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民间艺术
广东肇庆民俗风情作文
广东肇庆民俗风情作文说起广东肇庆,那可真是一个充满独特魅力的地方!这里的民俗风情就像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让人品尝过后就难以忘怀。
肇庆的乡村,每逢春节前夕,那热闹劲儿简直无法形容。
我曾亲眼目睹过这样的场景,村民们早早就开始为新年忙碌起来。
男人们忙着杀猪宰羊,那场面真是既紧张又兴奋。
几个壮实的汉子把猪从圈里拽出来,猪似乎知道了自己的命运,拼命地挣扎着、嚎叫着,可终究还是敌不过人们的力量。
女人们则围坐在一起包粽子,糯米、绿豆、猪肉,各种馅料在她们灵巧的手中被包裹进清香的粽叶里。
包粽子可是个技术活,包得太紧,煮的时候容易爆开;包得太松,馅料又容易漏出来。
只见阿婆们手指翻飞,不一会儿,一个个形状饱满、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呈现在眼前。
肇庆的舞狮表演也是一绝。
有一次,我在街头看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舞狮。
那狮子头做得活灵活现,眼睛还能一眨一眨的,特别有神。
舞狮的人身穿鲜艳的服装,动作矫健灵活。
随着锣鼓声的节奏,狮子时而跳跃,时而翻滚,时而昂首挺立,仿佛真的有了生命一般。
周围的观众们不停地鼓掌叫好,孩子们更是兴奋得又蹦又跳。
我站在人群中,被这热烈的气氛所感染,也跟着欢呼起来。
还有那一年一度的赛龙舟,更是让人热血沸腾。
比赛那天,河边挤满了人,大家都伸长了脖子,期待着比赛的开始。
龙舟上的队员们个个精神抖擞,摩拳擦掌。
一声令下,龙舟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
队员们喊着整齐的口号,手中的桨齐刷刷地划动着,水面上溅起了一片片洁白的水花。
岸边的加油声此起彼伏,“加油!加油!”的呼喊声震耳欲聋。
那种团结一心、奋勇向前的精神,让人深受感动。
肇庆的民间艺术也别具一格。
比如,这里的剪纸艺术,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在艺人的手中就能变出各种精美的图案。
有花鸟鱼虫,有神话故事,每一幅都栩栩如生。
我曾有幸拜访过一位剪纸艺人,他坐在窗前,阳光洒在他身上,只见他专注地剪着,手中的剪刀仿佛有了魔力,不一会儿,一只活灵活现的蝴蝶就出现在眼前。
他笑着对我说:“这剪纸啊,讲究的就是个心细,每一刀都得恰到好处。
浅谈五马巡城舞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Yin Yue Wu D ao.音乐舞蹈■■浅谈五马巡城舞的保护与传承研究罗枚芬肇庆市封开县文化馆摘要:五马巡城舞在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末是大洲镇以及周边乡镇最出名的民间艺术,尤其是春节期间,五马巡城舞是必备节目。
近年来,五马巡城舞受到现代文化以及商业发展等多方面的影响,其生存环境与生存状况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虽然,五马巡城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认可,但是有关保护与传承工作并没有得到各级政府或者民间组织的重视,这些都促使了五马巡城舞的加速消亡。
五马巡城舞要取得发展,就必须要结合其传统因素进行创新,为其创建新的文化发展空间,使其在现代社会经济与文化背景下绽放光彩。
本文就五马巡城舞的保护与传承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五马巡城舞现状特点传承保护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2-0069-02_、五马巡城舞的现状与发展2007年,《五马巡城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 人广东省省级文化遗产,这标志着封开县的民间艺术 取得了新的成绩,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是民间舞蹈作 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保护的焦点体现,是时代所 造就的。
二、五马巡城舞的传承与保护的特点体现(一)五马巡城舞是肇庆地区原住民性格的体现首先,据史料记载其流传于宋末年间,距今已八 百年。
据传,南宋末,元军大举伐宋,宋不断痛失国土,岭北各地人民大规模逃难人粵。
为戍边保国,振奋人 心,乡人逐装扮宋朝五虎上将,即狄青、张中、刘庆、石 玉、李义,将士把守城池,日夜巡城,以防元军人侵。
此 活动既振奋了民心,团结了乡民,又娱乐了群众。
后人 沿袭演舞。
广东民族民间舞蹈既具有刚健雄劲的气魄,展现英武豪放性格的美感特征,又深蕴丰富的内涵,抒 发委婉优柔韵致的审美特色。
封开是岭南五府著名州 府之一,兵强将勇之地,自古以来就有习武的民俗,每 逢兵交将接之后,捷报传来之时,人们便以各种形式隆重庆祝胜利,慰劳将士。
中国传统民间工艺介绍
民间工艺是大众生活的民俗艺术,是经济和文化的双重载体。
主要有编织、微雕、陶瓷、布艺、木艺、果核雕刻、刺绣、毛绒、皮影、泥塑、紫砂、蜡艺、文房四宝、书画、铜艺、装饰品、漆器等。
严格地讲,工艺指对物体的加工过程,包括对艺术品的加工技艺。
民间工艺的“民间”二字,并不是指产品的生产场所或所在地,而指的是产品的内含。
用民间工艺加工生产出来的民间工艺品,除过欣赏者眼睛可以看到的表象外,还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这些内涵,才是把民间工艺和普通工艺区别开来的标志。
·微雕·微雕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最为精细微小的一种工艺品,微雕艺术是集中国文化精华的袖珍艺术品,是雕刻技法的一门分支,为微观雕刻一个门派,微雕一般指微细的圆雕、浮雕和透雕(镂空雕)等。
所表现出来的多为自然界相像的东西。
微雕是凸出来,富立体感。
它甚至可以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或数毫米的头发丝上进行雕刻的,其作品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方能观看到镂刻的内容,故被历代称之为“绝技”。
·陶瓷·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同时也是我国的一种工艺美术品,远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已有风格粗犷、朴实的彩陶和黑陶。
陶与瓷的质地不同,性质各异。
陶,是以粘性较高、可塑性较强的粘土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不透明、有细微气孔和微弱的吸水性,击之声浊。
瓷是以粘土、长石和石英制成,半透明,不吸水、抗腐蚀,胎质坚硬紧密,叩之声脆。
我国传统的陶瓷工艺美术品,质高形美,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闻名于世界。
·布艺·布艺即指布上的艺术,是古时期中国民间工艺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
中国古代的民间布艺主要用于服装,鞋帽,床帐,挂包,背包和其他小件的装饰(如头巾,香袋,扇带,荷包,手帕等),玩具等。
以布为原料,集民间剪纸,刺绣,制作工艺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如动植物身上的装饰性花卉等,都是通过剪和绣的工艺制作而成。
·雕刻·雕刻,在雕塑中,是指把木材、石头或其他材料切割或雕刻成预期的形状皆可称之为雕刻。
肇庆的风俗英文介绍带翻译
The unique architecture of Zhaoqing, known as Lingnan architecture,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exquisite wood carvings, ceramic decorations, and qilou (arcades). The local buildings often feature a combination of Western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styles, creating a stunning amalgamation of cultures. One of the most iconic examples of Lingnan architecture is the Seven-Star Crags, where ancient pavilions and bridges are nestled among the limestone hills, offering visitors a glimpse into the city's historical charm and architectural splendor.
In conclusion, Zhaoqing's customs and traditions are an integral part of its cultural identity. From lively festivals and architectural marvels to tea ceremonies and culinary delights, the city offers a diverse and immersive experience for those wanting to explore its vibrant culture. These customs serve as a testament to the city's rich history and the unwavering pride its residents have for their cultural heritage. Visit Zhaoqing to witness these customs firsthand and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tapestry that makes this city so unique.
广东舞狮
南粤特色民俗——醒狮春节期间,广东人主要的民间娱乐:睇戏、打牌、逛花市、出游、拜神、拜年,“逗利是的”……而最吸引人的要数舞狮子了。
可知道,舞狮子是广东春节的一大特色民俗,民间传统活动之一。
关于舞狮这种民间有几种不懂的起源和传说在这里我列举一些仅供参考。
史料记载说:这个比较丰富可以考究的史料很多,不过残缺不全真假难辨。
据说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
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
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
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
到了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
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
”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
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
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
”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美丽的传说:相传,相传明朝初年,广东出现了一头肉翅虎,翅如蝙蝠,飞而食邪心人肉,它的皮可以辟百鬼百蠹。
粤入迷信,凡能保家宅保平安的东西,都视为吉祥之物,因此,人们仿造此兽形象在节日中舞动它,以告四方生灵,不要给黎民百姓带来灾难。
后来人们考究其实,原来这称之为肉翅虎的,是文殊菩萨的坐骑——狮子,因鬣毛过肩,并且毛色与身体颜色相同,奔跑时鬣毛扬起如蝙蝠的缘故。
近代起源说:广东舞狮子活动起源于明朝末年,初为表现武术馆的尚武精神。
清朝中叶,已广泛流行于两广地区,并传至南洋、北美和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
广州三元里、泮塘的“狮子”尤具特色。
时逢节日,舞狮游行,共庆丰收,亦互为勉励。
若遇“狮子”临门,视为“驱除邪恶、光耀门庭、大吉大利”之事,纷以彩礼答谢。
现在,广东各市各镇、各大企业和一些村、衔都有狮队。
广东最具实力的狮队是分布在广州、肇庆、佛山、遂溪。
舞狮,广东俗称“醒狮”,醒狮在广东城乡有着悠久的传统,其实不仅在春节舞狮采青拜年,是广东城乡的习俗,很多时候其他的节日婚庆,也有不少企业个人邀请舞狮团来表演。
中国的老玩意
笔墨纸砚
• 墨,为中国书画必备。在汉代前后,人们仅是为 了实用,并不讲求造型款式。后来由于人们喜爱 好墨,特别是墨模发明了之后,墨的造型款式有 了很大的发展。到了明、清两代,可以说花样百 出,集诗歌、书画、雕刻为一体,成为高雅的艺 术品。当然,宝墨不但要品相好,也要质量够硬。 如明代程君房《百牛图》墨便是。程君房是明代 首屈一指的制墨名家,着有《程氏墨苑》。此墨 图为明代著名画家丁云鹏所绘,百牛体态生动, 神形俱备;模刻技艺精湛,在中国版画史上亦具 相当地位。故为墨中精品。此墨现藏安徽省博物 馆。
1 古物珍器﹙如香与香炉 紫砂壶 铜镜 筷子 水车 扇面 屏风等﹚
香与香炉 佛教的香器 香器是指焚香用的器皿及用具,除了最常见 的香炉之外,还有手炉、薰球、香囊、香盘,及 在香粉的香篆、盛香的香盆,都是属于香器的范 畴。 这些丰富的香器种类,主要是为了配合各种 不同型态的香焚烧或蒸薰的方式而产生。除了实 际上的用途之外,基于美观及装饰的考量,香炉 的型制、炉身的造型、色彩,更是琳琅满目,配 合袅袅香烟,及美好的香味,让用香的情境达到 极致。
水车
笔墨纸砚
文房四宝,是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笔、墨、 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420年—589年),因为中国古代文人要经常 使用毛笔、墨、宣纸、砚台,它们是文人书房中 必备的四件宝贝。"文房四宝"在南唐时指诸葛笔、 徽州李廷珪墨、澄心堂纸,江西婺源龙尾砚。自 宋朝以来「文房四宝」指湖笔(浙江省湖州)、 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纸(安徽省宣州)、端砚 (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它们不仅具有实用 价值,也是融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为一体 的艺术品。 2007年,中国科学院科技史所、中 国文房四宝协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为世 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府古城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广府古城,位于我国广东省肇庆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古城。
为了深入了解广府古城的历史文化、建筑特色以及民俗风情,我们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考察活动。
本次报告将从历史沿革、建筑特色、民俗风情等方面对广府古城进行详细介绍。
二、广府古城的历史沿革1. 古代时期广府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据考古学家研究,当时广府地区已有原始人类居住。
西周时期,广府地区属于百越之地。
秦朝统一六国后,设立南海郡,广府地区成为南海郡的一部分。
汉代,广府地区属南海郡,是南越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国时期,广府地区属吴国。
晋朝时期,广府地区属广州。
隋唐时期,广府地区属岭南道。
宋元明清时期,广府地区属广东路、广东布政司、广东省。
2. 近现代时期鸦片战争后,广府地区成为列强的势力范围。
民国时期,广府地区属广东省。
新中国成立后,广府地区属广东省肇庆市。
三、广府古城的建筑特色1. 城墙广府古城城墙始建于南宋,现存城墙为明清时期所建。
城墙全长约2.5公里,高约6米,宽约4米。
城墙采用青砖砌成,四角各设一座角楼,城门有东门、南门、西门、北门四个。
2. 古建筑广府古城内保存有许多古建筑,如:庆云寺、梅庵、崇禧塔等。
这些古建筑具有鲜明的岭南建筑特色,如:青砖灰瓦、斗拱飞檐、雕刻精美等。
3. 民居广府古城民居多为岭南传统民居,具有浓郁的岭南风格。
民居建筑多为三合院、四合院等,以青砖、灰瓦、木梁、石柱为材料,注重通风、采光、排水。
四、广府古城的民俗风情1. 传统节日广府古城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狮、舞龙、赛龙舟、赏花灯等。
2. 民间艺术广府古城的民间艺术有粤剧、木偶戏、南音等。
其中,粤剧是广府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戏曲艺术,被誉为“南国红豆”。
3. 饮食文化广府古城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以粤菜为代表。
广府地区的特色美食有烧鹅、蒸鱼、煲仔饭、虾饺等。
五、社会实践总结通过本次广府古城社会实践考察,我们对广府古城的历史文化、建筑特色以及民俗风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描写舞狮表演作文500字
描写舞狮表演作文500字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多姿多彩,数不胜数,如引人入胜的京剧,独一无二的书法,还有激情四溢的赛龙舟……这些都会令许许多多中国儿女引以为荣,浮想联翩,勾起他们美好的回忆,而我,则痴迷于一种传统的习俗,舞狮。
舞狮已盛行一千多年,经久不衰。
相传,舞狮本是西域习俗。
狮子本是文殊部落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也成为一种庆祝形式。
当然,我所痴迷的是舞狮绝无仅有的外形及表演形式。
“铛铛、铛铛……”锣鼓声连绵不断,此起彼伏。
这时,台上氤氲显得神秘兮兮的。
三只威风凛凛的狮子出来了,眼睛里似乎冒着火光,要决一死战的样子。
只见一只“狮子”摇头摆尾,昂首挺胸,给人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的感觉,另一只“狮子”则像猴子似的蹦蹦跳跳,时不时绕向其他“狮子”的背后,想发动先发制人的偷袭。
还有一只“狮子”则身披一件赤红色的铠甲,优哉游哉地踱来踱去,不时抖抖长毛,似乎在等待大战来临。
大战开始了,只见“狮子们”先动作娴熟地开始跨栏,以躲避敌人的攻击。
接着,它们开始了危险的钻火圈表演。
精彩的表演博得了大家雷鸣般的掌声。
然后,“狮子们”便露出了狰狞的一面,厮打在一起,似乎在为保卫自己的领地而背水一战……看着这一切,你仿佛就置身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
“嘭嘭嘭……”掌声越发热烈了!这场舞狮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也来学习舞狮,为继承发扬这优美的中华传统文化尽一份力吧!今天,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日子,那就是我盼望已久的元宵节。
在元宵节里,有众多的欢庆活动,其中之一就是舞龙舞狮庆元宵。
于是,今天母亲就带我去沿江大道看舞龙舞狮。
在欢声笑语中,我和母亲一会就来到了沿江大道表演的地方,只见一只白狮和一只黑狮正在舞蹈,一会儿跳跃,一会儿转动,一会儿站立……突然,双狮从口中吐出一副对联,观众们拍手叫好。
紧接着群龙出阵。
红的,绿的,金黄的……一条条长龙在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中,尽情地舞起来了。
看,五颜六色的莲花船摇来了;穿着花花绿绿的秧歌队也扭过来了;长胡子的财神爷拿着金元宝也款款而来;大头娃娃也眯着眼裂着大嘴笑着来了……最令人捧腹大笑的是“司老爷查街”。
肇庆市宋城墙简介
肇庆市宋城墙简介一、历史背景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自古以来便是华南地区的重要城市。
宋代时期,肇庆地处南北交通要道,经贸繁荣,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岭南名郡”。
当时的肇庆古城墙是为了防御外敌而建,历经沧桑,成为我国现存最完整、最长的宋代城墙。
二、城墙建筑特点1.结构:肇庆宋城墙采用青砖砌筑,城墙宽约6米,墙身高约10米,城墙上部设有烽火台、箭楼等军事设施。
2.布局:城墙呈方形,周长3800米,设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分别为朝阳门、安定门、迎恩门、拱辰门。
每座城门上都建有城楼,既具有防御功能,又具有观赏价值。
3.建筑风格:肇庆宋城墙融合了宋代建筑风格和岭南地区特色,如城墙上的烽火台为歇山顶式,箭楼为硬山顶式,均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三、城墙文化内涵1.历史故事:肇庆宋城墙见证了诸多历史事件,如南宋末年元兵南下、明朝洪武年间的平定叛乱等。
这些历史故事为城墙增添了丰富的历史内涵。
2.文化遗产:城墙上留存有大量的碑刻、题词等文化遗产,如“安定一门”、“迎恩一门”等,均为宋代名士所题,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3.民俗文化: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肇庆市民有登城墙赏月的习俗,寓意团圆、美好。
此外,城墙上还有各类民间艺术表演,如舞狮、舞龙、粤剧等,展示了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
四、现状与保护近年来,肇庆市政府对宋城墙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和保护,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
如今的肇庆宋城墙已成为一座集历史、文化、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城市公园,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
同时,肇庆市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宋城墙的保护力度,传承历史文化,让更多人了解这座珍贵的文化遗产。
总结:肇庆市宋城墙是我国南方地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见证了肇庆市的历史变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今后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我们应继续深入挖掘城墙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让这座古老的城墙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肇庆市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全面梳理肇庆市的历史文化资 源,掌握资源的特点、价值和 分布情况。
分析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和不 足,为制定保护和传承措施提 供参考。
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
加强区域文化交流合作
积极参与区域文化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区域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 与传承。
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
加强肇庆市本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吸收其他地区的优秀文 化元素,丰富本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
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
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教育和 培训等工作,提高保护与传承的水平。
为肇庆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提供数据支持和建议,促进肇 庆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调查范围
肇庆市全市范围内,包括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四会市 、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等区域。
调查对象包括历史建筑、文化习俗、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 化遗产等历史文化资源。
02
肇庆市历史文化资源现状分析
肇庆市历史概述
作。
未来需要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 保护措施,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
传承和利用。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 标题:肇庆市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作者:张三、李四、王五
THANKS
04
肇庆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提高保护意识
完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法律法规
01
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保护范围和责任,加大对破坏
广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广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共78项)
分类(代码)
序号
项目名称
分布区域
申报单位
备注
民间美术(03)
共5项
1
佛山剪纸
佛山市
2
潮阳民间剪纸
汕头市
3
潮州剪纸艺术
潮州市
4
佛山木版年画
佛山市
5
忠信花灯
河源连平县
民间音乐(04)
共10项
6
广东音乐
广州市
7
潮州音乐
潮州市
8
客家山歌(梅州)
梅州市
9
中山咸水歌
中山市
10
广东汉乐
梅州大埔县
11
沙田民歌
珠海市
12
汕尾渔歌
汕尾市
13
惠东渔歌
惠州惠东县
14
台山广东音乐
江门台山市
15
潮阳笛套音乐
汕头市
民间舞蹈(05)
共20项
16
普宁英歌
揭阳市
17
潮阳英歌
汕头市
18
遂溪醒狮
湛江遂溪县
19
广东醒狮
佛山南海区
20
沙坑醒狮
广州市
21
东莞麒麟舞
东莞市
22
海丰麒麟舞
湛江吴川市
65
沙湾飘色
广州市
66
台山浮石飘色
江门台山市
67
丰顺埔寨火龙
梅州市
68
河田高景
汕尾陆河县
民间信仰(14)
共2项
69
瑶族“拜盘王”
韶关市
70
雷州石狗信仰
湛江雷州市
2019年导游基础知识第九章知识点:文房四宝、年画
【导语】考试即将临近,备考也要加快脚步了哦!为了帮助⼴⼤考⽣⾼效备考,整理了“2019年导游基础知识第九章知识点:⽂房四宝、年画”,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 ⼀、⽂房四宝 笔墨纸砚素称⽂房四宝,湖笔、徽墨、宣纸、端砚,被称为⽂房四宝之⾸。
(⼀)湖笔 产于浙江省湖州市善琏镇。
古属湖州府,故称湖笔。
湖笔⾃元代以后取代了宣笔的地位,湖笔选料讲究,⼯艺精细,品种繁多,粗的有碗⼝⼤,细的如绣花针,具有尖、齐、圆、健四⼤特点。
尖:指笔锋尖如锥状;齐:笔锋撮平后,齐如⼑切;圆:笔头圆浑饱满;健:笔锋挺⽴,富有弹性。
湖笔分⽺毫、狼毫、兼毫、紫毫四⼤类;按⼤⼩规格,⼜可分为⼤楷、⼨楷、中楷、⼩楷四种。
湖笔被赞为“⽑硕之冠”。
(⼆)徽墨 徽墨产于安徽省黄⼭市歙县和休宁县等地,因历属于徽州,故名。
徽墨创始⼈是河北易州制墨名家奚⽒。
唐末五代奚超携⼦奚廷珪来到歙州,利⽤当地茂密的松林,总结了北⽅制墨的经验,改进捣松、和胶、配料等技术,制出了“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好墨,南唐后主李煜赐其国姓李。
宋宣和⼆年(1120年)歙州改称徽州,“徽墨”之名从这年始定。
明代徽墨制造形成了以歙州地区为中⼼的“歙派”和以休宁地区为中⼼的“休派”两⼤派系。
⾃清代初年开始,形成了清代墨界的四⼤家。
道光以后唯胡开⽂⼀家,独领墨艺风骚。
从此徽墨驰名天下,其特点是⾊泽⿊润,经久不褪,素有“落纸如漆,万载存真”之誉。
(三)宣纸 产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因历属宣州府,故名。
始产于唐代,它的原料是青檀⽪。
清代才掺和稻草,改变了⽤料⽐例。
宣纸分⽣熟两种,⽣宣渍⽔渗化,作写意画,熟宣经过胶矾浸染,不渗化,宜于⼯笔,细描细写,为书画最理想的⽤纸。
宣纸具有纸质柔韧,洁⽩平滑、细腻匀整,不起皱、不掉⽑,不怕舒卷,抗⽼化、久不变⾊、不蛀不腐、卷折⽆损等特点。
便于收藏,因此有“纸寿千年”的说法。
安徽宣纸造纸技艺已被列⼊《⼈类⾮物质⽂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四)四⼤名砚 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被誉为中国的四⼤名砚。
2015—2017年度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项目名单
序号 申报地区 1 2 3 4 广州市 5 6 7 8
申报主体 广州市荔湾区 广州市荔湾区华林街道 广州市荔湾区岭南街道 广州市荔湾区海龙街道 广州市海珠区滨江街道 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 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 广州市番禺区
文化资源或艺术形式 粤曲、广彩瓷 醒狮 醒狮、书画 龙舟 咸水歌 盘古王诞 盆景 粤曲
60
江门市台山市海宴华侨农场
61
湛江市廉江市良垌镇
62
湛江市廉江市营仔镇
63 湛江市 湛江市吴川市梅菉街道梅菉头社区
64
湛江市吴川市黄坡镇大岸村
65
湛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山街道
66 茂名市
67
茂名市高州市 茂名市电白区
68
肇庆市怀集县下帅壮族瑶族乡
69 肇庆市
肇庆市封开县大洲镇
70
肇庆市德庆县武垄镇
东莞市麻涌镇
东莞市高埗镇 东莞市樟木头镇
东莞市茶山镇 东莞市东坑镇
花环龙 龙华大鼓
麒麟舞 东坑地景 河田高景
粤剧、粤曲
粤曲 麒麟舞 茶园游会 东坑卖身节
表演艺术 表演艺术 表演艺术 民俗活动 民俗活动
表演艺术
表演艺术 表演艺术 民俗活动 民俗活动
49 50 51 52 53 中山市 54 55 56 57 江门市 58 59
乐昌花鼓戏、 乐昌渔鼓、 青蛙狮
表演艺术
28 29 30 31 32
河源市 33 34 35 36 梅州市 37 38
韶关市曲江区枫湾镇 韶关市仁化县石塘镇 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必背镇 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
河源市紫金县 河源市连平县 梅州市兴宁市 梅州市兴宁市龙田镇 梅州市兴宁市宁新街道 梅州市梅县区 梅州市平远县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肇庆
肇庆一、城市概况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干流中下游。
全市行政区域总面积148.91万公顷,辖端州、鼎湖、高要3个区和广宁、德庆、封开、怀集4个县,代管四会1个县级市;设91个镇、12个街道和1个民族乡,共292个居民委员会、1255个村民委员会。
全市户籍总人口为429.82万人。
2010年9月,国务院批准肇庆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12年10月27日,肇庆新区挂牌成立。
2015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广东省调整肇庆市部分行政区划,同意撤消县级高要市,设立肇庆市高要区,以原高要市的行政区域为高要区的行政区域,高要区人民政府驻南岸街道府前大街25号。
肇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汉置高要,隋称端州,宋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宋徽宗赵佶因即位前曾封端王,故亲赐御书,将端州改为肇庆,意为“喜庆吉祥之始”。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岭南文化的发祥地,肇庆人文荟萃,古迹林立。
梅庵、宋城墙、七星岩摩岩石刻、悦城龙母祖庙、德庆学宫等数十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肇庆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
城区的七星岩,湖山一体、波光岩影,兼有阳朔之山、桂林之水形胜,美不胜收,素有“岭南第一奇观”的美誉;鼎湖山山高林密,峰峦竞秀,古木参天,绿荫蔽日,鸟语花香,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和生物圈”生态定位研究站。
以星湖风景区为中心,沿西江、绥江溯江而上,盘龙峡、“天下第一石”、千层峰、广宁竹海大观、燕岩等景点次递展开,构成了千里旅游走廊的绚丽画卷。
肇庆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
肇庆东邻穗、深、港、澳等经济发达地区,背靠祖国大西南,是经济发达地区通往西南各省的重要交通枢纽。
至2014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3634.5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88.83千米;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千米90.1千米,比2013年提高1.7千米每百平方千米。
过境高速公路有二广高速(通往二连浩特市和广州市)、广昆高速(通往昆明市和广州市)和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通往江门市和广州市);过境国道有G321线和G324线,省道有S118、S260、S349等12条线,西江内河航道总里程1225千米,通航里程698.8千米。
民间传统舞蹈的文化断层--关于怀集县龙鱼舞的田野调查
第42卷第2期肇庆学院学报V ol.42,No.2 2021年3月JOURNAL OF ZHAOQING UNIVERSITY Mar.2021民间传统舞蹈的文化断层——关于怀集县龙鱼舞的田野调查刘道强1,王玉珊2(1.肇庆学院团委;2.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财经政法学院,广东肇庆526061)摘要:本文以怀集县龙鱼舞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田野调查方法对怀集县龙鱼舞的起源、文化内涵、发展现状和发展措施等进行了研究.发现龙鱼舞源自于石氏族人的改编创造,并逐步在怀集县凤岗镇周边形成传统的舞蹈形式.龙鱼舞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传统观念文化、师徒传承制文化和器具文化等方面的变化.针对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龙鱼舞师资力量的投入、加大传统文化的宣传、弘扬和活化龙鱼舞的传承和建立民间艺术保护区发展的几点建议.关键词:龙鱼舞;民间传统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图分类号:G853/85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8445(2021)02-0096-05龙鱼舞是岭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流传于肇庆市怀集县凤岗镇一带的乡村.建国后,龙鱼舞多次参加省、市、县各级文艺会演.1993年肇庆电视台、肇庆教育学院舞蹈工作者与龙凤村合作,编创了舞台舞蹈,于1994年春节在广东电视台直播以及在肇庆第三届“星湖金秋”欢乐节、广东省首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上演出,均获得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好评和赞扬.1998年,据此改编创作的《鱼龙弄潮》,参加广东省群众音乐舞蹈花会演出,荣获民间舞金奖[1].2007年龙鱼舞被列入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本文试图对龙鱼舞的历史概貌、文化内涵和发展传承进行全面调查.1龙鱼舞的历史概貌1.1龙鱼舞的人文地理怀集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肇庆市北部,绥江上游;东接阳山、广宁,南连德庆,西连封开和广西贺州,北邻连山、连南,是广东省西北隅通桂达湘的要道,也是国内大西南川、演、黔三地通粤而达港澳沿海的门户.历史上由于区位所定,怀集曾是岭南岭北的民族文化交往走廊,也曾是海陆丝绸之路的一个对接点.现在怀集通过其内的省道,可以东达穗、港、澳,西越桂东而及大西南,南抵肇庆,北过连山而入两湖[2].凤岗镇位于怀集县的东北部,距县城28km;东与阳山、广宁两县交界,西接汶朗镇,南邻甘洒镇,北连治水镇,省道水谷线贯通,交通极为方便,是怀集东区乡镇的经济、文化中心.1.2龙鱼舞的起源和形成怀集县丰富灿烂的文化孕育了众多民族传统舞蹈,龙鱼舞就是其中代表之一.关于龙鱼舞的历史起源,已经没有史料记载,只能通过传承人口述来了解.笔者在2020年暑期三下乡期间采访到龙鱼舞第七代传承人石家中先生.据他口述介绍以及龙凤村《石氏族谱》记载,龙鱼舞的起源大抵如此:石勇光是龙凤村石氏族人的先辈,是他发明的龙鱼舞.石勇光是嘉庆年间举人,曾在福建泉州等地为官.道光十七年(1837年)回乡探亲途中,石勇光坐于船上,见到水中鱼虾畅游,受到启发,同时吸收了福建泉州等沿海地区舞蹈的艺术风格,收稿日期:2020-09-16作者简介:刘道强(1988-),男,山东临沂人,肇庆学院团委助教,硕士.第2期刘道强等:民间传统舞蹈的文化断层97别具匠心地发明了龙头引领鱼类等水族动物共舞的龙鱼舞.在民间传说中,龙鱼是水龙王和虾兵及鱼将的化身,龙鱼所到之处,幸福吉祥、人财兴旺、水险无忌、安然无恙.又有龙鱼舞中的“蚌灯”,一开一合,具有收服妖怪辟邪除灾的法力之说[3].自此,每逢年节,或者其他喜庆日,龙凤村都要舞“龙鱼”,祈祷风调雨顺,人口安康.龙凤村有座清代建筑名为石积善堂,头门上悬挂着一块清代牌匾,写有“凤毛济美”四字,相传为石勇光所立.石家中介绍,每年大年初一早上9点钟,龙鱼舞传承人来到石积善堂,拜祭华光神位后,用龙珠请出龙头等道具,然后在村中舞动龙鱼舞,从大年初二一直舞到初七,还要到隔壁村镇进行表演.2龙鱼舞的基本内容和文化内涵2.1道具形式和表演形式龙鱼舞器具分为3类.第一,道具类:主要是龙珠、龙头、鱼、虾、蚌、日星灯、月星灯、第二,旗饰类:主要是幡(队)旗,绸布制作而成.第三,器乐类:主要以大鼓、大锣、大钹加小鼓、小锣、小钹构成.龙鱼舞的人数构成:1人举龙珠,1人举龙,2人举金鱼,2人举鲤鱼,2人举青衣鱼,1人举虾,1人举蚌,3人举日、月、星灯,1人举幡(队)旗,龙头替补4人,小锣、鼓、镲、笛手(唢呐)4人组成(之前共22人,现在伴奏乐是大鼓、锣、镲共3人共计21人).小型表演的角色没有固定的人选,只要凑够人就可以进行表演,但是大型表演对每个角色的人选有严格的规定.龙鱼舞的舞步:龙珠、龙鱼按锣鼓点节奏行跑马弓步,其余的鱼、虾、蚌同样按锣鼓节奏跑马弓步和跑走圆台步.龙鱼舞舞蹈分五个表演形式,一是“鱼嘴集汇”,群鱼集汇表演,表示团结一致、同心协力.二是“金龙穿角”,由鱼组成四角、六角、八角等不同的角度,而龙珠引龙王在其中穿跃各角位,呈现如意吉祥.三是“织壁”,将鱼排成一长行,由龙穿壁而过,寓意金碧辉煌.四是“鱼跃龙门”,由各种鱼跳越龙珠和龙王之间,象征旺气荡漾和蓬勃向上.五是“龙鱼入海”,龙珠、龙在前排中间、群鱼、虾、蚌在左右朝拱,灯、旗在后排衬托造型,龙鱼一齐跃进厅堂,体现满堂吉庆,老少平安,万事如意,兴旺发达.2.2龙鱼舞的伴奏形式和服饰伴奏音乐以打击乐为主,配有吹奏乐.打击乐有大锣鼓(表演伴奏)、小锣鼓(演前闹棚、散场行路)和镲,吹奏乐有唢呐(当地称为八音调).龙鱼舞的演出服饰为黄色唐装衫裤,用红色布捆边,腰扎红绸带,头饰红布捆边黄布巾,布巾前额佩红缨球一只;演出场地在广场、厅堂、舞台均可,多在春节演出.2.3龙鱼舞的传承人龙鱼舞对于传承人的选拔有以下几个要求:第一,需要对龙鱼舞的各个角色样样精通.第二,需要勤奋上进,学习态度好.第三,由上一代传承人决定.根据对龙鱼舞第七代传承人石家中的采访,笔者梳理出龙鱼舞的传承谱.龙鱼舞已经传至第七代,第八代的传承人目前还没有选拔出来.2.4龙鱼舞的文化内涵龙鱼舞,又称为“舞龙鱼”,单从名称上看,就是吸纳广东传统的“舞龙”活动的一些元素.另外,龙鱼舞的道具有“龙珠”和“龙头”,都像极了舞龙.舞龙最初作为祭祀求雨活动而存在[4].因此,龙鱼舞很大程度上也是吸收舞龙活动的文化内涵,表达了祭祀祈福的文化.“从民间信仰来看,人类大多数祭祀活动和图腾崇拜的肇庆学院学报第42卷过程都与舞蹈有着紧密的联系,图腾是一种文化的积淀,而舞蹈则是对这种积淀最生动的诠释”[5].再者,龙鱼舞是以龙王带着鱼、虾和蚌等海洋生物的表演形式.而龙王在中国民间的传说中是掌管兴云降雨的神,能够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因此,龙鱼舞以模仿“龙王”带领海底各种动物戏耍情景为主的方式,寄托了人们以此来祈求平安和丰收的愿望.同时,龙鱼舞还加入了一些表现人间喜庆的内容,以娱乐观众和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祝愿.表1龙鱼舞传承谱代别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姓名石勇光石叠光石秀凌石秀轩石相臣石肯臣石尚冠石子栋石硕邦石介邦石永楷石永映石永铎石永檀石家炉石家斗石家训石家中性别男男男男男男男男男男男男男男男男男男出生年月不详不详不详不详不详不详不详不详不详不详1910.111912.21939.101950.21955.81955.11967.71967.9传承方式师传师传师传师传师传师传师传师传师传师传师传师传师传师传师传师传师传师传学艺时间不详不详不详不详不详不详不详不详不详不详1923年1925年1942年1972年1972年1972年1983年1983年居住地址龙凤村石积善堂龙凤村石积善堂龙凤村石积善堂龙凤村石积善堂龙凤村石积善堂龙凤村石积善堂龙凤村石积善堂龙凤村石积善堂龙凤村石积善堂龙凤村石积善堂龙凤红寨自然村龙凤红寨自然村龙凤红寨自然村龙凤红寨自然村龙凤红寨自然村龙凤红寨自然村龙凤红寨自然村龙凤红寨自然村3龙鱼舞发展过程中的文化断层现象根据对石家中先生的采访,龙鱼舞的发展目前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折射出龙鱼舞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断层现象.3.1习舞功利化反映文化价值观念的转变因为小学生的力量不足以练习龙鱼舞,因此石积堂龙鱼舞队招收的一般是初中以上的学生.这些学员都是本地的孩子,他们基本都是利用周末、寒暑假或者日常晚上的时间进行动作练习.通过与石家中先生的访谈中得知,全村中大约有70多个孩子学习龙鱼舞.然而,这些孩子学习龙鱼舞很多是因为在节庆日舞“龙鱼”可以“斗利是”,可以“耍酷”.虽然舞“龙鱼”能够带来一定经济收入,但很难得到丰厚的回报,很多孩子学一半就去打工了.孩子们的功利化行为,体现出热爱传统文化,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观念已经淡薄,龙鱼舞的文化价值观念已经发生转变.3.2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师徒传承制度文化的消亡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龙鱼舞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土壤正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特别是广大青年人业余生活的多样性,使传统的民间艺术受到了冷落.在文明的前进步伐中,传统的师徒传承制正在消失.师徒传承制中有“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投师如投胎”的说法.隆重的风俗仪式、严格的管理制98第2期刘道强等:民间传统舞蹈的文化断层99度,都让徒弟们对师傅和技艺有着敬畏之心和感恩之心.石家中先生提到,目前在他们的龙鱼舞队中,只有他一个人进行教学.师资力量不足,已经成为龙鱼舞发展面临的第一大问题.然而更深层的问题是没有了传统的师徒制度,学员学习散漫,随意进退,出现了人才断层的危机,让龙鱼舞的发展举步维艰.3.3传统编织道具手艺失传凸显器具文化的没落龙鱼舞表演需要专业的道具,前文提到龙鱼舞共有龙珠、龙、金鱼、鲤鱼、青衣鱼、虾、蚌、日灯、月灯、星灯、幡(队)旗等不同角色,因为就需要相对应的道具.龙鱼舞的道具是由竹篾编织的,以前的道具都是学员们亲手扎出来的.由于编织过程比较辛苦,现在的学员不愿意花时间学习扎道具,面临着没有人会制作道具,只能花钱请人制作道具.每套道具大概只能使用4~5年,不耐使用和存放,这也成为一个问题.龙鱼舞传统的编织道具手艺逐渐失传,实在令人惋惜,这也凸显出龙鱼舞在器具文化方面的没落.4龙鱼舞发展的几点思考4.1提高“非遗”传承人的地位,加强龙鱼舞师资力量的投入很多“非遗”传承人其实都是普通人,平时没有人会认识他们.“人亡艺绝,人去歌息.”政府和相关组织应该提高“非遗”传承人的地位,保护“非遗”项目,其实质就是保护这些传承人.例如,学校可以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走进课堂,给孩子上关于龙鱼舞的传统文化课.这样既提升了龙鱼舞“非遗”传承人的知名度,也达到了传播龙鱼舞文化的效果.龙鱼舞在师资方面要加大投入,要留住人才.当地政府可以设立师资补助专项,为传承龙鱼舞文化的师傅提供经济上的支持,让他们专心进行龙鱼舞传承.4.2提升龙鱼舞的知名度,加大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弘扬龙鱼舞学习的人数少,根本原因还在于知名度低.笔者在进行调查的时候,随机采访了凤岗镇隔壁的几个镇的居民,有三分之二的人不知道龙鱼舞这个项目.因此,建议当地政府加大对龙鱼舞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优秀的民族传统舞蹈.此外,可以考虑让龙鱼舞走进校园,作为学校的体育选修课或者兴趣课.在各个学校开展龙鱼舞兴趣课,可以极大提升龙鱼舞的宣传力度,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体育课兴趣.此外,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和人们的需要,在保持民间艺术的基本特色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加工,实现龙鱼舞的现代化.4.3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活化龙鱼舞的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突出的是非物质的属性,更多的是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6].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要把“无形的”“行为的”“人为的”“非物质的”东西载体化、有形化.龙鱼舞传承人可以与时俱进,思考利用现代的新媒体技术,将龙鱼舞进行活化,例如利用印刷技术,逐步将口头话语用文本的形式进行记录、整理和出版,将龙鱼舞的历史文化编印成册,使其转化为可阅读、可记载、可传播、可鉴赏的出版物,便于大众阅读、了解;利用影像手段,将龙鱼舞的动作、套路等拍摄成真实的影像资料,便于保存和传承.再者,利用公众号或者网络直播手段,进行龙鱼舞的教学,吸引更多学员加入学习.4.4建立民间艺术保护区,对民间艺术进行集中保护龙鱼舞这种民间舞蹈的保护,视野不能局限于舞台,应该看到其生存、发展的文化生态链.没有良好的生长土壤和群众基础,也是这个艺术消失的开端.怀集县还有马舞、鹿舞、凤舞和三星公舞等众多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建立民间艺术保护区等,以“活态文化”的方式对民间艺术给予集中保护,使之更好地长存于民间.肇庆学院学报第42卷100龙鱼舞从创造和发展至现在,已经有近两百年的历史.历经历史更替和社会发展之后,它依然生存于现代化的今天.它能够被积极地传承下来,又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它具有极其珍贵的文化价值.龙鱼舞的发展现状也显示了广东其他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生存现状.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既是当地人们的精神和观念寄托,也是他们对文化身份、人格和人生价值观的表达.如何保护和发展这些民间传统项目,是政府和每一个相关人员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课题.参考文献:[1]《中华舞蹈志》编辑委员会.中华舞蹈志·广东卷[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100.[2]怀集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怀集县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1.[3]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广东省民间艺术志[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6:399.[4]王亚敏,陈小蓉.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舞龙项目分类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1):84.[5]吕韶钧.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6]刘军伟.基层文化馆如何做好非遗保护工作[J].青春岁月,2018(35):451.The Cultural Rupture of Folk Traditional Dance:A field study ofthe Dragon-fish dance in HuaijiLIU Daoqiang1,WANG Yushan2(1.Youth League Committee,Zhaoqing University,Zhaoqing,Guangdong526061,China;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Law,Guangdong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Zhaoqing,Guangdong526061,China)Abstract:By using literature method,interview method and field research method,this paper,taking Huaiji Dragon-fish da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looks at the origin an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 and measures of Dragon-fish dance.We found that the Dragon-fish dance was originated in the Shi surname clansmen,and gradually formed in around Huaiji phoenix hills.Dragon-fish dance has changed in traditional concept culture,the apprentice/master inheritance system culture and instrument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In view of the problem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strengthening the invest-ment of arowana dance teachers,increasing the publicity of traditional culture,promoting and activating the in-heritance of arowana dance and establishing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art reserve.Keywords:Dragon Fish dance;folk dance;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责任编辑:宋先红)。
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民间美术手工艺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民间美术杨柳青木版年画天津市武强木版年画河北省武强县桃花坞木版年画江苏省苏州市漳州木版年画福建省漳州市杨家埠木版年画山东省潍坊市高密扑灰年画山东省高密市朱仙镇木版年画河南省开封市滩头木版年画湖南省隆回县佛山木版年画广东省佛山市梁平木版年画重庆市梁平县绵竹木版年画四川省德阳市凤翔木版年画陕西省凤翔县纳西族东巴画云南省丽江市藏族唐卡西藏自治区(勉唐画派、钦泽画派、噶玛嘎孜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画派)衡水内画河北省衡水市剪纸河北省蔚县、丰宁满族自治县(蔚县剪纸、丰宁满族剪纸、中阳山西省中阳县剪纸、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扬州辽宁省锦州市剪纸、乐清细纹刻纸、广东剪纸、江苏省扬州市傣族剪纸、安塞剪纸)浙江省乐清市广东省佛山市、汕头市、潮州市、云南省潞西市、陕西省安塞县顾绣上海市松江区苏绣江苏省苏州市湘绣湖南省长沙市粤绣广东省广州市、潮州市(广绣、潮绣)蜀绣四川省成都市苗绣贵州省雷山县、贵阳市、剑河(雷山苗绣、花溪苗绣、剑河苗绣)县水族马尾绣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土族盘绣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挑花湖北省黄梅县(黄梅挑花、花瑶挑花)湖南省隆回县庆阳香包绣制甘肃省庆阳市象牙雕刻北京市崇文区、广东省广州市扬州玉雕江苏省扬州市岫岩玉雕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阜新玛瑙雕辽宁省阜新市夜光杯雕甘肃省酒泉市金石篆刻浙江省杭州市西泠印社青田石雕浙江省青田县曲阳石雕河北省曲阳县寿山石雕福建省福州市惠安石雕福建省惠安县徽州三雕安徽省黄山市(婺源三雕)江西省婺源县临夏砖雕甘肃省临夏县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四川省色达县潮州木雕广东省潮州市宁波朱金漆木雕浙江省宁波市乐清黄杨木雕浙江省乐清市东阳木雕浙江省东阳市漳州木偶头雕刻福建省漳州市萍乡湘东傩面具江西省萍乡市竹刻上海市嘉定区(嘉定竹刻、宝庆竹刻)湖南省邵阳市泥塑天津市(天津泥人张、惠山泥人、凤翔泥江苏省无锡市塑、浚县泥咕咕)陕西省凤翔县河南省浚县塔尔寺酥油花青海省湟中县热贡艺术青海省同仁县灯彩浙江省仙居县、海宁市(仙居花灯、硖石灯彩、泉州花灯、福建省泉州市东莞千角灯、湟源排灯)广东省东莞市青海省湟源县嵊州竹编浙江省嵊州市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传统手工技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江苏省宜兴市界首彩陶烧制技艺安徽省界首市石湾陶塑技艺广东省佛山市黎族原始制陶技艺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傣族慢轮制陶技艺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吉沙县喀什市、吐鲁番地区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江西省景德镇市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陕西省铜川市龙泉青瓷烧制技艺浙江省龙泉市磁州窑烧制技艺河北省峰峰矿区德化瓷烧制技艺福建省德化县澄城尧头陶瓷烧制技艺陕西省澄城县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江苏省南京市宋锦织造技艺江苏省苏州市苏州缂丝织造技艺江苏省苏州市蜀锦织造技艺四川省成都市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上海市徐汇区土家族织锦技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海南省五指山市、白沙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东方市壮族织锦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藏族邦典、卡垫织造技艺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日喀则地区加牙藏族织毯技艺青海省湟中县维吾尔族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江苏省南通市苗族蜡染技艺贵州省丹寨县白族扎染技艺云南省大理市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江苏省苏州市客家土楼营造技艺福建省龙岩市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江西省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贵州省雷山县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江苏省苏州市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贵州省雷山县、云南省大关县玉屏箫笛制作技艺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阳城生铁冶铸技艺山西省阳城县南京金箔锻制技艺江苏省南京市龙泉宝剑锻制技艺浙江省龙泉市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浙江省杭州市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安徽省芜湖市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贵州省雷山县、湖南省凤凰县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云南省陇川县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景泰蓝制作技艺北京市崇文区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北京市朝阳区明式家具制作技艺江苏省苏州市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内蒙古自治区东乌珠穆沁旗拉萨甲米水磨坊制作技艺西藏自治区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甘肃省兰州市万安罗盘制作技艺安徽省休宁县雕漆技艺北京市崇文区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山西省平遥县扬州漆器髹饰技艺江苏省扬州市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浙江省天台县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福建省福州市厦门漆线雕技艺福建省厦门市成都漆艺四川省成都市茅台酒酿制技艺贵州省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四川省泸州市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山西省汾阳市绍兴黄酒酿制技艺浙江省绍兴市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山西省清徐县镇江恒顺香醋酿制技艺江苏省镇江市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福建省武夷山市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四川省自贡市、大英县宣纸制作技艺安徽省泾县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江西省铅山县皮纸制作技艺贵州省贵阳市、贞丰县、丹寨县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云南省临沧市、香格里拉县藏族造纸技艺西藏自治区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竹纸制作技艺四川省夹江县、浙江省富阳市湖笔制作技艺浙江省湖州市徽墨制作技艺安徽省绩溪县、歙县、黄山市屯溪区歙砚制作技艺安徽省歙县、江西省婺源县端砚制作技艺广东省肇庆市金星砚制作技艺江西省星子县木版水印技艺北京市荣宝斋雕版印刷技艺江苏省扬州市金陵刻经印刷技艺江苏省南京市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四川省德格县制扇技艺江苏省苏州市剧装戏具制作技艺江苏省苏州市桦树皮制作技艺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黑龙江省浏阳花炮制作技艺湖南省浏阳市黎族钻木取火技艺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风筝制作技艺山东省潍坊市(潍坊风筝、南通板鹞风筝、拉萨江苏省南通市风筝)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凉茶广东省文化厅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
广东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广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概述广东,一个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我国的南国”。
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一部分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们世代相传的各种非物质文化成果,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礼节庆、知识与实践技艺等。
它们代表着我国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智慧,也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广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代表作品1.广东粤剧粤剧,是广东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被誉为“我国戏曲之南,我国戏曲之花”。
粤剧以其独特的唱腔、优美的旋律和精湛的表演技艺闻名于世,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粤剧源自粤东地区,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特点。
它不仅在我国广东地区广为流传,也在海外华人社区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粤剧是我国戏曲文化的瑰宝,也是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之一。
2.广州鼓楼戏鼓楼戏,是广州市的特色传统曲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它起源于广州老城区的街头市场,是一个以民间故事、寓言、笑话和神话为题材的广告牌戏、鼓楼戏和敲击乐器念白相伴的一种流行性戏曲曲艺。
鼓楼戏流行于广州市的一些老城区和一些鼓楼村,是广州地区的独特文化象征和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表演魅力。
3.客家花鼓灯客家花鼓灯,是广东省梅州地区特有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形式,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客家花鼓灯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古老的传承历史而闻名,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结合了舞蹈、音乐、舞龙、舞狮以及手工制作,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客家地区,人们常常通过客家花鼓灯来庆祝节日、祭祀祖先和迎接客人,是客家人民生活的重要一环。
4.威远鼓龙灯威远鼓龙灯,是广东省肇庆市的传统民间艺术表演形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威远鼓龙灯起源于清代,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肇庆采茶歌音乐特征探析
肇庆采茶歌音乐特征探析【摘要】肇庆采茶歌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传统音乐形式,歌颂了劳动人民采茶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体验。
本文通过对肇庆采茶歌的音乐特征进行探析,分析了其主题、歌词内容、旋律特点、节奏特征以及乐器运用等方面。
通过对歌曲的综合分析,揭示了肇庆采茶歌音乐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传统特点。
结合对传统音乐的借鉴与创新,探讨了肇庆采茶歌在当今音乐环境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将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肇庆采茶歌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促进地方传统音乐的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肇庆采茶歌、音乐特征、歌曲主题、歌词内容、旋律特点、节奏特征、乐器运用、传统音乐、借鉴、创新、研究方向、音乐综述1. 引言1.1 背景介绍肇庆采茶歌是广东省肇庆地区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主要流行于肇庆市及周边地区。
这种歌曲通常是由采茶工人在采茶时歌唱的,用以鼓舞士气和增加工作效率。
肇庆采茶歌的歌词多以采茶生活、农村风土和劳动生活为主题,形式简单朴实,富有情感和民俗特色。
这种音乐形式承载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传统色彩。
1.2 研究意义研究肇庆采茶歌音乐特征还有助于挖掘和传承地方音乐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中国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提升民族音乐的国际影响力。
通过对肇庆采茶歌音乐特征的深入探讨,可以为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同时也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研究肇庆采茶歌音乐特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2. 正文2.1 歌曲主题分析肇庆采茶歌是一首反映农民劳动生活的歌曲,主题主要围绕着采茶这一具体的农耕活动展开。
歌曲通过歌颂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和艰辛付出,表达了对劳动者的尊重和敬意。
在歌曲中,通过描述采茶的各个环节,如采摘、晒茶、炒茶等过程,展现了农民劳动者的勤劳和智慧。
歌曲也突出了劳动者对祖国土地的热爱和对家庭的责任,弘扬了传统的农耕文化和价值观念。
通过歌曲主题分析,可以深入了解肇庆采茶歌所蕴含的人文情怀和社会意义,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关系。
肇庆市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肇庆市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报告(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提供)一、肇庆市历史文化资源的现状肇庆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给肇庆这古老的土地留下了非常丰富厚重的文化遗存。
为了进一步落实市委、市府建文化名市的发展战略,使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加快文化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在今年上半年,组织了全市文化系统的有关部门、专家,对全市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重新的调查摸底,统计核计,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调查报告。
肇庆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中游,土地总面积1.5平方公里,人口394万,现辖端州,鼎湖2区,德庆、封开、广宁、怀集4县,管高要、四会2个县级市。
既毗邻经济发达的珠三角核心区,又连接祖国的西南地区,是珠三角地区通往大西南的重要通道,在实施“泛珠三角”战略和广东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处于极为有利的位置。
肇庆作为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岭南古郡,历史文化底蕴极其丰富,特色鲜明。
形成了浓郁的系列文化,多型的民间艺术、独特的地方节庆,以沉厚文化为支撑的风景名胜景区。
(一)灿烂的古代文明、丰富的文物古迹。
肇庆,古称端州,是远古岭南土著文化发祥地、广府汉族地域文化和白话(广府话)的发祥地,以及两种文化交叉演进的核心地域,也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中国传统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汇较早的地区之一。
封开峒中岩、罗沙岩的人牙化石和黄岩洞的颅骨化石及近千件石器遗存表明,14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肇庆这块美丽的土地上生息繁衍。
距今1万年左右,这里已进入新石器时代;鼎湖区蚬壳洲(屈肢葬墓群)遗址、封开乌骚岭(二次葬墓群)遗址、高要茅岗(水上)建筑遗址的实物显示,四五千年前,肇庆已有种植、饲养、编织、制陶、建筑业。
史前文化、民族、风俗已明显形成;市郊北岭松山、四会鸟蛋山等多处春秋战国古墓出土的青铜器,有受中原商周文化和长江流域楚越文化影响的痕迹,也有岭南文化的显著特征。
境内出土的大量精美青铜器表明,肇庆在先秦是岭南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新)
中山市 清远市 汕尾市 广州市 汕头市 梅州市 潮州市 肇庆市 梅州市 韶关市 河源市 深圳市 清远市 惠州市 云浮市 茂名市 中山市 揭阳市 珠海市 广州市 揭阳市 潮州市 梅州市 东莞市 河源市 东莞市 江门市 揭阳市 梅州市 湛江市 中山市 深圳市 深圳市 梅州市 揭阳市 梅州市 佛山市 汕尾市 湛江市 湛江市 韶关市 湛江市 中山市 肇庆市 梅州市 梅州市 清远市 湛江市 湛江市 梅州市 肇庆市 汕尾市 深圳市 中山市 深圳市 潮州市 深圳市 深圳市 东莞市 东莞市 中山市 东莞市 惠州市 东莞市 珠海市 汕尾市 广州市 深圳市 茂名市 揭阳市 佛山市 广州市 湛江市 揭阳市 汕尾市 揭阳市 韶关市
1 传统戏剧 Ⅳ
2 传统戏剧 Ⅳ
1 传统戏剧 Ⅳ
3 传统戏剧 Ⅳ
4 传统戏剧 Ⅳ
3 传统戏剧 Ⅳ
1 传统戏剧 Ⅳ
6 传统戏剧 Ⅳ
7 传统戏剧 Ⅳ
7 传统戏剧 Ⅳ
3 传统戏剧 Ⅳ
5 传统戏剧 Ⅳ
4 传统戏剧 Ⅳ
3 传统戏剧 Ⅳ
1 传统戏剧 Ⅳ
4 传统戏剧 Ⅳ
1 传统戏剧 Ⅳ
7 曲艺
Ⅴ
2 曲艺
Ⅴ
4 曲艺
信息项名称
批次
最新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项目类别
6 民间文学 6 民间文学 4 民间文学 4 民间文学 3 民间文学 5 民间文学 7 民间文学 3 民间文学 7 民间文学 2 民间文学 2 民间文学 4 民间文学 2 民间文学 7 民间文学 1 民间文学 5 民间文学 4 民间文学 7 民间文学 3 民间文学 3 民间文学 3 民间文学 5 民间文学 5 民间文学 2 传统音乐 5 传统音乐 2 传统音乐 1 传统音乐 1 传统音乐 2 传统音乐 3 传统音乐 7 传统音乐 4 传统音乐 4 传统音乐 6 传统音乐 7 传统音乐 4 传统音乐 1 传统音乐 3 传统音乐 1 传统音乐 1 传统音乐 5 传统音乐 1 传统音乐 2 传统音乐 5 传统音乐 5 传统音乐 7 传统音乐 5 传统音乐 5 传统音乐 2 传统音乐 2 传统音乐 3 传统音乐 3 传统音乐 2 传统音乐 7 传统音乐 7 传统音乐 6 传统音乐 2 传统音乐 6 传统音乐 1 传统音乐 2 传统音乐 4 传统音乐 6 传统音乐 1 传统音乐 2 传统音乐 4 传统音乐 7 传统音乐 2 传统音乐 2 传统音乐 5 传统音乐 4 传统音乐 3 传统音乐 3 传统音乐 1 传统音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肇庆对民间艺术极为重视。
多次举办民间艺术活动,通过众多民间瑰宝的演绎,全方位展现了肇庆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风采,展示了岭南文化的魅力。
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源于生活、贴近生活。
举办民间艺术活动能让老百姓走得近、看得懂。
肇庆将进一步发掘、保护和发展好这些有着广泛群众基础和旺盛生命力的民间艺术精品,并申报非遗保护项目,让民间艺术在基层农村开花结果。
不仅如此,还要号召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中来,推动地方特色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图1
怀集下帅春牛舞
春牛舞是下帅壮族瑶族乡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民族节目之一,在当地流传已有130年之久。
该项目曾多次在县、市民间艺术汇演中获奖,并荣获1995年广东省首届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春牛舞是下帅壮族瑶族乡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民族节目之一,在当地流传已有130年之久。
该项目曾多次在县、市民间艺术汇演中获奖,并荣获1995年广东省首届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二等奖。
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一边跳着春牛舞,一边唱着《春牛歌》,提醒大家要爱护耕牛,根据二十四节气种瓜点豆、播种插秧。
2009年,春牛舞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1年,下帅乡春牛舞传承人马建邺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体现了怀集县保护、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决心和成就。
图2
德庆雄鸡舞
德庆雄鸡舞起源于明代德庆县武垄镇播荫村。
相传,明时播荫村村民先祖落籍于播荫村,但人丁不旺,所生儿童多瞳企眼(竖眼),村民为此搬迁到当地的路丽望(地名),发现当地的雄鸡十分健壮美丽,啼声雄亮,周围环境优美,村民于是从中得启示,认为雄鸡可以辟邪驱祸,于是用竹篾扎成雄鸡状巡游舞蹈。
从此,他们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给村民带来幸福吉祥,村民们也从此认为雄鸡是吉祥物,每逢重大节庆、农闲时节、丰收年份,均纷纷舞雄鸡祭祀致庆,遂而发展到走村过寨巡演,数百年来薪火相传,长盛不衰直至今天。
德庆雄鸡舞主要模拟雄鸡的生活习性,从雄鸡报晓、雄鸡觅食(人工喂饲)、雄鸡争斗、亮翅金鸡独立等几方面,栩栩如生地展现了雄鸡日常生活富有特色的生活情趣,也寄寓了人们对雄鸡吉祥如意、消灾解禳的动物图腾崇拜观念。
图3
高要回龙宽郊舞龙
舞龙起源于汉代,人们以龙为吉祥的化身,在很多地方以舞龙来庆贺喜庆节日。
高要市回龙镇宽郊建村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据村里的老人回忆,从参加过舞龙活动的苏福祥曾祖父算起,至今也有近170年历史,从中证明宽郊村在清代光绪年间就有舞龙的习俗。
宽郊村建于一座形似鲤鱼的小土丘上,村民借助舞龙来达到“鱼跃龙门”的寓意,传说鱼只要跳过龙门便变成了龙。
宽郊舞龙时断时续,每逢风调雨顺,群众生活稳定,舞龙就会非常活跃;相反如遇上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则谁也不会去舞龙。
1983年,在乡党支部的支持下组织了农会,由群众民主产生了龙会筹备委员会,实行股份制,共240股,基本上每户1股。
1984年起,像肇庆市春节大游行、高明县新县城落成和高要县新县城奠基仪式、高要建市5周年等各项庆典活动,都邀请宽郊舞龙队进行表演。
春节是舞龙盛会,金龙所到之处,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门前挂青烧炮,一派喜气洋洋景象。
宽郊村的金龙全长75米,圆周143米,需要32个男青年舞动。
龙队出发时,彩旗、龙牌、锣鼓、龙珠开路,金龙之后有一面大旗助威。
金龙首尾呼应,四爪挥动,全身金鳞闪闪,五彩龙裙挂穗,金碧辉煌,璀灿耀目。
舞龙有龙凤舞、走龙圈、龙滚单柱、龙滚双柱、龙戏珠、龙跃禹门、金龙卷尾等舞蹈动作。
舞动时锣鼓齐鸣,金龙翻滚,矫健如飞,栩栩如生。
图4
封开民间舞蹈:五马巡城舞
《五马巡城舞》是广东封开县独具特色的优秀民间舞蹈。
产生年代基本无文字可考,据访当地老艺人获知,宋朝末年,《五马巡城舞》就在封开县大洲镇的乡间流传,它是当地群众最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舞蹈。
《五马巡城舞》表演时间可长可短,最长不超过1小时,最短30分钟。
表演者四五十人不等,但最少也有35人以上,阵容壮观,气氛热烈。
表演时,由5人扮成古时战将,骑着5匹马;前有引马童子,后有宫灯罗伞。
人们随着强烈的锣鼓节奏起舞,
穿过东、南、西、北、中5个城门,穿梭舞蹈,寓意戌边保国,颂扬爱国主义精神。
《五马巡城舞》具有情节性强、舞蹈动作丰富、音乐复杂多样的特点,由“开城”、“点卯”、“巡城”3部份构成。
“开城”展现的是歌舞升华、万民同乐的场景,以五马舞、马童舞、宫灯舞构成,战马、彩旗、花灯、罗伞一齐上阵,无比热闹。
“点卯”表现“点将一练兵—出征”的过程,以刀舞和旗舞为其主要内容,吸收了戏曲的表演程式,加强了叙述性,场中鼓声激越,战旗猎猎,好儿女保家卫国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巡城”则五扇城门的移动和变化,五匹战马的来回穿梭,构成复杂多样的图形和阵势,寓意戍边保国,颂扬爱国主义精神。
该舞蹈具有情节性强,舞蹈动作丰富、音乐复杂多样的特点,表演一般以四五十人不等,阵容壮观、气氛热烈。
以假马套在人身上分别扮成五个古时战将进行表演,舞蹈动作则以跑为主,跑出戏曲中圆场的感觉,加上马的挥舞,独具浓郁的地方民族色彩。
图5 图6 图7 图8
怀集凤舞
怀集凤舞又是在新春佳节表演的民间风俗舞。
它以凤的形象为题材,表演者通过使用制作成风形状的道具,在怀集凤舞在怀集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怀集当地居民喜闻乐见的传统舞蹈。
怀集凤舞又是在新春佳节表演的民间风俗舞。
它以凤的形象为题材,表演者通过使用制作成风形状的道具,在民间器乐小曲的伴奏下,有的地区加入人声伴唱,按一定的程式表演各种动作,表达人们祈望好兆头、吉祥如意和喜庆的心愿。
其音乐带有粤地曲风又体现出鲜明的民俗特色。
怀集凤舞被肇庆市政府批准并公布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