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三十五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高效 复习 导航
1.考点展示
2.知识概览
抓住一个 高考重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真理 认识的过程
35. 求索真 理的历程
核心 考点 突破
突破两个 高考难点
高考 典例
规避一个 易失分点
认为真理不具有客观性
第35课
本课知识概览 实 践 观
命题点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013年山东卷)“梦想是海市蜃 题干主要强调了实 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 践的重要性,C项符 停止跋涉的脚步。”与这句话内涵 合题意。A项强调意 识的能动作用、B项 相一致的是( ) 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 强调思与学的关系、 D项强调理想的重要 的行动”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性,均不符合题干 C.“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 主旨。 要” D.“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 物质”
(2)认识的无限性 ①表现: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 无止境的过程。 ②原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 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 践是不断发展的。
追 求 真 理
含义 特点
求索真理的历程
考点展示
实践的概念和特点,实践是认识的 基础,真理的特点,真理和谬误,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上升性
实践和认 识的辩证 关系 在实践中认识 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 和发展真理
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含义 特点 追求真理是一个 过程
认 识 真 理 观
考点一、实践概念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 动。 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 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 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特别提示:①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 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②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它是以客观 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 活动(如“思考”“辩论”等)不是实践。 ③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 于客观”的活动。
高三政治一轮总复习 第2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新人教版必修4
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 揭开。这表明( A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 力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 归宿(新教材已删除“和归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以及实践是认识的 基础等知识。不同时期,受技术水平的制约,不同时 代的人们对海洋的认识是不同的,这体现了实践具有 社会历史性,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体现了 人们对海洋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①②符合 题意,选A项。③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提示】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实践决定认 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二者关系原理要求我们
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又要 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
3.正确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的唯一标 准
(1)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
来回答。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
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而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
条:一是直接经验,二是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自己
参加实践获得的知识,间接经验是从书本和别人那里
获得的知识。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来源于 实践。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提示】“三个有利于”标准与实践标准并不矛 盾,它是实践标准的具体化。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课标要求
考纲呈现
考情分析
1.列举现实生活 中的实例,揭示 实践在探索真知 过程中的重要作
用。 2.明确实践是检 验认识的真理性 的唯一标准。 3.树立与时俱进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名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2.“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 终无收获”,这一论断是在强调(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答案]B
3.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
A.唯一性
B.条件性
C.实践性
D.客观性
[答案]D
4.球海洋生物普查结果显示,约有 75%的海洋物种人类知
(2)认识具有无限性。 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②作为认识的 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③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 发展的。
(3)认识的前进性和上升性。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 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 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的范畴。
[答案]B
易错点 不能正确区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表现 【典题】为了应对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针对第一代互联网
数据包传送格式设计时的局限性,世界互联网工程组织设计并 正式发布了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的数据包传送格式。这表明
()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故选C。
[答案]C
考点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的概念 (1)实践的概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它有两层基本含义: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 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三个)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①从实践的构成要素看: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是由实践的构 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的。实践的基本要素(主体、对象、手段) 是客观的。②从制约实践的条件看: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 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最新课件:必修4 第二单元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的范畴。
[答案]B
易错点 不能正确区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表现 【典题】为了应对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针对第一代互联网
数据包传送格式设计时的局限性,世界互联网工程组织设计并 正式发布了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的数据包传送格式。这表明
()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全面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的
动力、检验的标准、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 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2.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丰 富和发展我们的认识;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 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坚持科学理论为指导。
做。可见,荀子在这里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性。他所说的“行”
应为我们所说的实践。故选D。 [答案]D
2.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2011 年 9 月 23 日宣布,他们发现一 些粒子可能以快于光速的速度飞行,一旦这一发现被验证为真, 将颠覆支撑现代物理学的爱因斯坦相对论。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个结果的潜在影响巨大,急需其他实验 的独立测量进行重复实验,接受更广泛、更严谨的考验,这才 能最终验证或反驳是否真的存在超光速粒子。这一声明蕴涵的 主要哲理是( )
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的特点:认识具有_反__复__性_、_无__限__性__。 (2)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_认__识__和__发__现_ _真__理____,在实践中_检__验__和__发__展__真__理__,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 永恒的生命。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必修4)
方法:③④观点错误。
2.中国高铁在运营实践中出现的安全事故,说明高铁技 术还不完善和成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因为( )
①真理是客观的
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④真理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A.①②
B.①③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实践的特 点和真理的本质决定的。真理本身属于主观认识范畴, 不能用真理来检验真理。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 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所以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理。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铁在运营中出现了 安全事故,说明高铁技术要进一步完善。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中国高铁从高 速、降速、再到高速,体现了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 无限性、上升性。
1.美国科研人员人工合成了一种名为蕈状支原体的细菌 的
脱氧核糖核酸(DNA),将其植入另一个内部被掏空 的、名为山羊支原体的细菌体内。经过多次失败的尝 试后,最终使植入人造DNA的细菌重新获得生命。此 举标志着人造生命形式迈出了关键一步。这表明( ) ①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 ②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③认识是不断推翻已有真理的运动过程 ④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例】陶行知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从 哲学上看这句话说明了(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C.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D.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方法】“行”是强调实践,“知”是强调认识,因此 这句话体现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选C。
1.中国高铁十余年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创 新之路,但在运营中出现许多事故,为总结教训,确 保安全,中国高铁实施全面降速。其中京津城际、沪 杭两条高铁的时速由350公里调整到300公里;合宁、 合武等高铁时速由250公里调整到200公里。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新人教必修4
考点归纳突破
例3 8月26日,武汉大学发电控制与电网智能化技术研究所内,工作人
员按下开关后,一盏30瓦的灯泡随即亮起,神奇的是,灯泡上并没有电线。
专家介绍,这背后使用的是磁共振式无线电能传送技术。通过磁共振进行
答案:A 解析:“人类泛基因组”概念属于认识范畴,其首次被提出依赖于测序技 术和自主研发的基因组装工具,这表明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的认识工具 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促进了认识的发展,答案为A。就每个人来说,认识 是有限的;就人类而言,认识是无限的,B错误。真理具有相对性,是具体 的、有条件的,C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错误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①实践的社会性是指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必然带 有一定社会的烙印。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 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②实践的历史性是指历史上每一阶段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容、规模和水 平都不相同,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 条件的产物。
考点归纳突破
考点归纳突破
考点归纳突破
真理向谬误的转化主要指:其一,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适用于特定的条 件和范围,如果真理的运用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转化为谬误。其二, 真理是发展的,是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实践 发展了,还照搬过去的理论,或者把将来才能做到的原则硬搬到当前现实中 实行,在这两种情况下,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其三,真理是全面的,如果把其 中某一个方面孤立地抽取出来,加以夸大,以至与其他原理相对立,也会丧失 其原有的真理性而转化为谬误。
考点归纳突破
[高三政治]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doc
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四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复习目标1.两个概念:实践、真理2.两对关系:实践与认识、真理与谬误3.三个特点:实践的特点、真理的特点、认识的特点4.四个表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表现二、复习要点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及其特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授课过程考点精析考点一实践的概念和特点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1)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温馨提示:(1)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动物的本能活动不是实践。
(2)实践不是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如学生的学习不是实践。
(3)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范围不能扩大或缩小。
(4)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2.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①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
它们都是客观的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①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②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社会历史性①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②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温馨提示:(1)盲目的实践是错误意识指导下的实践,而不是无目的、无意识的活动。
(2)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
拓展升华正确区分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是指实践的基本要素、过程及其结果是客观的,强调实践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能动性是指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强调实践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社会历史性社会性——是指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突出“合作”等,强调实践受横向因素的影响历史性——是指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突出历史过程,强调实践受纵向因素的影响联系三个特点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高三政治]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doc
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四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复习目标1.两个概念:实践、真理2.两对关系:实践与认识、真理与谬误3.三个特点:实践的特点、真理的特点、认识的特点4.四个表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表现二、复习要点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及其特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授课过程考点精析考点一实践的概念和特点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1)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温馨提示:(1)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动物的本能活动不是实践。
(2)实践不是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如学生的学习不是实践。
(3)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范围不能扩大或缩小。
(4)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2.实践的特点温馨提示:(1)盲目的实践是错误意识指导下的实践,而不是无目的、无意识的活动。
(2)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
拓展升华正确区分实践的特点(2016·高考江苏)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
材料说明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这一特点,在学习中要注意: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是指经过实践能把主观想法变成客观现实。
意识虽然具有能动作用,能能动地改造世界,把一些想法变为现实,但这种变为现实是以实践作为桥梁才实现的,故不能说意识也具有直接现实性。
考点精析考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社会性: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 ③社会 活动,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 历史性: 历史性: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
水平都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 史条件的产物。
有人在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 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 炸、不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 了
A.实践的客观规律性 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D.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 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 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 • 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的特点,②④的说法都错误地理解了实践的特点,故 本题选B项。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的不断走向深入,党中央建设性的 提出五条具体道路的理论 。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五条具体道路必须要认真地贯 彻落实,体现了认识必须为实践服务。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和促进作 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在于开辟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体现了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影响。
(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 C)
A、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
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D、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
(2)下列活动属于实践活动的有( ①学生看书 ②法官办案
B)
③蜘蛛织网 ④调节分配结构
A、②③
B、 ②④
C、 ③④
高中政治 第2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第2课时)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件
4.人们在基因工程方面的成果,引发了“绿色革命”。高产优质 物种培育成功使富足成为事实,然而由此带来的大批物种的灭 绝,造成严重的生态和道德方面的问题,给人们带来新的困扰、 新的课题。这表明( ) ①人们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人们的认识是具体的有 条件的 ③认识的无限性表明人们无法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 ④世界是无限发展的,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无限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合 作 探 究]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所以真理是绝 对的、永恒的。” 思考: 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为什么? 提示: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的 基本属性。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 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 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 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因此,真理是绝对的。
解析 基因工程的发展,使富足成为事实的同时也带来严重 的生态、道德问题,引起新的困惑和课题,这说明人们的认 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们的认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故①②④符合题意, 人们可以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故③说法错误。 答案 B
5.大亚湾国际合作实验室首次发现了中微子的第三种振荡模式, 并获得了精确的测量数值。这次实验发现,让我们可以更深 入的了解这种“幽灵粒子”的基本特性。这主要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D.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解析 大亚湾国际合作实验室对中微子第三种震荡模式的发 现,说明人们的认识是无限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 过程,C正确。规律是客观的,规律可以被认识和利用,但 不能被改造,B本身说法错误;A、D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向高考】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2单元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4A组基础巩固1.“我很忙。
”——听到这句话时,父母担心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朋友心想这哥们儿事业有成;妻子马上觉得自己家务的担子重了;而女朋友却流泪了:这是不是一个分手的信号呢?这包含的哲理是( )①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②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③认识与主体自身的特殊性密切相关④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了认识的差异性,题干中对于“我很忙”这句话不同的人认识不同,说明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与主体自身的特殊性密切相关,故②③符合题意,题干中没有说到真理,也没有说到意识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故排除①④,故选C。
2.杜威认为:“实践就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没有本质的区别。
”杜威的观点否认了实践的( )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C.社会性D.历史性[答案] B[解析] 题中强调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活动与动物没有本质区别,否认了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否认客观物质性,故A排除。
B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C、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杜威的观点并没有涉及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故排除。
3.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环形RNA分子是人体细胞的基因表达程序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特征,这一研究发现大大颠覆了人们对经典基因表达模式的理解。
上述材料表明( )①思维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③真理总是包含着谬误而存在④实践永远是正确的、客观的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答案] B[解析] 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研究人员的新发现颠覆了以往人们对经典基因表达模式的理解,这说明人的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随着实践的深入和人的认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①②说法正确;真理和谬误是相对立的,③说法错误;④“永远”过于绝对,说法错误。
4.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B.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C.工人做工D.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实践含义的理解。
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是实践活动,D符合题意;A、B、C均是实践活动。
5.漫画《小马过河》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自觉投身社会实践②要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③要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④注重发挥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 A[解析] 小马能不能过河要通过“试一试”才能知晓,问别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这启示我们,要自觉投身社会实践,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与题意不符,故答案选A。
6.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因权力而真理”的现象。
谁掌握至高无上的皇权,谁就是真理的化身,其言论都被奉为绝对真理,甚至“历史”因此被改写。
“因权力而真理”的观点( )A.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B.承认了真理是永恒的C.说明真理与谬误同在D.说明真理来源于人脑[答案] A[解析] “因权力而真理”的观点违背了真理的客观性,A项符合题意;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没有永恒真理,B项表述错误;材料中讲的“真理”不是真正的真理,只是一种强权,C不符合题意;真理源于实践,D错误。
B组能力提升7.“医生,不打针,行不行呀?”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病人的心声。
研究人员公布了一款新科研成果——无针头注射器。
它是一种喷射注射器,在没有针头的情况下,利用高速压力能够令药物穿透皮肤打进身体内,这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识,是喷射注射系统技术的重大改进,能让患者告别打针之痛。
这一事例说明了(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②认识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③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发展④基于实践的认识发展是循环往复的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②错误,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入歧途。
④错误,否认了认识的上升性,认识是一种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研究人员发明了无针头注射器,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故①③符合题意。
故选D。
8.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
某地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
这一认识过程( )①每一阶段的特点相同②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③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运动④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D[解析] 某地对“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说明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经过实践与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的境界,②④符合题意;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①错误;认识过程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不是圆圈式循环,③错误。
9.高尔基说:“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图书的阅读与出版将成为社会文明发展与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
明朝书画家徐渭,晚年曾撰写了一副令人费解的对联:“好(hǎo)读书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不好(hǎo)读书。
”意思是:少年时期正是读书的好时光,可惜不知读书的重要而不喜欢读书;年老以后,懂得读书的重要,想好好读书了,可惜已经力不从心了。
这一对联告诉我们( )①要珍惜少年时代大好时光,认真读书②对读书认识的深化根源于人的生活阅历③实践和读书是人们获得认识的重要来源④对读书的价值判断具有差异性和时代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答案] A[解析]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和读书是人们获取认识的途径,故不选③。
少年时期与老年时期对读书的价值判断不同,说明价值判断的社会历史性,不是主体差异性,故排除④。
对联告诉我们,生活阅历越增加,对读书的认识越深化,要珍惜大好时光读书,故选①②。
10.3D打印又称二维打印,其理念起源于19世纪末,在20世纪80年代数字技术进步的带动下得以实现,进入21世纪以来,3D打印产业初步形成并显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这主要体现出( )A.认识具有反复性B.真理具有条件性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D.矛盾具有普遍性[答案] C[解析] 从19世纪的理念形成,到20世纪的实现,再到21世纪的巨大发展,说明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故选C项。
A、B两项与题意无关,D项不是材料主要体现的。
11.法国科学家声称,经过对比实验发现,喂食转基因玉米的老鼠发生肿瘤的风险更高,寿命更短。
报告发出后,某机构展开调查后认为,该科学家研究的手段存在一些不足,其结论不能作为评估转基因玉米健康风险的有效依据。
这佐证了( )①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可能相同②完善研究手段才能获得正确结论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④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答案] D[解析] 对转基因玉米健康风险有不同认识,说明人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研究,不断追求真理,故选④。
对转基因玉米健康风险还不能正确认识,佐证了③。
①说法明显错误。
只有不断的实践,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排除②。
12.李白的诗句“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表达了古人不能登月的遗憾,如今“嫦娥三号”的成功发射使中国人真正具备了“上九天揽月”的能力。
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①实践活动受客观条件制约②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③认识具有循环性和无限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A[解析] 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不是循环圆圈式运动,故排除③。
④在题中未体现。
古人不能登月,现代人上天揽月,说明实践活动是历史发展着的,实践活动不能脱离客观条件的制约,故选A项。
13.“雾霾”成为影响民生的“心肺之患”,倒逼人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阅读表格材料,回答问题。
变化所蕴含的道理。
[答案]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源于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并推动实践发展。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不同阶段对自然的认识是与当时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的。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呈现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的特点。
④与时俱进,在实践中认识、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
人类发展的历程,就是探索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的过程。
14.材料一微信是某公司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
微信研发项目最初并不被看好,多数人认为微信所有做的事情手机QQ都可以做,没有发展空间。
后来,“语音功能”加入,微信出现转机;“附近的人”和“摇一摇”加入,使微信功能走向了陌生人之间的交友,用户的激增;“朋友圈”的出现,则把微信推向社交化平台,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今天的微信,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
材料二微信,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但也有人担忧地说,当人们越来越沉迷于使用网络通讯工具来交流时,人们将会日益丧失与人面对面交流的能力,“如果有一天,人人都低头摆弄手机,用通信工具交流,而不开口和身边的人交谈,那么每个人都将活成一座孤岛,而这个社会也就冷漠了。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从认识论的角度,预测微信未来发展趋势。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微信流行表示担忧。
[答案] (1)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新的课题,新的需求,推动认识的发展,技术的创新,微信的功能因此会不断完善。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在微信技术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也不可能一帆风顺,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
(2)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总是使用网络通讯工具使人们长期浸染在网络交流的方式和文化中,久而久之必然会对使用者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认识活动、实践活动、思维方式。
这种通讯文化也会影响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行为方式,甚至丧失面对面交流的能力。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
这种网络交流文化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人们,人与人的关系也随之变化,更加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