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第一部分古代篇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第3讲明、清前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专题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微练3 明、清前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6·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文综)“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 ) 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
B.中枢机构设置调整,六部地位提高
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
D.官员数量减少,行政待遇提高
解析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依据所学可知,明代的时候,废除了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这就使六部官员的品位得到相应的提高。分析选项,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2.(2016·广东东莞高三上期末统考试)《大明律》规定:禁止朝官与近侍官交结,禁止地方官员与朝官交结,禁止京官与京城家资富厚之人交结,否则即构成奸党罪。这一规定旨在( )
A.防治宦官专权和权臣乱政
B.消除官员结党对皇权的威胁
C.用法律形式加强中央集权
D.澄清吏治以杜绝制度的腐败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宦官,故A项错误;“禁止朝官与近侍官交结,禁止地方官员与朝官交结,禁止京官与京城家资富厚之人交结”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皇权,故B项正确;中央集权是中央与地方关系,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故C项错误;澄清吏治以杜绝制度的腐败不是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
答案 B
3.(2016·湖南衡阳高三模拟)吴宗国在《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指出:到洪、宣之世,内阁大学士身兼部职,阁权渐崇。由于宫廷的禁例和大臣理事的规矩,皇帝无法随时召唤近在咫尺的内阁大臣,皇帝和阁员之间难以随时配合。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在明代是由宦官实现的。清朝吸取明朝的教训,严禁宦官擅权。于是,雍正帝选调内阁大学士等官“日值禁廷,以待召见”,形成了军机处制度。据此可知清代政治形态相比于明代的进步之处是(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办事效率低
C.防止宦官擅权 D.加强了皇权
解析材料中并未提及整顿地方的内容,A项错误;题干要求清代政治形态相比于明代的进步之处,而B、D两项是缺点,所以B、D错误;清朝吸取明朝的教训,严禁宦官擅权。于是,雍正帝选调内阁大学士等官“日值禁廷,以待召见”,形成了军机处制度,故答案是C。
答案 C
4.(2016·四川绵阳高三模拟)在清朝145个出任军机大臣的人当中,满人有72人,汉
人有64人,另有3个汉军旗人,6个蒙古人。在军机大臣之下是32个章京——16个汉人和16个满人,他们轮流值班,一半值昼班,另一半值夜班,负责日常管理和文牍事务。材料说明( )
A.汉人与满人实现权力平衡
B.汉人能进入中央政府核心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D.官员权力与皇帝的亲疏成正比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在清朝145个出任军机大臣的人当中,满人有72人,汉人有64人,另有3个汉军旗人,6个蒙古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清朝时期汉人能进入中央政府核心,故B项正确。A、C、D三项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答案 B
5.(2016·河南南阳高三模拟)明朝湖州市某农户家庭一年的经营状况如下表:
A.这是典型的小农经济
B.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D.湖州地区丝织业较发达
解析该农户主要经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属于典型的小农经济,A项正确;把养的蚕卖出一部分,反映了明朝商品经济比较发达,C项正确;该农户养蚕缫丝,织绢120匹,反映了这一地区丝织业发达,D项正确;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B。
答案 B
6.(2016·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下学期一模)17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20万织布工人和60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广东等地的丝织、陶瓷业还主动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粤纱”等。此史料印证了( ) A.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
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
C.海外贸易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
D.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解析材料反映了明清之际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带来了生产的区域化,如上海的织布、纺纱,广东的丝织、陶瓷业,故本题选A。B项指的是国内贸易,C项中的国内市场扩大从题中无法体现,D项出现于鸦片战争后。
答案 A
7.(2016·河北定州中学高三下期模拟考试)盐引又称“盐钞”,是古代的取盐凭证。“引”是指有价证券,还可以作为“代币”流通。明代,盐商们需要送运粮食到边关,再从
各个封疆大吏的手中换取他们手中的盐引。据此可知盐引( )
A.是政府控制粮食征收的保障
B.是盐商合法贩盐的官方凭证
C.体现重农抑商政策空前强化
D.极大影响了当时的货币体系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盐引又称“盐钞”,是古代的取盐凭证。明代,盐商们需要送运粮食到边关,再从各个封疆大吏的手中换取他们手中的盐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盐引是盐商合法贩盐的官方凭证,因此选B。A项不符合材料中盐信息;C项与材料中信息相反;D 项与货币没有关系。
答案 B
8.(2016·甘肃武威市高三一轮阶段测试)纵观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一直是传统主流经济政策。但随着农业、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商业也在打压中“自强不息”发展起来,一方面不断冲击着统治者的固有经济政策;另一方面,统治者也逐渐主动给予“宽容对待”。以下对统治者“宽容对待”的认识和理解,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事实上是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破产的鲜明体现
B.是古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必然结果之要求
C.是商业发展、商人地位不断提高冲击的结果
D.是古代中国统治不力,统治者不得已而为之
解析我国古代历朝政府均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但是依然有资本雄厚的大商人的出现,这归根到底是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我国古代农耕经济持续发展,带动了商业的发展,所以答案选B。
答案 B
9.(2016·安徽六安一中高三下文综训练)理学排斥私心,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此来压抑个性,压抑人性。李贽则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对李贽这一思想认识正确的是 ( )
A.宣扬私心为以权谋私者张目
B.肯定私心的合理性以宣扬个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