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自主管理的有效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自主管理的有效策略

课堂活动是师生共同演绎的过程,老师往往能够提前准备好自己的教学步骤,但永远无法预测课堂上会发生怎样的意外。因此,这个时候要老师进行简短而机智的处理,保证课堂有效进行,同时还不失去教育机会。

一、无效管理模式

(一)消?O管理模式

老师只是专注于讲课,不顾及课堂纪律和学生的接受情况,讲完既定任务即可。这样的课堂管理懦弱低效,最终害了学生也害了老师。

(二)强力管理模式

这样的老师责任心很强,可谓“眼里揉不进沙子”,发现学生课堂违纪,要么大发雷霆,批评指责;要么喋喋不休,像唐僧一样说教。学生恐惧,老师疲惫,课堂变成师生的心理战场,上课是战争开始,下课是胜利逃亡,最终落得师生双败的下场。这样的管理是为“管理”而管理,不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丝毫不考虑学生的感受,而更多的是老师的情绪发泄。看下面一组对话及其效果:

老师:怎么你就不能准时交作业?同样是学生,你的同桌为什么总是能按时交作业?

学生的反应:我从来就不如同桌;我讨厌同桌;我讨厌

老师。

老师批评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改正,可实际效果却激化了矛盾。

二、有效管理模式

和谐、合作的课堂管理,老师机智幽默,大度睿智,挥洒自如;学生如沐春风,积极配合,身心健康发展。每节课都是师生合奏的乐章,每一个插曲都是整片乐章的一段音符,各有其妙。

(一)每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面动机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做一些事情,不是为了得到一些乐趣(正面价值),便是为了避开一些痛苦(负面价值)。任何人任何时间的动机不外这两个。神经语言程序学认为:行为背后总存在正面动机。例如学生考试作弊的行为背后有获得高分的正面动机;学生课堂讲话甚至讲一些有“轰动效应”的话,可能背后隐含着“渴望被关注”的正面动机;学生迟交作业可能隐含着“把作业做得更完美”的正面动机。如果老师发现了学生错误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那么学生也容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勇于改正。因为当学生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被肯定、被接受之后,他的潜意识会感到放松,会有一种被理解的感觉。例如:课堂提问,一学生睡觉,被我叫起。我对他说:“对不起,是我忽略了你。我知道你在用这种方式提醒我,并且宣

布‘我都会了,为什么还不提问我。’现在我就给你这个机会。”之后,这名学生整节课都在努力与瞌睡做斗争,更难能可贵的是,该生竟然记住了全部的内容。

因此,老师要通过积极思维找出学生的正面动机,然后相机引导,而不是简单地批评否定。如果老师只是看到学生的错误行为,忽视或否定了背后的正面动机,甚至给错误的行为贴上负面的人格标签,那么就会激发学生的抗拒心理,造成越沟通矛盾越深,越处理问题越多的局面。

(二)让学生变被管理者为自我管理者

我校明确规定在校生不准带手机,班主任也这样要求了,但收效甚微。我对班内不带手机的学生进行了走访,之后召开了“我看中学生手机”主题班会,先请三位不带手机的同学发言。

刘广辰直言不讳:“我家家境不好,父母供我上学已经很艰难。我平时没有多少事,有事就打校内的公用电话,很便宜。我觉得不带手机挺好,也没什么丢人的,反倒觉得以我这条件带手机是一种耻辱,甚至是对家庭的‘犯罪’。”

许宝洋的父母都是公务员,家境不错,也不带手机。他说:“我自控能力差,以前带手机时总贪玩,玩游戏、发微信等都对我有诱惑力,结果成绩下降很快。后来召开了家庭会议,爸爸说等我考上了心目中理想的大学,给我买一部最好的手机。我现在没手机感觉也挺好的,成绩也上升了。”

我又问王梅:“你父亲是企业家,家里也不缺钱,为什么不带手机呢?”王梅说:“我爸是白手起家奋斗到今天才成就一番事业的。他经常教导我,做学生不要比吃穿、比享受,要比学习、比做人、比进步。”他说高考后我可以自己打工赚钱买手机,我也非常愿意这样做。再说兜里放手机也不方便。”

大家对他们的发言纷纷表示赞成。我趁机说:“我认为这三位同学在勤俭节约、体谅父母、自强自立方面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现在面临高考,在校园内手机的作用真的很小,我们不能让它成为一种追求奢侈、虚荣攀比的工具。我为刚才三位同学的所思所想感到欣慰,还有没有准备今后向他们学习的同学?”结果,当即就有20个学生举手表示将不再携带手机,直到毕业。

之后我让学生就“如何用好手机”、“如何有节制地玩手机游戏”、“如何注意手机使用礼仪”等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明确了如何消除手机之弊、享受手机之利,师生共同制定了《使用手机班级公约》。

一段时间后,老师们反映上课时班里没有学生使用手机的现象了。很多学生公开表示不想再做手机的奴隶,有的干脆把手机存在我这里,等周末时带回家。手机的好处也显现出来:家长和学生练习更方便,对学生的管控也更及时了;学生的安全有了保障。手机成了新型交流的平台,是紧张、

枯燥的学习生活的“调味剂”。目前看来,这种做法的效果很好。

在这个案例中,老师没有简单执行学校的规定,而是深入实际了解学生,以尊重学生为前提,让学生敞开心扉聊感受。这样学生就会不自觉地由被管理者的角色转入自我管理者的角色,角色的转变自然会带来意识和行为的变化。其次,使用手机的管理办法是学生自己制定的,这就淡化了老师的管理色彩,加重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减少了师生矛盾,执行起来更容易,使学生在心理上不再排斥管理。

当老师如此全面地为学生考虑的时候,就会发现学生其实是那么可爱,绝不是一般老师眼里的“屡教不改”、“冥顽不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