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

【走向高考】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2单元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4

A组基础巩固

1.“我很忙。”——听到这句话时,父母担心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朋友心想这哥们儿事业有成;妻子马上觉得自己家务的担子重了;而女朋友却流泪了:这是不是一个分手的信号呢?这包含的哲理是( )

①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②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③认识与主体自身的特殊性密切相关

④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了认识的差异性,题干中对于“我很忙”这句话不同的人认识不同,说明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与主体自身的特殊性密切相关,故②③符合题意,题干中没有说到真理,也没有说到意识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故排除①④,故选C。

2.杜威认为:“实践就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没有本质的区别。”杜威的观点否认了实践的( )

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

C.社会性D.历史性

[答案] B

[解析] 题中强调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活动与动物没有本质区别,否认了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否认客观物质性,故A排除。B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C、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杜威的观点并没有涉及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故排除。

3.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环形RNA分子是人体细胞的基因表达程序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特征,这一研究发现大大颠覆了人们对经典基因表达模式的理解。上述材料表明( )

①思维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③真理总是包含着谬误而存在

④实践永远是正确的、客观的

A.①③B.①②

C.③④D.②④

[答案] B

[解析] 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研究人员的新发现颠覆了以往人们对经典基因表达模式的理解,这说明人的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随着实践的深入和人的认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①②说法正确;真理和谬误是相对立的,③说法错误;④“永远”过于绝对,说法错误。

4.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B.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

C.工人做工D.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实践含义的理解。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是实践活动,D符合题意;A、B、C均是实践活动。

5.漫画《小马过河》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要自觉投身社会实践

②要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

③要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

④注重发挥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答案] A

[解析] 小马能不能过河要通过“试一试”才能知晓,问别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启示我们,要自觉投身社会实践,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与题意不符,故答案选A。

6.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因权力而真理”的现象。谁掌握至高无上的皇权,谁就是真理的化身,其言论都被奉为绝对真理,甚至“历史”因此被改写。“因权力而真理”的观点( )

A.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B.承认了真理是永恒的

C.说明真理与谬误同在D.说明真理来源于人脑

[答案] A

[解析] “因权力而真理”的观点违背了真理的客观性,A项符合题意;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没有永恒真理,B项表述错误;材料中讲的“真理”不是真正的真理,只是一种强权,C不符合题意;真理源于实践,D错误。

B组能力提升

7.“医生,不打针,行不行呀?”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病人的心声。研究人员公布了一款新科研成果——无针头注射器。它是一种喷射注射器,在没有针头的情况下,利用高速压力能够令药物穿透皮肤打进身体内,这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识,是喷射注射系统技术的重大改进,能让患者告别打针之痛。这一事例说明了( )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认识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③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发展

④基于实践的认识发展是循环往复的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②错误,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入歧途。④错误,否认了认识的上升性,认识是一种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研究人员发明了无针头注射器,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故①③符合题意。故选D。

8.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某地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认识过程( )

①每一阶段的特点相同

②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③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④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某地对“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说明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经过实践与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的境界,②④符合题意;事物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