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故事-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什么意思 廉颇为何会奔魏

合集下载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典故及寓意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典故及寓意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典故及寓意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源自中国古代的一个典故,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

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老将,年事已高,但仍然保持着过人的身体素质和军事才能。

有一次,有人对廉颇进行质疑,问他老迈的身体是否还能够胜任战斗和指挥部队,廉颇回答说:"尚能饭否",意思是自己还能不能应付战争,就像饭菜一样。

这句话寓意着人老不衰,实力不减。

无论年龄多大,只要心怀信念,有决心和毅力,仍然可以保持自己的能力和活力,继续追求梦想,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要青春常驻,时刻保持斗志和活力,不论面对何种挑战,都要勇敢地面对,坚定地战胜,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的意思是﹖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的意思是﹖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的意思是﹖
优质解析
典故: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
含义:廉坡老了,饭量还好吗?表示到了晚年还要为国出力.
说的是赵王不知年老的廉颇身体如何,是否能带兵打仗,而在当时考察一个人身体状况的一个很重要指标就是是否能吃饭
其次是“一饭三遗失”
说的是当时由于政敌的收买,赵王派去的使者回禀是这样说的:“廉颇虽老尚能饭五斗,然则一饭三遗失焉”就是说廉颇虽然老了,但尚且能吃很多,不过在吃饭的过程中却几次大便,说明身体状况已不如从前.故是因为廉颇能吃,有目共睹,但是大便几次却没有人注意过,可以在此处做文章
于是所说“强饭廉颇”就是从此而来,指得是为了显示自己有本事,或者状态良好,就故意作些能显示状态的事。

从“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说开去

从“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说开去

从“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说开去“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是辛弃疾的代表词作之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结句。

大家都知道,辛词擅长用典,用典也称用事,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

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

这些典故都是京口(今江苏镇江)这个地方的历史掌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明代杨慎《词品》中说此词是“稼轩词中第一。

发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气奔注,笔不得遏。

廉颇自拟,慷慨壮怀,如闻其声。

谓此词用人名多者,当是不解词味。

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词和诗一样,结句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要“卒章显志”。

辛弃疾写作此词时候,他的“志”是什么呢?当然是北伐中原,收复失地!“最后作者以廉颇自比,这个典用得很贴切,内蕴非常丰富,一是表白决心,和廉颇当年服事赵国一样,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当仁不让,奋勇争先,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

二是显示能力,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当年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三是抒写忧虑。

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为奸人所害,落得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

辛弃疾的忧虑是有道理的,果然韩侂胄一伙人不采纳他的意见,对他疑忌不满,在北伐前夕,以“用人不当”为名免去了他的官职。

辛弃疾渴盼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一次落空。

”【以上文字引自“古诗文网”】廉颇未被赵王启用,是因为受政敌的陷害,使者虚构了廉颇“一饭三遗矢”的“故事”。

辛弃疾的政敌也同样被谗言陷害。

所以,英雄报国无门,满腔有说不出来的悲愤。

这首词,被杨慎誉为“稼轩词中第一”显然不仅仅是指艺术性,还应该包括词准确而艺术性地表达了他的含蓄性、思想性。

历史趣谈:廉颇老矣是什么意思 廉颇老矣的历史典故

历史趣谈:廉颇老矣是什么意思 廉颇老矣的历史典故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廉颇老矣是什么意思廉颇老矣的历史典故
导语:廉颇是一个可悲可惜的历史人物,他一生征战无数,没有倒在敌人的刀枪之下,却被国内的小人击倒,从此甚至难以回到故乡,眼看着故国战事不顺
廉颇是一个可悲可惜的历史人物,他一生征战无数,没有倒在敌人的刀枪之下,却被国内的小人击倒,从此甚至难以回到故乡,眼看着故国战事不顺却无能为力,明明宝刀未老,却不能披甲上阵,只能远远的在大梁唉声叹气。

后来流传的廉颇老矣是什么意思?其中有什么故事呢?
廉颇老矣是什么意思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出自辛弃疾的词作,辛弃疾借古时候的大将廉颇的故事来表现了自己年事虽高,但是壮心不死,为国报效之心永不衰亡的心情。

上将军廉颇
这句话说的是赵王不知道年老的廉颇领兵打仗还行不行,而当时考察一个人身体好不好的一大标准就是能不能吃,能吃的肯定没有问题,所以就问使者廉颇还能不能吃,其实是在问使者廉颇还能不能继续上阵杀敌。

这也被诗人用来表述自己到了晚年依旧可以征战沙场、为国效力的心情,但是廉颇最后还是没能得到重用,也使得整个故事带有浓重的悲伤色彩。

到了现在“廉颇老矣”多被人用来感叹一个人已经老了,风光不再。

廉颇老矣的历史典故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的背后有着一个历史故事,据史书记载,在廉颇年老居住在魏国的时候,赵国被秦国入侵苦不堪言,赵王想起了廉颇,但又不知道廉颇现在还能不能征战沙场,就派了个人去
生活常识分享。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故事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故事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故事历史上关于廉颇的故事最为众人所知道的就是他跟蔺相如的故事。

那么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你听过吗?西面我们就来看看廉颇老矣的故事。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燕王喜是燕昭王的子孙,喜欢用一些莫名其妙的新思想武装起自己的猪头。

邯郸被围后不久,他派去赵国的国际观察员“栗腹”回来对他说:“我奉大王您的命令,带着五百斤黄金慰问了刚刚脱离战争恐怖威胁的邯郸。

呦,那里可真是一个人道主义危机重灾区啊。

赵国的壮者都在长平之战死光光了,余下的孤儿还都是半熟少年。

这正适合我们去殴打他们啊!”燕王喜是个没事找抽型的领导,站起来吆喝道:“我命令,派出倾国兵马六十万,战车两千乘,以三分之二主力南下,直压赵城邯郸,以余下三分之一北上,分攻赵国北地代郡。

”燕国大夫将渠闻讯,禀忠进谏,他揪着燕王喜的BP机链子——也就是黄金大印上的带子,学名绶带,另一头拴在腰上的,像BP机链子那样——带着哭腔说:“大王,大王不要用这印章发布命令啊。

您刚给人家送了五百斤黄金缔结盟约,转眼又翻脸无情,这不是高贵的行为,属于没事找抽。

”燕王喜更为光火,一脚把他踢开。

将渠倒地垂泪说:“我这不是为自己,是为大王打算呀!”公元前251年,燕将“栗腹”以四十万大军进围赵国,攻打河北柏乡地区的鄗邑。

大敌当前,赵孝成王左思右想,只好决定重新起用老将军廉颇。

自从被革职回家以后,廉颇一直闭门不出。

他的门客见其失势,连招呼都不打,就争先恐后地逃离了廉府。

此次廉颇重新被任命为大将,这些门客又全回来了。

廉颇哭笑不得地对他们说:“诸位既然已经走了,就不必再回来喽!”门客们对他说:“唉!您的见识怎么这样短浅呢?天下人都是为了利益而交往,阁下有势,我们就乐意来跟着您;阁下无势,我们就只得离开您,这是世上的真理呀,您有什么好埋怨的呢?”廉颇听了,仰天长叹说:“喔靠!有势和无势,就是不一样哈!”面对燕军进攻,廉颇作了具体分析,认为燕军没有重大战争经验,燕将属于低能之辈。

因而,他建议赵王征调全国15岁以上壮丁,编成新军以抗燕人(老的军都死光了)。

关于廉颇的故事

关于廉颇的故事

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著名将领,他的故事主要体现在勇敢善战、忠诚于国家和勇于承认错误等方面。

以下是关于廉颇的一些著名故事:
1. 廉颇与蔺相如的将相和:廉颇和蔺相如都是赵国的杰出人物,分别担任大将和上卿。

尽管廉颇一开始对蔺相如的地位感到不满,但蔺相如以智慧和宽容化解了两人之间的矛盾。

最后,廉颇亲自上门负荆请罪,两人成为了生死之交,共同为赵国的繁荣和强大而努力。

2. 廉颇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发生在廉颇与蔺相如之间。

廉颇曾因为蔺相如的地位高于自己而心生不满,甚至扬言要羞辱蔺相如。

然而,在听到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而忍辱负重的言辞后,廉颇深感惭愧,主动上门负荆请罪。

这个故事体现了廉颇勇于承认错误、知错能改的品质。

3.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个故事发生在赵孝成王时期。

赵王曾派使者去魏国探望廉颇,看他是否还能为国家效力。

廉颇为了证明自己尚有余力,当着使者的面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并披甲上马展示了自己的武艺。

然而,使者受到贿赂,向赵王报告廉颇已经年老体衰。

赵王因此没有再次启用廉颇,使廉颇失去了为国效力的机会。

4. 廉颇在燕国的战绩:在赵国与燕国的战争中,廉颇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他曾率兵在鄗地大败燕军,并包围了燕国的都城,最终迫使燕国割让五城求和。

这次战役展示了廉颇的勇敢和智慧,为赵国赢得了宝贵的和平。

总的来说,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杰出将领,他的故事体现了勇敢、智慧、忠诚和勇于承认错误等品质。

他的事迹被后人传颂,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典范。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印象中,邯郸火车站一楼大厅有一副巨型壁画,上面刻画了邯郸最具代表性的成语典故。

其中一幅画是这样的,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光着膀子,背上负着一捆木头棍子,向一个黑发黑须的中年人下跪。

老者很健壮,黑头发的中年人一看就是个书生打扮,中年人伸出双手去搀扶这位老者,时间在这一刻定格了。

这就是邯郸1584条成语典故中仅次于胡服骑射,排名第二的,负荆请罪。

那是很早以前看到的了,不知道现在这幅壁画还在否?如果还在的话,那就有些误导群众了。

那个老者不消说一定是廉颇,但是廉颇真的有那么老吗?我看不见得。

廉颇,生年不详,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第一次出现在史书当中,一出场就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想必岁数不小了,从士兵熬到将军,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积累。

廉颇的卒年大约在公元前241年后的这几年间,从廉颇的第一次出场,到结束,中间跨越了四十二年。

负荆请罪的故事发生在渑池之会(公元前279年)后,假设廉颇终年100岁(公元前241年),那么负荆请罪时的廉颇70岁左右,壁画的内容准确无误,70岁的老者须发皆白。

但是100岁只是个假设,继续假设下去。

公元前245年,廉颇96岁,攻取了魏国的繁阳。

赵孝成王死,他的儿子悼襄王继位,使乐乘代廉颇。

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

廉颇因而投奔到魏国的大梁。

在大梁的这段日子里还发生了一件事,我们知道魏国已经败到家了。

在大梁,廉颇并没有受到重用,而赵国在秦国的攻击下,想到了那个战无不胜廉颇将军,于是派出使者来探望廉颇,看看他还中不中用。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廉颇一顿饭吃了十斤肉,一斗米,披甲上马,威风依然。

但是使者收了别人的好处,有意的给廉颇造谣,说两人在谈话的一小段时间内,廉颇一连上厕所大便了三次,赵王以为廉颇老,遂不用。

让人惊奇的是中国人的理解能力,我们看了以上故事,都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廉颇很能吃,仍能打,事实上他没有老。

但是所有人都有了一个潜意识,廉颇老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说白了,都是辛弃疾的一句话害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人家辛弃疾的意思是:赵王在问使者,廉颇老了吗,胃口还好吗?答案是,廉颇没老呢,还挺能吃的!通过读史我们知道,在赵国,朋友亲人见面打招呼的一般习惯就是问一个人的饮食状况,比如触龙面见赵太后,上来就问候,胃口还好吧?(日食饮得无衰乎?)如果按照我们的假设,廉颇终年100岁,吃一斗米十斤肉的时候已经96岁,赵王完全不必派人去问廉颇老不老了。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廉颇将军年老的时候,赵王还派人去问一下他胃口还好吗?其实是包含了赵王想起用廉颇将军为赵国出征的意思的,里面有“您身体还好吗?还能为赵国出征吗?”的意思。

诗句出自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用的是典故,说的是赵王因屡受秦国入侵,想起用老将军廉颇,于是派使者打算请老将军出山,但使者受了奸臣郭开的贿赂,说廉颇吃一顿饭工夫就要多次上厕所,使赵王打消了起用廉颇老将军的念头。

辛弃疾在词中用这个典故,用意是自己有心为国出力,为国出征,但南宋朝廷却连派使者问候一下的机会都没有,表达出报国无门的惆怅无奈之情。

廉颇老矣的历史典故介绍

廉颇老矣的历史典故介绍

廉颇老矣的历史典故介绍廉颇是一个可悲可惜的历史人物,他一生征战无数,没有倒在敌人的刀枪之下,却被国内的小人击倒,从此甚至难以回到故乡,眼看着故国战事不顺却无能为力,明明宝刀未老,却不能披甲上阵,只能远远的在大梁唉声叹气。

后来流传的廉颇老矣是什么意思?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廉颇老矣的历史典故介绍,希望你喜欢。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的背后有着一个历史故事,据史书记载,在廉颇年老居住在魏国的时候,赵国被秦国入侵苦不堪言,赵王想起了廉颇,但又不知道廉颇现在还能不能征战沙场,就派了个人去考察一下情况。

而廉颇的仇敌郭开,正是这人搞得廉颇被免职,他怕廉颇再度得到重用,就重金收买了这个人。

当时廉颇正在魏国,听着祖国被秦国侵略的消息,廉颇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恨不得早日回到赵国去,帮助赵国击退敌军。

当廉颇看到赵王派来的使者的时候,欣喜若狂,就准备了酒席来为使者接风,廉颇带着这使者进了屋,两人不停的喝酒聊天,交谈甚欢,这期间廉颇心情大好,为了表示自己身体健壮就连着吃了一斗米和十多斤的肉。

饭后,使者拿来了宝马、盔甲,廉颇穿上盔甲,骑上战马,特意在使者前面展示自己功夫。

使者走了,廉颇望着远行的车马,心里还很开心,对于自己的表现很是满意,觉得自己肯定能够再次回到赵国,但是他不知道的是,一个阴谋正在等待着他。

使者回到赵国之后,对着满目期待之色的赵王这样说:“廉颇虽然年老了,但还是很能吃,只是在与臣一起吃饭的时候上了三次茅房。

”赵王听后只能感叹“廉颇老矣”,就不再任用廉颇。

廉颇是中国历史上知名的历史人物,他一生精忠报国,一心想着为国效力,老来失势的廉颇一人旅居魏国,赵王虽有心重新重用廉颇,但是奈何小人作祟,最后廉颇还是没能回到赵国,只留下了“廉颇老矣”的千古悲叹,让后人感叹年华易逝,青春不再。

廉颇老矣的意思“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出自辛弃疾的词作,辛弃疾借古时候的大将廉颇的故事来表现了自己年事虽高,但是壮心不死,为国报效之心永不衰亡的心情。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雅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为出处——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

原文廉颇,赵之良将也。

赵浩棋惠文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军,伐齐,破之,取,拜为上卿,闻诸侯以勇。

蔺相如,赵也;为了赵的官,他命令苗贤放弃妻子。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全文赏析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全文赏析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全文赏析[译文]有谁会来问:廉颇已老,英勇威风可曾如故? [出典]辛弃疾《永遇乐》注: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2、《注释》京口:今江苏镇江。

孙仲谋:孙权,字仲谋,三国吴国开国之君。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年号。

草草:仓促。

封狼居胥: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

狼居胥山,在今内蒙。

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击队南宋“隆兴北伐。

”四十三年:自作者南归至作此词时,已四十三年。

扬州路:指淮南东路,治所在扬州。

可堪:岂堪。

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字佛狸。

“廉颇”二句: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晚年奔魏,后赵王复思廉颇,派使者探望。

使者受廉颇仇人贿,还报赵王曰:“廉将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赵王不复召用。

3、《翻译》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却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

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

夕阳照着那草木杂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寄奴曾住过的地方。

回想当时啊,刘裕率兵北伐,武器竖利,配备精良,气势好象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

南朝宋文帝(刘裕的儿子)元嘉年间,宋文帝听信大将军王玄谟的鼓动,草草出兵,讨伐北魏,想得挺好,计划北伐中原后,就像那个西汉名将霍去病,远征匈奴归来,在狼居胥山封坛祭天,作为全胜的纪念,但事与愿违,由于准备得不充分,加之轻敌冒进,以致最后滑台一战,赢得仓惶北顾。

四十三年过去了,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

往事真不堪回想,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庙前,香烟缭绕,充满一片神鸦的叫声的社日的鼓声!谁还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4、这首词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善用典故。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本意和寓意分别是什么意思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本意和寓意分别是什么意思

廉颇⽼矣尚能饭否本意和寓意分别是什么意思“廉颇⽼矣,尚能饭否?”意思是廉颇⽼了,饭量还好吗?这句话出⾃南宋词⼈⾟弃疾的《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

“廉颇⽼矣,尚能饭否?”含义1、本意廉颇将军年纪已⽼,他的⾝体是否强健如故。

2、寓意:廉颇曾为赵国⽴下赫赫战功,可为奸⼈所害,落得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门,词⼈以廉颇⾃况,忧⼼⾃⼰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不⽤,⽤⽽不信,才能⽆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

⾟弃疾的忧虑不是空⽳来风,果然韩侂胄⼀伙⼈不能采纳他的意见,对他疑忌不满,在北伐前⼣,以“⽤⼈不当”为名免去了他的官职。

⾟弃疾渴盼为恢复⼤业出⼒的愿望⼜⼀次落空。

《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原⽂:千古江⼭,英雄⽆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铁马,⽓吞万⾥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三年,望中犹记,烽⽕扬州路。

可堪回⾸,佛狸祠下,⼀⽚神鸦社⿎。

凭谁问:廉颇⽼矣,尚能饭否?译⽂:历经千古的江⼭,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物却随着岁⽉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巷,⼈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

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刘裕的⼉⼦刘义隆好⼤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返,遭到对⼿的重创。

我回到南⽅已经有四⼗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连天的战乱场景。

怎么能回⾸啊,当年拓跋焘的⾏宫外竟有百姓在那⾥祭祀,乌鸦啄⾷祭品,⼈们过着社⽇,只把他当作⼀位神祇来供奉,还有谁会问,廉颇⽼了,饭量还好吗?。

作文描写用人常用诗词佳句汇总

作文描写用人常用诗词佳句汇总

作文描写用人常用诗词佳句汇总1.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处:南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原文:“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释义:有谁会来寻问,廉颇将军年纪已老,他的身体是否强健如故?比喻:即使年老,仍会奋勇争先、为国尽忠。

用法提示:廉颇老的时候在魏国,赵王还想用他,便派使者前去查看。

由于廉颇的仇人郭开贿赂使者,使者便将能吃米一斗、肉十斤的廉颇,说成了“顷之三遗矢(屎)”的老人。

结果,赵王以为廉颇已老,便没有再用他。

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的对象可以是截然相反的两种人,一种是只想着退休养老的,一种是老当益壮的。

前者应该提点,应该学习廉颇;后者应该称赞,有廉颇之风。

比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老一辈革命家用生命书写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最为生动的教科书。

2. 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马良传》。

原文:“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

”释义:言语浮夸、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超过自己实际能力的人,往往没有什么真本事,不可重用。

比喻:看人要看其真实能力。

用法提示:说到底,《三国演义》的本质是一部小说,与正史《三国志》相比,在内容上还是有不少出入的。

刘备说马谡不可大用,可是诸葛亮还是用了,结果街亭失守,北伐再次失败。

在公文写作中,我们可以直接用这句话,也可以援引诸葛亮的事例,说明不可被表面上的“花言巧语”所欺骗的道理,做人用人还是要有真实本事。

比如,“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年轻干部如果急功近利、患得患失、投机取巧、见风使舵、处事圆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或者搞自我包装、花里胡哨、花拳绣腿,那是没有前途的。

[作文素材]历史典故:廉颇老矣

[作文素材]历史典故:廉颇老矣

[作文素材]历史典故:廉颇老矣历史典故:廉颇老矣廉颇是一个可悲可惜的历史人物,他一生征战无数,没有倒在敌人的刀枪之下,却被国内的小人击倒,从此甚至难以回到故乡,眼看着故国战事不顺却无能为力,明明宝刀未老,却不能披甲上阵,只能远远的在大梁唉声叹气。

后来流传的廉颇老矣是什么意思?其中有什么故事呢?廉颇老矣是什么意思“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出自辛弃疾的词作,辛弃疾借古时候的大将廉颇的故事来表现了自己年事虽高,但是壮心不死,为国报效之心永不衰亡的心情。

上将军廉颇这句话说的是赵王不知道年老的廉颇领兵打仗还行不行,而当时考察一个人身体好不好的一大标准就是能不能吃,能吃的肯定没有问题,所以就问使者廉颇还能不能吃,其实是在问使者廉颇还能不能继续上阵杀敌。

这也被诗人用来表述自己到了晚年依旧可以征战沙场、为国效力的心情,但是廉颇最后还是没能得到重用,也使得整个故事带有浓重的悲伤色彩。

到了现在“廉颇老矣”多被人用来感叹一个人已经老了,风光不再。

廉颇老矣的历史典故“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的背后有着一个历史故事,据史书记载,在廉颇年老居住在魏国的时候,赵国被秦国入侵苦不堪言,赵王想起了廉颇,但又不知道廉颇现在还能不能征战沙场,就派了个人去考察一下情况。

而廉颇的仇敌郭开,正是这人搞得廉颇免职,他怕廉颇再度得到重用,就重金收买了这个人。

当时廉颇正在魏国,听着祖国被秦国侵略的消息,廉颇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恨不得早日回到赵国去,帮助赵国击退敌军。

廉颇向使者展示武艺当廉颇看到赵王派来的使者的时候,欣喜若狂,就准备了酒席来为使者接风,廉颇带着这使者进了屋,两人不停的喝酒聊天,交谈甚欢,这期间廉颇心情大好,为了表示自己身体健壮就连着吃了一斗米和十多斤的肉。

饭后,使者拿来了宝马、盔甲,廉颇穿上盔甲,骑上战马,特意在使者前面展示自己功夫。

使者走了,廉颇望着远行的车马,心里还很开心,对于自己的表现很是满意,觉得自己肯定能够再次回到赵国,但是他不知道的是,一个阴谋正在等待着他。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龙源期刊网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作者:
来源:《七彩语文·中高年级》2017年第04期
1.廉颇离开赵国后,赵国多次被秦军围困,赵王这时想到了已经投奔魏国的廉颇。

2.赵王派遣使者唐玖带着一副名贵的盔甲和四匹快马,到魏国都城大梁去慰问廉颇,看看他是否还能为国效力。

3.虽然此时廉颇身在魏国,可心却一直向着赵国,一心想再為赵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4.不料廉颇的仇人郭开却唯恐廉颇再得势,他早已暗中给了唐玖很多金钱,让他说廉颇的坏话。

5.唐玖见到廉颇以后,廉颇在他面前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还能为国效力。

6.可唐玖回来后,却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是很大。

可是和我坐在
一起,不一会儿就去了好几次茅房。


7.赵王听到后,摇了摇头,他认为廉颇老了,就没任用他了。

于是廉颇也就没再得到为赵国报效的机会。

8.之后,楚国得知廉颇境况,暗地里派人将他接到楚国。

廉颇虽然做了楚国的将军,但没有任何战功。

后来他郁郁寡欢,客死他乡。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意思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意思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意思
这句话出自宋代文学家吕本中所写的《梦溪笔谈》中,原文为:“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意为“我们可以问一下廉颇,老年人是否还能够自给自足呢?”
廉颇,是春秋时期赵国的一名将领,以其勇猛善战、富有军事才能而著称。

后来,他随国家派往魏国,因与魏国相矛盾而被罢官。

到了老年,他过着清贫
的生活,靠种田来维持生计。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呢?这个问题是用来比喻一个人
在晚年是否还能继续有所作为,能否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在古时候,人们非
常注重壮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而认为老年人不再有能力去从事重要的
事情,只是价值降低的废物。

但是,廉颇用自己接下来的生活证明了这并不是
事实。

廉颇虽年迈,但他并没有象征性的做事,而是继续努力,维持着自己的生计,并且为人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这句话的含义也就在于表现了老年人可以依
然保持独立、坚毅、有尊严,我们应该尊重老年人,及时传承他们的智慧和价
值观念。

可以说,这句话体现了人类历史上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对生活态度的理解。

就像吕本中以梦溪为名的笔谈一样,他探索了文化、哲学、宗教和人类智慧等各种主题,展现了古代的知识和智慧。

这种尊重老人的观点也同样是智慧的一部分。

廉颇老矣比喻什么出自哪里

廉颇老矣比喻什么出自哪里

廉颇老矣比喻什么出自哪里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比喻一个人有实力却被小人嘲笑,玩弄壮志难酬。

这句话可以用来表达为愿意为国家效力,却报国无门。

这句话出自《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扩展资料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作者】辛弃疾【朝代】宋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意思是什么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意思是什么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意思是什么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意思是廉颇将军年纪已老,他的身体是否强健如故?“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自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原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原文意思
江山千古依旧,割据的英雄孙仲谋,却已无处寻觅。

无论繁华的舞榭歌台,还是英雄的流风余韵,总被无情风雨吹打而去。

那斜阳中望见的草树,那普通百姓的街巷,人们说寄奴曾经居住。

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多么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

还记得四十三年前,我战斗在硝烟弥漫的扬州路。

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的行宫下,神鸦叫声应和着喧闹的社鼓。

有谁会来寻问,廉颇将军年纪已老,他的身体是否强健如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相故事-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什么意思廉颇为何会奔魏
千古江山,舞榭歌台,任何风光都会被岁月的风云吹散得灰飞烟灭。

作为一代名将,廉颇的身上有太多的闪光点了,他是个未雨绸缪,善于思考的大将,也是忠心为国,雄心壮志的鹤发老者。

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从这一点来看,廉颇就是赵国的上将。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抒发了词人的一腔悲愤之情,而“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几句话又道出了廉颇作为赵将的辛酸。

廉颇是一位大将,虽然他的名气比不上白起、李牧,但是他对赵国可谓功不可没。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在战国舞台上的亮相实在是令人惊艳,因为他要面临的敌人可不是一般人,而是强大的秦国。

秦国崛起对赵国产生了强大的威慑力,赵国在赵武灵王之后,国力又呈现出式微之势,多亏后来出现了赵奢、廉颇等人,这些人的出现又再一次使得赵国能继续苟延残喘下去。

秦国想要攻打赵国,作为他向东边扩张的第一个国家,他倾尽的军队力量是十分大的,面对强秦廉颇冷静迎战,并且秦军多次攻打赵国都被廉颇给击退了,廉颇还成功说服了秦国,联手起来一起攻打齐国,经过这几次战争的锤炼,廉颇渐渐为诸侯国熟知,也受到当时的赵王赏识。

可惜好景不长,公元前265年,赵惠文一死,他的儿子赵孝成王接班。

可是,赵孝成王在任期间很不幸地遇上了白起,听信小人之言的赵孝成王,因为偏听信秦之间的话,便任用了原赵国的大将赵奢的儿子赵括,这个赵括便是只会纸上谈兵的那位,虽说他的父亲是个极其优秀的将领,但是他的儿子实在是没有遗传到父亲优良的基因,他的父亲也曾经说过自己的儿子在军事这方面,肯定没有什么作为,结果还真是应验了赵奢的话。

长平之战,秦军偷换主力,而赵国也将廉颇换下,把赵括任命为新的将军,
率领赵国的军队去攻打秦国。

赵国的运气实在太不好了,赵括没什么实际的作战经验,对打仗没什么具体的概念,只知道按着书本上的来,不知道变通,偏偏又遇上了对方是白起领队,赵国在长平惨败,白起坑杀赵军降卒四十万,而此次主帅赵括也于长平被杀。

廉颇便是在这次赵国最为关键的战役,被撤换下来的,赵国在此战后几近灭国,损失惨重,廉颇作为一名老将,心里如何是滋味。

赵孝成王在人们的骂声中死去,新任君主赵悼襄王立,跟他父亲一样不辨忠奸、有眼无珠。

司马迁在《史记》记载:“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

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

廉颇遂奔魏之大梁。

”从史书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廉颇仍然不受重用,自知闯祸的廉颇也不好跟赵国交代,只有出走到魏国。

任命乐乘之后,秦赵两国交战,赵国屡屡挫败,赵国这才又念起了廉颇的好,赵王便派使者去慰问廉颇。

结果这个使者受到了廉颇的仇人郭开的贿赂,跑回来告诉赵王,廉颇虽然吃得下饭,胃口不错,还是却有点大小便失禁,身体不行了。

赵王信以为真,以为廉颇真的老了,便不再重用他。

虽然最后楚国悄悄派人去接廉颇为楚国做事,但终究没有做出什么功绩,曾经辉煌至极的赵国大将在异国他乡默默死去,廉颇至死都没能再为赵国效力,不得不说是他的遗憾,也是赵国的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