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现代文阅读 议论文考点四: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附参考答案解析
初中议论文之八大论证方法和作用(附带例题)
初中议论文八大论证方法和作用(附带例题)1. 举例论证- 作用:通过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证明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它能够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论点。
- 例题:论点为“勤奋是成功的基石”。
举例:“匡衡幼时勤奋好学,却因家中贫困点不起灯。
他为了能在夜晚读书,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借着微弱的光线刻苦学习,最终成为一代经学大师。
匡衡的事例充分说明了勤奋对于成功的重要性,正因为他不懈地努力,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就。
”2. 道理论证- 作用: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使论证更具深度。
- 例题:论点是“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引用名言:“正如孔子所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诚信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一个没有诚信的人,在社会中无法立足,也难以得到他人的信任。
这句名言深刻地阐述了诚信的重要性,为论点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3. 对比论证- 作用: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从而证明论点。
通过对比,使正确的观点更鲜明,错误的观点更突出,让读者能更清晰地分辨是非。
- 例题:论点是“挫折能磨砺人的意志”。
对比:“司马迁遭受宫刑后,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忍辱负重,发愤著书,最终完成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而项羽在垓下之战失败后,面对挫折,他没有勇气面对,选择乌江自刎。
司马迁和项羽面对挫折的不同态度和结局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地证明了挫折能磨砺人的意志,只有勇敢面对挫折,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4. 比喻论证- 作用: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把抽象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使论证生动形象,易于被读者理解。
- 例题:论点是“知识能改变命运”。
比喻:“知识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成功之门。
一个人如果拥有丰富的知识,就如同手持钥匙,在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时,能够开启通往美好未来的大门。
2017年中考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型讲解(有答案!!)
中考议论文阅读题型讲解议论文基础知识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
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
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常见题型1、归纳和找出文章的论点或是中心论点2、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3、概括论据的内容4、补充和论点内容一致的论据5、判断某文段是属于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6、论据的作用7、判断某段、某句采用什么论证方法8、采用某种论证方法在文章中的作用9、围绕某个论点,作者是怎样论证的10、分析过度句,或者是起始句、结尾句的作用考点分析1、把握中心论点2、辨析论据类型,分析其作用3、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4、理清思路分析文章结构5、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6、联系实际,开放拓展谈看法议论文文体知识: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议论文结构方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论证的方式:立论、驳论。
论点:作者的主张、看法、观点。
(正确、鲜明)注意: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论点,有的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也是用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
(真实可信)事实论据:是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
道理论据:某种正确的理论、名言警句、公理等。
论证:用论据证明观点的过程和方法。
常见题型解答技巧一、把握中心论点常见提问:以上选文主要论述了一个什么中心?答:这篇文章围绕观点展开论述······怎样找中心论点?1、形式:一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2、要看文章的标题3、常出现的位置⑴标题揭示⑵开头提出⑶议论过程中鲜明提出⑷结尾归纳(表示总结性的词语:所以,总之,因此,由此看来归根结底……)⑸文章中没有提出,需读者自己归纳4、通过论据反推论点练一练:最美的姿态(选自《北大中文系第一课》,有删改)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议论文阅读之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议论文阅读之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辨识类型,熟记模式——议论文阅读之论证方法及其作用阅读起跑俭以养德张玮①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追求奢侈,衣服买名牌,手机带高档。
但你们知道吗,著名主持人汪涵的手机居然是个便宜的“老古董”,甚至连智能手机都不是。
现在的他身价与日俱增,但他从不把多余的时间浪费在生活消费上,而是潜心学习,专心工作。
因此,他的主持功力越来越强,修养和学识也不断提升,成为了中国主持界的翘楚。
鲁迅说:“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生活和工作是相连的,一个人一旦在生活上抛弃了节俭的品格,追求了享受和安逸,他在工作上也就很难再禁受住艰苦的考验,甚至会日渐堕落。
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一辈革命家堪称俭与廉的典范。
周恩来总理一贯倡导勤俭节约,要求一切招待用品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不能铺张华丽。
1962年夏天,周恩来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
”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 余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
新中国成立之初,物资匮乏,百废待兴,毛泽东主席一件睡衣穿了多年,朱德同志每顿不过是一碗米饭、三小碟菜、一个汤。
回溯历史,从井冈山、延安到西柏坡,从“两个务必”到中央八项规定、反“四风”,我们党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奢靡享乐,发扬俭以养德的优良传统。
④可是有些人,终究不能坚守节俭底线,迷恋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生活,最终把自己送进了监狱。
云南省省委书记白恩培自己一年工资十来万,爱人是央企领导,一年也有几十万收入,足够过上宽裕的生活。
但他还是不能坚守“俭”字,丢弃了节俭的意识,纵容自己的贪欲,结果一步步滑向了罪恶的深渊,最终害人害己。
在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中,他面对镜头失声痛哭、追悔莫及。
⑤《左传》中有这样一句话:“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勤俭节约不仅给人们带来富裕安宁的生活,还给人们带来许多益处。
【中考语文】初三中考总复习(全国通用版)阅读宝典:(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讲义+习题+课件
根本。即读书是要与自己的身心发生联系而并不仅仅是知识的获
取。
第④段中引用欧阳修的话有什么作用?
真题演练
思路:证明的观点是什么?方法是什么?怎样的效果? 答题步骤: 方法+效果+观点 参考答案: 使用了道理论证,引用欧阳修的话,更权威、有说服力地证 明了我们的阅读要与涵养身心相结合、即读书是要与自己的身心发生
温馨提示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说明方法 举例子 修辞方法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道理论证
同的文体,不同的表达方式,千万别搞混!!!
课堂小结
一、分析论证方法在文中的作用包含两个要点: 内容上: 论证什么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 表达效果上: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二、答题思路: 找准观点→判断方法→组织语言作答 三、组织语言步骤: 方法+效果+观点
联系而并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
再见
•qLC0-8R425cbnmdswaqLC0-8R425cbnmd关于文化多样性,中国古代先贤早就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今天,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推动文化交流互鉴,既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选择。
•早在人类文化发展的上古时期,文化的发展就不是一个模式,而是形成多个文化体系,呈现多样形态。此后,不同文化并不是孤立地、互不联系地发展,而是在相互交流、对话、学习、碰撞中前行,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而不同文明的接触,常常成为人类进步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学习希腊,阿拉伯学习罗马帝国,中世纪欧洲学习阿拉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又 学习东罗马帝国。欧洲文化的发展状况是这样,东亚也是如此:日本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学习借鉴中国;明治维新之后,中国通过日本学习世界。中国从印度引入佛教,之后中国佛教影响东亚、东南亚大片区域。人类文化发展史表明,一种本土文化、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互鉴时,只要坚持科学方法,保持自己文化的特性,就能不断吸收改造外来文化并使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这种处于变化发展中的文化,其民族性往往更为鲜明突出,更符合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以中国绘画为例,“六朝以来,就大受印度美术的影响”。内容与形式发生较大人类文化发展史表明,一种本土文化、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互鉴时,只要坚持科学方法,保持自己文化的特性,就能不断吸收改造外来文化并使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这种处于变化发展中的文化,其民族性往 往更为鲜明突出,更符合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以中国绘画为例,“六朝以来,就大受印度美术的影响”。内容与形式发生较大人类文化发展史表明,一种本土文化、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互鉴时,只要坚持科学方法,保持自己文化的特性,就能不断吸收改造外来文化并使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这种处于变化发展中的文化,其民族性往往更为鲜明突出,更符合民族文化发展的
第02讲 议论文之论证方法及作用【知识梳理+对点训练】(解析版)
第02讲议论文之论证方法及作用知识梳理+对点训练【知识精讲】●举例论证用列举的具体事例、现象、统计数据以及作者对此所做的分析等来论证观点的方法。
答题技法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论证论点的方法。
答题技法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引用论证引用名家名言等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
答题技法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了……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补充:比喻论证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可以把道理讲得能人易懂,容易被人接受,使论证更加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答题技法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刻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思维导图【常考题型】1.第×段列举了……的例子,其作用是:2.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注意题干中是否有“主要”“哪些”一类的词。
3.画线句有什么作用?【例题讲解】一起做“读书种子”①“读书种子”一词的“发明权”,当属宋代的黄庭坚。
他在《山谷别集》中说:“四民皆当世业,士大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名世矣。
”②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
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
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
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重视读书、重视传承,千百年来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禀赋。
2017中考议论文阅读(详细版)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区别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统帅与被统帅 的关系,因此,分论点常是文章论证过程中各 段各层所论述的观点。
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是证明与被 证明的关系。论点以论据为基础,依靠论 据来证明;论据以论点为统帅,始终为论 点服务。
四、议论文主要考点
1、论点 2、论据 3、论证方法及作用 4、 论证思路 5、议论文的语言
34
需要注意的是: 在引论部分的事例或名言警句既起着引出 论题或论点的作用,也起证明作用,充当论据。
(三)论证方法
主要题型: 1.辨别论证方法的类型 2.分析某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题型1:辨别论证方法的类型 例证法(举例论证法) 喻证法(比喻论证法) 正反对比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引证法(道理论证法)
论点和论题的区别
构成 举 例 《谈骨气》 《创新不言败》 我们中国人 创新不言败 是有骨气的 骨气 创新与失败
定义
作者对某个 完整 论 问题的观点 句子 点 和主张 作者所要议 词语 论 论的问题 题
一、作用分析1点明论点、2交待论题、3点明议论由头 方法: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一般是论点, 如:珍惜××,学会××,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并列短语一般论述事物之间的关系,如想和做,成与败 题目中有谈、论、说、议的一般是论题。 二、效果分析:点明了文章论述的内容,明确了文章论点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的提出了论点等。 见《中考精英》220页
31
勤出智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 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 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可他不气馁,心不灰,为克 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 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50年如一日,连爬山、 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 演说家。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 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读50字,一篇小 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 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 后来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 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中考语文议论文之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讲解
中考语文议论文之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讲解一、知识梳理1、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论证的方法就是论述和证明论点的方法,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1)举例论证:议论文中用代表性的甚至典型的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叫举例论证(例证法)。
作用: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题思路: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
)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例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参考答案: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举出了“舜发于畎亩之中”等六个事例,证明了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道理,从句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引用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
(引证法)。
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
作用: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进一步说明文章论点。
答题思路: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例2:韩文公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
《成功》参考答案: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
通过引用韩愈的名言,证明了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的分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等)(3)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论证论点的方法。
对比的可以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对比的双方要属于同一范畴,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相反或相对的性质。
作用: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答题思路: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例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中考】议论文阅读之论证方法、结构、语言知识梳理(附最新例题及参考答案)
【中考】议论文阅读之论证方法、结构、语言知识梳理(附最新例题及参考答案)壹~知识梳理~一、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举例论证(事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类比论证。
1、例证法(摆事实):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有力的论证论点。
2、引证法(讲道理):引用了什么论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3、喻证法(讲道理):使说理更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有力的论证了论点。
4、对比法(讲道理):通过对比,使说理更鲜明,给人印象深刻,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
注意:答论证方法的作用时,先从内容上考虑,再从论证角度考虑,有力的论证论点一句必不可少。
找论证方法时,按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顺序就可以万无一失。
5、类比论证:就是把论证的事同另一类似的事进行比较,以这一事的正确或谬误证明另一事的正确或谬误。
★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二、议论文的结构、层次:分析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议论文的整体结构大体分为三部分:1、提出问题(引论),文章开头部分,引出文章要论述的中心问题。
2、分析问题(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即运用充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的部分。
3、解决问题(结论),即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部分。
也可以把议论文的结构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三、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精当、概括、逻辑性强。
论证的类型: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立论——从正面论述其观点、说明其观点的正确。
驳论——批驳错误观点,然后确立其正确观点。
贰~例题汇总~(一)2022长宁初三一模阅读下文,完成第11-15题(16分)正义为什么常常被邪恶蹂躏?①有道是“正义必定战胜邪恶”!②但不可否认,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正义经常遭受邪恶的摧残蹂躏,在绝大部分时间里,人类的历史是黑暗的、残酷的、血腥的,是一个邪恶战胜另一个邪恶的轮回而已。
湖北省14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专题(含解析)
议论文阅读专题黄冈语文学习要下苦功夫①任何学问都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
学习语文,同样非下苦功夫不可。
②俗话说:“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
”语文涉及的知识面广,量大,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因此,语文学习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③鲁迅在学生就坚持做读书笔记,写日记,手熟笔巧,为我们留下了大约1000万字的宝贵财富,从而成为文学大师,一代风范。
④马克思精心研读文学名著,谙熟莎士比亚作品的词句、风格,并能背诵海涅、歌德的许多诗句,因此讲话、写作便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⑤毛主席求学时,每读一本书总是开动脑筋,细推深究,圈点批注。
因此他的文章常有真知灼见,而被同学们传诵。
⑥至今“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之类的写作佳话,更不胜枚举。
⑦显然,大凡善于运用语文工具的人,无不经过一番苦苦磨练。
谁怕下苦功,谁就学不好语文。
⑧所谓下苦功,就是要乐于“自找苦吃”。
一要苦阅读,博览群书,早读夜诵。
二要苦练笔,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甲】.三要苦思考。
摄取生活素材,识别书中的真伪优劣,消化语文老师讲解的知识,都得苦思熟虑。
末了,还要苦修改,【乙】.基础差的,不要自暴自弃;基础好的,更应精益求精。
总之,要掌握语文知识就得苦学,也就是要苦读、苦练、苦思、苦改。
当然,“苦学”决非“蛮学”,必须讲究科学方法,探求语文的规律才行。
⑨谁不想让自己的语文学习园地里硕果满枝呢?那就让我们铭记毛主席的教诲吧:“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习的,非下苦功不可。
”(1)下面两句话是从文中【甲】、【乙】两处摘出来的,如果要归还原处,【甲】处应填 B ,【乙】处应填A 。
A.抱着“新诗千改姑心安“的态度,对待每一次作文和练习。
B.齐白石作画,“不叫一日闲过”,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2)文章第⑥段在论证上的作用是从点到面,使论据从个体变为群体,增强了论证力度.(3)文章结尾引用毛主席的教诲,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考点】BC:议论文阅读综合.【分析】本文第①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学习语文要下苦夫;接着②~⑧段,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具体阐述学好语文要下一番苦功夫;最后⑨段总结,让我们铭记毛主席的教诲,下苦功夫,学好语文.【解答】(1)本题考查句子位置的确定.议论文中句子位置的确定,要理解句意,根据句意与段落之间的关系来判断.【甲】处填写的句子,应能支撑“苦练笔,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这句话,而齐白石的“不叫一日闲过”正是“苦练”的具体体现,故选B句;【乙】处填写的句子,应能支撑“还要苦修改”一句,而“新诗千改始心安”正是表现“修改”的作用,故选A句.(2)本题考查议论文语段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来分析,但此题要注意题干,“在论证上的作用”,只要分析本段在内容上的作用即可.本段在前面三段列举了鲁迅、马克思、毛泽东的事例后,用“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来总结,指出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很明显是使论据从个体到群体,指出其不胜枚举,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度.(3)本题考查句子在文中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按题目要求分别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分析即可.从内容上看,引用毛主席的话,再次强调了学好语文要下苦功夫这一论点;在结构上,与首段相呼应,首尾圆合,使文章结构完整.答案:(1)【甲】处填B句,【乙】处填A句.(2分)(2)从点到面,使论据从个体变为群体,增强了论证力度.(2分)(3)内容上重申了论点,结构上呼应了开头.(2分)【点评】解答议论文中语段(句子)的作用,主要可以根据位置进行判断.开头段(句子)的作用:提出中心论点;针对某种现象(引用某个名言)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中心论点(论题);摆出错误论点,为下文的批驳树立靶子;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中间段(句子)的作用: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结尾段(句子)的作用:深化论点;发出号召;提出希望;补充论证了…使论证更加严密;总结全文;总结中心论点;发人深思等.黄石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中考议论文复习之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 明论点; 2.道理论证: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 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 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判断语段所采用的论证方法
2、07年山西太原卷《跨越苦难》 苦难是竖在现实和未来之间的一扇纸糊的门,你 只要敢于捅破,前方的路便天宽地阔,苦难是蹲在成 功门前的看家犬,怯弱的人逃的越急,它便追你越紧, 苦难是火焰熊熊的炼狱,灵魂在苦难中涅槃,就会显 露出金子般的成色…… 21.语段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答: 比喻论证
1、本文段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方法:运用了道理论证论证方法.
作用:使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或引用了马克思的名言),证 明了我们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更要学习雷锋这一观点,从 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中考例题三
欣赏能够让人的心态充满阳光。有了这种心态,即便冬天来 了,也会说,春天还会远吗?即便无路可走了,也会说,路不都 是人走出来的吗?即便有人犯错了,也会说,人非圣贤,孰能无 过?这种阳光心态有一个稳定的基因:积极多于消极、乐观多于 悲观、自信多于自卑。这种心态,在欣赏别人中展现了自身人格 的魅力。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人尚未学会欣赏。这种人, 对人、对事、对物,要么以粗求精、以浅揣深,要么以一己之心、 一时之情来度社会之腹、时令之变。这样,不仅白白丢掉了欣赏 的情趣,而且平添了几分忧愁。这委实不值得、不必要。 1、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的方法?有何特点?
题型2:分析某种论证方法的作用的答题格式
1.举例论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了……(概括事 例),论证了……的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分论点, 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 2.比喻论证: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将……比作……,论 证了……的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分论点,否则写中 心论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的生动形象,浅显易 懂。 3.对比论证: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和……加以比 较,对……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分论点,否则写中 心论点) 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 4.道理证法:使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的论点 (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 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论证方法及练习(含答案)
论证方法及练习(含答案)常见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所举的能证明论点的具体事例、概括事实、各种现象、统计数据,及作者对此所做的分析,合为举例论证。
作用:说理更具体、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答题思路:用什么典型事例论证什么论点,论证十分具体,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2.道理论证:作者引用的能证明论点的名人名言、为人们承认的理论,作者针对论点所做的分析等。
作用: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答题思路:用什么道理论证什么论点,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说服力更强,让人信服。
引用论证:是?道理论证?的一种,也叫?引证?,即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
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
引用方法多变,十分灵活。
作用: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答题思路: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3.比喻论证:用打比方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
作用:说理更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答题思路: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进行论证,使论证生动形象,更容易让读者接受和理解。
4.对比论证: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也称比较法。
对比的可以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对比的双方要属于同一范畴,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相反或相对的性质。
作用: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答题思路:从什么和什么两个方面进行对比论证,使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突出了作者的什么观点,让读者有了深刻的印象。
5.类比论证:类比论证术就是在考察两类事物某些相同或相似属性的基础上,推断出它们另外的属性也相同或相似的论辩方法。
这种论辩方法灵活机动,变幻无穷,能极大程度地表现一个人的论辩才能。
中考议论文阅读论证方法及作用
( 对比论证 )
(3)人活着要有尊严,因为尊严 使人能够忍受磨难,乐观向上。 面对敌人的诱惑,李大钊始终坚 贞不渝,他以一个共产党人的尊 严,忍受着各种磨难,用尊严捍 卫了党旗的鲜红,用尊严书写了 一曲壮丽的人生之歌。
( 举例论证 )
(4)要取得成功,首先要学会低 头。这恰如演奏一支高昂的曲子, 起首往往是低调的。低头,既是 正确认识自己,也是对他人的一 种尊重。
⑦当然,“选定一把椅子“,有个关键因素,就是“椅子”一定要选 准选对。放眼望去,满世界都是“椅子”,花花绿绿,琳琅满目,但哪一 把更适合你,却要认真思量,精心挑选。譬如帕瓦罗蒂,他从小就声带好、 音域宽、乐感强,父亲和老师都认为他是唱歌的料,因而朝着这条路走下 来,就比较容易成功。一旦选定了“椅子”,就要坚定不移地为坐稳坐好 这把“椅子”而努力奋斗,像帕瓦罗蒂那样,用一个又一个七年去实现自 己的目标,才有了《我的太阳》那样绕梁三日的金石之音。
思考:第⑥段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其作用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考点分析:论证方法/引用论证】
【参考答案】 引用论证 引用陶潜的诗论证了自由要善于合作、沟通。
帕瓦罗蒂的“椅子观”
①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已去世好几年了,人们都在怀念 他,怀念他那响遏行云的歌声,也怀念他不懈奋斗的一生,我不由想起了 他的“椅子观”。
论证方法及练习(含答案) 答题思路
论证方法及练习(含答案)答题思路论证方法及练习(含答案)--答题思路常用的演示方法1.举例论证:所举的能证明论点的具体事例、概括事实、各种现结合图像、统计数据和作者的分析作为例子。
(事实和例子)作用:说理更具体、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答题思路:用什么典型事例论证什么论点,论证十分具体,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清楚,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作者引用的能证明论点的名人名言、为人们承认作者对论点的分析等。
作用: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回答思路:用什么理由来论证什么论点,这样才能表达作者的观点得更鲜明,说服力更强,让人信服。
引述论点:是吗?推理?一种,也叫??引用?,即参考文献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
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
引用方法多变,十分灵活。
功能:引用名人名言、格言和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答:使用引用和论证的论证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引用来证明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3.比喻论证:通过类比生动地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作用:说理更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答:比较演示内容,使演示生动、形象,更容易让读者接受和理解。
4.比较论证:它是积极和消极比较论证的缩写,也称为比较法。
可比以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对比的双方要属于同一范畴,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相反或相对的性质。
功能:明辨是非,明辨是非,令人印象深刻。
答题思路:从什么和什么两个方面进行对比论证,使正确错错误清晰,是非分明,突出了作者的观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类比论证:类比论证术就是在考察两类事物某些相同或相似在属性的基础上,推断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是相同或相似的参数方法。
这种论证方法灵活多变,可以极大地展示一个人的论证能力。
中考议论文阅读之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中考议论文阅读之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课程目标:1.梳理一下论证方法的类型及作用。
2.把握中考中常考的类型及判断方法。
3.把握中考中的答题采分点及模式。
《多好的草地都有瘦马》摘段古希腊的德摩斯梯尼,小时候口吃,但他苦加练习,终于成为著名的演说家;法国作家大仲马出身微贱,但他毫不在乎,在贫苦中坚持写作,终成为文坛巨子;我国古代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天生反应迟钝,但他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终成博学之士;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宵达旦忘我地研究,终摘数学桂冠。
够了,够了,不必再例举了——我无非是想通过这些例子说明,一个人若要有所成就,努力奋斗是必不可少的。
⑤最后,要善于活化知识。
……人的大脑好比电脑,脑子里存储了大量的零碎的知识,如果不去消化、理解和运用,无非是在脑容量里多占了点空间而已,这样的知识越多,你的内存越小,反应越慢,脑子容易僵化。
知识是冰,是死的,而智慧是水,是活的,只有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才是到达了读书的真境界。
---《小议读书》2012《决定成功的利器》第⑤段划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文:⑤一个人的德,好比一张弓的木心是否在恰当的位置,决定射箭的方向;一个人的才好比一张弓是否有力,决定箭射得远近。
德和才是决定成功的两把利剑。
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把德和才分别比作了张弓的木心的位置和一张弓的有力的程度,证明了德和才在决定弓的方向和远近的不同作用,从而使抽象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⑵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方式方法以及兴趣效果。
周总理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总理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
既立志于“中华崛起”,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时时检点自己,提醒自己,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才。
冯有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
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
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
2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议论文阅读汇编含答案解析
2017中考议论文汇编(湖南益阳)(四)阅读下文,完成18~20题。
(9分)唐僧,为啥不飞过去姜仲华①小时候看《西游记》,心里总有个问题:唐僧取经那么难,其实有好办法呀,孙悟空会驾云,只要背起他,十万八千里,一飞不就到了吗?近日偶读《孟子》,看到有句话: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②“科”是俗语的“窠”,就是坑、洼。
孟子的意思是,流水遇到坑、洼,要充满之后才继续向前流;不把坑、洼填满,就不向前流。
联想起《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经历,忽然若有所悟:唐僧师徒不飞,原来如此啊!③我豁然明白,唐僧师徒的取经路,像流水一样,遇到的每一个坑洼都填满了,再向前走一步。
这是极其注重细节的人生。
这每一个坑坑洼洼,都有上天的美意;这些坑坑洼洼,是熬人的苦杯,其实,也正是盛满祝福和营养的福杯啊!如果用巧法省下走哪个坑洼,坑洼里含着的福分和养分,就得不到了。
师徒四人一个一个地战胜八十一难,一步一步地走过十万八千里,他们的心如钢铁,在反复灼烧、锤打,抵达西天时,已经不是取经最初的凡铁了,他们脱俗成圣了。
④盈科而后进,是一种厚实、沉着的坚守和忍耐;成就的,是不寻常的质地和品格。
据说,如今的白酒调酒师,能用酒精、香精、味素,快速调出美味的酒。
但是真正的好酒,必须在地下默默无闻地埋藏、发酵多年。
⑤韩国围棋大师曹薰铉写了一篇围棋讲座稿,开头有段话,提醒学棋的人:“我以为,与其一心想着要赢棋,倒不如专心下好每一盘棋的每一步,以留内容充实的棋谱。
人生的每一瞬间都有正道,围棋的每一手也都有其正确的方向。
每一步都尽善尽美的人生是美丽的,围棋也是如此。
”曹薰铉“专心下好一盘棋中的每一步”,不正是唐僧师徒扎实无比的取经之路吗?⑥童年读《西游记》,读到的是巧;人近中年,读出的是拙。
我为童年的小聪明而惭愧,也明白了,真正称得上美好的事业、真正品质恒久的果子,都来自流水一样的“盈科而后进”的精神啊。
(选自2015年第1辑《时文选粹》)18.第⑤段论证的观点是什么?(2分)19.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中考现代文阅读议论文考点四:对文中词语、语句含义的理解附参考答案解析
考点四:对文中词语、语句含义的理解考点四:对文中词语、语句含义的理解常见问法①结合文章内容 , 请你说说“某一词语(短语)”的含义。
②结合生活实际 , 请你说说文中某句话的含义。
技巧点拨理解文中词语(短语)的含义 ,需要在理解词语(短语)的基础上 ,通过引申、形容、比喻等产生出来的。
有时还必须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 , 根据上下文 , 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 , 概括文章的思想倾向 , 推断出这个词语的具体含义。
议论文中要理解文中语句含义 , 一般要注意此句中有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 逐一弄清楚这些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词语的含义 , 然后用自己的话把这些比喻义连起来再复述一遍。
最好把此句的表达作用组织到答案中。
考点四:对文中词语、语句含义的理解【13】我的读书经验(江苏连云港, 12 分)冯友兰①我 7 岁上学就读书,一直读了 80 年,基本上没有间断,不能说对于读书没有一点经验。
我所读的书,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
②先说第一点。
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多极了,浩如烟海。
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是少数,我们要学会选择。
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只供翻阅的。
我们心里先有了这个数,就可以随着自己的专业选定一些需要的书来读。
③读的时候先要解其言,这就是说,首先要懂得它的文字,它的文字就是它的语言。
语言有中外之分,也有古今之别,这叫语言文字关。
攻不破这道关,不知道关里边是些什么东西,只在关外指手画脚,那是不行的。
当然,攻语言关,要先作许多准备,用许多工具,如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这类。
④中国有句老话说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读书时即使书中的字都认得了,话全懂了,也未必能知道作书人的意思。
从前人说,读书要注意字里行间,又说读诗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 。
这都是说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
这就是知其意。
司马迁说过:“好学深思之士,心知其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考点四: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常见问法:①某句(某段,全文)运用了……论证方法,有何作用?②某句(某段)写……内容,有何用意?技巧点拨: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完成此考点必须先掌握以下四种论证方法:①举例论证:是指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
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分析作用时,可以用“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的句式回答。
②道理论证:是指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
这种方法如果使用得当,会有很强的论证力量。
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可以用“运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人”的句式回答。
③比喻论证:是指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深人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可以用“运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的句式回答。
④对比论证:是指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
可以用“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加以比较,突出强调……的观点”的句式回答。
【11】阅读危机是心灵缺氧(2017湖南邵阳,20-23,8分)①培根曾经说,阅读是一种消遣。
从大众文化的层面上理解,以前大部分普通中国人也是为了消遣才读书。
在被称为“文化热”的上世纪 80 年代,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门庭若市的新华书店和各类书摊,阅读是那个相对匮乏同时也相对悠闲时代的精神消遣。
但这种热情并不专属于阅读,而是一种对精神生活丰富性的渴求,随后以《渴望》为代表的电视连续剧就以新的形式抢占了人们晚饭后的时光。
②因此,信息时代所谓的阅读危机多少被夸大了,只不过是新的文化形式和消遣方式取代了传统的读书而已。
从整体上看,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了而不是更贫瘠了,获取知识的渠道更方便了而不是更封闭了。
100 多年前,尼采也曾对报纸的出现忧心忡忡,认为这种快速折损的消耗品将会干扰人们对经典阅读的兴趣,后来证明他多虑了。
③这么说并不意味着阅读危机不存在,而是说它需要被更清晰地表达。
当我们说自己不读书时,意思常常是没有读书的时间或心情,而不是说无书可读,这背后是一种时间焦虑。
中国社会在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后,就逐渐进入了一个加速奔跑的时代,时间成了稀缺资源。
尤其到了信息和时间都碎片化的网络时代,人们在不停的快速切换中,表现得像某种焦虑症患者。
④因此,阅读危机的实质是,人们由于缺乏以专注阅读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深呼吸,而陷入被大量信息垃圾围困的心灵缺氧状态。
刚看了五分钟电子书,就被弹出的新闻链接吸引了注意力;这一分钟还在为某一公共事件激愤不已,下一分钟可能就因为某个段子开怀大笑。
照这个趋势,未来人类的心智结构或将改变,变得像金鱼一样只有 7 秒钟的记忆。
同时,由于缺乏深度的内心体验,网络时代人们的精神气质开始变得雷同。
⑤慢下来,读读书,不仅仅以阅读的名义进行,更应该站在保护一颗健全心灵的高度,站在人文危机的高度来看待。
如果说社会发展是一匹骏马,阅读及其代表的人文精神就应该是驾驭它的缰绳,不应该任由它在我们手上滑落。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作者认为,真正的阅读危机是什么?请从原文中找出。
(2 分)★2.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任写两种。
(2 分)3.第②段中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2 分)4.文章最后一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2 分)【12】全民阅读时代,读书越多越好?(2017江苏扬州,14-17,16分)邓江波(1)作为人类最悠久的文化活动之一,阅读的面貌正在被极大地重塑。
如果只用两个字来概括新时代阅读的特点,无疑是“快”和“多”。
(2)阅读的“快”根植于信息技术的革新。
传统的纸质书籍的阅读要逐字逐行完成,并且强调记忆和思维。
然而,高度发达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彻底打破了这种阅读逻辑。
一方面,数字阅读不再局限于白纸黑字的纸面,而是延伸到电脑、手机甚至是智能家电和汽车等数字化场景。
阅读的对象不再只是安静等待眼球来访问的文字图片,而是视频、音乐等各种多媒体元素。
另一方面,从文化的视角来看,阅读资源不仅在数量上猛增,内容格调上也越来越“流行”。
沉湎于唾手可得的享受,阅读变得越来越碎片化,可视化和娱乐化。
(3)对于阅读,现代人不仅求“快”,而且贪“多”。
近年来,无论是在街头巷尾的言谈里,还是各路媒体的报道中,提到阅读的主题,最能引起共鸣的已经不再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造就灵魂的工具”这种温文尔雅的哲言,而是“一年读180本书,他还能让读过的每本书产生价值”“一年读不到100本书说明阅读还改变不了你”之类急不可耐的训诫。
细看这些心得,会发现作者所读的多是“经世济用”甚至“即学即用”的工具型书籍,而所谓的阅读技巧很可能只是略读、跳读,甚至是“目录阅读”。
这种“阅读”显然不是为了锻炼思考、健全心智,而是为获取能够有效转化为经济和社会利益的“文化资本”。
(4)说到“文化资本”,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很多年轻人一面沉迷于数字世界,一面却又要强行与纸质书籍发生互动。
比如,在午后的阳台上摆一杯咖啡一本书,拍照发到朋友圈;再如,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心血来潮网购一摞新书,半年都没翻开过几次,等等。
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与其说这是阅读,不如这说是一种“阅读表演”。
(5)贪“多”求“快”的阅读姿态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成因。
在今天这个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现代都市中的普通劳动者越来越清楚自己的危险处境:高度分化而替代性高的工作,快速更迭的科技和产业形态,不断升级的知识和技能需求,居高不下的教育培训成本,陷入阻滞的社会流动……层层叠加的外部压力促使人投身一场没有硝烟的“阅读竞赛”,而甘愿放弃本应拥有的闲暇﹣﹣尽管那才是阅读的理想状态。
1.写出本文题目的好处。
(3分)★2.简析第三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3分)3.概括第三段第四段中有些人“获取文化资本”的两种做法。
(4分)4.你怎样看待“全民阅读时代,读书并非越多越好?”这一说法?并阐述你的理由。
(80-100字,6分)【13】品读经典,聆听高处的声音(2017湖南娄底,19-21,9分)白龙①站在不同高度的书籍上,人们看到的风景各异;从低处的一叶障目到高处的霞光万丈,阅读的厚度,决定了人生格局与眼界心胸。
如果把人类文明比做一座山峰,那么雄踞高山之巅的,就是历经世代淘洗而筛选出的经典文本。
②阅读经典,如同聆听山巅之城的智者们穿越时空的遥远回响。
经典作品代表着人类精神的复杂性,标志着我们共同的先辈曾经抵达过的精神高度和思想深度。
它对人心的理解和体恤,犹如一双越过时空的温暖臂膀,环住一个个困在冰冷湖面的灵魂。
它以锐利的穿透力,让那些只知和现实讨价还价的人们,懂得什么叫对这个世界爱得深沉、情之激越,什么叫思想的力道和思考的痛感。
③然而,在纷纭万状的信息社会,进入经典文本所构成的精神世界是困难的,也是奢侈的。
那似乎是一个和我们厕身其间的世界相平行的空间,独立、缥缈而易碎,一个电话或者微信的侵扰,就能迅速把我们拉回现实。
古人说,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而现在,对于奔波忙碌的现代人来说,仅仅闭门恐怕是不够的,只有在静谧无声的夜晚,待一天的工作结束,关上手机,才能翻开泛黄的书页,小心翼翼地捕捉来自遥远时空的细弱声响。
那个高处的世界并不许诺我们具体的好处,但入得其门,自然会感受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产生一种“只有高贵纯洁心灵能够感受的欢愉”。
④正如登山需要阶梯,进入经典作品的世界同样需要拾阶而上。
有时,理解经典作品的主题是困难的,需要借助思想的阶梯。
理解经典作品中的主题,一般历千载而不变,充满泛着古老铜绿的端庄大词,重如千钧、庄严肃穆。
诸如民族和命运、历史与兴衰等等。
有时,通过一部经典去理解另一部经典,方能参透义理之精妙,醉心于云蒸霞蔚的经典意象,比如国学上“以传注经”的传统就是如此。
有时,理解经典也需要人生的准备。
正如陈年老茶需要用沸水才能浇出厚重余味,理解经典也需要我们用老水手般的人生阅历,用经久不息的温热内心,浇开经典作品中只属于独特个体的专属气息。
惟其如此,方能找到每个人心中的哈姆雷特,让经典的鉴赏者代代不绝。
⑤经典只会让人变得谦逊,因为见识了大海而更懂得什么叫沉潜往复,登上了群山之巅而更能体会山花的璀璨只若指间流沙。
而愈了解人类精神的由来和思想的系谱,人们才会愈发认清自己在这个世界所处的位置,从而拥抱真正属于自己的未来,写下属于我们时代的经典。
(2017年04月25日《人民网》,有改动)★1.选文第③段的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在选文第⑤段中,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去理解经典?3.在互联网+时代,有不少同学热衷于网络小说、动漫作品,觉得这些比经典作品要通俗、有趣、刺激。
结合选文,说说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14】(2017辽宁沈阳,19-22,13分)①人贵立志。
立志是事业的起点,也是事业成功的基石。
古往今来,能成就大事业者莫不先怀雄心壮志,并且矢志不渝。
宋代学者程颢曾说:“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
”明代学者王阳明也说:“夫学,莫先于立志。
”由此可见,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既是指引又是动力,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②何谓立志、如何立志?答案见仁见智、人言人殊。
一些人立志只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这显然过于狭隘和短视,不宜提倡;更多的人在立志时首先考虑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在这个大前提下寻找个人的兴趣点,然后确定志向。
这样的立志,既有利于社会进步,又可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与特长,值得大力倡导。
③在我国历史上,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大多立有大志。
比如,被林则徐誉为“绝世奇才”的左宗棠,很早就怀有“身无半亩,心忧天下”之志。
尽管他三次赴京会考皆名落孙山,直到40岁还是一介布衣,但救世济民之心毫不动摇,潜心研究中外舆地军略,后来被人誉为“天才军事领袖”。
在抵抗外国侵略方面,他先是抱病、带着棺材前赴西北指挥,在新疆战胜了英国支持的阿古柏军队后,又挫败了沙皇对中国西北的侵略阴谋,捍卫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后来,他在中法战争中坚决抵抗法国侵略,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④关于立志问题,毛泽东同志在1917年的《致黎锦熙信》中有过深刻论述:“今人所谓立志,如有志为军事家,有志为教育家,乃见前辈之行事及近人之施为,羡其成功,盲从以为己志,乃出于一种模仿性。
真欲立志,不能如是容易,必先研究哲学、伦理学,以其所得真理,奉以为己身言动之准,立之为前途之鹄,再择其合于此鹄之事,尽力为之,以为达到之方,始谓之有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