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微生物原生质体育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原生质体融合过程
原生质体,PEG、 CaCl2、 MgCl2适温处理,去除 PEG,分离培养。
(二)融合的影响因素
1. 融合剂:PEG、电场、激光。
PEG适用的相对分子量为1000-6000,不同种类的微 生物对PEG分子量的要求不同,放线菌:1000-1500; 真菌:4000-6000;细菌 1500-6000。PEG常用的浓度是 30~50%。
1、提高产量或质量,合成新物质
2、改良菌种遗传特性 3、优化菌种发酵特性 4、质粒转移 5、原生质体与细胞核融合 6、进行遗传分析
第八节
细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一、概述 二、细菌原生质融合育种一般程序 三、细菌原生质融合育种技术 (一)培养基与溶液 常用培养基、高渗溶液 (二)细菌原生质融合育种 提高细菌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率的方法 预处理;溶菌酶;细菌生理状态;培养基组成与培养条件 建立最佳融合体系 重组子分离模型
2.温度:20~30℃,时间1min~1h。 3.亲株的亲和力和原生质体的活力
4.无机离子: Ca2+, Mg2+促进融合;
5.其他条件:细胞密度要在107~109个/mL。
四、融合体再生
(一)融合体再生
双亲融合后形成的融合体不等于重组体,以霉菌来 说,可能是异核体或杂合二倍体或者重组体。 融合体的再生,包括融合体细胞壁合成、重建、融 合体的再生。
2. 原生质体再生育种实例
如采用原生质体再生育种,使小单孢菌福堤霉素生产 能力提高280%,
二、微生物原生质体诱变育种
常规诱变育种的缺点:
(1)单孢子材料,孢子壁厚,诱变剂渗入困难; (2)与细胞代谢活跃程度关系极大 原生质体的优点 (1)直接与诱变剂接触
(2)制备原生质体的材料为对数生长期的细胞
1. 直接法的融合率 融合率(%)=基本培养基上再生的菌落数/完全培养 基上再生的菌落数×100% 2. 间接法的融合率 融合率(%)=重组体后代总数/所有后代总数×100% 不同微生物的融合率差别很大,如霉菌、放线菌的融 合率为0.1%-10%,细菌和酵母为10-3-10-6。异种间融合 率比同种间低得多,如霉菌种间融合率为0.1%~1%,酵 母、放线菌为10-5-10-7。
三、微生物原生质体转化育种
整条染色体DNA或片段DNA以及质粒DNA转化,促 融合剂。
四、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亲株原生质体融合 五、其他微生物原生质体育种
脂质体转移,原生质体转染等
第二节 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在1954年,Stahelin就曾用连续照像追踪了炭疽 杆菌的原生质体融合。 1985年,日本的冈田善雄发现灭活的仙台病毒可 以诱发细胞融合,从而奠定了细胞融合的技术基础。 目前普遍采用的化学融合方法是在1974年才建立 起来的,当时,高国楠发现聚乙二醇(PEG)在Ca2+存在 下能促使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并显著提高融合频率。
(三)操作方法
1. 2. 3. 4. 细菌原生质体的制备方法 细菌原生质体制备率 细菌原生质体再生 原生质体融合
5.
6.
融合体分离与检出
重组体分析和鉴定
第九节
放线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一、放线菌细胞壁组成和结构及水解
(一)放线菌细胞壁组成和结构
(二)细胞壁水解
水解酶;酶解环境条件
二、放线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1)低渗爆破法
爆破彻底,没有残骸,破壁不完全则有残存细胞形 态。
(2)荧光染色法 荧光增白剂(VBL)染色,洗涤后显微镜下观察, 如发出红色光则为完全原生质体,如发出绿色光则表 明还有细胞壁成分存在。
3、原生质体的收集和纯化
(1)过滤法:丝状微生物。 (2)密度梯度离心法:蔗糖或氯化铯。 (3)界面法:两种液体密度有区别,原生质体就集 中在两层液面交界处而得到纯化。
第十章 微生物原生质体育种
第一节 微生物原生质体育种
1953年,Weibull等人首先用溶菌酶溶解细胞壁获 得了原生质体。 1958年,Brenner等人提出了细菌原生质体的 3条 标准,即没有细胞壁;失去细胞刚性,呈球形;对渗 透压敏感。 按照同样的标准,Eddy、Emerson、Bachmann等 人用蜗牛酶配合其它条件分别从酵母菌或丝状真菌中 释放出原生质体。
(1)正突变株 (2)亲本具有较大遗传差异。
(3)营养缺陷和抗性标记
(4)热致死、孢子颜色,菌落形态 (5)荧光色素标记
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
(一)原生质体制备
原生质体的制备过程:分离→收集→纯化→活性鉴定 →保存。
去壁方法:机械法、非酶分离法、酶法
1、酶法分离原生质体的影响因素
(1)培养基组成:限制性培养基,甘氨酸。 (2)菌体培养方式:平板玻璃纸法,振荡沉没法 (3)菌体菌龄 丝状真菌:年轻的菌丝;酵母:对数期
(2)扩大重组的亲本范围。
(3)原生质体融合时亲本整套染色体参与交换,遗传 物质转移和重组性状较多,集中双亲本优良性状 机会更大。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一般包括如下步骤:
① 标记菌株的筛选; ② 原生质体的制备; ③ 原生质体的再生;
④ 原生质体的融合;
⑤ 融合子的选择; ⑥ 实用性菌株的筛选。
一、直接亲本及其融合标记的选择
(4)漂浮法:适用于细胞较大的微生物。
4、原生质体的活力鉴定
(1)荧光素双醋酸盐(FDA)染色法:活细胞发荧光。
(2)酚藏花红染色法:活细胞染红色,死细胞为白色。 (3)伊文斯蓝染色法:活细胞无色,死细胞为蓝色。
5、保存
立即使用或低温冷藏数天。可以采用液氮保藏,加 入5%的二甲亚砜或甘油等做保护剂。
细胞体积测定;融合子核DNA含量的测定及核型的观察;同工酶分析; 重组体交配型鉴定
第十一节 霉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一、霉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程序 二、培养基及溶液 三、霉菌原生质体融合的关键步骤 (一)霉菌原生质体制备 (二)原生质体的再生 (三)原生质体融合和再生
化学融合法;电融合法;融合体再生与检出
Douglas首先用溶菌酶从链霉菌菌丝中制备出原生 质体。
日本的岗西等人对链霉菌原生质体的形成和再生的 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结果至今仍为不少实验室所 引用。 Landman等人以及Wyrick和Rogers对枯草杆菌的原 生质体的形成和再生进行了研究。
所有这一切,都为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创立提供了 必要的条件准备。
融合原生质体再生的方法:
1、 酵母、细菌:双层平板法 2、放线菌、霉菌:双层平板法,也可以直接分离到 高渗培养基平板上。
(二)融合体的检出与分离
1、营养缺陷型标记:双亲带有不同营养缺陷型标记。
2、抗药性:双亲具有不同的抗药性。 3、灭活原生质体:融合前杀死一亲本。 4、荧光染色法:双亲用不用的荧光色素染色标记。 5、双亲对碳源利用不同:要结合其他特性。 6、其他
(4)稳定剂
高渗溶液:无机盐(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等)和 有机物(蔗糖、甘露醇、山梨醇等)。稳定剂的作用不 仅能防止原生质体破裂,而且对提高酶的活性,促进酶 和底物结合都有相当的优越性。
ຫໍສະໝຸດ Baidu
(5)酶解前的预处理 酵母和丝状真菌:巯基化合物;腐霉:TritonX-100 或脂肪酶;酵母:EDTA;放线菌:甘氨酸。 (6)酶系和酶的浓度 溶菌酶(细菌、放线菌的肽聚糖)、蜗牛酶、纤维素 酶、β -葡萄糖苷酶等(霉菌和酵母)。 (7)酶的作用温度和作用pH值 细菌高些,霉菌酵母低些,并考虑菌株的生长最适 温度 (8)菌体密度:要控制好酶液中菌体密度。 (9)酶解方式:通气和适当振荡
接着,聚乙二醇(PEG)的促融作用很快在微生物中得到 证实,成功地实现了酵母菌、霉菌、放线菌和细菌等多种微 生物在株内、株间、种间以及属间的融合,从而使原生质体 融合技术在微生物方面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实验体系。 目前,原生质体融合已成为微生物遗传育种的一种新工 具。
原生质体育种优势:
(1)大幅度提高亲本之间重组频率。
1、本身较为敏感;
2、原生质体再生的细胞壁可能在组成与结构上都发生变化, 甚至于产生可遗传的利于细胞代谢和产物外泌的变异;
3、制备原生质体的出发材料为对数生长期细胞;
4、原生质体再生材料无需经过遗传标记。
1. 原生质体再生育种的一般程序
出发菌株的选择→菌种活化和预培养 →原生质体 制备→原生质体再生→高产菌株分离(初筛)→复筛 →遗传稳定性鉴定→菌种特性及发酵特性研究
五、融合重组体检出
(一)重组体的检出和鉴别的方法 1. 直接法
2. 间接选择法
3. 钝化选择法
指用灭活原生质体和具有活性的原生质体融合,灭 活的原生质体和营养缺陷型菌株原生质体在基本培养基 上都不能生长,只有融合体才能形成菌落。 原生质体灭活的方法可以用加热、紫外线照射或者 药物处理等方法。
(二)融合率
(一)培养基与溶液 (二)菌体培养及预处理 液体培养法;玻璃纸培养法
第十节
酵母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一、酵母菌细胞壁结构和遗传标记 二、酵母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一)出发亲本菌株的筛选及单倍体分离
(二)酵母菌原生质体融合常用培养基与溶液 (三)原生质体制备
(四)原生质体再生
(五)酵母菌原生质体融合 (六)融合重组体鉴定与遗传分析
(二)原生质体再生
酶解去壁后得到的原生质体应具有再生能力,即能
重建细胞壁,恢复细胞完整形态并能生长、分裂,这是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的必要条件。 原生体再生分为三个阶段
1. 大分子合成与原生质体生长 2. 细胞壁合成与再生
3. 分裂能力恢复并开始分裂繁殖成正常形态
1、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因素 ① 菌体生理状态:年青的强于年老的。 ② 稳定剂:高渗环境。 ③ 酶浓度和酶作用时间:不宜过浓过长。 ④ 再生培养基组成:需添加一些特殊成分。 ⑤ 残存菌体的分离:会被未酶解的抑制生长 ⑥ 原生质体密度:先长的抑制后长的。 ⑦ 排除培养基上的冷凝水:致使原生质体破裂。 ⑧ 再生方法:一般采用双层平板法
(一)原生质体诱变育种方法
1、物理诱变剂诱变原生质体的一般程序
对数生长期的菌体离心,洗涤→酶水解去壁,制成
原生质体→离心,高渗溶液洗涤原生质体→稀释,放入
无菌培养皿→紫外诱变→暗处理→移至再生培养基再生 →分离优质菌株→突变体稳定性试验→突变体鉴定
2、化学诱变剂诱变原生质体的一般程序
出发菌株培养和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选择合适的
微生物原生质体育种的方法
1.微生物原生质体再生育种
2.微生物原生质体诱变育种
3.微生物原生质体转化育种 4.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5.其他微生物原生质体育种
一、微生物原生质体再生育种
原生质体再生育种是微生物制备原生质体后直接再生, 从再生的菌落中分离筛选变异菌株,最终得到优良性状提高 的正变菌株。 高正变率的原因
化学诱变剂→诱变→离心弃诱变剂,洗涤→稀释,分离
→再生培养→观察、筛选突变株→复筛→突变株鉴定
(二)原生质体诱变育种实例
1. 扩展青霉PF-868原生质体制备 孢子玻璃纸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纤维素酶和蜗牛酶 处理。 2. 原生质体再生 双层平板法。 3. 原生质体诱变 原生质体悬浮液调整至适当浓度,紫外线、He-Ne 激光和60Co处理。 4. 突变株鉴定
原生质体形成率的测定
(1) 细菌和酵母:
① 血球计数板
原生质体形成率( %) 蒸馏水加入之前计数 蒸馏水加入之后计数 100% 蒸馏水加入之前计数
② 蒸馏水处理,高渗再生培养基菌落计数法
(3) 霉菌和放线菌: ① 蒸馏水处理,高渗再生培养基菌落计数法
② 高渗培养基和普通培养分别培养法
2、原生质体的鉴定
2. 再生率的计算
再生菌数-剩余菌数 原生质体再生率=-------------------------------×100% 破壁前菌数-剩余菌数
各类微生物的再生频率是不相同的,细菌原生体再 生频率在90%以上,放线菌的频率为50%-60%,真菌 为20%-70%。
三、原生质体融合
protoplast fusion
(三)DNA含量及孢子形态测定
1. DNA的含量测定:测定孢子、菌丝或细胞的DNA含量,可
以进一步帮助鉴别重组体。
2.单倍化:必须连续几代自然分离、纯化,才能获得表型稳 定的重组体,也可使用单倍化剂(重组剂)处理。 3. 有关酶活性及孢子体积测定 4. 分子生物学方法: 核酸序列分析与比较。
六、原生质体融合的应用
(四)融合重组体分析与鉴定
(三)原生质体制备
(四)原生质体再生
(五)原生质体融合与再生 PEG诱导融合法 电融合法 融合体的检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