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考试名词解释简答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名词解释

传播:传播是人类(运用符号并借助媒介)来交流信息的行为与过程。

信息:一切表述或反映事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自我传播:自我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人内传播,是指个人在人体内部对接受自外部的信息进行处理的活动。

人际传播:所谓人际传播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人际传播是指自我传播以外的其他人类传播类型。狭义的人际传播则指的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交流活动。

大众传播: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刻板成见:指的是人们对特定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

传播学的经验学派:指的是主张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方法研究传播现象的学派。在传播学中,经验学派指的是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主流传播学。

传播模式:传播模式是直观而简化地再现人类传播活动的理论描述方式。

5W模式:1948年由美国学者拉斯韦尔在他的论文《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谁(传播者)—说什么(讯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对谁说(受传者)—有什么效果(效果)

受众:指的是一对多的传播活动的对象或受传者

传播权:是构成社会的每个成员所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在传统上称为表现自由或言论自由的权利。在现代也包括通过大众传媒渠道进行传播的权利。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一种把受众成员看做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的受众理论。

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注意是指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与接触信息。接触既包括对某类信息的接触,更包括对另一类信息的不接触。

传播效果:所谓传播效果,简而言之,是指传播出去的信息受到了关注、留下了记忆、改变了态度、导致了个人的或社会的某种行为的变化。

意见领袖: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

拟态环境:所谓“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公众接近、分析、评价各种媒介信息,达到沟通交流目的的能力”。

议程设置功能: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传播制度:就是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

“观点的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现代自由主义理论中两个重要原则,从弥尔顿的思想发展而来。这两个原则的基本假设是:第一,人是希望了解真理并愿意服从真理的;第二,为了接近真理,唯一的方法就是保证各种不同意见能够在“公开的市场上进行自由竞争;第三,人们的意见不可能都是相同的,应该以承认他人的权利为前提,保障每个人自由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第四,在各种不同意见的讨论和碰撞中,最终能够产生出一般人所能承认的最合理的意见。

地球村:是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1967年在他的《理解媒介:人的延伸》概念,电子媒介影响下的世界,人们的交往方式以及人的社会和文化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

符号:是某人用来从某一方面或关系上代表某物的某种东西。

传播学为什么诞生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

●此时的美国大众报刊和电影已经高度普及,广播事业发展迅速

●战争时报刊的宣传起了极大作用,因此战后社会科学家都非常热衷研究传播学

●与传播学有关的学科也得到长足发展

●美国是传播学最发达的国家,环境条件有利

●法西斯的迫害,外来学者涌入美国

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和学科创始人是谁?他们各自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拉斯韦尔:是美国系统研究政治传播第一人,是研究宣传的权威。1948年《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对传播过程、

结构及功能做了一个较全面的论述,明确提出传播过程及五个要素即5W经典模式即传播的三大功能,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范围和层面。

卢因:美籍社会心理学家,最早提出了社会心理学中的“场论”和“群体动力论”。最早提出了“把关人”的概念,

拉扎斯菲尔德:代表作《人民的选择》。提出了“舆论领袖”概念和两级传播理论对传播学的贡献:开创了媒体效果研究的传统。

卡尔•霍夫兰:主要成就是用实验方法研究人的态度与说服之间的关系。是“个体差异论”的提出者,它的研究成果被认为是现代态度改变研究的开端,代表作是《传播与说服》。

1.传播过程有哪些基本构成要素?

(1)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2)受传者。又称信宿,即信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3)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4)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是讯息的搬运者。(5)反馈。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拉斯韦尔“五W”模式的意义与不足。

意义: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又阐释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有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勾勒出传播学研究的五个主要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b.不足:单向直线模式,未提供反馈渠道,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

5.大众传播过程的本质特征

(1)大众传播是整体性的过程:传播过程是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的每一个因素,每—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是相互关联而不能被切割、分离的。

(2)大众传播是双向性的过程:所有的信息交流都不是传播者向受传者发送讯息的单向过程,而是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相互作用的信息过程。

(3)大众传播是动态性的过程:从信息的角度看,交流就是信息在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移动和变化。(4)大众传播是社会性的过程:传播过程是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系统的本质不但与系统本身相关,而且与它的外部环境有关。

2.为什么说“大众传媒不但是‘原子’信息的最大提供者,而且正成为‘比特’信息的最大提供者?

这是由大众传媒的优势决定的:第一,大众传媒是专业的媒介组织,其收集、加工、生产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和效率是一般个人和非专业组织所不能比拟的;第二,大众传媒具有公开可靠的信源,其信息的可信性和可确认性要大大高于处于“匿名“或”半匿名“状态的其他传播者;第三,大众传媒在其百余年的传播实践中,尤其是在新闻传播领域形成了整套为社会所广泛承认的行业规模和职业道德,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吸引和联系受众的有效机制。以上这些优势,决定了大众传媒组织在未来信息社会中依然会是影响力最大的传播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