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分类统计” 《我们的超市》
大班数学活动“分类统计”—《我们的超市》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分类统计”—《我们的超市》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c235366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14.png)
大班数学活动“分类统计”—《我们的超市》教案【含教学反思】一、前言本教案是针对大班幼儿开展的数学活动,以《我们的超市》为主题,帮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分类和统计的基本概念,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在活动中,幼儿们通过模拟超市购物的过程,将购买的物品进行分类并进行统计,从而学习到分类和统计的基本操作。
二、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掌握分类和统计的基本概念,理解分类和统计的作用;2.通过模拟超市购物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购物体验,提高幼儿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3.帮助幼儿掌握分类和统计的基本操作,培养幼儿的分类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内容1.了解超市常见的商品分类;2.学习怎样将商品进行分类;3.学习怎样进行数量统计;4.学习制作统计表格。
四、教学准备1.购买一些常见的超市商品,例如日用品、水果、饮料、零食等;2.准备盒子或篮子等分类容器;3.准备小黑板,用于记录数据;4.制作数据统计表格。
1. 导入活动(5分钟)教师可以先在班内展示一些超市商品的图片,让幼儿了解常见的商品分类。
然后教师可以让幼儿形象化地想象一下自己在超市里购物的场景。
2. 学习分类和统计的基本概念(15分钟)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分类表格,并给幼儿讲解如何分类和统计。
教师可以拿出一个自己带来的商品,示范分类和统计的过程。
幼儿可以跟随教师一起学习,了解分类和统计的基本概念。
3. 模拟超市购物的过程(30分钟)教师先在教室里布置一些小区域,模拟超市的场景。
然后,将准备好的超市商品放入盒子或篮子里,并把它们放在“超市货架”上。
让幼儿自由选择物品,并将其分组。
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如何正确地分组,提供必要的帮助。
分组完成后,幼儿可以在小黑板上记录每组商品的数量。
4. 数据统计和制作表格(30分钟)幼儿完成分组后,可以开始进行数量统计。
教师可以将幼儿的记录汇总到一起,并帮助幼儿计算每个类别商品的总数。
然后,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制作统计表格。
幼儿可以在表格上记录每个类别商品的名称和数量。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我们的超市》及教学反思(推荐五篇)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我们的超市》及教学反思(推荐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14ebe90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b6.png)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我们的超市》及教学反思(推荐五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我们的超市》及教学反思《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我们的超市》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我们的超市》含反思!活动目标:1、在游戏中,学习按物体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初步探索统计方法。
2、乐意与同伴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分工合作,体验成功的乐趣。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熟悉()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发动幼儿收集幼儿用品、玩具类、食品类的物品若干、袖套、笔、记录板,幼儿人手一份,橡皮擦六快。
活动过程:一、分类--按不同的要求分类1、师幼共同搬运货物(生活用品、食品、玩具类)过超市2、想想怎么样摆放物品能更合理,让顾客一看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3、幼儿讨论如何将物品分类摆放。
4、教师提出分类要求:1)任意物品的归类摆放要整齐合理2)要轻拿轻放,与同伴商量,互相合作5、引导幼儿按物品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归放,让幼儿尝试在总分类进行子分类6、组织幼儿观察超市,说说物品的归放是否合理,为什么?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统计--尝试用数字的形式记录1、讨论:想知道超市里有什么物品吗?它们的数量是多少?该怎样统计呢?2、要求:统计时要认清楚你统计的是什么物品,数量是多少?3、自由探索:1)幼儿自由选择物品进行记录2)重点指导幼儿清楚地记录,统计的是什么物品,它的数量是多少?3)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大胆尝试,想出更合理的统计方法三、延伸--经验提升、迁移1、出示统计表,帮助幼儿从随意的统计过渡到表格的统计2、进一步激发幼儿统计的兴趣和愿望教学反思:本次活动幼儿在操作中增长知识,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
幼儿通过尝试参与超市的购物体会到购物带来的成功喜悦。
本活动通过“超市购物”使幼儿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经验,真正体现了让孩子“走进社会、开拓视野”的理念。
示范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分类统计”《我们的超市》
![示范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分类统计”《我们的超市》](https://img.taocdn.com/s3/m/02eb586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9f.png)
示范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分类统计”《我们的超市》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物品的分类方法,将物品进行合理的分类。
2. 能够运用图表等形式完成物品的分类统计。
3. 能够学会使用数量词,如多、少、相等等进行数学描述,理解数量的意义。
4. 增强幼儿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认识“分类统计”。
2.认识“我们的超市”,了解物品的分类方法。
3.根据物品的特点,进行物品分类。
4.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数量统计。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1.学前准备准备蛋糕、面包、糖果、巧克力、水果、蔬菜等不同种类的食品,以及颜色各异的小球、积木等教具。
2.导入(1)出示一张超市平面图,展示班级将要去的“我们的超市”,让幼儿感受超市的热闹和多样性。
(2)出示食品、小球、积木等教具,引导幼儿进行分类,言简意赅地说明:物品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种类。
3.探究活动(1)引导幼儿进入“我们的超市”,教师做示范,将某一个货架上的物品进行分类。
让幼儿一起参与进来,根据颜色、形状、材质等特征进行分类。
(2)引导幼儿使用图表,将同类物品的数量进行统计。
比较不同类别物品的数量,让幼儿理解数量词的概念。
(3)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不断引导幼儿思考:“物品有哪些特点、哪些不一样?”、“为什么选择这个分类标准?”、“某个类别的物品数量多少?”等问题,并及时给予肯定和帮助。
4.总结在完成分类统计活动之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总结:本次活动中可以按照什么标准将物品进行分类?本次活动中我们统计了哪些物品?哪类物品数量最多?数量最少?等等。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幼儿思维活动,是否能够合理地分类物品,完成数量统计。
2. 通过观察幼儿的语言表述,判断其是否理解并能正确使用数量词、归纳词等数学语言。
3. 通过展示幼儿统计的图表,观察其对数量概念的掌握程度。
示范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分类统计”《我们的超市》
![示范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分类统计”《我们的超市》](https://img.taocdn.com/s3/m/bb8b1da0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eb.png)
示例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分类统计”《我们的超市》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数学分类统计的概念,培养分类思维能力。
•能够在真实情境中,把两种商品进行分类统计。
•通过多种任务形式,激励幼儿的思维活力,锻炼数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2.情感与态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愉悦自然的完成每个任务。
•学习发散性思考,善于表达思想,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提高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了解生活中物品的种类,培养简单的商业知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数学分类统计的概念,培养分类思维能力。
•能够在真实情境中,把两种商品进行分类统计。
2.教学难点•帮助幼儿理解复合性概念。
•帮助幼儿不同分类标准下分类统计分析,并进行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1.引入(15分钟)1.1 引导幼儿参观超市请幼儿参观孩子们的超市,并介绍货架上的不同商品,让幼儿对超市的商品类别有一个概念。
1.2 自我认知任务让幼儿回忆他们之前看到的商品和标签,并列出几种商品,并写出他们对这些商品的印象。
2.讲授(25分钟)2.1 了解分类统计概念和意义•定义分类统计•货架的分类组织和标记,以最佳方式管理货架,并在客户购买前直接了解商品价格2.2 分类统计准则和方法为了使幼儿深入理解,通过生活实际场景,引导幼儿不同维度下的商品分类:* 商品来源:地区、品牌* 商品属性:颜色、材质、大小 * 用途:食品、日常用品、玩具2.3 实际应用——《我们的超市》通过上述不同维度,让幼儿将已知商品分类标准应用于我们的超市。
在超市中,为货架添加不同的分类标签,将材料逐一分组,并记录每个类别中每个材料所拥有的商品。
3.应用(25分钟)3.1 真实情境中的应用让幼儿将两种商品保持在样本范围内,写下每个商品出现的次数,并通过表格记录每个商品在每个类别中的出现次数。
3.2 根据结果制定对应的分类划分让幼儿从现有结果的基础上,将商品进一步分类,例如通过颜色、规格、型号等进行筛选分类。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分类与统计我们的超市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分类与统计我们的超市](https://img.taocdn.com/s3/m/c7ff2b5e84868762cbaed558.png)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分类与统计《我们的超市》一内容:分类与统计-《我们的超市》二.环境的创设:利用货筐、积木、标志片等与幼儿共同布置成一个“**超市”三.材料准备:1. 发动幼儿收集幼儿用品、玩具类、食品类的物品若干2. 袖套、笔、记录板,幼儿人手一份,橡皮擦六快活动过程:一.分类1. 师幼共同搬运货物(生活用品、食品、玩具类)过超市2. 幼儿讨论如何将物品分类摆放。
谈话:想想怎么样摆放物品能更合理,让顾客一看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3. .提出分类要求:(1)任意物品的归类摆放要整齐合理(2)要轻拿轻放,与同伴商量,互相合作4.引导幼儿按物品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归放,让幼儿尝试在总分类进行子分类5.组织幼儿观察超市,说说物品的归放是否合理(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
),为什么?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统计1. 问题讨论:想知道超市里有什么物品吗?它们的数量是多少?该怎样统计呢?2. 提出要求:统计时要认清楚你统计的是什么物品,数量是多少?3. 自由探索:(1)幼儿自由选择物品进行记录。
记录的方法有幼儿自己决定。
(2)重点指导幼儿清楚地记录,统计的是什么物品,它的数量是多少?(3)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大胆尝试,想出更合理的统计方法(4)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各自的统计情况三.讲述1. 请部分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情况,并对统计的结果进行验证2. 帮助幼儿整理,提升更为合理的统计方法四.延伸1. 出示统计表,帮助幼儿从随意的统计过渡到表格的统计2. 进一步激发幼儿统计的兴趣和愿望一内容:分类与统计-《我们的超市》二.环境的创设:利用货筐、积木、标志片等与幼儿共同布置成一个“**超市”三.材料准备:1. 发动幼儿收集幼儿用品、玩具类、食品类的物品若干2. 袖套、笔、记录板,幼儿人手一份,橡皮擦六快活动过程:一.分类1. 师幼共同搬运货物(生活用品、食品、玩具类)过超市2. 幼儿讨论如何将物品分类摆放。
谈话:想想怎么样摆放物品能更合理,让顾客一看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3. .提出分类要求:(1)任意物品的归类摆放要整齐合理(2)要轻拿轻放,与同伴商量,互相合作4.引导幼儿按物品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归放,让幼儿尝试在总分类进行子分类5.组织幼儿观察超市,说说物品的归放是否合理(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
大班数学分类统计活动及教学反思《我们的超市》
![大班数学分类统计活动及教学反思《我们的超市》](https://img.taocdn.com/s3/m/a73423f1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3.png)
大班数学分类统计活动及教学反思《我们的超市》活动名称:大班数学分类统计活动《我们的超市》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和统计能力;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3. 培养幼儿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活动准备:1. 游戏物品:各种超市角色扮演道具(购物车、货架、商品样本等);2. 游戏场地:教室内设置购物场景;3. 活动材料:各种可数物品(水果、蔬菜、玩具等);4. 学习资料:图表、分类卡片。
活动步骤:1. 导入活动:教师引导幼儿回忆超市购物的经历,引发他们对超市的兴趣和注意。
2. 角色扮演: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有购物员、顾客等角色,通过模拟超市购物的场景,增强他们的参与感。
3. 分类游戏: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物品,引导幼儿根据形状、颜色、用途等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结果记录在分类卡片上。
鼓励幼儿自主思考和讨论。
4. 统计图表:教师将幼儿分类的结果转化为图表,如柱状图或饼图。
通过图表展示和比较,让幼儿了解不同分类的数量和比例。
5. 分享交流:每个小组依次介绍他们的分类结果和图表,听取其他小组成员的意见和观点,培养幼儿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6. 反思总结: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整个活动,让幼儿对分类、统计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理解,并引导幼儿反思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反思:1. 活动的设计能够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互动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2. 分类游戏的设置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让幼儿学会根据不同属性对物品进行分类。
3. 统计图表的制作和展示可以培养幼儿的数据分析能力,让他们学会通过图形来表示和比较数量关系。
4. 分享和交流环节让幼儿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同时也能倾听他人的意见和看法,培养他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5. 活动反思环节是对整个活动的总结和归纳,可以帮助幼儿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评价能力。
改进建议:1. 活动中可以增加一些更具挑战性的分类问题,提高幼儿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大班数学:“分类统计”《我们的超市》
![大班数学:“分类统计”《我们的超市》](https://img.taocdn.com/s3/m/7507f90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73.png)
文档仅供参照大班数学:“分类统计”《我们的商场》活动目标:一.在游戏中,学习按物体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初步探究统计方法。
二 .愿意与伙伴沟通探究过程和结果。
三 .分工合作,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一.知识经验准备:1.组织少儿观光商场,察看认识商场的物件摆列。
2.有生活用品、玩具、食品的类观点二.环境的创建:利用货筐、积木、标记片等与少儿共同部署成一个“** 超市”三.资料准备:1.发动少儿采集少儿用品、玩具类、食品类的物件若干2.袖套、笔、记录板,少儿人手一份,橡皮擦六快活动过程:一 .分类1.师幼共同搬运货物(生活用品、食品、玩具类)过商场2.少儿议论如何将物件分类摆放。
讲话:想一想怎么样摆放物件能更合理,让顾客一看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3..提出分类要求:(1)任意物件的归类摆放要齐整合理(2)要轻拿轻放,与伙伴商议,相互合作4.指引少儿按物件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归放,让少儿试试在总分类进行子分类5.组织少儿察看商场,谈谈物件的归放能否合理,为何?体验成功的愉悦。
二.统计1.问题议论:想知道商场里有什么物件吗?它们的数目是多少?该如何统计呢?2.提出要求:统计时要认清楚你统计的是什么物件,数目是多少?3.自由探究:(1)少儿自由选择物件进行记录。
记录的方法有少儿自己决定。
(2)要点指导少儿清楚地记录,统计的是什么物件,它的数目是多少?(3)指引能力强的少儿勇敢试试,想出更合理的统计方法(4)鼓舞少儿相互沟通各自的统计状况三 .叙述1.请部分少儿叙述自己的统计状况,并对统计的结果进行考证2.帮助少儿整理,提高更加合理的统计方法四 .延长1.出示统计表,帮助少儿从任意的统计过渡到表格的统计2.进一步激发少儿统计的兴趣和梦想爱心手语活动目标:1、初步学惯用手语关爱聋哑人,体验爱与被爱的感情沟通。
2、知道经过手的不一样动作能够表达多种感情,感知他们他们的非语言交往和表达方式。
活动准备:电脑一台、课件活动过程:一、看手语图片,引入活动 T:小朋友,今日老师要和你们一同学习同样新的本事,看,图片上的阿姨在干什么?对了,这个阿姨是在做手势,你知道这手势是做给谁看的?小结:聋哑人和我们同样也需要沟通,他们听不到、也说不出来,只能用手势做手语和他人沟通。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分类与统计我们的超市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分类与统计我们的超市](https://img.taocdn.com/s3/m/5da99a4655270722192ef7fb.png)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分类与统计《我们的超市》一内容:分类与统计-《我们的超市》二.环境的创设:利用货筐、积木、标志片等与幼儿共同布置成一个“**超市”三.材料准备:1. 发动幼儿收集幼儿用品、玩具类、食品类的物品若干2. 袖套、笔、记录板,幼儿人手一份,橡皮擦六快活动过程:一.分类1. 师幼共同搬运货物(生活用品、食品、玩具类)过超市2. 幼儿讨论如何将物品分类摆放。
谈话:想想怎么样摆放物品能更合理,让顾客一看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3. .提出分类要求:(1)任意物品的归类摆放要整齐合理(2)要轻拿轻放,与同伴商量,互相合作4.引导幼儿按物品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归放,让幼儿尝试在总分类进行子分类5.组织幼儿观察超市,说说物品的归放是否合理(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
),为什么?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统计1. 问题讨论:想知道超市里有什么物品吗?它们的数量是多少?该怎样统计呢?2. 提出要求:统计时要认清楚你统计的是什么物品,数量是多少?3. 自由探索:(1)幼儿自由选择物品进行记录。
记录的方法有幼儿自己决定。
(2)重点指导幼儿清楚地记录,统计的是什么物品,它的数量是多少?(3)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大胆尝试,想出更合理的统计方法(4)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各自的统计情况三.讲述1. 请部分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情况,并对统计的结果进行验证2. 帮助幼儿整理,提升更为合理的统计方法四.延伸1. 出示统计表,帮助幼儿从随意的统计过渡到表格的统计2. 进一步激发幼儿统计的兴趣和愿望一内容:分类与统计-《我们的超市》二.环境的创设:利用货筐、积木、标志片等与幼儿共同布置成一个“**超市”三.材料准备:1. 发动幼儿收集幼儿用品、玩具类、食品类的物品若干2. 袖套、笔、记录板,幼儿人手一份,橡皮擦六快活动过程:一.分类1. 师幼共同搬运货物(生活用品、食品、玩具类)过超市2. 幼儿讨论如何将物品分类摆放。
谈话:想想怎么样摆放物品能更合理,让顾客一看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3. .提出分类要求:(1)任意物品的归类摆放要整齐合理(2)要轻拿轻放,与同伴商量,互相合作4.引导幼儿按物品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归放,让幼儿尝试在总分类进行子分类5.组织幼儿观察超市,说说物品的归放是否合理(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
【学前】大班数学活动“分类统计”—《我们的超市》教案反思
![【学前】大班数学活动“分类统计”—《我们的超市》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be209bb7e21af45b207a87d.png)
活动目标:1.在游戏中,学习按物体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初步探索统计方法。
2.乐意与同伴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
3.分工合作,体验成功的乐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知识经验准备:1.组织幼儿参观超市,观察了解超市的物品排列。
2.有生活用品、玩具、食品的类概念环境的创设:利用货筐、积木、标志片等与幼儿共同布置成一个“**超市”材料准备:1.发动幼儿收集幼儿用品、玩具类、食品类的物品若干2.袖套、笔、记录板,幼儿人手一份,橡皮擦六快活动过程:一.分类1.师幼共同搬运货物(生活用品、食品、玩具类)过超市2.幼儿讨论如何将物品分类摆放。
谈话:想想怎么样摆放物品能更合理,让顾客一看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3.提出分类要求:(1)任意物品的归类摆放要整齐合理(2)要轻拿轻放,与同伴商量,互相合作4.引导幼儿按物品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归放,让幼儿尝试在总分类进行子分类5.组织幼儿观察超市,说说物品的归放是否合理,为什么?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统计1.问题讨论:想知道超市里有什么物品吗?它们的数量是多少?该怎样统计呢?2.提出要求:统计时要认清楚你统计的是什么物品,数量是多少?3.自由探索:(1)幼儿自由选择物品进行记录。
记录的方法有幼儿自己决定。
(2)重点指导幼儿清楚地记录,统计的是什么物品,它的数量是多少?(3)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大胆尝试,想出更合理的统计方法(4)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各自的统计情况三.讲述1.请部分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情况,并对统计的结果进行验证2.帮助幼儿整理,提升更为合理的统计方法四.延伸1.出示统计表,帮助幼儿从随意的统计过渡到表格的统计2.进一步激发幼儿统计的兴趣和愿望活动反思:1、小朋友通过活动掌握了基本的分类方式。
2、本活动是在幼儿自由探索中学会了合理的统计方法。
3、活动中能贯穿一点思想教育效果会更好!。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我们的超市》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我们的超市》](https://img.taocdn.com/s3/m/241fff52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cd.png)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我们的超市》教案:我们的超市学科:数学年级:幼儿园大班教学目标:1. 认识超市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 学习和运用货币概念,了解货币的用途;3. 培养购买商品的能力和算术思维。
教学内容:1. 超市的概念和功能;2. 货币的基本概念和用途;3. 购买商品的能力和相关算术运算。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图片或实物:超市的图片、货币的图片等;2. 教学游戏或道具:模拟超市游戏材料,比如纸币、硬币、购物篮等;3. 学生练习册或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和学生一起观看超市图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你们知道超市是什么地方吗?”、“你们平时在超市里都可以买到什么东西?”2. 引导学生思考超市的功能,促使学生了解超市是一个可以买到各种商品的地方。
步骤二:探究货币(15分钟)1. 呈现货币的图片,并简单介绍货币的概念和用途。
2. 学生听说完货币的介绍后,教师出示不同面额的货币图片,让学生猜猜看是多少面额的货币。
3. 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这里面有多少个圆圈?”、“我们买东西的时候需要用到这些东西吗?”4. 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认识到货币的重要性和用途。
步骤三:购物活动(30分钟)1.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购物活动,可以使用实物或者图片来代替商品。
2. 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店主”和一些“顾客”。
3. “店主”负责出售商品,并告诉“顾客”每个商品的价格。
4. “顾客”根据给定的金额,选择商品并进行购买,最后计算出每个“顾客”剩余的金额。
5. 完成购物活动后,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内的学生分享他们买了哪些商品以及剩下多少钱。
步骤四:巩固练习(15分钟)1. 教师发放学生练习册或活动手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2.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批改,给予反馈。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确认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大班数学:“分类统计”-《我们的超市》(二篇)
![大班数学:“分类统计”-《我们的超市》(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4ff8b2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68.png)
大班数学:“分类统计”-《我们的超市》活动目标:一.在游戏中,学习按物体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初步探索统计方法。
二.乐意与同伴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
三.分工合作,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一.知识经验准备:1. 组织幼儿参观超市,观察了解超市的物品排列。
2. 有生活用品、玩具、食品的类概念二.环境的创设:利用货筐、积木、标志片等与幼儿共同布置成一个“**超市”三.材料准备:1. 发动幼儿收集幼儿用品、玩具类、食品类的物品若干2. 袖套、笔、记录板,幼儿人手一份,橡皮擦六快活动过程:一.分类1. 师幼共同搬运货物(生活用品、食品、玩具类)过超市2. 幼儿讨论如何将物品分类摆放。
谈话:想想怎么样摆放物品能更合理,让顾客一看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3. .提出分类要求:(1)任意物品的归类摆放要整齐合理(2)要轻拿轻放,与同伴商量,互相合作4.引导@@我是分割线@@幼儿按物品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归放,让幼儿尝试在总分类进行子分类5.组织幼儿观察超市,说说物品的归放是否合理,为什么?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统计1. 问题讨论:想知道超市里有什么物品吗?它们的数量是多少?该怎样统计呢?2. 提出要求:统计时要认清楚你统计的是什么物品,数量是多少?3. 自由探索:(1)幼儿自由选择物品进行记录。
记录的方法有幼儿自己决定。
(2)重点指导幼儿清楚地记录,统计的是什么物品,它的数量是多少?(3)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大胆尝试,想出更合理的统计方法(4)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各自的统计情况三.讲述1. 请部分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情况,并对统计的结果进行验证2. 帮助幼儿整理,提升更为合理的统计方法四.延伸1. 出示统计表,帮助幼儿从随意的统计过渡到表格的统计2. 进一步激发幼儿统计的兴趣和愿望大班数学:“分类统计”-《我们的超市》(二)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超市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场所。
无论是购买食品、日用品还是其他各种商品,超市都是我们的首选之一。
大班数学活动“分类统计”—《我们的超市》
![大班数学活动“分类统计”—《我们的超市》](https://img.taocdn.com/s3/m/ffba312a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8.png)
大班数学活动“分类统计”—《我们的超市》简介在大班数学课程中,分类统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我们的超市》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亲身的实践体验,学习分类、数数、统计的方法,提高了他们的整体思维能力,以及对数字的感知力和理解力。
这个活动可以在学习分类统计这个课程的任何时候进行。
可以在数学课上进行,也可以单独的进行。
此外,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和家长互动的方式,可以帮助家长更好的理解他们的孩子们正在学习的内容。
活动目标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将会学习到:•什么是分类统计?•如何将物品进行分类?•如何进行数数和统计?•如何报告结果?活动步骤第一步:准备物品在这个活动之前,我们需要为孩子们准备一些物品,例如一些常见的蔬菜、水果、玩具等等,将这些物品分为3-4种类型即可。
第二步:分类将这些物品放在一起,向孩子们展示这些物品,告诉他们需要将这些物品进行分类。
当孩子们开始分类的时候,可以和他们一起讨论和解释每种物品的特点,同时也可以询问他们的分类标准,以此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分类的概念。
第三步:数数和统计当孩子们完成了物品的分类后,他们需要开始进行数数和统计。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请孩子们回答以下问题:•每种物品有多少个?•总共有多少个物品?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孩子们可以利用一些工具,例如计数器、图表等等,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观察和分析数据,也能够提高孩子们的数学技能。
第四步:报告结果最后,在孩子们完成数数和统计后,他们需要向其他人报告结果。
在报告结果这个环节里,孩子们需要回答以下问题:•我们分类了哪些物品?•每种物品有多少个?•总共有多少个物品?活动效果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可以学习到很多有关于分类、统计和数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这个活动也可以加强孩子们对数字和数据的理解,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这个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而且也能够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示范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分类统计”《我们的超市》
![示范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分类统计”《我们的超市》](https://img.taocdn.com/s3/m/7f81d62c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ab.png)
示范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分类统计”《我们的超市》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归类物品。
2.学生能够使用分类标准进行统计。
3.学生能够了解超市中不同商品的种类及数量。
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分类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商品标签、多个物品(如饮料、文具、水果、零食等)。
2.手工制作超市道具、货架等创意道具(如纸箱、糖果架、超市布置等)。
3.较大的空间,能够布置成超市的样子。
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10分钟)教师通过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带领大家进入超市的场景中。
2. 引入新知(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或板书方式,介绍超市商品种类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观察分类标准。
3. 大班活动(4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将每组学生带到自己锻炼的区域。
具体操作:1.为每组学生配备一个“购物篮”或购物车,让学生自己roll play(角色扮演)。
2.教师对于不同区域的分类标准进行讲解,比如:“这个区域的商品是文具,那这个区域的商品就是糖果”等。
3.发放给学生商品标签,让学生自行找出所属区域。
4.学生们进行竞争,看哪个组先完成任务。
4. 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以及练习的经验,进行总结。
考核评估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分类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洞察力等等方面的评估,来考察学生的能力和掌握情况。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了解超市商品种类的概念,而且能够锻炼分类、统计的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动手能力、合作精神等品质。
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们更为深入的了解了超市中商品的种类、特点,更大程度地把课堂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让顾客一看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3.
.提出分类要求:
(1)任意物品的归类摆放要整齐合理
(2)要轻拿轻放,与同伴商量,互相合作
4.引导幼儿按物品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归放,让幼儿尝试在总分类进
行子分类
5.组织幼儿观察超市,说说物品的归放是否合理,为什么?体验成
功的喜悦。
二.统计
1.
问题讨论:想知道超市里有什么物品吗?它们的数量是多少?该怎样
(4) 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各自的统计情况
三.讲述
1.
请部分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情况,并对统计的结果进行验证
2.
帮助幼儿整理,提升更为合理的统计方法
四.延伸
1.
出示统计表,帮助幼儿从随意的统计过渡到表格的统计
2.
进一步激发幼儿统计的兴趣和愿望
可编辑文档
可编辑文档
------幼儿园教案------
统计呢?
2.
提出要求:统计时要认清楚你统计的是什么物品,数量是多少?
3.
自由探索:
(1) 幼儿自由选择物品进行记录。记录的方法有幼儿自己决定。
(2) 重点指导幼儿清楚地记录,统计的是什么物品,它的数量是多少?
(3) 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大胆尝试,想出更合理的统计方法
------幼儿园教案------
大班数学:“分类统计” 《我们的超市》
活动目标:
一.在游戏中,学习按物体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初步探索统计方法。
二.乐意与同伴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
三.分工合作,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知识经验准备:
1.
组织幼儿参观超市,观察了解超市的物品排列。
2.
有生活用品、玩具、食品的类概念
二.环境的创设:利用货筐、积木、标志片等与幼儿共同布置成一个“**超
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三.材料准备:
1.
发动幼儿收集幼儿用品、玩具类、食品类的物品若干
2.
袖套、笔、记录板,幼儿人手一份,橡皮擦六快
活动过程:
一.分类
1.
师幼共同搬运货物(生活用品、食品、玩具类)过超市
2.
幼儿讨论如何将物品分类摆放。谈话:想想怎么样摆放物品能更合