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合集下载

916084-病例05-高血压合并危险因素

916084-病例05-高血压合并危险因素

1.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37:e82, July 2019.
审批号:ACMKT201909240039,有效期至:2021/9/23
ACEi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 这一获益主要来源于培哚普利的三项研究
ACE
0% i
-4%
ARB
-1%
p=0.683
相对降低风险(%)
和对照组相比,低浓度AngII组死亡率增加50%,高 浓度AngII组死亡率增加92%,对照组无死亡,死亡 原因为心肌梗死
基础研究,将30只兔子分为3组,输注低浓度的AngII,输注高浓度的AngII,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不同 AngII浓度心梗死亡发生情况,探究AngII浓度升高是否会直接诱发冠脉事件
2022
2030
时间(年)
心脑血管死亡率(1/10万)
300
250
238.4
≤209.7
200
≤190.7
150
100
50
0
2015
2022
2030
时间(年)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
共识推荐合并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应强化降压
• 一般高血压患者应降至<140/90mmHg,
1. Hypertension. 2013 Jul;62(1):147-53. 2. Endocrine Journal 2001, 48 (1), 25-31
3.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 2006 , 20 (2) :111-112 4.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6 , 14 (8) :660-661
高血压合并危险因素患者AngII显著升高, 增加心梗死亡风险

“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150/90 mmHg。
血糖控制目标值
空腹血糖
4.4 mmol/L ~7.0 mmol/L
非空腹血糖
<10.0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7.0 mmol/L
——01. ——02. ——03.
血脂控制目标值
1.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低危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 mmol/L,非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4.1 mmol/L,TG<1.7 mmol/L。
药物治疗
3)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
临床上可选择的降脂药物大体可分为2大类,包括:
➢ 主要降胆固醇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 9型(PCSK9) 抑制剂及其他降脂药(胆酸螯合剂、普罗布考)。
➢ 主要降TG的药物,包括贝特类药物、高纯度ω-3脂肪酸和烟酸类药物。 多项大规模研究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在ASCVD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均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因此,为了降脂达标,临 床上应首选他汀类药物。一般推荐起始应用中等强度他汀(可降低LDL-C水平25%~50%),并根据个体的降脂疗效和耐 受情况,适当调整剂量;若LDL-C不能达标,建议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如LDL-C仍不达标,应加用PCSK9抑制 剂。 对血清TG水平增高(≥1.7 mmol/L)的患者,首先应用非药物干预措施。TG≥2.3 mmol/L者可考虑在他汀治疗基础上加 用贝特类或高纯度ω-3脂肪酸。对于严重高TG血症患者(TG≥5.7 mmol/L),为降低急性胰腺炎风险,应首先考虑使用 主要降低TG的药物。
肾有益的非甾体类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非奈利酮。 ➢ 经足量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后HbA1c不能达标的患者,可开始口服药和注射降糖药(GLP-1RA或胰岛素)的联合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在中国,高血压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最近的数据,每五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人患有高血压,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

由于高血压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影响,如何有效管理和控制高血压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的重要性及其包含的关键建议。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高血压的定义。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当血压值持续高于正常范围时,就会引发高血压。

高血压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心脏病、脑卒中、肾病等多种严重疾病。

因此,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是中国高血压联盟发布的权威文件,旨在为中青年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

这份共识包括了高血压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的内容,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全面的参考。

在共识中,专家们提出了一系列针对中青年高血压管理的关键建议。

对于高血压的预防,共识强调了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包括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

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共识推荐了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综合方案,即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在药物治疗方面,共识强调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和利尿剂等降压药物的应用。

同时,对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共识特别推荐早期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以预防靶器官损害。

除了药物治疗,共识还强调了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非药物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行为疗法,如饮食控制、运动、减轻压力等。

共识建议,应将非药物治疗作为高血压治疗的基础,与药物治疗同时进行,以提高治疗效果。

对于高血压的护理,共识强调了定期监测血压的重要性。

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以便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共识提倡开展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的专家共识重点(全文)

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的专家共识重点(全文)

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的专家共识重点(全文)降压达标同时降低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是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基石。

《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的专家共识》从临床实践出发,对我国高血压患者ASCVD的危险分层、降压降脂目标、药物选择原则以及依从性提高的策略等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血脂管理共识高血压患者降压达标(<130/80 mmHg)是长期获益的基础。

同时,对LDL-C 水平超过相应ASCVD 危险级别靶目标值者,均需进行降脂治疗。

对ASCVD高危以上级别的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同时启动降压和降脂治疗,尽早实现血压和血脂双达标,并长期维持。

联合药物治疗(优选单片固定复方制剂),更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

生活方式干预须贯穿患者终生。

生活方式干预健康的生活方式能预防或延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对于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不论是否启动药物治疗,均应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表1)。

表1 生活方式干预的主要内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策略(1)SBP≥160 mmHg 和/或DBP≥100 mmHg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可起始联合使用降压药物。

(2)血压在140~160/90~100 mmHg者,若伴ASCVD史,应立即开始降压药物治疗。

(3)血压在140~160/90~100 mmHg而无ASCVD者,应进行危险评估,高危者建议立即开始降压药物治疗;中危或低危者可采取家庭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密切随访4周,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意愿,宜尽早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4)应在4~12周内将血压逐步降至目标水平。

(5)接受降压药物治疗后,应长期维持血压达标。

高血压患者降脂治疗策略(1)ASCVD超高危的高血压患者:推荐起始即采用他汀联合非他汀类降脂药物治疗,以确保LDL‑C<1.4 mmol/L且较基线降幅≥50%。

LDL‑C基线值较高、降脂治疗不能达目标值者,建议LDL‑C降幅在50%以上。

2019年老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

2019年老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
将血压降至<150/90 mmHg,若能耐受,收缩压可进一步降至140 mmHg以下。
五、合并其他疾病的降压策略
脑卒中 冠心病 心力衰竭 糖尿病 心房纤颤
1.合并脑卒中
病情稳定的脑卒中患者,降压目标应达到<140/90mmHg; 既往缺血性卒中高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50/90mmHg以下; 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99%)导致的缺血性 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推荐血压达到<140/90mmHg; 不建议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和卒中患者首选β受体阻滞剂。
• 高龄老年高血压如何治疗? • 年龄≥80岁的高血压患者,应采取分层次、分阶段的治疗方案。
• 药物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小剂量单药作为初始治疗; (2)选择平稳、有效、安全、不良反应少、服药简单、依从性好的降压药物,如利尿剂、长 效CCB、ACEI或ARB; (3)若单药治疗血压不达标,推荐低剂量联合用药; (4)应警惕多重用药带来的风险和药物不良反应; (5)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压(包括立位血压)并评估耐受性,若出现低灌注症状,应 考虑降低治疗强度。 • 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分阶段降压,血压≥150/90 mmHg,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首先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
老年ISH占高血压的60%。随着年龄增长ISH的发生率增加,同时 脑卒中的发生率急剧升高。老年人脉压与总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呈 显著正相关。
• 1.1 诊断 年龄>65岁、收缩压(SBP)≥140mmHg (1mmHg=0.133kPa),舒张压(DBP)<90mmHg,诊断为老年 ISH。
无继发性高血压; • (4)评估靶器官损害和相关临床情况,判断可能影响预后的合
并疾病。 对于老年高血压,还应评估衰弱和认知功能。指南建议,对于 高龄高血压患者,推荐制定降压治疗方案前进行衰弱的评估,特别 是近1年内非刻意节食情况下体质量下降>5%或有跌倒风险的高龄 老年高血压患者(I,B)。

高血压急症的问题中国专家共识

高血压急症的问题中国专家共识

高血压急症的问题中国专家共识高血压急症相关定义高血压急症是一组以短时间内血压严重升高(通常收缩压>180和/或舒张压>120mmHg),并伴有高血压相关靶器官损害(HMOD),或器官原有功能受损进行性加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2019ESC高血压指南用血压的突然、快速升高及所导致的自我调节机制失调定义高血压急症。

共识认为,ESC定义比使用特定的血压阈值进行定义要更加准确。

共识还强调,如果收缩压≥220和/或舒张压≥140mmHg,无论患者有无症状都应视为高血压急症。

此外,目前推荐只用高血压急症来区别需要立即治疗的情况,而不建议用"高血压亚急症"和"高血压危象/急诊高血压"表述。

高血压急症的诱因有哪些?高血压急症的高发病率和病死率与患者未坚持服用降压药等诱因密切相关。

导致血压急剧升高的常见诱因有:①停用降压药或未按医嘱服用降压药(最常见原因):②服用影响降压药代谢的药物(非雷体抗炎药、类固醇、免疫抑制J剂、抗血管生成治疗、胃黏膜保护剂等):③服用拟交感毒性药品(可卡因、麦角酸二乙酰胺、安非他命):④严重外伤、手术;⑤急、慢性疼痛;⑥急性感染:⑦急性尿潴留:⑧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惊恐发作:⑨对伴随的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症、高胆固醇血症和糖尿病)控制不佳。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继发性高血压病因:①肾血管疾病;②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③肾实质疾病;④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⑤药物或酒精诱发。

继发性高血压主要与以下药物相关:♦抗抑郁药,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五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非懒体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和阿司匹林;貂含钠抗酸剂;。

注意力缺陷障碍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裁减充血剂(含有苯肾上腺素或伪麻黄碱);♦食欲抑制剂;。

草药补充剂;-全身皮质类固醇;♦盐皮质激素;0雌激素、雄激素和口服避孕药:0免疫抑制剂:。

慢性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撤毒品;&尼古丁;瞰含酒精饮料:。

高血压用药中国专家共识

高血压用药中国专家共识

吉林天风制药公司
(总302)《中国医刊》2002年第37卷第5期46~47
临床研究
吉林天风制药公司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苯磺酸氨氯地平 治疗原发性 轻中度高血压的随机、双盲平行研究
两组治疗方案比较
施慧达组 (n=110) % 78.3%(106) 21.70%(106) 1.82 络活喜组 (n=110) n % 72 70.59%(102) 30 29.41%(102) 0 4 3.74 P value NS NS NS NS <0.05
高血压用药中国 专家共识
胡大一
ACEI \ARB的地位

高血压和脑卒中 1、研究提示,脑卒中发病率约为250例/10万 人,是冠心病的5倍。 2、血压升高对亚洲人群脑卒中发病的影响 比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西方人群更显著。
因此,我国心血管病防治的重点是预防脑卒中。
ACEI \ARB的地位

降压达标是预防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关键 因素 1、收缩压每下降5~10 mmHg或舒张压每下 降2~5mmHg,脑卒中危险降低30%~40%。降 压治疗试验协作组(BPLTC)荟萃分析显示,4/-3 mmHg的血压差异,可使卒中相对危险 降低23%。 2、CCB降压效果好于ACEI \ARB
氨氯地平更有效控制清晨血压骤升
不同长效钙拮抗剂对清晨血压升高速率的影响(mmHg/h)
氨氯地平
硝苯地平控释片
非洛地平缓释片
治疗前 收缩压 治疗后 治疗前 舒张压
7.77±2.1 5.80±2.2* 5.07 ±2.2
8.01±3.6 7.13±2.8 7.01±3.5
9.01±4.5 8.59±4.1 9.05±3.1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高血压患者高质量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建议》(2023)要点

《高血压患者高质量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建议》(2023)要点

《高血压患者高质量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建议》(2023)要点1 背景高血压的管理在全球仍然面临挑战。

近30年来,中低收入地区高血压的患病人数增加约90%,与高血压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在逐年增加。

根据2012—2015年高血压抽样调查结果,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粗率为27.9%(标化率23.2%),患病人数从1958年不足3000万增长到了近3亿。

在控制率方面,2019年全球高血压控制率女性为23.5%,男性为18.4%,中国高血压的控制率虽较往年有所提升,但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男性17.8%,女性13.9%)。

另外,近期发表的一项我国动态血压注册登记研究显示,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仅21.0%的患者24h血压控制良好,白天血压控制率为45.0%,清晨血压控制率为34.1%,夜间血压控制率为27.6%。

当前,我国高血压管理面临两个方面的重要挑战:一是高血压患病率持续上升、高血压发病明显年轻化;二是高血压控制率亟待提高和改善。

2 高质量血压管理的内涵2.1 高质量血压管理的概念高质量血压管理是指在诊室血压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全天24h(动态血压)以及长期(家庭血压)稳定的血压控制达标;在高血压分级、分期管理的基础上,进行高血压的分型管理。

其核心是通过使用长效降压药控制24h血压,根据高血压患者的分级、分期以及分型,实现高血压的个体化治疗,从而减少血压变异性(BPV),延长患者血压目标范围内时间(TTR),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2.2 高血压的分级、分期及分型管理高血压分级目前仍然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分为3级(1级、2级、3级)。

分级不仅是高血压管理的基础,也是目前大部分指南高血压诊治的基础,其核心目标是降压达标。

目前,尚无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支持收缩压和/或舒张压≥130/80mmHg作为高血压诊断和治疗的标准,因此,我国仍然采用收缩压和/或舒张压≥140/90mmHg作为高血压诊断标准。

《“三高”共管规范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修订版

《“三高”共管规范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修订版
41(24–54)
非致死性心梗
14741
1.82(1.64–2.03)
37(19–51)
卒中亚型
缺血性卒中
3799
2.27(1.95–2.65)
1(0–20)
出血性卒中
1183
1.56(1.19–2.05)
0(0–26)
未分类的卒中
4973
1.84(1.59–2.13)
33(12–48)
其他血管死亡
3826
1.73(1.51–1.98)
0(0–26)
高血压一旦合并糖尿病,即为心血管风险高危/很高危人群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 019(001):1-44.
RF=危险因素;TOD=靶器官损害;CKD(mmHg)
健康中国行动
厚德 博爱 敬业 尚廉
“三高”患病率及危害
logo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常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患病人群基数庞大
糖尿病: 患病率持续上升,估计目前我国 大陆成人糖尿病患病人数达
高血压: 患病率持续上升,估计我国 ≥18岁成人高血压患病人数为啊
常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
2/3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高
且亚洲人群血压升高对心血管风险的增加更明显
Chobanian AV et al. JAMA. 2003;289:2560-2572.心脑血管病治.2019,19(1) 1-44
血压每升高20/10mmHg,心血管死亡风险加倍
收缩压每升高10mmHg亚洲人群心脑血管风险增加更明显
I-IGT,单纯性糖耐量受损;IFG,空腹血糖受损;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T2DM,2型糖尿病;CVD,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要点1. 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高血压是指静息状态下的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根据血压水平和存在的危险因素,高血压被分为3个阶段:正常高值、高血压阶段1和高血压阶段22. 高血压的目标血压:根据不同的患者群体和存在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的目标血压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高血压患者的目标血压应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

3.高血压的筛查和评估:对于高血压的筛查和评估应该包括测量血压、确定血压级别和危险因素评估。

危险因素评估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生活方式、肥胖、饮食、饮酒、吸烟等。

4.高血压的治疗策略:高血压的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限制饮食摄入的钠盐、增加锻炼等。

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选择,通常首选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者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5.并发症的防治: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其他并发症,如冠心病、脑血管病、心力衰竭等。

针对这些并发症需要综合管理,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6. 血脂异常的管理:高血压伴随着血脂异常的发生率较高。

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除了控制血压外,还需要注意血脂的管理。

一般来说,应当控制总胆固醇<4.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mmol/L。

7.高血压患者的防治策略:对于高血压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进行定期的随访和复查,以确保血压的长期控制。

同时,患者还需要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体重、限制饮食中的高盐和高脂食物的摄入等。

8.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管理: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其他并发症,如心脏病、脑血管病等。

对于这些并发症,需要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和管理。

以上是《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的要点。

这份共识提供了高血压患者的综合管理策略,对于临床医生和患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最新:《“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要点

最新:《“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要点

最新:《〃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要点引言高血压、糖尿病(以高血糖为特征)和血脂异常[以血清胆固醇或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为主要表现]常统称为〃三高",是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3项主要危险因素。

我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人数已经高达数亿,且许多患者〃三高〃并存,导致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成倍增高。

为了遏制和逆转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趋势,必须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预防和管理。

而与3项危险因素分别单独管理相比,实行〃三高〃共管可显著减少重复管理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产生良好的健康效益和经济效益。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要推进〃三高〃共管,做好血压、血糖、血脂的规范化管理,具体计划是到2030年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均提升至≥70%,治疗率和控制率持续提高,35岁及以上居民年度血脂检测率≥35%.为推动〃三高〃共管的落地与实施,建议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发挥行政管理职能,主导区域内医疗机构的〃三高〃共管上下级联动体系的构建,统筹各方资源,提升管理效率,循序渐进将〃三高〃共管真正落到实处。

然而,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专注于〃三高〃共管的指南或共识。

为积极推广〃三高〃共管的理念,提升临床医生的〃三高〃共管技能,我国心血管、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管理和社区医疗等领域的专家,通过广泛复习文献,结合我国临床实践,撰写了关于〃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三高〃患病率及危害一、我国人群〃三高〃的患病与控制现状二、〃三高"并存的危害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的主要危险因素。

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2~4倍,而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D1C)升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高血压、高血糖和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血脂异常都是代谢相关性危险因素,有明显的聚集倾向,常常会成对或三联一起发生在同一患者身上,形成'两高〃并存甚至〃三高〃并存。

2019心脏重症相关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

2019心脏重症相关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
推荐意见3: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急症术前患者推荐5~10 min内将SBP降至<120 mmHg, 并将心率降至<60次/min(主动脉夹层)。推荐镇静镇痛治疗,降压药物首选β受体阻滞剂,如不达 标可联用一种或多种降压药物如乌拉地尔、硝普钠或钙通道阻滞剂,避免反射性心动过速。
心血管外科围术期合并高血压患者
• 硝普钠因可降低冠脉血流增加急性心肌缺血的心肌损伤,不予推荐 • 乌拉地尔可作为替代降压选择 推荐意见1: • ACS合并高血压急症降压目标应立即将SBP降至<140 mmHg,降压同时不影响冠脉灌注,
DBP以>60 mmHg为宜 • 降压药物推荐浅镇静镇痛药物、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乌拉地尔,不推荐硝普钠
• 2010年中国AHF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出如病情较轻,可在24~48 h 内逐渐降压;对于病情重伴肺水肿的患者,应在1 h内将平均动脉压较治疗前降低≤25%,2~6 h降至 160/100~110 mmHg,24~48 h内使血压逐渐降至正常
• 2018年ESC指南推荐立即将SBP降至<140 mmHg;心脏重症患者通常在监护室治疗,监护措施齐备, 因此也推荐立即将SBP降至<140 mmHg,更快达到靶目标
心脏重症相关高血压管理的监测
• 心脏重症相关高血压最好采用持续监测方式,首选有创动脉血压监 测
• 如条件不允许,也可采用间断持续血压袖带监测 • 大部分患者需静脉药物降压,需在特定时间内达到降压目标,最好
在监护室进行监护,包括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CU)或内外科重 症监护病房(ICU) • 监测部位首选桡动脉,其次为肱动脉,如无法采用才选取股动脉、 足背动脉 • 主动脉疾病患者推荐间断监测四肢血压,可充分了解主动脉各分支 血供,各脏器灌注压,降压目标则以主动脉内压力为准

《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的专家共识》要点

《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的专家共识》要点

《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的专家共识》要点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的专家共识是由中国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医疗服务评价中心等单位联合编写的一份指导意见。

下面是该专家共识的要点:一、高血压与血脂异常的关系: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是导致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研究表明,高血压与血脂异常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两者的联合作用更容易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二、高血压与血脂异常的综合管理目标:综合管理旨在降低患者的血压和血脂,达到理想的控制目标。

专家共识提出的具体目标是:血压控制在每日静息和活动时<140/90 mmHg(有并发症时<130/80 mmHg),总胆固醇(TC)<5.1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37 mmol/L,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3.82 mmol/L,甘油三酯(TG)<1.70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4 mmol/L。

三、综合管理的基本原则:个体化、综合性、系统性和持续性是综合管理的基本原则。

个体化管理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综合性管理是指综合运用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等多种手段进行管理;系统性管理是指将血压和血脂的监测与随访结合起来,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持续性管理是指长期坚持管理,不断优化治疗策略。

四、综合管理的操作方法:综合管理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保持适当体重等措施;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降压药和降脂药的使用。

专家共识提出了具体的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原则,建议根据患者的风险分层选用合适的药物。

五、综合管理的评估和复查:综合管理需要定期进行效果评估和复查。

评估主要包括血压和血脂的检测,评估是否达到预定的控制目标;复查主要包括定期随访,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治疗调整和生活方式指导。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要点精选全文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要点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要点null《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22年)》要点一、概述(一)定义高血压定义: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

SBP≥140mmHg 和DBP90 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低于140/90mmHg,仍应诊断为高血压。

(二)分类根据血压升高水平,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

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见表1。

(三)流行病学2022年~2022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粗率为27.9%(标化率23.2%),与既往调查比较,患病率总体呈增高趋势。

18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5%,46.1%和16.9%,较1991年和2022年明显增高。

二、病因学高钠、低钾膳食,超重与肥胖,过量饮酒和长期精神紧张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其中高钠、低钾膳食以及超重与高血压关系最大,另外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年龄、高血压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以及糖尿病、血脂异常等。

null三、病理生理机制(一)遗传的影响(二)心输出量(三)钠摄人的影响(四)水钠潴留(五)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六)交感神经系统(七)动脉血管重构四、诊断、风险分层与转诊(一)诊断步骤高血压的诊断包括以下三方面:1.确立高血压诊断,确定血压水平分级。

2.判断高血压的原因,区分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

3.寻找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从而做出高血压病因的鉴别诊断和综合评估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程度,指导诊断与治疗。

(二)诊断依据1.病史及临床表现:(1)病史:①家族史:②病程:③高血压治疗经过:null④既往疾病史:⑤临床症状:⑥生活方式:⑦心理社会因素:(2)查体:测量血压、脉率、BMI、腰围及臀围;观察有无满月脸、突眼征或下肢水肿;听诊颈动脉、胸主动脉、腹部动脉和股动脉有无杂音;全面的心肺检查,检查四肢动脉搏动和神经系统体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我国人群高血压与血脂异常(以高胆固醇血脂为主)的伴发率高,但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低,联合干预对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心血管相关事件发生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着重高血压患者的胆固醇管理,旨在为我国临床医生提供更具实践意义、更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血压合并危险因素患者血压血脂管理建议。

高血压患者降胆固醇治疗目的
1. ASCVD一级预防人群
识别、明确需要降胆固醇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尽早启动他汀类药治疗,在血压达标的基础上实现LDL-C达标,尽可能降低ASCVD发病风险。

2. ASCVD二级预防人群
所有ASCVD患者须在降压达标的基础上,通过积极的他汀或他汀+非他汀类药物治疗将LDL-C降低至<1.8 mmol/L,延缓ASCVD疾病进展,以降低死亡风险,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调脂治疗药物选择
1. 可用于高血压患者的降胆固醇药物
包括他汀类药(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及匹伐他汀等)、血脂康、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如依折麦布)、以及同时具有降压和降胆固醇作用的单片复方制剂(SPC)。

2. 药物选择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对初诊高胆固醇血症(LDL-C大于前述各危险分层的目标值)的患者,推荐起始采用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治疗,治疗后4~6周复查血脂谱。

LDL-C达标后,继续他汀类药的长期治疗。

如单用他汀类药未能使LDL-C达标,应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以获得更显著的降胆固醇疗效。

②对他汀类药治疗后LDL-C达标、而非HDL-C(非HDL-C=总胆固醇-HDL-C)未达标的患者,首先推荐生活方式改善(低脂膳食、戒酒、避免摄入过量碳水化合物、增加活动、降低体质量),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必要时可考虑联用贝特类药物。

在老年、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应避免大剂量他汀类药与贝特类药的联合。

③具有降压和降胆固醇作用的SPC(如阿托伐他汀10 mg或20 mg+氨氯地平)适用于大多数高血压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降脂治疗,并可以使大多数患者LDL-C达标。

SPC有助于减少给药数量,提高长期治疗的依从性。

给药后根据患者情况,必要时联合其他降压或调脂药物以获得血压、血脂双重达标。

④初始给药后4~6周应复查血脂谱、肝功能和肌酸激酶。

肝酶超过正常上限3倍或肌酸激酶超过正常上限5倍应暂停降脂药物;治疗后出现肌肉症状(肌无力、肌痛)者也需暂时停药。

待生化指标恢复正常、肌肉症状消失后,可酌情尝试低剂量他汀类药或血脂康联合依折麦布,或单用依折麦布治疗,仍不能耐受或无效的极高危ASCVD患者应考虑采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治疗。

⑤长期服用他汀类药有报道可能引起血糖异常和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现他汀类药对血糖调控的不良影响是有类效应,而匹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血糖调节具有较中性的作用。

但他
汀类药对心血管病的保护作用远大于新发糖尿病风险,因此对高血压伴高血脂症及高危糖尿病患者使用他汀类药是可以最大获益的。

⑥对合并三酰甘油极度升高(≥500 mg/dL,1 mg/dL=0.011 mmol/L)的患者,在强调积极生活方式改善、控制血糖的同时,推荐采用或者联用贝特类药物治疗,但需注意其安全性。

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的临床路径
注: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SPC:单片复方制剂。

图1 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临床路径
临床治疗指导建议
1. 风险评估
对所有高血压患者进行血脂检验及其他危险因素检出,根据血清胆固醇水平以及其他危险因素进行危险分层,确定总体风险、血压目标值、LDL-C目标值(表3)。

尽早起始降压、调脂治疗,并进行综合危险因素干预和管理。

2. 生活方式干预
适合所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并存的患者,应为患者制定出个体化的指导建议。

3. 药物选择
降压药物应优先选择钙拮抗剂和(或)RASI(ACEI及ARB)。

对于经过生活方式干预后LDL-C仍超过目标值的高血压患者和风险高危或极高危的患者立即启动他汀类药降脂治疗,一般首选有循证证据的中等强度他汀类药。

对伴高胆固醇血症的高血压患者,从提高依从性出发可考虑采用降压药与他汀类药组成的SPC(例如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

4. 疗效评估
血压达标应<140/90 mmHg,初始治疗4周后应评价疗效,以此决定降压药选择和应用,他汀类药治疗6周后应复查血脂,如仍未达到目标值,需调整调脂药剂量或种类,必要时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调脂药(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5. 不良反应监测
启动他汀类药治疗后,应在用药6周内复查血脂及转氨酶和肌酸激酶。

此后根据LDL-C控制情况以及患者耐受情况确定血脂以及转氨酶与肌酸激酶的监测频度,同时注意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

6. 长期治疗
多数高血压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均需要长期治疗,持续维持血压、血脂达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