,另一人在B处可以听见由墙面C处反射过来的声音。
皇穹宇北墙距离围墙很近,在某种情况下它会阻挡部分沿墙面爬行的声波。
据测定,与凹面墙切线所成的角在22°以内入射的声射线,声波的能量就都分布在近墙面的一条狭带内,而不致被皇穹宇所吸收或反射,这时,B处能清楚地听见A处的低语声,如果在A处大声说话,在B处会听到二个声音:一个是通过空气直接传达到B;另一个是经过凹形墙面连续反射而达到B,因此,虽然后者路程长,且稍后听见,但听起来它却要比前者响一些。
从皇穹宇到回音壁的大门有一条白石路,从皇穹宇往南数第三块砌石正处在围墙的中央,在此拍掌,可以听到三次回声,人称“三音石”。
在这个中心点发出的声音,其声波等距地传到围墙,又被围墙等距地反射回到中心点,这第一次回声又等距地传到围墙、并被围墙等距地反射回到中心点,如此往复几次,直到声能耗尽为止,如果不是围墙内三座建筑反射了大部分声波,人们就可以听到更多次的回声。
在西方的教堂中也有类似回音壁的建筑。
位于罗马的旧圣彼得教堂(Old Saint Peter's)是由君士坦丁大帝下令于公元326—333年间开始建造的,教堂西端圣坛是半圆形厅堂。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声现象(含解析)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声现象(含解析)1.如图所示是天坛公园的回音壁,它是我国建筑上的一大奇迹。
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A.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B.声音的反射C.利用回声增加原声的现象D.声音能够在墙壁中传播【答案】B【详解】人站在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内说话,其他人可以在壁内的任何位置听到他的多次说话声,这种现象的原理是利用声音的反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在公共场合,当有很多人同时讲话时,我们能够从众多声音中辨别是谁在讲话,那么我们主要是根据声音的()进行辨别的。
A.响度B.音量C.音调D.音色【答案】D【详解】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能够从众多声音中辨别是谁在讲话,我们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进行辨别的。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如图所示是表演者在音乐会上演奏二胡时的情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B.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C.二胡的演奏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D.拉二胡时,手按压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音色【答案】D【详解】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弓弦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声音的传播靠介质,二胡的演奏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拉二胡时,手按压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改变了弓弦的长度,振动频率发生变化,是为了改变音调,故D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4.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D.利用声音可以震碎玻璃杯【答案】A【详解】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A符合题意。
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D.利用声音可以震碎玻璃杯,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北京导游考试口试标准导游词之九――天坛题签二:圜丘坛建筑群
北京导游考试口试标准导游词之九——天坛题签二:圜丘坛建筑群天坛位于北京正阳门东南侧,始建于明朝永乐初年,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
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和祈谷的场所,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的古代祭坛建筑群。
天坛平面布局呈“回”字形,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方。
天坛分为内,外坛两部分,每年孟春祈谷大典在祈谷坛举行,冬至祭天在圜丘坛举行。
明清共有22位皇帝在这里举行过祭祀大典。
永乐年间初建天地坛,无圜丘坛。
北京的圜丘始建于明嘉靖年间。
乾隆年间大规模进行扩建,至今已有450年的历史了。
扩建后的圜丘被两道低矮的壝墙环绕,内壝墙为圆形,外壝墙为方形,应古人天圆地方之说。
圜丘坛南面的棂星门的外神路偏东有一个汉白玉平台,这里是供皇帝祭天时临时休息,换衣服的地方,叫具服台。
圜丘坛周围四门南为昭亨门,北为成贞门,东为泰元门,西为广利门。
这四个门的名称出自《易经·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
“元”为元始本原,“亨”为无不亨通,“利”为和谐有利,“贞”为正固持久。
用来赞美天的“四德”。
圜丘坛通高5.7米,通体铺以艾叶青石,四周围以汉白玉栏杆,三层四出陛,每层台阶九级。
圜丘坛三层台面的直径分别是:最上层为九丈(“一九”);中层十五丈(“三五”);下层二十一丈(“三七”);合为“一,三,五,七,九”阳数俱全。
“一、三、五、七、九”相加为天数二十五,三层台面直径相加为四十五,寓意为“九五”之尊。
圜丘坛上层台面中心圆石叫天心石。
人站在“天心石”上讲话有很强的共鸣效果,声音特别洪亮,好像与天在对话。
围绕天心石共环铺9圈扇形石板,都为九或九的倍数。
九为极阳数,用9的倍数递增,使之最大化,强调天的崇高、神圣。
这些扇形石共378个九,共有扇形石3402块。
乾隆皇帝扩建圜丘坛,如何使圜丘坛的比例美观,体量合适?我国古代工匠用了两种尺寸:一种是周尺,测量水平尺寸;一种是用以测量垂直尺寸叫明清营造尺。
这种度量方法配合使用称“鸳鸯尺”。
天坛回音壁声学现象
天坛回音壁声学现象
天坛位于中国北京市,是一座古老的建筑,也是中国古代帝王祭
天的场所之一。
在天坛的南部有一道回音壁,这是一道高墙,呈现半
圆形,并且构造非常精妙。
回音壁上有几个孔洞,这些孔洞与壁的构造相互呼应。
当有人站
在回音壁的一侧,高声喊出或者发出哨声,声音就会在壁上回荡,并
且通过壁上的孔洞传向另一侧。
站在另一侧的人能够清晰地听到声音,并且感受到回音的回荡效果。
这种声学现象被称为回音。
这里的回音是由声音的反射和折射造
成的。
声音在撞击回音壁时,一部分会被反射,即返回原来的方向,
而另一部分会通过孔洞传递到壁的另一侧。
当通过孔洞传递的声音到
达另一侧的时候,又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荡效果。
天坛回音壁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著名的回音壁之一,并且被广泛
用于展示声学原理。
很多人都会前往天坛,尝试在回音壁前喊出自己
的声音,以体验回音的奇妙效果。
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外来游客,每个人都能在天坛回音壁前得到
乐趣和惊喜。
这个古老的建筑与其独特的声学现象相互辉映,为人们
提供了一种与历史和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
无论是独自一人还是与亲
朋好友一起,每个人都可以在天坛回音壁前畅叙欢笑,共享美好时刻。
天坛公园观后感
天坛公园观后感天坛公园观后感(篇1)今天,我们趁天色还早,继续乘车游天坛公园,天坛公园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的圣地,原名为天地坛,后更名为天坛。
整个建筑呈“回”字型,设计精巧,造型独特,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造型最精美的皇家坛庙建筑群。
我们来到了圜丘坛——一座露天圆坛,外有三层渐高的汉白玉围栏。
走上圆坛,俯视圜坛所处的旷地,我发现,天坛有两层坛墙,里圆外方,导游介绍说:按古时的说法,这取意为“天圆地方”。
圜坛的中心处安置了一块扁石头圆盘,名为“天心石”,皇帝认为,天心石正好对着天的中心,所以站在天心石上能与玉帝对话。
这块天心石所发出的声音与回音壁的回音、对话石的对音、叠音石的叠音,是天坛中有趣的四大声学现象,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
更让人感到新奇的是,这座祭坛的坛面、台阶、围栏等的数目都是奇数,这是因为古时人们相信天属阳、地属阴,而天坛又是用于祭天的,只能用阳数(奇数)来建筑,“九”被视为极阳数,用的次数最多,象征玉帝的九重天。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一直向北走,来到了一座名为“皇穹宇”的圆殿前,这是专门用来祭祀神位和放皇帝祖宗牌位的地方,天花板上五彩斑斓,一根横梁也没有,只有几根柱子顶着,殿内华丽非凡。
我们要参观的下一座殿宇是天坛中最威严最瑰丽的祈年殿。
路呈上坡状,我吃力地向前走,心想:“‘步步高升’也不容易啊!”走了十多分钟,终于步入祈年门,迎面就是高大的祈年殿了。
祈年殿坐落在三层汉白玉平台的正中,四周围有汉白玉栏杆,给人以雄壮威武的感觉。
我由台阶登上平台,细细观察殿堂,天花板上飞金流彩,各种图案精美绝伦,雍容华丽。
导游告诉我们,殿中央的4根“龙井柱”,代表一年四季;中间几根朱红金柱,表示一年12个月;外层的12根柱子,象征一天12个时辰;整个28根柱子,解释为28个星宿。
设计师巧妙的设计令人拍案叫绝!参观完天坛公园,时间已经不早了,带着一天的收获,我们乘车去用餐。
天坛公园观后感(篇2)在一个满天繁星的夜晚,我们一家人踏上了旅程。
天坛口试题库
口试试题1.天坛始建于何时?初建时的名称是什么?其主建筑的名称是什么?哪位皇帝改革礼制,将天地合祀改为天地分祀后,才有了“天坛”之名?答案:*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天地坛;*大祀殿;*明嘉靖皇帝朱厚熜。
2.天坛初建时的名称是什么?当时的主要用途是什么?当时的主建筑叫什么?它位于今日天坛中哪座大殿的位置?答案:*天地坛;*天地合祀;*大祀殿;*祈年殿。
3.嘉靖皇帝下诏将天地合祀改为天地分祀后,在京郊分别建了哪四座坛?答案:*建圜丘坛于南郊(天坛);*建方泽坛于北郊(地坛);*建朝日坛于东郊(日坛);*建夕月坛于西郊(月坛)。
4.天坛皇穹宇始建于何时?初建时的名称是什么?谁主持重建后,将原先的方形建筑改为了圆形重檐殿宇,名称也改为了“皇穹宇”?何时又将圆形重檐殿宇改为了如今式样?答案:*明嘉靖年间(明嘉靖九年);*泰神殿;*严嵩;*清乾隆年间。
5.天坛皇穹宇院落中正殿内供奉着什么?东西配殿内分别供奉着什么?答案:皇穹宇:*皇天上帝神版;*清朝前八位皇帝(三祖五宗)神版;东配殿:*大明神(太阳神)及各星辰神牌;西配殿:*夜明神(月亮神)及风雷云雨神牌。
6.天坛皇穹宇院落中的三个声学现象分别是什么?其产生的原因都和什么有关?答案:*回音壁;*三音石;*对话石;*与回音壁圆弧墙面有关。
7.中国古代四大声学建筑分别是什么?答案:*北京天坛回音壁;*河南蛤蟆塔;*四川石琴;*山西莺莺塔。
8.天坛丹陛桥的长度是多少?桥面上三条道路的名称分别是什么?答案:*360米;*中为神道;*东为御道;*西为王道。
9.天坛丹陛桥的桥长是多少?为何将其称为“桥”?丹陛桥还有什么别称?答案:*360米;*一说大道南低北高,步步上升如临上界,意为与天相接,故称为“桥”;*一说因为大道下建有进牲的涵洞式通道,故称为“桥”;*海墁大道。
10.天坛丹陛桥上的道路纵向分为几条?其用途分别是什么?答案:*3条;*中间“神道”是皇天上帝专用的石板大道;*东侧“御道”是供皇帝行走的砖道;*西侧“王道”是陪祀王公百官共用的道路。
天坛建筑声学现象的新解释和新发现doc
天坛建筑声学现象的新解释和新发现北京天坛建于16世纪,它以宏伟庄严的建筑风格著称于世,更以其奇特的声学现象享誉世界。
关于这些声学现象的科学说明最早见于1953年2期《科学通报》上的汤定无先生文章中,40多年来,我国教科书和科学普及杂志上都以此为根据去说明天坛“回音壁”、“三音石”等的声学现象。
最近,黑龙江大学的俞文光教授、哈尔滨理工大学的贾陇生教授及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所的付正心等6位科学工作者、用现代实验仪器和测试手段到现场进行多次的实验和考查,对我国这些古老建筑的声学现象的研究有了很多新的发现,进行了新的说明和解释。
这里介绍他们对天坛“回音壁”、“三音石”回声的研究和提出的最新解释。
一、三音石多年来很多教材上写到“三音石是回音里内圆心,是甬道上从皇穹宇的台阶向南数的第三块石头,站在这块石头上击一下掌,可以听到三次甚至更多次击掌回音声;这是由于击掌声被圆形围墙多次反射回来的回声而产生的.”(图1)这也就是汤定元先生对三音石的解释.按此解释不难得出三声回声的时间和声强的特点。
三音石到回音壁的距离是32.5米、声音发出到回音壁墙壁面反射周的回声,每次走过的都是65米,因此,回声的时间特点应是三声回声时间间隔相等的;回声的声强特点,应遵守球面波的衰减规律,三声回声应一声比一声弱.但是近年来俞文光教授和他的同事们用仪器测得的结果却不是这样的.仪器记录如图2所示.图中O波是开始实验击掌声的记录,图中1′、1、2、3、4都是回声时间和强度的记录。
从这个仪器记录看出:三声回声时间间隔是不等的,而回声强度也不是从开始就递减的,而是强、更强、弱。
这是为什么呢?根据俞文光教授的解释是:图中标号1′和1的合成为第一个回波,这是击掌后103.7毫秒记录到的回波,此波走的路程是34.88米,离三音石一半路程(38.88米)的反射物就是东西配殿(东西配殿的前墙到三音石中心距离为17.30米),所以可以认定第一个回波是由皇穹宇的东西两个配殿的墙和墙基反射回来声音形成的,标号2是第二个回波.它才是由回音壁墙面第一次反射声音汇聚而成的,由于声音的会聚这个回声强度最强;由记录数据知道:它是击掌后191毫秒记录到的回波,此波走的路程应是64.5米,反射物离发声中心距离应为32.13米,而回音壁的半径为32.50米,所以认定回声由回音壁墙面第一次反射声音,反射面很大,反射强度就最强。
天坛公园的“声学三奇”
北京的天坛,始建于1420年,原来为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的场所,现在是供⼈民游览的公园。
天坛公园的建筑独特,结构精巧,吸引着不少中外游客。
特别是⼈称“声学三奇”的回⾳壁、三⾳⽯和圜丘,更使游⼈终⽣难忘。
回⾳壁(图2-2)位于天坛公园的中⼼稍偏南,它是皇穹宇四周的围墙。
回⾳壁表⾯磨砖密砌,整齐平滑,是声波很好的反射⾯。
⼀个⼈在回⾳壁内侧对着墙低声说话,由于声波经回⾳壁内表⾯多次反射(图2-3),另⼀⼈站在回⾳壁内侧的任意位置,都能清楚地听到说话声,⽽且⼏乎和⾯对⾯谈话⼀样。
三⾳⽯ 位于回⾳壁的圆⼼上。
从皇穹宇到回⾳壁⼤门的⼤路是⼀条⽤⽩⾊⽯块铺的路,三⾳⽯就是从皇穹宇数起的第三块铺路⽯。
只要游⼈站在这块⽯头上拍⼀下掌,就可以听到三下掌声。
这种特殊的声学现象是回⾳壁造成的。
当拍掌声发出后,声波就沿半径传播,经回⾳壁反射后,⼜沿原半径返回,就形成第⼆下掌声(图2-4);第⼆下掌声沿半径⼜传向回⾳壁,反射后⼜汇集到圆⼼,形成了第三下掌声。
如果拍⼿的能量⾜够⼤时,还会出现第四下、第五下掌声……。
关于圜丘的声学特性,初中物理课本中已有介绍,这⾥就不重复了。
天坛回声原理
天坛回声原理嘿,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天坛的回声原理呀!天坛,那可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
你想想,那么大的一个地方,为啥在某些地方说话就有特别神奇的回声呢?这就好像是大自然和老祖宗一起跟咱玩的一个奇妙游戏。
你站在天坛的圜丘坛上,轻轻说一句话,嘿,那声音就好像有了翅膀一样,能传出去老远,而且还带着一种特别的韵味。
这就像是你在山谷里喊一嗓子,但是可比山谷里的回声更有意思。
其实啊,这回声原理就像是声音在跟我们捉迷藏。
声音从我们嘴里跑出去,然后在那些建筑之间蹦来蹦去,最后又回到我们耳朵里。
就好比你把一个皮球扔出去,它在墙壁之间弹来弹去,最后又回到你手里一样。
天坛的建筑设计那可真是精妙绝伦啊!那些光滑的石板,高大的围墙,恰到好处的角度,共同构成了这个神奇的回声世界。
你说老祖宗咋就这么聪明呢,能想出这么奇妙的设计来。
咱平时说话,声音可能就一下子散了,但是在天坛,那声音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
有时候你会觉得自己的声音好像变得更响亮了,更有气势了,是不是很神奇?这可不是什么魔法,这是科学和智慧的结晶呀!你再想想,如果在一个普通的地方,你喊一嗓子,可能除了吓着别人,也没啥特别的。
但是在天坛,那可就不一样了,你喊一嗓子,说不定能听到好几个自己的声音在回应你呢,多有意思啊!而且啊,这回声原理还能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韵味。
当我们站在那里,听到自己的声音回荡,仿佛能听到几百年前的人们也在这里说话、欢笑。
这就像是穿越了时空一样,是不是很奇妙?咱们可得好好保护这天坛啊,这可是咱们的宝贝。
要是不好好保护,以后的人可就没法感受这种神奇了。
咱们要让子子孙孙都能来这里体验这神奇的回声,让他们也知道老祖宗的厉害。
所以啊,朋友们,有机会一定要去天坛感受一下这神奇的回声原理。
去亲身体验一下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宝藏,去听听那奇妙的声音,去感受那穿越时空的感觉。
相信我,你一定会被深深吸引的,你会感叹老祖宗的伟大,会为我们拥有这样的文化遗产而骄傲和自豪!。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测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共18道总分36分)1、广场舞作为一种新的休闲娱乐方式,近几年在全国"遍地开花".但巨大的噪声使得广场舞变成了让人头疼的"扰民舞,主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大,影响附近居民的休息和学习.针对这一现象,你认为采取下面哪种方法是有效、合理的()A.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B.禁止广场舞活动C.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D.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2、学完声现象后某同学归纳出下列知识结构,其中错误的是()A.B.C.D.3、成语"声如洪钟"形容说话或歌唱时声音洪亮,它描述的是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频4、下列有关声现象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和电磁波的传播都需要介质B.利用超声波可以粉碎人体内的结石C.汽车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5、在农村的许多地方,过春节人们喜爱放鞭炮(如图所示),下面是四位同学关于这件事的观点,你觉得谁的观点最正确:A.小明: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鞭炮声不能算作噪声;B.小华:放鞭炮没有任何好处;C.小轩:放鞭炮虽然可以烘托节日气氛,但它会产生噪声、空气污染等问题;D.小新:只要用收录机播放鞭炮的录音,就不存在噪声污染问题了。
6、在相同的温度下,声音在下列物质中的传播速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A.空气、水、铜B.铜、空气、水C.水、铜、空气D.铜、水、空气7、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实验: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北京天坛回音壁原理
北京天坛回音壁原理天坛公园位于首都北京市区的东南部,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且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和祈祷丰年的祭坛天坛。
它是集我国古代建筑学、声学、历史、天文等成就于一体的闻名世界的风景名胜,更是被《世界遗产名录》所收录,坛内的回音壁、三音石、对话石和天心石被称为四大奇观。
天坛回音壁的墙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并且墙面十分光滑整齐。
夜晚如果一个人站在回音壁景区东配殿的墙面下,而另一个人站在西配殿的墙面下,共同对着墙壁轻声说话并把耳朵靠近墙面就能清楚地听见远在另一端的对方的声音。
回音壁之所以能传声主要是因为这种墙壁是用水磨砖对缝的方法砌成的,因而墙面非常光洁并且墙缝也细密整齐,圆形的墙体和阔大的墙内空间有利于声波的规则折射,再加之围墙上端覆盖着琉璃瓦使声波不致于散漫地消失而更造成了回音壁的回音效果。
人们语音的波长不过10至300厘米而远远小于回音壁的半径,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声音像是光一样直线前进。
因为回音壁的形状导致声音传播一定距离就会遭遇阻碍发生反射,又因为墙面十分光滑对声音的吸收很少,所以当声音完成多次反射传入人耳的时候还能保持十分清晰的状态,因此回音壁造成的神奇现象完全是回音的功劳。
人们很早就发现人耳的回音壁效应了,所谓的回音壁效应是指在某一声场中视觉看不到音源,而听觉能听到声音的有趣和奇特的现象。
它并不局限于“在一个光滑的墙面上”,在露天剧场等公共演出场所也可能遇到它。
当我们在建造露天剧场的时候就可以利用人耳的回音壁效应来增强舞台上的声源,将声源扩大反射到听众席以使得最后一排的听众也能听得非常清晰。
另外三音石也是天坛的一大特色,在天坛中央从入口处直走,注意脚下会发现有一块石头上写着字“三音石”。
游客站在这块小小的石头上轻拍一下手就能听到三次回声。
三音石的声学原理其实非常简单,第一声回声是由东配殿与西配殿的墙和墙基对声音反射而形成的,之后第一声回音继续向四周扩散再次碰到围墙之后声音又返回到三音石上产生了第二声回音,第三次回音以此类推。
浅谈天坛建筑中体现的天人观念
浅谈北京天坛建筑中体现的天人观念摘要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明清北京天坛,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光辉典范,也是中国古代社会意识观念的一个缩影。
走近天坛,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天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
本文通过对天坛建筑和祭祀文化的解读,浅谈天坛中蕴含的以“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为核心的天人观念。
关键词:天坛,天人合一,回音建筑,天坛建筑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明清北京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后历经明清两代近500 年的不断完善,伴随着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辉煌,它不仅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光辉典范,同时也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意识观念的一个缩影。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国家的存亡兴旺和上天的关系极为密切。
在一定的场所、以一定的形式寻求上苍的庇佑,以实现江山永固和风调雨顺是社会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天坛便是承载这一形式、完成这一目的的场所。
通过对天坛的解读,可以折射出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内涵。
其中,我们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天与人之间的种种微妙关系。
一、天坛与祭祀文化天坛由内外两重围墙环绕,整个建筑平面呈回字形,北面围墙高大,半圆形; 南面围墙略低,方形。
这是传承“天圆地方”说的古制,又寓意“天高地低”、“天尊地卑”。
1天坛建筑群落如同中国其他古建筑一样,由一根主轴线贯通。
这根主轴线上分布着南北两个主要的建筑群落,南部为圜丘坛,北部是祈谷坛,中间被一条高4 米,宽30 米,长360 米的“丹陛桥”连通。
人类社会的一切行为、制度、设施都受占统治地位的哲学宇宙观思想的制约。
同样,天坛建筑从形制到祭天时的供品也无不出自古人对“天”“地”的理解。
除了整体布局喻意天圆地方以外,古人称祭天坛为“圜丘”(音圆通圆),祭地坛为“方泽”。
明清祭天时的供品“苍壁”也依天圆之意,苍通青,为天的颜色; 璧是中间有孔的圆形扁平玉器,玉是石之精,石是天地之精。
敬献“苍壁”为祭天时必备的礼仪,象征将人们创造的财富呈报于皇天上帝,故祭天典礼也称作“苍壁礼天”。
天坛三音石的声学原理_生活中的声学
天坛三音石的声学原理天坛回音壁里有一块为三音石。
如果你站在这块台上拍一下手,你就能听到三次回声,这是什么原因呢?三音石又称三才石,比喻"天、地、人"三才。
三音石位于皇穹宇殿门外的轴线甬路上。
从殿基须弥座开始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块铺路的条型石板就是三音石。
站在第一块石板上面向殿内说话,可以听到一次回声。
站在第二块石板上面向殿内说话,可以听到两次回声。
站在第三块石板上面向殿内说话,可以听到三次回声。
三音石的第三块石板又称"天闻若雷石",就是说,站在第三块石板上面向殿内说话,如果大殿仅敞开面对三音石的殿门,而且殿门到殿内正中的神龛之间没有任何障碍物的话,此时听到的回音尤其响亮,似乎"人间偶语,天闻若雷"。
造成三音石独特效果的原因是建筑格局中的一些布置与声学原理相吻合。
声波从不同之处折射回来的速度与层次造成了第一、第二和第三块石板处听到回音的次数不同。
第三块石板与殿门及殿内神龛上的殿顶所构成的特有角度可以使声波折返到殿外时能够带有强烈的轰鸣。
天坛回音壁的四周围墙很高,而且坚硬光滑,能够很好地反射声音;墙又是圆形的,三音石正好放在圆的中心处。
当你拍了一下手后,声音从空气中向四周传播,遇到围墙后,又给反射回来,这些经反射回来的声音又都经过位于圆心的三音石。
所以,我们站在三音石上拍手,就会听到清晰的回音,而且回音特别响。
反射回来的声音还有一个特点,它经过圆心后继续向前走,一直传到对面围墙上,经过第二次反射又回到三音石。
这样,我们就听到了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的声音了,这里除你拍手的那次声音是原始声音,其余的都是回音。
当发声和回声间隔小于1/16秒时,我们会把这两种声音听成一个声音,回声的作用只是加强了原来的声音。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多米。
只有人与墙壁间的距离超过11米时,声音往返的距离才会超过22米(22>340÷16),这时,我们的耳朵才能把回声分辨出来。
天坛声学原理
天坛声学原理
《天坛声学原理真奇妙》
嘿呀,你们知道天坛不?那可是个神奇的地方!我记得有一次我去天坛玩,就被那里的声学现象给惊到了。
那天我溜达着就到了圜丘,那地方看着平平无奇的,就是一些石头啊啥的。
我就站在中间那块儿,本来也没觉得有啥特别的。
这时候,我朋友在远处喊我,哎呀妈呀,那声音清楚得嘞,就好像他在我耳边说话一样!我当时就懵了,这咋回事呀?
然后我就好奇地在那儿走来走去,又试着自己喊了几声,嘿,真的太神奇了!那声音感觉都有回声,还特别清晰。
我就开始琢磨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后来听人说,这就是天坛的声学原理在起作用呀。
这圜丘的设计,还有那些石头的排列啥的,都是有讲究的呢。
它能让声音传播得特别奇妙,好像有魔法一样。
我在那玩了好久,一直对这个声学现象啧啧称奇。
等我离开的时候,还在想着这神奇的天坛声学原理呢。
真的是让我大开了眼界,原来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东西这么厉害呀!直到现在,我还时不时就会想起在天坛的那次体验,天坛声学原理,真的是太奇妙啦!
咋样,我说的这事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呀,这天坛声学原理可真不是盖的哟!。
天坛的声音之谜
天坛的声音之谜天坛旧影,美国摄影师 John D. ZUMBRUN原标题:天坛的神奇声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天坛有无数神奇,其中以五大神奇建筑而闻名中外:一为祈年殿,俗称无梁殿;二为回音壁;三为三音石;四为对话石;五为圜丘坛,即祭天台。
围绕着天坛神奇的声音之谜一直为人津津乐道,也凸显出天坛不同凡响的特殊地位。
声之地说到天坛其实是指圜丘坛,是举行祭天大典的场所,圜丘形圆象天,三层坛制,每层四面出台阶各九级。
上层中心为一块圆石,外铺扇面形石块九圈,内圈九块,以九的倍数依次向外延展,栏板、望柱也都用九或九的倍数,为极阳之数,象征“天”数。
圜丘坛的中心圆石即是天心石。
站在天心石上说话,产生强烈的共鸣效果,耳畔回荡着自己的声音,感觉天地昭昭,天与大地都在感知自己的心声。
圜丘坛,图源@天坛公园而在无人的圜丘台上,不论向哪个方向喊话,回声都从四面八方传来,仿佛有许多人站在台的四周同时在应和一样。
试想在祭天时,皇帝在天心石上朗读祭文,天地共鸣,似乎皇帝身后有无数人的声音在随声附和,这便是“亿兆景从”的效果。
回音壁在皇穹宇院落内,圜丘坛外北侧,坐北朝南,南面设三座琉璃门,主要建筑有皇穹宇和东西配殿,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
周围是圆形围墙,墙高约3.72米、厚0.9米,当人们分别站在东西配殿的后面靠近墙壁轻声讲话,虽然双方距离相距很远,都可以非常清晰地听见对方讲话的声音,被形象地称为“ 传声墙”。
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在乔冠华外长陪同下游览回音壁时,也反复尝试,兴趣盎然,称赞回音壁“传声墙”的效果很好,风趣地说可以通过它来谈判。
皇穹宇殿前甬路从北面数,前三块石板即为“三音石”。
当站在第一块石板上击一下掌能听见一声回音;当站在第二块石板上击一下掌就可以听见两声回音;当站在第三块石板上击一下掌便听到连续不断的三声回音。
这是为什么把这三块石板称为三音石的原因,也有人专门把第三块石板称为“三音石”。
皇穹宇的这些奇妙的声学现象使游天坛者流连忘返,特别是孩子们要反复尝试,并探索这些声音发出的秘密所在。
声现象 填空题类型题汇编
声现象填空题汇总1.2004年12月26日,南亚、东南亚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引发了罕见的大海啸,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后来人们在清理现场时很少发现有猫、狗、老鼠等动物的尸体,人们猜测可能是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动物可以听到,而人听不到。
2.如图1所示,伍实同学用示波器、钢锯条和台钳研究声音的响度.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紧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扳动一下,使钢锯条振动发声.实验中,他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的声音轻,他同时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幅度分别如图2、3所示,则他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图1 图2 图3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甲同学的耳朵贴在足够长的自来水管(管中有水)的一端,乙同学在管的另一端敲打一下这根管子,在水管足够长的情况下,甲同学能听到次响声.4.某人对着高墙喊一声,2秒后听到回声,此人离高墙的距离为.北京天坛里能够产生奇妙的声学现象的建筑物有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原理造成的音响效果.5.使一面正在发声的鼓立即停止发声应该__________,要开着的电视机立即停止发声应该_______.6.图4的实验说明右边音叉的靠空气传给了左边的音叉.图5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1)”“mi(3)”“fa(4)”四个音阶,则吹出“dou(1)”声的瓶子序号是_______. “rai(2)”图4 图57.音乐厅举行音乐会,男中音在放声高歌,是女高音轻声伴唱,又有多种乐器伴奏,这时男中音的__________比女高音的大.音乐会的声音我们听起来有丰富的立体感,这主要由于人的听觉具有__________效应.8.被誉为“绿城”的南宁市,街道两旁种植了大量树木,这是用__________的方法来减弱噪声,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dB.9. “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______很高;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不同.10.利用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和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的特点制成声纳,可以测出水下目标的位置.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洋某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__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1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____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传播速度不一样,当温度相同时,在_____________中传播速度最大.12.在一首校园歌曲《童年》中,歌词是这样的:“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吱吱嘎嘎写个不停.”分析歌词的内容可知以上声音的发声体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13.下面四例是形容声音的“高”:(A)这首歌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B)引吭高歌 (C)她是女高音歌唱家 (D)请勿“高声喧哗”其中指音调的有______,指响度的有_______. (只填序号).14.车到站后,你可以看到工人师傅拿着铁锤敲打车轮或车轮上的钢板,由听到的声音来判断钢板是否断裂.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来判断的.买西瓜时,有经验的人用手指在上面敲几下,听声音判断优劣,这种判断主要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__不同.15.城市主要道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65,这个数字的意义是_______;若此时有一辆汽车路过此地,显示屏上显示的数据将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16. “冰岛沉船”的电影描述的是1912年一艘名叫“泰坦尼克号”的大海船,因为跟冰山相撞而沉没的悲剧,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科学家发明了—种利用声音传播规律制成的探测装置安装在船上,利用它能较早地发现冰山或暗礁的存在.这种装置的名称叫_____.17.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参观天坛的感受和收获
参观天坛的感受和收获天坛,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建筑瑰宝,一直以来都令我心驰神往。
终于,我有机会亲身走进它,去感受那穿越历史长河的魅力,去探寻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当我踏入天坛的那一刻,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瞬间将我笼罩。
眼前那宏伟的建筑、广阔的场地,无不彰显着古代皇家祭祀的神圣与庄严。
天坛的整体布局精妙绝伦,其严谨的规划和对称的结构,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匠心。
沿着宽阔的神道前行,脚下的石板路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路旁的古柏参天,它们枝干遒劲,树叶沙沙作响,仿佛是历史的见证者。
这些古柏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依然屹立不倒,为天坛增添了一份古朴与神秘的气息。
穿过棂星门,祈年殿便映入眼帘。
这座圆形的大殿,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
三重檐攒尖顶,蓝瓦金顶,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走进祈年殿,内部的结构更是令人惊叹。
那精美的梁柱、雕刻和彩绘,无不展现出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站在殿内,我仿佛能够感受到当年皇帝祭祀时的庄重场景,心中涌起一股对历史的敬畏之情。
从祈年殿出来,我来到了皇穹宇。
皇穹宇的围墙,便是著名的回音壁。
当我和朋友分别站在东西两端,轻声低语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我们竟然能够清晰地听到对方的声音。
这一奇妙的声学现象,让我对古代建筑的科学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而皇穹宇内供奉的神位,也让人感受到了古代皇家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之心。
继续前行,便是圜丘。
圜丘是皇帝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其设计独特,每层台面的石板数量和排列方式都蕴含着深刻的寓意。
站在圜丘的中心,仰望蓝天,心中有一种与天地相通的感觉。
我不禁思考,古代的皇帝们在这里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如今,我们虽然不再举行这样的祭祀活动,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从未改变。
参观天坛,不仅仅是欣赏其壮丽的建筑,更是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
天坛所代表的祭祀文化,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那个时代,祭祀活动被视为国家大事,它不仅是对天地神灵的敬畏和感恩,更是一种凝聚人心、维护社会秩序的方式。
天坛蕴藏的声学奥秘
天坛蕴藏的声学奥秘作者:李爱霞来源:《科学大观园》2022年第21期天坛位于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6公顷。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为明、清两代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
天坛是中国古人在建筑史上展现智慧和最高学问的标志性建筑。
著名的文物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曾题词赞曰:“天坛是中国独一无二,世界独一无二的古典建筑杰作。
”天坛的总体布局,分为内外两坛,内坛由圜丘坛和祈谷坛两部分组成,北部是祈谷坛,用于春季祈祷丰年;南部是圜丘坛,专用于冬至日祭天,两坛之间以一条长360米,高出地面的甬道——丹陛桥连缀,共同形成一条南北长1200米的天坛建筑轴线。
中心建筑祈年殿、圜丘台、皇穹宇等主要建筑均为圆形,包括两道围墙北圆南方呈马蹄状,体现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理念。
作为皇帝冬至祭天大典场所的圜丘坛,是游客们关注的焦点。
圜丘坛始建于嘉靖九年(1530),又称祭天坛,位于天坛南半部,坐北朝南,坐落在祈谷坛之正南,是继建造大祀殿110年之后,于明朝嘉靖年间建立起来的专门用来祭天的建筑。
之后经乾隆时代的改建,形成现在这样的规模。
四周绕以红色坛墙,上饰绿色琉璃瓦。
数百年来,其所铺设的石板数量、“天心石”的声学等奥秘,吸引了众多的古建爱好者前去探究。
铺设石板暗藏玄机。
圜丘坛两道坛墙的四面各有石棂星门三座,共24座,气势恢宏,分外壮观。
特别是南面的三座棂星门,中间的门为神门,是供昊天上帝走的;左边的门为御门,是供皇帝走的;右边的门为王门,是王公大臣走的门。
由于等级不同,所以三个门面的尺寸也不同:中间的门尺寸大,宽400厘米,左侧的门宽256厘米,右侧的门最小,宽245厘米,充分体现了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
祭天台洁白无瑕,造型壮美,堪称世间一绝。
其石栏板、石柱、石地板、石台阶等,都是9和9的倍数构成,匠心独具,奇妙无比。
三层台面,从上往下数,第一层台面中间的圆石称作“天心石”,从星象角度观察,“天心石”是天皇大帝星的准确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